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我国24个节气有哪些(24个节气有哪些)

我国24个节气有哪些(24个节气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

澎湃新闻记者 徐颖

惊蛰时节,万物以荣,“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从物候的角度来说,惊蛰时候的温度是最适合作为冬春转换的“阈值”温度,伏在地下的虫类,这时候感受春天的温暖而出动。

不过随着气候变化,春天也来得越来越早了。2022的惊蛰前一周,上海气象局就已经宣布申城“入春”,不仅比常年早了15天,还是连续第五年提早入春。

在民间,有“过了惊蛰节, 春耕不能歇”“惊蛰到,鱼虾跳”的农谚,惊蛰时节,中原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华北冬小麦返青,江南小麦拔节、油菜见花,同时,身边的小动物们也苏醒了。

蛰,指哪些动物?

惊蛰在24个节气中很有个性,它是唯一一个名字和动物相关的节气。不过,蛰虫或者虫, 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比较笼统的称呼。

比如,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所以,在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看来,如果对于惊蛰的“翻译”局限在“虫子醒了”,那是有点问题的,因为不仅仅是虫子醒了,小动物们也醒了。

蛇、蜥蜴、蚯蚓、蟾蜍等都有自己方式越冬,“我们先民都会对其进行观察,并将它们列入‘虫’的范畴里头,把它们算‘蛰’的组成部分。”唐志强说,“此外,鼠类、熊、蝙蝠等是哺乳类动物,其实也是先民观察的‘蛰’的含义内,所以,古代‘蛰’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

说到虫子,很多人会想起《庄子·外篇·秋水》的“夏虫不可语冰”,用它来隐喻浅薄局限的认知。不过虫子其实是以各种形式“越冬”的,有些昆虫会以幼虫、蛹和的方式越冬。“夏虫”其实是指有些昆虫在夏季生长,秋季产卵,冬天死去,比如螳螂、蝈蝈、蝗虫,它们只能以卵的形式越冬。

动物学硕士、《酷虫成长记》的作者、痴迷观察昆虫的三蝶纪说,“瓢虫是会(以成虫形式)越冬的,它们会找个地方躲起来,比如说石块下面,土缝之间。”

七星瓢虫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和端午两个节气,都会提醒人们灭虫。这两个季节时间差三个月左右,灭虫的重点有什么不一样?三蝶纪说,“有些蚊虫以卵的形式越冬,因此也有地区人们在惊蛰前后用石灰、硫磺或艾草驱虫熏虫,既是传统习俗,也有其科学意义。因为当蚊虫还是卵的状态时候,比较容易彻底驱除,等到它们孵化出来之后,灭虫就更有难度了。”

如果说惊蛰时的人们是去“发现虫子”,那么到了端午,人们对于“虫”的态度就是“去驱赶、去消灭”,所以才有“端午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的说法,在唐志强看来,五毒其实是对于“蛰”的含义缩小。

以三蝶纪生活的华南地区为例,这个地区的时令节气并没有明显按照24节气来走,不像华东和华中地区那样有明显的节气分割,冬天也一样有很多虫子,但事实上,在惊蛰之后,小动物们和昆虫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无论如何,惊蛰一到,以人类的视角来看,此时的害虫也醒了。

与虫共处?需要更多智慧

对付害虫,古人有自己的智慧,比如在某些地方,田埂附近农人会种一棵花椒,以此驱害,因为虫子讨厌花椒的气味。还有比如养细腰蜂(蜾蠃),它们能把卵藏在螟蛉身上进行繁殖,这样就可以以虫治虫,正如《诗经》里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南方草木状》记载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橘蚧壳虫,这是最早的中国先民发现的以虫治虫的方法,其中提到,当时的市场上能看到老百姓拿着黄猄蚁去卖,种柑橘的农户会去购买。

黄猄蚁

艾叶、菖蒲、雄黄、薄荷、除虫菊、樟脑,都是传统上用来驱虫的方法。把文物放在樟木箱子里头,也利用的是天然驱虫方法。

益虫也很多,家蚕、蜂、蝴蝶、捕食螨,草蛉(幼虫蚜狮)和七星瓢虫等。一只幼虫期的草蛉可以消灭700、800只蚜虫,寄生蜂/蝇则可以寄生在害虫体内,让对方慢慢死掉。

所以,现在对杀虫剂限制比较多的有机种植领域,也会“派出”草蛉来执行灭害任务。除此之外,像燕子、啄木鸟、灰椋鸟、戴胜,都是可以吃害虫的鸟类,刺猬、蝙蝠、壁虎则是灭虫高手,越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就越理解生态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生物农药发明和生效的原理。

“稻田养蛙、养鱼、养鸭来吃虫,直到今天我们的农村地区还有广泛使用,因为鱼、鸭可以吃水里的害虫卵和蝗虫。”唐志强表示,“科技再怎么发达,从古人经验中汲取有益知识也是必要的。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气候,先人的经验本身就是技术和智慧。农药残留,尤其是广谱性的,对于群落的破坏是很厉害的,破坏群落再重新构建的话,非常费劲。不要一概去否定传统智慧的价值和意义,而是要深入挖掘它的价值和意义,和现代科学结合,让传统智慧得以闪光”。

现代科学也表明,不是所有的虫子被杀得一干二净,人类就能安全无虞。《寂静的春天》里早就描述过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田野”,也因此推动多国环保立法。

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陈连根表示,上海植物园对于与虫子共生由自己的方针,基本不采取主动的措施去干扰植物与昆虫的自然共生,维持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如果出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病虫害,一般是以物理和生物两种方式来处理。物理除虫主要以人工捕捉、部分修剪已感染病虫害的枝条等,辅以杀虫灯来进行防治。生物方面以自然天敌的方式,如果严重的再以化学药剂来消杀,“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自然生境不予干扰,并以维持植物与昆虫的自然生态为目标而努力。”

《礼记·王制》有记载,“ 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意思是放火烧田,不会选在昆虫冬眠之前,以防藏在草中的虫子被火焰燎杀,体现一种道义,也体现了古人的自然观,惊蛰已到,你准备好与“虫”共处了吗?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刘威

二十四节气特点(王连清)

二十四节气特点

文/王连清

立春冬去阳气返,雨水悄至天转暖。

惊蛰蛇虫将出洞,春分桃花盛开艳。

清明洒泪祭先祖,谷雨新茶出深山。

立夏麦穗已半粒,小满桑蚕自做茧。

芒种即进收获时,夏至金蝉鸣声尖。

小暑酷热蒸桑拿,大暑蛙叫在塘湾。

立秋早晚风凉爽,处暑仰赏蔚蓝天。

白露千岭枫叶红,秋分白昼开始短。

寒露蛇蛙冬眠始,霜降菊花傲风寒。

立冬草瘦花凋谢,小雪已至暖炉点。

大雪天空飘鹅毛,冬至端起饺子碗。

小寒时节步数九,大寒时节岁将满。

二十四节提笔叙,特点各异顺自然。

2022年8月25日创作

壹点号 壹粉99467567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对应时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用来指导农事和生活。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时间。

·立春:每年2月3日或4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雨水:每年2月18日或19日表示降雨增多,雨水开始充沛。

·惊蛰:每年3月5日或6日意味着春雷初鸣,冬眠动物苏醒。

·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平分。

·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适宜祭祖扫墓。

·谷雨:每年4月19日或20日意味着雨水滋润谷类作物的成长。

·立夏:每年5月4日或5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小满:每年5月19日或20日表示五谷开始丰收,但尚未完全成熟。

·芒种:每年6月4日或5日意味着麦类作物成熟,开始收割。

·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每年7月6日或7日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不算是酷暑。

·大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天气最热,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立秋:每年8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处暑:每年8月22日或23日表示酷暑逐渐过去,天气稍凉。

·白露:每年9月7日或8日意味着天气转凉,露水增多。

·秋分:每年9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平分。

·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表示天气更加寒冷,露水结冰。

·霜降: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意味着天气更冷,开始出现霜冻。

·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小雪: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表示天气更冷,开始下小雪。

·大雪:每年12月7日或8日意味着天气更冷,开始下大雪。

·冬至:每年12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小寒:每年1月5日或6日表示天气非常寒冷,但还不算是大寒。

·大寒:每年1月20日或21日表示天气最冷,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这些节气的划分对于农事、气象和生活习惯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中国的24张节气美图,一整年的节气密码

中国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

作为一项中国原产的记历方式

诞生于春秋,西汉就已经完整收录并入历法

古人在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

仅凭物候变化和分析思考

就归纳总结出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

道尽寒来暑往、四季更迭。

二十四节气持续使用了2100余年

由此

每个下一秒总有些许不同

生活也就不仅是春夏秋冬流年往复

更是随着时间的奔流

感知自然季节变幻的无数个细微时刻

过去的2022年

我们依旧用24张图

依照节气更替梳理了自然变化的某些瞬间

跟着地理君的脚步一起欣赏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立春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2月4日

结束时间:2022年2月18日

立春

三候

● ● ●

一候东风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三候鱼陟负冰

雨水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2月19日

结束时间:2022年3月4日

雨水

三候

● ● ●

一候獭祭鱼

二候候雁北

三候草木萌动

惊蛰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3月5日

结束时间:2022年3月19日

惊蛰

三候

● ● ●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春分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3月20日

结束时间:2022年4月4日

春分

三候

● ● ●

一候玄鸟至

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清明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4月5日

结束时间:2022年4月19日

清明

三候

● ● ●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

谷雨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4月20日

结束时间:2022年5月4日

谷雨

三候

● ● ●

一候萍始生

二候呜鸠拂其羽

三候戴胜降于桑

- 枝繁叶茂-

《齐安郡后池绝句》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立夏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5月5日

结束时间:2022年5月20日

立夏

三候

● ● ●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小满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5月21日

结束时间:2022年6月5日

小满

三候

● ● ●

一候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

三候麦秋至羞

芒种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6月6日

结束时间:2022年6月20日

芒种

三候

● ● ●

一候螳螂生

二候鹃始鸣归

三候反舌无声

夏至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6月21日

结束时间:2022年7月6日

夏至

三候

● ● ●

一候鹿角解

二候蜩始鸣

三候半夏生

小暑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7月7日

结束时间:2022年7月22日

小暑

三候

● ● ●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蜂居壁

三候鹰始挚

大暑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7月23日

结束时间:2022年8月6日

大暑

三候

● ● ●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 秋 ·

/ 丰收的季节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立秋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8月7日

结束时间:2022年8月22日

立秋

三候

● ● ●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处暑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8月23日

结束时间:2022年9月6日

处暑

三候

● ● ●

一候鹰乃祭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白露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9月7日

结束时间:2022年9月22日

白露

三候

● ● ●

一候鸿雁来

二候玄鸟归

三候群鸟养羞

秋分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9月23日

结束时间:2022年10月7日

秋分

三候

● ● ●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寒露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10月8日

结束时间:2022年10月22日

寒露

三候

● ● ●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霜降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10月23日

结束时间:2022年11月6日

霜降

三候

● ● ●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立冬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11月7日

结束时间:2022年11月21日

立冬

三候

● ● ●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11月22日

结束时间:2022年12月6日

小雪

三候

● ● ●

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升地气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

大雪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12月7日

结束时间:2022年12月21日

大雪

三候

● ● ●

一候鹖鴠不鸣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冬至节气

开始时间:2022年12月22日

结束时间:2023年1月4日

冬至

三候

● ● ●

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小寒节气

开始时间:2023年1月5日

结束时间:2023年1月19日

小寒

三候

● ● ●

一候雁北乡

二候鹊始巢

三候雉始鸲

大寒节气

开始时间:2023年1月20日

结束时间:2023年2月3日

大寒

三候

● ● ●

一候鸡乳

二候征鸟厉疾

三候水泽腹坚

每一个节气都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

——寒来暑往间

季节变幻、温度变化、降水量波动

以及感应时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由此,生活不仅是春夏秋冬流年往复

更是随着时间而感知自然的无数个细微时刻

下一个节气

我们还会再见

蓄积继续向前的力量

本文创作团队

编辑:堃堃

设计:巍巍

图片:视觉中国

快收藏!幼儿园版24节气手工作品,主题墙装饰1年不发愁!

导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特别具有代表性。

那你有没有想过,在幼儿园里如何展示它们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幼儿园版的二十四节气手工作品吧!

承包你幼儿园一年的主题墙环创装饰哟~

『立春』

立春,春天的开始

时间: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歌谣:

立春了,立春了, 南风吹,雪化了, 小鸭子,嘎嘎乐, 跳进河里洗个澡。

『雨水』

雨水,有绵绵的春雨哦

时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歌谣:

雨丝轻轻飘, 飘上柳树梢, 它为柳枝枝, 绣出芽苞苞。

『惊蛰』

惊蛰,小动物被春雷惊醒啦

时间: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歌谣:

雷敲鼓,轰隆隆, 敲醒睡觉小虫虫, 小虫虫,乐坏了, 争着抢着跑出门。 又是唱,又是跳, 大家见面闹哄哄。

『春分』

春分,把春天劈成了两半

时间: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歌谣:

到了春分忙备耕, 马拉大车去送粪, 果农剪枝勤浇水, 家家户户无闲人。

『清明』

清明,万物生长时、清洁而明净

时间: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歌谣:

清明节,雨纷纷, 家家忙着去上坟, 祭先烈,祭亲人, 从小就要懂孝顺。

『谷雨』

谷雨,雨水下、百谷生

时间: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歌谣:

三月雨,赛黄金, 淅沥淅沥下不停, 布谷鸟儿催布谷, 田里忙着播种人。

『立夏』

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时间: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歌谣:

立夏了,立夏了, 绿色舞台真热闹, 蝴蝶绕着花儿飞, 云儿绕着小树飘, 大肚蝈蝈唱小曲, 螳螂大哥耍大刀, 太阳公公在天上, 捋着胡子眯眼瞧。

『小满』

小满,农作物就要成熟啦

时间: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歌谣:

小满太阳暖烘烘, 田里禾苗绿茸茸, 一天蹿长一寸高, 秋后粮仓满盈盈。

『芒种』

芒种,有芒快收、有芒可种

时间: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歌谣:

种完五谷种白菜, 过了芒种别强种, 谁要误了播种期, 一年收成准落空。

『夏至』

夏至,炎热时刻就要来到

时间: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歌谣:

大树小树擎绿伞, 伞下蝉儿唱得欢。 唱的啥?你听吧: “今年又是丰收年。”

『小暑』

小暑,还不是十分的热

时间: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歌谣:

一伏热似火, 二伏烧开锅, 小狗伸舌头, 树下打磨磨; 大人和小孩, 跳进海里躲。

『大暑』

大暑,热热热热热热热

时间: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歌谣: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大人和小孩, 不停摇小扇。

『立秋』

立秋,一叶落、便知秋

时间: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歌谣:

立了秋,别欢喜, 还有半月热天气, 太阳最后一把火, 晒你身上掉层皮。 立了秋,欢欢喜, 田里庄稼长籽粒, 不用再等一个月, 金缎银缎铺满地。

『处暑』

处暑,炎热终于要离开啦

时间: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歌谣:

处暑天气渐渐凉, 不用摇扇也清爽。 一天之中温差大, 早晚注意加衣裳。

『白露』

白露,秋露白白的真好看

时间: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歌谣:

白露一过,磨镰霍霍, 披星戴月,忙着收割, 收山大车,来往穿梭, 拉回粮山,一座一座。

『秋分』

秋分,平分了这个秋天

时间: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歌谣:

到了秋分,田里干净。 家家储菜,准备过冬。 辣椒串串,挂上门庭。 农家日子,火红火红。

『寒露』

寒露,露水快要结成霜啦

时间: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歌谣:

过了寒露要降温, 狗熊冬眠躲进洞, 青蛙蜥蜴钻地底, 一觉睡到来年春。

『霜降』

霜降,不耐寒的植物停止生长了

时间: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歌谣:

清早起,出门看, 大路小路白一片, 树叶变成黄蝴蝶, 翩翩起舞真好看。 小草穿上黄衣服, 霜降为它绣银边。

『立冬』

立冬,冷冷的冬天来啦

时间: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歌谣:

立冬了,冬天到, 北风呜呜大声叫: “小朋友,快穿棉, 注意身体别感冒。”

『小雪』

小雪,北方开始下雪啦

时间: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歌谣:

小雪花,轻轻飘, 飘到小树藏猫猫, 跳到地上打个滚, 一会工夫不见了, 孩子伸出小手接, 雪花变成水泡泡。

『大雪』

大雪,雪下得好大好大

时间: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歌谣:

雪花姐姐心肠好, 送来片片白鹅毛, 给麦苗,盖棉被, 给小树,穿棉袄。 别让他们冻坏了, 暖暖乎乎睡个觉。

『冬至』

冬至,夜晚最长的一天

时间: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歌谣:

冬至开始交“一九”, 北风呜呜使劲吼。 小孩子,不怕冷, 坐着雪橇冰上走; 踢毽子,打雪仗, 热得浑身汗水流。

『小寒』

小寒,还没到最冷的时候

时间: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歌谣:

小寒交“三九”, “三九冻死狗”。 地闲人不闲, 农民田间走。 积肥修田兴水利, 明年再夺大丰收。

『大寒』

大寒,冷冷冷冷冷冷冷

时间: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歌谣:

大寒正值“四、五九”, 屋里火炕暖悠悠, 一家人,坐一起, 一口饽饽一口肉, 谈今年,谈来年, 越谈越觉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