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1583年10月份消失的10天(1583年)

1583年10月份消失的10天(1583年)

日历中缺失10天,是谁把这10天抹去?1852年到底发了什么

1582年的时候,颁布了新的历法,就是为了能和太阳年同步。而这次改革让太阳年和新历法差了足足10天的事件,如果不删除这10天,那么之后的日期就会出现错的时间。为了能和太阳年同步,这才将1582年10月删除了10天。现如今使用的历法,是从1583年才正式使用的,每年分为12个月,而每年有365天。

至于网上当时一直流传世界末日的信息,也只不过是一些人的“阴谋论”而已,再加上网上一直有声音,所以才会让人越来越相信。历史上有很多现代文明还无法解释的事情,都是因为目前的科学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关于地球是否会消失,也不是人类能决定的,宇宙这么大,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就好了,大家觉的呢?

人类历史上完全“消失”的十天,发生了什么...

子衿

欢迎来我的公众号“不负青云”看看呀~

169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上上篇文章里,

我们聊了“2月为什么只有28天”的问题——

三尺微命:2月为什么只有28天?答案竟如此奇葩...zhuanlan.zhihu.com

于是我们知道,

这是儒略历搞的奇葩设定。

除了这一设定,

它似乎没有别的缺点。

当然,如果真的没有其它缺点,

它就不会被废除,

以至于被今天的“公历”取代了。

也正是它的另一缺点,

导致历史上有10天“完全消失”。

在儒略历里:

1年等于365.25天,

每4年有1个闰年,3个平年。

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

然而,按照现代天文学的测量,

一年并不是365.25天,而是365.2422天,

二者相差11分14秒。

可是,每过400年,

当前日期会比实际日期慢3天,

到了16世纪(儒略历施行于公元前45年),

误差已经整整10天,

各种节日、日期变得十分混乱,

节气(如春分,夏至)也明显感觉提前了。

这时候,教皇出马了,

格列高丽十三世与众多天文学家商议后,

于1582年推出了以儒略历为基础,

稍作修改而成的新历,

即公历:

快进10天,

把次日的1582年10月5日改成15日,

修改了闰年的规则:

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这一规则保留,

新增一条:

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

不是闰年。

例如,2100年表面上看是闰年,

其实,它是平年。

这样一改,

每400年就比原来少了3个闰年,

变成97个闰年,303个平年,

平均每年365.2425天,

与现代测量的365.2242日十分接近,

这样的精度,

3333年才会出现1天的误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个规则被继续完善,

完善到几乎可以没有误差,

例如400的倍数是闰年,

但3200的倍数不是闰年;

3200的倍数不是闰年,

但3200和172800的公倍数是闰年;

128的倍数不是闰年...等等等等,

不再赘述(扯太远了)。

儒略历修改后,

日期变的更加精确,

按照既定规则,

基本不会再出现天数误差。

唯一的遗憾,

便是那消失的10天:

公元1582年10月5日~1582年10月14日,

在历史上不存在。

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朝万历年间,

对于使用农历的中国来说,

并无影响。

比较近代史:1583年,古勒寨之战和努尔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兵始末

新年夜,我们经常会对着钟表倒计时读秒迎接新的一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零点钟声响起的时候,地球其实在26秒以前就完成了绕太阳公转一圈的任务。在使用儒略历的日子里,这个差值更大,地球平均每年会提前11分钟跨年。

到16世纪中叶,儒略历积累的误差导致回归年比日历年要早十多天,人们发现几百年来春分日不断前移。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将时间快进10天,同时制定了新的闰年方案,以便让日期能跟上地球真实的步伐。这套新历法被称之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但是,和罗马教廷分庭抗礼的新教国家如英格兰,东正教国家如俄罗斯、希腊,则沿用凯撒大帝在罗马帝国时代颁布的儒略历,对教皇改制的新历法置若罔闻。因儒略历比公历要晚十天,当年在欧洲经常会发生“时光倒流”奇怪现象,比如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在1688年11月11日从荷兰启程,到达英国德文郡时间却是11月5日(儒略历)。

格里高利十三世

1582年,英格兰坚持使用儒略历,拒不接受教皇颁布的格里高利历,宗教矛盾是主要因素。如果由此断定英格兰人缺乏科学精神,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新历法之时,伊丽莎白一世也在憋大招,英格兰人正在酝酿一套比格里高利历更完美的“英国日历”,研究这套历法的人是女王的顾问约翰.迪伊( John Dee)博士。他是当时英格兰数一数二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同时也是女王的占星师,此人智商超群,交游甚广,20岁出头便在巴黎的大学里讲授欧氏几何。回国后,沉迷炼金术的同时又博览群书,他孜孜不倦地从英格兰和欧洲大陆获得大量书籍和手稿,建成了当时英格兰最大的私人图书馆。

约翰.迪伊( John Dee)

约翰.迪伊提出的历法,月份和日期的设置与格里高利历一致,但是闰年的规则不同。格里高利历规定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是被100除得尽而被400除不尽的则不是闰年,因此,格里高利历有一个400年循环的大周期。 约翰.迪伊提出的“英国日历”四年置一闰,33年一个周期。这个规则简单至极,但实际上比格里高利历更准确。格里高利历的平均年份长度为365.2425天,而“英国日历”平均年份长度为365.2424天,更接近回归年的平均长度365.2422天。由此看来,历法的演变历程,其实是人类和小数之间的斗争史。

约翰.迪伊的历法以33年为一个循环周期,暗合耶稣享年33岁,这在基督信仰的世界里真是太完美了。除此以外,约翰.迪伊顺便又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地球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在“英国日历”较长的循环周期里,春分始终发生在3月21日,因为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时确定的春分日正是这一天。经过观察、外交和计算,约翰.迪伊发现如果按照他的历法,在西经 75°30'到西经78°30'之间, 春分能连续300年出现在3月21日。因此,西经77°又被称为“上帝的经度”。约翰.迪伊向伊丽莎白女王提议,应该进行一次远征,在北美东海岸殖民,一旦拥有“上帝的经度”,便向全世界宣布新日历。而当时的北美地区全在强大的西班牙人手里,英格兰人只好采取秘密行动,1580年代初,小心翼翼地迈出了殖民北美的第一步。后来历史的进程众所周知,英格兰人在北美殖民地上建立了一个世界超级大国, 比较巧合的是,这个国家的心脏(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恰好位于西经77°,这正是约翰.迪伊当年念念不忘的“上帝的经度”——God's Longitude。

美国华盛顿特区位于西经77°

当伊丽莎白一世对北美东海岸动心的时候,拥有“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只觉得世界不够了。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菲利普二世作为两国的共主,海外的殖民地遍及全球。为庆祝这一丰功伟绩,西班牙人制作了很多纪念品,其中有一枚铜制勋章让菲利普二世印象颇深。这枚勋章的正面是菲利普二世的半胸像以及环形文字:“菲利普二世,西班牙国王和新世界”。勋章背面的图案是一个画有赤道和经度的地球,地球的下方铸有“1580”的字样,国王的马飞跃在地球上,这一面环绕在图案上方的文字是拉丁文: NON SUFFICIT ORBIS(世界不够了)。1583年左右,菲利普二世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印到了西班牙皇家的徽章上。而同一时期,伊丽莎白一世的座右铭则低调的多:SEMER EADEM(始终如一)。

NON SUFFICIT ORBIS 铜制奖章

1583年,在白山黑水的中国东北地区,有一个年轻人也觉得自己的世界不够了,在这一年的五六月份,他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悄悄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个人的名字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年二十五岁。

努尔哈赤的起兵,和1583年初明朝的一场军事行动有关。《神宗实录》万历十一年二月壬子(1583年3月22日)有如下一段文字:

建州逆杲子阿台,复诱虏酋阿海等从静远榆林入寇,总兵李成梁督兵破之,二酋就戮。荡扫巢穴,斩获者二千三百有奇。

建州逆杲即当年的建州右卫都督王杲,因谋反于万历三年磔于北京。他的儿子阿台逃脱后继续兴风作浪,1583年春,辽东总兵李成梁发兵,在古勒寨一举剿灭了阿台。《清史稿.王杲列传》中,则记录了李成梁在古勒寨之战中对方战亡的精确数字:斩二千二百二十二(首)级,不巧的是,这这二千多死难者中,就有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

古勒寨在辽东的位置

努尔哈赤全家和当时明朝政府的关系,说起来有些暧昧。在王杲起兵造反的时候,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均站在明朝这一边,要知道王杲和觉昌安还是儿女亲家,王杲是努尔哈赤货真价实的外祖父。因两家人不是一条心,于是彼此互有戒备。王杲将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奇从小抚养在自己身边,名义上是看顾自己的外孙,其实是用来做人质。1574年,王杲大举犯扰辽阳、沈阳。李成梁督兵进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斩首一千余级。此役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在王杲的军中被俘,却被李成梁收留,留在帐下充当幼丁。之所以兄弟俩能被差别对待,毫发无伤,只因努尔哈赤一家是朝廷的顺民,觉昌安和塔克世是李成梁安排在女真族的内线和向导。

1583年, 李成梁再次攻打古勒寨,此次叛军的首领是王杲的儿子阿台。他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因娶了觉昌安的孙女,他同时又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夫。战斗打响之后,古勒寨久攻不破,觉昌安以明军说客的身份进古勒寨劝降,阿台不从,囚禁觉昌安于寨中。塔克世担心父亲的安危,进寨探视。和李成梁联兵作战的女真首领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心生一计,伙同官军欺骗古勒寨的守军说:太师有令,杀死阿台归降的,任命他做寨主。离间计的效果立竿见影,叛军随即倒戈,杀死阿台,开门迎降。攻下古勒寨的官军自食其言,大规模屠城,一阵腥风血雨之后,李成梁发现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二人竟被自己人所误杀,死于非命。

明朝政府为抚恤努尔哈赤,将古勒寨所得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全部划为其名下,同时授命他袭父职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针对觉昌安和塔克世遇难,明军还有意无意将责任推到尼堪外兰身上,这是朝廷对于边民“离其党而分之”的一贯策略,努尔哈赤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接受了朝廷的安抚。借报杀父之仇的名义,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夏天,以祖传下来的十三副盔甲起兵,他将在建州和尼堪外兰抢占地盘,一决雌雄。

辽东小小的战事显然不会引起万历皇帝的任何重视,那年月他的注意力正放在国内的拨乱反正上,被他视为乱臣贼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恩师,前内阁首辅张居正 。1583年4月23日,大理寺审理张居正家奴游七、冯昕的供词摆到御案上,万历皇帝阅后大怒,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衔,张家四公子锦衣卫指挥张简修削职为民,张居正举荐的潘晟去职回乡,冠带闲住。游七罪当论死,冯昕等人流放。

张居正当年进入内阁后,根据情势作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决不能小看太监的力量。因此,他和大太监冯保结成了攻守联盟,共同扳倒了高拱,成为了内阁首辅。但是一个堂堂翰林学士出身的内阁首辅,怎么能去和太监交往呢,于是,他让粗通文墨的家奴游七、冯昕等人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暗中和冯保联络。张居正一死,反对派蜂拥而起,针对他的攻击纷至沓来。当皇帝知道前内阁首辅和大内太监相互勾结,左右朝政,而他却蒙在鼓里的时候,怒不可遏也就在所难免。1583年9月24日,朝廷夺回张居正的文忠谥号,这意味着以前加封给张居正的爵位官衔被悉数收回,尸骨未寒的张居正此时已沦为任由人臧否的庶民百姓了。

朝廷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张居正展开了全面的清算。万历皇帝贵为天地人神之主,拥有世界这是不够的,对他来说,还需要无上的权力,曾经假手旁人的皇权,现在需要马上夺回来。但是,万历皇帝也绝不是暴君,比如,当时罪当论死的游七,在二十多年后沈德符写成《 万历野获编》的时候,据闻尚在狱中。

1867年发生了什么?英国同意加拿大独立

加拿大从殖民地到独立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1867年英国议会批准通过《英属北美法案》,自此加拿大成为英属自治领,接近主权国家;第二步是1982年经女王批准,加拿大除了名义上的元首继续是英国女王之外,可以视作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英国为什么要在1867年放权给加拿大,此时距离一战和二战还有几十年,大英帝国依旧如日中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1867年?

在1867年以前,英属北美殖民地零散地分布着加拿大省(即后来的魁北克省、安大略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等区块,各部分之间不仅文化风俗差异较大,而且互不统属,英国王室则充当着宗主和调停的角色。

从1583年开始,英国人在纽芬兰建立起第一块殖民地,此后英国大力向北美洲拓展,包括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在内的多块区域都插上了米字旗。不过英国人不是美洲唯一的经营者,接踵而来的法国一直保持着同英国的竞争关系。

在1756年至1763年七年战争中获胜的英国人,吞并了法国在加拿大的地盘,英国成为北美洲独一无二的主宰者,不过这样的局面并未持续太久,因为美国很快独立出来。继续主张接受英王统治的“保王党”们向北逃至加拿大,而美国则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扩张欲望。

1812年的第二次英美战争,便是美国吞并加拿大的尝试,而在这次战争当中尽管英军取得了胜利,却不得不思考英属加拿大各殖民地以后的命运。本来对加拿大各省分而治之的状态是最符合英国传统的,但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却不容许英国继续这样维持下去。

加拿大内部英裔与法裔有矛盾,直到今天加拿大仍旧在英裔和法裔两大群体之间摇摆不定。1837年,加拿大法裔不满,虽然最后得以平息,但英国王室也不得不思考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加拿大总督建议下,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合并为加拿大省并以此期望两大群体能够在和平共处中得到融合,为加拿大由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图-加拿大首都渥太华

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美利坚合众国与美利坚联盟国展开了为期四年的残酷血战,尽管英国表示中立,但暗地里支持南方,毕竟南方各州一直是英国的原料产地。英国为南军设计建造了一艘名为“阿拉巴马号”的巡洋舰,为此北军的大量商船遭到击沉,北方为了表示抗议,甚至直接放出话来要英国拿加拿大的土地作为赔偿。

美国的态度让英国感到威胁,如果再不将加拿大整合成一支统一的力量,很难保证1812年的战争不会重复。除了美国的虎视眈眈之外,欧洲大陆也出现了大的变数,其中最令英国人恐惧的就是普鲁士的强势崛起。

1864年,普鲁士开始了统一德意志诸邦之路,俾斯麦首先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然后转身将奥地利逐出德意志帝国,最后干脆利落地放倒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法国。可以预见统一后的德国必然是欧洲大陆上的新兴强权,如此一来英国的均势政策必然受到挑战,相应地英国人就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应对欧陆的事务,远在北美的加拿大自然要自力更生。

1867年3月,英国得知俄国与美国达成初步协议,俄国将作价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此前美国从法国买来路易斯安娜,从西班牙买来佛罗里达,通过战争从墨西哥并入大片领土。这下美国对英属北美几块殖民地形成包围之势,不出意外的话,美国通过购买和战争,会兼并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1867年7月1日,英国得知阿拉斯加交易意向后3个月,英国议会同意加拿大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合并,成立联邦形式的加拿大自治领。加拿大的国庆日,就是7月1日。果然不出英国所料,10月18日,俄国与美国正式交易阿拉斯加。

加拿大统一和独立,主要原因是美国势不可挡的兼并势头,俄国卖阿拉斯加给美国,成了加拿大统一并独立的导火索。后来加拿大不断吃进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才形成今天领土规模能和美国抗衡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