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碑文大全父亲墓碑碑文内容(碑文)

碑文大全父亲墓碑碑文内容(碑文)

莫言:写碑记

莫言:写碑记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应邀为赵尚志将军、赵一曼烈士题写碑文及赋诗,并与北京舒同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王振前往黑龙江省尚志市参加赵尚志将军起兵地碑、赵一曼殉国地碑及诗碑掲幕仪式。仪式后,莫言与王振为纪念此事,又分别撰写了唱和诗。以上作品及莫言记录题写碑文始末过程的《写碑记》均发表于书法公众号“两块砖墨讯”上。据悉,“两块砖墨讯”由莫言与王振共同推出,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目前已推出三十二期。

莫言、王振在赵尚志将军起兵地碑前合影

莫言题名

释文:

写碑记

莫言

莫言手书《写碑记》

释文:

己亥盛夏,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员、赵尚志将军颅骨发现者姜宝才兄邀我为赵尚志将军题写殉国地与躯体投江处碑文,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非是吾对英烈不敬,乃自知人微字陋,无资格担此重任也。后经宝才兄开导劝说,使我心有所动,乃开始研读将军事迹与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甚为感佩,尤其是赵尚志将军那张由日军拍摄的死不瞑目的首级照片,使我热泪盈眶,于是不避谫陋沐手题之并赋七律一首。宝才兄与黑龙江省尚志市碑林管理处主任何树岭先生给予肯定,并决定进山寻石镂刻。不久,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老人亲笔写信给我,希望我能为其先祖母题殉国地碑并赋颂诗。吾知早有诸多党政要人、社会名流为赵一曼烈士题词赋诗,吾何德何能敢为此续貂之举,故讬宝才兄诚恳婉言拒之。但陈红老人一再命题,使我犹豫不决。一日午间小寐,梦中似至一山坡上,见一英武女侠,身披红绸,骑白马呼啸而过。此正为久思成梦也。

于是沐手恭书,一遍而成碑铭,颂诗也于数日后写就。后因气候、道路等原因,赵尚志将军殉国地碑暂未能立,有关方面决定先将赵将军起兵地碑竖起,吾时在故乡,于狭窄小桌上书成此碑文。一年多来,何树岭先生数进深山寻得奇石四块,雕刻大师朱心升先生不避严寒酷暑,勒石成碑。期间艰难困苦挫折迂磨皆因众人敬仰先烈之心赤诚感天动地而一一化解,终将四块丰碑矗立在白山黑水之间,蓝天白云之下。

放翁诗曰: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吾斗胆篡为:位卑写碑因爱国,字陋诗拙心赤诚。是以为记。

庚子九月初三日 莫言

莫言在英雄碑揭幕仪式上演讲

释文:

白山黑水建奇功,

剑影刀光气若虹。

首葬丘陵藏猛虎,

躯投江海化蛟龙。

身经百战心不改,

体被双分目未瞑。

题罢碑铭拍案起,

生为豪士死英雄。

己亥八月敬撰,庚子四月再题

莫言

释文:

巾帼抗日第一人,

血沃中华献此身。

白马红枪豪士气,

遗诗绝笔母亲心。

钢筋铁骨穿牢狱,

义胆侠肝化斗辰。

儿女英雄何处觅?

且从尚志到宜宾。

己亥深秋,万山红遍,用中华新韵赋七律一首,向赵一曼烈士致敬。

莫言

王振手书新诗《华碑颂英雄》

释文:

长空丽日彩旗红,

四块华碑颂英雄。

烈士精神如泰岳,

老兵志气似霓虹。

泼墨抒怀成绝唱,

赋诗勒石记丰功。

心潮如水沿江下,

迎接新阳到极东。

庚子九月随莫言老师去尚志参加赵尚志将军起兵地碑、赵一曼殉国地碑及诗碑掲幕仪式,感慨万端,赋诗以记之。

邹平 王振

莫言和王振诗韵手书新诗《丰碑矗立大江东》

释文:

九月秋高万山红,

丰碑矗立大江东。

英雄伟业千年纪,

国家鸿运百事通。

位卑不敢忘先烈,

诗陋犹能织彩虹。

浩荡心潮澎湃下,

船歌一曲意无穷。

庚子九月初一与邹平王振兄同去黑龙江尚志市参加四碑揭幕仪式,用王振兄诗韵和诗一首表敬心曲。

庚子九月初三夜 莫言

莫言为赵尚志将军起兵地碑揭幕

莫言题赵一曼烈士殉国地碑

莫言在赵一曼诗碑旁留念

莫言等在赵尚志将军起兵地碑前合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网

【夜读 · 散文】父亲的碑文

父亲出生于1922年12月25日。

老家解放那年,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龄单身青年,是父亲从山下把刚刚渡过长江乘胜追击国民党残匪的解放军队伍领上了山。

在这之前,识字不多也很少走出过大山的父亲对外面的世事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革命的理想和行动。那时候父亲只是一个日子过得艰难的贫苦农民,也许只是想着改变生活的本能让父亲有了冒险下山为剿匪部队引路的勇气和胆识。

解放后的第一个春天,已过了27岁生日的父亲毅然决然地报名参了军,同几个比他小了近10岁的同村青年成了我们村解放后的第一批军人。

父亲参军时,我的爷爷、奶奶都已过世,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仍未下葬入土。父亲的大妹我的大姑早已做了人家的童养媳,父亲的小妹我的小姑尚未出嫁。两个姑姑坚决反对父亲报名参军。那时候到处战火纷飞,当兵就是上战场就有牺牲,没有了父母亲的两位姑姑一直把父亲这个大哥看作是他们唯一的靠山,自然是说什么也不想父亲离开他们走向战场。

再说那时候父亲已近30岁,还是单身没有成家,假若当了兵就更谈不上成家立业,姑姑是替父亲设身处地着想。但父亲报名参军的态度十分坚决,姑姑拗不过父亲,也只有让步,但提出条件,要求父亲必须在离家前把爷爷、奶奶安葬了,让两位老人入土为安。

那年春节回乡与家人说起这事,已近90高龄的大姑仍是泪水涟涟。大姑说那时候父亲坚决要参军,她和小姑担心害怕他这一走恐怕就回不来了,倘若他这个做儿子的真的回不来,总不能让父母亲永远不能入土为安吧?

父亲是办完了爷爷、奶奶的后事,处理了家中那仅有的3间茅草房后义无反顾地参了军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我想那时的父亲是激情的,但也是理智的,他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离开了家乡走向的战场。那时的父亲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我不敢妄加想象,但我想那时父亲是放下了一切私情的牵挂,他走向战场的步伐是坚定的,也是那样无怨无悔。

28岁的父亲参了军,走出了大山,走向异国他乡,走向炮火连天的战场,那是公元一九五一年的春天。

父亲的报名参军,在当时的山村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村里人说陈伢子这一走恐怕是没想着回来了,是放下了一切走了。但三年后,父亲穿着一身泛黄的土布军装回到了村子里,与人不同的是父亲胸前没有军功章。回来后父亲也极少跟人说起战场上的事,28岁参军的父亲3年的军旅生活也许真的很平淡,平淡得连他自己都不愿提及。

从战场上回来的父亲担任了农村合作社的领导,带领乡亲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荒坡上植树种茶。经过近5年的奋斗,我的那个大山深处的偏僻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58年,开国总理周恩来亲身签发奖状,嘉奖我们大山营为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如此殊荣,让山村沸腾。母亲说父亲非常激动,与进京领奖的郑支书彻夜交谈,一遍又一遍地问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时情景,问到了几乎所有的细节。母亲说平常寡言少语的父亲那时候是真的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在获此殊荣整整50周年的2008年,市里提议在我的家乡大山村修建一座荣誉坊,以缅怀总理,激励后人。定下让我来写荣誉坊的铭文。开始我再三推辞,后来负责筹备的同志说,让你来写不是因为你能把这篇铭文写得精彩,而是对父辈的一种纪念和告慰。

这让我非常感动。时隔如此之久,乡亲们依然记得当年带着他们战天斗地过上好生活的父亲,仍在念着父亲的好。父亲在家乡有着很好的口碑,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人自发地去父亲的坟前祭奠。

父亲在为公家做事的那些年,母亲吃了很大的苦受了很多的累。那时候我们村是学大寨先进典型,又是生产出口红茶的地方,来的人多。来了客人,父亲都是带回家中安排吃饭。那时候家里人吃饭都成问题,但父亲似乎并不考虑这些。

很多时候家里是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客人的,父亲在正堂陪着客人,母亲就悄悄地从后门出来找邻居家借些东西来招待客人。而这些外借负担父亲也是很少过问的,母亲当然也很少会当面跟父亲提起这些,她知道父亲的性格,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母亲要让父亲有面子,而这些苦这些累只好自己去默默承受。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42年了。他在这个世界生活了还不到50年,生命可谓短暂。他在这个世界也没有留下更多壮举和精彩,生命可谓平凡。

今年是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写下这些文字,献上作为儿子对普通而平凡父亲的无限思念,作为军人对一位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走来、胸前却无军功章的一名老兵的崇高致敬。

作者:陈先平

有墓碑碑文一例,要求330字,请不吝赐教

先考×公讳××,安徽××人。一九四九年参加工作,历任县工作队长,淮北区宣传部长,县委秘书,××公社党委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副主任。一九九〇年离休,享受县级待遇。

先考出生农村,幼时家境寒苦,年少好学聪颖。蒙先祖眼界高远,供其私塾,后考入凤阳中学,因入政府做事。诚实谨慎,谦逊和悦,机敏灵活,任劳任怨。后虽值国运乖戾,世事纷纷,然依旧能廉洁高风,勤政为民。身正气爽,口碑有嘉。风雨几十载,为国为家,心中无尚功业;奋臂若许年,积善积德,毕竟忠厚做人。人过留名皆美誉,恭悌仁善继长风。

先考一生勤勉,身体力行,心系家国,公私分明。为善为德,唯民唯实,德及乡梓,泽被后人。愿考之厚德佑护我×氏子孙。我辈后人必严守祖训,尽职尽守,为家国兴旺而努力前行。

常用墓碑对联集锦

笑剑(搜集整理)

人类对死者埋葬处所做的一种纪念性的载体,一般以石质材料制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

人去逝后,如要立墓,大多都要有墓碑文。墓碑文上一般刻记死者的姓名、籍贯、成就,逝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写碑文应对死者充满敬意和感情。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袁可立墓碑》:"袁尚书可立墓碑,在(睢州)城南四里许,刘店村东里许。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高约丈余,尚称体制。"

功昭后人 德炳丹青

一生心性厚 百世子孙贤

青山芝兰茂 碧海翰泽长

祥云笼吉地 瑞气绕佳城

福田祖上种 心地子孙耕

千秋常祀典 万代绍书香

德行感桑梓 品节昭后人

父恩深似海 母德重如山

面山如对画 玩水爰临池

天和随所寄 风气若无怀

奇峰朝福地 秀水育贤人

勤俭敦夙好 耕读秀群英

清山长福寿 玉水旺财丁

立德齐古今 藏书教子孙

灵山昌百世 宝穴旺千秋

松柏春常在 芝兰德自馨

百子天地寿 万孙日月长

洞天引金凤 福地兆玉麟

山水风光秀 子孙世泽长

椿萱挺而健 芝兰清且香

德贯天人际 气穿日月光

积德培麟趾 传善起凤毛

高风袭祖训 正气遗荪枝

桃李成蹊径 兰竹光画图

静时疑水近 高处见天阔

骑龙腾空去 驾鹤朝西归

一生心性厚 百世子孙贤

先人德望在 后辈业绩高

通古今文史 育天下英才

依水傍山大福地 步云攀桂有缘门

龙旺穴真发富贵 砂青水秀子孙兴

旺龙真穴千秋富 砂水朝抱万载昌

岭上梅花香五里 墓前明月照三更

来山必然发甲第 去水定主获贞祥

后环青山千古秀 前抱绿水万代昌

牢记礼为孝之本 莫忘道以德而宏

百世昌隆赖先辈 千秋功德垂子孙

近智近仁近孝悌 希贤希圣希显达

报效先辈唯修德 希冀儿孙当尽忠

水色山光衬吉地 花香鸟语颂鸿恩

山川饱含千古秀 椿萱长占四时春

四面紫气霭吉地 八面灵龙拥洞天

且喜座中先得月 不妨睡处亦看山

青山源远护吉地 碧水长流霭瑞气

山环水抱聚紫气 虎踞龙蟠呈吉地

祖德宗功征祥瑞 子孝孙贤迎腾达

灵安福地卧真穴 子孙世代福无休

蓬山此去无多路 瑶池迎母小玉挽

英灵已作蓬莱客 德范犹励后代人

一生正气垂青史 两袖清风贯长虹

美德常齐天地永 嘉风久伴山河存

湖海星峰拱北斗 梦笔生花产栋梁

案朝福海千秋盛 地接桃津万代兴

良山贵向乘生气 玉水藏风永吉祥

家风远播起祥光 世泽永绵浮瑞霭

灵山宝穴千古秀 瑞彩祥云万年昌

地连八斗文光聚 峰拱大湖瑞气盈

欲见严容何处览 唯思良训弗能闻

漫步龙山随缱绻 畅游福岭任逍遥

祥光灿烂照先祖 瑞气蒸腾裕后昆

寿比千年龟鹤永 福荫后代子孙贤

操如松柏清如竹 言可经纶行可师

茹苦含辛抚儿女 厚德载福荫子孙

教子相夫称美德 节俭勤劳存懿范

母仪千古留桑梓 长记慈惠传后世

祖考贻谋唯勤与俭 孙苗长乐既翁且眈

蹈德咏仁路无不畅 正身履道乐以相传

仁义自修君子安乐 勤俭传家后代利贞

得山水情其人不朽 怀凌云志儿孙必贤

德沐桃李名高金鼎 功裕芝兰节映冰壶

传家不外为善两字 教子只在积德一端

剪月裁云深恩长在 问晴课雨美德永恒

山川豪气元龙高卧 英灵遐想仙鹤常游

山辉川媚光华相映 子贵孙贤仁寿同登

盖世功名不矜不我 一心道德在敬在诚

懿德长存子孙托福 非份莫求世代永昌

福地洞天先贤独得 近山流水后辈共怀

取静于山寄情于水 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五里巨梁长留浩气 灵安仙山永慰英灵

一生辛勤德传梓里 终身节俭范式亲朋

一世清名英年早逝 半途福寿壮志未酬

天马映佳城大德必受 金龟排福地长发其祥

山如父肩父肩担儿女 水似母爱母爱润子孙

念前辈克勤克俭创业 勉后裔课耕课读振家

风范亿万年长传后代 典型千百世永驻人间

日月星辰三光呈异彩 春秋冬夏四季浴清芬

青山绿水相依梦绕龙潭 白云红日相伴魂系蓝天

佳城福地慰父母一生艰辛 青山绿水荫子孙万代兴旺

身卧福地始成大朴归天地 魂泊灵山更留和风惠子孙

传家维孝悌、岩留云盈福地 养性在忠良、架护海拥新天

立德齐今古、祖德千秋常祀典 存厚传子孙、儿孙万代绍书香

紫气盈福地、山接桃峰增福寿 祥云拥洞天、案朝竹屿兆平安

承家多有德、北斗钟灵征吉地 继代有仁风、湖山毓秀兆佳城

夫妻合葬

吉人眠吉地 佳偶奠佳城

银女凤凰福地 金童龙虎仙山

父子合葬

慎终须尽三年礼 追远常怀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