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寡妇再嫁的小说有哪些(寡妇再嫁)

寡妇再嫁的小说有哪些(寡妇再嫁)

民间故事:寡妇改嫁

古时候卫河县,有一妇人叫罗霞,年轻时貌美如花,为了报恩,嫁给渔夫张凯;可惜儿子张三金三岁时,张凯不幸病逝,从此罗霞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至今守寡已有十五年。

当年,罗氏在亡夫跟前发誓绝不改嫁。

可眼下,儿子已经十八岁了,因为家里太穷,一直未能娶妻。

这下,可把罗氏急坏了。

思来想去,她打算改嫁,用聘礼钱给儿子娶妻。

和儿子商量一番后,罗氏随即找来媒婆,让她帮忙撮合改嫁。

媒婆倒是爽快,立马应承下来。

话说城北有一富商叫陈文强,四十来岁,经商多年,有些积蓄;只可惜夫人去世快十年,而陈文强一直没有续弦。

如今,他听媒婆说,罗氏想改嫁。

想着罗氏勤劳本分,恪守妇道,而且颇有几分姿色,于是陈文强登门提亲。

很快,二人一拍即合。

那时,陈文强给了罗氏三十两银子,算是聘礼。

罗氏高兴不已,想着儿子总算能成家了。

几日后,罗氏搬去陈府。

临别时,儿子张三金痛哭落泪。

想着母亲为了自己,竟改嫁陈府,一时间觉得自己太无能。

那日,罗氏到了陈家。

陈文强急切的想入洞房。

可罗氏说道:“陈老爷,切莫心急。其实,我本不想改嫁,可儿子无钱娶妻,我这才想改嫁,好得了聘礼为儿成家。我只有操办完儿子的婚事,才能和老爷安心过日子”

陈文强不怒反喜,连连同意。

为了让罗氏安心,陈文强还主动为张三金说亲。

没过几日,经陈文强撮合,张三金娶了潘小娇为妻。

本来洞房花烛夜,哪知张三金竟和潘氏分床而睡。

潘氏甚是不解,问其缘由。

张三金只好道出实情。

原来,张三金娶潘氏,前后花了二十两银子,而这笔钱是母亲改嫁的聘礼。

迂腐的张三金认为,这是母亲的卖身钱,这才让他抱得美人归,虽然佳人在前,可他实在没心情行夫妻之实。唯有将二十两银子还给母亲,他才会心安。

潘氏不悦,说道:“我知夫君孝顺,可你如今挣钱不多,何时才能攒够二十两银子?难道我要守活寡不成?”

张三金沉默不语。

次日,潘氏气得跑回娘家。

潘老汉见女儿嫁人不过两天,竟私自跑回娘家,于是他怒斥女儿不守妇道。

潘小娇只好说出真相。

潘老汉一听,顿时脸色一变。

他本想劝女儿改嫁,可小娇死活不同意。

就在此时,潘小娇的弟弟潘小辉归来。

得知此事后,他立马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姐姐,说道:“姐,这银子就当借给姐夫,若一时还不清,就算我赠送之情”

潘小娇感动不已,赶紧拿着银子回张家。

回到婆家,张三金不在。

见天色已晚,潘小娇将银子藏在枕头底下,随后去厨房烧火做饭。

没想到,邻居张海见潘氏拿着布袋回家,一眼看出布袋沉甸甸,于是认为袋子中必有贵重之物。

待潘氏去后院之际,张海趁机溜进屋,盗走二十两银子。

一个时辰后,张三金归来。

潘氏告诉他,说自己已凑齐了二十两银子。

随后,二人来到房间。

可潘氏掀开枕头后,顿时愣住了。

包裹不翼而飞。

潘氏四处寻找,还是一无所获。

张三金以为妻子故意戏耍自己,随即吵了一架。

随后,他气冲冲地离去。

潘氏伤心不已,自己好心从娘家借来银子,刚到家便不翼而飞,夫君不但不安慰,反而一番怒斥。

突然,她想到,莫非是张三金趁着自己做饭时,偷拿了这笔钱?

想到这,她跑回娘家,将此事告诉家人。

潘家父子大怒,斥责张三金忘恩负义。

随后,一行人来到张家讨说法。

没一会,张三金踉踉跄跄地走来。

闻到一身酒气,潘家人更加认为,定是张三金偷了银子,这才有钱去喝花酒。

可张三金矢口否认。

就这样,两家人打了起来。

推拉之间,张三金一把推倒潘氏。

见女儿受了欺负,潘老汉气愤不已,拿出菜刀劈了过去。

没想到,一刀毙命。

看到张三金躺在血泊中,众人皆愣住了。

意识到闯祸了,潘氏瘫坐在地。

一旁的张海,暗自窃喜,赶紧去衙门报案。

很快,潘家父子被抓。

官府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盗窃者另有他人。

潘家人这才意识到,他们错怪了张三金。

可张三金已死,后悔无用。

到底是谁偷了二十两银子?

很快,官府认为张家的邻居最有嫌疑。

于是,衙役们挨家挨户搜查,结果在张海家发现银子。

张海被抓后,立马交代了。

知县认为,此案张海乃罪魁祸首,若不是他偷了二十两银子,断不会发生此起命案。

最终,张海判斩立决,潘家父子杖罚五十大板。

民间故事:寡妇改嫁

古时候卫河县,有一妇人叫罗霞,年轻时貌美如花,为了报恩,嫁给渔夫张凯;可惜儿子张三金三岁时,张凯不幸病逝,从此罗霞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至今守寡已有十五年。

当年,罗氏在亡夫跟前发誓绝不改嫁。

可眼下,儿子已经十八岁了,因为家里太穷,一直未能娶妻。

这下,可把罗氏急坏了。

思来想去,她打算改嫁,用聘礼钱给儿子娶妻。

和儿子商量一番后,罗氏随即找来媒婆,让她帮忙撮合改嫁。

媒婆倒是爽快,立马应承下来。

话说城北有一富商叫陈文强,四十来岁,经商多年,有些积蓄;只可惜夫人去世快十年,而陈文强一直没有续弦。

如今,他听媒婆说,罗氏想改嫁。

想着罗氏勤劳本分,恪守妇道,而且颇有几分姿色,于是陈文强登门提亲。

很快,二人一拍即合。

那时,陈文强给了罗氏三十两银子,算是聘礼。

罗氏高兴不已,想着儿子总算能成家了。

几日后,罗氏搬去陈府。

临别时,儿子张三金痛哭落泪。

想着母亲为了自己,竟改嫁陈府,一时间觉得自己太无能。

那日,罗氏到了陈家。

陈文强急切的想入洞房。

可罗氏说道:“陈老爷,切莫心急。其实,我本不想改嫁,可儿子无钱娶妻,我这才想改嫁,好得了聘礼为儿成家。我只有操办完儿子的婚事,才能和老爷安心过日子”

陈文强不怒反喜,连连同意。

为了让罗氏安心,陈文强还主动为张三金说亲。

没过几日,经陈文强撮合,张三金娶了潘小娇为妻。

本来洞房花烛夜,哪知张三金竟和潘氏分床而睡。

潘氏甚是不解,问其缘由。

张三金只好道出实情。

原来,张三金娶潘氏,前后花了二十两银子,而这笔钱是母亲改嫁的聘礼。

迂腐的张三金认为,这是母亲的卖身钱,这才让他抱得美人归,虽然佳人在前,可他实在没心情行夫妻之实。唯有将二十两银子还给母亲,他才会心安。

潘氏不悦,说道:“我知夫君孝顺,可你如今挣钱不多,何时才能攒够二十两银子?难道我要守活寡不成?”

张三金沉默不语。

次日,潘氏气得跑回娘家。

潘老汉见女儿嫁人不过两天,竟私自跑回娘家,于是他怒斥女儿不守妇道。

潘小娇只好说出真相。

潘老汉一听,顿时脸色一变。

他本想劝女儿改嫁,可小娇死活不同意。

就在此时,潘小娇的弟弟潘小辉归来。

得知此事后,他立马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姐姐,说道:“姐,这银子就当借给姐夫,若一时还不清,就算我赠送之情”

潘小娇感动不已,赶紧拿着银子回张家。

回到婆家,张三金不在。

见天色已晚,潘小娇将银子藏在枕头底下,随后去厨房烧火做饭。

没想到,邻居张海见潘氏拿着布袋回家,一眼看出布袋沉甸甸,于是认为袋子中必有贵重之物。

待潘氏去后院之际,张海趁机溜进屋,盗走二十两银子。

一个时辰后,张三金归来。

潘氏告诉他,说自己已凑齐了二十两银子。

随后,二人来到房间。

可潘氏掀开枕头后,顿时愣住了。

包裹不翼而飞。

潘氏四处寻找,还是一无所获。

张三金以为妻子故意戏耍自己,随即吵了一架。

随后,他气冲冲地离去。

潘氏伤心不已,自己好心从娘家借来银子,刚到家便不翼而飞,夫君不但不安慰,反而一番怒斥。

突然,她想到,莫非是张三金趁着自己做饭时,偷拿了这笔钱?

想到这,她跑回娘家,将此事告诉家人。

潘家父子大怒,斥责张三金忘恩负义。

随后,一行人来到张家讨说法。

没一会,张三金踉踉跄跄地走来。

闻到一身酒气,潘家人更加认为,定是张三金偷了银子,这才有钱去喝花酒。

可张三金矢口否认。

就这样,两家人打了起来。

推拉之间,张三金一把推倒潘氏。

见女儿受了欺负,潘老汉气愤不已,拿出菜刀劈了过去。

没想到,一刀毙命。

看到张三金躺在血泊中,众人皆愣住了。

意识到闯祸了,潘氏瘫坐在地。

一旁的张海,暗自窃喜,赶紧去衙门报案。

很快,潘家父子被抓。

官府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盗窃者另有他人。

潘家人这才意识到,他们错怪了张三金。

可张三金已死,后悔无用。

到底是谁偷了二十两银子?

很快,官府认为张家的邻居最有嫌疑。

于是,衙役们挨家挨户搜查,结果在张海家发现银子。

张海被抓后,立马交代了。

知县认为,此案张海乃罪魁祸首,若不是他偷了二十两银子,断不会发生此起命案。

最终,张海判斩立决,潘家父子杖罚五十大板。

古言«我本闲凉»大将军孀妻的改嫁之路

大家好,这里是熬夜看书,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穿越文。后院庶子,大将军下属,京城第一公子都对这个大将军孀妻感兴趣,而她相中了和她一样的画皮妖。

«我本闲凉»作者:时镜

简介

生本凉薄,穿成一品诰命在身的寡妇?那敢情好。没事儿教教熊娃,喝喝小酒,听听小戏,闲了还能偷摸养几只小狼狗快活。啧,日子不要太潇洒。陆锦惜一把金算盘扒拉得直响,谁料人算不如天算——一眼相中的男人是只画皮妖,恨不能拆吃她入腹,心机用尽,死活要她改嫁;后宅里瘸腿的庶子多半是先皇太子,一身秘密,觊觎她这嫡母。更可怕的是……那战死沙场早凉了五六年的亡夫,要诈尸了。

简评:这本书是女主穿越文,现代商业女强人穿成了大将军的遗孀,她没有原身的记忆。重点就是这个没有记忆。

大将军薛况六年前战死沙场,留下夫人和三嫡一庶四个子女,二十多岁的寡妇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算年轻,娘家和婆家都有意让她改嫁,原本当初两人的婚姻就是皇帝赐婚,二人也没有感情基础。

陆锦惜穿越之前是商业女强人,智商情商在线,当她遇到京城第一公子顾觉非,两个千年的狐狸说聊斋,就看谁道行比较深,一个是撩了之后想跑,一个想尽办法要她改嫁。两人你来我往斗智斗勇,最终他们成亲了。

大将军薛况当初战死的时候是被顾觉非一手设计的,因为有证据显示薛况以战养兵,意图谋反,而百姓却因国库空虚,天灾之下民不聊生。当薛况诈死带兵回京的时候,他才知道薛况的父亲兄长皆死于皇帝之手,他回来就是要推他的庶子,先皇的太子登上皇位,一场宫变,尘埃落定,先皇太子忍辱负重十几年终得皇位,大将军却死于大殿之上。

对于保家卫国的将军有着天然的崇敬,对于最后大将军身死有些耿耿于怀,就算他做了错事,他也可以不死的,毕竟他还有三个亲生的孩子,妻子又改嫁了。作者对顾觉非和陆锦惜的感情线描写那文字用得炉火纯青,读者都拍手称快,看完这部小说,有没有为大将军惋惜的,欢迎大家讨论。

不一样的贞洁观| 唐太宗时期,寡妇限期改嫁,鳏夫必须再娶

本节概述

唐太宗曾下诏令全国寡妇限期改嫁,鳏夫必须再娶,并以此考核地方官政绩。虽与唐初受北方胡人习俗影响有关,根本原因还是当时人口太少,找不到其他增加人口的办法。宋以后“贞节观念”强化,延续至明清,表面出于儒家理学观念,实际因宋代人口突破一亿,明朝至两亿,清朝超过四亿,寡妇守节等观念及其取得的效果恰恰符合节制人口的需要,因而晚清还产生“中国的马尔萨斯”汪士铎极端的人口观。

本节内容

西汉时候对匈奴和亲,王昭君就远嫁到匈奴,嫁给匈奴的首领单于,地位相当于汉朝的皇后。但是根据匈奴的习俗,在她的丈夫这一任单于去世以后,她必须嫁给新立的单于,也就是说原来的单于跟其他夫人生的儿子,从辈分上讲等于她儿子一辈,如果(新立的)这个单于死的时候,她还活着,也许还得再次改嫁。汉朝人实在接受不了,觉得这种习俗野蛮甚至乱伦,但匈奴人理直气壮,我们用这个办法,要保证我们“种姓”能够绵延。

大家知道匈奴是个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蒙古高原、草原这些地方,气候寒冷、干燥,而且物产,特别是粮食基本上都不能生产,生存条件很艰苦,再加上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可以想象人均寿命很短,所以人口很难增长。你看到了近代,蒙古高原那些民族也是人均寿命很短,并且人口增长率很低,一遇到天灾人祸往往是人口负增长。所以匈奴不仅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充分利用妇女的生育能力,而且汉朝人凡是进入匈奴,不管是你是被俘虏的,还是被扣为人质的,或者自己投奔的,我们发现匈奴人都会让你在那里成家生孩子。比如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离开汉朝的地方不久就被匈奴扣留了,一扣留就是十年 ,等到张骞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家室,有了孩子。又比如苏武,他是汉朝的使者被匈奴扣为人质,匈奴一方面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这一带,不许他回去,但是另一方面等到苏武后来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有两个孩子,他回去的时候孩子是不能带走的,更不要说像投降匈奴的李陵、李广利,这些都是一到匈奴,匈奴就要让他成家,让他们有孩子。

所以实际上这是匈奴的一种生存的方式,千方百计要增加人口,所以在他们那里这种行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完全不像汉朝那样,在西汉、东汉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妇女有一定的“贞节”的观念,寡妇改嫁就觉得不大光彩的,已经出现这种观念了。

但这是不是绝对的?匈奴人、胡人跟汉人在这种生育观念上面,或者在这种“贞节观念”上面,完全是对立的呢?其实在同样的生存条件下面,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比如说,北朝的时候,因为经常打仗,所以人口很难增长,特别是那些前线的将士,经常没有办法及时的结婚,及时的有机会生育。所以呢,曾经有几次皇帝下命令,把后方的寡妇集中起来送到前线,嫁给将士。那个时候不是叫你守寡,要逼你马上起跟前线(将士)结婚,保证他们有家庭,保证他们有孩子。

我们也许不能想象唐太宗在他登位的当年(贞观元年)居然下了诏书,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人口,规定:除了男二十、女十五以上应该促使他们赶快成家结婚,特别规定了寡妇如果丧期已满,就守孝时间满了,还有鳏夫也都要及时的婚配。居然由政府下令,寡妇要限时改嫁,并且把它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清朝康熙年间的寡妇改嫁执照

所以实际上,这样一种婚姻的习俗、观念,它是要跟社会的存在、跟社会的需要相适应的。这个背景就是唐朝初年,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突厥的南侵、种种的天灾人祸,人口下降,所以迫切需要增加人口。

唐太宗即位不久,突厥南下,甚至兵临长安城下,唐太宗不得不亲自出城,跟突厥的可汗对话谈判,所以他迫切需要增加人口。那么当时增加人口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其他手段,只有充分利用妇女的生育能力。寡妇大多数都年纪不大,还有生育能力,那么你怎么让她们守着不嫁呢,所以一定要地方官动员、资助寡妇改嫁。

所以唐朝甚至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在开元二十二年,还继续采取这些措施,比如当时就下的诏书规定男女的合法婚龄降到男十五、女十三,这是中国历史上面法定的适婚年龄的最低点。

所以这种原来的“贞节观念”、婚嫁的习俗,如果和实际需要不适应的,那就会改变。

所以唐朝根本没有什么寡妇不能改嫁这个观念,更不会把寡妇“守节”作为一种特别优秀的事件来表彰。所以我们看唐朝的历史中间公主的传记里面,都记载了大多数公主都是改嫁的,最多的一个改嫁了五次,而且改嫁几次改嫁了谁,都堂而皇之地记载在他们的传记里面。

但是唐朝以后,五代、宋朝,特别到了宋朝的时候,“贞节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非但寡妇不能改嫁,甚至未婚夫死了、或者甚至娃娃亲的男方死了,都不能改嫁,出现了很多女人怎么样“守节”的典范,甚至一些“守节”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

比如欧阳修记载了一个“节妇”的事件,那是一个小官员的妻子,小官员在外地死了,他的太太根据当时的习俗护送他的官帽回故乡去安葬。那一天天已经快黑了,经过河南西面一个小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旅馆,她要投宿。伙计一看这个女人穿着孝服,后面还有口棺材,认为很不吉利,就不让她住,要她出去。那女人再看天快黑了,好不容易找地方,你叫我出去到哪里去呢?在那里迟疑着不肯走。这个时候伙计上去拽着她手臂想往外拉,刚一碰到她的手,那女人勃然大怒,我一个女人的手能让你男人随便碰吗?这个手给你碰过了还留着干嘛?(女人)旁边抄起一把斧头,就把自己的手臂就砍断了。这个消息传出,那伙计受到惩罚,那女人被称为“节妇”,说为典范。你看守贞节要到这样的程度了,更不要说寡妇改嫁了。所以宋朝的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人饿死了也不过死了个人,你失节了,丧失了“贞节”,比死还严重。

而且从宋朝以后,甚至包括元朝,照样这种“贞节观念”流行,而且越来越强化。像明朝、清朝,你看各地都要烧贞节牌坊,表彰“节妇”、“烈女”。主要的事件往往就是拒绝改嫁,是以死相拼,自己有的时候为了抵制强迫她改嫁,有的自杀,有的剪掉头发,有的割掉耳朵,那么相反年轻轻守寡,甚至为未婚夫守寡,有的抚养遗腹子(丈夫死的时候肚子留下了孩子),又教育他成人,一直到老。那么这些优秀的事件,广泛的见于文章的记录,你看“方志”里面,地方志都有很多节妇的传,一些县城,甚至有的时候县城以外,都可以看到不少为“节妇”建的牌坊。

广州越秀区的贞洁牌坊

什么原因呢?这仅仅是价值观念或者伦理道德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价值观念,一种伦理道德,都有它存在的基础。那我们看一下人口数量变化就可以明白了。

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甚至到唐朝顶峰,也不过大概七八千万人,但是到了宋朝人口已经突破一亿,到了南宋跟金朝的时候合起来估计人口大概一点二亿,明朝人口突破两亿,清朝人口突破四亿。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人口的背景,所以实际上寡妇“守节”,妇女讲贞节,那正好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因为那个时候是也没有其他办法来调节人口,要使你人少生怎么办呢?那么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不让寡妇改嫁,甚至到了清朝,有一个学者汪士铎,现在人口学界把他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他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太多,他甚至哀叹“天地之力穷矣”,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源已经穷尽了。

那么人多的祸根是什么呢?他认为就是女人,所以他曾经在他一篇文章里面建议怎么样限制女人和女人生育,他主张一部分女婴生下来的时候,就要把她弄死,把她溺死;活下来的女婴,一部分将来要进“童贞院”,就从儿童的时候就把他们集中起来收养,这些孩子以后是终身不能结婚的,这样又可以减少生育;同时也严禁寡妇改嫁,寡妇改嫁就等于像犯罪,严禁。那么汪士铎为什么会有这样这阶段的这种思想呢?这个背景,也就是当时还没有办法有效地调节社会的人口。

所以我们看到表面上这些价值观念、习俗,背后实际上是社会的需求。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理解,才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想象中间的“盛唐泱泱礼仪之邦”也居然会采用原来被汉朝人认为是野蛮乱伦的这些办法,皇帝会亲自下诏书,要寡妇限期改嫁。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精选:再嫁by十夜灯,娇憨心软寡妇vs心机偏执权臣,古言借尸还魂

书名:再嫁

作者:十夜灯

简介

陆希娘没想到自己死后又嫁人了,嫁的还是自己一手教养长大的孩子。

当她白日里躺在榻上,才发现这孩子养得有些歪。

【小丸子推文馆】独家原创书评

娇憨心软养母vs心机偏执养子,借尸还魂,伪小妈文学,微强取豪夺,古风古韵。

女主小可怜一枚,母亲早逝,与父亲不亲近,家里更是落魄,好在舅舅一家对女主不错,让女主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后来为了报恩,在舅母把女主当成攀附权贵工具,嫁给国公府病秧子二郎时,女主点头同意。果然,嫁过去没多久,丈夫就死了,此后,女主寡居18年。中间,大房将庶子过继给女主。女主闲来无事,就真的把男主当儿子养,处处贴心,事事为他考虑,两个名义上的母子,倒是关系分外和谐。

开篇是女主大晚上给男主做衣服时,突然心悸,然后就再也没有醒来。女主死后,男主遵从女主生前的心愿,娶了女主侄女。故事开始,就是两人的大婚之日。女主侄女,被家里人宠着长大,性子骄纵任性,并且私下和其他男人有染,男主知晓一切,自然对她没有半分好感。可他无法违背女主遗愿,只想和侄女维持表面夫妻,早早生娃,自己亲自养着,也算是不辜负女主的养育之恩了。

结果,女主死后,居然魂穿到了侄女身上。一睁眼,就是和男主的大婚之夜,男主正在和她亲密。女主顿时大惊,自己居然和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做出这种事儿,哪怕两人没有半分血缘关系,女主依旧无法接受。第二天醒来,女主依旧在自责,也就没法把自己重生真相告诉男主。甚至,为了不尴尬,还得尽力隐藏自己重生的事实。

男主开始对女主没好脸色,可相处中发现,她身上有很多女主的影子,就让他不自觉多关注了几分。男主最初觉得,可能两人是姑母、侄女的关系,所以才有相似之处。然而,越是关注,男主越是惊疑不定。主要是女主就是个内宅妇人,重生了没涨智商,常常脱口而出的话,暴露太多。

然后,随着女主回到娘家,和如今身体母亲、自己前舅母谈话,女主才慢慢得知了自己的死因,压根儿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蓄意为之。女主最珍惜的舅舅一家、以及女主最信任的丫鬟,里应外合,联手害死了她。就在女主还在找寻真相时,男主先一步得知了女主死去真相。顿时,男主怒火滔天,要找女主和她名义上的母亲报仇。

男主一副来势汹汹,要砍死自己的架势。女主顿时怂了,为了自保,不得不自爆身份。男主自然一口否定,认定是女主想要脱罪,糊弄自己。女主急得不行,列举了很多和男主的私密事儿,男主依旧不信。可其实,男主已经信了。只是,他害怕她离开,再也不能拥有她,才假装不知道。

然后,慢慢揭开男主视角的故事。其实,男主觊觎女主多年,名义上他对她尊敬,可在背地里对着她的画像,他一次次自d。这份隐秘心思,无人知晓。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堂堂正正和她在一起,他自然不想放她离开。

后期,就是一个想走,一个强势留下。两人已经彻底亲密得不行,加上女主是真的疼男主,他总有法子让自己心软。最后女主算是半推半就,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接纳了男主,两人还生了娃。至于舅母一家,自然是被男主收拾了,撒花!

全篇一口气看完,感叹十夜灯文笔真的好好哦,古风韵味十足,跟看古代话本子似的。就连福利,都写得格外唯美。男女主身份带来的禁忌感,更是为这篇文增添不少精彩!

十夜灯大大没啥说的,坡上高人气作者,豆瓣写文也本本佳作!《休夫》《软玉温香》《择日重逢》《寡妇重生记》《和前夫同居了》都值得一看!

欢迎关注【小丸子推文馆】

每天为你推荐最优质的小说

关注,再也不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