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笔仙的由来和传说(笔仙的由来)

笔仙的由来和传说(笔仙的由来)

民间故事:笔仙的来历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穷苦的人家,有一个男孩子,他酷爱学习,喜欢看书,并且学习成绩也很棒,可是他家里太穷了,在初中毕业以后,他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开始挣钱养家。

偏偏因为从小家境不好,导致他身材瘦弱,没有办法干体力活,最后他咬牙选择了捡垃圾。

捡垃圾很苦很累很脏还很臭,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但是为了生活,他都忍了下来,在捡垃圾的过程中,他也能捡到别人丢弃的书、报纸、铅笔以及纸张。

看到这些东西,他的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因为这些都是他夜夜在梦中反反复复思念的,于是他将这些捡到的书本笔纸带回家,清理干净,小心翼翼的拿来学习!

一年多过去了,他发现自己已经能够认识书本报刊上的所有字,因为看的书报多,他的思想和文采也是不错的,于是内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催促他:把这些想法都写下来!

于是,他每天一边捡垃圾,一边构思自己的思路,回到家,洗洗干净,就开始挑灯写小说、诗歌、散文。

可是仅凭他捡到的铅笔是远远不够用的,没过多久,就没东西可以拿来写字了。

他想起,自己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父亲从外地打工回来,第一次奢侈的为他买了一支钢笔,他翻箱倒柜的找出了钢笔,才发现墨水早就用完了。

墨水不贵,是他的家庭能承担的,可是每天捡垃圾赚的钱都上缴给母亲了,而且父亲母亲都很反对他天天对着书本纸笔。

用父母的话来说,你已经注定不能成为一个文化人了,有那个时间不如多用来捡些破烂垃圾,多换点钱,留着以后讨一个媳妇,正儿八经的过日子。

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然后他就试着用水将泥巴划开,用来在纸上写字,还别说,真的可以写出字来!

就这样每天捡捡垃圾、写写小说,他觉得自己也是很快乐的。

突然有一天,他收到了报社寄来的十几块钱,说是给他的稿费!拿着钱,他那一刻都激动得哭了,这笔钱他要捡三四天垃圾才能换的回来。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把钱拿给自己的父母看,就被眼尖的邻居看见了,这个邻居立马嚷嚷了起来:说是她今天早上丢了十几块钱,不知道去哪儿了?原来被你小子偷了?

他一下子就愣住了,不明白自己挣得钱怎么就成了偷了别人的了,他红着脸,一个劲的说:“我没有偷、我没有偷...”

可是谁会相信一个捡破烂的人呢?他们家在村子里面最穷,平时就没人拿他们当人,这一次逮着了,自然不忘狠狠的奚落和取笑他。

最后父母赶过来了,不明真相的父母看到村子里面的人都在对着他们一家子指指点点,羞耻感惹恼了父母,抓起他就是一顿暴揍!

揍得他鼻青脸肿,地上还滴了几滴鲜红的血液,他本来委屈、气愤、羞愧的心情,在看到红色的血液的那一刻,突然就变成了狂笑!

突如其来的狂笑震惊了看热闹的人群以及正在气头上的父母,父母惊慌的把他放在了地上,不明所以的看着他。

他却扬扬手中的信封,笑着说道:“这是报刊主编给我的信,那十几块钱是给我的稿费!”

父母不识字,一把夺过了信封,拿出里面的信件,看了半天没看懂,最后递给了村里已经退休的老村长,老村长颤颤巍巍的接过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突然就气的脸色通红,指着刚刚陷害他的妇女说道:“你这个不要脸的妇人,居然打人家孩子辛辛苦苦挣得稿费的主意,实在是可耻!”

这么一说,刚刚盛气凌人的妇女就低下了头,羞愧的不敢抬头,而旁边看热闹的人立马转了风向,有的斥责那个妇女,有的安慰他的父母,说孩子真懂事,有本事,别打了!

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十几块钱最后自然落入了母亲的手上,而他,他却盯着信件上主编写的一段话而沉思着!

主编说他的文采的确不错,可是那用泥巴水写的字实在是太丑了,而且特别容易淡化,要求他必须用正规的笔来投稿,不然下一次就没办法采纳他的稿件了!

当然,他不着急,因为就在父母狠劲的打他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用自己的血来写,这样就和红墨水看起来一样了!

想到了就干,他几乎每两天就要划破自己的手,将流出来的鲜血放进钢笔里,然后趴在那儿奋笔疾书,书写着一篇又一篇的小说。

因为血液特别容易凝固,他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稀释,而且血液的味道特别的腥臭,所以他就将写好的纸张放在太阳下,可以去除一些血腥味!

没过多久,他就又收到了一笔稿费,又被母亲拿走了,两次拿到稿费,父母就鼓励他多写一点,好多挣点钱。

眼见父母心情好,他就开口说要拿几块钱出来用用,结果被母亲制止了,说他现在还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她先帮他收着!

他一向是个木讷的孩子,被母亲一抢白,就把要买墨水的话给咽到了肚子里面去了,转身又去写小说了!

他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写下去,可是沉迷于小说世界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本就瘦弱的身体,此时此刻更是瘦的吓人,就说那一双手,那皱皱巴巴的皮肤紧紧地连着骨头,把骨头和筋络完完全全的显现了出来。

而那手臂上,密密麻麻的布满着纵横交错的伤疤,有新的、有旧的,看的很是渗人。

终于,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在一次捡破烂的路上,他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过。

后来被送到了医院,医生拿着急救措施跑过来,下一秒却宣布他已经死亡超过几个小时了,但是由于他身上的伤痕太过吓人,就有人报了警。

警察插手调查,怀疑他父母虐待了他,可是他父母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警察查到了那支钢笔。

他父母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双双在房梁上上吊了,而村子里面的人在知道了这件事后,都唏嘘不已,合众力把他们一家子安葬了!

男孩死了后,却对笔迟迟放不下,所以,如果你用对了方法,请来了笔仙,你会发现,来得是三个人,其中两个中年人都是伸着长长的舌头,另外一个则是瘦不拉几,双眼紧紧地盯着鼻尖...

终于来了,国产恐怖片翻身之作

屏住呼吸。

惊心动魄的事情马上就要出现。

为了这一天,我们等了两年。

2016年的FIRST电影节上,一部电影惊艳亮相,Sir第一时间写过,此后的两年间不断有毒饭在催问:什么时候上映?还能上映吗?

终于,4月4日,它来了——

(这个日子选得就有点邪门……)

《中邪》

甚至你可以说,我们等了二十年。

Sir上一次看电影被吓得如此头皮发麻,还是2001年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

而要找到一部恐怖量级相当的内地电影,那恐怕更要追溯到1990年的《圣保罗医院之谜》。

所以Sir的建议简单粗暴:

胆子大的,上电影院会会《中邪》。

胆子小的,带上男朋友,必要时捂住眼睛扑进他怀里。

再不行,就带上比你胆子更小的朋友,听着他(她)的尖叫声,你或许觉得没那么恐怖,反而有几分……滑稽。

今天Sir就来预告这部《中邪》(无剧透),好让你做到心里有数。

先说前几天发生的一事儿吧。

在某个“致敬港产片论坛上”,王晶炸了,撂下一段狠话之后,摔话筒走人:“你们说的主题是致敬香港电影,在我看来这是网络电影集体盗窃香港IP。”

他顺便还举例了一部片,《笔仙大战贞子》。

我不相信它拿了日本的版权,也不相信他们向《笔仙》那个电影拿过任何版权,我觉得是无耻!

类似的还有什么《笔仙咒怨》《笔仙撞碟仙》……

贞子,日本IP;笔仙,韩国IP;碟仙,港片IP。

把它们排列组合,又是一部“新片”。

呵呵。

《中邪》就是来打脸这路货色的,给辣鸡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怎样用地地道道的本土元素,吓死你。

不信邪你就先戳预告片——

| 时长:01分12秒 |

也许还有几分粗糙,但它结实生猛,胜在不钻营取巧,倍儿有骨气。

中邪,中国民间的一种迷信说法,多形容人被“不干净的东西”上了身。

各地有不同的传说,也有不同的驱邪仪式。

《哭声》详尽展现过韩国版的“跳大神”。

而《中邪》一定会让你觉得亲切。

一个“半仙驱邪”的故事。

话说电影学院的学生丁鑫和刘梦,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计划拍摄一部以“封建迷信”为主题的纪录片。

经人介绍,他们结识了一方有名的算命大师,王婆。

王婆不仅能算会卜,还能做法“还人”(驱邪的一种叫法),灵得很。

一次王婆受邀前去还人,丁鑫两人也同行跟拍。

殊不知,那里邪门的事情,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来拍灵异事件,极大地创造了临场感和真实感,紧张到仿佛就有一把凶器死死抵在胸口上。

当然,这种“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算新鲜事。

早在1999年,就有一部《女巫布莱尔》尝试用电影学生的拍摄视角,记录了荒野的离奇事件。

但《中邪》,在Sir看来更可怕。

因为它所利用的恐怖元素,全都来自于中国人熟悉的日常。

熟悉到让你觉得——

这是现实里,真的会撞上的那种“中邪”。

故事发生的地点,全在偏僻的农村。

而王婆最后一次去做法“还人”的地方,更偏,一个方圆十几里没有人烟的山庄。

到了夜里,四下漆黑异常,院内也只有几盏电灯笼摇曳,倏然一声狗吠,能把魂儿吓飞了……

这时候,再来点蹊跷,那惊悚的气氛,啧啧。

想象一下——

你的眼睛跟随着摇晃的镜头,进入只有零星灯火的村子,镜头往左你也往左,镜头往右你也往右,你再回到正前方……

王婆伸着一根手指,颤颤巍巍地说:

你身后……好像有人!

哈哈哈。

好了好了,大晚上的Sir就不吓你们,不然这文章恐怕读不下去。

咱们切个轻松的话题,缓口气。

《中邪》是导演马凯的处女作。

成为导演之前,他只是个在横店漂了多年的小演员。

没戏拍的时候,和你一样,他也是影迷,就爱窝在出租房里看片。

尤其鬼片。

看多了他想:何不自己拍一部?

说干就干。

虽然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波折,其中有4天拍的素材根本没法用,但就这样,《中邪》还是成为了当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最大的一匹黑马。

不仅展映期间场场爆满,最后还收获了一座“最佳艺术探索奖”以及主席王家卫的点赞。

然而,这个夏天之后,马凯和他的《中邪》却消失了。

哪去了呢?

原来,为了让电影能够上映,马凯集结了剧组原班人马,回到拍摄地补拍了一些镜头,然后通过修复与调整,重剪出一个更加适合院线的版本。

一年半之后,回炉重做的《中邪》回来了。

看到“重剪”,有的毒饭心凉了一半。

不过Sir告诉大家可以把心放肚子里。

这次不是那个剪刀手,而是一把“金剪刀”——由获得过金马奖(《推拿》)的孔劲蕾担任剪辑执导,重新梳理叙事。

已经看过前后两个版本,Sir可以说新版出人意料的好。

节奏更加紧凑,场面更加吓人。

是的,没有“妥协”与“和谐”,加量不加价。

删去了一些冗杂无关的情节。

比如开头女主角找几个路人体验民间算命,对话絮絮叨叨,画面也杂乱无章。

新版简化了三段次要的算命经历,浓缩篇幅,交代完刘梦两人的来历,立马进入“寻找王婆”的节奏。

因为王婆的做法“还人”,才是剧情主线。

这趟她遇到的,是一个住在深山老宅里的女人陈丽。

因为一场车祸意外,老公和孩子都死了,陈丽开始变得行为异常,偶尔发疯,用她自己的话说:“感觉身体被别人控制了。”

周围人都说她中了邪。

为此,她的弟弟便请来王婆为姐姐做法驱邪。

一切的怪事,就此开始。

Sir以为,看过了一遍,第二次看不会那么可怕了。

谁知道导演使诈,这次又加入许多全新的恐怖元素,吓得Sir措手不及。

除了这些感官上的增强外,马凯新加入的一些小细节,也完善了影片的基调。

比如,影片开始的片头字幕标注上“腾讯影业春藤电影工作坊根据丁鑫的拍摄素材完成了本片”,这招虚实结合玩得6,让人差点以为还真有那么回事。

又比如,王婆在分析陈丽的“症状”时,特意长篇大论了一番“地府小鬼来收人”的理论。

这段戏在原版中,可没这般详尽。

再比如,还人后的破度假村开始闹鬼。

不得不说,原版在描述这些撞鬼的场景时,无论镜头还是方式都略显单一了些。

这也是新版里做出的一大调整,让丁鑫深夜的几次撞鬼,用不同的情景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来。

新增的“鬼”视角

这下你也该懂了Sir为什么又被吓到——

明明记得没有这个场面,也没有这个镜头的呀,哎哟,我去!

最后说说本片的结局。

旧版本的结局,是被观众集体吐槽的一大遗憾。

那么酷的恐怖片,最后怎么变成《今日说法》了?

纵然不适,喜爱本片的观众还是能够理解:国产片嘛,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必须的,总得妥协一下。

然而,惊喜的是,新版本《中邪》用非常机智的技巧,化解这种尴尬。

到底是什么?嘿嘿,你以为Sir会告诉你们。

只能给你们类比一下。

旧版是这样讲故事的——

从前有个和尚,常常静坐在河中央,从来不下沉。一个小孩问他怎么做到的,他笑着说:“我屁股底下有根通到河底的木桩。”

好没劲啊。

修改过以后的新版本就巧妙多了——

从前有个和尚,常常静坐在河中央,从来不下沉。一个小孩问他怎么做到的,他笑曰:“阿弥陀佛,不可说。”

妙在哪,大家可以亲自去品一品。

4月4日,跟随着摇晃的摄像机,一起魂飞魄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