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一代妖姬杨贵妃那能看(一代妖姬杨贵妃)

一代妖姬杨贵妃那能看(一代妖姬杨贵妃)

唐玄宗最爱的女人,一代祸国妖姬杨贵妃,她是安史之乱的源头吗?

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两人如果只是普通人,或许他们的结合会是千古佳话,可惜身份上的差距,他们一开始就已经错了。这是为何呢?接下来为你细细道来。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绚丽的朝代之一,当时我国的军事实力世界第一,唐朝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天可汗。唐朝特别是到达了唐玄宗时期国力更是达到了鼎盛,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唐太宗贞观之治后,唐高宗李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成果,知道武则天时期唐朝的国力依旧在持续发展当中。虽然武则天之后有过一段韦后乱政的时期,但是基本没有伤害到唐朝的国力,直至唐玄宗与太平公主合作消灭了韦后的残党,夺回了属于李唐的政权。

唐朝就此承袭了贞观之治的成果走上了开元盛世之路,唐玄宗前期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也是他能延续贞观之治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由盛转衰是自然规律,也是每个朝代都会走的必经之路,开创盛世不易,但是要延续盛世更加困难。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自我满足起来,并且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完全没有了前期的励精图治,更加没有了改革时的节俭之风,身边也开始出现了佞臣。

公元736年,唐玄宗想要从洛阳回到都城长安,但是张九龄等人却阻止了他,张九龄认为现在正是秋收时节,这时回京沿途必定会骚扰到百姓,影响粮食的收割。本来唐玄宗已经听进去了,但身边的李林甫却在张九龄走后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本来就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在自己的地盘上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于是唐玄宗果真听信了李林甫话语,并且在日后给张九龄等人安排了罪名贬敵了他们。

公元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病逝,唐玄宗开始寝食不安,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却没有一人能和武惠妃相比。就在这时唐玄宗听到有人说自己儿子寿王的王妃杨玉环有天人之姿。于是唐玄宗不顾礼仪直接让人把她招入了宫中,见到杨玉环之后果然天资过人,且音律造诣极高,还擅长歌舞,果然唐玄宗马上痴迷上了自己的儿媳。

最后更是不顾世俗伦理,坦然给了自己儿子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而寿王也摄于皇威而敢怒不敢言,后来唐玄宗更是为了能和杨玉环长相厮守,让杨玉环效仿武则天去寺庙带发修行一段时间,然后再接到宫中。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这时的她可以说完全摆脱了寿王妃的身份。

而唐玄宗为了讨杨贵妃欢心做了许多荒唐事,西周有烽火戏诸侯,唐代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据说如今的荔枝妃子笑也是因为当时的杨贵妃特别喜欢吃而得名的,要知道荔枝可是保鲜期极短的,一旦超过保鲜期再吃的时候,味道已经变质。所以唐玄宗就命令岭南官员,一到荔枝的季节就会马不停蹄地运往长安,这也是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灵感来源。

有了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比之前更加荒唐了,他任用佞臣提拔杨贵妃不学无术的堂兄,就连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不同的封赏,可以说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来更是因为杨贵妃喜欢安禄山,唐玄宗就任用了安禄山,导致后来发生安史之乱。

而唐朝也因为安史之乱而日落西山,昔日强盛的大唐帝国也变得摇摇欲坠。随着战火一路燃烧到长安,唐玄宗才悔不当初,仓惶出逃。逃到到马嵬坡时候,太子李享联合随行的将士发动哗变,当场抓住了杨国忠并且将他就地正法,后又认为正是因为杨贵妃的存在唐玄宗才会变得如此昏庸,于是又逼迫唐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为了保命只能含泪听从。

最后唐玄宗还是逃不过被退位的命运,太子在,在灵武即帝位,随后就发兵讨伐叛乱的安禄山,公元757年安禄山被杀,安史之乱终于平息,唐玄宗也返回了昔日的都城长安,可惜寂寥的宫内再无往日的丝竹之音,也再无那婀娜妙曼的身影。最后唐玄宗郁郁而终,终年78岁。

唐玄宗前期是一代明君,可惜他有着所有人的都有的缺点,那就是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就会得意自满。这也是他后期沉迷于享乐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杨贵妃的出现让他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于是致使朝政再次出现危机。这也是后人认为杨贵妃是祸国妖姬的原因之一。

私以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灵魂共鸣也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的身份,一个是九五之尊,本应该担负起万万民安居乐业的责任,最后却应该因为骄傲自满抛在了脑后。一个是前期作为儿媳与自己丈夫勾搭在一起,这已经融于世俗,后期还张扬行事,蛊惑君王偏信佞臣,致使国家内乱。

5位饰演过杨玉环的绝色女星 有人岁月静好 有人已成大妈

提起杨玉环,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

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在安史之乱中,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被唐玄宗赐死。。

白居易细细描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倾城绝色;

李白盛赞她“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仙人之姿;

杜牧讽刺她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乱国妖姬;

李商隐感叹她“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的身后凄凉。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被无数文人墨客书写,也被许多女星演绎过她的传奇一生。

以下这5位,应该是众多扮演过杨玉环的女星中最符合贵妃气质的。

1.林芳兵

林芳兵在1990年拍摄的电视剧《唐明皇》中饰演杨贵妃。

为了在电视剧中尽量的还原杨贵妃,纤瘦苗条的林芳兵在短期内增肥30斤,这才有了在电视剧中看上去脸若圆月,肤如凝脂,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杨贵妃,而且,她的表演让荧幕形象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后来,退出娱乐圈之后的林芳兵遇到了自己的幸福,她的丈夫是音乐才子李凌。林芳兵的儿子也继承了她的美貌,相貌英俊。

近期,从一些曝光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她保养得很好,还是那么的漂亮。

2.周洁

周洁1994年在电影《杨贵妃》中出演杨贵妃。

周洁版本的杨玉环不仅完美诠释了贵妃的美貌,而且因为周洁本身就是国家级的舞蹈家,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她就是杨贵妃本妃,

她发挥自己在音乐和舞蹈上的优势,在影片中热情演绎了因杨玉环名传千古的《霓虹羽衣舞》。

虽然周洁为了演绎杨玉环,在短期内增重二十斤,但她优美的舞姿依然如梦如幻,这在同题材影视剧中绝无仅有。曼妙的舞蹈也成了这个版本杨玉环的最大亮点。

该片还获得过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周洁饰演的杨贵妃雍容华丽,一直被认为是最漂亮的杨贵妃版本。有网友评价:“看到了周洁饰演的杨贵妃,就好像看到了盛世大唐。”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2021年,年仅60岁的周洁因肺癌离世,无论对于舞蹈界还是影坛,都是巨大损失。

3.王璐瑶

2003王璐瑶在电视剧《大唐歌飞》中饰演杨贵妃。

因为《雪山飞狐》而走红的王璐瑶,在步入中年之后,对于丰满美艳的杨贵妃,拿捏的恰到好处。

王璐瑶体态丰腴,妩媚动人,十分贴合杨贵妃的外形,她通过神态、眼神表现出了东方古典美人的独特韵味。

人们总说“岁月从不败美人”,但在岁月的长河中,再绝色的美人也只能选择优雅地老去。如今,时光已经让王璐瑶褪去了惊艳世人的风采,但优雅的老去也未尝不是人生和时间的和解。

王璐瑶一直热爱演戏,曾经有很多走别的路也能红的机会,她都选择了拒绝,一心放在演戏上,这样的演员,值得我们敬佩。

4.殷桃

殷桃2010年在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饰演杨贵妃。殷桃这一版本的杨贵妃是很多90后的童年记忆,被很多人称为是最妩媚的杨玉环。

不过在当时,这部剧的魔改剧情,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剧情完全跳脱历史,将杨玉环设置成与多名男性有感情纠葛女主。与李白的感情戏更是赤裸裸的出轨剧情。

虽然剧情有争议,但殷桃的演技一如往常的稳定发挥,她把杨玉环从年少单纯到中年风韵都诠释得非常好。她诠释的杨贵妃没有刻意的修饰,高贵的气质自然流露。

如今的殷桃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她演技精湛,广受赞誉。无论是历史剧还是当代剧,她都能用温情的表演和情感的传递打动观众的心。

5.徐璐

徐璐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扮演杨玉环。

她在剧中因发型和妆造被很多人吐槽,那奇怪的发型,又粗又黑的眉毛,额头的花钿,让很多观众说她是最丑杨玉环。

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样的妆造才是唐朝杨贵妃的真实模样?这部剧的服饰和妆造非常真实的还原了唐朝真实的场景。

徐璐的颜值还是挺高的,只是她本人偏瘦小,在大家对唐朝“以胖为美”的固有印象里,她的形象好像不太符合大家心目中的杨贵妃。

结语

这5位女星各自演绎了独具特色的“杨玉环”,令人难以忘怀,。如今,除了已经离世的周洁令人唏嘘,他们或岁月静好,或再攀事业高峰,在新的生活中依然各有各的精彩。

那么,谁是你心中那个肤如凝脂,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呢?

民间传说:一代名妃杨玉环

在人杰地灵的河东大地,曾出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幸运和最大的不幸;体味过人世最高的荣华和最深的痛苦。

为河东大地留下了令人心驰神往的香踪芳迹和传闻铁事。

她,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唐代优秀舞蹈家,一代名妃杨玉环。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玉环史载“蒲州永乐坊(今永济县)”。

父亲杨元琰,先在蒲州做官,后远任四川蜀州司户。不便带家小,杨玉环就出生在蒲州,后因父亲早故,寄养在蒲州西南首阳山下的独头村叔父家中,由叔父抚养成人。

杨玉环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她经常到村东山沟里采山花,挖野菜,和小姐妹们玩耍。并喜欢在沟内那清澈见底的清水潭边唱歌边跳舞,她歌喉如百灵,舞姿似紫燕,乡亲们都夸她是山乡一朵娇艳的山花。

谁知玉环五岁时突然患了头疮,头发也渐渐地脱落。百方无效,百药不灵,最后竟落成秃头,好似牡丹没了绿叶,黄鹂没了羽毛。她好不忧伤烦闷,经常一个人跑到东沟对水照容,伤心哭泣。

有一天,她在潭边哭着哭着竟睡着了,忽见一位白发老奶奶手拄拐杖来到她身边,亲切问道:“小姑娘,你有甚么伤心事呀?”

玉环说:“奶奶如此高龄,白发如银;我才五岁,头发全落,怎得不伤心。”

老奶奶笑道:“小疾小事,何必伤心。”

玉环忙问:“奶奶有何妙方”

奶奶说:“眼前清潭水,洗头长青丝。”

玉环听言大喜,忙拜谢老奶奶。老奶奶又叮咛道:“洗一次可不行,得洗九九八十一天,这就看你有没有恒心了。”说完就不见了。

玉环忙睁开双眼,原是一梦。她想莫非是遇到神仙了?我何不试上一试。便跳进潭中浴身洗头,果觉得浑身轻爽。从此,她持之以恒,不论天阴天晴,不管风天雨天,一天不空,坚持洗头。

当洗到八八六十四天,头疮结痂脱落;洗到九九八十一天,竟长出黑漆明亮的满头秀发,托如青丝,堆若乌云。

她到水中一照,只见一个容貌俊俏艳丽的小姑娘冲她微笑,连她也不认识自己。小姐妹闻知高兴,乡亲们看见喜欢,从此,山沟里又飘出她的歌声,草坪上又见到她的舞姿。

大唐皇帝李隆基,庙号玄宗,人称明皇。是个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风流帝王,平日最喜歌舞弹唱。

开元二十二年,他命喜爱歌舞,精通音律的皇兄宁王和十八皇子寿王李瑁到河东选拨歌舞人才,路经蒲州时,寿王李瑁在夹道欢迎的看热闹百姓中发现了美貌绝伦的杨玉环,经过明察暗访,又知玉环能歌善舞,更是欢喜,便与玉环留下定情信物紫竹玉笛。

回朝后奏明父皇,玄宗即派宰相李林甫到蒲州传旨,接玉环到长安,与寿王举行婚礼,成为寿王妃。

不料唐玄宗也看上了杨玉环,他不仅迷恋玉环的花容月貌,更喜欢玉环的歌喉舞姿。

当他的爱妃武惠妃病故后,他便采取移花接木偷天换日的手法,要把儿媳霸为已有。

他以为母行孝为名,把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名太真。又把韦昭训之女韦薇配与寿王,然后又名正言顺地把杨太真册封为贵妃。

玄宗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善良懦弱的玉环并非自情自愿,但她一怕连累寿王,二怕祸及杨家,只好含悲忍泪认了命,从此开始了她集悲欢离合、荣辱存亡于一身的独特的贵妃生涯。

蒲州百姓喜爱杨玉环,理解杨玉环,同情杨玉环,更怀念杨玉环。便把村名改为秃头村,后嫌欠雅,又改名为独头村。并把村东玉环洗头的清水潭称为“贵妃池”,一直流传至今。

唐玄宗费尽心机把玉环封为贵妃,对玉环真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真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为了玉环沐浴,特地在临潼骊山华清池为玉环修建了精致绝美的“海棠汤”;为了给玉环做绣衣,光绣工就招聘了七百名。

玄宗让玉环品尝南方荔枝,玉环信口说了句“这荔枝不新鲜了。”玄宗立命高力士派人快马传送荔枝。

从岭南到长安数千里路程,换人换马不停足,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快马传送。累死马不说,踏死人不论,待将荔枝送到玉环手中果真还是鲜灵灵的。

玉环思念家乡的亲人,玄宗便伴随贵妃回娘家。他们带着浩浩荡荡的执事銮驾威风八百地从长安启程,东出潼关,跨过了蒲津关大浮桥观赏了镇河的开元大铁牛,住进蒲州驿馆。

玉环探罢亲,玄宗又陪她进香栖岩寺,并要到山上避暑。当地官员为了讨好玄宗,把山顶避暑胜地称作“唐王台”,又在台上修建了玲珑秀丽的唐王塔。据说玄宗、玉环上到下寺村,因山路窄小,銮驾无法行走,便撤了銮驾,该村也改名撤驾庄;又上到

上寺村,山路更窄,文武百官只好留下候驾,该村便改名候驾庄。现唐王台上古塔犹存,似是宜人的避暑胜地。

据传说,杨贵妃还精通医术,回娘家探亲时还为当地百姓治过病。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功德,还在蒲州西关建了一座“娘娘庙”。

杨贵妃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古代音乐家、舞蹈家。

《旧唐书》载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辞海》一书在舞蹈家条目中收录了杨玉环,说她“通音律,善歌舞,尤擅舞《霓裳羽衣舞》和《胡旋》。”她当之无愧。

杨贵妃每次赴宫中大宴,都让宫女永新,念奴带上乐器、舞鞋,玄宗一时高兴便要贵妃歌舞,贵妃是有求必应。她常舞的名曲有《绿腰》、《紫云回》、《凌波曲》等。

她还善于吹笛弹琵琶,谱乐度曲。有一次,她为玄宗表演一出从印度学来的《婆罗门舞》后说:“此曲天竺味太浓,若能加以改动更拿我朝口味。”很有见地地提出了“改他为我,洋为中用”的观点,玄宗便命她修改乐曲舞姿,使天竺佛教之舞变成唐舞汉韵。

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皆传说是唐明皇梦游月宫,乘得仙曲,其实是天宝年间李隆基让杨贵妃主持创立的一套综合中外名曲精华,而有自我特色的大型乐章,既有道教音乐风采,又有佛教音乐精华,还有儒教雅乐成份。

由杨贵妃亲自击磬指挥,李隆基吹笛引领,著名宫庭乐师李龟年,张野狐,雷海青伴奏,演奏人员二、三百人,规模相当可观,经多次修改,正式由政府公布列为皇朝大乐章。《霓裳羽衣曲》的成功代表了杨贵妃的艺术成就

杨贵妃还是位很有才气的诗人。最有名的诗作是《全唐诗》中录的那道《赠张云容舞》诗。

据说天宝十三载八月初五玄宗七十大寿,宫内举行大宴庆贺,舞女张云容表演了马仙期改编的《阿那曲》舞。此舞主要用足尖舞和手的姿势与腰的动作相配,形同芭蕾,雅致新鲜。

玄宗看得心花怒放,高兴地说:“如此好舞,岂能无诗。速传王维进宫写诗记之。”

贵妃忙拦住说:“王维只会歌功颂德,写舞只怕写不来,不如让妾妃戏作一首。”

玄宗忙命取来花笺笔砚,杨贵妃略加思索,提笔写道,“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娜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首句写其罗袖初动,馨香四溢,经久弥漫。

接着三句分别以“红蕖”、“轻云”和嫩柳”作比,状其明丽袅娜楚楚动人之舞姿:又用“秋烟里”、“乍摇风”和“初拂水”渲染烘托,绘出一个飘飘欲仙、亦真亦幻的舞女形象。全诗比喻新颖,描摹生动,用词精当,堪称佳作。

杨贵妃尽管一生中倾心歌舞,从不涉足政治,从未介入权力之争,然而身处尔虞我诈的皇宫圣殿,终未能幸免地被卷入权力之争的漩涡之中,做了封建帝王的替罪羊,充当了令人怜惜的悲剧人物。

唐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大力封赠她的家人。就连她的再从兄杨国忠也由御史中丞、兵部待郎直升到宰相。

她的从姐妹玉玲、玉瑶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权高、重、威赫一时,致使当时有民谣说“生男勿喜欢,生女勿悲酸,男不封候女作妃,生女却为门上楣。”杨家亲族都沾了玉环的光。

杨贵妃对杨氏家族伏她之势耀武杨威胡作非为是十分不满。如韩国夫人的家奴打了附马都尉程昌裔,玄宗不仅未惩治韩国夫人却撤了程昌裔的职。杨贵妃闻知感到惊愕,劝玄宗重新处理。

玄宗说:“程昌裔不会做官,我借此撤他职是应该的,此事没有什么。”足见玄宗对费妃的偏爱和对杨氏家人的祖护。

但杨贵妃深知玄宗只是爱着自己的美色和能歌善舞,情意是靠不住的。她与寿王毕竟是相亲相爱的少年夫妻,婚后十年还生下一个儿子,重重宫闱隔不断她的思念之情。为此,她常借歌舞慰籍自己,排遣愁怨:又常借酒使性子顶撞玄宗,发泄胸中的苦闷。竟有两次逗恼玄宗把她赶出皇宫。

一次是太子李亨使的诡计,买通一名太监慌报贵妃孩子病重,玉环爱子心切,私自驾车前往寿王宫。尽管被人察觉及时拦回,玄宗还是以无视宫中礼法而责备她,玉环不服,同玄宗吵了走来,玄宗一怒把她遣回杨府。

本来顶撞皇帝是犯死罪的,如今只送回娘家,说明玄宗还是舍不得贵妃的,高力士深知玄宗之心,便劝道“陛下何惜宫中一席之地,让贵妃辱之外舍耶。”玄宗便婉转示意高力士连夜把贵妃召回,一场风波不了了之。

一次是玄宗约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贵妃一早安排下酒宴,迟迟不见玄宗到来。却见高力士率领两个小太监追赶因失宠而疯的梅妃,玉环触景伤情,想到梅妃乃玄宗当年极其宠爱的江南美人,曾几何时,珠黄色衰,竟被弃置上阳东楼,优闷而疯。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得罪皇帝,后果又如何呢?不觉潸然泪下。

二更过后,玄宗还未见来,她想玄宗一定又在别处贪恋新欢,不由想起了寿王,便命永新取出寿王当年赠送给自己的定情物玉笛,一边吹奏思念之曲,一边连连饮酒,永新拦也拦不住,一会儿便醉倒沉香亭内。

时交三鼓,玄宗才从另一嫔妃处急急赶到,见贵妃醉酒如海棠春睡,便上前欲行爱抚,不料发现了寿王玉笛,勃然大怒,立命将“寿王贬为庶民,水新立即问斩!”

玉环此时酒也惊醒,忙说:“此笛乃妾妃进宫时随身所带,与寿王水新无关!”并高叫“寿王冤任!”

玄宗问:“他有何冤?”

玉环借酒倾吐心中块垒说:“玉环十六岁配于寿王,想想十年,朝朝相伴,弹唱歌娜。此笛玉环一直吹用,不愿他人再唾玷之,故留身边。今偶而取出,也不过想为万岁奏一新曲。万岁竟要耶及寿王,若让文武知晓,岂不被天下人取笑!”

玄宗问道:“他笑朕甚么?”

玉环竟肆无忌惮的说:“笑你妒忌无情!”

玄宗大怒道:“大胆贱妃,竞政借酒发疯,指责寡人,立即贬出宫去!”

这次乱子闹大了,杨国忠及三国夫人都慌了手脚,急找高力士商议。

高力士深知玄宗离不开贵妃,待玄宗气消后婉言相劝,假说贵妃在杨府悔恨不已,终日哭得吃不下饭。

玄宗一听心中老大不忍,便命高力士送去御膳一盒。

高力士见事有转机,便劝杨玉环剪下一缕头发回赠,以作赔罪。玉环执拗不从,发誓再不入宫。杨国忠便剪了虢国夫人一绺头发让高力士带回,玄宗见发十分感动,立命召回贵妃。

倔强任性的玉环回宫后一言不发,闷闷不乐,玄宗为讨贵妃欢心,便拉玉环到长生殿对月盟誓,说什么“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生不分离,永世做夫妻。”可玉环心里很明白:帝王的话是靠不住的。

果然,当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在范阳反叛后,玄宗西逃至马嵬驿,六军哗变,在皇权与美人的决择中,唐玄宗还是选择了皇权,亲手酿造了杨贵妃的悲剧。

唐玄宗虽然七十有零依然精力充沛,在位四十五年毫无让位之意。致使四十六岁的太子李亨想登皇位急红了眼睛,便暗中勾结李铺国,陈玄礼等密谋篡权。他想方设法暗示安禄山反叛,他好趁乱夺权,继位平叛。

他还大肆诬陷杨国忠,让安禄山打出“讨伐杨国忠”的旗帜搞叛乱,让陈玄礼鼓噪六军假借”杨国忠通敌卖国”而杀死了杨国忠,并立逼玄宗赐死杨贵妃。

玄宗说“贵妃从来不干预政事,何罪之有?”

陈玄礼说:“贵妃虽然无罪,然是杨国忠之妹,总有些瓜葛,不杀贵妃难解六军后顾之忧。”

众军士也乘机大喊“不杀贵妃,誓不护驾!”

玄宗无奈,只好下旨赐杨贵妃自缢。玉环手捧玄宗赐给的七尺白绫,站在马嵬坡佛堂院里棠梨树下,眼望惨淡云天,惨然一笑,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帝宠爱的是天下所有的美女,然而保的只是个人的皇权。

她安详地搭上白绫,含笑告别人世。从李亨杀杨国忠是断父皇臂膀,从权势上削弱玄宗;逼缢贵妃,是挖玄宗心肝,从精神上摧垮父皇。玄宗失去贵妃,亦失去了皇权,不久李亨继位,改元至德,玄宗心力交瘁,回京后郁闷而亡。

杨贵妃却做了他们父子权力之争的牺牲品,难怪黎民百姓和有识之士都同情贵妃,纷纷为她鸣不平。大诗人赵长敬一语中的:“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杨贵妃终于在荣辱中匆匆走完了她三十九年的人生旅程。

为中华煌煌五千年历史留下了璀灿辉煌的一页和衰败残破的一页;也为神州大地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古迹名胜和优美传说。

马嵬坡的贵妃墓,临潼的华清池、兴庆宫的沉香亭都已成为游客争去处,若再到河东蒲州游览一下贵妃池,唐王塔,开元大铁牛等名胜,听听神奇优美的传闻轶事,那将获得一个完整的杨贵妃形象,当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