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伊霍之事指的是什么(伊霍之事)

伊霍之事指的是什么(伊霍之事)

权臣废立皇帝,都称“行伊霍之事”,伊霍是谁?做了什么

前言:

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后汉书·董卓列传》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勤王,当他带人来到汉少帝面前时,汉少帝被董卓等人惊吓至哭,反而身边的陈留王刘协能与董卓对答如流,因此,董卓就起了废立的心思,意图效仿“伊霍之事”。

不仅董卓如此,后世许多权臣在废皇帝时,都假装宣称自己在行伊霍之事,以此来掩盖他们的罪名。

那么,“伊霍”到底是谁呢?难道“伊霍”废立皇帝,就是正义之举吗?

伊尹

“伊霍”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个人,他们都有废立君王的权力,却都不做非分之想,专心辅佐君王,成为美谈流传了下来。

首先来说第一位,商朝初期的伊尹。

伊尹是商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建立元勋,辅佐成汤建商灭夏。

成汤去世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了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

据说,到了太甲这一任商王时,太甲不遵守成汤的治国方针,并且贪图享乐,于是,太甲就被伊尹安置在成汤墓葬之地桐宫,将太甲软禁起来对其实施教育。

太甲被关起来之后,国政由伊尹与众多大臣共同执掌。

在伊尹的教育下,太甲被关了长达三年的时间,他改过自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洗心革面,立志做一位好君王。

之后,伊尹将王权还给了太甲,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

《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从这之后,伊尹与太甲之间的典故,就成为了君臣之间的美谈流传了下来。

霍光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与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

之后,霍仲孺丢下卫少儿,回到家中娶妻生子,生下了霍光,霍光正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

霍去病在征战途中,曾经拜访过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不但为其扩建房屋,还给了霍仲孺不少财物,并且在征战归来时,将霍光给带进了京城。

有霍去病这层关系在,霍光很快就在朝中有了些许地位,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更是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死后,霍光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大权独揽,还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了刘弗陵,成为上官皇后。

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怀孕,不让宫中嫔妃面见刘弗陵,还要宫女们穿上一些难以解开的服饰,饶是如此,上官皇后迟迟都不能怀孕。

刘弗陵二十一岁时,因病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霍光就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

然而刘贺仅仅在位二十几天,就被霍光与上官太后以淫乱无道的理由废除了他。

《汉书·武三子传第七十五》:“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

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人合称为“伊霍”。

伊尹、霍光这二人,他们都有废立君王的权力,但他们“虽有非常之权,却不做非分之想”,恪守君臣之礼,基本做到不营私、不滥权,做到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后世的一些权臣,在废立天子之时,都对外宣称行“伊霍之事”,以此来正名其废立天子,乃是替天行道。

不过,后世的许多权臣,在假装行“伊霍之事”时,都有着意图篡位的嫌疑,因此,许多人都对霍光的行为褒贬不一。

霍光死后全族虽然以谋反罪被灭族,但他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权臣废立皇帝,都称“行伊霍之事”,伊霍是谁?做了什么

前言:

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后汉书·董卓列传》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勤王,当他带人来到汉少帝面前时,汉少帝被董卓等人惊吓至哭,反而身边的陈留王刘协能与董卓对答如流,因此,董卓就起了废立的心思,意图效仿“伊霍之事”。

不仅董卓如此,后世许多权臣在废皇帝时,都假装宣称自己在行伊霍之事,以此来掩盖他们的罪名。

那么,“伊霍”到底是谁呢?难道“伊霍”废立皇帝,就是正义之举吗?

伊尹

“伊霍”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个人,他们都有废立君王的权力,却都不做非分之想,专心辅佐君王,成为美谈流传了下来。

首先来说第一位,商朝初期的伊尹。

伊尹是商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建立元勋,辅佐成汤建商灭夏。

成汤去世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了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

据说,到了太甲这一任商王时,太甲不遵守成汤的治国方针,并且贪图享乐,于是,太甲就被伊尹安置在成汤墓葬之地桐宫,将太甲软禁起来对其实施教育。

太甲被关起来之后,国政由伊尹与众多大臣共同执掌。

在伊尹的教育下,太甲被关了长达三年的时间,他改过自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洗心革面,立志做一位好君王。

之后,伊尹将王权还给了太甲,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成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

《史记》称“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

从这之后,伊尹与太甲之间的典故,就成为了君臣之间的美谈流传了下来。

霍光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与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

之后,霍仲孺丢下卫少儿,回到家中娶妻生子,生下了霍光,霍光正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

霍去病在征战途中,曾经拜访过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不但为其扩建房屋,还给了霍仲孺不少财物,并且在征战归来时,将霍光给带进了京城。

有霍去病这层关系在,霍光很快就在朝中有了些许地位,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更是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汉武帝死后,霍光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大权独揽,还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了刘弗陵,成为上官皇后。

霍光为了让上官皇后怀孕,不让宫中嫔妃面见刘弗陵,还要宫女们穿上一些难以解开的服饰,饶是如此,上官皇后迟迟都不能怀孕。

刘弗陵二十一岁时,因病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霍光就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

然而刘贺仅仅在位二十几天,就被霍光与上官太后以淫乱无道的理由废除了他。

《汉书·武三子传第七十五》:“贺不用其言,卒至于废。”

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人合称为“伊霍”。

伊尹、霍光这二人,他们都有废立君王的权力,但他们“虽有非常之权,却不做非分之想”,恪守君臣之礼,基本做到不营私、不滥权,做到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后世的一些权臣,在废立天子之时,都对外宣称行“伊霍之事”,以此来正名其废立天子,乃是替天行道。

不过,后世的许多权臣,在假装行“伊霍之事”时,都有着意图篡位的嫌疑,因此,许多人都对霍光的行为褒贬不一。

霍光死后全族虽然以谋反罪被灭族,但他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名词解释:伊霍之事

古代权臣准备废立皇帝的时候都会说,欲行伊尹、霍光之事。简称伊霍之事

例如,董卓对李儒说:树立权威,立于当朝,无过于废旧帝立新君。然后对群臣说“今皇帝(汉少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陈留王,何如?”

郗超跟桓温说∶"明公身居重任,如果不能效仿伊霍(伊尹和霍光)、行废立之事,就不足以重立威权,震慑天下。"

剧照

为什么要效仿伊尹和霍光的,因为这两个人都权倾朝野废立皇帝,但关键是人家都辅佐皇帝开创盛世,身后名极高。伊尹和霍光死后都是以天子之礼下葬,当朝历代皇帝都尊奉祭祀。

开国护国商元圣

伊尹,辅佐商汤开创帝业,然后历任五代君王。第四代君王太甲,执政一段时间后开始肆意妄为,天下怨声载道,于是伊尹召集权臣废掉了太甲的王位,把他赶到地桐宫给商汤守灵去了,但伊尹并没有立新君,而是和诸位大臣一起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后面太甲悔过自新改过从善,伊尹又重新迎回了太甲,并还政太甲,自己继续做辅政之臣,太甲开始施行德政,百姓安宁,诸侯咸服。太甲的儿子沃丁继位后八年,伊尹去世,因其开国、护国的卓越成绩,沃丁决定以天子之礼将其陪葬于亳都,与商汤并祀。

麒麟阁榜首大汉周公

霍光,武帝时期大臣,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作为托孤大臣辅佐汉昭帝,武帝托孤的时候给了霍光一幅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汉昭帝驾崩后因为无后,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即位,但刘贺即位后淫乱无道,霍光废除刘贺帝位改封海昏侯,拥立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史称汉宣帝。霍光辅佐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使大汉重新焕发生机,史称昭宣之治。霍光去世后陪葬于汉武帝茂陵,葬礼按照相国萧何故事(天子之礼),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此后,霍光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

伊尹和霍光受历代推崇是因为辅佐皇帝开创盛世,而不是废立皇帝。但后世权臣的思考重点在伊尹霍光通过废立皇帝确立了无上权威,而且享誉多代。所以他们所谓的行伊霍之事不过是给自己戴高帽罢了。

为什么伊尹和霍光废立皇帝并没有引发朝野动荡反而开创盛世呢?因为说实话人家本身的实力就是要高过一些皇帝的,伊尹是辅佐商汤开国的大臣,还是商朝大巫师,巫师在商朝地位很高,因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时期祭祀和征战之前都是要通过巫师占卜沟通天地的。伊尹自身政治地位高,治国水平高,还是精神领袖,有足够的能力化解帝位交接时期的动荡。

霍光陪伴汉武帝二十余年没犯过一件错(这说明霍光极其谨慎,但前提是政治手段高,否则也不能陪伴汉武帝二十余年,武帝一朝打败仗是要夺爵入狱的,他老人家可容不下吹水摸鱼的人,李广都多厉害了,还多次被贬为庶人呢)。武帝托孤的时候给了霍光一幅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武帝去世后仅凭这幅画,霍光就是帝国第一人,但人家依然辅佐汉昭帝和汉宣帝开创盛世,让武帝后期疲惫的汉朝重新焕发生机。最后汉宣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降汉,郅支单于被汉将陈汤所杀。汉朝领土达到了历史最大,2560万平方公里。汉宣帝排名麒麟阁十一功臣,霍光为榜首。

伊尹、霍光为什么受人尊崇,因为他们有能力改朝换代但依然选择保住王朝传承。而不是像董卓那样打开潘多拉魔盒断了王朝传承;像王莽、司马懿那样窃居高位。

能让大臣表忠心,能让皇帝不爽,“伊霍之事”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反反复复的发生,而权臣摄政废立皇帝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王朝更迭名其名曰“大势所趋”,而权臣摄政废立皇帝这类的事情古人也统一称为“伊霍之事”,之所以叫“伊霍之事”是有原因的。

先从“伊”说起。伊尹,夏末商初人,原名伊挚,他从小就聪慧勤学,时常研究三皇五帝等贤明君王的施政之道,久而久之伊尹也深懂治国之道。伊尹到了商汤身边后时常指点帮助汤王,而且帮助商汤灭掉了夏朝。商朝建立后,伊挚被封为“尹”,何为尹?“尹”就是天下的楷模,“尹”说的话就是最高教义,大家都要向“尹”学习。这时,伊尹几乎是全国地位最高的人了,倍受尊敬。

商汤死后,伊尹经历了外丙、仲壬(商汤的儿子,分别时商朝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君主),做了商汤王的孙子太甲的老师。太甲这个人呢,继位后前两年还行,也是有点作为,到了第三年就开始懈怠了,只知道享乐,还暴虐百姓,破坏制定的法规,德才兼备且为帝师的伊尹对太甲百般劝阻可是还是没啥用,于是伊尹就把太甲从君王的位置上赶了下来。伊尹把太甲放逐到了桐宫,让太甲好好反省,一个君王就这么被放逐了,简直是“水牛背树叶—轻而易举”啊,伊尹放逐太甲后就自己摄政当国,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此人也比较识趣,在桐宫面壁思过了三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又被伊尹接回去重新当君王了,而后来的太甲也把国家治理的不错。这就是“伊霍之事”中的“尹”。

所谓“霍”就是西汉时的霍光。霍光是战神霍去病的弟弟,在霍去病去世后升任了很多官职,侍奉在汉武帝左右,并且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临终前指定霍光和其他几位大臣一起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汉昭帝非常信任霍光,再加上汉昭帝年岁尚小,霍光基本独揽大权。过了若干年,汉昭帝驾崩了,霍光选择让昌邑王刘贺即位。本来与皇位八竿子打不着的刘贺就这样被霍光迎上了皇位,然而来得快去的也快,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以荒淫无道的理由给废了,还杀了刘贺的二百多名亲信,后来人们称刘贺为汉废帝。

霍光效仿殷商的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且霍光伊尹都是朝中权臣,所以后人合成为伊尹。而这类权臣废帝的事情也被称为“伊霍之事”。“伊霍之事”这个词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大臣的理解来看这可以表达忠心,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会篡位自立,而且还能辅佐君主。但是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伊尹之事”就非常不好了,霍光伊尹这类人越是能干就越衬托出君主的无能,堂堂九五之尊被下臣玩弄于股掌之间这种事情,任何一位皇帝看了都会感觉不太好的。

“伊霍之事”既有褒义又有贬义,角度不同,理解也不同,不过现在还是贬义用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