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龙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怎么读的(龙的拼音怎么写)

龙的拼音怎么写的拼音怎么读的(龙的拼音怎么写)

三年级语文上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字词全解,建议收藏

郑重声明: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或分享,抄袭必究!

从今天开始于老师将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知识,请准备好纸和笔和于老师一起写一写本课的生字,课后请爸爸妈妈报听写,检验一下掌握情况。

课前导读: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么?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呢!五十六个民族的人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虽说着不同的语言,可是却能够团结一致、幸福地生活中在同一片土地上!

吴然先生笔下的《大青树下的小学 》为大家呈现了边疆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幸福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以及团结友爱,同时表达了作者自豪和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

吴然——原名吴兴然,云南省宜威市人。吴然先生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主创散文、散文诗。代表作有《珍珠雨》、《走月亮 》、《凉山的风 》、《风雨集 》等。

三年级语文上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字词全解,建议收藏

1、晨

拼音:chén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横、竖提、撇、捺

组词:清晨、早晨

字义:指清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造句:清晨—清晨,绿油油的小草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绒

拼音:ró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9画

笔顺:撇折、撇折、提、横、横、撇、斜钩、撇、点

组词:羽绒服、丝绒、雪绒花、绒毛

字义:(1)带绒毛的纺织品。

(2)十分柔软且细小的毛。

造句:羽绒服—天气转凉,奶奶给我送来一件粉色的羽绒服。

3、球

拼音:qi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横、横、竖、提、横、竖钩、点、提、撇、捺、点

组词:足球、篮球、乒乓球、星球、地球、羽毛球

字义:(1)圆形的立体物品。

(2)指球类运动或球形的体育用品。

造句:篮球—妈妈帮我报了一个篮球训练班。

4、汉

拼音:hà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5画

笔顺:点、点、提、横撇/横钩、捺

组词:武汉、汉族、英雄好汉、西汉

字义:(1)男子、男人的代名词。

(2)朝代的名称。

(3)汉字,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

造句:汉族—我的妈妈是维吾尔族人,我的爸爸是汉族人。

5、艳

拼音:yà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0画

笔顺:横、横、横、竖、撇、横撇/横钩、横折、竖、横、竖弯钩

组词:鲜艳、艳丽、艳阳高照、娇艳

字义:(1)指颜色鲜艳而明亮。

(2)旧时与爱情相关。

造句:鲜艳——花园里开满了许多鲜艳的花朵。

6、服

拼音:f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8画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

组词:服饰、服装、衣服、朝服、球服、囚服、服从、水土不服

字义:(1)指衣服、衣裳等服饰类。

(2)指信服或顺从。

(3)指换一个环境习惯以及适应过程。

造句:水土不服——爸爸去了遥远的新疆有些水土不服,我们都很担心他。

7、装

拼音:zhuāng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共12画

笔顺:点、提、竖、横、竖、横、点、横、撇、竖提、撇、捺

组词:服装、装饰、装扮、时装、装模作样、服装店

字义:(1)指穿在身上的衣物。

(2)打扮,使人改变人原来的外貌。

造句:服装店——我家楼下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十分火爆。

8、扮

拼音:bà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7画

笔顺:横、竖钩、提、撇、捺、横折钩、撇

组词:打扮、装扮、扮演

字义:(1)指装饰、化妆。

(2)通过化妆成(某种人物)

造句:扮演——明明扮演的烽火骑士特别像,和电影里一模一样。

9、读

拼音:dú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0画

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撇/横钩、点、横、撇、点

组词:读书、读数、朗读、读者

字义:(1)指依照、看着文字用嘴巴念出来。

(2)指看书、阅览书籍。

(3)求学、渴望得到知识。

造句:读书——我喜欢读书,因为书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形象。

10、静

拼音:jì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4画

笔顺:横、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撇、横撇/横钩、横折、横、横、竖钩

组词:安静、静悄悄、静止、风平浪静

字义:(1)指没有声音。

(2)跟“动”相对,停止的。

造句:风平浪静——海面上风平浪静,渔夫们准备收网回家了。

11、停

拼音:tí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撇、竖、点、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横、竖钩

组词:停止、停泊、停播、停留、停车、停船、马不停蹄

字义:(1)止住、终止不动。

(2)指停留。

(3)指妥当。

造句:马不停蹄——就在运动会开始的前一刻,我马不停蹄地感到了。

12、粗

拼音:cū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1画

笔顺:点、撇、横、竖、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组词:粗鲁、粗细、粗暴、粗心大意、粗壮、粗声粗气

字义:(1)与“细”相对。

(2)鲁莽的、粗俗的。

造句:粗心大意——我考试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失分。

13、影

拼音:yǐng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共15画

笔顺:竖、横折、横、横、点、横、竖、横折、横、竖钩、撇、点、撇、撇、撇

组词:影子、倒影、声影、身影、阴影

字义:(1)指物体挡住光线的时候所形成的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

造句:身影——看着妈妈远去的身影,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以上为今天的全部内容,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家辅导孩子学习不妨参考一下,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咨询或讨论~

如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墨弦读书

word版资料获取步骤:1、点击头像进入主页并关注;2、点击私信发“学习”即可。

《笠翁对韵》注音版「上卷,三江1」

三 江

奇(jī)对(duì)偶(ǒu),只(zhǐ)对(duì)双(shuānɡ)。大(dà)海(hǎi)对(duì)长(chánɡ)江(jiānɡ)。

金(jīn)盘(pán)对(duì)玉(yù)盏(zhǎn),宝(bǎo)烛(zhú)对(duì)银(yín)釭(gāng)。

朱(zhū)漆(qī)槛(jiàn),碧(bì)纱(shā)窗(chuānɡ)。舞(wǔ)调(diào)对(duì)歌(ɡē)腔(qiānɡ)。

汉(hàn)兴(xīnɡ)推(tuī)马(mǎ)武(wǔ),夏(xià)谏(jiàn)著(zhù)尨(lóng)逄(pánɡ)。

四(sì)收(shōu)列(liè)国(ɡuó)群(qún)王(wánɡ)服(fú);三(sān)筑(zhù)高(ɡāo)城(chénɡ)众(zhònɡ)敌(dí)降(xiánɡ)。

跨(kuà)凤(fènɡ)登(dēnɡ)台(tái),潇(xiāo)洒(sǎ)仙(xiān)姬(jī)秦(qín)弄(nònɡ)玉(yù);

斩(zhǎn)蛇(shé)当(dānɡ)道(dào),英(yīnɡ)雄(xiónɡ)天(tiān)子(zǐ)汉(hàn)刘(liú)邦(bānɡ)。

「惊蛰」躬耕田园

(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惊蛰”节,不停歇!

春雷乍响,蛰虫惊醒,万物生长,冻融交替,春耕备耕,天气回暖……

今年3月5日惊蛰(常年为3月4~7日),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二月节),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天气转暖,雨水增多,渐有春雷,以打雷惊醒蛰伏冬虫而出,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气候学要求日均温10℃以上为春天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除东北、西北外的其它地区平均气温回升到0℃以上,华北为3~6℃,沿江江南≥8℃,西南华南已达10~15℃。但冷暖交替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节气农事歌】

1、“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春管春耕春繁忙,为国多打丰收粮。”(适用于江淮地区)

2、“惊蛰天暖地气开,冬麦返青虫醒来,抓紧划锄施肥水,春管春耕早安排。”(适用于黄淮海地区)

3、“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适用于南方地区)

4、“惊蛰来临乌鸦叫,检修农具马加料。良种材料选购齐,化肥农药准备好。”(适用于西北地区)

一、【节候特征】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jiū )。对应的花信为桃花、棠梨、蔷薇。此节气随着气温回暖,桃花开始吐蕊、纷纷绽放,黄莺(黄鹂)鸟枝头鸣叫,鹰躲起来繁育后代,附近蛰伏的鸠开始求偶,就像布谷鸟鸣叫一样。

惊蛰三候特征图

二、【节气农俗】

春雷响,万物长,农夫忙 ……

麦田踏青放风筝

【节日】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

●花朝节:花朝节是汉族纪念百花生日的传统节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2019年3月16日南京花朝节在古林公园举行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每年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植树节: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的节日,可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定在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3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1983年确定于每年的3月15日,旨在国际范围内扩大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各国和地区间的合作与交往。

【惊蛰习俗】

●祭白虎: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内常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为寻求顺利,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即祭拜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祭白虎

●蒙鼓皮:惊蛰由雷声引起,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借此时蒙鼓皮。可见,不但百虫生态与一年四季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

蒙鼓皮

●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冬眠的蛇虫鼠蚁。古时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

打小人

【节令美食与禁忌】

●吃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传说与习俗,主要原因是此时气候比较干燥,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煮水食用,可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也有人说“梨”谐音“离”,可让虫害远离庄家,保全年丰收。

●吃炒豆:山东一些地区的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陕西一些地区要吃炒豆,用盐水浸泡黄豆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在锅中受热煎熬蹦跳。

●吃炒虫: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全家人围坐在厅堂边吃炒熟的“虫”(其实就是玉米)边喊:“吃炒虫了!”,还要比谁吃得快、嚼得响,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惊蛰饮食禁忌:宜清淡甘甜,忌生冷酸辣。

三、【农时动态】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江淮地区处于小麦生物学拔节期(倒4叶期,基部第1节间开始伸长),大麦物候学拔节期(倒3叶期,基部第2节间开始伸长),油菜蕾薹期,蚕豆、豌豆处现蕾至二次分枝高峰期,露地蔬菜苗期,大棚蔬菜旺长结果期。果树萌芽、开花。花卉播种育苗。

【江淮地区】

【黄淮海地区】

【东北地区】

【江南华南地区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四、【农时提醒】

【江淮地区】

◎麦田拔节前清沟理墒、春季化除、旺苗化控,油菜清沟培土、重施薹肥等扫尾;注意施用恢复肥补救倒春寒冻害。

清沟培土

◎大麦及淮南小麦物候学拔节期(倒3叶期,基部第2节间开始伸长)普施重施拔节肥,亩施45%复合肥15~20公斤及尿素5~10公斤。

◎小(大)麦拔节初期用井冈霉素或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纹枯病,若用井冈霉素需大剂量(5%井冈霉素水剂300~500克/亩)、大水量(50公斤/亩)泼浇或粗喷雾。

◎蚕豆剪去主茎、无头枝、病虫枝、幼嫩小分枝,每米行长留25~30条健壮分枝。蚕豌豆在第2分枝高峰、株高及营养生长量接近最大时,可收获作为青贮饲料或绿肥还田。

蚕豆整枝

◎棉花、水稻苗床培肥及床土、营养土准备。春播备种选购良种要“四看”:一看良种说明书,应通过审定并在许可的适宜区域内种植,才有较好的适应性;二看种子纯度,应达95%以上;三看种子杂质,种子净重比(净度)应在97%以上;四看种子发芽率,在适宜温度中7天后计发芽数比率(发芽率)应在95%以上。

◎对露地越冬菠菜、大蒜、洋葱、韭菜等蔬菜清除杂草,结合中耕培土、浇返青水等追施返青肥,亩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韭菜先清墩、浇水后灌药防韭蛆,施用尽胜、乐斯本或石灰氮不但能杀灭韭蛆还有增施钙和氮的作用。

◎果树注意春灌,保墒提温,追施催芽肥,刮树皮、防治腐烂病及其它病虫害,喷石硫合剂,新园补株、换株,摘除虫芽、病芽,树盘覆膜。

◎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加强疫病监测。

【黄淮海地区】

【东北地区】

【江南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五、【农谚解读】

1、【惊蛰麦返青,春分麦起身】

【拼音】 jīng zhé mài fǎn qīng,chūn fēn mài qǐ shēn【英译】 Wheat plants returngreen in Insect Awaken season and become erect in Vernal Equinox season.

小麦返青期长势

小麦起身拔节期长势

【注解】 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开始萌发新生叶片和分蘖,麦田颜色在惊蛰节气前后由黄转绿,称为返青。此后小麦进入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匍匐在地表转为直立,其过程形象地称为“起身”。而南方麦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小麦仍缓慢生长,春季返青、起身过程不明显,季节也早于北方。

2、【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拼音】 jīng zhé yǒu yǔbìng shǎn léi,mài jī cháng zhōng rú tǔ duī

【英译】 Thunder and rain inInsect Awaken season predict a good wheat harvest.

春季雨后麦苗茁壮生长

【注解】我国北方地区常年易出现春旱,春季降雨有利于补充土壤墒情,满足越冬小麦春季生长需要,取得丰收。类似农谚有“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等。

3、【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拼音】 jīng zhé chūn léixiǎng,nóng fū xián zhuǎn máng

【英译】The spring thundersounds in Insect Awaken season. Peasants begin to be busy with field work.

春管与春耕备耕场景

【注解】 惊蛰节气天气转暖,南北冷暖气流交汇,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出土活动,春耕季节到来,农民要由闲转忙干农活。

4、【过了惊蛰节,春耕(犁地)不能歇】

【拼音】guò le jīng zhé jié,chūn gēng ( lí dì ) bù néng xiē

【英译】After Insect Awaken Day, field practices, such asspring ploughing, are busily scheduled.

春耕

【注解】 惊蛰节气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回升,土壤多已解冻,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人畜、机械都不能停歇了,比喻各种农活纷至沓来。

5、【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拼音】 jiǔ jiǔ jiā yì jiǔ,gēng niú biàn dì zǒu

【英译】 From the ninetieth day after Winter Solstice day ,farming cattle are busily working in the fields.

南方“耕牛遍地走”

【注解】 古人把冬至后的81天分成9个时段,每9天一个时段,并依次定名为一九、二九……一直数到九九。九九之后,再过9天就是春分,到了春耕季节,农民都要赶牛犁地,开展春季生产活动。

6、【惊蛰犁头地,春分地通气】

【拼音】 jīng zhé lí tóu dì,chūn fēn dì tōng qì

【英译】 Ploughing in Insect Awaken season is good for soilaeration in Vernal Equinox season.

北方:春耕犁地

耙地保墒

【注解】指惊蛰时节土壤已经解冻,是春播耕翻整地的好时机,深松土层,有利于通气保墒、提高地温、接纳雨水。

六、【农诗欣赏】

古诗一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①,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简明释义】

①堪:忍受。

【古文今译】

年纪大了为什么还要忍受时节的催促呢,半夜放灯忽然雷声轰鸣,巨大的雷声震得龙蛇、蚯蚓和蛤蟆都跑了出来。

打雷

【走近作者】

张元干(1091—约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张元干可算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他尤长于词,其作品中的二首《贺新郎》最为著名,被称为压卷之作,张元干博览群书,文学修养很高,他能诗、能词、能文,其著作有《芦川归来集》10卷、《芦川词》2卷,计180余首。内容十分丰富,有写景色,歌颂祖国的美丽江山;有抒发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和友情;有怒斥昏庸误国的奸臣;有写坚决抵抗金兵侵扰等情况,他的著作洋溢着爱国激情,深受人们称赞。

【主题新读】

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时节雷声响、动物惊醒的场景,正所谓“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有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等。此时,由于华北地区春季晴天多、蒸发强、雨水少,而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是最需要水分的时候,因此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最好方法。而南方的各种农作物都正处于快速生长期甚至已经开花,对水和肥的要求十分迫切,要及时追肥补水。另外,惊蛰过后,由于气温的回升,各种病菌也开始繁殖,正所谓“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不可忽视。

雷电

青蛙乱鼓叫

古诗二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②,膏泽且为喜③。

仓禀无宿储④,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⑤。

【简明释义】

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qú):劳苦。③膏泽:指雨下到田里。④仓禀:储藏谷米的仓库。禀,通“廪(lǐn)”,给予粮食。⑤闾里:民间、乡里。

【古文今译】

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存粮,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春雨后麦苗茁壮生长

春耕春种春管忙

【走近作者】

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感到无可奈何。这样,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矛盾状态中。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

【主题新读】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的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诗人赞美了田家人勤于劳作的精神,揭露了朝廷、官员对农民剥削的丑恶面目。统治阶级看不到农民的辛苦,不体恤劳动人民,才导致农民劳而无获。现代农民也会“膏泽且为喜”,只是这种高兴是看到收获后发自内心的喜悦,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后,农民收成归自己所有,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古诗三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其一)

(清·郑燮)

细雨轻雷,惊蛰后和风动土。

正父老催人早作,东畲南圃①。

夜月荷锄村犬吠,晨星叱犊山沉雾。

到五更惊起是荒鸡②,田家苦。

疏篱外,桃华灼;池塘上,杨丝弱。

渐茅檐日暖,小姑衣薄。

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③半瓮邀人酌。

喜白头人醉白头扶,田家乐。

【简明释义】

①东畲(shē)南圃:泛指田园。②荒鸡:古人把以三更前鸣的鸡称为荒鸡,诗中指鸣叫的公鸡。③腊醅(pēi):冬天酿制的酒。醅,未经过滤的酒。

【古文今译】

惊蛰节气过后,春雷始鸣,细雨交加,春风吹拂,大地解冻,老父亲催促人们早点开始在田园耕作。劳作到夜晚才顶着月色背着锄头回家,惊得村里的狗都在叫,一大早就披着星光赶着小牛走进沉雾的大山里。到了五更天被公鸡打鸣惊到,农民生活苦啊。桃花辉映疏篱,垂柳倒映池塘。慢慢的,太阳晒得屋子里越来越暖和,小姑子穿着薄薄的衣裳。随意在院子里割些春天的韭菜,打上半瓮冬天酿制好的老酒,邀请朋友一起喝。我们这群上了年纪的老朋友喝醉了互相搀扶真是开心啊,农家生活多么美好啊。

【走近作者】

郑燮(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知县,又调知潍县。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潍县,遇大饥荒,即开仓赈贷;乾隆十八年,因请赈触忤大吏而辞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并立生祠。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其著作以中华书局1962年版《郑板桥集》搜集最为完备。

【主题新读】

郑板桥的爱民、重农思想及其对家属、后辈进行重农、爱农教育,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最明确、最强烈、最典型的。《田家四时苦乐歌》分春夏秋冬四时,咏颂农家的农事活动。这第一首从农家耕作无比辛劳的角度写“田家苦”。春耕时节,农民五更即起,头顶晨星劳作,晚上披着月光荷锄归家,起早摸黑,极为劳苦;“田家乐”则从田园风光的迷人及生活的闲适落笔,作者以清丽的笔墨泼洒出一幅桃花辉映疏篱、垂柳倒映池塘的美好画面,并以此为背景,描绘出少女自在玩乐,老翁剪春韭、饮美酒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田家苦”着眼于现实,“田家乐”则是诗人理想的歌咏,对照写来,更突出农家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作者对农民生活疾苦的关注。

古诗四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其二)

(元·赵孟頫)

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消。

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

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

土膏脉既起①,良耜利若刀②。

高低遍翻垦,宿草不待烧。

幼妇颇能家,井臼常自操③。

散灰缘旧俗,门径环周遭④。

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简明释义】

①土膏:肥沃的土地。脉:地脉,指泉水。②耜(sì):古代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诗经·周颂》中描写,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是用金属制作的。③井臼:汲水舂米。④古时农家有在门前路上洒石灰或草木灰以祈求丰收的习俗。

【古文今译】

春风吹遍大地,积冻消融,大地复苏。一早就发现农民开始干活了,农夫背着锄头下地。过了很久,朝阳才缓缓升起,树梢上也冒出袅袅炊烟。肥沃的土地上开始流淌着潺潺泉水,耕地的犁头像刀一样锋利。田里高高低低都翻垦了个遍,那些陈年枯草也不用烧掉。小姑娘也很会持家,经常自己干汲水舂米的活。按照旧的风俗,在门前路上和四周撒上草木灰祈福。希望今天的辛勤劳动,带来这年好的收成。

【走近作者】

赵孟頫(fǔ)(1254—1322),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谥文敏,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因赐第湖州(今浙江),故为湖州人。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诗文创作亦有成就。有《松雪斋文集》。

【主题新读】

本篇描写春耕开始时的劳动生活情景。诗人非常熟悉农事生产情况,写来句句如绘,亲切有味。作者具有书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其作品果然亦诗亦画。既写景,又点时节。“早觉农事动”至“宿草不待烧”写春耕情景,作者选取翻地整田几个画面,将春耕的忙碌景象描绘得极真切生动。“幼妇”两句写妇女孩子操持家务,侧写春耕的忙碌。尾四句写农家洒灰祈求丰收的习俗,及农家“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心情。这首诗感情真切,境界超远,极富诗情画意,体现出作者奇逸和婉的一贯诗风。

耕翻整地、播种、浇水和施肥是农作物播栽的重要环节,并以耕整地为先。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广了少免耕法,但这种做法,耕地得不到深耕、深翻。据研究,深翻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转化,有利于作物根系向纵深发展。尤其能增强作物生育后期植株的吸水供水能力,深耕还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也可免除和减轻病虫草危害,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少免耕法要与轮耕深翻相配合,建议每隔2~3年深耕1次,深度达到20厘米以上,确保耕地质量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 END ——————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躬耕纪录】【躬耕直播】吗?

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