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日犯岁君是什么意思(岁君是什么意思)

日犯岁君是什么意思(岁君是什么意思)

完整版解析西游记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接上文附录7

正解西游记

题解: 袁守诚精准算卦没有隐瞒事实,老龙王愚蠢应对袁守诚的妙卦触犯天条。

诗曰: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

注解:陕西大国长安城实力非凡,是八河流经过的风水宝地。很多帝王在这里建都立业,自古以来长安就是人们谈论的焦点。

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基十三年,岁在己巳。且不说他驾前有安邦定国的英豪,与那创业争疆的杰士。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张稍道:

“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

批注1:这里引出渔夫和樵子两个贤人,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谈论山青和水秀之争到底哪一个更好,其实没有答案各有各的好处。这两个人的山青和水秀之争就是道家和佛家的一场辩论,也是一场动与静的辩论,水流代表动,青山代表静,动与静其实最深层的延伸是道与佛,动代表着道教的灵动, 静代表着佛教的空静,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静心。

批注2:渔翁张稍和樵子李定的谈论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引出泾河龙王,从而引出唐王,让唐王也参与到取经计划中,儒释道三家之王开启一场取经计划。

有一《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

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

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注解:一叶扁舟飘荡在烟波浩渺的江河里,依靠着船篷,那潺潺流水的声音,就像西施的声音一般清脆迷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逐名追利的性情也少了,闲着的时候还可以折一折芦苇。江边的柳岸卢湾边飞起点点沙鸥,与妻子和孩子一同欢笑,安然熟睡,没有争名夺利的烦恼,乐在逍遥。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个《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

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

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

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注解:在山间行走,听着黄莺啼叫,就像奏乐一样,当我感觉还处在暮春时节的时候,不知不觉夏天就已经来临了。接着又迎来了秋天,这里的稻花正香,可以供人观赏游玩。迅速到来的寒冬,手就像拈了东西一样,冻在一起。这一年四季无拘无束,多么逍遥自在。

批注:两首《蝶恋花》是对渔夫和樵夫两个人一年四季的生活状况进行辩论。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

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

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

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注解:生活在水上就像生活在仙乡云水之间,就是我的生涯,停下摇橹泊下小舟就是家了。水上有数不尽的美味佳肴,日子过得真是逍遥自在。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鹧鸪天》为证:

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

腌腊鸡鹅强蟹鳖,獐豝兔鹿胜鱼虾。

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

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注解:巍峨的高山峻岭连接着天涯的地方,有一间茅屋,那就是我家。山间美味佳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怎么能比不比你的差。画外音就是说,你有的我也有,可能还比你的好。

批注:两首《鹧鸪天》是对渔夫和樵夫两个人的生活物质方面进行辩论

渔翁道:“你山青真个不如我的水秀,又有《天仙子》一首: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

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

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

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注解:我的小舟可以随意停泊,即便是烟波浩渺,我一点也不害怕,垂钓撒网打鱼,然后回家和妻、子团圆享用美食。吃不完的鱼拿到长安城去卖掉,得了钱,还能买些香醪惬意吃个醉。用蓑衣当做被子睡卧在江上,酣然入梦不贪恋人间荣华富贵没有忧虑,生活岂不快哉?

樵子道:“你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天仙子》一首: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

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

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

酕醄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注解:我在山下盖一间房子,欣赏山间的松竹梅兰。山林中密寻干柴没有人管,卖多少钱看当时行情,卖的钱都是我一个人得到。把钱拿去买酒多么逍遥自在,喝醉了往松树下一躺,没有牵挂没有纷争,哪管人世间的兴与衰。

批注:两首《天仙子》是对渔夫和樵夫两个人如何维持生活进行辩论。

渔翁道:“李兄,你山中不如我水上生意快活,有一《西江月》为证:“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

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注解:繁盛的红蓼花盛开映着明月的光辉,江风摇动着黄色的芦苇。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江河,摇动浆橹激起水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一条条大鱼罩入网中,吞钩的小鱼成群结队。烹煮一锅鲜美的鱼羹,嬉笑怒骂过逍遥自在的日子管他当权者是谁!

樵夫道:“张兄,你水上还不如我山中的生意快活,亦有《西江月》为证。

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

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

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松楠。

采来堆积备冬寒,换酒换钱从俺。

注解:败叶铺路枯藤缠绕,满山的老竹和树木的枝枝丫丫。女萝和葛根相互缠绕,拆取下来可以捆绑柴火担子。虫子蛀空的榆树和柳树,风吹断的松楠都可以采回家去当作过冬的柴火抵御冬天的寒冷,也可以把这些柴火买了换酒或者换钱都有我自己做主。

批注:两首《西江月》是对渔夫和樵夫两个人的精神层面进行辩论

题外话: 明代大学士李春芳谥号“文定”,是否与“李定”之名纯属巧合?

李定的《鹧鸪天》中“紫李红桃梅杏熟”一句藏有“李”字,《蝶恋花》中“红瘦绿肥春正暖”一句藏有“春”字,《闲时》诗中“喜来策杖歌芳径”一句藏有“芳”字。则李定即是李春芳之影射。

那渔翁“张稍”是何人?张稍是一个船的掌舵人,李春芳字文定是一个太平宰相,是当时明朝廷的掌舵人,故“两个贤人”“一个渔翁”“一个樵子”均可能都是隐射李春芳。

渔翁道:“你山中虽可比过,还不如我水秀的幽雅,有一《临江仙》为证: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

蓑衣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开。

困卧芦洲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

随心尽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争似我宽怀?”

注解:等到潮落水中漩涡消失驾着小舟出去,深夜唱着歌摇着橹归来,归巢的鸥鸟是经不起这般惊吓的。幽静的深夜身披蓑衣残月相伴,天边彩云散开,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啊。困了在在芦苇丛中睡下也没什么事,即使日上三竿也不必着急。时间都有自己安排,朝廷大臣每天清早都要上朝理政,哪有我逍遥自在。

樵夫道:“你水秀的幽雅,还不如我山青更幽雅,亦有《临江仙》可证:

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

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

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敧捱。

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

注解:秋高气爽我拿着斧子进山砍柴,清凉的夜晚背着一担柴火回来。随手摘下野花插鬓岂不妙哉?傍晚的山间云雾缭绕,归途踏着云雾,到家时月已升空,孩子妻子笑着出门相迎,草床木枕收拾的简单整齐。桌上摆着着蒸熟的梨子还有煮好的黍,瓮中新酿的酒业刚好可以饮用了,真是发自内心的惬意。

批注:两首《临江仙》是对渔夫和樵夫两个人谁所处环境更优雅进行辩论。

渔翁道:“这都是我两个生意,赡身的勾当,你却没有我闲时节的好处,有诗为证,诗曰:

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

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

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

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

注解:我闲暇时把小舟停在江边看着天边的白鹤飞舞。在船篷里教孩子搓钓鱼的线,同妻子一起晒渔网。心静便没有大浪,安心不会有大风。身上穿的是绿蓑青笠却胜似朝中官员们穿的紫色官府逍遥自在。

樵夫道:“你那闲时又不如我的闲时好也,亦有诗为证,诗曰: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

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

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

注解:我闲暇时掩上竹门独自坐在茅庵里欣赏天空中白云飘荡。教孩子读书认字和友人下棋。高兴时手持山杖在满山野花

的小路上高声歌唱,有兴致时便携琴在青山中弹奏。穿着草鞋麻衣盖着粗布的被子,非常宽心胜似锦衣罗袍逍遥自在。

批注:这两首诗是渔夫和樵夫两个人对自己的休闲时光进行辩论。

  张稍道:“李定,我两个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但散道词章,不为稀罕,且各联几句,看我们渔樵攀话何如?”

李定道:“张兄言之最妙,请兄先吟。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

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

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

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

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敧听唳鸿。

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

溪边挂晒缯如锦,石上重磨斧似锋。

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

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

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

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

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爊鸡日日丰。

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

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

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松。

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

批注:诗篇明显增长,也就是说他们说的话越来越多,渔夫、樵子本就不符合对诗的身份,却对出这么大篇幅的诗词,然人有些迷惑,他们究竟是诗人还是砍柴打鱼的?这都不是他们的身份,他们最大可能的身份是出差办事的上天神仙。

  张稍道:“李兄,我才僭先起句,今到我兄,也先起一联,小弟亦当续之:

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

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

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

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

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

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

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

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

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

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

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

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

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

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

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

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

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批注:两个人对诗进行很长时间,每一首诗作者写的都是官外逍遥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做官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不是管也不是民,他们就是逍遥自在的神仙。

他二人既各道词章,又相联诗句,行到那分路去处,躬身作别。张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张稍道:“我永世也不得翻江。”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张稍道:“李兄,你虽这等说,你还没捉摸;不若我的生意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李定道:“你那水面上营生,极凶极险,隐隐暗暗,有甚么捉摸?”张稍道:“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明日上城来,卖钱沽酒,再与老兄相叙。”二人从此叙别。

批注:张稍和李定两个人是故意到泾河边上,也就是在泾河龙王家院墙外说的这一番话要让老龙王听见,这两个人谈论诗词歌赋比个高低,都是在表达自己的生活好于对方,看似是一场闲谈之间的争论,但这场争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可以说两个人都没有耐心了,张稍可能是个急性子突然之间对李定说“呵呵李兄,你途中多保重吧!当心山上的老虎。你要是遇上老虎遭了凶险,以后街头巷尾上我岂不是少了一个故人!”张稍觉得他这一争论中赢定了,因为他有高人指点不必在危险的大风浪中遇浪翻船,因此张稍觉得自己很安全,就说下了这一番赌气的话。

批注:第一个导致泾河龙王找死的人出现了,那就是打鱼的张稍。俗话说,上得山多终遇虎,所以上山谋生的人最忌讳遇虎。就如下水谋生的人最忌讳有人说翻船一样。比如现在谁要是跟一个开车的说翻车之类,立马友尽。现在张稍公然故意诅咒李定上山遇虎,就是为了引出李定和他吵架,不说狠话不会引起他人注意和倾听,从而说出袁守城算卦的事来。可见张稍这是和袁守城商量好的,早有预谋。

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道:“祸事了!祸事了!”龙王问:“有甚祸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得两个渔樵攀话。相别时,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着。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旁边闪过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一齐启奏道:

批注:可是张稍的回答答非所问。他并没有回答他为啥翻不了船,却说了每天能打到金色鲤鱼。其实能不能打到鱼和能不能翻了船这是两码事。如果泾河龙王想让你翻船,袁守诚算怎么准都没用。但张艄却信誓旦旦地说:““我永世也不得翻江。”是谁给他的底气,保证他在泾河里打鱼不受泾河龙王控制?权力肯定在泾河龙王之上,袁守诚、渔夫、樵子其实都是棋子,为了引出一个重要人物参与取经计划。

“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大王隐显莫测,变化无方,但只变一秀士,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果有此辈,容加诛灭不迟;若无此辈,可不是妄害他人也?”龙王依奏,遂弃宝剑,也不兴云雨,出岸上,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白衣秀士,真个丰姿英伟,耸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规蹈矩。语言遵孔孟,礼貌体周文。身穿玉色罗襕服,头戴逍遥一字巾。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属龙的本命,属虎的相冲。寅辰巳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龙王闻言,情知是那卖卜之处,走上前,分开众人,望里观看,只见:

批注:泾河龙王为了维护水族后代不被尽情打了,决定去找算卦的理论,其实龙王这么做并没有错,可他却走进一场悲剧之中,而且是早已设定好的计划之中。

批注:渔夫张稍和樵子李定拉开了取经大幕,泾河龙王是走进这场大戏的第一个悲剧人物,他要完成在这场取经大戏中所扮演的角色,泾河龙王在这场取经计划中的任务是什么,后文会有介绍。

四壁珠玑,满堂绮绣。宝鸭香无断,磁瓶水恁清。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端溪砚,金烟墨,相衬着霜毫大笔;火珠林,郭璞数,谨对了台政新经。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槃子午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招牌有字书名姓,神课先生袁守诚。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仪容秀丽,名扬大国,术冠长安。龙王入门来,与先生相见。礼毕,请龙上坐,童子献茶。先生问曰:

批注:仪容秀丽术冠长安的袁守诚登场,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泾河龙王完成在这场取经计划中的任务。书中没有对他做过多的介绍,对他的身份也没必要深究。

“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批注:袁守诚和泾河龙王定赌约,谁输谁赢,且往下看天意如何安排。

龙王辞别,出长安,回水府。大小水神接着,问曰:“大王访那卖卦的如何?”龙王道:“有,有,有!”但是一个掉嘴口讨春的先生。我问他几时下雨,他就说明日下雨;问他甚么时辰,甚么雨数,他就说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与他打了个赌赛;若果如他言,送他谢金五十两;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门面,赶他起身,不许在长安惑众。”众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

批注:八河总管司雨大龙神的泾河龙王,对一个地方是有一定的下雨权力的,所以有雨无雨,只有泾河龙王知道,但如果玉帝有旨意必须按照玉帝的旨意下雨,如果没有旨意,需要做好一个地方的雨水工作就可以,所以泾河龙王笃定他这一次和算卦先生袁守诚打赌赢定了。

  此时龙子龙孙与那鱼鲫蟹士正欢笑谈此事未毕,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

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彻地,却不输与他呵!”鲥军师奏云:“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捽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龙王依他所奏,果不担忧。

批注:袁守诚是什么人物,为何算卦如此准确,书中只提到他是袁天罡的叔父,我们这里也不必做过多的深究,他和渔夫樵子一样是取经计划的推动者,设下一场赌局拉泾河龙王入局,糊涂的军师又给泾河龙王出了违背圣旨的糊涂建议,这使泾河龙王走进了一场不归路,也是这部书中牺牲的第一神仙。

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他又按落云头,还变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门里大街上,撞入袁守诚卦铺,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捽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动。这龙王又轮起门板便打、骂道:“这妄言祸福的妖人,擅惑众心的泼汉!你卦又不灵,言又狂谬!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俱不相对,你还危然高坐,趁早去,饶你死罪!”守诚犹公然不惧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戏之耳,岂知弄假成真,果然违犯天条,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诚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条生路与你投生便了。”龙曰:“愿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龙王闻言,拜辞含泪而去。不觉红日西沉,太阴星上,但见:

批注:泾河龙王的这场赌约输的很彻底,为了性命,听从袁守诚建议向唐王讨人情,讨这个人情是否能活命,泾河龙王此时也是忧心忡忡。

烟凝山紫归鸦倦,远路行人投旅店。

渡头新雁宿眭沙,银河现。

催更筹,孤村灯火光无焰。

风袅炉烟清道院,蝴蝶梦中人不见。

月移花影上栏杆,星光乱。

漏声换,不觉深沉夜已半。

眭:解释:1.[suī]〈文〉目光紧紧注视。 2[huī].姓。解释:目光深注貌。

注解:傍晚的山间笼罩着紫色的雾气,早上出去觅食的鸟儿飞回了巢穴,行路的客人也纷纷落脚旅店。寂静的小村亮起了灯光传来了打更的声音。清幽的道院中炊烟袅袅,睡梦中自己变作一只自由自在翩翩飞舞的蝴蝶。星光迷离,月光下的花影照在栏杆上。铜壶滴漏之声不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

  这泾河龙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来皇宫门首。此时唐王正梦出宫门之外,步月花阴,忽然龙王变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

太宗云:“你是何人?朕当救你。”龙王云:“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龙王欢喜,叩谢而去。

批注:泾河龙王前去向唐王求情,希望唐王能从魏征手中救下自己的性命,唐王应允了龙王的请求,可有些事情并不随人愿。

批注:唐王成功被泾河龙王拉入取经计划当中,儒释道三家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取经计划的。

  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但见那:

烟笼凤阙,香蔼龙楼。

光摇丹扆动,云拂翠华流。

君臣相契同尧舜,礼乐威严近汉周。

侍臣灯,宫女扇,双双映彩;孔雀屏,麒麟殿,处处光浮。

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

宫花灿烂天香袭,堤柳轻柔御乐讴。

珍珠帘,翡翠帘,金钩高控;龙凤扇,山河扇,宝辇停留。

文官英秀,武将抖搜。

御道分高下,丹墀列品流。金章紫绶乘三象,地久天长万万秋。

注解:瑞气笼罩着皇宫,晨光白云随着上朝的銮驾流转。朝堂上君明臣闲可同尧舜时期相媲美,礼乐近似周汉一样威严。侍臣灯和宫女扇光彩夺目,有着精美孔雀图案的屏风和雕刻着麒麟的大殿处处生光。群臣山呼万岁,大唐千秋万代。三鞭响过,众臣参君理政。鲜花的香气弥漫着整个皇宫,堤岸上轻柔的柳枝随着宫中传来的乐器随风起舞。珍珠翡翠的珠帘挂在金钩上,銮驾停车唐王上殿。文官英姿睿智,武官精神抖擞。太宗高坐龙椅,众贤臣阶前分列,贤臣良将保大唐天长地久。

扆:[yǐ]1.古代宫室中的 一种屏风。 2.姓。

  众官朝贺已毕,各各分班。唐王闪凤目龙睛,一一从头观看,只见那文官内是房玄龄、杜如晦、徐世勣、许敬宗、王珪等,武官内是马三宝、段志贤、殷开山、程咬金、刘洪纪、胡敬德、秦叔宝等,一个个威仪端肃,却不见魏征丞相。唐王召徐世勣上殿道:“朕夜间得一怪梦,梦见一人迎面拜谒,口称是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该人曹官魏征处斩,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许诺。今日班前独不见魏征,何也?”世勣对曰:“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唐王大喜,即传旨,着当驾官宣魏征入朝。

批注:唐王不忘梦中泾河龙王所托,与徐世勣商议留魏征于宫中不放,过上一日便可救泾河龙王。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这丞相谢了天恩,斋戒沐浴,在府中试慧剑,运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见当驾官赍旨来宣,惶惧无任,又不敢违迟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带,同旨入朝,在御前叩头请罪。唐王出旨道:“赦卿无罪。”那时诸臣尚未退朝,至此,却命卷帘散朝,独留魏征,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论安邦之策,定国之谋。将近巳末午初时候,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朕与贤卿对弈一局。”众嫔妃随取棋枰,铺设御案。魏征谢了恩,即与唐王对弈。

  毕竟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爇:[ruò] 解释:〈文〉焚烧;引燃。

批注:魏征已经接到玉帝旨意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唐王把他留在宫中对弈,企图救那泾河龙王一命。

第九回总结:前八回是为取经计划做铺垫第九回为取经计划拉开序幕,由樵子和渔夫引出泾河龙王,再由泾河龙王引出唐王,让唐王加入取经计划当中,从此儒释道三家开启一场漫长的取经计划。

演员张和平,戏里是大龄剩男,现实儿子已经二十岁

近年来,随着康家成员相继淡出,《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故事重心逐渐转向昌盛街的街坊们,特别是那位被戏称为昌盛街“五大猥琐男”之一的老作。老作的故事情节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位看似吝啬小气、整日无所事事的不知名作家。

老作,原名陈想妹,首次出现在2002年的故事中。在来到昌盛街的21年里,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情感历程。一开始,他心仪着同租住在祝师奶家的野模,然后又曾对黄菲有过意思,甚至为了利益向阿娇求婚。但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康祈耀的上司朱莉娅身上,纠缠了她多年。直到一碗炒饭的故事中,老作的目标转向了康祈祖公司的同事华女,两人因炒饭而相爱,成为了昌盛街的神仙眷侣。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令人如意。在一段长达四年的恋爱后,老作计划向华女求婚,但华女却因工作原因前往华东出差,导致了一场视频求婚的尴尬场面。这一幕让人不禁为老作叹息,他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单身的命运。

老作的扮演者张和平,生于1974年,和剧中大嫂香兰一样,都是山东人。他的职业生涯曲折多变,曾在新疆伊犁当过兵,后来成为了药剂师,但他更热爱表演。经过多次转换职业,他最终踏上了演艺之路,参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包括《外来媳妇本地郎》和电影《一念天堂》。

与戏中老作不同,现实中的张和平早已结婚,并育有一名儿子。他的生活轨迹与老作截然不同,但他在塑造这一角色时的出色表现仍然令人铭记。

古代文章典籍里经常有“岁在某某”,具体指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21课,只讲“步”部的一个汉字:“歲”,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于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为“岁”,它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因此需要详细了解,此外,由于古籍中经常用到“岁星纪年法”,今天也顺带介绍一下,如果只想了解岁星纪年法,请看文末所附一章,其他无关兴趣内容可以忽略。今天课程内容的详情如下:

歲。读su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歳,木星也。越歷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从步戌聲。律歴書名五星爲五步。”形声字。本义是星名,即木星,引申为年。

郭沫若《金文丛考》:“就子和子<父下+缶>歳字以觇之,寔乃戉之象形文”,并说“左右二圆点之象形文变而为左右二止形之会意字,而上有政策字以成。是故歳本戉之异文。其用为木星之名者,乃第二段之演进”。又说“由歳星更孳乳为年歳字,由年歳字理孳乳为歳祫之祭名。经诸演进而歳与戉分化,歳失其本义而遂为形声字矣。”

(郭沫若像)

显然,郭沫若先生认为它是会意字与象形的孳乳字,与“戉”有亲属关系,是“戉”的象形文字。它然,他的观察点来源于甲骨文和金文,我们看下字形:

(甲骨文与金文里的歳字)

古人认识到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其轨道与黄道相近,因将周天分为十二分,称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来纪年,故称岁星。

(木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位置)

古人把木星当作“歳星”用以纪年,实际上,木星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11.8622年,古人以地球为观测点,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为背景来观测岁星(当然也包括日、月及其他行星)在天空的运动,发现木星约十二年绕天一周,也就是说,木星每年要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古人给每一星空区域起了一个特定的名称,即“十二次”人们用“十二次”来纪年的方法,叫“岁星纪年法”,当然,这种纪年法是相对较简单的。

“十二次”周而复始,时代永无停歇,早期典籍里的“岁在某某”(比如《左传》)就是按这里的“岁星纪年”来记载年份的。

(木星)

歳的本义是星名,即木星。即《说文》所说的“十二月一次”。比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歳在星纪,而淫于玄枵。”杜预注称:“歳,歳星也。”这看,这里的纪年,就是说岁星应当在星纪位置,但已经过头到了玄枵位置。这里的“星纪、玄枵”都是“十二星次”的名称。

周代以前,人们称年为歳,这其实是歳的引申义了,取的就是木星运行一次的意思。到了周代以后,歳一般用为年的通称。比如《书·尧典》:“朞(期的异体字),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歳。”比如《汉书·陈汤传》:“发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歳乃已。”又比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歳赋其二。”这两例中的歳,指的就是年。

(柳宗元像)

歳又有其他用法,比如:(1)岁月;时光。比如《论语·阳货》:“日月逝矣,歳不我与。”岁月流逝,时光不等人!又比如《楚辞·九辩》:“歳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驰。”时光匆匆又将尽,衰老渐至人渐损。

(2)年龄。比如《北史·柳遐传》:“遐幼而爽迈,神采嶷然,髫岁便有成人之量。”髫岁指童年,柳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成人之量。又比如王安石《扬子三首》之二:“歳晚强颜天禄阁,只将奇字与人言。”天禄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名,属于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大意说他晚年就只读书做学问了。歳也指一生。比如《史记·孔子世家》:“优哉游哉,维以卒歳。”悠闲自在地消磨一生。

(3)用作量词。表示年龄的单位。比如:八岁的孩子。《庄子·渔父》:“(孔)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我)从小就研究学问,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

(4)一年的农事收成,年景。比如:丰岁;歉岁。《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歳焉。”杜预注称:“歳,年谷也。”国人们盼望您好像盼望丰收一样。

(丰岁)

此外,歳还是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七》:“歳,明河南邓州有歳氏。”

歳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歳字的小篆写法)

附:岁星纪年法

上面说了,因为木星每十二年运行一周,所以人们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国民间奉祀的神祇之一,人们给“十二次”又分别取了名字,它们分别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这样就可以用“岁在某某”纪年了,这种上古的纪年方法,即“岁星纪年法”,这“十二次”是将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平均划分为十二等分:如岁星在某一年运行至星纪区域,这一年就记为“岁在星纪”。翌年岁星又运行至玄枵区域,该年就记为“岁在玄枵”,以下类推,十二年循环一次。比如《国语·晋语四》“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就是用岁星纪年的例子。

(天干地支对照表)

到后来,人们发现“岁星纪年法”有缺陷,比如记载“岁在某某”,十二年后,又会有一个同样的年份,相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甚至相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十二年并不是一个特别长的周期,因此,“岁星纪年法”的“岁在某某”会有准确年份指代不清的弊端。于是“岁星纪年法”被“干支纪年法”取代,因为人们又发现“岁星”(木星)实际上是以六十年为运转大周期的,十二年只是一个小周期,于是又发明了“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以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一个周期,人的一生大致也不会经历两个以上的六十年,所以,干支纪年法相对“岁星纪年法”要科学得多了。

既然都是纪年方法,人们为了打通“岁星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又细细地给它们做了对应关系,《尔雅·释天》里记载:

1、十天干: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2、十二地支: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是不是头大,的确不好记。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资治通鉴》是通史,为了避免以某一朝代的年号为纪年标志的尴尬问题,他就用了这种岁星纪年与天干纪年法结合的纪年方法,比如开篇: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意思是从戊寅年起,到壬子年止,共计35年。

(《资治通鉴》书影)

再比如,王福庵先生不止刻过一方“上章敦牂”的印章,实际上也是纪年印章,对照下来,其实就是庚午年(1930年):

(王福庵“上章敦牂”印两方)

我们经常在典籍中看到“岁在某某”的说法,早期典籍是岁星纪年,对照岁星纪年即可,后期典籍的“岁在某某”是干支纪年法,比如著名的《兰亭序》有“岁在癸丑”:

(《兰亭序》里的“歳”字)

细心的人会发现,王羲之《兰亭序》里的歳字,写作“嵗”,这并不是他写错了,而是因为嵗实际上是歳的异体字,它的正体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歳”字的写法。

读完今天的课程,当我们再遇到岁星纪年与干支纪年打通的纪年方法,我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

(【说文解字】之22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