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九月八)

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九月八)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词,朱元璋《示僧》

《示僧》

朱元璋〔明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示僧05:5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杀尽了江南陈友谅的百万大军,腰间佩戴的宝剑还隐约留着一丝鲜血 。

不惹庵的老僧不认识眼前的英雄是谁,于是又惊又怕地三番五次询问出处。

注释

哓哓(xiāo),意思是因害怕而乱嚷、乱叫的声音。

赏析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一首“霸气”诗。

帝王作诗,多是“霸气”诗。

刘邦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李世民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黄巢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赵匡胤诗,“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及至朱元璋,雄风不减,霸气侧漏,所以有此佳作。

当然,“霸气诗”,不能少了毛主席,虽然他不是帝王,不怎么写诗,诸如,“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以填词为主,但其诗词气魄、胆识、胸怀、格局、境界远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因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嘛!

明太祖这首诗,足以入选以上“霸气诗”,也被誉为明朝最霸气的一首诗,至今读来,令人心惊胆战,霸气十足。

其题目一作《不惹庵示僧》《愤题和尚诘问》。其背景看诗中“杀尽江南百万兵”,就可知道是杀的谁的兵?当时,主要是杀的陈友谅的“百万兵”。当然,还有后来张士诚的“百万兵”,以及元朝的“百万兵”。

但是,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无疑是其一生最为凶险的时刻。他自己也险些丧命,不过最后还是以少胜多,打败陈友谅,从此人生再无对手。所以,胜利后的朱元璋,在经过一座不惹庵古寺留宿时,眉宇间仍然带着杀气。所以,才有了这一句“腰间宝剑血犹腥。”

然而,寺僧因为他和将士带着武器,于是又惊又怕地三番五次询问出处,惹得朱元璋很不开心,生气道“老僧不识英雄汉”。难道凭借我的气势,你还猜不到“我”是谁吗?这个老僧也太有眼无珠了吧!这江南有此等霸气的人,除了“我”老朱还能有第二人吗?“只管哓哓问姓名”,还不烦人。若是刘伯温,怕是掐指一算就知道了吧。看来这个老僧也没啥识人术。朱元璋第二天在墙壁上题诗感慨完就走了。

不曾想,这事还有后续。

朱元璋后来称帝后,有一天突然想起了这首诗,于是差人去寻。不曾想,诗歌后来被老僧洗掉了。朱元璋把寺庙里的和尚抓过来质问。正当大家命悬一线的时候,一个和尚挺身而出,说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朱元璋一听哈哈大笑,这马屁拍得极好,将朱元璋的“霸气诗”又吹捧了一番,当下得到释放。

“杀尽江南百万兵”,单单杀光百万兵,得多么不容易呀!朱元璋一生杀人如麻,此句可作佐证。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还有一首《咏竹》诗,“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依旧“霸气”十足,可视作他“霸气”诗中的“双璧”。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党史上的今天】9月8日

  重要论述

  1944年9月8日

  毛泽东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并讲话,阐述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他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篇讲话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48年9月8日—13日

  毛泽东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这次会议为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为最后打倒蒋介石,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毛泽东向会议提交书面报告。其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产生的政府来代表它的。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在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适的,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等。学习工业和做生意。全党要提出这个任务来,还要写文章提倡,这个任务必须解决。他还指出:我们的社会经济,不能叫“新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我们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有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个体经济和城市私人经济在量上是大的,但不起决定作用。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名字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我们反对农业社会主义,所指的是脱离工业的,只要农业来搞什么社会主义,这是破坏生产,阻碍生产发展的,是反动的。但将来在社会主义体系中,农业也要社会化。

  刘少奇在十三日的会议上发言,着重阐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他指出:国民经济的总体叫做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着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其领导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今天,在解放区搞经济工作要注意与私人资本家的斗争。斗争的方式是经济竞争,贯串在各方面,是和平的竞争。我们竞争赢了,革命就可以和平转变,无须经过政权的推翻而完成一个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决定的东西是小生产者的向背,所以,必须对小生产者采取最谨慎的政策。合作社是团结小生产者最有力的工具。合作社搞好了,就巩固了对小生产者的领导权。否则,领导权仍不能巩固。

  毛泽东在这一天作会议结论。结论指出: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这样,并且是领导的因素,而总的说来是新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其次,内部还有民族矛盾。此外,在工农之间也有矛盾,但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在工农联盟内部予以解决。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观点是可以宣传的。毛泽东的书面报告和结论合编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2002年9月8日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十分注意研究解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人才观。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这篇讲话的主要部分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为题,收入《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2020年9月8日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他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武汉人民、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为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他强调,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他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党史回眸

  1948年

  9月8日-13日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提出建设500万解放军,用五年左右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

  1953年

  9月8日至11日 政协全国委员会第49次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会议上作《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报告。报告针对工商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疑虑,系统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步骤。指出:过渡时期的长短,决定于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扩大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过渡时期,要采取温和的逐步过渡的办法,使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天地增加。

  1978年

  9月8日至17日 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讨论和确定了新时期妇女运动的任务,通过了中华妇女联合会的新章程,推选蔡畅、邓颖超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日,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康克清为全国妇联主席。

  2017年

  9月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

1973年阳历九月八号是什么星座?

【跟着古诗学历史】唐朝末期·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中原大地的土地上不再有盛世欢歌,有的只是百姓的哀号。于是,起义的旗帜四处涌现。黄巢也像当年的陈胜、吴广一般,喊了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人云集响应。

历史旅程即将开始

时光机

唐朝末年

历史向导

黄巢

大事件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

时间简史

唐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只能起义,以期推翻腐败的政权。

黄巢起义

唐僖宗时期爆发了王仙芝起义,最后王仙芝在唐军的包围中战死。后来跟随王仙芝的起义军势力转移到了黄巢领导的起义军中,黄巢的军队力量大增。黄巢起义最后虽也以失败告终,却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成了唐朝灭亡的助推器。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书童小科普

满城尽带黄金甲

小同学们都知道,有个电影的名字叫做《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满城尽带黄金甲”就与黄巢有关。

黄巢也曾是读书人,也曾想过考取功名。后来,他落榜了。在长安的时候,他看见老百姓过得十分艰难,贵族豪门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让他觉得颇不是滋味。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后来,他发动起义,逐渐有了很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杀到了长安,占领了长安及附近一带,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新政权建立了,但黄巢控制的地方却非常小,只有长安及其附近的几小块地方。原来黄巢一直流动作战,打下的地方,都没有派兵把守。他一走,这些地方又全给敌人占领去了。

唐僖宗逃到成都以后,就纠集军队,把长安包围起来。几十万起义军挤在这一小块地方,日子一长,粮食都吃光了。就在起义军出现严重困难的时刻,黄巢手下的一个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

这时,唐僖宗又调来了沙陀族的酋长李克用的骑兵。李克用带领沙陀骑兵,和唐军一道作战,击败了起义军。

黄巢见形势不利,撤出了长安。一路上,他作战又老是失利,最后退到泰山狼虎谷,兵败自杀了。

但这次大起义历时十年,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没有多久,唐朝就灭亡了。

【小书童留作业了】

诗歌读完了,故事讲完了,现在到了思考互动环节,让我们从诗歌和历史故事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菊花在百花不开的季节绽放,有孤寒高冷的气度,也有不惧严寒的气节。所以,自古以来,文人对这类具有情操意向的植物颇为推崇。

我们在此提出几个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植物意象,梅花,兰花,竹子,松树,柏树,请小同学们去找一下与这些植物相关的诗词,然后来和我分享吧。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转载·来源于网络

音频录制:一鑫、子欣

音频制作:一鑫

编辑:王浩懿

审核:怀楠

监制:张永华 钟晓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