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方头大耳是什么意思(方头大耳)

方头大耳是什么意思(方头大耳)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耳朵”就知道了

《儒林外史》里写道:“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可见一斑,方头大耳的人,在古人看来,就是富贵之相。

当然,作为新时代的人,不能迷信,要相信科学,积极创造幸福,不被耳朵的外表困扰,要注重耳朵的功用。

可以说,一个人,什么耳朵,就什么福气。

01

不听劝告,难免吃亏。

《郁离子》里有一个故事。

从前,太冥统治了不周山。连续的暴雨,导致河水上涨,灌入到山洞里。山体已经变软了。

一个叫老童的人,惊恐地告诉太冥:“要天崩地裂了。”

太冥认为,这是瞎说,还派人驱赶老童。大臣们也站在太冥这一边,说着唯唯诺诺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泥土坠落到山里的水塘,形成了堰塞湖,然后轰然崩裂,不周山周围变成了废墟,人们四处逃走,太冥也失去了一切。

古人说:“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草虫知之。”

万事都有征兆,你没有看到,但是别人看到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出现了。而你不以为然,那就是坐等灾祸到来。

“居安思危”,是留住福气的根本,更是群体的智慧。

那些不听劝告的人,太自以为是了,因此任由祸事来临,代替福气。

不听劝告的人,就常常听到“阿谀奉承”。大家都很快乐,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鼓吹一些无用的东西。这样的局面,就相当于用棉花堵住了耳朵,或者走进了没有声音的沼泽地。

齐桓公广开言路,管仲敢于直言,因此齐国很快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景公在晏子过世后,就极少听到有人建言了,就是他射箭脱靶了,也会听到叫好声,导致齐国日渐衰退。

同样的一片土地,因为“听话”的方式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因此,对于别人的劝说,要当一回事,并且自己认真斟酌,看如何去践行。坚持批评的人,都是给你带来福气的人,要拉拢。

02

耳朵太灵,自讨苦吃。

诗曰:“明窥秋毫端,耳察穴蚁争。”

想要留住幸福,就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灾祸的线索”。这样的道理,有很多人相信。但是能够深入领悟的人,却不多。

有些征兆,过分解读,就会变成烦恼,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破事。

在契科夫的小说里,有一个叫伊凡德米特里奇的男人。

有一次,男人听到窗外有脚步声,是一个警察经过。接着,又有两个人经过,并且停留了一会,也没有说话。

“他们为什么不说话?”男人想了很久。接着他日日夜夜都在煎熬,听到有警察的马车经过,连马车行驶的速度也能听出来。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罪犯,真的被盯上了。

最后,男人得了妄想症,不得不住进了疯人院。

经济发达的今天,到处都是声音:车水马龙、书声琅琅、手机在唱歌、有人在跳广场、打球的声音......

最难受的是,有人在窃窃私语,似乎在说见不得人的事情,和自己有关系。

好日子,在嘈杂的声音里,掩盖了。接下来就是苦日子了。

“听其言,察其色,观其行”,这是识别人的方法,也是做人的方法。有头脑的人,会听各种声音,但是不会过分去解读,并且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

唐朝末年,钱缪在江南称王,他手下的谋士罗隐,建议攻打北方,一统天下。但是钱缪却没有听从。毕竟,他的力量有限,消耗不起。

钱镠被封为吴越国王后,励精图治,修建基础设施,有人发出抱怨的声音,说:“没了期,侵早起,抵暮归。”

话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但是没有激发怒气,而是回应了一句:“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他能考虑到来年的问题,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抱怨的话不见了。

雨果说过:“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耳朵要糊涂一点,过滤不应该有的声音,痛苦就一并过滤出去了。

03

装聋作哑,现世安好。

很多声音是完全不需要的,你听到了之后,要马上忘记。

莎士比亚说过:“行为胜于雄辩,愚人的眼睛是比他们的耳朵聪明得多的。”

农村有土话:“耳朵是盲人的眼睛。”

眼睛和耳朵总是搭配起来用的。如果别人说的,和事实不同,你就别相信了。听一听,一笑而过。

我的一个朋友,去参加跳舞比赛前,买了带破洞的牛仔裤。

朋友的奶奶以为,牛仔裤烂了,就拿起针线,认认真真缝补了一番,还骂骂咧咧了很久,认为年轻人太不讲究了。

当朋友要上台表演了,才发现奶奶的杰作。舞台上,不合身的牛仔裤,影响了他的发挥,但是他一直没有抱怨,还很开心。毕竟,奶奶的爱,胜过了所有的奖杯。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一种教养。”

家很幸福,但是因为吵闹,把幸福闹没了。安静下来,幸福才会重新会到家。

不管对家人,还是对亲戚朋友、同事,耳朵迟钝一些,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坚持做自己,不被杂音干扰。

04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天地的境界,就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当你的世界变得安静时,也就和天地融为一体了,感悟到了世界繁华的喜悦,体会到了广袤寂静的优美。

真正有福气的人,是耳根清净的人。不是他听不到任何声音,而是凡事都往好处“听”,满世界都有天籁之音。

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福气,妙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民国的“傻子”大总统,却是最有实权的一位掌权者

文平导读:曹锟为什么被人称为曹三傻子呢?曹三傻子有哪些优点?曹三傻子是如何当上大总统的?

大总统为什么是三傻子?

王士珍骄傲地说:“他们都叫我北洋龙。”

段祺瑞骄傲地说:“他们都叫我北洋虎。”

冯国璋愤愤地说:“擦,他们都叫我北洋狗。”

听到这里,曹锟眼泪哗哗的,伤心地说:“他们都叫我曹三傻子。”

20世纪20年代当过大总统的有三人:幸运儿黎元洪、悍将冯国璋、三傻子曹锟。黎元洪和冯国璋大总统当得窝囊,只是个盖章的人肉机器。可是号称三傻子的曹锟却是其中唯一的实权派人物,是实至名归的大总统。

(图)曹锟,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也是保定王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那些从头到脚都抖着聪明的聪明人,往往处处被人提防,即使聪明也无用武之地。而那些貌似傻瓜的人,因为人人拿他当傻子,却在聪明人的世界里如鱼得水。

比如曹锟,就是凭借一股傻劲,在民国的政坛上混得风生水起,最后居然当上了大总统。

如果你采访一下曹锟,估计曹锟会憨厚的一笑:“哥,傻得有道理。”

傻得让人放心

傻,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往往让人误以为老实忠厚靠得住,实际上是不是又是两码事。

曹锟长得方头大耳,一脸的憨厚像,说话行事处处冒着一股傻劲,因为曹锟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曹三傻子。

曹锟投奔天津淮军的时候,负责招兵的淮军管带郑谦,就被曹锟憨厚的傻像给迷惑了。郑谦膝下无子,一看曹锟如此憨厚,认定是一个靠得住的人,就把曹锟收为女婿。曹锟不但顺利投军,还凭空多了个媳妇和泰山,让你不得不佩服古人谚语的真理性,“傻人有傻福啊。”

(图)北洋武备学堂

“泰山”就是最好的靠山。在老丈人郑谦的努力下,资质平平文化水平不高的曹锟,硬是被推荐去北洋武备学堂深造,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们成了同学。曹锟不但有了一个王牌毕业证,更是建立了顶级朋友圈,有了必不可少的人脉。

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费尽心机,精心打造了一支王牌军队,叫北洋军第三镇(相当于一个师),这支军队武装最好,人员最牛,打架最猛。如此一支军队袁世凯让心腹段祺瑞当过统制(相当于师长),袁世凯的干儿子段芝贵也担任过这个位置。不过最后这支军队却落在了曹锟手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人太聪明了,而曹锟太傻了。

袁世凯风光的时候对聪明人不放心,袁世凯被载沣开缺回家后,清政府也对聪明人不放心,由此一来,傻子曹锟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一群聪明人都没在这个位置上待住,而被人认为只是暂时担任的曹锟,却成了这支部队真正的主人。这只王牌军也成了曹锟日后问鼎江山最牢固的根基。

傻中有睿智

人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傻人却不认为自己傻,认为自己处处抖着机灵,事事都比人强。

而曹锟自己知道自己傻,因此做事情也有自己的傻办法。

(图)北洋时期陆军服饰图

袁世凯被开缺回家的时候,曹锟是北洋第三镇的统制。武昌起义,袁世凯重新掌权,曹锟还是北洋第三镇的统制。袁世凯后来当了大总统,曹锟还是北洋第三镇的统制。如果非说有什么变化的话,只是名字有了改变,为了统一部队编制,袁世凯将原来的镇、协、标改为了师、旅、团。曹锟从第三镇的统制变了个名字成为了第三师的师长。袁世凯后来称帝了,再后来称帝失败了,悲催的曹锟一动没动一直是第三师的师长。

而此时,他的同学们都已经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了。段祺瑞早就是陆军部部长了,王士珍是陆军部参谋长了,冯国璋也是直隶总督了。

傻子就是有韧劲,曹锟心安理得,你们聪明,你们爬得快,我傻,我慢慢来。

既然我没有升迁,我就好好的练兵,好好的扩军,默默地等待机会。

正是这段时间的养精蓄锐扩充军队,曹锟的王牌之师第三师,又迅速扩大了规模和实力。曹锟在后来的直皖战争中一举打败段祺瑞,又在直奉战争中,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败张作霖,独霸了北京政坛。

一群聪明人惊叹,我们都没干成的事,曹三傻子后来居上居然都干成了,而且干得漂亮。

有自知之明的傻子是聪明的傻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屁股决定脑袋的人,傻人做了大官,往往就膨胀了,膨胀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啥事都要决策,关键还听不进任何意见,结果最后领导得一塌糊涂。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相信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不断的上演,让你恨不能对那些傻瓜领导踹上几脚才解恨。

(图)北洋时期奉军服制、直鲁军服制、孙传芳军服制、西北军服制

而曹锟却是一个明智的傻子,一个可爱的傻子,一个让人尊敬的高官傻子。他知人善用,自己傻,一群部下却个顶个的聪明。最最关键的是,作为直系最高领导的他,从来不装专家,更不会横鼻子竖眼的干涉部下。

曹锟知道自己傻,所以他要找个聪明人替他谋划全局,聪明人就是吴佩孚。吴佩孚说的话他都听,吴佩孚建议的事他都做。从来不以领导口吻横加干涉。正是如此曹锟的直系才迅速壮大。

吴佩孚特别会练兵,特别能打仗,是当时实至名归的百胜将军。整个北洋军阀里论打仗本领,吴佩孚说第二,没人好意思说第一。

吴佩孚如此厉害,曹锟一点也不猜忌,即使有重量级人物挑拨离间。

曹锟的一个女儿许配给了张作霖的一个儿子,两个人是儿女亲家,张作霖对吴佩孚就很是头疼,一直想挑拨离间曹锟与吴佩孚的关系。

在直奉关系很紧张的时候,张作霖派人给曹锟传话:“张大帅想知道,究竟是部下亲,还是亲戚亲?”

(图)吴佩孚,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傻人曹锟没有回答聪明人张作霖的问题,而是给吴佩孚打去了电报,电报内容很通俗很傻气,却也很感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亲戚虽亲,不如自己亲,你要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吴佩孚看完后,热泪盈眶,对曹锟更是死心塌地。

傻子有傻子的执着

曹锟很像郭靖,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都要傻乎乎地去实现,哪怕道路再艰难。郭靖的目标是练好降龙十八掌,曹锟的目标是要当大总统。

可是总统是要选的,在这一方面袁世凯和段祺瑞都现身说法,形象生动的告诉曹锟应该如何做。

袁世凯曾经动用武力,把军警加流氓打手组织成所谓的“公民团”,不选老袁就不让议员们吃饭,饿的嗷嗷叫的议员也只好选择了袁世凯。

这招,傻人曹锟看不起。

(图)段祺瑞曾操纵安福系(中国北洋军阀时期依附于皖系军阀的官僚政客集团)选出满意的大总统

段祺瑞曾经操纵安福系,把议会换成清一色的自己人,然后再选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大总统。

这招,傻人曹锟也看不起。

傻人都实在,曹锟想到的办法很实在,那就是买,真金白银的买。

在实在人曹锟眼中,买是一个很诚信的办法,可以买商品、买官(在清末民初很普遍),也就可以买总统啊。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议员只要来开会,无论选不选曹锟,立马领取500大洋,如果同意选曹锟为大总统,另加5000大洋。

人家都是货到付款,曹锟不,他选择无条件的信任议员,只要你口头答应了,就立马领走5000大洋的支票,出门直走,到银行立马能提现。

曹锟共开出去了500多张支票,总统选举的时候,曹锟得了480多张选票,还有好几十个议员虽然拿了曹锟的钱,但是压根就没选曹锟,还有一个更没有诚信,不但领了巨款没投曹锟的票,还把支票拍了照片,捅给了媒体,赫然地刊登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图)曹锟当选后发行的纪念币

而傻曹锟居然一点也没追究,也没去要钱,也没去封报馆,更没有气急败坏的雇佣杀手暗杀那个不讲诚信者。

贿选固然可耻,可总比用枪杆子逼着议员选,抑或耍阴谋诡计自己人选自己人,光辉得多,也可爱得多。因为交易之中毕竟还蕴含了宝贵的契约精神。

不管怎么样,人家曹三傻子是真正的大总统了。

聪明是聪明者的墓志铭,傻是傻子的通行证。史料都说曹锟文化水平低,甚至连字都不会写,可是1890年李鸿章在上报北洋武备学堂优秀学生名单上,在人才济济的同学中曹锟名列第九。

原来,傻只是保护色的一种而已。

此时,傻子曹锟憨厚的脸上忽显诡异一笑:“世人笑我太傻蛋,我笑世人看不穿。”

学堂专栏作家丨 张文平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耳朵”就知道了

《儒林外史》里写道:“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可见一斑,方头大耳的人,在古人看来,就是富贵之相。

当然,作为新时代的人,不能迷信,要相信科学,积极创造幸福,不被耳朵的外表困扰,要注重耳朵的功用。

可以说,一个人,什么耳朵,就什么福气。

01

不听劝告,难免吃亏。

《郁离子》里有一个故事。

从前,太冥统治了不周山。连续的暴雨,导致河水上涨,灌入到山洞里。山体已经变软了。

一个叫老童的人,惊恐地告诉太冥:“要天崩地裂了。”

太冥认为,这是瞎说,还派人驱赶老童。大臣们也站在太冥这一边,说着唯唯诺诺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泥土坠落到山里的水塘,形成了堰塞湖,然后轰然崩裂,不周山周围变成了废墟,人们四处逃走,太冥也失去了一切。

古人说:“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草虫知之。”

万事都有征兆,你没有看到,但是别人看到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出现了。而你不以为然,那就是坐等灾祸到来。

“居安思危”,是留住福气的根本,更是群体的智慧。

那些不听劝告的人,太自以为是了,因此任由祸事来临,代替福气。

不听劝告的人,就常常听到“阿谀奉承”。大家都很快乐,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鼓吹一些无用的东西。这样的局面,就相当于用棉花堵住了耳朵,或者走进了没有声音的沼泽地。

齐桓公广开言路,管仲敢于直言,因此齐国很快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景公在晏子过世后,就极少听到有人建言了,就是他射箭脱靶了,也会听到叫好声,导致齐国日渐衰退。

同样的一片土地,因为“听话”的方式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因此,对于别人的劝说,要当一回事,并且自己认真斟酌,看如何去践行。坚持批评的人,都是给你带来福气的人,要拉拢。

02

耳朵太灵,自讨苦吃。

诗曰:“明窥秋毫端,耳察穴蚁争。”

想要留住幸福,就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灾祸的线索”。这样的道理,有很多人相信。但是能够深入领悟的人,却不多。

有些征兆,过分解读,就会变成烦恼,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破事。

在契科夫的小说里,有一个叫伊凡德米特里奇的男人。

有一次,男人听到窗外有脚步声,是一个警察经过。接着,又有两个人经过,并且停留了一会,也没有说话。

“他们为什么不说话?”男人想了很久。接着他日日夜夜都在煎熬,听到有警察的马车经过,连马车行驶的速度也能听出来。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罪犯,真的被盯上了。

最后,男人得了妄想症,不得不住进了疯人院。

经济发达的今天,到处都是声音:车水马龙、书声琅琅、手机在唱歌、有人在跳广场、打球的声音......

最难受的是,有人在窃窃私语,似乎在说见不得人的事情,和自己有关系。

好日子,在嘈杂的声音里,掩盖了。接下来就是苦日子了。

“听其言,察其色,观其行”,这是识别人的方法,也是做人的方法。有头脑的人,会听各种声音,但是不会过分去解读,并且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

唐朝末年,钱缪在江南称王,他手下的谋士罗隐,建议攻打北方,一统天下。但是钱缪却没有听从。毕竟,他的力量有限,消耗不起。

钱镠被封为吴越国王后,励精图治,修建基础设施,有人发出抱怨的声音,说:“没了期,侵早起,抵暮归。”

话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但是没有激发怒气,而是回应了一句:“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他能考虑到来年的问题,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抱怨的话不见了。

雨果说过:“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耳朵要糊涂一点,过滤不应该有的声音,痛苦就一并过滤出去了。

03

装聋作哑,现世安好。

很多声音是完全不需要的,你听到了之后,要马上忘记。

莎士比亚说过:“行为胜于雄辩,愚人的眼睛是比他们的耳朵聪明得多的。”

农村有土话:“耳朵是盲人的眼睛。”

眼睛和耳朵总是搭配起来用的。如果别人说的,和事实不同,你就别相信了。听一听,一笑而过。

我的一个朋友,去参加跳舞比赛前,买了带破洞的牛仔裤。

朋友的奶奶以为,牛仔裤烂了,就拿起针线,认认真真缝补了一番,还骂骂咧咧了很久,认为年轻人太不讲究了。

当朋友要上台表演了,才发现奶奶的杰作。舞台上,不合身的牛仔裤,影响了他的发挥,但是他一直没有抱怨,还很开心。毕竟,奶奶的爱,胜过了所有的奖杯。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一种教养。”

家很幸福,但是因为吵闹,把幸福闹没了。安静下来,幸福才会重新会到家。

不管对家人,还是对亲戚朋友、同事,耳朵迟钝一些,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坚持做自己,不被杂音干扰。

04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天地的境界,就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当你的世界变得安静时,也就和天地融为一体了,感悟到了世界繁华的喜悦,体会到了广袤寂静的优美。

真正有福气的人,是耳根清净的人。不是他听不到任何声音,而是凡事都往好处“听”,满世界都有天籁之音。

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福气,妙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得圆中圆,方为人上人

如果把“圆”看作是圆满的寓意,那么“方”就是方正的喻愿。在《易经》八卦中,天象为圆为乾,地象为方为坤。“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老祖宗对世界的认识,“中央”与“地方”的称谓就是这么来的。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作为“地方”上的你我他,切莫认真。

北京天坛

方,棱角分明,没有缺口,没有妥协,不曲不歪,不偏不倚,代表着稳定,牢固。方形的物体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大的如中国古代的城池,四合院,集装箱,橱柜;小的如:电视、书本、魔方、骰子等,是非界线,明明白白。方正,象征着一种原则性,公平,和谐,构成了“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方形”具有直线的特性,带有男性的坚强性格特点。而“圆形”则具有曲线的特征,体现女性柔美的性格特点。相书上说,男为阳,女为阴;昂为阳,伏为阴。对男人而言,就要纠纠雄夫,做事有气魄,有冲劲,方性十足;对女人而言,就要知性优雅,做事细腻,婉约善良。这是阴阳象法而得出的结论。

上海宁常把找对象说成“寻方向”,方向的第一眼就是Face。从面相上看,男子方头大耳天庭饱满,轮廓清爽,立体感强,尤以国字脸为难得的富贵之相。这种人,方外表情与肢体显出威性、冷静的形象,会使人们倾倒之余,还增加信服度;方内行为能够重视家庭担当,共享天伦,属“正宗路子”,不必担心迎风招展的路边野花,是个典型的魅力老公。而女子的面形以圆脸为上,丰腴肉质,下巴圆润,是享受型面相。若有二颊带酒窝且双下巴的女子,最旺夫。这种女子心胸广宽,善解人意又乐于助人。女性若面方,性格本属刚强,巾帼不让须眉,即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但对婚姻不利,属“野得出”的女汉子。古代的一些贞烈女子,大抵如此。如《水浒》中的顾大嫂,绰号:母大虫。胖臀肥腰,面方眼大。一把“雌雄虎头刀”,招式如“风飘玉屑,雪撒琼花”,家中不但开张酒店,还杀牛放赌。还有孙二娘,绰号:母夜叉。人称“梁山第一妖艳”,十字坡黑店的老板娘,也是明艳不可方物的绝色美人,在孟州道十字坡险些把武松给害了。若放到现在,这些女汉子也能变成女神。

或许有人会问“桥头老三”,面相学中不是说地阁方圆、鼻如悬胆、背耸三山、声如远钟什么的才是巨富之相吗?而被某大佬称为“这厮长成这样儿,爹不疼娘不爱的,有什么前途”的马云,为什么富可敌国?我跟你简单讲,所谓大佬,是地球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马云是外星人,仔细看,他的脑袋又大又圆,占了整个头部的差不多一半,在当今“食脑”时代,证明里面的脑细胞非常发达,有异于常人,而且这货黑眼珠特别大,占了眼睛的大部分空间;黑白分明,代表其内在脏腑健康,能量充足。再则,耳朵往外翻,俗称招风耳,主有叛逆个性,思想行为超前,不服管教,连银行的命也敢革!以上三项,足以令马云傲视群雄。

佛经云:相由心生。男生女相不长寿,女生男相辛劳命。而我的脸不圆也不方,山根凹陷,五官不展,属于外品系列,典型的劳碌相。如今老了更甚,别说“方为人上人”,只有“吃了苦中苦”侬懂伐?

方孝孺之墓

现代人把圆看成一种智慧,把方看成一种性格。“智圆行方”也是老祖宗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一种城府。略晓历史的都知道“靖难之变,说的是明朝皇族之间为争夺帝位的战争,最后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当时命翰林院一个文学博士草拟即位诏书,不从,于是威胁他说:“你不怕灭九族吗?”这货把头45度一斜:“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不写不写,就不写!燕王听了大怒:“好鸭好鸭,我就灭你十族!”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读书种子”地方孝孺,铮铮硬汉一枚,也是有史以来唯一被“灭十族”的人。这“十族”就是“师族”,把方孝孺的老师一家也算上。如果说,“灭九族”是法律,那“灭十族”就是冤枉鬼叫!不会圆融变通,不会相时度势,只会一根筋认死理,牵连他人,我就问你,值吗?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见,挑战领导权威的从没有好的下场,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子曰:“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择一人而白头,择一城而终老。”方为歌,圆为曲。人一生,悲伤,喜悦,战斗,伤害,憎恨谁,喜欢谁,所有的一切都是刹那间的邂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生终极,像蜡烛一样,都会乌掉,铁板新村一送。精妙绝伦的方盒子才是最后归宿。

方与圆,就像手背与手心,正反都是肉,该圆则圆,该方则方,作得圆中圆,方为人上人。

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耳朵”就知道了

《儒林外史》里写道:“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可见一斑,方头大耳的人,在古人看来,就是富贵之相。

当然,作为新时代的人,不能迷信,要相信科学,积极创造幸福,不被耳朵的外表困扰,要注重耳朵的功用。

可以说,一个人,什么耳朵,就什么福气。

01

不听劝告,难免吃亏。

《郁离子》里有一个故事。

从前,太冥统治了不周山。连续的暴雨,导致河水上涨,灌入到山洞里。山体已经变软了。

一个叫老童的人,惊恐地告诉太冥:“要天崩地裂了。”

太冥认为,这是瞎说,还派人驱赶老童。大臣们也站在太冥这一边,说着唯唯诺诺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泥土坠落到山里的水塘,形成了堰塞湖,然后轰然崩裂,不周山周围变成了废墟,人们四处逃走,太冥也失去了一切。

古人说:“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草虫知之。”

万事都有征兆,你没有看到,但是别人看到了,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出现了。而你不以为然,那就是坐等灾祸到来。

“居安思危”,是留住福气的根本,更是群体的智慧。

那些不听劝告的人,太自以为是了,因此任由祸事来临,代替福气。

不听劝告的人,就常常听到“阿谀奉承”。大家都很快乐,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鼓吹一些无用的东西。这样的局面,就相当于用棉花堵住了耳朵,或者走进了没有声音的沼泽地。

齐桓公广开言路,管仲敢于直言,因此齐国很快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景公在晏子过世后,就极少听到有人建言了,就是他射箭脱靶了,也会听到叫好声,导致齐国日渐衰退。

同样的一片土地,因为“听话”的方式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因此,对于别人的劝说,要当一回事,并且自己认真斟酌,看如何去践行。坚持批评的人,都是给你带来福气的人,要拉拢。

02

耳朵太灵,自讨苦吃。

诗曰:“明窥秋毫端,耳察穴蚁争。”

想要留住幸福,就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灾祸的线索”。这样的道理,有很多人相信。但是能够深入领悟的人,却不多。

有些征兆,过分解读,就会变成烦恼,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破事。

在契科夫的小说里,有一个叫伊凡德米特里奇的男人。

有一次,男人听到窗外有脚步声,是一个警察经过。接着,又有两个人经过,并且停留了一会,也没有说话。

“他们为什么不说话?”男人想了很久。接着他日日夜夜都在煎熬,听到有警察的马车经过,连马车行驶的速度也能听出来。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罪犯,真的被盯上了。

最后,男人得了妄想症,不得不住进了疯人院。

经济发达的今天,到处都是声音:车水马龙、书声琅琅、手机在唱歌、有人在跳广场、打球的声音......

最难受的是,有人在窃窃私语,似乎在说见不得人的事情,和自己有关系。

好日子,在嘈杂的声音里,掩盖了。接下来就是苦日子了。

“听其言,察其色,观其行”,这是识别人的方法,也是做人的方法。有头脑的人,会听各种声音,但是不会过分去解读,并且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

唐朝末年,钱缪在江南称王,他手下的谋士罗隐,建议攻打北方,一统天下。但是钱缪却没有听从。毕竟,他的力量有限,消耗不起。

钱镠被封为吴越国王后,励精图治,修建基础设施,有人发出抱怨的声音,说:“没了期,侵早起,抵暮归。”

话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但是没有激发怒气,而是回应了一句:“没了期,春衣才罢又冬衣。”他能考虑到来年的问题,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抱怨的话不见了。

雨果说过:“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

耳朵要糊涂一点,过滤不应该有的声音,痛苦就一并过滤出去了。

03

装聋作哑,现世安好。

很多声音是完全不需要的,你听到了之后,要马上忘记。

莎士比亚说过:“行为胜于雄辩,愚人的眼睛是比他们的耳朵聪明得多的。”

农村有土话:“耳朵是盲人的眼睛。”

眼睛和耳朵总是搭配起来用的。如果别人说的,和事实不同,你就别相信了。听一听,一笑而过。

我的一个朋友,去参加跳舞比赛前,买了带破洞的牛仔裤。

朋友的奶奶以为,牛仔裤烂了,就拿起针线,认认真真缝补了一番,还骂骂咧咧了很久,认为年轻人太不讲究了。

当朋友要上台表演了,才发现奶奶的杰作。舞台上,不合身的牛仔裤,影响了他的发挥,但是他一直没有抱怨,还很开心。毕竟,奶奶的爱,胜过了所有的奖杯。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一种教养。”

家很幸福,但是因为吵闹,把幸福闹没了。安静下来,幸福才会重新会到家。

不管对家人,还是对亲戚朋友、同事,耳朵迟钝一些,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坚持做自己,不被杂音干扰。

04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天地的境界,就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当你的世界变得安静时,也就和天地融为一体了,感悟到了世界繁华的喜悦,体会到了广袤寂静的优美。

真正有福气的人,是耳根清净的人。不是他听不到任何声音,而是凡事都往好处“听”,满世界都有天籁之音。

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福气,妙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