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佛转世的人命运怎样(佛转世)

佛转世的人命运怎样(佛转世)

1995年,西藏6岁男孩被认定为转世灵童,他是怎么成班禅活佛的?

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因心脏病在西藏日喀则溘然长逝。

自那之后,全国蒙藏各族宗教人士便开始了对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寻找。

在中央政府的帮助下,灵童寻访工作终于历经六年而完成,一个来自西藏嘉黎县的6岁男孩被确认为班禅转世灵童。

那么,这个叫做坚赞诺布的男孩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班禅活佛的?

金瓶掣签,确认灵童

1995年11月29日,古城拉萨阳光绚丽、瑞气氤氲,西藏各地寺院高僧大德齐聚大昭寺,共同见证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现身。

来自中央政府的代表、国务院特派专员,以及一众当地的信教群众也来到现场,西藏电视台也对此次盛况进行了转播。

在全国人民关注的目光中,金瓶掣签仪式悄然开始。

金瓶掣签是藏传佛教历经数百年时间形成的一种宗教仪轨,是鉴定活佛转世灵童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按照金瓶掣签的程序,寻访灵童小组会事先确定2-4名转世灵童候选人。

掣签仪式上,由在场高僧书写灵童名字并置入金瓶内。

接着全场僧众诵咒祈祷,由一位高僧摇动金瓶、掣出一签,并交给在场众人传阅,确认无误后高声念出转世灵童的名号。

这一制度自1792年设立,沿袭至今,历史上共有70多位转世活佛都是通过金瓶掣签产生,十世班禅灵童的确认同样也不例外。

此时的大昭寺内香烟缭绕、佛灯齐明,彩旗佛幡交相辉映,一派庄严肃穆之感。

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转世灵通寻访小组组员波米·强巴洛珠缓缓走进会场,在面向释迦牟尼佛像金身顶礼膜拜后,一边口念佛经一边走向金瓶。

在全场低沉的诵经声中,强巴洛珠行至金瓶跟前,慢慢晃动几下金瓶后,一脸庄重地从中掣出了一支签,而后将其交给身后的众人传阅。

“嘉黎县坚赞诺布中签!确认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法鼓长号齐鸣,佛教信徒们纷纷向空中抛洒吉祥粉,现场的欢呼声经久不息。

与此同时,场上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叫做坚赞诺布的6岁男孩。

这个男孩身上有一种远超同龄人的稳重和成熟,他缓步走到台上,向众人躬身行礼,接着拜入波米·强巴洛珠的门下。

按照佛教仪轨,强巴洛珠当场为坚赞诺布剃度,并为其取法号吉尊·洛桑强巴伦珠确吉杰布·白桑布。

此时坚赞诺布的继任仪式才刚刚开始。

金瓶掣签当天下午,中央政府代表在册立典礼上宣读了来自国务院的贺电“正式确认、批准坚赞诺布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继任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有了国务院的批文,意味着坚赞诺布无论从宗教仪式上还是政治许可上,都已经正式成为了新一任的活佛。

在场佛教信徒和人群欢呼“拉杰洛!拉杰洛!”这在藏语中是“神胜利了”的意思。

12月8日,坚赞诺布的坐床仪式即将在扎什伦布寺举行。

所谓的坐床仪式就是继任班禅的仪式,主要内容是对藏传佛教历任祖师和对佛教有贡献的名人进行朝拜,如释迦牟尼佛、莲花生、松赞干布。

只有经过坐床仪式,新任班禅才能成为有话语权的活佛。

坚赞诺布的坐床仪式当天,各地高僧大德、政府人员再次齐聚一堂。

国务院代表李铁映宣读了国务院关于“行坐床典礼”的批示,接着坚赞诺布在李铁映等人的护持下,坐上了历代班禅所沿用的檀香木根本法床。

最后,李铁映代表国务院向十一世班禅颁发金印、金册。

至此,十世班禅与十一世班禅的继任更迭工作正式完成,坚赞诺布的名字也正式更替为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自十世班禅圆寂以来,为时6年的灵童寻访工作也告一段落。

那么,在这长达6年的寻访过程中,坚赞诺布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转世活佛的呢?

灵童寻访

1990年2月13日,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一个叫做桑吉卓玛的妇人诞下了一名婴儿。

这个新生儿五官端正、眼睛明亮、皮肤白皙,颇有佛相,前来探望的老人们都表示:“这个孩子说不定是哪位活佛的转世。”

没想到老人们的一句话在六年后成真了,不过孩子的父母对此并没有太过留心。

婴儿的父亲索朗扎巴为其取名坚赞诺布,意味“神圣的幢”。

与此同时,数支由得道高僧和政府人员组成的寻访小组,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了转世灵童的寻访工作。

因为1989年1月28日,十世班禅在日喀则圆寂,僧众们随后踏上了寻找转世灵童的旅程。

在藏传佛教中,班禅是无量光佛的化身、不死不灭,会通过肉身转世。

所以自一世班禅开始,只要班禅圆寂,僧侣们就会第一时间找到转世灵童,以保证佛教事业的稳定与传承。

所以当十世班禅圆寂后,国务院立刻批准了转世灵童寻访小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灵童。

不过虽说藏传佛教的高僧可以通过祈祷、仪轨等方式推算灵童的信息,但也仅能预测出灵童的大致方向、年纪。

在这种情况下,灵童寻访工作注定要格外艰辛。

而另一边,随着坚赞诺布一天天长大,发生在他身上的奇怪事情越来越多。

刚出生的几个月,经常会有漂亮的鸟儿飞临他的家中,甚至在此筑巢、栖息。

等到坚赞诺布上学的时候,老师发现他舌头上的纹路极像一个“啊”字,这个字代表着佛的化身。

除此之外,坚赞诺布本人也表现出了极为不凡的佛性。

他学习佛经的速度特别快,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背出一段长达二十多页的经文。

在性格上他也显得非常老练、沉稳,完全不像一个小孩子。

关于坚赞诺布的神奇之处就这样被传开了,1994年终于有一组寻访小组找到了他。

根据高僧透露的灵童信息,坚赞诺布的年纪、位置均对得上,于是小组人员悄悄将其列为了备选人员。

在那之后,寻访小组又前后三次来到坚赞诺布家中,通过一系列核查程序对其验证。

最后,坚赞诺布成功从28名具有显性灵异特征的儿童中脱颖而出,与另外两位灵童候选人一起,被接到了拉萨。

金瓶掣签前几天,坚赞诺布一家人来到了拉萨。

父亲索朗扎巴表示:“如果佛祖选中了我们的孩子,做父母的当然高兴,不过就算选中了其他人,我们也一样会尊重、信服。”

相较于父母的虔诚祈祷,坚赞诺布显得尤为放松,他自信地表示:“我已经祈祷过了,一定会中签的。”

金瓶掣签当天,坚赞诺布显得格外活泼、开心,这是他很少会流露出的情绪。

他的一言一行都流露着自信和持重,在坚赞诺布的影响下,父母也逐渐放松了心情。

当听到“嘉黎县坚赞诺布中签!”时,坚赞诺布的双亲顿时喜极而泣,他们立刻跪倒在了释迦牟尼佛像前。

而一旁的坚赞诺布则是再度恢复了以往的平静,他不缓不慢地走到台上,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与膜拜。

受沙弥戒,开始佛门生活

1996年6月1日,这是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日——萨格达瓦节,更是传闻中释迦牟尼的诞辰。

扎什伦布寺这一天格外热闹,因为十一世班禅即将在这一天进行受沙弥戒。

沙弥戒是藏教僧人必须要履行的仪轨,包括戒饮酒、戒金银、戒歌舞等始终戒律。

这是每一位僧众佛途的起步,只有发下誓愿受持十戒律,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名僧人。

作为班禅额尔德尼这样的大活佛,同样也不例外。

当天上午6点半,强巴洛珠带领十一位高僧步入佛殿内殿,受戒仪式将在释迦牟尼像前举行,

此时的十一世班禅正在内殿中诵经祈祷。

紧接着一名僧人将内殿大门关闭,这种仪式神圣且秘不示人。

两个小时以后,随着内殿大门缓缓推开,十一世班禅头戴黄色法帽、身披崭新袈裟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经此洗礼,坚赞诺布进一步脱去了身上的稚气,更显庄严、端重。

接下来,十一世班禅还要向受戒高僧敬献哈达、向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朝拜祈祷、对扎什伦布寺的僧众摸顶赐福。

最后,坚赞诺布来到大殿正面的法座,首次带领众僧诵经祈福。

坚赞诺布学习佛法的速度很快,且异常刻苦,深得经师的好评。

面对台下数百名僧人和观众,年仅7岁的坚赞诺布没有丝毫的怯懦和紧张。

高坐法台上的他,全神贯注、目光炯炯,领读经文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诵经时又专心致志、旁若无人。

众僧人见状,无不流露出惊叹与敬佩。

前后历经三个多小时,坚赞诺布的首次讲经活动才宣告结束。

至此,十一世班禅的沙弥戒受戒仪式圆满完成,坚赞诺布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佛门生活。

在常人的印象中,佛门的生活相对乏味、枯燥,每日功课除了诵经、打坐似乎别无他事。

那么,真实的僧人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番面貌呢?

也许透过坚赞诺布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早晨7点开始,西藏的天刚蒙蒙亮,坚赞诺布已经开始洗漱了。

半小时后,他会穿着整洁的走进晨诵室,恭敬地对着释迦牟尼佛行三叩头大礼。

随后,坚赞诺布会在自己的佛座上轻声诵经一个小时。

8点半是早饭时间,晨诵室对面就是餐厅,里面有已经准备好的食物:奶渣、鸡蛋、粥、馒头等等。

饭后班禅会和僧人们一起到院中散布、聊天,接下来才会进入一天的正式修行。

9点半开始,坚赞诺布会和其他僧人一起来到“教室”,在经师的讲解下进行一个小时的经文学习。

上午的学经任务只有这一个小时,接下来则是坚赞诺布自己要求的学习英语和文化课时间。

坚赞诺布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即使没有缘分去学校念书,但他还是希望学习到同龄学生学习的知识。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位大名鼎鼎的西藏活佛确实跟普通人一样,每天都有语数外种种科目的学习。

下午两点开始,坚赞诺布会花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照相机。

坚赞诺布对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也非常喜欢,这也是他生活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年轻人爱好倾向。

三点半,坚赞诺布需要与僧人进行辩经,这是检验僧人学经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坚赞诺布喜欢的一种佛法交流方式。

辩经过程中,坚赞诺布即使是面对比自己早进寺庙十多年的僧人也不见得会输,这受益于他自身对佛法的超高悟性与刻苦程度。

辩经会持续到晚饭时间,在那之后又到了坚赞诺布的放松时间。

他一般会利用这段时间练习书法、复习一天的功课。

九点一刻,是寺庙的集体诵经时间。

一小时后诵经结束,寺庙会在15分钟内熄灯,坚赞诺布一天的生活也就结束了。

这就是作为十一世班禅的日常生活,毫无疑问这与常人的想象有着很大出入,似乎丰富、有趣、充实了很多。

结语

现如今的坚赞诺布已经是32岁的年纪,作为十一世班禅的他,在佛法上的造诣已经非常高深。

2021年10月,他通过考核拿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学位”——噶钦,这相当于佛学博士学位。

除了在佛学上的耕耘,坚赞诺布还一直致力于弘扬佛法、引导信众维护国家统一、宗教和谐。

在西藏,他是所有僧众心目中的活佛;走出西藏,他更是一名为了祖国发展建设和民族团结奔走四方的中国公民。

科普向:一文讲解什么是活佛转世,转世灵童是如何被寻访认定的

▲格鲁派僧人

1.活佛转世的依据

活佛一词,为汉语称谓。

在‬藏语‬中‬被称为朱古,意为幻化之身,活佛转世,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

佛教教义中,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是指人人本具的佛性,众生因妄想执着,迷惑颠倒而致法身不能显现。

报身是指经过艰苦修行,证得佛的智慧与功德而成佛,行态圆满福态,报身时隐时现。

化身是指应众生机缘而变化的佛身,佛以人体的形式显现世间‬,教化众生。

另外,佛教教义中,还认为人的形体会消亡,但灵魂可以永存,一切生灵都在六道轮回之中,因缘‬往复。

藏传佛教认为,那些对佛学有悟且能指引他人觉悟的僧人,既是转世来到人间的佛。

活佛根据意愿,不断地在人间转世,投胎转生为另一具肉体,重返人间,继续普度众生。

即为活佛圆寂后,通过按程序寻访灵童,加以考察认定、坐床等仪式,完成活佛转世程序。

最早的活佛转世,便是以上述佛学教义为理论依据,怜悯世人的佛‬观则是活佛转世的根本‬。

2.活佛转世的产生

藏传佛教早期在活佛转世制度未出现之前,各大派系的传承类别众多。

有家族世袭制、师徒制等,这些传承制度容易引起内部争斗‬,存在诸多弊端,权力长期掌控在家族手中,不利于教派长期稳固的发展。

因此,活佛转世制度得以兴起与发展。

噶举派(白教)作为藏传佛教众多教派中,支派最多的一个教派,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流派:

一是为玛尔巴传承下来的达布噶举派(一般视为噶举派正统),二是琼波南觉传承下来的香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派在后来逐渐衰落,而达布噶举派则在后来发展为四大支派八小支派。

藏传佛教中最早确立活佛转世制度的,便是塔波噶举派(为达布噶举分支)四大支派之一的噶玛噶举派。

▲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

1110年,宋大观四年,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诞生于西康哲雪地方(今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境内),自幼随父母学习佛法。

都松钦巴,“都松”意为三世,“钦巴”意为知者,结合为“知道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个名字,与后来出现的活佛转世制度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

16岁时于噶查寺阿阇黎(佛教术语,意为导师)恰僧格扎座前出家,取法名却吉扎巴。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了拓宽佛法,都松钦巴前往西藏学法,先后拜噶当派高僧为师,受比丘戒,逐渐在显教方面学有所成。

十一年后,30岁的都松钦巴在‬达拉岗布寺,见到了‬塔波噶举派的创始人塔波拉杰,被塔波拉杰的佛学理论折服,拜其为师,改‬入‬噶举派。

塔波拉杰是达布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大师‬的得意‬徒弟,他将噶当派的道次第与噶举派的大手印相结合,加以‬自己‬的‬理解‬,撰写新的教义,从而‬创立塔波噶举派。

在塔波拉杰的教诲下,都松钦巴刻苦修行,在一众师兄弟当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塔波拉杰诸多弟子中,除了都松钦巴,还有另外三个著名弟子,他们弟子四人分别在西藏各地传法建寺,广收‬教徒。

逐渐形成为塔波噶举的四大支系:噶玛噶举、帕竹噶举、拔戎噶举和蔡巴噶举。

塔波噶举,也‬可以理解为噶举派,因此‬在西藏地区‬发展壮大,成为藏传佛教中首屈一指的派系,世俗‬地位‬同样‬声名显赫‬,直到后来被萨迦派‬、格鲁派(达赖、班禅这一派系)所取代。

▲噶举派支系一览图

为了避免读者造成思维混乱,笔者做了一张支系图,本文主要讲述最早确立活佛转世制度的噶玛噶举这一支派,其他可只稍作了解。

言归正题,1147年,宋绍兴十七年,都松钦巴在西藏潜心学习佛法已近三十年,对各派的显密教法已融会贯通。

于是辞别塔波拉杰等上师,向‬东‬去了‬康区。

同年到达康区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今昌都县),建立噶玛丹萨寺,其后在康区广施善缘,到各地传经讲法,信徒达千余人。

噶玛丹萨寺同时也是噶玛噶举派名称的由来。

当时藏区世俗、教派之间为了争夺权力,经常发生械斗,都松钦巴为改变这一现状,经常奔波于康区、卫藏各地调停纠纷。

也因此在藏传佛教各派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晚年更是不顾身体抱恙,赶到前藏乌斯地方,劝解向蔡巴要与人为善,不要再与人争斗。

向蔡巴,师从塔波拉杰的侄子次成宁布,蔡巴噶举派的创始人,按辈分‬都松钦巴是他师叔。

▲楚布寺

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都松钦巴在拉萨西北的堆龙地方建立楚布寺,并任住持,此后楚布寺取代噶玛丹萨寺,成为噶玛噶举派主寺。

1193年,宋绍熙四年,都松钦巴于楚布寺圆寂,在临终前,他对弟子谈起过,关于他将会在某地转生“再回来”的预言。

但是当时藏传佛教中还没有出现过活佛转世的例子,大家都还没有任何经验。

所以在都松钦巴圆寂后,楚布寺没有考虑过为他寻找转世的问题,而是采用当时通行的师徒传承制度,楚布寺住持由他的弟子继任。

十一年后,康区的止龙丹巴却秋地方(今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哉波务家族出生一名男婴,在家中排行第三,名叫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从小聪明伶俐,十一岁时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也可以说是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的人。

这人便是都松钦巴的再传弟子崩扎巴。

崩扎巴当时正云游到康区传法,第一次见到噶玛拔希时,虽然两人此前素未谋面,但是崩扎巴一眼就认出了噶玛拔希。

崩扎巴产生了噶玛拔希是自己师祖都松钦巴转世的想法,但由于当时他在楚布寺没有话事权,所以没有回报寺院,以及对外公布。

噶玛拔希师从崩扎巴出家,受沙弥戒,取法名却吉喇嘛,崩扎巴一直伴在噶玛拔希身边,把他当作是都松钦巴的转世来培养,直到圆寂。

自此,一老一少两名僧人,拉开了庄严而又神秘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序幕。

在20岁时,噶玛拔希到楚布寺,先后拜主‬寺喀脱巴等高僧为师,受比丘戒,学习密法广作闻思修,学成之后,返回康区传经弘法,广收信徒,在佛界名声也逐渐显扬。

后来由于楚布寺的几任住持管理不善,导致楚布寺在教派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寺院佛堂年久失修,僧人陆续离寺出走,寺院日渐衰落。

▲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在这种情况下,重返楚布寺,由于他当时的声望已经很高了,而楚布寺余下的僧人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领袖人物,重振寺院。

所以噶玛拔希顺利地接过楚布寺住持一职,在往后的六年时间里,完成了对寺院的修缮,楚布寺在藏地寺院中地位也逐步提升了起来。

1240年,南宋嘉熙四年,蒙古军队抵达西藏,在拉萨北部打败了以噶当派为首的抵抗力量,随后蒙古皇子阔瑞召集藏传佛教中的领袖人物,前往凉州商谈西藏归附蒙古汗国的事宜。

当时噶玛拔希身在康区,因此未受到邀约,萨迦派的萨迦班智达带着他的侄子八思巴,去了凉州,完成了西藏地区对蒙古汗国的归附。

1253年,南宋宝佑元年,忽必烈对噶玛拔希的学识很赏识,邀请他跟在自己身边从事,噶玛拔希考虑到自己教派寺院多在蒙哥汗的弟弟阿里不哥的封地内,婉言回拒。

四年后,噶玛拔希受蒙哥汗的邀约前往漠北,蒙哥汗册封他为国师,赐予一枚金印,以及一顶金边黑色僧帽。

这顶金边黑色僧帽,后来成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转世体系的传承信物。

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蒙哥汗病逝,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爆发权位之争,最终忽必烈继位‬,而噶玛拔希则受牵连,被忽必烈押解流放。

考虑到噶玛拔希在西藏的地位,不久又将其释放,噶玛拔希历时八年终于回到楚布寺。

▲忽必烈会见八思巴

1260年,忽必烈任命与其亲近的萨迦派八思巴为国师,授其玉印,让八思巴统领天下佛教。

萨迦派一跃成为藏传佛教中第一大派,噶玛噶举派受到打压,势力再次日渐衰落。

噶玛拔希在晚年时,考虑到当时各大教派之间斗争的形势,他认为如果要保持噶玛噶举派的地位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宗派‬领袖人物。

再三考虑过之后,认为上师崩扎巴所践行的活佛转世,是噶玛噶举派最终‬要走的正确道路。

为了顺利推行这一办法,噶玛拔希提前做出了安排,他在圆寂前一年,收了一位名叫邬坚巴的弟子,当时邬坚巴已经53岁,早年主要学习主巴噶举派教法。

1283年,噶玛拔希在楚布寺圆寂,他在临终前对弟子说会在拉堆地方转世,并‬将楚布寺住持转交给邬坚巴,托付其寻找自己的转世灵童。

次年,拉堆地方一个贫苦家庭出生了‬一名男婴,名叫攘迥多吉。

他出生时拉堆地方出现多种奇异征兆,很小就对一切教法一学即通,极为‬聪明‬。

邬坚巴按噶玛拔希生前指示,在拉堆地方寻访‬到‬已五岁的攘迥多吉,派人‬将其接到楚布寺。

初到楚布寺,见到邬坚巴,攘迥多吉也不胆怯,摇着金刚铃自己就坐到了法座上。

为了验证他灵童身份的真伪,邬坚巴笑问他是谁,他回答自己是噶玛拔希。

邬坚巴又问他过去师徒二人的隐秘事迹,他都能准确回答,邬坚巴接着问他曾给过自己什么东西?他答道黑帽和经书。

邬坚巴于是拿经书给他读,他念得很顺利。

邬坚巴说你的生辰和我的上师圆寂的日期,中间怎么只有五个月?他回答事先已经把灵识投到了已孕有四个月的胎儿身上。

最后,邬坚巴问他还有没有其他前世的记忆,他想了想说了一件事情,邬坚巴命人去核实这件事情的真假,结果真实。

▲三世噶玛巴攘迥多吉

邬坚巴十分欣喜,认定攘迥多吉是噶玛拔希的转世灵童,授予其居士戒,修习密教之教法。

但没有让他马上登上噶玛拔希的法座,也没有让他在楚布寺住下。

两年后,在噶玛拔希的弟子慢慢对攘迥多吉转世灵童的身份,消除质疑后,邬坚巴再次将他迎回楚布寺。

攘迥多吉随堪布衮丹喜饶出家,受了沙弥戒。

攘迥多吉成为藏传佛教历史上,被认定为活佛转世灵童而继承前世地位和事业的第一人。

虽然作为转世活佛,攘迥多吉依然向普通人一样需要按部就班地出家,拜师学习教规佛法,这也成为后来转世活佛的通用例规。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攘迥多吉出任楚布寺住持,尊为三世噶玛巴,其前世噶玛拔希被追认为第二世,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则被追认为第一世。

攘迥多吉有个弟子扎巴僧格,后来被元朝政府册封为“灌顶国师”,赐予一顶红色金边僧帽,标志着噶玛噶举派,另一个活佛转世体系,红帽系活佛转世随之建立。

最终,在噶玛拔希的安排下,通过邬坚巴的努力,完成了认定攘迥多吉为噶玛拔希转世灵童的任务,噶玛噶举派开创了活佛转世的先河。

▲“大宝法王”玉印

1407年,明永乐五年,明朝永乐皇帝册封黑帽系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得银协巴为“大宝法王”,赐予玉印,这个封号此后被一直延用到今天的第十七世。

而红帽系第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六世班禅贝丹益西同母异父的哥哥。因前往扎什伦布寺索要六世班禅的财物,遭到寺院总管仲巴呼图克图(曲朱嘉措的另一位哥哥,他们家可谓是活佛世家)拒绝。

曲朱嘉措因此怀恨在心,出走廓尔喀国,挑拨对方多次出兵侵扰西藏,被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禁止转世。

所以,噶玛噶举派的红帽系在传承到了第十世之后,从此断绝。

▲左:一世班禅克珠杰,右:一世达赖根敦朱巴

此后,活佛转世制度被藏传佛教的其他各派借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其中格鲁派影响力最为深远,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达赖、班禅这两大著名的转世制度。

笔者之前曾写过一篇,关于达赖与班禅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见‬主页‬置顶‬阅读。

3.认定转世灵童的依据

活佛转世制度自确立以来,各教派对转世灵童的认定程序,不断地加以完善。

作为‬寻访‬转世‬灵童的‬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活佛遗嘱‬,顾名思义‬是‬前世‬活佛‬在‬圆寂‬前‬,‬会‬对‬弟子‬留下‬遗嘱‬或预言‬‬,以此为线索寻访认定‬,如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十七世噶玛巴活佛便是按遗嘱寻访。

2.降神谕示,护法神是指专门护卫佛法的神灵,通过显灵附体在专门的僧人身上,传达神的旨意,告知转世灵童的方位和家庭信息,格鲁派在寻访灵童时常用此方式。

▲牦牛角做的占卜工具之一

3.高僧占卜,通过寺院高僧占卜,来确立出转世灵童出生的方向,占卜的结果一般同降神所得出的信息相互印证。

4.征兆,是指在前世活佛圆寂后,法体的面向方位,葬化时烟雾飘散的方向,以及留下的遗物所出现的征兆,以此为依据去寻访认定。

▲拉姆拉错湖

5.观湖幻景,在西藏南部有个拉姆拉错湖,早年由二世达赖根敦嘉措开光,被认为是神湖,通过观察湖面显现出的景象,来判定转世灵童的方向,此方法格鲁派较为常用。

6.秘密寻访,推选中声望显赫的高僧、堪布,或者活佛生前的近侍弟子,乔装成普通人的身份,前往各地寻访转世灵童。

通过以上几种非掣签方式,基本上确立出转世灵童的‬所在‬的‬方位‬,这是作为寻访过程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寻访认定。

对转世灵童的认定一般要经过多轮程序,而且需报备批准,具体认定的内容如下:

第一.观察转世灵童的体貌特征,找出与前世活佛存有联系的线索,通过举止言谈,观察其是否异于常人,是否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

比如前文中写到的邬坚巴考察攘迥多吉的过程,又如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幼年时别人问他是谁、去哪儿,他回答是自己佛的化身,准备去寺院,别人又问他寺院在哪里,他向西指了指,说是在西方,也就是拉萨。

第二.藏传佛教认为转世灵童继承了前世活佛的灵性,能够记忆前世的一切事物。

所以在寻访认定的过程中,负责寻访的僧人通常会携带一些前世活佛的遗物,以及一些不是遗物的物品,将这些真假遗物交由转世灵童的辨认,如果辨认正确,则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比如在寻访六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时,最先有四位候选灵童,负责寻访工作的扎什伦布寺僧人,拿出六世班禅生前所用的念珠、茶具等物品,加上仿效的物品,让四位候选灵童挑选,结果只有白朗宗的灵童拿的物品全部正确。

于是他们认定这个孩子就是六世班禅的转世灵童,而这个孩子便是七世班禅丹白尼玛。

第三.藏传佛教还认为,在活佛出生时,一定会伴随着一些异常的景观出现,所以在寻访过程中,一般要向转世灵童的家人和附近的人,询问该灵童出生的前后是否出现异常的征兆。

4.金瓶掣签制度

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平定廓尔喀之役后,乾隆皇帝发现六世班禅罗桑华丹益希、红帽系十世活佛曲朱嘉措和扎什伦布寺总管仲巴呼图克图,这三人都出自一家。

这其中可能存在人为‬干扰‬因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乾隆皇帝决定对活佛转世制度进行完善,他命人与藏地宗派、世俗中的领袖人物,议定出《二十九条钦定章程》。

▲金瓶掣签

章程的第一条,便是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在之后寻访转世灵童时,由四大护法降神,将候选灵童的名字和生辰,写于签牌上,放入金瓶。

再由德高望重的高僧,诵经祈祷七日。

邀请各大活佛和世俗官员参与,由驻藏大臣掣出一签,选出认定转世灵童。

如候选灵童只有一名,需将一个空白的签牌与写有名字的签牌,一同放入金瓶掣签,若是抽出的是空白的,那么需要重新寻访灵童。

掣签确认的转世灵童,经朝廷册封批准后,方可举行坐床典礼。

▲大昭寺

金瓶掣签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5.结语

青藏高原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藏传‬佛教便‬是‬其一‬。

藏传佛教自诞生以来,在这里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活佛转世为藏传佛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活佛通过转世制度生生不息地延续,世世相接。

活佛转世制度的缘起

相信很多人都对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很感兴趣,觉得无比神秘,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今天就谈谈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佛转世,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解决传承问题的一大创举。早在公元13世纪,由喝玛喝举派首先创建。创始人是喝举派楚布寺寺主玛拔希,玛拔希(原名却吉喇嘛,“噶玛”系教派名,“拔希”意即汉文之法师),是藏传佛教传说中仅次于莲花生大师的一个“神通”人物。他出生于康区,聪颖勤奋,坚持苦练修行,十年不断,密法功力高深,在我国蒙藏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在世80年,曾受元世祖忽必烈召见,并命他经常随侍左右,喝玛拔希执意不肯受命,后又谒见元宪宗蒙哥,受蒙哥封为国师,赐予他金边黑帽(是为喝玛黑帽系,此帽一直传承至今已达700多年)及一颗金印他一生中既经历过藏区激烈的教派之争,又一度卷入蒙古上层争夺汗位的斗争之中,因而曾被元世祖拘捕入狱和流放他乡。后来,元世祖忽必烈鉴于他在蒙藏地区有较大影响,放他了,并准许他还乡和自由传教。噶玛拔希经宁夏、甘肃、青海等省,沿途传教,历时八年之久,才回到西藏楚布寺。经历坎坷,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斗争经验,实际上已成为当时玛喝举派显赫人物的噶玛拔希,据传说他曾在蒙哥面前参加过佛、道优劣的辩论;又在忽必烈面前与萨迦派首领八思巴争宠斗法。他回藏后看到西藏教派林立,争夺地方权势的斗争十分激烈喝玛拔希一心想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教派势力,但是那时他已80高龄,力不从心。喝玛拔希深深地感觉到他一生的抱负和理想,他的声望和教派势力,都会因他即将离开人世而消失。在这个现实与命运产生尖锐冲突的急迫时刻,他经过反复激烈的思考,认为绝不能使他的事业就此终结,应当找到一种方法,用一个人来作继承人,以保留其威望和影响,维护黑帽派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于是他断然决定要用“化身”转换的方法,“转袭其号,以掌彼教”,以便使他的势力得到延续,使之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此,在他临终之前,把他的弟子坚巴叫到身旁,语句清晰地向坚巴口授遗言说:“我要暂时离开这里,我死后,在远方的拉堆,一定会出现一名继承黑帽密法的传人。在他未来之前,你就暂时作为佛的代理”说完,他将头上的金边黑帽亲手戴在邬坚巴的头上,旋即圆寂。喝玛拔希(1283年)死后,乌坚巴依据他的遗言,于1288年,在后藏贡塘地方寻找到他的转世灵童,取法名攘迥多吉,这就是西藏第一次确认一个幼童为其前辈的转世,这也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自此开始。黑帽噶玛巴活佛的转世,至今已转至十七世。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何谓活佛?简言之,活佛就是佛的化身,也就是指修行的人经过长期修炼,已经超脱了“六道轮回”而成为佛,他圆寂后,为了继续完成普度众生的善缘,又以化身的方式转生为另一个肉体之人。他不本性,通过寄胎转生,复接其前身之位,成为依然活在人世的佛,即“变化身”或“幻化身”即是活佛(藏语则称“朱古”,也就是化身的意思)1283年喝玛拔希留言开创活佛转世,既是适应当时藏区政治、经济环境和各教派之间激烈竞争的需要,是为了保持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为了巩固和发展本派势力的产物,也依据佛教“三身说”的理论,随缘而生,符合化身随机显现的原理。因而为许多教派所接受和效法,以至在整个藏传佛教中逐步形成了活佛转世传承的制度。而将这一制度推而广之的,应数15世纪由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该派所有的大小寺院都实行活佛转世相承,废除过去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作法,从而使活佛转世制度进一步完善,不仅形成了历史惯例,并且形成了一整套活佛转世理论和传统仪轨,沿袭至今。

山东35岁男子酷似弥勒,广东富婆花千万供养,只因身份证号太特殊

要是问起大家对佛教文化是如何启蒙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是1982年版的《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等等角色,都与我们平时在画像上所见到的一般,也让我们不自觉的觉得神仙佛祖就该是《西游记》中一样。

而其中的弥勒佛,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在孙悟空与其弟子斗法的时候,弥勒佛下凡相助,其圆圆的大肚子,笑起来的月牙嘴,让大家极为印象深刻。

《西游记》

或许是弥勒佛转世?

山东一35岁男子居然和弥勒佛的形象一模一样,其在网络上爆红之后,不仅吸引了无数追捧者,更是让一位广东富婆不惜以千万供养家中?

而这一切,居然是他的身份证号有关?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这段传奇的“弥勒佛转世”的故事。

机缘巧合下决定假扮“弥勒佛”敛财

其实,哪有什么弥勒佛转世呢?

这一切只不过是噱头炒作罢了!

故事还得从2018年的时候说起,这位山东的35岁男子,从小就体型肥胖,自己也不加节制,导致身体越来越胖,已经开始走不动道了。

山东男子

自然,因为身材肥胖,山东男子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干外卖员,楼梯爬不动,超时的订单不知道有多少;干保安,可是因为身材肥胖超负荷导致嗜睡,又被物业劝回家......

就这样,30多年来,山东男子一直都找不到一份正经工作,自然,更别说恋爱问题了。

为了让儿子能够有份好的姻缘,有份正常的生活,山东男子的父亲决定带着儿子一起上山烧香,希望可以祈求佛祖保佑儿子。

父亲一座庙一座庙的拜,儿子也跟着一路跪拜一路放香油钱,父子俩几乎把庙里的所有佛祖神仙摆了个遍。

山东男子实在走不动了,于是便死活也不走了,还就地坐下休息,准备让父亲独自一人去拜佛敬神。

山东男子

正当山东男子休息的时候,忽然一个小女孩走上前来笑着说道:

“你好像庙里的弥勒佛啊!”

山东男子有点迷惑,忽然转身一看才发现,自己休息的地方,后面就是弥勒佛的庙宇,原来是小女孩觉得自己胖胖的,看起来和弥勒佛很像。

山东男子笑着回应了小女孩,脑子里也开始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自己长得像弥勒佛,那不如模仿弥勒佛来找条发财路!

说干就干,正好2018年的时候,各大视频平台兴起,吃播,大胃王,探店博主......,山东男子便决定靠扮演弥勒佛找到发财路。

山东男子

为了更像弥勒佛,山东男子回去把头发先全部剃掉,然后又在网上给自己购买了一件僧衣和一串佛珠。

这下形似还不够,为了神似,山东男子又专门打开《西游记》,模仿弥勒佛的一举一动和说话举止,弥勒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笑,山东男子又开始苦练笑容,这下也神似了。

渐渐地,山东男子开始上网进行了直播,许多追崇佛教文化的人纷纷慕名而来,直播间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男子渐渐地开始小有名气。

广东富婆花千万供养山东“弥勒佛”

大家都知道,我国追崇佛教文化的人众多,我们过年的时候也会敬神焚香,借此来表达尊敬和美好的祝福。

山东男子

所以山东男子的出现,直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大家都觉得怎么可能会有一个人和弥勒佛长得这么像?

久而久之,大家开始传言这个山东男子就是弥勒佛转世,于是追捧的人更多了。

渐渐地,山东弥勒佛的名气越来越大,视频也在网上流传甚广,这不,吸引了一位广东女士的关注。

这位广东女士十分有钱,也就是“富婆”,这位广东富婆在网上看到这个男子后,立马决定驱车来到山东寻找男子。

几经辗转,广东富婆终于找到了山东男子,说自己是佛教文化的追崇者,觉得山东男子十分像弥勒佛,想接回家供养起来。

山东男子

山东男子听到这话,本来是不太愿意的,自己现在干直播收入不菲,不过当广东富婆提出要用1000多万来供养的时候。

他,还是动心了!

随后,山东男子跟着广东富婆回了广东那边。

山东男子原以为广东富婆是要给他买个房子,让他好吃好喝就行,没想到刚到广东,这个富婆就变了脸。

原来,广东富婆并不是什么追崇佛教文化的爱好者,而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这次邀请山东男子来,也是为了和他合作,替公司赚钱。

虽然和一开始说的不一样,但都是为了钱,山东男子很快就答应了。

山东男子

为了更像弥勒佛,广东富婆花大价钱好吃好喝的供养着山东男子,让他吃得再胖一点,肚子再大一点,好更像弥勒佛。

渐渐地,山东男子从惊人的300多斤变成了400多斤,这下广东富婆才满意了,这才更像弥勒佛嘛!

随后广东富婆又从网上买来《金刚经》等等佛教书籍,让山东男子背会这些佛教知识,为了更像佛门中人。

山东男子也没辜负广东富婆,穿戴上,形神上,甚至语言上,已经完完全全像一个佛门中人了。

这下好了,人设打造完成,广东富婆要开始让山东男子为他赚钱了。

山东男子

为了辅助男子,广东富婆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有的人负责给男子化妆,有的人负责给男子接洽商业活动,有的人负责男子的饮食......

俨然,就是一个明星大牌的待遇了!

紧接着,山东男子开始不仅仅拘泥于直播了,甚至开始到处出席商业活动,大多都是中小城市和对佛教文化追崇的城市。

男子神似弥勒的外形,嘴里振振有词的佛经,让在场的观众纷纷相信他就是“弥勒佛转世”,有的甚至跪下祈求男子庇佑。

为了敛财,男子还会拿一个金元宝盆坐在地上,许多人为了祈福,都把钱丢在金元宝盆里,5元的,10元的,100元的......

山东男子

久而久之,除了商演,这也是一笔巨款收入,这让山东男子和广东富婆赚得更加是盆满钵满。

广东富婆用身份证号再次宣传造势

毫无疑问,山东男子现在就是个大网红!

为了让山东男子更加爆红,广东富婆又使出了一招,这也是她当初为什么花千万都要请来山东男子!

这一招,和山东男子的身份证号有关。

在山东男子小有名气后,广东富婆前去山东邀请男子,到了山东后,广东富婆就开始命人查询男子的身份证等等信息。

很快,广东富婆就查到了,看着身份证,广东富婆陷入了沉思,脑子里也有了更好的一个想法。

山东男子

现在,想法终于能够用得上了。

原来这个想法是,广东富婆查完男子身份证后,发现其身份证号是37开头,最后是41结尾。

广东富婆虽然不是完全的佛教文化爱好者,但是对佛教文化还是有所了解的,于是便决定打造成:

37开头正对着佛教文化的三十七道品;

41结尾谐音取名为佛教的舍利;

三十七道品

此时山东男子十分爆红,但毕竟心境澄明的人还是很多,并不相信男子是什么弥勒佛转世,所以山东男子的受众群只是一些老年人而已。

所以广东富婆决定出此招来给山东男子的名气加一把火,随后广东富婆命令团队把男子身份证号的信息放了出去,宣扬其就是弥勒佛转世。

这下有了身份号的“天注定”,再加上男子原本的形似神似,这下让山东男子的名气更是上了一层楼。

自然,钱财也是来源不断,男子也凭借收入买了豪车洋房,广东富婆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山东男子

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内涵走不远!

山东男子和广东富婆毕竟只是趁着这一股网红名气赚钱,且不说本来就是假的,是打造出来的人设,就是真的,大家也不会一直追捧。

于是渐渐地,山东男子身上的新鲜感和热度慢慢消退,不管是直播还是商演,人数渐渐地是越来越少,钱也越赚越少。

广东富婆终究是个商人,最懂得止损。

在看到山东男子已经没什么热度的时候,果断抛弃了山东男子,于是和山东男子解约,转向了另一条发财路。

而被抛弃的山东男子,这时候早就被浮华利益蒙蔽了双眼,之前万人追捧,此刻全是门面冷清,山东男子接受不了这种差距。

山东男子

最惨的还不是这,为了更像弥勒佛,山东男子长期以来暴饮暴食,完全不顾身体健康,因此落下了很多疾病,甚至险些因为腰椎承受不了体重而瘫痪。

无人追捧,病重缠身,坐吃山空......

山东男子如今再无昔日辉煌,只能继续靠着扮演弥勒佛,去欺骗和吸引着一个又一个还没有上当的人......

到了如今,山东这位“弥勒佛转世”在网络上再无任何涟漪,被大家渐渐地遗忘,成为了昔日黄花。

透支未来为浮华买单,下场自然也得自己承担!

山东男子

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简史档案馆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

纪录片丨《活佛转世》

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相信“轮回”,但只有藏传佛教中才有“仁波切”即活佛转世制度。

1419年宗喀巴圆寂之后,早期采取师徒传承和法嗣传承的方式产生教派首领,后来逐渐采取活佛转世制度,并演变出多个活佛世系,其中最著名的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

1653年的时候,(清朝)顺治皇帝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达赖”是蒙古语“大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这也是中央政府正式册封达赖喇嘛称号,从此这个名号也被固定下来,形成了历世达赖喇嘛都要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历史定制。

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派钦差到扎什伦布寺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也是大学者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的意思,这个封号从此被固定下来成为班禅转世系统的专有名称。

活佛转世从寻访一直到最后坐床,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寻访过程,第二是认定过程,第三是坐床,最终确认。

1793年皇帝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金瓶掣签等制度。其中第一条就规定了活佛转世办法,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坐床、经师安排等,特别是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和呼图克图等大活佛的转世必须经过金瓶掣签,不能由本人随意认定。

历经数百年,金瓶掣签制度成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重要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2007年颁布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明确了活佛转世应当遵循的原则,规定了活佛转世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必须履行的审批报批程序,保障了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的活佛转世有序进行。办法尊重了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满足了信教群众的愿望。

对于“活佛转世”你了解多少呢?《活佛转世: 达赖喇嘛是如何产生的》带你探寻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