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笄礼是什么意思怎么读(笄礼是什么意思)

笄礼是什么意思怎么读(笄礼是什么意思)

“三礼”到底啥内容?

“礼”究竟是什么,它的内容如何?“三礼”又到底讲的啥内容?

在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承办的“朱子学公开课”上,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杰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我们俗称的“三礼”,是指现存最古的三部礼书,即《仪礼》《礼记》和《周礼》。

《仪礼》是中国先秦时期一部关于礼制、有关社会习俗的总汇。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礼来源的历史久远,就《仪礼》而言,周公可能做过增删,孔子也做过一定的整理,其成书的年代大概在春秋和战国之际。

《仪礼》的内容,包括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聘礼、士丧礼等等。很多前面都有一个“士”字,“士”是古代卿大夫的通称,也就是说,这些礼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士”阶层这些人来讲的。

士冠礼,是讲贵族子弟的成人礼。成人礼是西方流传过来的一种说法,我们中国人不讲成人礼,而是讲冠礼和笄礼,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男子、女子成人了以后,要分别行冠礼或者笄礼。具体怎么做,《仪礼》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

士相见礼,意思是士人初次相见时,要举行的仪式。乡饮酒礼,是指在乡学中间那些读书的人,聚会饮酒时应该遵循的礼节。乡射礼,是指每年的春秋两季,各乡的乡大夫要邀请当地卿、大夫、士和他的子弟,在乡学举行乡射礼。古人射箭并不是简单的射箭比赛,包含很多礼节,有着丰富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先秦时代,《仪礼》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礼”都涵盖了。

《礼记》古时候也称作《礼》或者《记》。《礼记》和《仪礼》是什么关系呢?朱子认为,“礼”指《礼经》,即指《仪礼》;而“记”,是对《仪礼》的注释和补充或总结。按朱子的观点,《仪礼》是经,而《记》是传,是用来解释《仪礼》的。至西汉,《礼记》还不是经,但是它的地位在西汉以后就已经得到了确立。到唐代,《礼记》正式成为经。

《礼记》的内容非常庞杂,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礼学的百科全书。

以《礼记》的开篇《曲礼》为例。如果没有读过《礼记》,或者没有读过《礼记》注释的人,往往会被“曲”的字面意思误导,那么,《曲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谈歌曲谈音乐的?或者是讨论曲折之礼?其实都不是。这个“曲”,是指蕴含在那些微文细节里的礼,也就是说,《仪礼》里规定的一些礼制内容,是非常细微的,阐释这些细微礼节,就叫“曲礼”。如《曲礼》中谈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里面均涉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节,非常琐碎,规定又极细致。

随着时代的演进,《礼记》的地位越来越高。《礼记》中,有两篇很重要的文章《大学》和《中庸》,被宋代的礼学家专门抽出来,重点进行阐释解读。这一做法从“二程”就开始了,朱子则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集合在一起,编成了一部书,叫做《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学”由此建立起来。后来,“四书”就成为新儒家的一个经典。

值得重视的是,在《礼记》中,还有《学记》《乐记》两篇重要的文献。《乐记》保留了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本文献。《学记》则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的文献,从中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如孩童几岁入学,入学以后教什么,怎么教,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都有一整套制度,《学记》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阐释。比如,“师道尊严”,就是《学记》提出来的。今天看来,对比这个提法,有好多现象值得深思。受某些条件限制,有时候“师道”显得不那么“尊严”了,老师不敢负责任,连郊游都不敢去了,体育课都不敢上了,对学生放任自流,甚至反过来讨好学生。读读《学记》会发现,这些现象显然与古人规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相符合。

《礼记》中还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礼运》篇。《礼运》篇完整地表达了中国人“世界大同”的理念。甚至于先秦时,中国人就已然产生了一种“大同世界”的憧憬。这个“大同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整体描述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个天下,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邪恶不行,盗贼不起,民众不必锁门闭户,这就是大同世界。中国古人认为,这是人类要追求的一个最完美的社会。所以《礼记》的《礼运》篇,对世界发展设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对世界文明来说是一个很独特的贡献。

《周礼》也叫《周官》,是一部记载周代典章制度的书,主要是谈官制,由此关涉到极为丰富的内容。如“天官冢宰”,是讲中央一级官员的制度设立、官员设置的。后世官制“六部制”的设立,其实正是本于《周礼》的六官,即本于《周礼》的政治制度设计和官员设置。

从“三礼”来观察,礼包含了中国人的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是社会运行、国家发展的重要规范和保障。

'笄'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古代女子成年要举行-笄礼

又到开学季,各年龄段的学子都要返校报名,为开学做准备了。

突然想到,我们毕业时,虽然穿着西方的道服,戴着道冠,这不就是和我们古时的成年礼一样吗?

虽然已经给现代人跟西方接轨,给整得不伦不类,但其意义应该是一样的。这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

男子二十而冠,叫“冠礼”,那女子的成年礼称之为什么呢?女之冠礼曰笄。

“笄”这个字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它和古代女子的成年礼有什么关系?

“笄”字的读音和“机”字一样,都是jī。

它的形状是由竹字旁和开字组成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的本义是“簪也”,也就是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在古代,男女都有戴簪子的习惯,但是簪子的形式和用途有所不同。

男子的簪子一般是直的,用来固定冠帽或者装饰头发。女子的簪子一般是弯曲的,用来盘起头发或者悬挂珠玉等饰物。

“笄”字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指古代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这个年龄也叫做“及笄”。在这个年龄,女子要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就是“笄礼”。

《礼记·内则》说:“女十五而笄。”《仪礼·士冠礼》说:“女之冠礼曰笄。”

可见,“笄礼”就相当于男子的“冠礼”,都是表示成年的标志。

笄礼的方式非常优美,因为它是专为女孩子设计的成人礼: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

那么,“笄礼”具体是怎样进行的呢?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以下几个步骤:

1、女子在十五岁之前,头发都是散着的,没有任何束缚。

到了十五岁这一年,她们要开始学习盘发,并且要准备一些簪子、钗子、珥子等首饰。

2、在十五岁生日当天,女子要洗澡更衣,并且由母亲或者姑母等长辈为她盘发插笄。

盘发的方式有多种,如髻、鬟、髦等。插笄的方式也有多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插笄时要注意方向和位置,以表示吉祥和美观。

3、盘发插笄后,女子要穿上新衣,并且佩戴其他首饰。

新衣一般是红色或者紫色的长裙,并且有绣花或者缀珠等装饰。

首饰一般是金银或者玉石等贵重材料制成的。

4、穿戴整齐后,女子要向父母和其他长辈行礼,并且接受他们的祝福和教诲。

父母和长辈会给女子送上一些贺礼和聘礼,并且告诉她一些关于婚姻和家庭的道理。

5、行完礼后,女子要和亲友们一起庆祝,并且享用一些美味的食物和酒水。

庆祝的方式有多种,如唱歌、跳舞、玩游戏等。庆祝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欢乐和团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重要的仪式,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变化,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熟。

它标志着女子从少女变成了妇人,从父母的家庭进入了社会。它也是一种对女子美德和道德的教育和弘扬。

当然,“笄礼”和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激励和鼓舞。

有上下5千年的历史文化,虽然近代和现代都输于西方,但我们的祖先是真的争气,给后代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在文化上为什么不能自信起来?

毕业穿的道袍和道冠,是时候更换了

我们自古就有自己的成年礼,不应该以时代的限制为由就放弃仪式本身的神圣和象征作用,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新意。

传统文化揭秘: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一个充满古韵的词汇,似乎离我们这个时代有些遥远。然而,在这个词汇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密码。究竟,“及笄”是指多少岁呢?这个问题,就像一个神秘的谜团,牵引着我们去探寻那段被岁月遗忘的时光。在我国古代,女孩子都有一个重要的成年礼,那就是“及笄”。及笄,意味着女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嫁为人妇,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那么,及笄究竟是指多少岁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女孩子成长的十五岁称为“及笄”。这个年龄,既象征着女孩子的成熟,也代表着她们即将承担起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在古代,女孩子及笄之后,就要开始学习女红、礼仪等妇道,为将来嫁为人妇做好准备。那么,为什么古代会把十五岁作为女孩子的及笄之年呢?这其实与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在我国古代,人们使用的历法是阴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在农历中,一年被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长度都不同。而十五岁,恰好是一个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个年龄,女孩子的身体发育已经逐渐成熟,开始具备生育能力。因此,古代人们就把十五岁定为女孩子的及笄之年。及笄,是古代女孩子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年龄,她们告别了稚嫩,开始迈向成熟。及笄礼,更是对她们成长的一种肯定和祝福。虽然如今的社会,我们已经不再强调及笄这个概念,但当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不禁会对古代女子的成长历程产生敬意。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长河中,及笄只是其中一个被岁月遗忘的片段。然而,正是这些片段,汇聚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鲜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奥秘,揭开历史的面纱,让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重新焕发光彩。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正是这些传统文化,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历史的瑰宝,永放光芒。我们揭开了“及笄”的神秘面纱,了解了这个词汇背后的历史渊源。虽然及笄已经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但这段历史,却让我们对古代女子的成长历程产生了敬意。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传承。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座宝藏,让历史的瑰宝,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