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叫魂口诀怎么念(叫魂口诀)

叫魂口诀怎么念(叫魂口诀)

传授一种民间给小孩“叫吓着”的方法,简单易学,颇为实用!

儿童涉世未深,先天之气没有被污染,眼睛比较“干净”,因此,比较容易看见“好朋友”。结果就是丢了魂,也就是“吓着”,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胆气未坚,天灵未合,更容易被吓着。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食欲不振,半夜子哭闹不休,抑或常在睡梦中时不时的抽搐,深呼吸,抽泣,乃至惊醒,那么,极有可能就是吓着了。

民间有很多叫魂的方法,但大都比较麻烦,非专业人士可操作性差,效果还不一定好。比如在下曾经有机缘,遇到过一个精通奇门遁甲的老者,传授过一种叫吓着的方法,不止孩子,大人,都比较实用,但操作方法叫复杂,还需要“掐诀”,一般人不加以练习,是很难做到的。

这里,我介绍一种通俗的方法,人人可学,经验证明,效果还不错。

孩子吓着以后,先询问孩子原因,帮助孩子回忆曾经去过那些地方,尤其要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找到原因。然后哄睡孩子,拿件孩子平时常穿的衣服,到丢魂的地点,先双手展开衣服,再高声呼唤“XXX,回家了!”声音要温柔,不要责备,还要有一些催促的意思。反复呼唤,来回走动。几分钟后回家,把衣服披在孩子身上,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还不管事,给我留言,我来帮助你。

传授一种民间给小孩“叫吓着”的方法,简单易学,颇为实用!

儿童涉世未深,先天之气没有被污染,眼睛比较“干净”,因此,比较容易看见“好朋友”。结果就是丢了魂,也就是“吓着”,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胆气未坚,天灵未合,更容易被吓着。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食欲不振,半夜子哭闹不休,抑或常在睡梦中时不时的抽搐,深呼吸,抽泣,乃至惊醒,那么,极有可能就是吓着了。

民间有很多叫魂的方法,但大都比较麻烦,非专业人士可操作性差,效果还不一定好。比如在下曾经有机缘,遇到过一个精通奇门遁甲的老者,传授过一种叫吓着的方法,不止孩子,大人,都比较实用,但操作方法叫复杂,还需要“掐诀”,一般人不加以练习,是很难做到的。

这里,我介绍一种通俗的方法,人人可学,经验证明,效果还不错。

孩子吓着以后,先询问孩子原因,帮助孩子回忆曾经去过那些地方,尤其要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找到原因。然后哄睡孩子,拿件孩子平时常穿的衣服,到丢魂的地点,先双手展开衣服,再高声呼唤“XXX,回家了!”声音要温柔,不要责备,还要有一些催促的意思。反复呼唤,来回走动。几分钟后回家,把衣服披在孩子身上,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还不管事,给我留言,我来帮助你。

传授一种民间给小孩“叫吓着”的方法,简单易学,颇为实用!

儿童涉世未深,先天之气没有被污染,眼睛比较“干净”,因此,比较容易看见“好朋友”。结果就是丢了魂,也就是“吓着”,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胆气未坚,天灵未合,更容易被吓着。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食欲不振,半夜子哭闹不休,抑或常在睡梦中时不时的抽搐,深呼吸,抽泣,乃至惊醒,那么,极有可能就是吓着了。

民间有很多叫魂的方法,但大都比较麻烦,非专业人士可操作性差,效果还不一定好。比如在下曾经有机缘,遇到过一个精通奇门遁甲的老者,传授过一种叫吓着的方法,不止孩子,大人,都比较实用,但操作方法叫复杂,还需要“掐诀”,一般人不加以练习,是很难做到的。

这里,我介绍一种通俗的方法,人人可学,经验证明,效果还不错。

孩子吓着以后,先询问孩子原因,帮助孩子回忆曾经去过那些地方,尤其要问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找到原因。然后哄睡孩子,拿件孩子平时常穿的衣服,到丢魂的地点,先双手展开衣服,再高声呼唤“XXX,回家了!”声音要温柔,不要责备,还要有一些催促的意思。反复呼唤,来回走动。几分钟后回家,把衣服披在孩子身上,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还不管事,给我留言,我来帮助你。

老人用小米给娃“压惊”,最后少了一块,这是迷信吗?原理很简单

楼上的邻居几个月前刚生了二胎,小家伙晚上哭闹不止,在楼道里听得都很清楚,不一会,有人敲我家的门,找的不是我,而是婆婆,邻居神秘兮兮地跟我婆婆说,阿姨,您会用小米给孩子收收吗?我妈在电话里说孩子可能是吓着了,需要一个上年纪的人给看一下。

出于好奇,我也跟着婆婆去了邻居家,小家伙还是陆陆续续地哭,经过询问才知道,白天爸爸抱着她玩,她的小脖子还没有力气,不小心小脑袋从爸爸的肩膀上滑下去了,虽然爸爸及时抓住了她,但却把孩子吓了一跳,也不睡觉也不吃奶,就只是哭,妈妈急得没办法,才想到用小米来压惊。

只见婆婆让他们准备几样东西,一个空碗,一些小米,还有一块红布,把小米盛在碗里,用手按压紧实,然后放上红布,裹紧了倒过来,在孩子的头上顺时针逆时针地来回转悠,嘴里还念念有词,一会功夫,再打开盛小米的碗,竟然发现刚才压实的一碗米,竟然少了一个角,婆婆说孩子确实是吓着了,需要把小米填满再收一次,我看得稀里糊涂,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真的是迷信?

小米“压惊”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回家后的我越想越纳闷,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于是也动手做个实验,用小碗装满了小米,拿着一块布倒过来摇晃,然后打开后,也发现小米少了一块,放到做蛋糕称面粉的称上一看,重量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小米是颗粒,颗粒和颗粒之间有很多种排列方式,即使人为地用手按压,小米之间的缝隙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动,可是倒过来摇晃就不一定了,摇晃的过程中把小米之间的空间进一步缩小,而且碗是个梯形结构,小米的流动方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造成了空间上的减少。当然,也有人问了,为什么用了小米后,孩子的情况就好多了呢?

其实也非常简单,这就是催眠的原理,催眠的道具中,有一个摇摆的时钟,旁边的人还不停地念念有词,两个情景是不是特别相似?老人也是念念有词,端着小米在孩子的头上顺逆时针地晃动,这会让宝宝快速进入无意识的状态,加上刚才的哭闹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的体力,所以很快就要睡着了,所以小米压惊一定要选在晚上,光线要暗,不然就没啥效果。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真的是吓着了吗?

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善,尤其是神经发育不完善不稳定,因此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大声,或者猛烈的摇晃给吓到,到了晚上的时候,更容易哭闹,这是因为人在黑暗处的时候,自我防御力是最弱的,害怕的心理会让他没有安全感,不肯安心去睡,所以适当的安抚,有利于他的睡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当然,也有的孩子在小米压惊后,还是出现反复的情况,这是因为孩子对受到的惊吓记忆比较深刻,时不时就会想起来,建议父母白天多带孩子去外面玩一玩,转移一下注意力,说一件我女儿小时候的事,她也是没来由地哭闹,怎么哄都不好,我就带着她去楼下玩,不一会她就不哭了,晚上也没有再闹过,如果孩子有哭闹不休的现象,父母们不妨试试。

另外,孩子的哭闹,还预示着身体的不舒服,比如经常在幼儿身上发生的肠绞痛现象,也会让孩子哭闹不休,建议赶紧去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

所以,小米给孩子“压惊”,但只就催眠的安抚方式上,应该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如果孩子哭闹,只是用这一种方法,却是不提倡的,父母还是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排查,回忆孩子哭闹的可能原因,选择安抚还是去看医生,及时消除孩子的不安和不适,这才是最重要的,您说呢?

您相信小米“压惊”的说法吗?您觉得孩子哭闹的原因是什么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联删

北大法学院老师致新同学一份私房书单(2017年版)

给法学院大一生推荐的书单

作者:侯 猛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和社会科学》执行主编,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法律社会学、政法制度、法律教育,著有《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新中国政法传统》,合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

说 明

这份书单最早是提供给贸大法学院大一同学的。2011年国庆节前的一次座谈,有同学提问,初入大学应该读些什么书?当时考虑到贸大学子向来法律实用书读的多,而法律之外的无用书读的少。故而整理出一份书单,以人文和科普为主,注重可读性,兼顾专业性,书目无优先顺序,相关介绍在豆瓣上可以找得到,比较适合低年级法科生阅读。此次增删,主要是根据这几年的出版情况和本人调入北大法学院以后的教学体会。

其中增加了大一开设《法理学》这门课的推荐读物四本,分别代表思考法律问题的不同面向。同学们将其归纳为十六字口诀:“左手科斯,右手哈特,心怀密尔,头顶富勒”。

参阅分界线

1. 哈特:《法律的概念》,法律出版社,2011年。

2. 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格致出版社,2014年。

3. 穆勒(又译密尔):《论自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商务印书馆,2005年。

而我给大二同学开设《法律和社会科学》,介绍社会科学在法律中的作用。其中所选用材料,现在编辑成书。它可以说是法学人提供给法律人认识中国法治和职业自我的优质读本。

5.侯猛编:《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法律出版社,2017年。

其他一些无用书,分别涉及中国历史与政治、西方法律与政治、自然与人类社会、专业入门和大学生活等方面,依次如下:

6. 温功义:《三案始末》,三联书店,2013年。

7.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8. 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三联书店,2008年。

9.史景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

10.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82年。

1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12.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3. 萨伯:《洞穴奇案》,三联书店,2009年。

14. 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三联书店,1998年。

15. 霍姆斯:《霍姆斯读本》,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16. 何帆:《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增订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

17. 奥维尔:《动物庄园》,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18. 阿考斯、朗契尼克:《病夫治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 卡特赖特、比迪斯:《疾病改变历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20. 鲍尔:《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

21. 古尔德:《熊猫的拇指:自然史沉思录》,三联书店,1999年。

22. 琼斯:《建筑与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威尔逊:《论人的天性》,新华出版社,2015年。

24. 波斯纳:《性与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5.费孝通:《生育制度》,三联书店,2014年。

26.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2013年。

27.瞿同祖:《瞿同祖论中国法律》,商务印书馆,2014年。

28. 张五常:《新卖桔者言》,中信出版社,2010年。

29. 冯象:《政法笔记》(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30.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1. 王铭铭:《没有后门的教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2. 朱青生:《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给学生的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3. 苏力:《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4. 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联大八年》,新星出版社,2010年。

此外在闲暇时,还可阅读《读库》系列(新星出版社)和《老照片》系列(山东画报出版社)。

来源: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