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委实的意思解释是什么(委实的意思)

委实的意思解释是什么(委实的意思)

方钦︱制度研究的表与里

韦森:《语言与制序:经济学的语言与制度的语言之维》,商务印书馆,2014年9月出版,344页,58.00元。

韦森:《经济学与伦理学: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出版,346页,58.00元。

韦森:《国家治理体制现代化:税收法定、预算法修改与预算法定》,商务印书馆,2017年5月出版,604页,98.00元。

先生的个人文集陆续出版,是时候该写点什么了。

作为学生,给老师的书作评难免有枪手之嫌。不过对我来说则可稍稍狡辩一番,因为粗粗算来已有十五年没给先生的著作或是文章公开发表评论了。原因很简单,当年最后一次写的那篇书评,先生过目后淡淡地回复了一句:“书评应当写出自己知识的边际增量来。”

时至今日这句话仍让我记忆犹新,这也成为日后我书评写作的唯一准则。因此现在重新翻开先生的著作敲着键盘,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对自己这十余年来积累的知识增量作一次自省。

几位授业恩师中,塑就我学术思想体系的,唯有先生。先生李维森,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的笔名“韦森”。此次商务印书馆将先生的旧著新作结集出版,定名为“韦森作品集”。也算是先生归国二十年来学术思想的一次总结。

不过如果有人要问先生这套文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说,先生的研究领域究竟是什么?即便是于我而言,一下子也似乎感到无从回答。因为不客气地讲,先生的治学特色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杂、晦、僻。

“杂”,即研究内容跨界极广,甚至连先生的公开介绍中也自称“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对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以及宗教神学等学科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晦”,是指他特有的思辨风格,先生曾自嘲地借用凯恩斯赞(chao)誉(feng)哈耶克的词语“woolly-minded”(头脑糊涂)来形容自己作品中的论证修辞,音译为“呜哩吗唧”。“僻”,则是因为其研究理路往往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从治伦理学开始,到文化研究,再到语言哲学,皆为主流经济学界绝少触碰的领域。

似乎已经够复杂了,但我还得再啰嗦一句:“杂晦僻”只能形容2007年之前的先生,如果再比照先生2008年之后所写的东西,那只能用“断舍离”来描述了。

为何?因为2007年之前的先生似乎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钻在象牙塔里,因为理解了康德的一句话就能够激动得一夜无眠的学究;而2008年以后的先生,却好像完全舍弃了形而上的思辨,离开象牙塔,和之前的学术人生做了了断,转型为“入世经济学家”,投入到宏观经济、财税改革、货币金融等等接地气的研究中去了。

看上去有点“精分”,是不是?没错,对于不熟悉先生思想体系的外人来说确实如此。然而在我眼中,这种治学上的“前后不一”只是表象而已。这二十年来,先生在具体学术观点上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变化,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天职”,那就是做一名纯粹的学者。没错,先生的学术理念、研究旨趣、问题意识始终如一:先生关心的,是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先生研究的,是中国社会制度;先生要做的,是通过制度分析,来解释我们这个社会,进而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

所以,用两个字来回答:这套文集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度”(Institution);先生的研究对象,用他自己的译名来说,就是“制序”。

《韦森谈美欧债务危机及中国的应对》,《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8月28日。

“制度”绝对是当下经济研究的核心词汇,甚至已经出现一种神化制度的趋势:凡是没想明白的内容,就先说一句“应当考虑制度问题”;凡是缺乏理论解释的现象,就归结为“制度因素”;凡是与实证检验不相符的结果,就说数据中未包含“制度变量”。似乎这样一来,无论研究成果如何,都是“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经济学家是什么时候才开始研究制度的?对于制度的认识到了怎样的程度?制度研究在目前的经济学界究竟有多重要?通过分析制度经济理论获得了哪些发展?这些都是相当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太有趣,所以我就不揣浅陋,离题千字绕个大圈子来叙(tu)述(cao)一番。

前不久一位圈内大佬做了一次回顾制度经济学历史及其重要性的演讲,整理成文后广为流传。开篇第一句就是:“自从亚当·斯密时期的政治经济学以来,其研究主体就是制度。从政治经济学一产生,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制度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从二十世纪初以来产生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最重要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把制度固定住(或称为没有制度)……”

稍微回味一下这句话我就觉得脑子有点乱。因为如果认为制度研究很重要,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相较于古典经济学来说新古典经济学是倒退,经济学是越发展越走回头路?反过来如果说经济学科还是有进步的,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制度研究其实是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掉的东西?

我想肯定是由于我书读得少,不知道经济学名家说的斯密时期的经济学“研究主体就是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我最熟知的斯密论及制度的内容不过就是有关中国的描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65、87-88页)。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样的论断难道就是所谓的“研究主体是制度”?

事实上不仅是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所有这些古典经济学大师谈及制度时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在古典经济学中,“制度”(通常还和风俗、习惯、法律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一般是作为一个外生给定的、对于经济现象的补充性解释而存在的词汇。

倒是被誉为法国的亚当·斯密的萨伊(Jean-Baptiste Say),稍稍有点与众不同。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有专门的一章,“旨在影响生产的官方规定的效果”,和整本书的体系显得有些脱节,却涉及许多后世新制度经济学关心的论题,包括第一次有关“寻租”(rent-seeking)现象的描述和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

萨伊对制度现象的特别关注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萨伊自身的从商经历有关。然而对于英伦经济学家来说,他们也不是不关心制度问题,只是因为古典经济学体系内已经暗含了一个关键性前提假设,即经济运行规律是发生在特定社会制度情景下的。唯有如此,经济规律才能与自然规律相区分(在古典经济学出现之前的法国重农学派正是将二者混同了)。所以斯密在《国富论》中详尽探讨的经济发展机制仅仅是他的“自然自由制度”(the system of natural liberty)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已。后来的德国学者由于搞不清楚这点,才提出了“利他”和“自利”相冲突,即所谓“斯密悖论”这么个奇怪的命题(当然,这其中还牵涉欧陆和英伦思想对经济学科性质的不同理解)。

将制度作为前提假设,就致使在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话语内进行制度分析无比困难。这就好比一个人坐在凳子上要将自己和凳子同时举起来一般。只有跳出古典经济学框架才能论述制度,斯密本人就是在《法理学讲义》等著作中详细讨论制度问题的。这一点马克思看得比谁都明白,他只需将古典经济学的制度性前提替换掉,那么原本是为资本辩护的李嘉图学派经济学就摇身一变,成为了预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冲突不可避免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了。

《法理学讲义》

所以说来惭愧,尽管在社会科学理论中制度分析出现得很早——可以追朔到维柯的《新科学》(1744),但相较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这些学科来说,经济学制度分析起步很晚,而且恰恰是在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出现的时候。

通常认为,第一部真正算得上“制度研究”的经济学著作,是凡勃伦(Thorstein Bunde Veblen)的《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Leisure Class),出版于1899年,该书副标题是“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

无论是以当时还是现在的学术标准,《有闲阶级论》都算是本奇书了。全书论据没有一个出处——既没有注释也没有参考文献,甚至连修辞风格也更接近于散文而非“研究”。

因此这本书在经济学家的圈子里最初评价一般,但是挡不住它在社会上的流行。因为书中那种对现实社会无情批判的精神恰好迎合了上个世纪00后青年对清教资本主义的厌恶。“有闲阶级”,连同凡勃伦这位油腻大叔(据说他个人卫生习惯极差)本身,成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青年流行文化的象征:不仅有凡勃伦书籍、凡勃伦小册子,还有一群称为“凡勃伦女人”的迷妹。

如此的社会影响力自然让学者们的态度开始改观,一些学者——主要是接受德国历史学派教育的学者——开始认真“钻研”凡勃伦的著作,于是乎“制度学派”(又被称为“旧制度经济学”)作为美国原创的经济学思潮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凡勃伦留下的最重要思想遗产之一,就是有关“制度”的定义:“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商务印书馆,1964年,139页)

《有闲阶级论》

正所谓经典永流传,一句顶万句。凡勃伦这句晦涩难懂的制度定义引发了众多学者前赴后继的无数解释。而且正因为可以不断阐发新含义,所以才能与时俱进,和不同新理论相结合,譬如时下经济学界的网红——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也能引用凡勃伦的定义为自己正名。

严格来说凡勃伦的制度定义并不费解,只是没写明出处。他有关制度的解释和十九世纪法国古典社会学的理解如出一辙,“一切由集体所确定的信仰和行为方式称为‘制度’”,该论断写于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Les Règles de la Méthode Sociologique, 1895)。简言之,凡勃伦传统的制度理论,突出强调了社会制度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即制度是文化。

但是对经济学家来说,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简单,因为“文化”太复杂了。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经济学界也没有太多合适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处理文化问题。倒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文化”也具有价值,因此可以和商品一样使用价格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被怒斥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名不见经传、忙着找份好工作的美国新移民、英国好绅士科斯(Ronald Coase),扭转了经济学的潮流。科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发表了一篇经典文献——《企业的性质》(1937),可是没人看,要等五十多年后才能重见天日。而1959年时他又写了一篇怪文《联邦通讯委员会》,大意是说像无线电频道这类有极强外部性的物品为什么需要政府管制呢,应该通过界定权利然后经由市场交易才会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这篇文章实际上挑战了当时已经霸占经济学界近半个世纪的权威传统,由马歇尔的学生和继任者庇古(Arthur Cecil Pigou)创建的“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externality)是最早由英国伦理学大家西季威克提出,后经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得到充分阐发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企业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影响,还会对社会上的其他人造成影响。但是个人和企业通常只会考虑自身的影响,即私人成本和收益,不考虑社会影响,即社会成本和收益,如此一来就会导致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模式达不到最优水平,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工厂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庇古提出“庇古税”方案,对造成负外部性的企业征税,使它们的私人成本增加到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同时通过转移支付对产生正外部性的企业补贴,让他们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相一致。

听上去好像很美妙。可是科斯却直言这样的经济管制是错误的,应当让市场中的权利主体自己做主,通过交易来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甚至连当时以自由主义著称的《法与经济学杂志》主编也感到有些吃不准。在要求科斯删去文中一个极易引起争议的例子遭拒后,主编仍然大度地刊发了这篇文章,但是要求科斯到芝加哥大学来和那些经济学名家对话一下。

于是乎就发生了1960年春天的那次“华山论剑”(张五常语)。参加辩论的有十人,科斯以一敌九,最终科斯的观点赢得了所有人的同意——其实是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雄辩说服了所有人。辩论的结果,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作《社会成本问题》(1960)的诞生。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

如今学界对这篇没有一个数学公式,只有十余个司法案例和法律解释组成的文献有无数种解释,连科斯后来都自嘲作品写出后解释权就不归作者了。不过从狭义上来说,科斯在这篇文献中只说了一件事:制度是重要的。

在科斯看来,没有理解导致外部性的原因就盲目去解决外部性问题,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庇古税”方案背后隐含的潜台词是“损害者赔偿损失”,可问题是这一刑事司法惯例未必就能适用于存在诸多外部性问题的民事侵权领域。因为在民事行为中,常见的情形是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损害者”,此时“两害相权取其轻”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为何会产生外部性呢?很简单,权利界定不明晰。仍然是工厂污染的例子,试想如果我们能明确界定企业生产的时空边界,并将其污染所至的所有空间和资源的使用权利都归属于企业(当然企业要为此付费),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这就是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当企业老板要时刻带着防毒面具,当企业把生产所需资源全部污染,这时候不用政府出面,企业自己就会来着手解决成本问题了,或者它就破产倒闭了。

看到这儿聪明的读者会说:可现实中这样的权利界定是无法实现的。没错,正因为真实世界中再完善的法律、再贤明的政府、再有素质的民众也无法做到如此明晰的社会安排,所以有关产权的法律制度、有关企业生产的规章制度、有关市场交易的规则就会直接影响经济绩效。经济学家关注的效率问题,其实是制度依赖下的效率,制度因此而至关重要。

无论如何,科斯启发了一大批一流经济学者开始认真思考制度。同时八十年代博弈论兴起,博弈论专家也开始在另一个平行理论世界中研究社会制度,即博弈论制度分析。这些深受分析哲学熏陶的技术流学者为经济学家带来了解释制度的分析工具。两股思潮终于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合流,一举改变了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思维模式。经济学从“言不及制度”转型为“言必及制度”。

以上便是经济学制度分析简史。那么如今主流的经济研究对制度现象的认识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我想还是用例子来说明比较好。

一年多前有篇论文在笔者的朋友圈里刷屏,主题是“科举制度、社会阶层流动性与清末革命”。从形式上来讲,此文堪称业界典范,我觉得所有学习定量分析的学生都应该认真研读这篇文献。

文中的主要观点是:科举制度促进了阶层流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废除科举则破坏了这种流动性,因而加速清朝灭亡。其论证主要分为四步(篇幅有限,接下来所涉专业术语只能请读者老爷自行互联网了)。

第一步,如果说科举制的废除会影响革命,那么从数据上应该能够验证更高的人均学额意味着更高的革命参与率。因此文章首先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估计学额和革命参与度之间的相关性,即废除科举和之后的清末革命是否相关,结果显著。

第二步,排除上述相关性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首先通过安慰剂检验证明学额与义和团运动没有关系;然后考察其他变量——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日俄战争——对基准模型估计的影响,皆发现关系不大。

第三步,引入工具变量估计,检验是否还有遗漏变量。引入的工具变量分别是小河流数量和学额制度出现前的进士数量,前者是估计县的数量,县越多的府人均学额会越多,那么革命参与度可能会越高;后者则是估算历史影响,即某地区民众热衷革命是否出于历史上的文化影响。检验结果是前者与革命参与度显著相关,后者则无明显相关性。这就证明引入工具变量后并未改变之前基准模型的结果。

以上三步证明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革命之间有因果关系(注意,是“因果”而非“相关”)。如何解释这种因果关系,这是最后一步。文中列出四个假说:“国家能力假说”“精英抵制假说”“精英资格假说”,以及“现代人力资本假说”。最终能够和定量分析相符的唯有第三个假说,即废除科举后人均学额更高的府县平民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这些民众更有可能参与革命。因此最终结论就是,科举制度利于阶层流动,流动性受阻导致社会不稳定,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平心而论,在笔者近年所见的诸多论文中,这篇故事说得精彩,证明也一丝不苟,技术工具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但是,我就想多问作者一句:你们到底想说啥?

李元芳:“如果是自杀,那她的动机肯定是不想活了。”

我明白接下来要说的内容会得罪圈内一大批人,但我还是要说:这类论文无论形式上多么优美,内容不过就是“元芳命题”而已。

废除科举制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加速王朝灭亡,这个论断和元芳同学说的,“如果是自杀,那动机肯定是不想活了”,本质上是一样的。

诸位看官如若不信,我就模拟证明一下“元芳命题”。对于元芳同学有关自杀的观点,仍然分四步论证。

第一步,如果说“不想活了”这个动机和自杀这个结果有关,那么从数据上能够验证相较于普通人,厌世者有更高的自杀率。因此首先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估计厌世者和自杀率之间的相关性,即有厌世倾向的人自杀率是否较高。

第二步,排除上述相关性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首先通过安慰剂检验验证非正常死亡率高和厌世没有关系;然后他杀、意外等等这些其他变量对基准模型估计的影响也不大。

第三步,引入工具变量估计,检验是否还有遗漏变量。引入的工具变量分别是人口密度和个人财富数量。前者估计人口密度越高、生活压力越大,是否会加重厌世倾向进而导致自杀;后者估计个人财产的多寡是否与自杀率高低有关。我相信一定是前者显著相关,而后者无明显关系。

以上三步证明厌世和自杀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一步找理论解释因果关系,比如说厌世者可能:(1)报复社会;(2)削发出家;(3)好死不如赖活着;(4)生无可恋。最终能够和前述假想的定量分析相符的唯有第四种可能性。因此结论就是对生命有信心是活着的要素,当一个人厌世后,活着失去意义,所以自杀了。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研究科举制度重不重要?重要。中国传统社会科举制度对于促进阶层流动性,维持社会稳定有没有作用?有。那么为何我还要调侃如此重要的研究呢?

因为制度研究不应当是这样做的。制度现象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某个制度因素和具体结果之间不存在单一的线性关系。试想,把“科举”替换成“公务员考试”或是“高考”,难道不都是影响社会稳定?但是否会导致相似的结果?恐怕未必。所有职业在其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受阻时都会影响社会稳定,但古今中外这类不稳定现象所导致的结果可谓是千差万别。科举制度、阶层流动、社会秩序稳定性这些制度因素要和王朝灭亡这样的结果建立起因果关系,那么就必须有完整的逻辑链条,而绝非通过“拷问”数据得到或者排除所谓的“相关性”,就构成“因果分析”了。例如,科举除了促进阶层流动外是否还具有其他作用,为何废除科举之后的秀才(即学额制下的生员)只能选择革命,清政府的替代选拔机制的影响如何?对于这些关键问题,作者们却是一笔带过。科举制度只是被简单地描述为一种“精英选拔”制度;认为在非民主社会中这些丧失进入精英阶层机会的人没有其他选择余地;清政府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仅对既有的精英阶层有利。其实作者们忽视了一件事,即1909年的谘议局选举——从时间序列上来说和清末革命更为接近的变量,其选举名额是按学额比例而定,且谘议局成员中生员所占比重高达三成,远多于其他绅士阶层(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但即便承认作者们的理由成立,仍然存在一大难题:这些“失足秀才”真能撼动得了清王朝的百年基业吗?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还是要强调,这篇文章尽管问题颇多,但绝不是篇坏文章,只是它非常具有代表性,反映了当下经济学界制度研究的一种怪现状:如果一个人因为癌症末期全身多发性转移,器官衰竭病逝,最后医生却在病历上写病人是因为心脏停止跳动而死,那么作为医生肯定会被人喷死;但相似的情况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却成了一流的学术研究。

千万别误会,这种流于形式的制度研究绝非学者们偷懒,而是主流经济学的制度理解只到这一步而已。

什么是“主流经济学的制度理解”?即制度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工具。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制度就是规则,而有效的规则就是通过约束个体的行为来减少交易费用,进而提高经济绩效。所以经济学制度分析的任务,就像玩一个积木玩具,只需找到最关键的那块积木(变量),评估其效率或重新设计最优化的可能结果(均衡),一切制度问题皆迎刃而解。

持这样想法的经济学家,肯定不会玩乐高。

因为虽说所有的乐高玩具都有那块关乎全局的核心积木,但是除非你把它拆个底朝天,否则根本找不到。

制度研究亦是如此。

很多时候经济学家的制度研究都是纸上谈兵、数据为王、观点先行,导致的问题便是,明明是由诸多制度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结果,到了模型中却成为制度得以有效的前提。依然是科举制度,难道科举不会反过来阻碍社会流动性吗,或者说,所谓科举利于阶层流动难道不是由许多其他制度因素所共同促成的结果吗?又比如许多经济学家说私有产权比公有产权有效率,可现实中必然如此吗?私有产权无效率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欣赏过阿尔卑斯山瑞士一侧美景的游客是否知道那些管理得井井有条的山林绿地都是集体产权呢?事实上,国人对于公有产权效率的认知多来自历史记忆和教育宣传,而现实中的产权规则同样要同其他制度因素结合在一起,方能产生特定的结果。

当然,学界杰青对此大可两手一摊,不以为然:扯那些犊子有什么用,既没数据又无实验,做不了实证能证明哪门子理论?只有像人家这种定量研究才能发得了TOP10(美国顶级学术期刊),拿得了tenure(终身教职)。

确实,像我这种连职称问题都难解决的小教师质疑这些高端研究实在是眼高手低。可是,就像“终身讲师”凯恩斯当年说的,“如果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暴风雨来临的季节告诉人们当风暴过去海面会恢复平静,那么这任务也太容易、太无用了”。

言归正传。兜了一大圈,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真实世界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事态。不意识到这一点,制度研究只能局限于对表面现象的描述,无助于我们认识制度性事实,更无助于解决制度问题。

可是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经济学制度分析究竟能不能更深入地探讨制度呢?其实是可以的,只是这种“深描”(thick descriptions,人类学家格尔兹的用语)的制度分析在经济学界委实不多,而先生的制度研究便是其中一种。

对沐浴在主流经济学光辉下的学生来说,先生的制度经济学实在难解。记得我认识先生的第一年,当时因为他的名气,慕名而来的旁听者众多,挤爆课堂,不得已中途换了一个能容纳二百余人的大教室。结果几次课下来,人数锐减,到期末时听者已不足二十。此后,先生开课便尽量少讲纯理论,转而多谈点历史和现实问题了。

先生的制度理论复杂到何种程度,且不提他有关institution为何应当译作“制序”而非“制度”的论证,单单读一下二十年前他为“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框架便会明了一二。

社会制序是一种域界宽泛、内在构成极其复杂的社会实存……社会制序的出现(emergence)与型构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许多如哈耶克所认为的那样人之理性不及的领域和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以及在任何人类文明中,作为人类“生活世界”之社会实存方面的“生活形式”的社会制序,可以是经由自生自发的路径生发与演进而来,也可以经由人们刻意地整体设计与建构出来……自生自发的路径,可以但不一定会产生出有效率或者说高效率的社会制序……一定的社会制序之所以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长久驻存,就在于社会制序本身是根植于或者说内嵌于(embedded in)一定社会时期的文化传统、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民族ethos(韦伯用语,一般译为‘精神气质’,本文作者注)以及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之中……正是因为社会制序是植根于或者说内嵌于社会的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民族ethos、宗教信仰以及一定历史时期流行的意识形态这诸多因素所构成的大环境中,人类社会的制序变迁的路径一般来说是如诺思所理解的那样一种渐近性(incremental)的过程,或者说如哈耶克所理解的那样一种“试错”过程。

这些语句写于先生归国后的第一本著作,《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它们构成了之后十年间先生制度研究的总纲。接下来先生出版的几本学术专著《经济学与伦理学》《文化与制序》,以及一度中断写作,如今在商务版作品集中才最终问世的《语言与制序》,皆为该理论框架下的具体思考。

《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2001年版)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先生的制度理论表达出来,还是用两个实例来解释比较好。

第一个例子是前阵子国外社交大站Facebook(脸书)捅的篓子,它的AI审查系统将艺术作品鉴定为涉黄图片,并因此封禁了上传图像的用户账号,遭到用户的投诉。

第二个例子则是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某A字母开头的品牌手表,未经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认证授权,私自在表盘上刻印“Swiss Made”(瑞士制造),简单来说就是假表。去年3.15的时候《法制日报》作了报道,并出示了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回复函。有人在一语气助词问答网站上询问此表的品牌来历,于是我就给出了新闻链接。结果两个月后突然发现我的回答不是被删除就是被隐藏,同时接到网站管理员通知,一个属于“广州品伦钟表有限公司”的账号投诉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以及包含“垃圾广告信息”。我当即提出申诉:引用正规新闻信源也算“垃圾广告”,制假售假也算“合法权益”?很快得到回复,大意是这是你们两个用户的事,与我语气助词网站无关。既然无关么,我就再次贴出新闻链接,并且把回复函中有关A牌仿冒的信息圈了重点。然后某一天,就发现我的账号显示“停用”,没有任何通知和解释。当时我翻遍网站所有协议、守则,也没找到“账号停用”出自哪个规定,向唯一的联系邮箱发函询问也是石沉大海。和封禁不同,所有被停用的账号对其他人显示都是正常的,只是永远不会再说话了,账号所有者也永远不能登录查看原因或者申述(注:[1]撰写此文时,笔者再次查阅网站规则,发现有一条更新于去年10月26日的指南,终于写明“停用”等同于“永久禁言”;[2]截至本文完成时,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官方网站上仍无该A牌手表的认证信息;[3]截至本文完成时,《法制日报》相关报道没有撤稿和删除)。

我相信许多网友都遭遇过类似上述两个案例的事情,而且那时候心中一定是千万头南美洲动物呼啸而过。同时我也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立刻判断出这两个案例的差别:前者那是AI技术问题;后者么,那是你被潜规则了……

可潜规则不就是制度吗?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制度理论虽然深奥复杂,但制度现象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仅凭日常经验便能知晓的东西。倘若我补上第一个例子的最新进展,脸书公司数次犯下此类错误而且死不悔改,还与用户对簿公堂;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同样会说:这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企业的制度问题了。

这就是制度的特质。真正的制度不是几个用作定量分析的变量,也并非这些变量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更不是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绩效的工具。就像在上述案例中所展示的,真实世界中的制度不一定需要具备明文规则,也与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最优化均衡无关,更非出自睿智的知识分子、超验的存在者或者是有着不可告人目的的语气助词网站管理员的精心设计:它就是围绕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周围活生生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从来到这个社会开始,便无法脱离制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制度,实施着制度,受其约束和左右。我们的经验是制度化的经验,我们的认知是由具体制度环境塑就的认知,我们的选择是特定制度约束下的选择。制度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于对制度的理解和依赖已成为我们本能的一部分。我们不需知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能够依其行事。例如我们每个人都使用着货币,而且使用货币的行为在宏观上与经济情势密切相关,但是有关货币制度的知识,不仅常人不清楚,即便对于金融专家来说也是无法完全理解的难题。

这就是先生将制度称为“生活形式”(Lebensform)的含义,或者用维特根斯坦的原话来说:“那种必须接受的东西,被给予的东西,就是生活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要认识和解释制度,只有像对待乐高玩具那样,一步步将制度因素逐步分解,去寻找它们之间隐含的逻辑关联。既然制度性事实是通过社会中每个人的行动表达出来的,那么与行动相关的价值评判——道德实践就成为制度研究必须关注的内容。这构成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一书的主题:探究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在社会制序化(institutionalization)和制序变迁中的影响机制和作用。同时制度化的经验构成了我们的观念形式,人们相似的行为汇集成一种社会趋势,二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经由代际间的传承演变为文化传统,即凡勃伦传统的制度研究主题。这就是先生的第三本著作——《文化与制序》的主题:探讨文化和制序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

《文化与制序》(2003年版)

先生的制度理论最后的终点站是“元制度”(meta-institution)分析,即语言与制序的问题。将制度研究深入到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领地看似玄之又玄,却是上述制度分析自然而然地逻辑延伸,同时也与当代哲学语言转向的思潮一脉相承。因为从神说“要有光”开始,这个世界便是由语言叙说出来的:法律源自法官写于裁判文书上的判词;思想源自学者相互阐释与再阐释的文本;政治源自政客“义正言辞的”攻讦、狡辩与争吵;经济源自商人在市场交易中的讨价还价。如果说一切社会事态和制度性事实均是个人交往行为中的博弈,那么具体交往行为却必须通过言语才能发生。所以先生指出:“人类——唯独人类——之所以有市场交换和交易行为,之所以在种种社会活动和市场交易中会产生一些习俗、惯例和制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类有并使用语言。有了语言,人才有理性、道德和正义感,才有种种社会礼俗、文化传统、商业惯例和制度规则。”

当然,在《语言与制序》一书中先生的元制度分析没有完成,因为进入到这一领域便会发现面对的是一个对经济学而言完全陌生的知识海洋。先生所能做的,只是提供开启这扇门的钥匙,留待后学去探寻。然而通过语言和制度的研究,可以更加确信一点,制度是通过言语行为塑造的。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制度影响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制度:它是人类行动的结果。套用卢梭的句式来说就是,人是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制度之中。那些以为能够躲进自己的小确幸世界中成为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制度的奴隶。因为当社会制度对其产生不利影响时,除了批判社会制度的恶以外便无所作为,这才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来不存在经济学模型中那种最完美的制度。现实社会总归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处于社会之中的我们既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每一项微小的举动,汇集在一起,终能促成社会之大进步或是大衰退。所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并非由圣人决定,而是有赖于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为。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仍需从那些关键的制度要素开始做起,即首先要改变我们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改变个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历史传承的文化习俗,进而才会发生社会制度的变迁。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有了先生2008年之后的转变。如果说先生的《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么他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文化与制序》和《语言与制序》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当他转而投入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研究、当代宏观经济问题分析、财税改革与立法以及货币理论研究,写作《从李约瑟之谜到大分岔》和《国家治理体制现代化》的时候,则已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形而上的抽象思辨回归到入世的经济学分析,并非是一种倒退。先生要做的,就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普及有关社会制度的常识。让普罗大众能够了解、体悟乃至反思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制度性事实。无论是叙述中国历史上的市场经济周期性兴衰,还是积极参与《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工作,包括目前正在做的货币史研究,先生都是在尽一位学者之所能,希望能够点滴改变国人有关社会制度认知的思维模式:中国社会的未来从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开始。

以上便是我对先生这套文集中所涉内容观点的介绍与解释。至于这些观点是对是错,这些内容是好是坏,就不是作为学生的我能够中立地给出回答的问题了。还是借用先生最爱的《康德传》开篇第一句话来评价这套文集的价值吧:“哲学家的一生的标志就是他的那些著作,而哲学家生活中那些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他的思想。就先生而言,除了他的学说的历史外,他自己就再没有别的传记”

曾经的先生敬仰者众,理解者寡;如今的先生赞誉者盛,理解者仍寡。曾经的先生闭门于斗室中研读经典;如今的先生奔波忙碌为中华未来而言说。曾经的先生是写着如诗般的经济学的哲人;如今的先生则成为“行动派的经济学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同步课堂知识讲解,转给孩子

《社戏》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等。

《社戏》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知识积累

1.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2.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3.乐土:安乐的地方。

4.行(háng)辈:排行和辈分。

5.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6.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7.惮(dàn):怕,畏惧。

8.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做“赛会”。

9.航船:指航行在城镇或乡村间有一定班次的搭客的木船。

10.絮(xù)叨:翻来覆去地说。

11.伊(yī):第三人称代词,五四时期的文章里常用来指女性。

12.怠(dài)慢:冷淡,表示招待不周。

13.礼数:礼节。

14.撺掇(cuān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15.写包票:也成打包票,表示对某件事情有绝对把握。“包票”是保证书一类的东西。

16.委实:实在。

17.凫(fú)水:游泳。

18.弄潮的好手:懂得水性,善于游水使船的人。弄潮,在潮头搏浪嬉戏。

19.橹(lǔ):在船艄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大。

20.朦胧:月光不明。本为形容词,文中用作动词,是“模糊起来”的意思。

21.依稀:隐隐约约。

22.渔火:夜间捕鱼点的灯火。

23.宛转,悠扬:这里是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24.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25.弥散:弥漫消散。

26.蕴藻:水草。

27.叉港:同大河想通的小河道。

28.神棚:演戏时搭的供神像的棚。

29.乌篷的船:即“乌篷船”,乌篷是用黑油涂过的。

30.一个黑的长胡子的: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演员。

31.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这里指会唱、会翻打的武老生。

32.筋斗:跟头。

33.小旦:戏曲中扮演年轻女子的角色。

34.白地:空地。

35.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36.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37.一折:一出。

38.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

39.交椅:这里指比较大的靠背椅子。

40.径奔:直奔。

41.漂渺(miǎo):通常写作“缥缈”或“飘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2.夜渔:夜间捕鱼。

43.罗汉豆:蚕豆。

44.旺相(xiàng):茂盛。

45.撮(cuā):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46.桕(jiù)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种子可以榨油,作肥皂、蜡烛的原料。

47.渴睡:很想睡觉。

48.向午:将近中午。

49.纠葛(gé):纠缠不清的事。

50.棹(zhào)着:划着。

48.楫(jí):桨。

49.姑奶奶:娘家人称呼已经出嫁的姑娘。这里指“我”的母亲。

50.踱(duó) 51.踊跃(yǒngyuè) 52.怠(dài)慢 53.装模(mú)作样

54.篙(gāo) 55.屹(yì)立 56.懈(xiè) 57.家眷(juàn)

58.潺潺(chán) 59.皎(jiǎo)洁 60.呵(hē)欠 61.蹿(cuān)   

考题例析

1.(2015•福建漳州中考)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

B.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友谊和仁慈是“慧骃”的两种主要美德。

C.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用“借方”和“贷方”来分析自己的幸运和不幸。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2.(2015•甘肃兰州中考)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解析: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D项有误。《社戏》是小说,《朝花夕拾》是散文集,《社戏》选自《鲁迅全集》。

2.此题考查名著阅读。除了要熟读外,还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判断。(1)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五猖会》(2)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要求:内容贴切;表达准确。)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及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景物描写极具特色。

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这篇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得到的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而在详写看戏这件事上,作者也经过了精心选材。戏的内容写得并不多,而是详写看戏前的波折,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偷豆等事,这样写是紧扣主题的,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把握重点

1.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记忆中社戏与豆子的“好”是与“那夜”紧密相连的。“那夜”真正好的是什么样的快乐?“那夜”真正好的还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那夜”真正好的是一种可恣肆的快乐。

“那夜”真正好的还是一种有朋友陪伴的幸福。

2.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看戏时有什么不同?作者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作者写起伏的连山如奔兽,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不好看。理由在于:(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3)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写出戏不好看,文中“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作了烘托。

3.《社戏》有相当的篇幅写戏外的生活琐事,作者对这类琐事为什么取而不舍?

《社戏》写戏外的生活琐事,如:写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的偷豆、剥豆、烧豆、吃豆等事实质是表现了“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赞颂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正是出于主题表达的要求,所以对这类材料取而不舍。

4.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成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5.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表明他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表明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竞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

6.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表现双喜善于为他人着想。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7.本文中的“我”是鲁迅本人吗?为什么?

不是鲁迅本人,因为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鲁迅先生的小说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特别是有些作品的主人公叫“迅哥儿”,更容易使读者产生错觉,但“鲁迅”是他的笔名,并不是真名,所以可以区分。虽然文章的内容是虚构的,但反映的却是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的生活。

8.本文用抒情诗的笔调,刻画了一群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这一群农村少年都是可爱的。他们拔篙、点船、架橹的动作熟练,摇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技巧高超,能干得令人羡慕。他们偷豆时的天真烂漫的内心世界,纯真可爱。最叫人喜欢的是双喜。他主意多,找不着船的关键时刻是他一句话令大家“大悟”。他机灵,是他发现了大人们的疑惑,来“写包票”,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三条令人折服的理由,得到了大人们的信任。他知识丰富,铁头老生翻八十四个筋斗啊,晚上懈了不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啊,比谁懂的都多。他很会办事,回来时船还未进平桥,他就先大声喊着:“都回来了!”安慰桥上的人们。特别是偷豆后和六一公公的谈话。六一公公指责他时,他先大胆承认说:“是的”,表现了他的勇敢纯真。又用“我们请客”的正当理由堵住六一公公的嘴,很机智。接着说:“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马上转守为攻。最后又下逐客令说:“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四句话显出了聪明智慧是别的孩子比不了的。阿发,桂生的朴实、厚道、纯洁、无私,也很可爱。这些小朋友在整日背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我”的眼里,实在是一群少年英雄。

第2讲 字词的音、形、义

第2讲 字词的音、形、义

考试说明

1.辨识字形的几个切入点

(1)分析形体:对字形的辨别识记,\"据形明义,据义取字\"是最基本的方法。如\"讴歌\"指用优美的语言歌颂,\"讴\"应从\"言\",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对汉字中一些双音节词,可依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采用对比方法推断字形正误。如\"憔悴\"与心理有关,故不能写成\"瘁\"。

(2)辨别字音:依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来确定正确的字形,如:气概(gài,非\"慨kǎi\"),针砭(biān,非\"贬biǎn\"),直截(jié,非\"接jiē\")了当。

(3)明确字义:即依据字义确定字形。如\"脉搏\",是血脉跳动或搏动,故从\"手\",非\"膊\"。

(4)分析结构:辨识字形分析结构,主要是指那些并列式结构的词语(特别是成语),可以由其中一字推出另一字。如\"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可由\"秀\"推出\"清\",由\"绿\"推出\"青\"。

(5)探索来源:大部分成语都有来源,把握它们的形体,应结合其最初来源和典故。如\"子虚乌有\"\"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鲁)班\"\"墨(翟)\"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故不能写成\"无有\"\"搬\"\"默\"。

(6)注意语境:不少词语单用时和出现在一个大的语境中时字形往往不一样。如\"老于世故\"(非\"事故\")\"共商国是\"(非\"国事\")。

(7)注意特殊:有些词语有固定的搭配,不能随意书写。如\"缥缈\"与\"飘渺\"不能交错搭配。这类词毕竟不多,平时注意识记,可牢固掌握。

2.词语境义辨析法

(1)联系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感情色彩上的变化不外乎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从其反义词、近义词或其所修饰的词、所在句子的意思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准确推断其义,还其本来面目。如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本句中的\"狡猾\"从其褒义角度来考虑便可得出\"机灵、调皮\"之意。

(2)联系上下文:辨析词的语境义,不仅要考虑该词前后词语的意思及搭配情况,有时还需要联系整个句子,乃至整个自然段、整篇文章,根据上下文来分析推断其义。如鲁迅《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糊\"一词有\"不清楚、不明白\"或\"混淆\"等意思,而这些在例句中都讲不通。从整句来看,此句说的是藤野先生穿衣服的问题,且还不是什么优点,要么是说他太脏、太邋遢,要么就是指他的穿戴搭配不协调、不讲究。综合来看,句中的\"模糊\"应指\"马虎,不讲究\"。再如老舍《济南的冬天》:\"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一般用在人身上,但例句中却说\"慈善的冬天\",委实有些令人费解。从全文来看,《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给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地处北方的济南,冬天里温暖晴朗,舒适怡人的独特特点。由此可推断,这里的\"慈善\"应是温和安适之意,而非一般意义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2015·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安逸( ) 藏nì( ) 不屑( )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思路点拨】 此题综合考查了字音、字形和词义。第(1)题\"匿\"是比较容易写错的字,\"屑\"是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第(2)题根据语境可得知流动的是山涧小溪的水,所以显而易见\"倘\"的偏旁有误。\"流淌\"才是指液体在流动。所以\"倘\"要改为\"淌\"。第(3)题是根据语境选择词义,这里要根据句子中\"宣泄着永恒的秘密\"来判断,就不难做出选择了。

【参考答案】 (1)yì 匿 xiè (2)流倘 流淌 (3)C

(2014·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__①__把头藏在翅膀下面,__②__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 )动 家chù( ) 哺( )乳

(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要求符合语境)

【思路点拨】 此题综合考查了字词的音、形、义。第(1)题中\"颤\"和\"哺\"都是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第(2)、(3)题都是根据语境选择词语,但考查方式不同。第(2)\"常常\"和\"偶尔\"是一对反义词,这里要根据句子中\"鹦鹉睡觉\"时的特点来判断。

【参考答案】 (1)chàn 畜 bǔ (2)①常常 ②偶尔 (3)警告 警觉(答\"警惕\"\"警戒\"\"戒备\"等也可)

(2014·安徽)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A.捂着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着眼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捂着眼

D.退远点 捂着眼 凑近着

【思路点拨】 本题是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词语的运用,这是安徽省2014年中考的一种新变化,值得注意。题目中\"一会儿……一会儿……\"表并列,所以应是\"凑近点、退远点\",\"单眼看\"和\"捂只眼\"相对,从这个角度可判断。

【参考答案】 C

(2013·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晨,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nì于喧嚣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种植现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希jì( ) 沉nì( ) 喧嚣(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华而不实\"中,\"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采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此题综合考查了字音、字形和字义。第(1)题\"希jì\"中\"冀\",词语较为生僻,\"希:希望,冀:得到\"。第(2)题\"晨\"是\"早晨\",与\"辰\"为同音异形字。第(3)题\"华而不实\"中\"华\",比喻义很容易想到\"好看的外表\"等,但本意\"花,开花\",不易掌握。

【参考答案】 (1)冀 溺 xiāo (2)星晨 星辰 (3)花,开花 采摘

eq \a\vs4\al(一、字音)

1.(2015·丽水)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时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zhǎng( )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小孩子xī xì( )的笑声中。我们和时间是一对相依相偎的伴侣,一起走到dì lǎo tiān huāng( )。

2.(2015·杭州)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濯(zhuó) 嗤笑(chī) 广袤无垠(mào)

B.臆测(yì) 拮据(jù) 义愤填膺(yīng)

C.绮丽(yǐ) 猝然(cù) 众目睽睽(kuí)

D.藩篱(fān) 归省(xǐng) 断壁残垣(huán)

3.(2015·黄冈)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祈祷(dǎo) 恻隐(cè)

倒坍(tā) 龙吟凤哕(huì)

B.嗔怪(chēn) 涟漪(qǐ)

遒劲(qiú) 忍俊不禁(jīn)

C.阔绰(chuò) 伶仃(líng)

逶迤(yí) 鳞次栉比(jié)

D.真谛(dì) 炽热(chì)

酝酿(niàng) 惟妙惟肖(xiào)

4.(2015·随州)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菡萏(dàn) 酝酿(liàng)

狩猎(shòu) 义愤填膺(yīn)

B.惬意(xiá) 阻遏(è)

嶙峋(lín) 重峦叠嶂(lán)

C.尴尬(gà) 迁徙(xǐ)

田圃(bǔ) 恪尽职守(gè)

D.狡黠(xiá) 荇藻(zǎo)

荫庇(yìn) 鳞次栉比(zhì)

5.(2016·预测)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愕然(è) 簇新(cù) 面面厮觑(qù)

B.佝偻(lóu) 模式(mú) 庖丁解牛(páo)

C.峥嵘(zēng) 襁褓(páo) 强聒不舍(guā)

D.窈窕(tiáo) 怜悯(mǐng) 以头抢地(qiāng)

6.(2015·临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应许\\里应外合 纤细\\屡见不鲜 浩瀚\颔首低眉

B.适当\\锐不可当 剽悍\\虚无缥缈 喑哑\妄自菲薄

C.煞白\\大煞风景 谀词\\冻饿之虞 绯红\\妄自菲薄

D.行辈\\本色当行 扶掖\\笑靥如花 亵渎\\浑身解数

eq \a\vs4\al(二、字形)

7.(2015·杭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霎时 荒缪 重峦叠嶂 怒不可遏

B.汲取 恻隐 粗制烂造 巧妙绝伦

C.颓唐 告罄 骇人听闻 碌碌终生

D.禁锢 执拗 冥思遐想 通霄达旦

8.(2015·广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秩序井然 惊慌失错 期期艾艾 波光嶙嶙

B.气充斗牛 锲而不舍 顶礼摹拜 芒刺在背

C.精巧绝纶 物竞天泽 踉踉跄跄 无可置疑

D.长途跋涉 红装素裹 袅袅烟云 孜孜不倦

9.(2015·临沂)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滞碍 座落 明察秋毫 顶礼膜拜

B.提纲 媒介 险象迭生 寻人启示

C.诓骗 馈赠 重蹈覆辙 张皇失措

D.羁绊 掂量 风餐陆宿 眼花缭乱

10.(2015·随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洗濯 惘然 凛洌 妇儒皆知

B.熹微 撺掇 恣雎 通霄达旦

C.颚然 逞辨 唏嘘 毛骨悚然

D.告罄 腌臜 褶皱 遍稽群籍

11.(2015·黔东南)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黯然缥缈 前扑后继 通霄达旦 相形见绌

B.重峦叠嶂 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 一代天骄

C.囊萤映雪 红妆素裹 断章取义 美伦美奂

D.尉为壮观 遍稽群籍 恰如其分 冥思暇想

12.(2015·铜仁)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籍 斑斓 左右逢缘 克尽职守

B.镂空 唏嘘 张皇失措 妇儒皆知

C.蕃篱 嶙峋 苦心孤义 长吁短叹

D.蛰伏 招徕 长途跋涉 因地制宜

eq \a\vs4\al(三、词义)

13.(2015·临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______24日下午,我国共有34个省(区、市)和地区的代表团报名参会,912家企业前来参展。

(2)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5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6平方米左右的《蒙娜丽莎》,______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3)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______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老朋友见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

A.截止 栩栩如生 不由自主

B.截止 惟妙惟肖 情不自禁

C.截至 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

D.截至 栩栩如生 情不自禁

14.(2015·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____,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C.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D.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15.(2015·广州)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______的骗子,以免上当。

(2)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______,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

(3)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______。

A.形形色色 触景生情 混为一谈

B.五花八门 触景生情 混淆是非

C.形形色色 睹物思人 混淆是非

D.五花八门 睹物思人 混为一谈

16.(2015·自贡)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C.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事可做。

D.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17.(2016·预测)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鄙夷:看不起。

B.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谈生命》一文中比喻保护、照顾。

C.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D.味同嚼蜡:形容食物的味道很不好。

18.(2015·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夏的杭州,荷花娇羞,樱桃正甜,玉兰含苞待放,空气中充斥着一股甜蜜而又醉人的味道。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C.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D.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啊!\"

19.(2015·黄冈)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她喜欢收藏,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D.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20.(2015·随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具体而微地阐述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进强军兴军的坚定决心的观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B.随州人文厚重,风景旖旎,名胜雄奇。洪山神秀险峻,烈山庄严神圣,三潭瀑布妙叠,好一派扑朔迷离之景!

C.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大陆已鲜为人知。

D.影片《刺客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该片曾在随州洛阳取景。\"银杏画面充满诗意与仙风,实在太惊艳了!\"观众们这样吹毛求疵地评价道。

eq \a\vs4\al(四、综合题)

21.(2015·武汉)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秀颀 桑梓(zǐ) 虬枝(qiú) 汗流浃背

B.窒息 拮据(jié) 匮乏(kuì) 拈轻怕重

C.耷拉 猝然(cù) 狡黠(xié) 自出新裁

D.水渍 轩榭(xiè) 膂力(lǚ) 入不敷出

22.(2015·安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畅想(chàng) 棱角(líng)

险俊(jùn) 销声匿迹(xiāo)

B.倾倒(qīng) 烘托(hōng)

稀罕(hān) 容光涣发(huàn)

C.豁达(huò) 赐教(cì)

勾勒(lè) 老谋深算(móu)

D.处理(chù) 宽敞(chǎng)

键谈(jiàn) 举世闻名(wén)

23.(2015·马鞍山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娇丽的梧桐花,开在菲菲细雨中,如情窦初开的少女,舞在枝,舞在天。远远望去,那梧桐花白的如雪,粉的如霞,隐约里带了点淡淡的浅浅的紫。让我惊奇的是,此时的梧桐花密集,紧凑,不见一片叶片,只是一个劲地挤着开。点点淡粉,摇曳着,给人一种朦胧之美。一簇簇,一丛丛,昂首长空下舞,如同少女美丽的裙jū,羞涩中不失大方,灿烂绚丽,云蒸霞蔚,令人陶醉。\"人间四月芳菲尽,农家梧桐始放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裙jū( ) 一簇簇(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陶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5·怀远七校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地在变软,天空在发篮。风从南向北缓缓走来。它告诉站在这大路边看着它的我,春天已被它领来,只是路上每到一个地方便被人们围住,请春天释放被寒冷qiú禁的河流、土地和生物。但春天正向这里走来。请大地准备好盘子,请村庄准备好篮子,春天要给大地带来花朵,要给村庄带来温nuǎn。春天一路走去,使所有受寒冷虐待的地方都得到释放。春天最终去了哪里,春天何时返回,从没有人知道,人们只是一年一年望着春天来的方向。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ú( )禁 温nuǎn( ) 虐( )待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释放\"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15·安徽名校中考调研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田野里,冬季的冰冷刚刚过去,春季就来了。花儿草儿们用色彩渲染着土地,那迎春绽放的花蕊,吐纳着香甜的空气,那翠绿欲滴的淘浪,拥顶着希望的甜蜜;那冰雪销融的小河,流淌着生命的脉动。阳光灿烂的春季拨弄着大地,把地上的生灵变得生机àng然,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渲( )染 花蕊( ) àng( )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翠绿欲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吐纳\"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6.(2015·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xī。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轻重huǎn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万籁( )俱寂 浸( )着月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格外清xī( ) 轻重huǎn( )急

(3)\"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①浑浊;②糊涂,不明事理;③全,满\"等义项。文中\"浑然一片\"的\"浑\"应选的义项是____。(填序号)

附录2 初中教材重点词语积累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eq \a\vs4\al(七年级上册)

1.水波粼粼( ):形容水面明净。

2.霎时( ):极短时间。

3.分歧( ):指意见不一致,有差别。

4.瘫痪( )( ):①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②比喻机构、交通等不能正常运转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5.憔悴( )( ):形容人脸色不好。

6.jué( )别:不易再相见的分别。

7.攥( ):握。

8.脸颊( ):脸的两旁部分。

9.匿笑( ):偷偷地笑。

10.菡萏( )( ):荷花的别称,课文《荷叶·母亲》中指含苞未放。

11.攲斜( ):倾斜,歪斜。

12.dǎo( )告:向神祈求保佑,祷告是主动和超自然的力量沟通来赞美、祈求、忏悔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

13.徘徊( )( ):①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14.荫蔽(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15.感kǎi( ):有所感触而慨叹。

16.搓捻( )( ):将线、纸等搓成条状物,同揉捻。

17.惭愧( )( ):①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等而感到不安;②谦词,多用于受到别人的称赞表示不敢当。

★18.不求shèn( )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9.花团锦簇(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20.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21.gān( )gà(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22.威shè( ):用武力或声势使对方感到恐惧。

23.须臾( ):一会儿,片刻。

★24.持之以héng( ):长期地坚持下去。

25.洗耳gōng( )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26.酝酿( )(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27.黄晕( ):昏黄,不明亮。

28.婉转( )(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29.抖擞( ):振作。

30.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3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2.发jì( ):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33.贮蓄( )( ):①储存,积聚;②指储存的物品;③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④指积存的钱。

34.澄清( ):①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②形容水清而透明。

35.偌大( ):这么大,或那么大。

36.刹那( ):极短的时间,瞬间。

37.quán( )曲:弯曲(多用于人或动物的肢体)。

38.屋檐( ):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

39.shū( )忽:忽然,很快。

40.锥形( ):上面尖锐、下面圆粗的形状。

41.肥硕( ):①(指果实等)又大又饱满,多形容果实鲜美多汁;②(多指肢体)体格大而肥胖。

42.qī( )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43.liáo( )廓:高远空旷。

44.枯涸( ):干涸,没有水了。

45.清liè( ):清冷,清凉。

46.梦mèi( )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梦寐,睡梦。

47.水何澹澹( ):水波荡漾。

48.竦峙( )( ):高高地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49.迸溅( ):向四处溅出。

★50.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51.嶙峋( )( ):形容人瘦削。

★52.头晕目眩( ):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53.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54.训jiè( ):告诫,教导。

55.收敛( ):收拢,合拢。

56.宽恕( ):宽容饶恕。恕,饶恕。

57.卑微(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58.一丝不gǒu(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随便。

59.诱huò( ):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

60.喧腾( ):喧闹沸腾。

61.瞬间( ):眨眼之间。

62.hái( )骨:尸骨。

63.日转星移:太阳转动方向,星星移动位置,指时间的变化、推移。

64.海枯石烂:通过用海水干涸、石头腐烂来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65.峰luán( ):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66.预zhào(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67.弥màn(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68.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69.丝丝缕缕: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

70.喑哑( )(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71.静谧( ):安静。

72.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净。

73.劫掠( ):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74.贪lán( ):贪得无厌,不知足。

75.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76.更胜一chóu( ):比某物(某人)更好。

77.开táng( )破肚:把一个事物剖开膛,刮开肚(多形容家禽)来看。形容看个究竟,弄个明白。

78.惊慌失措( ):指不知所措的样子。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79.津津有味: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尽兴。

80.一叶孤舟:一只小船独自漂泊在河上,形容漂泊在外的人孤寂的心情。

81.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82.愕然( ):指惊讶的样子。

83.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84.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85.随声附和(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86.滑稽( ):(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荒唐的意思。

87.掺和( ):指夹着,伴随着;随便参与,使混乱等含义。

88.神通广大:比喻有强大的本领可以自由发挥。

89.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90.踉踉跄跄( )( ):走路不稳的样子。

91.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eq \a\vs4\al(七年级下册)

9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93.人迹hǎn( )至:少有人来。

94.叮zhǔ( ):再三嘱咐。

95.嫉妒:(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96.来势汹汹:是指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来势凶猛。

97.讪笑( ):讥笑。

98.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99.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100.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101.chà( )异:觉得十分奇怪。

102.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103.险jùn( ):①山势高而险。②危险严峻。

104.崎岖:高低不平的样子。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105.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106.污秽( ):肮脏的东西。

107.炽痛( ):热烈而深切。

108.斑lán( ):灿烂多彩。

109.lán( )语:没有根据的话。

110.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111.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112.热泪满kuàng( ):感动得眼睛里充满泪水。

113.任人zǎi( )割: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比喻个人或国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别人侵略、剥削、压迫。

★114.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落泪。可,表示值得。

★115.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116.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当,承受。愧,愧色。

★117.锋芒毕露:比喻人才华外露或说话言辞犀利。锋芒,刀和剑的尖端。毕,完全。

★118.家喻户xiǎo(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喻,知道,明白。

119.妇rú( )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120.马革裹尸: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疆场。

★12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小心谨慎,竭尽全力效劳,到死才停止。

122.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123.赫然: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124.锲而不舍(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125.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26.沥尽心血( ):形容费尽心血。沥,滴。

127.群蚁排衙: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128.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129.潜心贯注:专心致志,高度集中。

130.心会神凝:心思、精神集中在一起。

131.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132.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前相反。一,完全。既往,从前。

133.踌躇( )( ):犹豫。

134.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章,条理。

135.不见天日:看不见天和太阳。比喻旧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

136.磐石( ):厚而大的石头。

137.荒谬( ):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138.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139.博学多识:有许多广博精深的学问。

140.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快就和谐一致。

141.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骄傲自满而忘掉了一切。

142.撺掇( )(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143.亢奋:极度兴奋。

144.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145.蓦然( ):突然,猛然。

★14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47.huì( )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148.冗杂( ):繁杂。

★149.jiá( )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150.惬意( ):满意;称心;舒服。

★151.参差( )( )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152.叱咤( )( )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153.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154.浑身解数( ):指所有的本领。

155.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156.粲然( ):笑容灿烂的样子。

157.嗔视( ):生气地看。

158.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159.凛冽( )( ):刺骨的寒冷。

160.坚持不xiè( ):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161.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162.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163.毛骨sǒng( )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164.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忡忡,忧愁的样子。

165.姗姗来迟( ):形容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166.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67.diān( )狂:①由精神病引起的言语或行动异常。②言谈举止轻佻;不庄重。

168.吞噬( ):吞食。

169.羸弱( ):瘦弱。

170.告罄( ):指财物用完。

171.销蚀( ):消损腐蚀。

17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173.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174.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75.履践( ):踩踏。

176.养精xù( )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177.砭骨(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178.阴mái(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常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179.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180.孜孜( )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

★181.梦寐( )以求:睡梦中都想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182.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

183.chàng( )然:不愉快的样子。

184.苍qióng( ):天空。

185.娴( )熟:熟练。

186.jiǒng( )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完全不同。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

187.目瞪口呆: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呆,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188.悲怆( ):非常悲伤。

★189.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中。维,是。谷,指困境。

190.一尘不染:①泛指人品纯洁。②指环境非常清洁。

191.略( )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筹,筹码,计数的用具。

★192.眼花liáo( )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193.不羁( ):不受束缚。

194.疮痍( ):创伤,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

195.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有时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196.剽悍( ):勇猛,强健。

197.窥伺( ):暗中观察情况。

198.迎合:逢迎,猜测别人的心意以便顺从或投合。

199.枉然:徒然,得不到任何收获;白费力气。

200.阔绰( ):豪华奢侈,排场大。

201.观瞻:①名词: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②动词,瞻望;观赏。

202.bì yìn( ):树木遮挡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203.qiú( )劲:雄健有力。

204.jī( )形: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时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

205.妒忌( ):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206.驾驭( ):驱使车马行进,比喻控制、掌握、支配。

★207.相得益zhāng(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两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208.有过之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eq \a\vs4\al(八年级上册)

1.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2.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歼( )灭:消灭(敌人)。

4.阻è( ):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

5.击kuì( ):打垮;打散。

6.逃窜( ):逃跑流窜。

7.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8.寒jìn( ):因寒冷而哆嗦。

9.转弯抹( )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走。

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符合。副,符合。

11.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

★12.不可míng( )状:不能够用语言说出或形容。名,说出。

13.洗劫:把一个地方或一户人家的财物抢光。

14.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殆尽或完全失去。

15.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16.惊hài( ):惊慌害怕。骇,惊吓,震惊。

17.wān yán( ):(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18.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19.缭绕不绝:回环旋转。

20.放逐: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

21.絮说( ):絮絮叨叨地说。

22.诘问( ):追问;责问。

23.深不可测: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测,测量。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24.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25.蹒跚(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6.狼jí( ):乱七八糟的样子。

27.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28.tuí( )唐:衰颓败落。

★29.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30.ɡān ɡà( ):神色、态度不自然。

31.愧怍( ):惭愧。

32.tā( )败:塌陷破败。

33.滞( )笨:呆滞笨拙。

34.唏嘘( ):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35.颠沛( ):穷困,受挫折。

36.吊yàn(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37.焦灼( ):非常着急。

38.伎( )俩:不正当的手段。

★39.长途bá( )涉:经历长远路途的跋山涉水。形容行程遥远,一路辛苦。

40.低眉顺眼: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41.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精妙逼真。肖,相似。

42.匀称( ):均匀,比例和谐。

43.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44.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45.轩xiè( ):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46.胸中有丘hè( ):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47.伧( )俗:粗俗鄙陋。

48.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49.piān( )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50.销声nì( )迹: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销,消失。匿,隐藏。

51.风雪载( )途:风雪满路、遍地。载,充满。

52.bīn( )临:接近,临近。

53.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溯,向上推求或回想。

54.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

55.潮xī( ):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指海潮。

★56.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通常形容计划周密严谨,或做事情不留痕迹。

57.扼制:抑制;控制。

58.归咎( ):归罪。咎,过失,罪过。

★59.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内心。

60.xiào( )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61.束手无策: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62.藩篱(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63.绮丽(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64.落英缤纷:落花纷纷飘落。

6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或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66.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问津,问路。

★67.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68.出淤泥而不染: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淤泥所污染。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69.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蔓,藤蔓,引申为蔓延。

eq \a\vs4\al(八年级下册)

70.绯( )红:鲜红。绯,红色。

71.杳无信息: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72.深恶( )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73.文绉绉(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74.hè( )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75.诚惶诚恐:①原指封建官员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②表示自谦的话。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

★76.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77.àn( )然失色: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失色,因惊慌或其他原因变了脸色。比喻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78.禁gù( ):束缚,限制。

★79.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80.颔( )首低眉:低着头,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81.xī( )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犀,坚固。

82.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83.驰骋( ):(骑马)奔驰。

84.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85.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86.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87.海誓山ménɡ( ):像高山、大海那样永恒不变的盟约和誓言。誓,表示决心的话。盟,誓约。

88.长吁( )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吁,叹息。

89.盛( )气凌人:形容骄横傲慢,气势逼人。盛气,傲慢的气势。凌,欺凌,侵犯。

90.深邃( ):深刻而透彻。

91.混淆( ):①混杂;界限模糊(多用于抽象事物)。②制造混乱蒙蔽人。

92.不值一提:不值得提起,形容事情很轻微或者不重要。

93.不自量( )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94.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95.神秘莫测:非常神秘,难以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

96.精巧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形态各异;姿态不一。精巧,精致巧妙;绝伦,无与伦比。

★97.相形见chù( ):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98.萧sè( ):形容冷落、凄凉。

99.和xù( ):温暖。

★100.沧( )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01.干hé(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102.崩塌:崩裂而倒塌。

103.萎( )缩:①干枯;(身体、器官等)功能减退并缩小。②经济衰退。

104.眺( )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105.汹涌péng pài(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106.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也比喻事情彻底失败。覆没,船翻沉。

107.迷wǎng(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108.péng zhàng( ):①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因素,物体的长度增加或体积增大。②借指某些事物扩大或增长。

109.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媲,匹敌,比得上。

110.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111.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112.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113.jiān( )默:闭口不说话。

114.kuī( )探:暗中察看。

★115.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116.莫zhōng( )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17.胸有成竹:形容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成,现成。

118.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置疑,怀疑(用于否定)。

119.一视同rén( ):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一,相同,同一。仁,仁爱。

120.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任,承受。

★121.众目睽睽(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122.淳( )朴:诚实朴素。

★123.引经据典:引用经典的语句或故事。

124.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125.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126.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127.如法炮( )制: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128.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129.逢场作戏: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场表演,后来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凑凑热闹。

130.看风使duò( ):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贬义)。

131.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132.孤lòu( )寡闻: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133.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峦,连绵的山。

134.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也形容富丽堂皇、十分美丽的建筑物。琼,美玉;宇,房屋。

135.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136.阴晴圆缺:形容月亮的各种形态。比喻人生无常,人生道路坎坷曲折。

★137.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138.百废待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有待重新办起来。待,等待;兴,举办。

139.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也用来形容事情出现转机。

★140.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14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觥,酒杯;筹,酒筹。

142.汗流浃背: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eq \a\vs4\al(九年级上册)

1.妖娆( ):娇艳美好。

2.折腰:鞠躬,倾倒。

3.一代天jiāo(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4.喧嚷( ):大声叫或说。

★5.断zhāng( )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6.强聒不舍(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7.不二法门: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8.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至,极。

9.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旁,另外的;骛,追求。

10.亵渎( ):轻慢,不敬。

11.骈( )进:一同前进。

12.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13.言行相顾:言行合一。

14.陨( )落:(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

15.睿( )智:英明有远见。

16.蕴涵:包含。

17.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18.línɡ( )驾:高出;超越。

★19.kè( )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20.弥留之际:人病重将要死亡时。

21.恼( )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22.廓( )然无累:没有什么牵挂、连累。

23.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

24.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25.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26.重蹈fù zhé(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27.tì sì( )横流:眼泪鼻涕都流下来了。

28.谀( )词:献媚、奉承的话。

29.扶掖:扶持,提携。

30.忐忑( ):心神不定,

31.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32.bó( )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勃然,突然。

33.化为乌有: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34.无与lún( )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东西。伦,类。伦比,类比,匹敌。

★35.怒不可è( ):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遏,止。

36.宿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37.阴huì( ):阴沉昏暗。

38.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39.无端:无缘无故。

40.瑟索:即瑟缩,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发抖。

41.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42.潺潺:拟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43.隔mó(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44.展转: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现也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45.恣睢( ):放纵,放任。

46.愕然:吃惊的样子。

47.嗤( )笑:讥笑。

48.鄙( )夷:看不起。

49.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50.一落千丈:形容声誉、地位、景况等急剧下降。

51.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52.无忧无虑:没有忧虑,没有顾虑。

53.xiē( )斯底里:比喻情绪激动,举止失常。

54.拮据( ):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55.与日俱zēng(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56.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做事果断坚决。

★57.根深dì( )固: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5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59.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

60.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61.涉猎:粗略地阅读或研究。

62.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63.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4.开卷有益:打开书就有好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65.怀古伤今:联系古代的历史事件,对现实感到忧虑。

66.为民请命:为人民做好事,讨回公道。

67.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继续跟上来。形容革命者英勇战斗,不怕牺牲。

68.shì( )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69.面面相qù(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

70.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7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eq \a\vs4\al(九年级下册)

72.慰藉( ):安慰,抚慰。

73.荣yīng( ):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74.断壁残yuán( ):比喻残破的景象。

75.妙手回春:对医术精良的医师的称赞之语,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有起死回生之术。

76.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

77.影影绰绰:隐隐约约。形容不真切,不清晰。

78.望眼欲穿:形容期盼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

79.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形容呼吸微弱。

★80.吹毛求cī( ):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81.转瞬即逝: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瞬间消失。逝,消失。

82.海市shèn( )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83.荫( )蔽: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84.一xiè( )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的气势。

85.引颈受戮( ):伸长脖子接受杀戮。引,伸出。

86.周道如砥( ):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87.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88.chán( )弱:①身体瘦弱;②软弱无能;③薄弱;不充实。

89.沉miǎn( ):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90.浩hàn( )无垠:广大,无边无际。

91.攫( )取:掠夺。

★92.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种事情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极其爱好而沉浸其中。

93.臆( )测:主观的推测。

94.zhān( )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95.kuì( )赠:赠送礼品。

96.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援,引用。

97.恻隐( ):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98.中流dǐ( )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99.折衷( )是非:调和是非。

100.万恶不赦( ):形容罪行滔天,不可饶恕。

101.蹑( )手蹑脚:形容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蹑,放轻脚步。

102.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猝,突然,出其不意。

103.峥嵘( ):高峻,突出。

★104.鳞次zhì( )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105.涟漪( ):细小的波纹。

★106.通xiāo( )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107.按nà( )不住:心里急躁,克制不住。按捺,压抑,忍耐。

★10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

109.心直口快:形容心中没有弯弯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110.无可奈何:对某物或某人没有任何办法。

111.变幻莫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

112.众说纷纭:纷纭:多而杂乱。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

★113.顶礼mó( )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114.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115.舍生取义: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11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17.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18.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辗转,翻来覆去;反侧,反复。

119.柳暗花明:①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120.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附录3 中考高频成语积累

1.不求甚解  2.美不胜收  3.持之以恒  4.忍俊不禁

5.头晕目眩 6.更胜一筹 7.骇人听闻 8.人迹罕至

9.可歌可泣 10.鲜为人知 11.锋芒毕露 12.家喻户晓

13.锲而不舍 14.义愤填膺 15.叹为观止 16.戛然而止

17.参差不齐 18.叱咤风云 19.毛骨悚然 20.忧心忡忡

21.语无伦次 22.怏怏不乐 23.不可思议 24.迫不及待

25.孜孜不倦 26.梦寐以求 27.进退维谷 28.眼花缭乱

29.相得益彰 30.锐不可当 31.不可名状 32.触目伤怀

33.长途跋涉 34.惟妙惟肖 35.因地制宜 36.销声匿迹

37.天衣无缝 38.无动于衷 39.束手无策 40.世外桃源

41.深恶痛疾 42.诚惶诚恐 43.广袤无垠 44.黯然失色

45.正襟危坐 46.相形见绌 47.沧海桑田 48.目空一切

49.莫衷一是 50.众目睽睽 51.引经据典 52.孤陋寡闻

53.心旷神怡 54.水落石出 55.断章取义 56.强聒不舍

57.恪尽职守 58.重蹈覆辙 59.无与伦比 60.怒不可遏

61.与日俱增 62.根深蒂固 63.不言而喻 64.袖手旁观

65.味同嚼蜡 66.面面相觑 6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8.吹毛求疵 69.乐此不疲 70.中流砥柱 71.鳞次栉比

72.通宵达旦 73.不以为然 74.顶礼膜拜

(以上成语注释详见附录2)

eq \a\vs4\al(A)

75.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eq \a\vs4\al(B)

76.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77.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78.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79.不耻下问:不把向学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看成耻辱。不耻,不认为耻辱。

80.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81.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

eq \a\vs4\al(C)

82.惨不忍睹: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形容极其悲惨。

83.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84.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85.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86.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87.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88.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eq \a\vs4\al(D)

89.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别优越的天然条件,泛指所处的环境具有的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

90.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eq \a\vs4\al(F)

91.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eq \a\vs4\al(G)

92.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93.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eq \a\vs4\al(H)

94.憨态可掬: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可爱、单纯的样子。

95.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茹,吃。

96.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97.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

eq \a\vs4\al(J)

98.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99.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迁,变动。

100.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101.矫揉造作: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2.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道,说。

103.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关注着,形容影响很大。

eq \a\vs4\al(K)

104.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105.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106.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107.脍炙人口: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eq \a\vs4\al(L)

108.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高、劲头儿更大。

109.流连忘返:指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也泛指留恋而舍不得离去。流连,依恋而不忍离开。

110.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eq \a\vs4\al(M)

111.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众多。

112.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eq \a\vs4\al(O)

113.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eq \a\vs4\al(P)

114.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eq \a\vs4\al(Q)

115.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116.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117.情不自禁:形容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抑制。

118.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作简的材料)。

eq \a\vs4\al(R)

119.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eq \a\vs4\al(S)

120.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

121.身临其境:好像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临,到。境,地方。

122.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eq \a\vs4\al(T)

123.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24.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eq \a\vs4\al(W)

125.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26.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eq \a\vs4\al(X)

127.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个接一个地发生。迭,一个接一个的。

128.笑容可掬: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129.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130.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31.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旁,另外的。骛,追求。

132.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133.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eq \a\vs4\al(Y)

134.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35.言简意赅: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揽无遗。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赅,完备。

136.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137.一气呵成:①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138.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

139.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140.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141.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142.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143.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

144.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eq \a\vs4\al(Z)

145.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再,又一次。厉,同\"砺\",磨快,引申为努力。

146.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147.自命不凡:自认为很了不起。形容高傲自负的样子。

148.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149.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150.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参考答案】

1.涨 嬉戏 地老天荒

2.A 3.D 4.D 5.A 6.D 7.C 8.D 9.C 10.D 11.B 12.D 13.C 14.B 15.A

16.C(解析:\"相安无事\"的意思是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相,互相;安,安稳。)

17.D(解析:\"味同嚼蜡\"是指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而不是指食物。)

18.C(解析:A项中\"充斥\"多为贬义,充满、多得到处都是的意思,与语境不符;B项中\"追溯\"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与语境不符;D项中\"忍俊不禁\"形容忍不住笑了出来,褒义词,多用于形容人的笑容,与语境不符。)

19.C(解析:A项中\"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与语境不符,应改为\"胸无点墨\";B项中\"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与语境不符,应改为\"博古通今\";D项中\"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与语境不符,应改为\"心照不宣\"。)

20.C(解析:A项中\"具体而微\"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不符合语境;B项中\"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也不符合语境;D项中\"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与语境不符。)

21.C 22.C

23.(1)裾 cù (2)菲菲 霏霏 (3)很满意地沉浸在梧桐花的美丽世界里

24.(1)囚 暖 nüè (2)发篮 发蓝 (3)解放恢复自由,文中指春天的到来使得一切事物恢复了生机

25.(1)xuàn ruǐ 盎 (2)销融 消融 (3)形容颜色绿得好像要滴下来一样 呼吸

26.(1)lài jìn (2)晰 缓 (3)③

附录2 初中教材重点词语积累

eq \a\vs4\al(七年级上册)

1.lín 2.shà 3.qí 4.tān huàn 5.qiáo cuì 6.诀 7.zuàn 8.jiá 9.nì 10.hàn dàn 11.qī 12.祷 13.pái huái 14.yìn 15.慨 16.cuō niǎn 17.cán kuì 18.甚 19.cù 21.尴 尬 22.慑 23.yú 24.恒 25.恭 26.yùn niànɡ 27.yùn 28.wǎn zhuǎn 29.sǒu 32.髻 33.zhù xù 34.chéng 35.ruò 36.chà 37.蜷 38.yán 39.倏 40.zhuī 41.shuò 42.栖 43.寥 44.hé 45.冽 46.寐 47.dàn 48.sǒnɡ zhì 49.bènɡ 50.jīn 51.lín xún 52.xuàn 53.chuò 54.诫 55.liǎn 56.shù 57.bēi 58.苟 59.惑 60.xuān 61.shùn 62.骸 65.峦 66.兆 67.漫 70.yīn yǎ 71.mì 72.xuān 73.lüè 74.婪 76.筹 77.膛 78.cuò 82.è 84.hài 85.hè 86.jī 87.chān 90.liàng qiàng

eq \a\vs4\al(七年级下册)

93.罕 94.嘱 95.jí 97.shàn 101.诧 103.峻 106.huì 107.chì 108.斓 109.谰 112.眶 113.宰 115.xiǎn 118.晓 119.孺 124.qiè 126.lì 133.chóu chú 136.pán 137.miù 138.yīng 142.cuān duo 144.bàn 145.mò 147.晦 148.rǒng 149.戛 150.qiè 151.cēn cī 152.chì zhà 154.xiè 156.càn 157.chēn 159.lǐn liè 160.懈 163.悚 164.chōng 165.shān 167.癫 168.shì 169.léi 170.qìng 171.shí 173.yàng 175.lǚ 176.蓄 177.biān 178.霾 180.zī 181.mèi 182.sǒng yǒng 183.怅 184.穹 185.xián 186.迥 188.chuàng 191.lüè 192.缭 193.jī 194.chuāng yí 196.piāo hàn 197.kuī sì 200.chuò 202.庇荫 203.遒 204.畸 205.dù jì 206.yù 207.彰

eq \a\vs4\al(八年级上册)

2.dānɡ 3.jiān 4.遏 5.溃 6.cuàn 8.噤 9.mò 12.名 16.骇 17.蜿蜒 21.xù 22.jié 25.pán shān 26.藉 28.颓 30.尴尬 31.kuì zuò 32.塌 33.zhì 34.xī xū 35.diān pèi 36.唁 37.zhuó 38.jì 39.跋 41.xiào 42.chèn 45.榭 46.壑 47.cāng 49.翩 50.匿 51.zài 52.濒 53.sù 54.zhě zhòu 55.汐 58.jiù 60.啸 62.fān 63.qǐ

eq \a\vs4\al(八年级下册)

70.fēi 72.wù 73.zhōu 74.鹤 77.黯 78.锢 80.hàn 81.犀 83.chí chěng 85.pì nì 86.niù 87.盟 88.xū 89.shènɡ 90.suì 91.hùn xiáo 93.liànɡ 97.绌 98.瑟 99.煦 100.cānɡ 101.涸 103.wěi 104.tiào 105.澎湃 107.惘 108.膨胀 109.pì 110.xìn 113.缄 114.窥 116.衷 119.仁 121.kuí 122.chún 127.páo 130.舵 132.陋

eq \a\vs4\al(九年级上册)

1.ráo 3.骄 4.rǎnɡ 5.章 6.guō 10.xiè dú 11.pián 14.yǔn 15.ruì 18.凌 19.恪 21.nǎo 22.kuò 26.覆辙 27.涕泗 28.yú 30.tǎn tè 32.勃 34.伦 35.遏 37.晦 43.膜 45.zì suī 47.chī 48.bǐ 53.歇 54.jié jū 55.增 57.蒂 68.恃 69.觑

eq \a\vs4\al(九年级下册)

72.jiè 73.膺 74.垣 80.疵 82.蜃 83.yìn 84.泻 85.lù 86.dǐ 88.孱 89.湎 90.瀚 91.jué 93.yì 94.瞻 95.馈 97.cè yǐn 98.砥 99.zhōng 100.shè 101.niè 103.zhēng róng 104.栉 105.lián yī 106.宵 107.捺 113.膜

yī 106.宵 107.捺 113.膜

一日一成语:念兹在兹

【成语】

念兹在兹

【拼音】

niàn zī zài zī

【释义】

念:思念;兹:此,这个。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

【出处】

《尚书·大禹漠》: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解释:禹连忙答道:“我的品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从我的,不如皋陶勇往力行,积极种德,德泽普及下民,民众都怀念他。帝王您可要顾念他啊!他平日一心挂念的就在于种德这件事还有欠缺,偶尔放下心来也就在于这件事有了成绩;他经常在口头上谈论的就在于这件事,真诚出自内心的也就在于这件事。所以说,您可得要顾念他的大功啊!”

【近义词】

记忆犹新 没齿难忘 耿耿于怀 念念不忘

【反义词】

置若罔闻 若无其事 不追既往 置之度外 无介于怀 九霄云外 不足为意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

【成语故事】

相传舜在年老的时候,准备找合适的接班人。他觉得大禹和皋陶都非常不错,大禹治水有功,而且十分亲民。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声望。而皋陶善于刑法,以正直闻名天下,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两人都是不错的人选。

于是,舜就问禹:“ 我居帝位已经三十三年了,如今已到老耄昏聩的时期,掌握这样烦忙的政事委实感到疲倦。你平日是从不懈怠的,今后要接替我总管众民啊!”禹连忙答道:“我的品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从我的,不如皋陶勇往力行,积极种德,德泽普及下民,民众都怀念他。帝!您可要顾念他啊!他平日一心挂念的就在于种德这件事还有欠缺,偶尔放下心来也就在于这件事有了成绩;他经常在口头上谈论的就在于这件事,真诚出自内心的也就在于这件事。所以说,您可得要顾念他的大功啊!”

帝舜于是转向皋陶说:“皋陶!现在广大臣民没有一个干犯我的法纪的,这是由于你任我的士师,能够正确运用五刑来辅助五教,期望使我的政事达到治理的境地。要用刑罚来达到消灭刑罚的目的,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那时你的功劳就大了!”皋陶回答道:“帝!您的德行毫无过差,对下边的要求简明扼要,治理民众非常宽大;刑罚不牵连子女,而奖赏却延及后世;对偶然的过失,再大也给以宥赦,对明知故犯的罪恶,再小也处以刑罚;罚罪有疑问就从轻发落,赏功有疑问却从重给奖;与其杀害无辜的人,宁可犯不执行常法的过失:这种好生的美德,已经融洽到人民心里,因此,人民都能守规矩,不犯官家的法纪。”帝舜道:“使我能如愿以治理人民,四方都听从我的命令,好像草木随风而动,这都是你做的好事啊!”

最后,帝舜还是传位于禹,并称赞道:“禹能够言行一致,既在治平水土中成就功业,又在民众中建立威信的,就数你最贤;既能勤劳为邦,又能节俭持家,不自满自大,这也数你最贤。你正因为不自逞能,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能;你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功。我真诚赞美你的品德,嘉许你的大功。天命已经降落到你的身上,你终将升任大君。”

【造句举例】

1.那些已经认为念兹在兹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历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2.对于那段难忘的经历,他总是念兹在兹,时常梦见那条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