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酉月是什么意思(酉月)

酉月是什么意思(酉月)

10月4日,农历八月二十八,老话说:\"酉月酉日多雨水\",雨天到了

#我和祖国在一起#

导语

天气预报:农历八月二十八是个雨天,国庆假期正好在期间,看来长假游玩要“泡汤”,不信看看老话怎么说?

今年国庆节将要到了,从10月1日到10月7日,共计7天长假,农历恰恰是八月二十五到九月初二。今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正好位于国庆节中间。难道这天还有什么说法吗?你别说,老祖宗们还真留下了一些农谚俗语。

今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是公历十月四日,恰是国庆假期的中间。正好是酉月逢酉日,金旺之地,到底有什么预兆呢?我是畅谈生活点滴,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酉月逢酉日,金生水旺雨水滴。

在干支纪年法中,农历八月为酉月,是金旺之地,也就是我们经常脱口而出的金秋时节,或者说金秋八月,这说明了八月的金气很旺,恰是金清水白时。

老人时常说:“有雨无雨,就看酉月酉日”。为什么呢?酉为金,金生水,到了酉月酉日,是金旺之地,此时生水力大,自然是水旺之时,这天常常会出现雨水,也就是下雨的日子,往往会出现降水。而今年的酉月酉日,有三天,其中最后一天,正好是八月二十八,公历10月4日,为丁酉月乙酉日,恰逢“十一”国庆长假期间。

据说,到了酉月酉日前后,多是阴雨绵绵,也就是阳历十月四日前后,雨水多会出现,是个下雨的日子,势必影响人们出行或者旅游,外出计划可能要“泡汤”了。到底准不准呢?过几天大家就知道了,可以验证一下。

二、八月若是三八晴,八个月里无连阴。

上面我们分析探讨了酉月逢酉日的天气情况,正好是八月二十八。接下来,我们看看农历八月二十八有什么说法,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怎么说。

第一,先看看“三八”的含义。在这里,不是指的三八二十四,而是指初八、十八、二十八。我们看到了,包括农历八月二十八。那会有什么说法呢?继续探讨。

第二,再看看“八个月”的期限。时间可不短,八个月超过了半年时间,确实有点长。从八月开始,那到来年农历三月底,也就是春天结束。另外,“无连阴”,也就是没有连续阴天的现象,寓意雨水匮乏,天气干旱。

谚语说:“八月若是三八晴,八个月里无连阴”。可以看出,如果八月二十八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那后期雨水偏少,尤其是来年春旱突出,八个月里没有连阴天,即使有雨也是速战速决。

小结

国庆长假就要到了,大家都想趁着这个时候,温度宜人,秋高气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但是,根据老话来看,国庆长假正好是在酉月酉日之日,是雨天雨水之中。如果出现降水,或多或少会影响大家出行。因此,朋友们一定提前做好防雨准备,以防万一,过个愉快的假期。

“未月吃三黄,一年病不沾”,未月是几月?3黄是什么?咋吃受益

导读:

农历的12个月,分别为一月寅月,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戌月,十一月子月,十二月丑月,它又对应着12生肖。而具体时间,它并不是从初一开始,而是按照节气来划分的,所以我们看到农历月份的称谓,和常规思维当中理解的月份,是不同的。

未月是几月?

从时间上来看,未月是农历的六月,不过因为这个是按照节气来划分的,它并不是从六月初一开始。根据我国农历纪年中的计算方法,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第一个叫“节气”,表示月份的开始,第二个叫“中气”,表示月份过半。

所谓的未月,它是从小暑节气开始计算,到立秋之前结束,也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到六月廿一结束,这段时间,就是未月。大暑节气,刚好是位于未月的最中间。

“未月吃三黄,一年病不沾”,3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未月,其实也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个阶段,此时要养好脾胃,所以要多吃黄色的食物,这样疾病就不会沾染上,当然这个有夸张地意思在里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3黄到底是什么?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未月,它是果实成熟的一个月份,代表着丰收,而最能代表丰收的颜色就是黄色,所以这个黄,它的言外之意就在于,要吃这个时候成熟的蔬果,也就是古人经常说的要因时而食。

另外未月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是土比较旺的月份,隋朝萧吉所著《五行大义》中就记载:“若论定位旺相及生死之处,皆以季夏六月为土旺之时”。什么未月它是土最旺的时候。

五行元素里的土,它对应五脏里的脾,对应六腑里的是胃,所以未月是脾胃虚弱的时候,我们要护好自己的脾胃,另外在五行中,土对应的颜色,是黄色和棕色,所以我们在饮食上,不妨结合着来理解,吃当下的时令食物,尤其是可以起到护脾胃的食物,其中黄色最佳,接下来分享三种黄色食物。

第一种:黄色柿子椒

黄色柿子椒,其实也叫彩椒。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多吃一点,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有各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消化,同时它里面的膳食纤维,对于肠胃也有一个保护作用,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多吃点柿子椒,还能起到美白的作用。

推荐食谱:彩椒拌花生

1、把彩椒清洗干净,切成块状,接着放入锅中去焯水,然后捞出放入碗中。

2、花生去壳之后,我们需要把它拿去煮,煮熟透之后,捞出来,然后放入碗中。

3、接着找一个小碗,开始调制料汁,放入盐加入香醋,再放入一点鸡粉,把它拌匀。

4、吃的时候,倒入到盘子中,这样一道非常美味的彩椒拌花生就制作完成了。

第二种:南瓜

南瓜也是这个时候成熟的菜,它可以保护胃黏膜,同时还可以消炎、止痛、补气、补血、对调理脾胃是相当不错的,我们遇到的话,可以多吃一些,顺时令,人也更加的安康顺遂。

推荐食谱:蚝油南瓜丝

1、新鲜的嫩南瓜把它清洗干净,接着切成片,再改刀切成条,放入到篮子中备用。

2、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放入蒜末,爆香之后,倒入我们准备好的南瓜丝开始进行翻炒。

3、把它炒香,炒至变软,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接调味了,放入一点盐,加入一点蚝油,把它拌匀。

4、最后放入一点味精,把它炒熟透,这样一道美味的蚝油南瓜丝就制作好了。

第三种:香蕉

在未月,我们还可以多吃一点香蕉,本身这个时候人体流汗比较多,流失的钾元素也比较多,再加之,食欲不好,平时也容易产生疲劳感,吃上一点香蕉,能很好的调节血压、调节情绪,让人更轻松的面对,这个炎热的酷暑天。

香蕉我们在选择的是,要选择那种成熟度适中的,过于成熟的话,不容易保存,而且很容易坏,成熟度不过,则需要堆放一段时间。

【食刻说】

未月这段时间,我们一定要注意调理好自己的脾胃,多吃一些时令的食物,其中以黄色的最佳,这样的食物,可以很好的保护我们的脾胃,让我们吃着也更加的安康。

【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12个月的雅称,原来这么美!

文/陈诚

一年有十二个月。

你知道,十二个月还能怎么说?

我们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为每一个月都起了许多雅称。

今天,给大家介绍十二月份的雅称,你更喜欢哪一个月的称呼呢?

一月

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二 月

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

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四月

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

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李廷珪《藏墨诀》

五月

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榴花》

六月

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

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

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

八月

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农历八月。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

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九月

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

十月

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露水多生而得名。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杜甫《萤火》

十一月

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

葭月是农历十一月的美称,因为冬月里的葭草才会吐出“绿头”,所以十一月称之为葭月。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

——刘蕃《忆长安·十一月》

十二月

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 卢象《竹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