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经纬度范围是多少到多少(经纬度范围)

经纬度范围是多少到多少(经纬度范围)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我国经纬网、等高线、迎风坡、背风坡)

知识点1、我国经纬网的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我国的经纬度范围大致为:4°N~53°N,73°E~135°E。我国的经纬网分布如下所示,根据经纬网,快速判断该地区的位置、气候。

(1)分清东经西经、北纬南纬。①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逐渐减小的为西经;②自南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

(2)经纬网与气候的关系。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为热带气候,中纬度地区为温带气候,高纬度地区为寒带气候。随着纬度的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3)几条重要的经纬线。110°E(黄土高原)、30°N(长江)、40°N(北京)、北回归线(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

图1 我国的经纬网分布图

2、等高线、地形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相邻点的连线,是一条闭合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相等。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越陡峭。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

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

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

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图2 各种地形的等高线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C、B

精讲精析:(1)分析该地的降水。①从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地位于76°E~84°E、42°N~44°N左右,因此应该是我国的新疆地区;②该地区虽然受西风的影响,但由于深居内陆,湿润的水汽随着西风长途跋涉,到达该地区时水汽已经很少,因此带来的降水有限,仅在迎风坡,气流受到抬升,冷凝产生较多的降水;③从图中等高线分布上可以看出,①地位于山谷,河流的沿岸;②地和④地的等高线十分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只有③地位于河谷,东侧有山坡,因此③地正好处于西风的迎风坡坡前,因此降水较多。

(2)分析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该地深居内陆,但河流、湖泊广布,山麓和河谷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②因此该地区可能发育较多的绿洲,因此该地区耕地较多,林地次之,荒地最少(灌溉水源充足,适宜耕作)。

总结迎风坡、背风坡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阅读、地形与降水的关系。其中“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规律,在考试中多次出现,应当首先根据风向,判断出迎风坡,然后再判断降水。

迎风坡,即迎着风向的山坡;背风坡为背着风向的山坡。迎风坡的空气“冷湿”(相对与背风坡而言),背风坡的空气“暖干”,水汽越过一个山坡的过程为:

①迎风坡。携带水汽的风(冷湿)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水汽冷凝,产生降水;

②背风坡。风越过山顶后(冷干),开始下沉,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逐渐升高(1℃/100m),因此风越来越温暖干燥(暖干),到达坡脚时,容易带来森林火灾、农作物枯萎。

图4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示意图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美国是跨热量带最多的国家,地跨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在太阳辐射所有的能量中,大约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我们地球,从而给我们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当太阳辐射几乎以平行光的方式到达地球时,在不同纬度太阳辐射与地平面的夹角就不同,使得太阳辐射能总体上从赤道往两极递减,地球表面的热量也就从低纬往高纬度递减,根据不同纬度热量的不同,我们划分了不同的热量带。

拥有所有“热量带”的国家

从热量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地球表面最大的热量带划分就是“五带”,也就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位于南北极圈之外的“北寒带”和“南寒带”,以及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和“北温带”。五带的热量带划分是相对比较粗略的,在气象气候学中,我们从赤道地区往两极地区一般会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等六个热量带。此外,在有些地区由于地形原因,海拔很高,而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6℃,从而使得热量降低,这种由于地形的明显变化而产生的特殊热量带,称为“垂直热量带”。

中国热量带分布图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全球不同区域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垂直热量带等七个热量带。世界上不同的国家,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面积大小不同、国土形态不同,拥有的热量带数量也差异明显。比如很多面积较小的国家,基本上只有一种热量带,那么是不是国土面积最大的俄罗斯地跨最多的热量带呢?答案是否定的,俄罗斯面积虽大,但是国土基本上处于中高纬度地区,全国绝大多数区域都属于亚寒带以及寒带为主,所以,俄罗斯所跨的热量带并不多。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分布图

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位于南美洲西部的智利,智利国土位于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之间,南北延伸超过4300千米,从南纬20°往南一直到南纬56°,纬度跨度超过36个纬度,智利热量带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都有分布,再加上安第斯山脉山区分布的垂直热量带,可以说智利拥有六种热量带,智利算是世界上地跨热量带比较多的国家了。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中国,我国从北纬4°左右的曾母暗沙一直往北到北纬53°多的漠河以北地区,我国也拥有六种热量带,我们发现由于智利和我国的国土没有位于南北极圈以外的地区,所以没有“寒带”热量带。

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图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地跨所有热量带的国家呢?我们发现还真有,这个国家就是“美国”,美国是一个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国家。美国国土的组成可以分为北美洲的本土和阿拉斯加地区,以及位于大洋洲的夏威夷群岛。北回归线穿过美国的夏威夷群岛,所以夏威夷群岛的热量带属于“热带”;而北极圈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北部地区,所以阿拉斯加的热量带属于“寒带”和“寒温带(亚寒带)”;美国的本土地区纬度范围约为北纬25°至北纬50°左右,所以美国本土的热量带属于“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此外,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地区,海拔较高,属于“垂直热量带”。

落基山脉

由于美国国土分布的特殊性,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所有“热量带”的国家,当然美国并不是建国伊始就跨这么多热量带的。我们知道美股最初独立时仅仅拥有本土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从热量带的角度来看也就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四个热量带。此后,美国不断向西扩展领土,从而就拥有了西部的垂直热量带。在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后,就拥有了寒带地区,此外在1898年,美国吞并了夏威夷,从而就有了热带地区。因此,美国拥有所有的热量带,也是其领土扩张的表现。

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哪个国家自然地理条件更好?

我们所处的世界总共有六块大陆,分别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其中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总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位于东部,占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面积,而欧洲位于西部,所占面积较小。但是,欧洲面积虽小,国家数量却不少,国家数量超过四十个以上,可谓是小国林立。

法国与德国的自然条件对比

俄罗斯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地区,而欧洲西部地区分布的国家数量更多,不过国家面积更小。法国和德国就是位于欧洲大陆上,西部地区的两个大国,也是欧洲最主要的两个国家,他们都是发达国家,也是欧洲最主要的经济体。法国和德国两国之间,在历史上也有着很多的恩怨情仇,现在两国也在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双方是合作竞争的关系。

欧洲人口密度分布图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看看哪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更好?我们先来看看两国的基本情况,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国土面积约为55万平方千米;德国也位于欧洲西部,西邻法国,国土面积约为35.7万平方千米。法国的国土面积比德国要多19.3万平方千米,法国差不多比德国多出一个河北省的面积,从国土面积和战略纵深的角度来看,法国优于德国。

法国平原风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国和德国的地理位置,从纬度位置来看,法国的纬度大约为北纬43°至北纬51°,德国的纬度大约为北纬47°至北纬55°,虽然都位于北温带,但是法国总体纬度更低,加上法国更靠近大西洋,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更大,热量条件更好。因此,我想到两国的气候,很显然法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而德国对比法国相对内陆,气候海洋性减弱,而大陆性增强,气候具有过渡性。从气候特征来看,对比法国,德国的年均温偏低,年降水量偏少,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分布有高山气候。从海陆位置来看,两国都是沿海国家,不过法国西临大西洋,东南部濒临地中海,海岸线长度达4668千米;德国只有北部地区沿海,西北部濒临北海,东北部濒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度达2389千米。从对外海运角度来看,法国海岸线更长,而且直接濒临大西洋,运输少受制于人。

法国地形图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国和德国的地形状况。法国以平原地形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和高原主要分布在法国的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包括中央高原、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部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德国的地形更富有变化,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三个地形分布区,北部为平原地形,北德平原属于波德平原的组成部分,中部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起伏较大,南部为地势更为险峻的山地分布区,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组成部分。

德国地形图

从地形角度来看,法国平原面积比德国更大,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而德国地形类型更多样,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可以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法国主要矿产为铁矿,洛林地区是主要的铁矿产区,其次是铝矾土和钾盐矿;德国主要矿产为煤炭、钾盐、铁矿和石油等,两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和储量都不是很丰富,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综合来看,由于法国和德国是邻国,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多的相似性,你觉得哪个国家的自然条件更好呢?

德国山地风光

美国是跨热量带最多的国家,地跨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在太阳辐射所有的能量中,大约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我们地球,从而给我们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当太阳辐射几乎以平行光的方式到达地球时,在不同纬度太阳辐射与地平面的夹角就不同,使得太阳辐射能总体上从赤道往两极递减,地球表面的热量也就从低纬往高纬度递减,根据不同纬度热量的不同,我们划分了不同的热量带。

拥有所有“热量带”的国家

从热量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地球表面最大的热量带划分就是“五带”,也就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位于南北极圈之外的“北寒带”和“南寒带”,以及位于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和“北温带”。五带的热量带划分是相对比较粗略的,在气象气候学中,我们从赤道地区往两极地区一般会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等六个热量带。此外,在有些地区由于地形原因,海拔很高,而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6℃,从而使得热量降低,这种由于地形的明显变化而产生的特殊热量带,称为“垂直热量带”。

中国热量带分布图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全球不同区域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垂直热量带等七个热量带。世界上不同的国家,由于分布的位置不同、面积大小不同、国土形态不同,拥有的热量带数量也差异明显。比如很多面积较小的国家,基本上只有一种热量带,那么是不是国土面积最大的俄罗斯地跨最多的热量带呢?答案是否定的,俄罗斯面积虽大,但是国土基本上处于中高纬度地区,全国绝大多数区域都属于亚寒带以及寒带为主,所以,俄罗斯所跨的热量带并不多。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分布图

我们来看看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位于南美洲西部的智利,智利国土位于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之间,南北延伸超过4300千米,从南纬20°往南一直到南纬56°,纬度跨度超过36个纬度,智利热量带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都有分布,再加上安第斯山脉山区分布的垂直热量带,可以说智利拥有六种热量带,智利算是世界上地跨热量带比较多的国家了。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中国,我国从北纬4°左右的曾母暗沙一直往北到北纬53°多的漠河以北地区,我国也拥有六种热量带,我们发现由于智利和我国的国土没有位于南北极圈以外的地区,所以没有“寒带”热量带。

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图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地跨所有热量带的国家呢?我们发现还真有,这个国家就是“美国”,美国是一个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国家。美国国土的组成可以分为北美洲的本土和阿拉斯加地区,以及位于大洋洲的夏威夷群岛。北回归线穿过美国的夏威夷群岛,所以夏威夷群岛的热量带属于“热带”;而北极圈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北部地区,所以阿拉斯加的热量带属于“寒带”和“寒温带(亚寒带)”;美国的本土地区纬度范围约为北纬25°至北纬50°左右,所以美国本土的热量带属于“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此外,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地区,海拔较高,属于“垂直热量带”。

落基山脉

由于美国国土分布的特殊性,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所有“热量带”的国家,当然美国并不是建国伊始就跨这么多热量带的。我们知道美股最初独立时仅仅拥有本土东部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从热量带的角度来看也就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四个热量带。此后,美国不断向西扩展领土,从而就拥有了西部的垂直热量带。在1867年,美国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后,就拥有了寒带地区,此外在1898年,美国吞并了夏威夷,从而就有了热带地区。因此,美国拥有所有的热量带,也是其领土扩张的表现。

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