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先天一气观想图小说(先天一气观想图)

先天一气观想图小说(先天一气观想图)

浅析先天之炁和后天之气

练习气功必然要弄懂何为先天之炁,何为后天之气?如果不懂气的来源和运行的原理,盲目练习是不会有长进的,所以本文试从实修角度来分析一下先天之炁和后天之气跟气功修炼的关系。

首先我们谈谈先天之炁,《晋书·天文志》云:“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上,皆须气焉”,《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认为,宇宙诞生之初即有“炁”的存在,炁分阴阳互相作用而诞生了宇宙,这和现代科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相通的。唯一不一致的是,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必须要有一个质量密度很高的粒子才会产生大爆炸,也即是所谓的“上帝粒子”。而中华文明认为,一切都来自于虚空,来自于阴阳之炁的相博而产生的。这就是实证科学和感性哲学的区别。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理论是建立在炁一元论的基础之上的文明体系,中华文明的源头就是炁,无论政治、军事、建筑、教育、文化、医疗、生活等都离不开炁一元论。之所以分先天之炁和后天之气,是因为易文化的理论。据说古代有三易,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周易。连山归藏都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有周易,据说是周文王被囚羌里所著。周文王演易八卦到八八六十四卦,用以占卜国家大事和民众的生活俗事,故流传至今。书中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先天后天一词即源于此。古人认为,先天之炁诞生于宇宙之始,运行于天地之间,制约着天体宇宙人间万象,运行在人体的经络之中。母亲十月怀胎未分娩之时,腹中婴儿受先天之炁滋养,出生以后饮食母乳食物,则是从先天环境逐渐过度到了后天环境。而我们修炼气功则是后天返先天的过程,故张三丰在《无根树》一文中言道:“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所以,我们练习气功,需要练习先天之炁,吸收先天之炁才能养生祛病,延年益寿,长生久视。而先天之炁来自于虚空,当从虚空中求得。所以练习气功要求放松身体,放空心灵,以求天人合一之高级气功状态,与道相合,是为练虚合道之意也。故有句话说:“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钟吕传道集》有言如下亦印证了这个道理:

吕曰:“所谓大道者,何也?”

钟曰:“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吕曰:“古今达土,始也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而于尘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然于道也,独得隐乎?”

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盖举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使闻大道,而无信心,虽有信心,而无苦志。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忧勤,终则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难知、难行也。”

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

钟曰:“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 , 指作太一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咽津为药,如何得造化?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交合?认坎为铅,而离为汞,如何得抽添?四时浇灌,望长黄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

吕曰:“小法旁门,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闻乎?”

钟曰:“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

吕曰:“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

钟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

《钟吕传道集·论大道第二》

以上大段摘录《钟吕传道集》论大道一节,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当今之世以气功谋生着众多,然需谨记得道前人的遗训,不得以旁门小术当做大道来糊弄学员,大道至简,唯虚空二字可达天机。所以我有时候练功时在那里瞎想,既然虚空就能练好气功,那么是不是本就没有炁?我们被老祖宗忽悠了几千年了吧?^_^

再说后天之气,后天之气来源于饮食,由食物产生之气是为后天之气,大概就是现代科学的氧气之类,一般武术气功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即练的是后天之气。故练习武术气功者往往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和练习先天之炁即道家所云仙法者外形和气质上即可分别。练武之人霸气外露,强筋健骨,但其内脏器官并不会阴阳平衡,故有些练武之人和体育运动员会有猝死现象。但练炁之人神光内敛。体内阴阳之炁平和,往往能得长寿,是为分别也。故学习气功者当有取舍,如欲强筋健骨当学外家功,如欲养生祛病当学内家功,不可混为一谈也。

然而,先天后天不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由太极图所知,先天之中包含有后天,后天之中包含有先天,这就是中华文化整体观的特点,所以练武之人往往亦练气功,所谓:“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而练炁之人也往往要练武术,武当派即传有内家拳,因为只练炁不活动身体,则身体技能也会僵化,所以动静结合,阴阳互补,是为养生之道也。

道家中的先天一气,究竟是何物

气入身来谓之身,神去离形谓之死。从古至今,气为命之本,它的概念有很多。

而在中国古代,气,阐述更多的是一种哲学理念,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故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之说。

它的含义有很多,如中医的气,天地间的气,武者、气功学说中的内气等等,其含义都不同。

那道家中的气,又是什么呢?

在道家的经书中,气字常写作“炁”,即无火。

人体五行学说中,心属火,不起心动念是谓无火。所以无火之意,又指息心清净,无思无虑的境界。

同时,此气又谓之先天一气。

那何谓先天呢?未有天之先。所谓先天一气,即万物之初,源于虚无。

古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的说法,而当中的一,其实说的就是这个先天一气。

在道教的经书中也有记载,人从此气得以生,修此气而长生,修行者欲修炼得长生,也是修这个气。

绝非平日人们所说的后天之气!

但在现今的年代,很多人受电视小说以及当年的气功热潮等影响,一谈到道家所说的气,就以为是什么幻想出来的气流,能在体内随意转动的气。

甚至以为是内功或是内力,此等想法自然谬矣。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一,即是由道体演化的先天一气。

其实,从哲理而论,它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