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送祖宗牌位怎么送(送祖宗)

送祖宗牌位怎么送(送祖宗)

送祖宗

今天是正月初五,在我的老家,今天要上坟,送祖宗,我婆家在村里也算是大户了,大小人口一百多人,以前家里还有祠堂,后来经过运动,祠堂被毁,但家谱又重新整理了一下,每家每户保留一份,也算是大家族的一种传承纪念方式吧。

爷爷那一辈弟兄四个,老爷爷领着爷爷弟兄四个辛勤劳作,靠双手攒下了

一定的家产,人丁兴旺,在方圆三里五村,也称的上是大户家族了。

由于这几年社会发展很快,孙子辈的大多数在外打工,在城里购置了房产,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观念甚至象祭祀祖先之类的活动都已经不太重视了,慢慢地对老家,祖先这些就仅剩下个概念了,没有实实在在的感觉,从几年前开始,几个叔叔和族里的堂兄自发组织了这个活动,每家兑点钱,有钱的多掏点,没钱的少掏点,凑个活动基金,在初五送祖宗上坟这一天,弄个锣鼓敲敲打打,举行个仪式,一起到坟上纪念自己的先人,告诉故去的家人,后人没有忘记他们,同时对活着的人也是个安慰,活着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奋斗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将来也能光宗耀祖,给子孙后代脸上争光。

家中族谱不论男女都会详细记录载册,族谱会几年更新一次,将新出生的家族成员记录进去。

祭祀活动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谈谈过去的一年,说说今后的打算,将乡情,友情,亲情浓浓地融在一起,在互道祝福声中,在酒足饭饱的醉意朦胧中,开始了又一年的新生活。

中元节:祭拜故去的亲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烧纸钱,是做好这三件事

古人记载:“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

每到中元节前后,市场就冒出了很多的冥币,还有各种祭奠用品。

为了让九泉之下的祖先能够活得好一些,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烧纸钱是很常见的方法,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祖先变得富起来,不再受苦受难。

孔子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意思就是,过分在乎祭祀的仪式感,却没有诚意、内涵,这是没有意义的。

并且,烧什么,都是一缕青烟,对环境有很大影响,若是活着的人互相攀比,还会因此浪费很多的钱。

聪明的人,在中元节时,会做好以下几件事。

01

孝敬活着的长辈,传承好的家风。

俗话说:“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一堆灰。”

在我们村里,有这样一户人家:兄弟两人,都不愿意照顾年迈的母亲。倒是已经过世的父亲,坟墓做得很奢华,父亲的葬礼也很隆重。

到了中元节,兄弟花了两千多元,用来买纸糊的房子、车子、衣服鞋子等。

有人笑话他们:“家里的老母亲,需要棉衣了,为什么不买呢?”

听了这话,兄弟两人,面红耳赤。

太多的人,把“孝顺”两个字搞反了。眼前的大活人,视而不见,反而去相信魂魄、鬼魅。

想来,一年到头,祭奠的开销也不少。留下来,给活着的人花,孝道就理顺了。

中元节到了,问一问家里的老人,需要什么,过得还好吗?天气转凉了,需要添衣服,准备火炉;把棉被晒一晒;带着不能走动的老人,坐轮椅,感受阳光的味道。

如果自己家里没有老人,你也住在城里,那就看看小区里,是否有很老的人,或者特意去看一看其他的长辈。

把中元节的开销,用来帮助困难的人,也是不错的选择。要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02

提升家庭的收成,日子越过越好。

对中元节进行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

人们把农历七月,当成吉祥的月份,孝顺亲人的月份。

七月半,就是大地丰收了,农人要感谢大地的馈赠。因此,用新米来祭奠祖先,告诉祖先——一年更比一年好。

孝道和秋收结合在了一起,这日子就格外的甜蜜。

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

每年秋天,收割了新的稻谷,母亲就会认认真真做一顿饭,还准备了很多的菜。

饭熟了,香味弥漫。母亲说:“快,端一碗饭,摆在供桌上。”

事实上,供桌上的饭,从来都没有浪费。摆放两个小时后,端回了饭桌。

秋天,除了有新的稻米,还有红薯、高粱、粟米等。

我们相信,后辈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祖先在天国,也就放心了。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又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把秋天的事情做好了,那就是一年的收成来了。这个冬天,谁都不会挨饿。

现如今,在农村生活的人少了,在城里生活的人多了。但是秋天,仍旧关系着一年收成。

工作了大半年,要查漏补缺了,看看还有什么计划,没有完成,有什么账目没有做好。可以对工作,进行粗略的总结,便于接下来的三四个月,强化和改正。

时光如梭,一晃就过了。不要等寒冬来了,才懊悔,过抠抠搜搜的苦日子。

03

继承祖辈的遗志,家业推陈出新。

《易经》里写道:“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的意思。

古人炼丹,也有“七七四十九天”的说法。

选择在七月半,祭拜祖先,也就和“七”、复生有很大关系。

诗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把祖先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做好了,然后告诉祖先,人生就少了很多的遗憾。

看过一个民间传说。

“沉香劈山救母”之后,二郎神为了和兄弟姐妹、外甥重修旧好,就送了羊给沉香。

后来,每到七月半,二郎神都会送羊。

民间也学二郎神,舅舅送羊到外甥家,体现了兄弟姐妹的情谊,还把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也改善了。

毫无悬念,祖先愿意看到“一家亲”的局面。

借助中元节,把家庭关系理顺,大家在一起吃顿饭,商议如何安顿家里的老人,这就是完成了祖先的愿望。

此外,祖先还希望天下太平、家业兴旺。或者想要知道某个子孙,结婚了没有,工作找到了没有。我们都可以努力去完成,并且及时告慰祖先。

04

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

有一位老先生,每天从村里到私塾去教书,常常忙到夜里才回家。

几个调皮的学生,爬到路边的树上,然后趁先生路过时,用手抓先生的头。

先生一点都不害怕。

学生问:“我们扮鬼,你不怕吗?”

先生说:“你们的手,是温暖的,我怕什么呢?鬼的手,是冰冷的,我从未遇到过,怕什么呢?”

学生们羞愧不已,从此努力读书。

有句谚语说:“七月半,鬼乱窜。”

与其现象鬼魅到处都是,要烧纸钱、祭拜,还不如静下心来思考,看看有谁需要帮助,自己需要做点什么,家业要如何发展。

任何一个节日的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对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