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山海经十大经典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
【精卫填海】
女娃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模样长得纤秀,性格却很倔强。姐妹们都喜欢打扮,惟独她酷爱体育,尤其水上运动,游泳划船,跳水冲浪,无一样不爱,无一样不精。某日清晨,风和日而,正是出游的好时光。女娃驾一叶扁舟,在碧波荡漾的东洋大海上遨游。海风微微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带着小舟往大洋深处漂去。
年轻单纯的女孩,哪明白世道险恶,仍陶醉在蓝色的温柔里。霎时间,平静的大海变脸了,微笑的太阳不见了,轻轻海风变得比刀刃还锐利,软软海浪变得比铁锤还刚硬。女娃凭着高超技艺,劈波斩浪,左避右挡,与大海周旋。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大海的浪涛越来越高,女娃的力气越来越弱。夜幕降临了,天地间一片黑暗,大概星星们闭上了眼睛,不忍目睹惨剧的发生: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旋涡吸入了深渊,喧嚣的涛声盖住了女孩求救的呼叫,她永远也不能回去见她慈祥的父亲了。
几天过后,一只小鸟在女娃沉溺的水域破浪而出,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貌有点儿像乌鸦,它的名字叫精卫,是女娃不屈的冤魂所化就。
精卫栖身于布满拓木林的发鸠山上,它天天从发鸠山衔了小石子,或者小树枝,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不死鸟精卫回翔在波涛汹涌、洁瀚无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颗颗碎石、根根断枝,它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以激励自已的斗志,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
东海恼怒了,东海咆哮了,浪涛喧哗,白沫四溅:“你为什么要把我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么深?”
天空中传来精卫鸟仇恨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因为你还将夺走千千万万的年轻的生命。”
“算了吧,小鸟儿!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呀!”东海用轰隆隆的大笑声来掩饰自己的窘态。
“我要填的!我要填的!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哪怕填到世界末日,宇宙终结。”不死乌精卫悲啸着,飞翔着,从发鸠山至东海,循环往复,衔石投石,永无休止。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已升华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子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鲁迅“用这期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鲁迅《期望》),无数志士为理想而在无望之中前仆后继,死不旋踵,他们都是精卫精神的继承者和体现者。
【夸父追日】
太阳每一天东升西落,丝毫没有在意北方大荒中的成都载天之山上,有一个巨人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它。巨人用两条黄蛇作耳环,手里也把玩两条黄蛇,他是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
夸父身材高大,如山岳耸峙,却很天真,富于幻想,这两天,他在思考几个有关太阳的大问题:其一,太阳落入昧谷,黑夜便要降临;我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我要去追赶太阳,让他永驻天空。其二,太阳的圆脸上,沾染了不少黑斑;我期望太阳更明媚,更透亮,我要去追赶太阳,请他揩干净脸盘。其三,太阳在夏天喷吐了过多的光和热,到了冬天势必缺乏能量;我喜欢四季如春,不要酷暑也不要严寒,我要去追赶太阳,劝他平均分配热能。夸父想着想着,提起木杖,撒开两条长腿,就朝太阳追去。
太阳坐在车上悠然西行,猝然看见一个巨人像一座大山一样压来,不由惊呼:“妈呀!快跑,巨人来啦!”羲和在空中炸雷也似甩了个晌鞭,六条蛟龙抖擞精神,风驰电掣般朝前飞窜。夸父吼一声:“跑什么?”脚下用劲,瞬息间越过了千山万水。
龙车驰至悲泉,太阳一滚而下直趋虞渊,这时,夸父已跨入光影,处在大光明的包围中,他的眼前是一团极大极亮的火球。夸父兴奋地张开双臂,想拥抱太阳,但是,但是怎样啦?怎样如此的焦渴难熬?哦,夸父奔跑了半天,洒尽了浑身的汗水,他怎样能不渴?夸父追近太阳,经受着火球的燎烤,他怎样能不渴?
夸父踉跄地来到黄河边,伏下身子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转过身,又连着将渭水喝干,那焦渴,却仍旧是那样凶猛,那样暴烈。夸父挣扎着走向北方的大泽,大泽在雁门山北,是鸟们孳生雏儿、更换羽毛之地,纵横达千里,烟波接遥天,端的是解渴的好去处,可惜他行至半途,即颓然倒地,余辉抹在他的脸上,是嘲讽?还是安慰?
夸父渴死了,他随身携带的木杖,化作了绿叶茂盛、鲜果累累的桃树林,人们说,那是夸父留给后世的理想追求者在漫漫长路中遮阳蔽雨、充饥解渴的。
【嫦娥奔月】
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尧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颂扬他的歌谣在民间四处传唱,但是,羿的心头却沉甸甸的,自己毕竟射杀了天帝的九个太阳儿子,不明白天帝能否原谅。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获的大野猪,把猪肉剁得细细的,制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献给帝喾,想看一看帝喾对他的态度改变了没有,是否对他依旧亲密,依旧信任。
帝喾看也不看猪肉膏,闷闷不乐:“我不愿再看见杀生的事,也不愿再看见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谪居下界,夫妻俩成了凡人,他深感对不住妻子,便与嫦娥商议:“天上等级森严,在人间倒也逍遥自在。但是凡人终将一死,若要长生,就务必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仑,去向西王母求取不死灵药。”
西王母原先住在西方玉山的山顶洞穴里,有三只红脑袋、黑眼睛的青鸟轮番外出给她寻找食物,她长着老虎的牙齿、豹子的尾巴,披头散发,却佩戴玉簪,每当晨昏,踞于山头狂嘶猛吼。她掌管天灾、瘟疫、刑罚,也炼制、收藏不死灵药。黄帝退隐九重天外,西王母便迁居昆仑山,那时的她已化身为雍容华贵、仪态端庄的贵夫人。
昆仑山下有弱水环绕,弱水非但不能载舟,一片鸟羽落下亦会沈没。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昼夜不息。羿凭着盖世神力、超人意志,越过炎山、弱水,攀上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悬崖峭壁,在昆仑山巅的宫殿里拜见了西王母。
西王母钦佩羿的作为,同情羿的遭遇,取药慷慨相赠:“不死药是用不死树结的不死果炼制的。不死树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炼制成药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药丸仅剩一颗了,两人分享俱可长生不老,一人独食即能升天成仙。”
羿如愿以偿,欢喜无限,回来与嫦娥约定,在结婚周年的日子共享灵药。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神仙也未能免俗。嫦峨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趁羿夜出待猎,独自吞下了药丸。
奇迹果真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必须会责备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
嫦娥飘至月宫,才发现那儿出奇的冷清,空无一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她在漫漫长夜中咀嚼着孤独、悔恨的滋味,慢慢地竟化成了月精白虾蟆。
【神荼郁垒】
东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枝干蟠曲绵延,覆盖三千里,桃树的东北方是鬼众出入阴阳界的鬼门关。神荼、郁垒住在桃树上面,稽查进进出出的群鬼,如果遇见恶鬼为非作歹,就用芦苇索子捆了去喂老虎。黄帝委任神荼、郁垒做鬼头子,监察、统领天下万鬼;又教导民间,在大门上悬挂绘有神荼、郁垒像的桃木板和芦苇索子,以象征之物避邪镇恶,这样,神荼、郁垒就成了门神。
【无头巨人刑天】
蚩尤被黄帝杀死后,巨人刑天决心去找黄帝决斗。他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战斧,悄悄离开南方天庭,踏上了不归路。他明白,路途的尽头就是生命的尽头,但他义无反顾,他要用勇气和热血向天地间的一切证明,炎帝不可侮,炎帝的后裔和部属不可侮。
巨人孤身行千里,势如破竹,直杀到中央天庭的南天门外,指名道姓,要与黄帝单挑独斗。黄帝忖道:炎帝部下,个个桀傲难驯,此人单骑闯关,尤其大胆,若不立斩树威,恐南方臣服无日。他亲自出马,舞动昆吾剑来斗巨人。两个在云端里剑斧交加,各赌平生本事,剑起如闪电破空,天为之变色,斧落似流星坠毁,地为之动摇,从天庭杀到凡界,又一路杀至西方常羊山,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黄帝一时间赢不了那巨人,急中生智,朝巨人身后瞪了一眼,大声喝叱:“五虎将还不上来拿下那厮?”巨人一惊,心神微散,手中的战斧略松了一松。说时迟,那时快,黄帝的昆吾剑已削在他的脖子上,轰的一声巨晌,硕大的头颅落地,把坚硬的山地砸出了个大坑。
巨人一摸颈上没了头颅,心中慌张,急忙放下斧、盾,弯腰伸手,往地上乱摸。那高挺的大树,突兀的岩石,在那双巨手的触摸下折断了,崩裂了,直弄得尘土纷扬,木石横飞。黄帝怕巨人摸着了头颅接上,赶紧手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骨碌碌滚入山内,大山又合而为一。
黄帝得胜回朝了。摸索不到头颅的巨人捡起斧、盾,复挺身直立,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刑天。刑的意思是斩杀,天的意思是头颅。刑天不甘心,不服气,他还有足够的勇,足够的力,他只但是被阴谋的剑偶然砍去了头。刑天赤裸上身,把两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他的双乳似乎冒出了凶光,他的肚脐似乎唱起了战歌,他挥舞着盾牌,抡圆了战斧,与看不见的敌人作殊死拼杀,在无物之阵中战斗不息。
【瑶姬的故事】
炎帝的四女儿是姐妹群里最美艳最时髦最多情的,她好憧憬,好做花季少女粉红色的梦,几度梦中,英俊的公子已经骑着马来接她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常言道天嫉红颜,佳人薄命,四姑娘无端地竟缠绵床塌,患起那无名的绝症,花园里、小河边,再也听不到她银铃也似的笑声。炎帝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姑娘最后香消玉殒。她的尸身葬在花团锦簇的姑瑶山上,香魂化作芬芳的茎草。茎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结的果实似菟丝。女子若服食了茎草果,便会变得明艳性感,惹人喜欢。
茎草儿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修炼成巫山神女,芳名瑶姬。大禹治水,一路凿山挖河,来至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陡然间,飓风暴起,直刮得暗无天日,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叠叠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禹措手不及,撤离江岸,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瑶姬敬佩禹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忙他止住了飓风;又派遣侍臣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鸟木田,祭起法宝雷火珠、电蛇鞭,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因而得到了拯救。
千年又千年,时至战国,楚怀王赴云梦泽畋猎,小憩于高唐馆,朦胧中,见一女子袅袅娉娉,款款行来,自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楚王见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情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惊艳不已,爱慕心生,遂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楚王恍然梦醒,芳影无踪,遗香犹存。王不能忘情于瑶姬,寻至巫山,但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乡闾相传,此云乃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娇姬。王慨叹“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在巫山临江侧修筑楼阁,号为“朝云”,以示怀念。
瑶姬哪儿去了?她就站在高高的崖上,举目眺望,凝视着七百里三峡,凝视着滔滔东进的流水,凝视着江上的鸟,江畔的花,江心的帆。她天天矗立在山巅,日久天长,自己也化身为一座秀美峭拔的峰峦了,那就是我们这天所看到的神女峰;陪伴她的侍女们,也随之化作了此刻的巫山十二峰。岁月悠悠,星移斗转,神女峰默默地应对东逝水,她在想些什么?是否挂念着慈爱的父亲炎帝?是否思想起淘气的小妹女娃?
【蚩尤大战天神】
蚩尤是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听说,蚩尤的军队是由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组成的,一个个都铜头铁臂,十分厉害,简直就是人间中的精英。蚩尤大战天神天神明白这件事后,觉得十分不公平,万一哪一天,蚩尤他们觉得想欺负老百姓,就算老百姓要反抗,也不是蚩尤他们的对手,所以,只有我们有实力去解决他,不解决他简直就是给人间,给人民的一个接一个的灾难!所以,天神就写了挑战书给了蚩尤,因为天神觉得他们肯定敌但是我的军队,所以在给他三天时候准备,蚩尤接到挑战书后,就召集了他的兄弟,商量对策。三天过后,天神就带着军队来了,蚩尤也带着军队来了,天神一开始就先派了雨神,雨神下起大雨让蚩尤的军队被淋成落汤鸡,但是,蚩尤的军队却没有退缩,还是直接冲上去,使雨神大败,第二次,天神派来了雾神,天神愿以为让蚩尤的军队看不见就能够赢取胜利,但是,蚩尤却使用了指南针,让雾神也大败。天神见此情景,大怒,自己亲自出马,蚩尤看到,就让他们放火箭,天神刚想撤退,却被蚩尤的军队所拦截,幸好天神的军队来了,天神顺利的撤退,但是,这次战争,天神损兵损将,损失很多。天神的部下对他说:“虽然我们兵力多,又强,而且我们也有绝对的优势取胜,但是,就因为陛下太骄傲,太低估他们了所以我
们才大败!”天神听完以后,虚心的理解了。天神后面再也没有跟蚩尤发起挑战了!
【洛神宓妃】
羿满载猎物归家,却失去了爱妻嫦娥,失去了灵药,他怔怔地望着窗外的星空,仰天长啸,他愤怒,继而痛苦,继而消沉,直到在洛水之滨邂逅了洛神宓妃。
《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
宓妃是东方木德之帝伏羲的女儿,渡洛水覆舟淹死,成了洛神。她美得异乎寻常:“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追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她与黄河之神河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妇。
新婚燕尔,河伯陪伴宓妃乘坐龙挽荷盖的水车,腾波冲浪,从下游九河直上河源昆仑,流连于良辰美景,又手牵着手东行,回归新居鱼鳞屋、紫贝阙。
然而,河神水性杨花,易于变心,感情的火花很快就让时间的流水浇灭了。河伯吩咐巫妪每年替他挑个妙龄少女做新娘,并警告两岸的百姓:“若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宓妃内心也厌倦了狂妄自大的河伯,厌倦了轻靡浮华的生活,她乐得脱身回到洛水,时而在水面拾取漂浮的翠羽,时而入潭心采集深藏的明珠,可夜静月明时,她会感到无助,感到空虚,她需要一双有力的臂膀,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
或许是天意作合,羿追逐羚羊来至洛滨,与宓妃不期而遇。他俩一个是侠骨热血的寂寞英雄,一个是柔情似水的孤独美人,彼此目光接触,便再也移不开,他俩明白,“众里寻他千百度”(宋.辛弃疾《青玉案.无夕》)的另一半近在眼前。
羿与宓妃相爱同居的消息传到左拥右抱享尽艶福的河伯耳中,雄性的妒嫉和一方霸主的自尊令他恼羞成怒。他惧怕羿的神箭,不敢当应对决,暂且化作一条白龙,探头探脑地浮在水面盯捎。
白龙出水,龙卷风起,与宓妃幷骑驰骋的羿见百姓又要造殃,返身一箭,射中白龙左目,那河伯负痛,捂住伤口窜入河底。
独眼龙河伯哭上天庭,请求天帝杀了羿为他报仇。帝喾正为以前待羿太不公平而有些内疚,因此不耐烦地打断了河伯的喋喋不休:“你规规矩矩安居水府,谁能射你?你无端化为虫兽,当然会被人捕杀。羿又有什么过错呢?”河伯黯然溜回黄河,从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也不出头了。
【日神羲和】
日神(太阳女神)的儿子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汤谷是东洋大海中的一块水域,因太阳天天在此洗浴而滚热如沸汤,故得名。汤谷内有一株同根偶生、两干互相依倚的扶桑树。十个太阳九个泡在树下水里,一个栖于树上,轮流上岗,一个回来了,另一个才出去,所以太阳共有十个,每一天和人们会面的却只有一个。
每次出勤,都是由太阳女神羲和驾驭六条蛟龙牵引的太阳车,载着太阳儿子由东向西运行。当太阳在汤谷里洗完了澡,升上扶桑树时,叫做晨明;升至扶桑树顶,登上妈妈预备好的太阳车,将要出发时,叫做拙明;行至曲阿,叫做旦明;行至曾泉,叫做早食;以后每经过一个重要地方,都有一个代表时间的名目。羲和一向将儿子送到悲泉,剩下的一小段路要让太阳自己行走了。但是妈妈总不放心,必须要坐在车上,看着爱儿走向虞渊,进入昧谷,等到最后几缕阳光洒上了昧谷水滨的桑树梢、榆树梢,她才驾驭空车,伴着清凉的夜风,穿过繁星和浮云,回归东方的汤谷,准备伴送第二天出勤的儿子,再开始新一天的行程。
十个太阳儿子,天天由妈妈护送,按照严格规定的路线和程序,依次上天值勤。庆都的儿子尧也长大了,他仁德似天,睿智如神,帝喾将天下的统治权传给他,让他做人类的帝王。
【太阳鸟】
当人类第一次被毁灭之后,茫茫大地上只剩下一对男女,他们生活孤苦寂寞,而且没有下半身。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超人兄弟,大的叫奥珂,小的叫奥琪。
太阳鸟奥珂明白男人有一只篮子,篮子里有一只太阳鸟,它会发出好听的声音。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只神秘的篮子。奥珂说他愿意给他们两人下半身来交换这只奇妙的篮子,他们最终同意了。奥珂用泥巴给这对男女做成了腿和脚。从此,他们就有腿和脚了。奥珂得到了装鸟的篮子。那男人对他说:“你千万不可打开篮子!否则,太阳鸟就会一去无踪,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奥珂在路上遇到了弟弟,同他一齐朝家中走去……
路上,他们看到一棵长满果实的大树,奥珂上树采果充饥。
上树前,奥珂一再叮嘱弟弟只能听声音,不能打开篮子。哥哥刚爬到树上,弟弟好奇,就把篮子打开了。就在这一刹那间,太阳鸟突然中断了悦耳的歌声,凄厉骇人地咯咯叫着朝天上飞去。转瞬之间,乌云密布,太阳也消失了,大地就像突然跌进了无边的深渊。一会儿狂风暴雨倾盆而下,大地被淹没在乌黑的洪水里……
那对男女也陷落在地下,被大山吞没了。奥珂变成一只蝙蝠,去追寻他的太阳鸟去了。奥琪用石头垒起一张睡床。为了填饱肚子,他在山顶上做了许多小动物。而奥珂却没有找到失踪的太阳鸟。
原先,太阳鸟从原先被拘禁的篮子里逃出来之后,再也不愿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于是它沿着固定的线路围着大地不断转圈,有时也会不留意被捉住,但很快又挣脱了。这就是太阳为什么有时会突然变黑(日食)的缘故。
你还知道哪些山海经故事?
快期末考试 也总结完30篇山海经故事的分享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奇幻故事。最近,期末快要考试了陪着姑娘复习,我花了一些时间阅读了并结束了30篇有趣的山海经小故事的分享,这不仅让我对古代神话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给了我一些思考。
在这些小故事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山海经描绘了各种神奇的山川和动物,它们与人类有着密切的互动。有的山川可以保护人们的安全,
有的动物则能帮助人们解决困境。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肆意破坏和剥夺。
此外,山海经中的故事也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精神。许多故事中的主人公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考验,但他们从不放弃,勇往直前。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最
终换来了成功。这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迎来胜利。
最后,山海经中的故事也给了我很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启示。其中的神奇景象和奇特生物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故事与现代的创作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通过阅读山海经的小故事,我不仅拓宽了视野,还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思考和感悟。我相信,这些经历将对我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祝我姑娘考出好的成绩,愉快的度过2023年的暑假[奋斗]
#记录时光里的爱#
志怪古籍《山海经》的8个神话故事,千古流传,你可读过
《山海经》是一部志怪古籍,大概是战国中后期至汉中期的楚国人或者巴蜀人所做,作者不详。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该书并非出自一个人之手,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传世版本共计18卷。主要内容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保存了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蜗补天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和寓言故事。
1.补天浴日简介:上古时代,有一次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了起来。共工大败,气的像西方的不周山一头撞去,把不周山撞坏了,不周山是擎天的大柱,大柱一断,天就坍塌了一块,地也陷落了很多。同时,山林起火,洪水横流,世界发生了可怕的灾难。创造万物的女神女娲,在大江大河中挑选了很多五彩的石子,架起火来,把石子练成溶液,用这种溶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她又杀了一只乌龟,斩下它的四脚,作为四根天柱,才把天撑起来。还用大火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水,一场灾难,才算平息。
太阳女神羲和,生有10个儿子,也就是10个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大树。叫“扶桑”。这棵大树有几千丈高,10个太阳就住在这棵大树上。他们每天一个,轮流在天上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驾车伴送。这辆车子很壮观。由6条龙拉着。从起点汤谷到终点蒙谷,共有16站,正好一天的路程。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行,妈妈羲和驾着空车赶回汤谷,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登上龙车之前,一定先在闲池里洗一个澡。羲和还常常带着儿子们在东南海外的甘渊一块洗澡,羲和把他们个个都洗的干干净净。
2.精卫填海简介: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海,想把东海填平。
3.夸父逐日简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黃蛇,手里拿着两条黃蛇,去追赶太阳。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河。准备往北边的大湖去喝水,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园;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4.刑天争神简介:北方有个奇肱国,那里的人都是一只胳膊,每人长着三只眼,有男有女。奇肱国的人骑得是有花纹的马,奇肱国有种鸟,两个脑袋羽毛红中带黄,在花纹马的旁边飞来飞去。刑天和天帝到这奇肱国争夺神位。争斗间,天帝一下子砍掉了刑天的脑袋,把它的头埋在了常羊山下。失去脑袋的刑天,用乳房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一手紧握盾牌,一手紧握大斧,瞪着眼睛,大声喊叫,盾牌和大斧也在不停的挥舞。
5.巴蛇食象简介:有一种叫做“巴蛇”的蛇,可以吃象。吃完一头象,要经过三年才能把象骨头全部吐出,倘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腹部的疾病。巴蛇的皮为情、黄、赤、黑各色杂交,五彩斑斓,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的西边。
6.后羿射日简介: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原来,帝俊与羲和生的十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做扶桑。10个太阳本是轮流出来值班,但有时候,他们一起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坠下一个个三只脚的乌鸦。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7.嫦娥奔月简介:远古的时候,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比,用宝弓一口气射下9个太阳,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惠,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就赠给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后羿舍不得自己的妻子和乡亲,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后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一个小人,一心想吃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做神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后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天近傍晚,找借口不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全部吞下肚子。马上,她便身轻如燕,直上云霄飞向了月亮。
8.神荼郁垒简介:东海之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树,枝干绵延弯曲,覆盖三千里,桃树的东北方是鬼出入阴阳界的鬼门关。神荼、郁垒住在桃树上面,检查进进出出的小鬼,如果遇到有为非作歹的就用芦苇捆了去喂老虎。皇帝委任神荼、郁垒做鬼头子,监察,统领天下万鬼,又教导民间,在大门上悬挂画有神荼、郁垒的桃木板和芦苇索子,象征辟邪镇恶,这样,神荼、郁垒就成了门神。
谢谢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山海经》中的10个美丽传说,你听过几个?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
它记述了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上古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一部“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在《山海经》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被历代文人取材加工,成为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山海经》中是如何被记载的吧。
一
青丘之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
——《山海经·南山经》
二
瑞鸟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发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南海。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驳,花纹像文字的形状,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这种鸟,自如的进食,自由自在的歌唱、跳舞,当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安宁太平。
——《山海经·南山经》
三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于东海。
译文:再向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长着很多柘树。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爪,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声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身为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要把东海填平。
——《山海经·北山经》
四
比翼鸟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译文:比翼鸟栖息的地方在南山的东边,这种鸟是一青一红两只鸟的翅膀并在一起。
——《山海经·海外南经》
五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近。这时,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还是觉得渴,便想去喝北边的大泽中的水。但是还没赶到大泽,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这根手杖变成了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六
扶桑树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黑齿国的下面是汤谷,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七
开明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
——《山海经·海内西经》
八
常羲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译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
——《山海经·大荒西经》
九
黄帝战蚩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个共工台,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台所处的北方而射。有一个人,穿着青色的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属兵器后去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与蚩尤作战。应龙把水蓄起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从天上请了下来,魃从天上下来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杀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会下雨。叔均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帝,黄帝让她居住在赤水的北边。叔均被任命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别的地方去,人们想要把她赶走,就要说“请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沟渠。
——《山海经·大荒北经》
十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山海经》和《穆天子传》
中国古代神话有西东两大系统。西言神,东称仙,融合后称“神仙”。
西边的神话,属羌戎,以昆仑山为中心;东边的神话,归华夏,以蓬莱成系统。
有学者认为,西边的昆仑山神话更丰富,东渐以后,影响到中原。
这个说法应该有道理。
《山海经》记载了最早最多的西域神话——共工触不周山而引起滔滔洪水;夸父追日;禹杀相柳和布土;黄帝食玉投玉;黄帝娶嫘祖;魃除蚩尤;烛龙烛九阴;恒山与有穷鬼;羿杀凿齿和窫窳;姮娥偷药;西王母与三青鸟;窜三苗于三危……。山上也美丽无比,奇珍无数,有天帝们的宫殿;有长生不老之药;有神泉;有美玉;珍禽怪兽;奇花异草;……。
《山海经》也记载了别的山和海外,不过真都不如昆仑的神奇、精彩和丰富。
昆仑山,按照现代地理的概念,是指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其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东至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2500公里;西、中、东三段,最低海拔4500米,最高峰公格尔山7649米。此山脉,由2亿1千万年前开始的燕山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确如伟人诗中所说:“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传说中的西王母这样
从古文献看,至少在周代,人们已经知道西边有这么一座连绵不绝的大山。
《尚书﹒胤征》云:“火炎昆岡,玉石俱焚”。昆岡就是昆仑。《禹贡》说:“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何以叫“昆仑”?大概因为这个词有“广大无垠”的含义。“昆”,通“浑”。汉代杨雄《太玄》说:“昆仑磅礴,思之贞也”。
也有另一种说法。有个享年102岁的女学者苏学林,以研究楚辞闻名,写了一部《昆仑之谜》。她认为,“昆仑”是古巴比伦“Kurkura”的音译。她说,古巴比伦远古时传说有一座叫这个名字的神山,含义是“大地唯一之山”。这个假设,并非由她而起,但据说她讲述得最详细。林梅村认为,昆仑是吐火罗语,也有人说是古突厥语。都算是一家之言吧。
《山海经》,西汉整理此书的刘歆称,是大禹伯益所作。后人们说,真正成书,当在战国。
战国的时候,《左传》、《国语》里,也有了昆仑传说的内容。使用最多的,是庄子和屈原。
还有一部重要的书,就是后来被合并而成的《穆天子传》。这部书,讲述了周穆王到昆仑极乐世界的浪漫旅游,完美演绎了西边神话与中原文化的无缝衔接。
西晋初年,在如今的河南卫辉,那个时候叫汲郡,盗墓者发掘一座战国时魏国墓葬,从枯井中发现了一大批竹简,被后人称为“汲冢竹书”。里面的《穆天子传》和《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来合并成了流传至今的《穆天子传》。
这部书,当属神话无疑,所以后世,如隋代,将其归入“小说”一类。但也应承认,这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地理、人文著作。
此书作于何时亦有争论,实际上,成于西周可能性不大,从发现于魏国古墓看,作于战国时期的可能性最大。
周穆王,姓姬名满,为昭王之子,是西周的第五个君王,生活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穆天子传》说,周穆王率七萃之士,驭赤骥盜骊等骏马,造父驾车,伯夭引导,从宗周出发,越漳水,经河宗、阳纡之山,远至西王母之邦,终于和西王母宴于昆仑。
这部书的体裁,很像是帝王的“起居注”,某年某月某日,如何如何如何。所以开头,是从周穆王出发记起。
穆天子出发地是“宗周”,但究竟是镐京还是洛阳,更多学者倾向于后者。晋朝的本子,首页佚失。能看到的,穆王已经到了山西东部。
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钘山之下。癸未,雨雪,天子猎于钘山之西阿,于是得绝钘山之队,北循滹沱之阳。
漳水与滹沱,都源自山西而流向河北。钘山,即陉山,就是现在的井陉。
《淮南子》说,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西北,地陷东南,水潦尘埃归焉。
于是,形成了中国大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从西北到东南,有三个大台阶,太行山是最后一个。再往下,就是一马平川。晋代郭缘生《述征记》说,古代有太行八陉——南三陉、中二陉、北三陉。陉,是天然形成的路径。井陉,是中二陉之一,在另一陉“滏口陉”之北,自古为交通要道。秦始皇死于沙丘,李斯秘不发丧,仍要假装巡视,就是从井陉进入山西。
周穆王走这条路向西。
天子北征犬戎,犬戎胡觞天子于當(雷)水之阳。……甲子,天子西征,乃绝隃之关隥。
周穆王征犬戎,或为史实,《国语》记录了这件事。打败了犬戎,他们的首领“胡”设宴向穆天子赔罪。 “隃”指后来的雁门关。隥,是说险峻。
接着走,就到了河套。穆王到河宗国祭奠了河宗。河宗的天神高声传下了天语,让穆王不要忘了这次祭祀,鼓励他到昆仑去看宝贝,还嘱咐他天机不可泄露
穆王很感动,于是很认真地学习了《河图》,以及《河图》的说明书《河典》。河宗国的现任国王伯夭骑着骏马专门给穆王当向导了。
再往西行,两天后到了叫“积石”的地方。地方官给穆王献上了骏马、名狗,还有好的驾车驭手。又西行,应该途经了西夏、珠余氏、河首、襄山等地,无奈,书的此部分业已佚失。
离开积石五十多天后,终于抵达了昆仑山
戊午……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以诏后世。癸亥,天子具蠲齐牲全以禋于昆仑之丘。甲子,天子北征,舍于珠泽。……季夏丁卯,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曰:“舂山,是唯天下之高山也。”……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百兽之所饮食,先王所谓县圃。天子于是得玉荣技斯之英。曰:“舂山,百兽之所聚,飞鸟之所栖也。”爰有()兽,食虎豹如麋。……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鸟、青雕,执犬羊、食豕鹿。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以诏后世。
《西山经》说,赤水出于昆仑而流向东南。穆王先到了赤水之阳,就是北岸,然后上了昆仑。所谓“昆仑之丘”,是说昆仑分为三层。“县圃”又称“昆圃”、“玄圃”、“弦圃”,按照《淮南子》的说法,在昆仑的第二层,为众神居住之所。不过好像穆王没见到哪个大神。此书记载,与《淮南子》和《山海经》都有些差异,可不必去管他。穆王在这几天里,拜谒了黄帝的宫殿和雷神丰隆的墓,还见到了众多奇兽珍禽。一行人继续西行。
壬申,天子西征。甲戌,至于赤乌,(赤鸟)之人丌献酒千斛于天子。……天子曰:“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太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原。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天子乃赐赤乌之人……墨乘四,黄金四十镒,贝带五十,朱三百裹。丌乃膜拜而受,曰:“()山,是唯天下之良山也,宝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硕美。”天子于是取嘉禾以归,树于中国。……己卯,天子北征。……庚辰,济于洋水。……壬戌,天子北征东还。甲申,至于黑水,西膜之所谓“鸿鹭”。……辛卯,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容成氏之所守。……天子于是取玉三乘,玉器服物,于是载玉万只。……孟秋丁酉,天子北征,()之人潜时觞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献良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戊戌,天子西征。辛丑,至于剞闾氏,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于铁山之下。壬寅,天子登于铁山……已祭而行,乃遂西征。丙午至于鄄韩氏,爰有乐野温和,穄麦之所草,犬马牛羊之所昌,宝玉之所()。丁未,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
这一段路,一直向着西北。书中说,有三千里长。经过了赤乌氏、容成氏、剞闾氏、鄄韩氏等国。还渡过了洋水和黑水。《山海经》所说源自昆仑的四条大川,全都经过了。赤乌氏的先祖是周太王亶公所封,是专门管理玉器的官员臣长,还是太王的女婿。穆王在那里拿到了嘉禾的种子。容成氏域内有群玉之山,穆王得到了一万块玉石。屈原的《天问》里,也写这两件事。剞闾氏国内有铁山。鄄韩氏域内有大平原,物产丰富,且喜好音乐,一套曲子演奏了三天。
这里边有些“漏洞”。太王亶公,是战国时候的称呼,不可能更早。另外,以“鎰”作为黄金的计量单位,也是战国才有的事。
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乙丑,天子觞 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穆天子终于见到了西王母,而且真是无比浪漫的描述。
《山海经》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就是虎啸龙吟的那种,吓也吓死了。穆王亲眼一见,不对,没说相貌,但至少极有情调,作一手好诗。俩人的唱和,还似乎相见恨晚,王母问,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何时君再来;穆王应曰,国务缠身,不敢怠慢,但亲民如见汝,三年必返,后会有期。临走的时候,穆天子还题字留念。
辞别西王母,穆王又向西走了一段,到了极西处,休整了三个月,打了九天猎,所获无数,然后打道回府。路途之上,又经过了智氏、阏氏、胡氏、寿余、浊繇氏、骨飦氏、巨蒐等国,走的是另一条路。
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有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有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自舂山以西至于赤乌氏舂山,三百里。东北还至于群玉之山,截舂山以北,自群玉之山以西至于西王母之邦,三千里。自西王母之邦北至于旷原之野,飞乌之所解其羽,千有九百里。自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万四千里。乃还,东南复至阳纡,七千里。遂归于周,三千里。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
按照书中的说法,穆王去昆仑山,走了一万四千里;回程是另一条路,走了一万里。日期和里程,记载、计算都很精细。而且,与现代的测量,相去并不远。所以,不管穆王是否真的去过那里,但一定是有人去过了。这是在张骞出使西域很早以前,至少要早几百年。
西晋初年,“汲冢竹书”被发现,然后整理而成《穆天子传》。晋代的郭璞为其作注。清代檀萃著有《穆天子传注疏》、丁谦著《穆天子传地理考证》。现代,有顾实《穆天子传讲疏》、于省吾《穆天子传新证》、张星烺《周穆王西征纪程》等。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了《穆天子传研究文献辑刊》。
设想一下,《穆天子传》的成书与传播,大约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此书与《山海经》尽管有所差异,但毕竟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穆天子传》是以《山海经》为蓝本,加上穆天子西政的内容而形成的。
昆仑山,是中国大地由西北向东南从高到低三大台阶的最高一级。远古以来生长于斯的羌戎各族,由于对其的崇拜,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宗教和神话。虽然这些羌戎之族很长时间没有文字,但口耳相传亦成为他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远古开始,羌戎各族与中原地带的交往就应该存在并不断密切。因而,他们的文化,随同西域盛产的美玉,一同源源不断地向东方传播扩散。
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曾经是周初王室的舆图档案,或者由羌戎各族提供,或者由王室派人采集。
但为何直到战国时期,突然间西域的情况在中原爆发式传播呢?这很可能与王子朝奔楚,将周王室典籍携出有关。
王子朝,姓姬名朝,周景王姬贵的庶长子,深受宠爱。但在太子早逝,景王未及立子朝为太子时,突然去世。国人拥立周景王嫡长子姬猛为王,王子朝攻击并杀害姬猛,自立为王。晋国拥立姬匄,是为周敬王。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晋国率诸侯护送周敬王回到周都。王子朝战败,带着全部周王室典籍和一些贵族逃往楚国。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5年)春天,周敬王乘吴国攻破楚国的机会,派人刺杀了王子朝。
文献载,各种史籍典册,主要藏于周室,少量藏于诸侯。民间罕预见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还要到鲁侯那里去看《鲁春秋》。这恰好解释,为何春秋之前,并未出现诸子百家和各种著作。
王子朝奔楚,突然把众多的王室蜜蜜档案公诸于世。这就可以解释僻居一隅的楚国,为何忽然间出了屈原宋玉等大文人,而且,他们对周廷及以前各代的情况了解那么多,现在还出土了那么多战国楚简。
《山海经》最初的版本,当形成于楚国,里面吸收了很多西南少数民族的传说。然后才向中原扩散。
这种扩散,是伴随着其他大量周王室文献同步展开的。于是,在战国中期,引爆了各诸侯国中的诸子百家大发展,各种流派参差叠起,各种典籍层出不穷。没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这样的文化大爆发是不可能的。
《穆天子传》所依的竹简,藏于魏国枯井之中。因为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来本是一家。晋楚又都是春秋五霸成员,战国初期也几乎是最强大的诸侯。王子朝奔楚带去的王室文献,传入晋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进一步说,赵与秦同族,皆为戎。秦是一支,迁到了西边。《穆天子传》极可能出自赵国人之手,吸取了秦赵共同的善驭畜牧等特长。如果说,穆王从宗周镐京出发,走陕西一直向西就行了,不必绕道山西。书中的一些“破绽”,透露了作者秘密。
赵国自赵襄子开始,便雄心勃勃向北开拓。到赵武灵王更是胡服骑射,开疆扩土。《穆天子传》中,实际很可能隐藏着赵人的政治理想,于是假托穆王,把现实和理想巧妙结合,拐着弯说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