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李嘉诚死后(李嘉诚去世)

李嘉诚死后(李嘉诚去世)

李嘉诚已离去,沽空长和的时机到了吗?

作者 | 格隆汇·借东风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去年5月10日,在出席完最后一次股东会之后,李嘉诚以90岁高龄辞去长和集团主席的职位。长和的大任落到了李泽钜肩上。

一年后的今天,长和遭遇沽空机构的伏击。发难者是香港著名空头GMT Research。

沽空机构在香港令人闻风丧胆,一旦被盯上,日内跌个两三成不在话下。然而这次GMT伏击长和,却铩羽而归。当日长和收盘价跌1.19%,几乎纹丝不动。当晚23点左右,长和发布澄清公告,称“董事会强烈否认”GMT的报告中所含之影射。

今日,长和股价继续维持“超稳定”,收盘价仅跌0.44%。

正如内地投资者对茅台的信仰,香港投资者对长和,也有着某种信仰。事实上,GMT这次沽空的,不仅是长和的股价,更是香港投资者乃至全社会的一种信仰。

不妨先来看看这家GMT是何方神圣。

1

GMT的盛世危言

GMT在香港的位置是会计师事务所林立的上环,紧邻众多银行与投行的总部聚集地,香港的心脏地带——中环。GMT的联合创始人之一Gillem Tulloch曾任职嘉诚(Cazenove)、野村(Nomura)和里昂(CLSA)。

由于几位创始人都出身财务,因此对财报的解读可以“入纸三分”,一点犄角旮旯的东西,都能给他们抠出来。

我们知道,并购重组是财报中非常容易出bug的地方,很容易隐藏一些东西;因而这些地方自然成了精通财务的GMT最喜欢“挑刺”的地方。

今年3月6日,GMT曾一口气沽空了5家中国上市公司,包括美国上市的中概股58同城(WUBA.US)、阿里巴巴(BABA.US)、京东(JD.O)、以及港股上市的蒙牛(2319.HK)和中交建(1800.HK)。

而唱空这几家公司的理由,大都比较接近,诸如“利润与现金流不匹配”、“商誉减值处理方式不当”、“隐瞒债务”、“隐瞒重大交易”等等。例如抨击京东的真实现金流已经恶化,等等。

GMT史上最高光的时刻,是2016年11月份发表名为《商誉猎杀》(GoodwillHunting)沽空报告。这篇报告的作者Mark Webb,GMT的合伙人之一。下图是这哥们儿的尊容。

在这篇报告中,GMT怼了长和、利丰(494.HK)联想、软银等科技和地产巨头,以及日本的武田制药、印度的GMR基建公司、和中国的中建。报告剑指前几年(2011-2015)资本市场泡沫严重的时候,这些公司在市场上大量并购,导致商誉虚高;而这些都将在未来称为悬挂在上市公司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Mark Webb称,在过去5年这一大波亚洲公司并购重组中,总共产生了至少2500亿美元(约合2万亿港元)的商誉,并且造成了利润和资产价值的虚高,以及债务的低估。

虽然这篇报告发布的时候正值港股低点,不久后就展开了2017年业绩驱动的大行情,同时商誉减值的风险也被一众靓丽的业绩给压下去了。

但到了2018年四季度,伴随着股市的下跌以及经济基本面的转差,商誉虚高的问题的确是暴露出来了。GMT以及Mark Webb算是有先见之明。

这次GMT对长和发难,所遵循的套路仍然是从并购重组中“挑刺儿”,去发现隐瞒债务和现金流恶化等问题。

详细报告的内容由于GMT未公开,我们也不便多提;但从公司公开的网站信息上可以看到,这份报告的主要供给点有两个,第一是2015年重组导致了今年的利润虚高,第二是通过会计手法隐瞒了577亿港元的债务。

也许处于财务从业的敏感,对这几个点的质疑无可厚非;这几个点放在其它公司身上也许就成立,但扣在长和脑袋上,就显得有点令人啼笑。

长和在港股市场的地位,包括李嘉诚的商业模式在老一辈香港人心中如神一般的分量,绝非一个沽空机构几页纸的报告能够撼动的;以财务疑点攻击长和,简直有点班门弄斧。

2

“沽不动”的长和

股票跌,根本原因就是有很多人在卖。

沽空机构之成功,取决于两个原因,第一是你的沽空理由有人相信,第二是相信的人当中有很多大小股东跟风抛售。如果没有人信,或者没有人卖,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达不到效果。

于是,此次GMT沽空长和失败,我们也从这两个点上去找原因。

第一,GMT的理由站得住脚吗?

第二,会不会有人大举抛售长和?

很可惜,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先说第一个。

曾经有一位做地产的香港朋友对我说:每个买楼收租的香港人,都觉得自己是李嘉诚。

诚然,李嘉诚发家起步所凭靠的,不是当今国内地产商“加杠杆”“高周转”等等这一套,而是极度保守的“现金拿地,起楼收租”这八个字。

在1950-60年代香港经济这片泥泞沼泽中玩“卖楼花”的发展商以及银行,在后来的一次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基本上都挂了。极度厌恶负债、极度重视现金流,可以说是现存香港地产业几大家族的安身立命之本。

而几大家族的这种玩法,到后来逐渐变为公开的秘密,成为平头百姓的信仰。

最终,在老一辈香港人心中,“买楼收租”、“重视现金流”、“李嘉诚”、“和黄”、“长江”(包括后来的“长和”),这些词都是划着等号的。所以今天,忽然有个“鬼佬”的做空机构说李嘉诚现金流有问题,隐瞒债务?呵呵。

第二,即便GMT沽空机构说的有道理,姑且认为长和可能确实在2015年那波“世纪大重组”中搞了点小tricky,那也不足以动摇持有长和的大小股东的“信仰”。

对长和的信仰是与对李嘉诚的信仰差不多的东西,即收息(分红)。由于老一辈港人对李嘉诚“买楼收租”的模式极度崇拜,因此对于股票投资的关注点也自然而然地转到了“买股收息”上,并且随着史上几次港股崩盘,人们再难相信买股票翻十倍这种神话,继而投资风格趋于稳健。

长和(重组前的长实)每年5月中和8月尾稳定派息两次,总息率大概为股价的3%-5%左右。上图中上方红色的“倒L型”符号便是派息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86年9月开始,长实(重组后的长和)从未中断每年两次的派息,实现派息“超稳定”。

在2015年“北水”饮马香江之前的漫长岁月,港股市场上最受追捧的那几只股票——和黄、长实(后来重组为长和)、汇丰、友邦保险——哪一个不是具有超稳定派息的股票?

下图是汇丰的“超稳定”派息。

“买楼收租”、“买股收息”这八个字,曾经香港人的金科玉律,为那些梦着想成为资本家的中产阶级提供似真似幻、若即若离的幸福与满足。

既然我买长和图的是收取股息,那么2015年重组、英国几个基建项目的记账方式调整了一下,啥的……又不影响派息,那么“关我咩事”?

3

物极必反

2013年10月,南国的海风还带着夏天的余温,沪上则是丹桂飘香,秋意正浓。位于陆家嘴右侧翼,紧邻上海中心的东方汇经中心易主。这笔交易,一边是李嘉诚的长实,另一边是交通银行。

交易完成的时刻,李嘉诚85岁生日已过;而这座甲级国际写字楼接近封顶,距离投入使用只差几个月了。

人们不免奇怪,一向信守“起楼收租”的李嘉诚,怎么在这个时候把马上就要建好的商业地产拱手让人呢?须知此时大陆的同行可还在三四线城市疯狂拿地、疯狂起楼、疯狂销售呐!李翁所做的,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吗?

事后人们才知道,2013年的抛售,只是一个开始。随后几年,内地从房企到老百姓都在买买买,只有一个人在“卖卖卖”,他就是李嘉诚。

进入2017年,内地与香港的楼市疯狂接近尾声,而李嘉诚的“卖卖卖”也接近尾声。2017年底,李嘉诚甚至将位于中环核心地带的商业地产——中环中心——以402亿港元的价格脱手。这座位置对标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纽约曼哈顿的香港地标,李翁脱手的时候,也许有一些不舍,但没有丝毫执念。

诚如李翁所言:人狂我离。

与这边的卖卖卖交相辉映,在地球的另一端,李翁在大举“买买买”,抄底欧洲的基建与公共事业公司。

索罗斯的“自反性”原理告诉我们:当所有人对某一件事的认知和预期都高度一致的时候,相反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这句话用在香港楼市身上,也许为时尚早;毕竟就在前几天,香港金管局主席陈德霖还在提示楼市风险。陈主席说:尽管经历了接近10个月的熊市,房价平均跌幅在9%左右;但今年开年这4个多月之中,香港楼市已经出现过热的迹象。

对财富的渴求、对超越阶级的渴望、以及对“买楼收租”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的一次次回归,使得香港楼市永远有无穷无尽的购买力;上至单价过亿的豪宅,下至五六百万的“上车盘”,时至今日,仍然不愁卖。对房子的狂热执迷,映射到股市上,就是长和股价的超稳定,以及此次GMT沽空企图的铩羽而归。

但是,在生活成本高企、社会阶层凝固、产业结构畸形,只有金融和地产服务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的城市,一旦粤港澳人口流动的障碍打通,本地人口回流内地的闸门打开,香港的楼市也许会出现史无前例的深刻调整。

4

结语

这场沽空,仿佛一个远道的和尚想教人念经,然而在香港这个地产寡头的城邦,被“买楼收租”和“买股收息”这些“中产资本家”的信仰怼得鼻青脸肿,铩羽而归。长和的股价,象征着香港民众的信条,屹立不倒。

然而,豪宅熠熠的香港,终以暮气沉沉。“地产立国”的逻辑,走到今天也再难为继。

事实上,就在长和被沽空的第二天,李嘉诚在上海的最后一个项目(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地标性商业复合体——高尚领域),已经寻找买家,即将脱手了。

也许,沽空长和以及挑战“买楼收租”的楼市信仰之大时刻,已经不远了。

李嘉诚96岁生日已过,健康背后是极度节欲,不抽烟不喝酒不续弦

前些日子,华人首富李嘉诚迎来了他96岁的生日,工作人员特地为李嘉诚定制了一款三层绿色蛋糕。这也迎合了李嘉诚本人对绿色蔬果的爱好,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嘉诚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而李嘉诚在自己的生日庆祝活动上,精神状态非常好,并且谈笑风生,只是有点驼背,完全不像是一个96岁的老人。

而与李嘉诚年龄相仿的李兆基就没有这么“幸福”了,李兆基出生于1928年,也是香港四大豪门之一,李兆基今年虚岁96岁,但是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公共媒体前露面了,很多人猜测,李兆基大概率是身体健康跟不上,需要在家靠药物来支撑。

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李嘉诚都已经96岁高龄了,为什么身体状况还这么好?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清心寡欲”这四个字。实际上,人一旦有了钱之后,要想放纵自己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要想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是非常难得了。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长寿秘诀:

第一,不抽烟、不喝酒

大多数商人都喜欢抽烟、喝酒,因此在很多场合不得不逢场作戏。时间长了,就抽烟、喝酒上了瘾。而李嘉诚却从来不抽烟、不喝酒。这与一些香港富豪爱喝酒,并且喜欢囤积大量红酒形成了鲜明对比。李嘉诚只有一次表示愿意喝两杯,这还是在1992年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会上,他曾表示:等到汕头大学试验成功的那一天,他肯定会破例与大家喝上两杯。

第二,饮食简单又清淡

很多富人都喜欢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享受美食的快乐。而李嘉诚却只喜欢吃两样东西:一个是红薯糖水,还有一个是青菜豆腐。他不仅是自己爱吃这两样东西,而且还让两个儿子也跟着一起吃。李嘉诚两个儿子在吃了四年红薯糖水之后表示,现在看到红薯糖水都不想吃了。由于李嘉诚长期吃着比较清淡的食物,所以,人看上去就比较清瘦,这也有利于他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

第三,不再续弦,一生一妻

香港的富豪们大多都是有三妻四妾,而李嘉诚这辈子只有一个老婆,就是他的表妹庄月明。李嘉诚与庄月明于1963年登记结婚,庄月明一直对李嘉诚的事业给予帮助。而且,庄月明为人很低调,很少在公共场合出现,也不接受媒体采访。

而到1990年庄月明不幸突发心脏病而去世了,李嘉诚则在妻子去世后这30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再续弦。而且每年还带着自己的儿子、孙子等家人一起去庄月明的墓地祭拜。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能够做到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是非常难能可贵,并且值得尊敬的。

华人首富李嘉诚终于迎来了96岁的生日,李嘉诚看上去精神状态非常好,与他的同龄人相比,还是很不错的。李嘉诚之所以能在96岁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好,主要与他的自律是分不开的:

1、不抽烟、不喝酒;2、饮食比较清淡;3、不再续弦,一生一妻。实际上,人贵在于自律,要想放纵自己很容易,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控制自己的欲望,那就是非常难得的了。正是因为,李嘉诚能够长期控制欲望,所以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要比同龄人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