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立春的民俗活动(立春的)

立春的民俗活动(立春的)

人间好时节丨立春

视频加载中...

点击播放视频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立春,代表着美好与希望,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诗中所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立春,还寄托着浓浓的情意与思念,陆凯《赠范晔》诗中写道:“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蜇居在洞中的虫类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在水中游动,穿梭在碎冰片中,仿若背负着浮冰一般。

立春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极为重视立春,会在这天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1.迎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礼记·月令》中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2.糊春牛:立春时,民间有精心制作纸扎春牛的习俗,寓意五谷丰收。

3.打春:指立春这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祷丰年。明代于谦有《立春》诗:“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

4.饮食习俗:立春时令人们吃春卷、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

山河锦绣迎新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本期福利:《人间好时节丨立春》手机壁纸,长按即可保存图片~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闫博

制片人丨王薇 杨秀红 申珅

主编丨李瑛

策划丨陈宁泽一

编辑丨樊嘉晨 刘天哲 王映涵

统筹丨刘玟妡

承制丨新闻包装工作室

技术监制丨李宏海

项目制作负责丨吴浩 刘强

项目设计及AR制作丨李华 吴峥

音乐配乐丨王璇

书法文字丨董倚桥 王金阳

手绘及场景动画合成制作丨 段晨阳 谢依原 侯晓磊 高晨凯 张磊 齐文

AR技术丨马亮 王奕涵

视觉设计丨林琳 李灵睿

专家顾问丨郭林丽 丁乐

58首立春诗词,风暖雪消,千红万绿,唯美了整个春天

雪融化会变成什么?是春天吧!

送别经久的冬,迎来盼望的春。

立春来了,抽枝发芽的不止花草树木,还有新的愿景与希望。

和冬天告别,与春天相拥,冬日的遗憾,一定会被春风温柔化解,愿一切美好 都像春天一样如期而至。

58首立春诗词,迎来一个新的开始,美好的一年,自此温柔生长!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 · 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人日立春

北宋 · 刘攽

花胜已宜春,剪綵更为人。

风光今日好,颜貌一时新。

立春日感怀

明·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嘉陵江上立春寄内 其一

清 · 张问陶

人别春未归,春归人已瘦。

东风如我心,吹入君怀袖。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迎春乐·立春

金·宇文虚中

宝幡彩胜堆金缕,

双燕钗头舞。

人间要识春来处。

天际雁,江边树。

故国莺花又谁主。

念憔悴,几年羁旅。

把酒祝东风,吹取人归去。

辛酉立春

宋·吕本中

中原扰扰尚胡尘,坚坐江南懒问津。

漫读旧诗如昨梦,却疑往事是前身。

子桑自了经时病,原宪长甘一味贫。

刺忍雪寒君莫病,土牛花胜已迎春。

题苜蓿峰寄家人

唐·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立春日内出綵花应制

初唐 · 沈佺期

合殿春应早,开箱綵预知。

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

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

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初唐 · 李适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

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綵花应制

唐 · 苏颋

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

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

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

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

立春

唐 ·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寄司勋卢员外

盛唐 · 李颀

流澌腊月下河阳,草色新年发建章。

秦地立春传太史,汉宫题柱忆仙郎。

归鸿欲度千门雪,侍女新添五夜香。

早晚荐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赋长杨。

山径柳

唐 · 顾况

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

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唐 · 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立春后五日

唐 · 白居易

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

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颗。

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

迎芳后园立,就暖前檐作。

还有惆怅心,欲别红炉火。

咏廿四气诗 立春正月节

中唐 · 元稹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人日立春

中唐 · 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尅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客中立春

中唐 · 曹松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立春日

唐 · 陆龟蒙

去年花落时,题作送春诗。

自为重相见,应无今日悲。

道孤逢识寡,身病买名迟。

一夜东风起,开帘不敢窥。

渚宫立春书怀

唐末 · 吴融

春候侵残腊,江芜绿已齐。

风高莺啭涩,雨密雁飞低。

向日心须在,归朝路欲迷。

近闻惊御火,犹及灞陵西。

立春日细雨

北宋 · 王禹偁

澹于寒雾乱于丝,无点无声落不知。

轻助雪痕归麦垄,暗随春气入梅枝。

踏苔立久微沾屐,绕竹吟馀渐著髭。

翻忆满身珠䍡,江头闲把钓蓑披。

江城立春

北宋 · 胡宿

天上阳幡举,人间漏箭长。

稍惊池面绿,初觉柳腰黄。

迟日延三舍,条风振百昌。

酒凝前腊味,梅带故年芳。

雪意思王囿,云情忆帝乡。

青门行乐处,渐近好烟光。

元祐九年立春

北宋 · 苏轼

熊白来山北,猪红削剑南。

春盘得青韭,腊酒寄黄柑。

立春

北宋 · 黄庭坚

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看镜道如咫,倚楼梅照人。

立春

北宋 · 陈师道

马蹄残雪未成尘,梅子梢头已著春。

巧胜向人真奈老,衰颜从俗不宜新。

高门肯送青丝菜,下里谁思白发人。

共学少年天下士,独能濡湿辙中鳞。

八声甘州 其二 历下立春

北宋 · 晁补之

谓东风、定是海东来,海上最春先。

乍微阳破腊,梅心已省,柳意都还。

雪后南山耸翠,平野欲生烟。

记得相逢日,如上林边。

莫叹春光易老,算今年春老,还有明年。

叹人生难得,常好是朱颜。

有随轩、金钗十二,为醉娇、一曲踏珠筵。

功名事,算何如此,花下尊前。

武陵春 其三 正月七日,武都雪霁立春

北宋 · 毛滂

春在前村梅雪里,一夜到千门。

玉佩琼琚下冷云。银界见东君。

桃花髻暖双飞燕,金字巧宜春。

寂寞溪桥柳弄晴。老也探花人。

立春

宋 · 晁冲之

巧胜金花真乐事,堆盘细菜亦宜人。

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八声甘州 其二 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宋 · 叶梦得

又新正过了,问东风、消息几时来。

笑春工多思,留连底事,犹未轻回。

应为瑶刀裁剪,容易惜花开。

试向湖边望,几处寒梅。

好是绿莎新径,剩安排芳意,特地重栽。

便从今追赏,莫遣暂停杯。

有千株、深红浅白,倩缓歌、急管特相催。

凭看取,暖烟细霭,先到高台。

立春书怀

宋 · 史诏

寂寞荒村景,凄其今日春。

趁时三盏酒,转眼一年人。

发短胜添白,身闲亦耐贫。

韶光容易老,何事逐风尘。

立春

宋 · 曾几

十载东都客,春盘种种春。

翠看蔬甲小,黄爱韭苗新。

流落成吾老,萧疏对此辰。

睦邻如有使,传语大梁人。

立春小酌呈诸兄

宋 · 王之道

共喜春随晓色来,东郊欢踊赛牛回。

破寒青转芜菁叶,抵日红抽芍药荄。

岁换未劳惊我壮,酒封聊复为君开。

上林不负迁乔约,百蛰同惊此夜雷。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和鲁如晦立春

宋 · 王之道

綵幡金胜。一笑酬春聊适性。

騃女痴儿。半挽梅花半柳枝。

追欢何计。幸对绿尊环皂髻。

欲舞还羞。美盼娇回碧水秋。

满庭芳 其四 立春日呈刘春卿

宋 · 王之道

天驷呈祥,土牛颁政,欢呼万井春来。

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

风动珠帘不卷,香散处、半露梅腮。

东郊好,波澜浸绿,萌蘖上条枚。

徘徊。

应共怪,十年豹隐,一旦鸾台。

问康时术业,混俗情怀。

过雪湖山清丽,笙歌沸、舞袖萦回。

兵厨富,酒肠似海,莫惜醉金杯。

满庭芳 其二 立春词,时方狱空

宋 · 史浩

爱日轻融,阴云初敛,一番雪意阑珊。

柳摇金缕,梅绽玉腮寒。

知是东皇翠葆,飞星汉、来止人间。

开新宴,笙歌逗晓,和气满尘寰。

风光,偏舜水,贤侯政美,棠荫多欢。

更圜扉草鞠,木索长闲。

休向今朝惜醉,红妆映、群玉颓山。

相将见,宜春帖子,清夜写金銮。

立春

南宋 · 王十朋

巫峡逢生日,夔州见立春。

行年五十五,羞作戴花人。

谷日立春

南宋 · 王十朋

谷日逢春日,江天弄佳气。

蔬盆杂蒿韭,一箸异乡味。

西畴农事动,问我归何未。

岂无二顷田,奚用五马贵。

太常引 人日立春

清 · 顾太清

东风吹暖入新年。七蓂叶,五辛盘。

人日立春天。双彩胜、金钗并悬。

流光似水,风花无定,欢乐记从前。

羞向镜中看,衰容现、丝生鬓边。

满庭芳 立春

宋 · 史浩

梅萼冰融,柳丝金浅,绪风还报初春。

木君青旆,猎猎下苍旻。

亲奉虚皇妙旨,将枯朽、咸与维新。

须臾见,芳郊乐圃,生气遍无垠。

青丝,行白玉,一杯介寿,红浪粼粼。

便安排歌舞,蝶翅莺唇。

别有神仙窟宅,乾坤内、充满氤氲。

功成处,花开不老,酒熟镇甘醇。

立春

明 · 文徵明

雪消红日丽中天,喜见鞭春在腊前。

次第三阳开景运,尚馀八日是残年。

梅花消息严寒后,綵胜情怀薄酒边。

办取物华供帖子,暖痕浮绿草生烟。

立春日有感

南宋 · 黄公度

三见春归人未归,天涯依旧赋春诗。

一官得失不相补,万事乘除只自知。

年去年来供屈指,岭南岭北入支颐。

柳眉桃脸竞时节,难遣东风染鬓丝。

水龙吟 其一 丙子立春怀内

南宋 · 刘镇

三山腊雪才消,夜来谁转回寅斗。

试灯帘幕,送寒幡胜,暗香携手。

少日欢娱,旧游零落,异乡歌酒。

到而今,生怕春来太早,空赢得、两眉皱。

春到兰湖少住,肯殷勤、访梅寻柳。

相思人远,带围宽减,粉痕消瘦。

双燕无凭,尺书难表,甚时回首。

想画栏、倚遍东风,闲负却、桃花咒。

立春感怀

南宋 · 韩元吉

南北驱驰老病身,不堪节物更催人。

梅梢白白犹藏腊,蔬甲青青便作春。

铁马渐欣边塞静,土牛还祝岁时新。

圣朝文物从兹始,元日郊丘得上辛。

临江仙 立春寄季顺妹

宋 · 苏氏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

春来何处最先知。

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

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

凭谁说与到家期。

玉钗头上胜,留待远人归。

立春日试笔

明 · 史谨

苍苍初日照楼台,元气淋漓遍九垓。

不是梅花露消息,人间何处识春来。

立春试笔

明初 · 高启

九十日春今日始,春盘春胜巧同新。

从今日日寻春去,似我閒人有几人。

病中忽见生菜。乃知明日是立春。力疾和呈

明初 · 成石璘

浑忘八十二年春,喜见盘中生菜新。

闻说马皮能自立,倩人扶起尚精神。

淮阴驿立春

明 · 郑道传

淮阴驿里逢立春,客子盘中生菜新。

今日故园谁办酒,尊前应说远游人。

喜迁莺 其四 立春

宋 · 史浩

谯门残月。

正画角晓寒,梅花吹彻。

瑞日烘云,和风解冻,青帝乍临东阙。

暖响土牛箫鼓,夹路珠帘高揭。

最好是,看綵幡金胜,钗头双结。

奇绝。

开宴处,珠履玳簪,俎豆争罗列。

舞袖翩翻,歌声缥缈,压倒柳腰莺舌。

劝我应时纳祜,还把金炉香爇。

愿岁岁,这一卮春酒,长陪佳节。

立春感怀(戊子)

明 · 吴与弼

日日潜心向伏羲,晓窗高咏立春时。

梅花满树方惊眼,又对千红万紫时。

人日立春

明 · 薛瑄

人日逢春日,韶华此又新。

暂归持斧客,犹是读书人。

别久交游敬,年深骨肉亲。

升平占霁景,爱国赋诗频。

海棠春 立春日作

清 · 钱凤纶

佳人占得春光早。

浓艳处、新妆偏好。

红穗绿云斜,玉燕金钗袅。

轻笼翠袖低声道。

愿岁岁、春光不老。

看遍上林花,著意怜芳草。

立春

清 · 刘绎

年计在春日计寅,今年今日是良辰。

从头细纪十三月,惟愿年华日日新。

我不指望,三五亩春风把少年的烦恼,吹到某一朵桃花上。只想让时光安静些,再安静些。让一些不彻底的事物,恢复往日的自信。

诗友们,立春来了,愿你奔向收获和希望。

立春是什么意思含义 立春的风俗习俗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

2月4日,迎来立春。立春为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蛰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节气习俗多。吃春饼、嚼生萝卜叫“咬春”;交相庆贺叫“拜春”;乡民以麦米豆抛打春牛叫“打春”;南方还有摸牛脚之俗:“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查最早楚俗,立春日在大门上立春字为“讨春”;唐人始作春饼,卷饼用生菜为“春盘”,妇女在头顶戴“迎春髻”,互赠春词为“春帖子”。

时至立春,人们也会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同时,农谚也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大春备耕即将开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的序幕也从此开始。

节令之美·立春|4日10时42分立春,“打春”啦!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北京时间2月4日10时42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此时节,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关于立春,民谚有“春打五九尾(尽),春打六九头”之说。其意是,立春这一天要么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要么在六九的第一天。

今年的立春属于哪一种情况?“我国民间有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的习俗。2022年12月22日冬至,数一数会发现,2023年2月4日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很明显2023年立春是‘春打五九尾’。冬至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如果2022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21日,那么,2023年立春就是‘春打六九头’。”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

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从公历来说,不论是平年还是闰年,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立春,而农历闰年,一年中则会出现25个节气,年初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民间称这种情况为“一年两头春”“双春年”或“两春夹一冬”。

刚刚到来不久的癸卯年就属于这种情况,癸卯年的正月十四立春(2023年2月4日)和同年的腊月二十五立春(2024年2月4日)。巧合的是,癸卯年的第二个立春也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因此,2024年的立春也是“春打五九尾”。

杨婧表示,“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是经常而又不规则地交替着,但无论是“五九尾”还是“六九头”,立春的到来,都是农民朋友准备新一年耕种的时候。提前做好各项农事安排,有利于农作物更好生长。

立春,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的漫漫光阴里具有仪式感的一天。对我国古人而言,春耕如晨钟,秋收似暮鼓,立春之日寓意盛大。

立春之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鞭春”“打春”的习俗,也就是鞭打春牛,也称鞭打土牛,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提醒人们春耕即将开始,莫误农时。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来源: 新华社

打春牛、吃春饼……这些立春习俗你知道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立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民俗学专家高巍说,以过去的民俗来讲,很多节气都与节日有对应关系,立春则是与春节相应。所以,立春的节气民俗也具有了“除旧迎新”的特点,戴春胜、“咬春”等等,都具有一种应景的仪式感。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春气始而建立也”

啥是立春?按字面意思解释,“立”有“开始”的意思,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节气就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农民也要开始准备新一轮的耕种了。

《群芳谱》如此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如果从气候来看,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趋于上升、增多,只不过对一些地区来说,立春还只是春天到来的前奏。

据史料记载,自秦代以来,立春就被作为孟春时节开始的标志,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有一个传说讲过,估算着立春将至,县官会带着本地知名人士去地里挖一个坑,把羽毛、鸡毛等放在坑里。什么时候羽毛和鸡毛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的时辰,大家放鞭炮庆祝,祈祷一年五谷丰登。

资料图:江苏阜宁再现“打春牛”民俗。 谷华 摄

有时候 ,由于历法等原因,“立春”会与除夕重合。据专家介绍,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常见,百年当中大约会出现3次。

“鞭打春牛”祈求丰收

在农耕社会,立春对农事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官方和民间都很重视,民间的庆贺活动更热闹一些。立春举行的活动叫做“迎春”,要报春、送立春帖子,还要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

女子则会剪出各种春天动物形状,或作为装饰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在头上,算是应景的佩饰。《荆楚岁时记》里说:“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人们关心土地耕种,立春时,“鞭打春牛”习俗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所谓“春牛”,可能是用纸糊成的,也可能是泥做成的,然后在“春牛”肚子里装上五谷。

“打春牛”的活动开始后,等“春牛”的肚子被打破,人们会将流出的五谷分吃,期待会迎来一个丰收年。

立春“咬春”吃春盘

立春时的饮食同样有讲究。例如,立春要吃春饼,也有人家,会把一些瓜果糕饼做成拼盘以供食用,就叫“春盘”。

春饼又叫荷叶饼,是一种烫面薄饼,取两小块水面,擀成薄片,烙熟后揭开,便成了两张饼。这是用来卷菜吃的。

资料图。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店家派人送菜到家,食盒里分类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等熟食,吃时切成细丝;再另配几种家常炒菜……简直美味。

刘梅家在北京,每逢立春,家里人尽可能自己烙春饼,只不过要厚一些,赶不上铺子里卖的那么小巧,“里边卷菜会简化一点,大概就是豆芽、炒鸡蛋、鸭肉之类”。

还有,立春需要“咬春”。就像明朝《酌中志》记载的那样“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过去立春时,老北京有沿街叫卖‘心里美’萝卜的小贩,把萝卜沿着圈从上往下切,到最后的形状就像花瓣一样,十分好看。”高巍说,立春要吃一些与春季适应的食物,春饼里的豆芽、韭菜,也是“生发”类的蔬菜,算是节令食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天万物生发,吃点儿水汪汪的萝卜,提醒人们从‘猫冬’的混沌中醒来,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高巍如此解释。(完)

(应受访者要求,刘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