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二十四时辰对照表 生辰八字(二十四时辰)

二十四时辰对照表 生辰八字(二十四时辰)

你知道现在的24小时对应的都是什么时辰吗?

#大有学问#我们现如今已经习惯了24小时的计时方式,在手机不离身的时候,无论何时,都能很精确掌握时间。

即便如此,让孩子们掌握一下古时的计时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今天的二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晚上23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这个时辰是深睡眠期,如果在小说中,做坏事往往会选择这个时间段。

然后分别是丑时(夜里1-3点)、寅时(夜里3-5点)。

再接着就到了卯时(凌晨5-7点),古时候说的应卯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上班签到,古代公职人员上班还是挺早的,看起来还很辛苦呢。

接着是辰时(早上7-9点),巳时(上午9-11点),午时(11-13点)这时候一般是中午饭点时间,未时(下午13-15点)。

最后是申时(下午15-17点),这时候可以考虑晚餐,以前的人们用餐时间早,休息也早。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友情提醒:这时候可以吃些夜宵,古时也有夜市,古人也是一样的浪漫呢。亥时(21-23点)。

写起来挺麻烦,事实上记起来很简单,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希望大家都能熟记哦。

【中学生必知的文化常识】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

时、刻、更、鼓、点时、刻、更、鼓、点,都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单位。

时:指时辰。古时,人们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两个小时。12个时辰分别用12个地支做名称,从半夜算起。

子时:夜半,23~1点。

丑时:鸡鸣,1~3点。

寅时:平旦,3~5点。

卯时:日出,5~7点。

辰时:食时,7~9点。

巳时:隅中,9~11点。

午时:日中,11~13点。

未时:日映,13~15点。

申时:哺时,13~15点。

酉时:日入,17~19点。

戌时:黄昏,19~21点。

亥时:人定,21~23点。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共100刻,1刻合现在14分24秒。顷刻,指很短的时间。

更: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一更天:19~21点。

二更天:21~23点。

三更天:23~1点。

四更天:1~3点。

五更天:3~5点。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鼓成了更的代称。

点:古代用铜壶滴漏(水或沙)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24分钟。

十二生肖属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纪年方法。办法是,在采用天干配地支纪年的同时,又用十二地支各配一种相应的动物名字,表示这一年的顺序和名称,排列办法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如辛酉年又称鸡年,这一年出生的人便属鸡。这种纪年方法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1)依据阴阳来确定这些动物名称,如子寅辰午申戌属阳,故用身上有奇数特征的动物表示,如鼠、虎、龙、猴、狗都有五趾,马为奇蹄;而丑卯巳未酉亥旧说属阴,故以身上有偶数特征牛羊猪(偶蹄)鸡(四爪)兔(双唇)蛇(二舌)来表示;(2)图腾说:古代某一氏族因与某种动物关系密切,便奉这种动物为本族的保护者。此后逐渐用几种常见的动物纪年,产生了十二属相,以祈保护。(3)来自西北游牧民族:我国自古有以干支纪年的办法,而只有在古代西北的游牧民族中,才以动物纪年,此后随着民族间的融合,华夏族的干支纪年法与少数民族的动物纪年法相融合,产生了十二生肖,清人赵翼甚至断定此俗“起于后汉无疑也”。

十二生肖剪纸

源远流长的十二生肖,既然广泛影响古代的民俗,因而某些封建文人,也用它作为诗文的题材。大名鼎鼎的朱熹,曾写过十二生肖体的诗篇,每句隐一生肖,类似文字游戏,但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情趣:

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鸣角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用以表示一年里天时和气候变化的24个时期,也就是表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24个不同的位置。天文学上,用太阳的黄经度来计算:分黄道为360度,取“春分点”为零度,由此起算,每15度为一个节气,6个节气为一季,合四季而得“二十四节气”(详见下表)。我国劳动人民远在春秋时代已通过农业生产实践,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季气。在秦汉时,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已完全确立,成为农业活动的主要根据。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表

续 表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0℃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五脏六腑的“值班表”,你了解多少

编者按

中医时间医学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学说,是利用中医学理论研究时间因素对人体影响的一门科学,其阐述了机体生理、病理现象要遵从自然界节律的变化而变化,应选择有利的时间进行疾病治疗和预防。而子午流注学说被认为是中医时间医学的缩影,该学说认为每日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即每一个时辰均有五脏六腑在值班。

中医时间医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冠心病:

冠心病发病具有一定昼夜节律,高峰多在6:00~12:00,17:00~24:00。

脑出血:

脑出血患者在冬季9:00~11:00(巳时)、17:00~19:00(酉时)发病率最高,遵循《内径》“秋冬养阴”的理论,脑出血患者冬季注意养阴保阴、保暖、改善患者阴亏的内环境。

发热:

伤于寒者所致发热及寒湿痹痛之发热多为夜重昼轻;痰气郁结证发作常于午时(11:00~13:00),而退于子时(23:00~1:00);阴虚发热多见午后起热,延续至夜。肺热者,日夕尤甚;心热者,日中尤甚;脾热者,遇夜尤甚;肝热者,寅卯间(3:00~7:00)尤甚。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伴有“夕加、夜甚”的发作特点,给药时间可调整为睡前服用。

失眠:

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寒暑更替组成了一年365天,人体的养生睡眠与自然界相应,也有4个时段组成——亥时、子时、丑时、寅时,这4个时辰对应着四季轮转,必须睡好养生觉。

(1)子夜(23:00~1:00)醒后即不能复睡,为少阳升发与枢转失常、阴阳失调,可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纠正阴阳失调。

(2)凌晨1:00以后不能安睡至4:00左右缓解,若发病时间与脉象、症状合斟,确属肝胆者,可用镇肝舒胆之剂。

(3)凌晨3:00~4:00即醒,多为肝血虚者在寅时因金气盛故能乘木而发病,可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

综上,因时施治可能对疾病治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时间医学不是疾病发病发展过程中的唯一因素,故在临床施治时切不可盲目。

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被认为是中医时间医学的缩影,是古人根据人体气血脏腑经络的日、时开穴规律,配合十天干、十二地支、阴阳、五行、五俞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治病的方法(见下表)。

举例说明:

病症 :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 :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23:00~3:00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于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

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中医时间医学在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实证研究

文献来源:

高瞻,冯凤.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延伸护理模式在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3):107-110.

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高血压在中医学理论中属“眩晕”“头痛”“中风”“肝风”等范畴,主要病变部位在肝脏。《内经》有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脏的主要生理特点是主动、主升,但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高血压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型,其多由饥饱失时、醉酒大怒、劳倦过度、失血伤精等导致气血损伤、阴阳失调所致。《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即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择时治疗。

研究如何开展?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收治的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年龄35~70岁;(2)Barthel指数评分100分;(3)无沟通障碍;(4)可以接受电话、网络联系、家庭访视;(5)济南市区居住。排除标准 (1)伴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神经功能障碍者;(2)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3)脏器移植者。

干预方法: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出院时进行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延伸护理模式。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健康教育:根据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症候及护理要点制定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定时监测血压:每日7:00~8:00在静息坐位时使用手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记录在《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手册》;

(2)择时服药:机体血压在24 h中有两个峰值(10:00和18:00)及两个谷值(3:00和14:00),指导患者在峰值前1 h并避开谷值时间服药;

(3)按时进餐:告知患者每日按时进食3餐,且根据肝肾阴虚型辨证施膳原则,指导患者多食枸杞子、猪瘦肉、红枣、银耳、山楂、菊花、黑木耳、海参、蜂蜜、香菇、莴笋等食物;

(4)生活起居指导:保持居家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每日5:00~6:59起床,21:00~22:59入睡;

(5)择时畅情志:19:00~21:00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时间,该时间段利于患者自我情志调控,因此医护人员会在该时间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适合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收听的乐曲30 min;

(6)睡前沐足:使用温热水于睡前进行足浴,1次/d。

研究结果如何?

两组患者出院时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4、8周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4、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患者出院时CH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出院后8周CH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研究结论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延伸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降压效果及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望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成立了出院患者延伸护理服务中心和信息化服务网站,主要通过电话、网络平台和家庭访视的方式为出院患者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因此,基于中医时间医学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延伸护理模式在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较好。

编辑:谢武英

古代的十二时辰,都是几点?

【古代的十二时辰,都是几点?】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到17点;酉时:17点到19点;戌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 @人民日报:【中国十二时辰之美,你出生于何时?】①子时:23点到1点,夜半,又名子夜,十二时辰第一个时辰。②丑时:1点到3点,称鸡鸣。③寅时:3点到5点,平旦、黎明,夜与日交替之际。④卯时:5点至7点,日出,又名破晓,太阳刚刚露脸那段时间...“十年浪迹八千里,一日思君十二时”转起,长知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