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设计者是谁(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的设计者是谁(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为了调风水,房顶架大炮你见过吗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1] (英语:Bank of China Tower)全称:中国银行(香港)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中环花园道1号。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七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港中银大厦

建筑设计者贝聿铭把中银大厦充满诗意地比做充满希望的春笋,但在香港风水师的眼里,大楼是一柄带有三角形尖刃的寒光四射的尖刀,说它“三尖八角”,煞气很重。而其刀刃,一面指向汇丰银行,一面指向当时的港督府。后来,汇丰银行在其大厦楼顶架了四门大炮,而港督府则种植了6棵杨柳。

汇丰银行

据《贝聿铭传》的描述,在技术图纸的设计过程中,银行方面曾给贝聿铭发来电报,对建筑正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深表关注。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虽然银行的高层官员并不见得相信风水,但他们担心,一旦大楼风水不好,就会影响储户和房客的积极性。

中银大厦“风水不好”的事情被报刊热炒,一时,中银大厦恶评如潮。关于中银大厦“风水不好”的事情被香港的报刊热炒后不久,贝聿铭夫妇在从巴黎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碰巧遇到了总督威尔逊及其夫人。总督夫妇邀请贝聿铭夫妇第二天去总督府做客,并让贝聿铭看了总督府花园里新种的柳树。

汇丰银行

威尔逊后来解释说:“由于在许多人眼里,总督府代表香港政府,我们在那个尖角和总督府中心位置之间的直线上种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柳树的形状柔和、圆润,对大楼刀一般的尖利角度起了缓冲作用。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欢喜。”

后来,贝聿铭把分隔楼层的横向桁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面的部分描述成一系列互相交叉的宝石。同时,他把塔楼比作雨后春笋,代表着茁壮成长的力量。他说:“中国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谈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希望大楼具有与荷花一样的资质。”

汇丰银行

既然是荷花,就必须有水。在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贝聿铭说这个水是源,是财源,所以水到下面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贝聿铭衷心地希望,中国银行未来的发展能一帆风顺。

而大厦一楼的大堂被设计成坟墓一样的穹庐状,在大厦上班的人们认为,这个地方原来是坟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安抚那些孤魂。

汇丰银行设计图

对此,后来贝聿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段话,也许算是对中银大厦的风水煞气重的回应:“我这都不信,机关枪是早,它是比我们早嘛,汇丰银行比我们早五六年,他早就有了,这个机关枪并不是对我们,旁边的人说这句话我不信,他是因为洗窗的关系,有东西吊,所以是这样,我根本不理它。很多舆论认为他对我们打,我们打回他。没有这个事。因为风水的关系,并不是因为光的照明的关系。他说这个房子那么尖的,好像一把大刀,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反光镜,还有比如香港总督威尔逊先生,他用另外一个办法,他就住在我们旁边,所以他用什么办法?他种了一棵柳树,以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所以这个都是迷信。”

贝聿铭说风水在香港是门大生意,风水师就像律师一样,他们无所不在。“你的一举一动都得请教他们,我知道我有麻烦了,但我并不清楚究竟会是什么样的麻烦。”

汇丰银行

怀念一代建筑泰斗贝聿铭,香港中银大厦出自他手

点击关注橙新闻

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香港

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大师”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美国时间周四与世长辞,享年102岁。

说起这位大师,你可能未必听过他的名字,但只要来过香港,你一定见过这个:

贝聿铭作品──香港中银大厦 图:维基百科

是的,大师生前早已为香港的天际线,留下了一道标志性的几何图形风景——中银大厦。

祖籍苏州生于广州的贝聿铭与香港甚有渊源,不但早年在香港生活,在中环拔地起成为香港地标之一的中银大厦,正是出自其手笔。

中银大厦。小图为贝聿铭与儿子贝礼中。

位于花园道1号的中银大厦原址为美利楼,这幢中银香港总部于1985年4月18日动土兴建,1989年竣工,1990年5月17日正式启用。

由玻璃幕牆与铝合金构成的大厦,官方的说法是,贝聿铭的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徵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中银大厦

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大厦由4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菱形,仿佛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其实,关于这座大厦,香港人听得最多的,莫过于中银大厦与它对面汇丰银行的“刀炮风水大战”……

被夜色笼罩的中银大厦天下独步,每个来香港的人都要隔海一探她的风情。

根据坊间的说法,中环地标中银大厦外观是一柄三棱尖刀,每条棱都是一个寒光四射的刀刃,向外辐射着杀气。

对面的汇丰银行也不甘示弱,楼顶摆出两门大炮,炮身长十米有余,炮口赫然指向中银大厦,以反击中银大厦的煞气。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就在中银大厦与汇丰银行“刀来炮往”的博弈中,香港政府又把两家银行中间的空地卖给了李嘉诚。

哇,一边是“三棱尖刀”的中银大厦,另一边是“两门大炮”的汇丰银行,怎么破?最终李嘉诚将中间栋楼设计成为四方台盾型,高度上也巧妙地避开了“刀炮”相对的位置,也抵挡了外部的伤害,并且全部使用的防弹玻璃。

中间这座就是长江集团中心。

这就是现如今的长江集团中心,这才结束了这场风水大战。

波澜壮阔的一生

贝聿铭,这位享负盛名的建筑大师,出身名门,1917年4月26日在广州出生,是苏州望族之后,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母亲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

贝聿铭、儿子贝礼中及孙女。

其祖上贝家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是吴中当地的名门望族,吴中贝氏,被媒体称为“可能是中国唯一富过十五代的家族”。

贝聿铭(左一)家族合照。图:凤凰网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聿铭曾就读圣保罗书院,其照片挂在该校会客室内。

作为“富十五代”,贝聿铭似乎无需努力便可坐享其成,但他偏不!

1918年,贝父为逃避政治斗争,举家移居香港,设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出任总经理,贝聿铭在香港度过童年,小学时曾入读圣保罗书院。

贝聿铭作品──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 图:视觉中国

1927年贝父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一家人便搬到上海。贝聿铭到上海读中学。

他17岁高中毕业后,父亲本来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但是当时的贝聿铭却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选择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1946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1948年,31岁的哈佛大学建筑系助教贝聿铭离开安静的校园,来到大城市纽约。贝聿铭加盟房地产开发商,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这成为贝聿铭人生轨迹转变的一个节点。

1989年3月3日,贝聿铭在他设计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前留影 图:视觉中国

他从设计公寓起步,逐步转向公共建筑。1955年,他与在地产商齐氏威奈(Webb & Knapp)共事的建筑师一同成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事业逐渐起飞。1964年,贝聿铭获得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权,这一建筑令他声名鹊起。

70多年来,他的优秀作品遍布全球,设计的大型建筑过百项,获奖50多次,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人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提到贝聿铭的代表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罗浮宫拿破仑广场的玻璃金字塔。不过,这一设计最初在法国遭众多非议。法国各大主流报纸都嘲笑他,法国文化部长更是公开批评,罗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贝聿铭作品──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图:视觉中国

但贝聿铭仍然坚持下来,他说:“当时对于这个项目的批评声,令我难以独自承受。但人应该坚持,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坚持的方式,很多说服对方的方式。但那并不是说,我的坚持和要求会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贝聿铭作品──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图:视觉中国

面对压力,贝聿铭将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坚持将自己的设计完善并建造出来。金字塔的设计获得巨大成功,甚至和艾菲尔铁塔一样成为巴黎的标志被赞为“罗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贝聿铭作品──日本美秀美术馆 图:维基百科

“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尽管接受了多年西方教育,贝聿铭却从没忘记祖国,“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贝聿铭作品──北京中国银行总部 图:视觉中国

为祖国,他更是留下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设计,包括位于北京的中国银行总部、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等。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他将自己晚年这一力作视为“最亲爱的小女儿”。对他来说,建造的过程就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贝聿铭作品──苏州博物馆 图:视觉中国

他曾说过,“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如今大师远去,他的作品却长存于世,成为难以磨灭的经典。

(文中图片来自星岛及网络)

往期精选 点击阅读↓↓↓

《香港人以后杀鱼都要“安乐死”了?否则犯法!?》

《我是一名清华的高材生,毕业后到了香港工地搬砖……》

《香港又出“水管屋”新概念,这回可以名正言顺睡天桥底了!》

《阔别三年,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2.0归来!》

《暗访 | 在香港药店用普通话买药,竟然全买到山寨货!》

更多香港新鲜资讯,尽在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