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梦到和尚送子(和尚送子)

梦到和尚送子(和尚送子)

道光奇案:县令借风尘女妙计揭寺庙求子真相

道光年间,江苏常州府自古富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老百姓腰包鼓了,物质的提升同时带来了精神上的匮乏。当时佛教盛行。各大寺庙香火鼎盛,有人求富贵,有人求平安,也有人求子嗣。要说求子,最为灵验的便是那大兴寺。据说前去求子的女子在庙里诚心跪拜祈祷一晚,不久之后十有八九都能怀上身孕。越传越神,所以前来求子的姑娘们络绎不绝。

由于来求子的人实在太多,大兴寺厢房有限,便一直有着一个规矩。每日只限量接待数人,佛只渡有缘人,女子必须沐浴独自呆在房间一晚虔诚跪拜佛像,否则就会不灵验。说来也是神奇,但凡遵从寺庙这套流程下来,不少一直未孕的女子都有了身孕。有些去过的女子在外人谈及此事时都羞涩得说道在房里梦到了罗汉送子。

也有很多人表示怀疑,认定其中有猫腻,但是大兴寺房间都是密封的。前去求子的女子都是由家人或者丈夫亲自送去的厢房,事后庙里的和尚会把门关上,贴上法师封条,待明早撕毁开门。家人可在屋前十丈的院子内打铺休息。所以一时之间虽然少有些风言风语,但也是挑不出毛病来。

这年当地新来了个县令名叫沈文。道光年,在林则徐禁烟运动影响下,部分上层阶级民智逐渐开化,作为半个新时代的父母官,沈文对鬼神之说向来嗤之以鼻。上任后听说了大兴寺的求子盛事,心生好奇,便决定择日前去一探究竟。

话说这日沈文带上师爷乔装去了大兴寺,大兴寺人来人往,都是来求子的姑娘,热闹非凡。沈文眼光扫到一处跪拜女子,只见此女颇有姿色,朱唇粉面,气质卓然。一看就是出自大户人家。正当沈文为此女缺憾惋惜时,师爷拉了拉沈文,沈文诧异。经过师爷的手指示意,沈文发现不远房梁的幔布下有两个和尚正在对这个跪拜的女子嬉闹着指指点点,形容粗鄙,没有出家人的超脱。那边和尚看到沈文看向他们后便不再言语,回头走进了后堂。

大兴寺出来后,沈文眉头紧锁走在大街上,却也是想不透其中有何猫腻,不知不觉走进了花柳小巷,两旁姑娘花枝招展,各种招呼着路过的大爷。沈文见状豁然开朗,来了灵感心生妙计。

沈文让师爷找来了两个青楼头牌,身材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那种。沈文给了两位姑娘一人一瓶香水,让她们喷满全身,此香水乃是手下能人秘密调制,据说香味经久不衰,能在接触到的人身上存几天而味不散。

沈文让两女子冒充自己和师爷的夫人前去大兴寺假装求子,也不说为何,给姑娘一人赏了一锭银子后青楼女子向来见钱眼开,喜滋滋的满口应和。沈文带着师爷以及一帮衙役伪装成大户人家带着女子二人就来到了大兴寺。在多布施了点香火钱后,主持眉开眼笑表示当天就有房间可安排夫人求子。

入夜沈文目送女子入了房,和尚贴了封条,沈文及一干众人便在院子打地铺,一晚上很快过去了,早上众人开了门。沈文私下问二女子,昨晚可有异样发生。二女子如实回答不曾有异样发生,就是早起头有点晕,又带着点红晕嬉笑道昨晚好像梦到罗汉送子来了呢。

沈文了然,让女子退去一边,吩咐衙役拿出了自己官服官印,穿上官服后,沈文招来了主持,并让主持召集了全寺所有僧侣,说自己刚来本地,要核实下大兴寺所有在籍和尚的户籍。父母官一声令下,很快全部僧侣集结到场。沈文盯着这些和尚从他们面前缓缓走过。随后沈文让衙役揪出了五个身上带有特殊香味的和尚。

众人不解,沈文问其五人身上香味从何而来,这香味只有昨晚那入厢房求子的二女子所独有,五人说不出所以,沈文便把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和尚均大惊。一番棍棒之下,五名和尚都交代了,原来全寺和尚为了香火旺盛,多弄些香油钱,又可以满足自身欲望,设下的骗局。每个厢房佛像地下都有地洞,一般人住进去都不会检查屋里的佛像。到了半夜这帮和尚挑中白天物色好的对象,先从地洞往屋内吹迷药,把女子迷晕后进行苟且之事。而后神不知鬼不觉得从地洞溜走。

沈文上报了知府,考虑到此事会在当地的影响,以及为了很多求子成功女子的家庭稳定。就把所有和尚都秘密处决了,并未公开审理。对外则称大兴寺全寺人员去京城某寺进修大乘佛法去了。又过了几年,随便找了个借口推平了大兴寺,不让秘密被发现。大家觉得知县沈文这做法怎样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关注我每天带你看古代奇案。

刘姥姥讲“神佛送子”故事,隐含贾宝玉结局,出家为僧不可避免

刘姥姥的故事|第二章|神佛送子|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给贾母讲了三段故事。第一段“雪下抽柴”影射薛宝钗一生命运。第二段“神佛送子”,说的正是贾宝玉的故事。这段故事最不起眼,却透露出贾宝玉迟早出家做和尚的结局。可惜贾母和王夫人当时都没听懂。

刘姥姥前一个故事讲薛宝钗“雪下抽柴”,没想到贾家马棚烧了一把火。这种戏剧性的打击,是作者惩罚刘姥姥信口开河的戏谑。刘姥姥没想到讲个笑话也能惹祸如何还敢再说“雪下抽柴”,不得已投其所好讲起了“神佛送子”故事。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便又想了一篇,说道:“我们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他天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有时候真的不要瞧不起人,像刘姥姥这种乡野之人,看似粗鄙,实则有大智慧。人情世故一点不比人差,更在“世情”上晶莹剔透令人钦佩。她见前一个笑话讲的不好,能马上打叠起精神再说一个,还能一讲就吸引住贾母、王夫人正是其生活阅历的作用。刘姥姥这个故事主要说了这么几点。

第一,天天吃斋念佛能感动神佛。

贾母、王夫人富贵人家,最怕的是得到后失去。所以给了马道婆、水月庵净虚这种“骗子”可趁之机,对这些人言听计从。脂砚斋对此很不客气,认为早年深受其害,招僧迎道也是贾母“一大病”!病就是错误的意思。王夫人更是每天吃斋念佛盲目虔诚不已。

刘姥姥抓住贾母王夫人心理,讲述的“神佛送子”故事更是贴近贾家自己故事,她最后能在贾家满载而归,与这个故事不无关系。

第二,刘姥姥的漏洞

故事中老奶奶九十多只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孙子,这本就是扯淡。古人结婚比较早。贾母六十七八岁已经见到第四代人了。老奶奶九十多岁孙子才十六七岁,证明刘姥姥是在胡说。

更扯的是这个孙子死后,老奶奶的儿子还能再生一个,这一家人晚生晚育做的不要太好。虽说现实可以实现,但古代操作起来有点难。尤其儿媳妇十几年不生,高龄产妇再产育九死一生,惜春母亲就是这么死的。这是曹雪芹有意留下的漏洞,专为调侃刘姥姥的信口开河。

老奶奶的长孙十七八岁死了,对应贾母长孙贾珠二十岁一病死了。观音菩萨托梦给老奶奶,说她该绝后,因为吃斋念佛,奏请玉帝又给了一个儿子。这又有问题。既然常年吃斋念佛,又如何会绝后?

刘姥姥的故事漏洞百出,偏偏贾母王夫人就信了。曹雪芹借此讽刺贾家走动的那些“神棍”骗子们,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坑骗贾母等盲目信从害人害己,像贾敬、贾宝玉、王熙凤等都为这些“假神佛”所骗。

第三,老奶奶的绝后

刘姥姥故事最关键是“绝后”。她说老奶奶“该绝后”,所以死了一个孙子。问题是没再说又给了一个孙子后会不会再绝后。根源问题没解决!而且孙子长到十三四岁,“雪团一般”聪明伶俐非,细细琢磨就很不吉利了。

俗话说“慧而不寿”,太过聪明的孩子在古代并不受推崇。与贾母担心贾宝玉不好养活,一直叫小名,以及四处张贴名字任人叫异曲同工,尽量降低孩子的期许值,不让鬼怪惦记。

“雪团儿一般”更是不祥。本意是说小孩子白胖可爱,但十三四岁又不是三四岁还有何“雪团可爱”之说?雪是易化之物不长久,终究会归于尘土。暗指“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的孙子并不能解决老奶奶的“绝后”之忧。

老奶奶当然是指贾母,“雪团儿一般”的孙子就是贾宝玉。结合上面“雪下抽柴”故事影射薛宝钗还是姑娘妆扮完璧之身,结合“神佛送子”故事暗示的不长久、绝后,解开贾宝玉最后离贾家而去的事实,他这一脉还是会绝后!

贾宝玉结局出家为僧,是曹雪芹八十回前设定明确的线索。在第二十三回他与林黛玉讲了个“掉水里被癞头鼋一口吞了变成个大王八”谶语,清清楚楚影射贾宝玉最终被癞头和尚点化出家为僧的结果。

刘姥姥的“神佛送子”故事没有结局,“雪团儿一般”的可爱孙子注定不长久,神佛给的孩子,就还要归于神佛,可惜贾母和王夫人没听懂。这也是世人的迷惘,众生之苦。

佛说:“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个人唯有修行,夫复何求?

以上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