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百家姓有姓木的吗(有姓木的吗)

百家姓有姓木的吗(有姓木的吗)

木姓源流丨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

木姓,很多人觉得这个姓氏不多见,其实不然,虽然不在百家姓前一百位,但在很多少数民族中,还是很常见的,最著名的就是云南纳西族了,还有白族、藏族、独龙族、傈僳族等,汉族更多一些。

【英文】Mu,Mh.

【源出】

①春秋时卫国端木赐(即子贡,孔子弟子)之后,避仇改复姓端木为木氏,见《元和姓纂》(67,60)。

②春秋时宋国孔金父字子木,其后以木为氏,见《姓氏考略》(60)。一说,宋木门大夫之后,见《姓考》(17)。③百济国大臣八姓中有木氏,见《唐书》(11,24,60)。

【民族】

①相传古藏族有六大氏族,后又发展为十八个支系,六氏族是:色氏、木姓、董氏、东氏、惹氏、朱氏,以氏族名为姓(499)。

②明清时云南寻甸及丽江府的纳西族土司均有木姓(253)。纳西

族原无姓,土司木姓者,因纳西语称官为木瓜,故用以为姓(245)。

③回族姓(567)。主要取自经名之首音,在陕西咸阳形成回族木姓聚集地(838)。又,为沐姓所改。云南保山回族木氏系明将沐英之后裔(105)。

④独龙族姓木戛暴氏,汉姓为木(499)。

⑤僳僳族荞氏族,汉姓有木氏(149,150)。

⑥景颇族姓木途氏汉姓为木(166,168)。

⑦白(138,141)、蒙古、东乡(3)等民族均有此奴

【演化】今亦有把穆姓俗写为木姓。

【郡望】吴兴(17,60,418)。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省宜兴等地。唐亦曾改浙江省湖州为吴兴郡。

【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013%。山东贵州两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木姓人口的86%。

【人物】木仁,汉时人,见《印薮》(21)。木华,晋时人,为太尉杨骏主簿(12)。

(参考文献:袁义达、邱家儒 编著《中国姓氏大辞典》)

丽江木府

在云南丽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面,有一座被誉为“南方大观园”的建筑,它见证了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它就是“木府”!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木府乃纳西族首领木氏宅邸,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多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著称于世。

木氏土司所建造的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楼、玉音楼等。木府门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宽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著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

木府的座向并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

如此宫廷式建筑,在明代已蔚为壮观,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有载,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彰显了纳西传统文化的精神;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的园林,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和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充分反映了我国明代中原建筑的气质,其中还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矿的流风余韵。

巍巍木府,得雪域之灵气,玉水之精魄,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

你不知道的“木”姓历史:由端木延伸而来,非汉族独有,与扶桑性情吻合

百家姓,木。木,遥立东方,自带光芒。木的本义是树木,古与扶桑关系密切。扶桑花色鲜艳,花大形美,全年可开花、盛夏尤繁茂。传说中,那东方之太阳常于扶桑之下喷薄而出,火热地拂过扶桑的枝桠花叶。木,便扬起了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力量。

作者:管弦

木姓,也于木的敦厚、踏实、睿智之中,不断演绎精彩,焕发流光。

木立东方扶桑有个简单直白的名字——大红花

木的出现,带来的是蓬勃生机。

扶桑花

扎根在厚实的土地上,向天空伸展翅膀,挥洒出一片繁茂,沉笼成一裘绿荫。

在古代,木和树不同义。木指树木,为名词;树指种植,为动词。“木”是一个象形字,字形颇像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初见于商代甲骨文,经过金文、篆书、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木”字也经历了从图形化、线条化到笔画化的流程,至今仍一目了然地象形。

木,代表东方,很早就与太阳、扶桑依依相牵。在中国古典核心哲学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着五方“东、南、中、西、北”,木对应的是东。据传,在古代的东方大海,太阳神车驾升起的地方,有两棵相互扶持生长的大桑树,人们把这桑树称为“扶桑”“神木”。

《楚辞》中有“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的诗句,东汉文学家王逸对此的注释是:“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汤谷即旸谷,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东晋文学家郭璞注释说:“扶桑,木也。”

于是,“东方闻有扶桑木,南土今开朱槿花。想得分根自晹谷,至今犹带日精华。”透过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佛桑花》,艳美的扶桑与彤红的太阳,渲染出明媚的气息,温暖了从古至今的流金光华。

扶桑又名佛桑、朱槿、赤槿、日及。汉代学者编撰的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说到她时,略显夸张:“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说得实在些:“东海日出处有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因以比之。”他在《本草纲目》中介绍得也详细:“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二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亦说:“佛桑,枝叶类桑,花丹色者名朱槿,白者曰白槿。”因为扶桑以红色花居多,朱槿这个名字也用得较多,在中国岭南、马来西亚等地,她还有个简单直白的名字:大红花。就像我们童年时对所有不知名的红色花朵的统称,念到她时,笑容常常不由自主地映上脸颊。

作为锦葵科木槿属常绿灌木,扶桑常常舒展在道旁、池畔、墙边、亭前、院落,仪态万方。木,也有了格外俊美的模样。在古代儒家文献《尚书·洪范》的五行归类中,木特征鲜明,“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曲直”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枝桠能曲能直,向上向外伸展扩张。由是,凡具有沉着、生发、曲直、自如等作用、趋势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所以,木,生来就光明舒展。木姓,也深得木之荣光。

木得得姓端木端木赐的名字,就体现了他的一生

木姓最早是由端木这个复姓延伸而来的。延伸的过程,也真像木之本性,说起来话长。

端木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老师鬻熊之后端木典,是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的。据《端木氏家谱》记载,鬻熊有二个儿子,长子熊丽,次子侸叔(端木侸)。侸叔生儿子典,典以父亲的名为姓,为端木典,端木典就这样成为端木氏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没有可以考证的史料,直至西周末期,才有端木典的后裔端木舒的记载。端木舒七世孙端木赐,就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高徒——子贡。端木赐第九代孙端木肇为避秦始皇焚书坑儒之祸而改名,去端留木改为木姓,隐于鲁国,形成了木姓。

木姓,也像极了扶桑,虽然花儿朝开暮落,但却花期较长、前花落了后花开、插枝即活、绵延不绝,她美得细致、浓烈、长久。那明艳的花、那长出花瓣且顶端点缀着金黄粉屑的蕊连同绿意盈盈的叶,还都很实用,治疗痈疽腮肿效果好。李时珍说:“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旁叶、白蜜研膏傅之,即散。”扶桑的茎、根也都可以入药,有清肺化痰、凉血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端木赐像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也同扶桑的美丽与实用相和,一直受人瞩目。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今河南鹤壁市浚县)。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端木赐是孔子弟子中最富裕的,也是把学与行结合得最好的。他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游刃有余。孔子曾评价他的商业才能:“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子贡不被命运摆布,依据市场行情做买卖,意料总能和事实相符。民间也尊“富贵而能谦恭守礼”的端木赐为儒商鼻祖,他留下来的诚信经商风气被称为“端木遗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不但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肯定,还记载了他的政治才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作为春秋政坛上的一位重要人物,端木赐历任鲁、卫诸国宰相,曾经游说吴国,出师敌齐以存鲁,让五国局势发生巨大改变。

不过,对于端木赐的“子贡”之字,历史上有不同说法。西汉文学家刘向在《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称为“子赣”,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他说,“子赣”之字是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所赐,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 ,而被后人讹为“子贡”。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描述:“贡应作赣”。唐代经学家陆元朗的《经典释文》亦云,端木赐字子赣,凡作子贡者,亦皆后人所改。

一个人的命运,常常早就浓缩在姓名里。姓名,往往体现了其家庭背景,预示和展现着其人生发展轨迹。端木赐的名字,就体现了他的一生。当年,端木赐的父亲端木巨“匡君泽民,称卫之贤大夫”,端木赐的母亲蘧氏“天性贤良,仁慈端庄……怀孕十月,梦神赐宝玉”,他们遂为所诞之子取名端木赐。端木赐得上天恩赐和家庭厚爱,“木”之淳朴,“贡”之“赐予”,强化了他的天赋,助长了他的运势。

后来的赣姓和贡姓,都奉端木赐为得姓始祖。还有很多端木姓、端姓、木姓后裔,也奉端木赐为先祖。其实,若对木姓、端木姓追本溯源的话,其得姓始祖应为端木典。

可见,端木赐和木之扶桑一样,受人喜爱。

木姓延绵纳西族有了第一个汉姓

自端木赐之后,木姓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家族昌盛。

到了宋代,出现了官至浙东帅府参谋的木楹,“百姓称颂其德政”。还有南宋嘉熙年间进士木天骏,“历官建昌守、大理宗丞,教授永州时,阐明张栻(号南轩)理学,颇有成就”。尤其值得一提是南宋孝宗朝的首位状元木待问。

木待问(1140-1212年)是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字蕴之。他从小聪明好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状元及第,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知州等。绍熙四年(1193年)出任宁国知府(今安徽省宣城)时,正值荒年,他一心赈灾救济,深得人心。木待问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著有《抱经集》3卷和书法《谦施贴》,他与诗人杨万里等人是至交,常常互赠诗词往来。

木姓,是颇得木之扶桑插枝即活的习性的,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木姓不仅是汉族有,白族、藏族、独龙族、纳西族、僳僳族等少数民族也有,来源各不相同。

唐高宗时,朝鲜半岛百济国重归大唐,其族人中就有木氏。

回族中的木姓,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主要取自经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纳西族中的木姓则由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很有故事。

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朱明王朝。

在朝觐时,朱元璋问他要个什么姓,阿甲阿得脱口说想跟皇上一个姓,吓得旁边的官员赶紧使眼色,他便急忙改口说:“请皇上恩赐。”

朱元璋说:“你的心意我明白,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赐你木姓吧。”从此,纳西族便有了第一个汉姓:木。

得了木姓之后,阿甲阿得觉得木姓是皇帝赐的,就定为自己和贵族专用,对普通百姓也仿朱元璋之做法定为“和”姓,在“木”上戴个草帽、边上背个篮筐,表示为木姓贵族的奴仆、劳者。因而,纳西族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现在的云南丽江古城中留下的一座木府,即是当年木氏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规模之大、装饰之奢华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之感叹:“宫室之丽,拟于王室。”后人更有“北有故宫,南有木府”的说法。

丽江地区的木氏土司世袭了470余年共22代,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和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贡献,《明史·土司传》记载:“云南诸土官知史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想来,扶桑常被喻为烈火般爱国爱家的感情,是热情爽朗的象征和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的标志,真是有道理的。木姓,也始终与扶桑性情吻合。

扶桑之木,就这样挺立着,光芒万丈。

(原标题:生机勃发 木之荣光 )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0

木姓起源:以王父字为氏

木姓,读音[mù],现行较常见姓氏。汉族、白族、藏族、独龙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均有此姓。

历史来源:

一、出自子姓。以王父字为氏。《姓氏考略》据王符《潜夫论》注云:“宋孔金父字子木,其后以为氏。”春秋时宋国有贵族孔金父,字子木,为大夫。其支孙以王父(祖父)的字“木”为氏。

二、为古代朝鲜族姓氏。据《唐书》所载,唐高宗时,百济国重归中国,百济八姓中有木氏。百济八姓为:沙、刕、燕、解、真(又称贞)、国、木、苗。

百济,古国名。公元前1世纪末至7世纪中叶,以马韩人为主体,建立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奴隶制国家。

三、改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注云:“端木赐之后。因避仇改为木氏。”

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卫人。孔子弟子。春秋末著名商人与社会活动家。利口巧辞,长于论辩,历任鲁、卫诸国宰相。

四、出自南部少数民族。据《明史》注云:“丽江土官有木氏。”此当为纳西族木姓之先。《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派大军统一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率众归附,并协助明军统一纳西族地区。所以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封为丽江知府,赐姓木。”

五、傈僳族之木姓,则源於木氏族。传说从前在金沙江边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每天去江边捞木头,晒干当柴烧。有一次,一连三天都听见木头里有小孩子的哭声,到第三天,老人带着斧子说:“我们没儿没女,无依无靠,里边若是人,劈一下就开;若是鬼,劈三下也别开。”果然,劈了一下就开了,里边躺着一个小男孩。夫妻俩喜出望外,给孩子起名叫“木头儿”,是为木氏族之祖。此因人名族、以族为姓。傈僳语称“司氏”,或取其首音谐以“司”字而为单姓。“司氏”之汉意即为“木氏族”,遂或以“木”为姓;或取“木”音,谐以汉字“穆”而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傈僳族》)

六、白族之木姓,则源於原始图腾“腊波”(汉意为“虎氏族”),遂以为姓,或取“腊波”之首音谐以汉字“腊”、“罗”、“娄”而为单姓。后或改而为“木”。(见《中国人的姓名》)

七、藏族之木姓,本亦氏族名,以为姓。相传“有一神猴,与岩魔女结为夫妻,生下六只小猴。小猴长大以后,又生育繁衍了众猴群。众猴食树林野果和不种而收之谷类为生。尾巴渐渐消失,身毛也慢慢变短,并且会说话了,遂成为人类。这最初的六个小猴繁衍下来的六个支系,便是远古时代藏族最早的六个氏族,他们的名称是:色氏、木氏、董氏、东氏、惹氏和朱氏。”(见《中国人的姓名》)

八、独龙族之木姓,则由“木戛暴”氏所改,独龙语“木戛暴”汉意为“崖蜂”,以之为姓。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木”而为单姓。(见《中国人的姓名》)

地望分布:

《姓氏考略》云:木氏望出吴兴郡。三国吴置。相当于今浙江省临安市至江苏省宜兴一带。治所乌程,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南。

汉代有木仁;西晋有木华,善辞赋,著有《海赋》:宋代有木天骏,瑞安人,大理宗丞;明代有木增,世袭为丽江土司。

今上海松江、天津武清,河北鸡泽、辛集,山东东平、平邑,辽宁清原,山西太原,陕西韩城,广东澄海,云南泸水、河口、邱北等地均有分布。

金庸武侠小说中最难听的十个名字,鲁有脚、泉建男上榜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很多好听的名字,例如周芷若、程灵素、白寒枫等等。

有的的名字还饱含深意。例如,耶律楚材的三个孩子。

分别叫做:耶律晋,耶律齐,耶律燕。

都是单字,分开看似乎很一般,很普通,也不如周芷若,木婉清动人。

合起来才发现,晋、齐、燕都是中原自古以来的险要肥沃之地,给孩子起这种名字,很有一种天下大势为我所控的理所当然,如果再有孩子那就该叫耶律秦了吧。

金庸武侠作品里,也有不少难听的名字,听起来怪怪的。

1、哈大霸

哈大霸!

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一种“狂拽酷炫”的感觉,似乎带着一种“爷傲,奈我何”的风采。

我看到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是二哈,想到了二哈那充满智慧的眼神。

也许有读者会有疑问,金庸武侠作品有这样一号人物?

他是《天龙八部》一书中的角色,而且还是一位帮主。

哈大霸所占篇幅不多,他出场后仅仅是拍碎了一张桌子。

那哈大霸口中呼叫,直如一头受伤了的猛虎,他提起铁钵般的拳头,砰的一声,将一张茶几击得粉碎。

2、鲁有脚

鲁有脚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怪。

每个人都有脚,狗、牛、驴都有脚。

故而,有脚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鲁有脚这个名字,远不及“鲁有脑”“鲁有钱”“鲁有根”听起来威武雄壮。

金庸先生取这样一个名字呢,也是有一番考量的。

丐帮弟子工作的时候,经常有恶狗过来打扰,故而有“恶狗有牙,英雄有脚”的说辞。

3、王八衰

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拉风?

王八衰是“神箭八雄”之一,是赵敏郡主的麾下高手。

“神箭八雄”的名字其实都不咋地,老八的名字尤其难听。

其余七雄的名字是:赵一伤、钱二败、孙三毁、李四摧、周五输、吴六破、郑七灭。

神箭八雄的名字虽然难听,但是箭法很强,有一股小李广花荣的味道。

《倚天屠龙记》的武林,箭法很强也是一种武功,同样能够击败强敌!

4、泉建男

金庸武侠作品中,有不少来自中原之外的高手。

例如西域的鸠摩智、玄冥二老、金轮等人。

有一位高丽高手,名字就很难听,他就是“泉建男”。

如果是“建南”,倒也没有那么不好听,可是“建男”二字就会令人浮想联翩。

这小子是何许人也呢?他是《倚天屠龙记》里面的一位酱油人物。

天鹰教的扬刀大会,建男哥想要出风头,结果被张翠山劈头盖脸揍了一顿。

5、胡青牛

胡青牛有一个很美很文雅的绰号,“蝶谷医仙”,美得像一位白衣飘飘的仙子。

但是,你能不能接受“蝶谷医仙”的真名叫胡青牛?

如果你能接受,那么“胡白象”“胡青狮”“胡金鹏”呢?

青牛呢,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如果抛开这一层,青牛就是牛。

一般给孩子取名,都是龙啊虎啊什么的,取牛、羊名字的确实不多。

6、龙碧霞

咱们先不看这个名字的姓氏,“碧霞”两字是不是也还算可以。

说句心里话,“碧霞”很像现代剧里面的人物,也可以说三大姑七大姨。

如果在《乡村爱情》里面增加一个名叫“碧霞”的人物,也不会有违和感。

武侠作品里面的人物,很少用“碧霞”这样的名字。

更何况,这个名字居然是仙气飘飘的小龙女!

连载版的《神雕侠侣》,提到过小龙女的真名,龙碧霞。

听起来很接地气,不符合小龙女那不染人间烟火的形象,后来就给删除了。

7、王玉燕

王玉燕是谁?她是连载版《天龙八部》中王语嫣的名字。

如果没有王语嫣,王玉燕这个名字听起来也算不错。

但是跟“王语嫣”一比,立刻就不行了,显得十分接地气。

这两个名字在读音上几乎一样,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王玉燕”同样能够放在《乡村爱情》里面不违和。

如果把“王语嫣”这个名字放在《乡村爱情》里面,就显得有点不搭调了。

8、劳德诺

劳德诺,这个名字我一直理解不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听起来很绕口。

《笑傲》一书其实有很多威武好听的名字,例如任我行、向问天、东方不败、风清扬等等。

任我行和向问天的名字,比主角令狐冲的名字好听多了。

劳德诺是嵩山派安排到华山的卧底,随时注意着岳不群的一举一动。

劳德诺算是一个卑鄙小人,跟他的名字“德”“诺”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劳德诺既没有道德品行,也没有守信重诺。

9、10:丁不三、丁不四

《侠客行》里面,狗哥的名字不好听,但那也不是狗哥的真名。

狗哥真名是“石破天”,这不比“爷傲,奈我何”霸气多了?

丁不三、丁不四兄弟俩的名字,就很难听。

单看他们一人的名字,丁不三就很奇怪,合起来就是“不三不四”,简直是不着调。

金庸武侠作品里,有很多名字带“不”字,都很好听。

例如:岳不群、成不忧、杨不悔、卓不凡,都很好听。

不三不四这个名字,听起来确实不三不四!

这是我想到的金庸武侠作品里十个不好听的名字。

那么,金庸先生笔下还有哪些名字不好听呢?

2022年度百家姓公布!你的名字上榜了吗?

2022年云南省

名列前茅的姓氏有哪些?

2022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

新生儿名字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哪个?

最少的又是哪个?

本期“起床!出警啦!”

小编来跟大家唠一唠

中国姓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人文情怀、民俗风情、历史积淀、社会发展、文化融合、精神意趣等无不蕴藏其中,经过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与文明。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蕴含了人的精、气、神。探寻我国姓名文化传承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民族精神,是当代国人肩负的文化使命。

自2018年以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已连续四年发布全国姓名报告,获得了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这也有效引导了公民户籍登记中姓名用字的规范性,大大提升了新生儿户籍登记的及时性,显著增强了新生儿姓名的文化内涵,弘扬了姓名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

近日

云小警从

云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

拿到了新鲜出炉的数据

接下来

我们一起看看

2022年

云南省姓名报告

↓↓↓

云南百家姓排名

云南姓氏排名

我们从梳理出来的排名中看出“李”姓排第一名,占总人数的12%;最少的姓氏为“墚”姓,全省仅一人姓此姓。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姓氏比如“巡”、“饼”、“碎”、“坏”等。

云南复姓排名

2022年云南省共有复姓38个,从排名来看姓“欧阳”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占复姓总人数的78%,其中最少的姓氏为“东门”。

新生儿名字排名

“梓涵”成为2022年新生儿名字的榜首,全省有818名新生儿户籍登记为此名,其中女性614人,男性204人。

新生儿名字

使用汉字排名

“涵”字排在第一名,全省有8192名新生儿的名字里带有此字。而往年的佼佼者“婷”字则排在第21位,排在最后的字为“畓”,全省仅有1名新生儿名字使用。

不同年代云南省使用最多的名字

1959年及以前,男性叫“光明”的人最多;女性叫“秀英”的最多。

1960-1969年,男性叫“勇”的人最多;女性第一还是叫“秀英”。

1970-1979年,男性还是叫“勇”的人最多,女性则叫“丽”的人最多。

1980-1989年,男性叫“伟”的人最多;女性叫“艳”的人最多。

1990-1999年,男性叫“涛”的人最多;女性还是叫“艳”的人最多。

2000-2009年,男性叫“涛”的人最多;女性叫“婷”的人最多。

2010-2019年,男性叫“浩宇”的最多;女性叫“欣怡”的最多。

从这组报告不难看出

在时代的发展中

取名的热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然

取“名”也有大学问

《居民身份证法》第四条规定,居民身份证使用规范汉字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符号填写。《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规定,除姓氏中存在的异体字,否则应当使用规范汉字,也就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所以,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都不能用来起名!

还有

蜀黍温馨提示

起名最好别用

生僻字!

因为

老师同学同事朋友们

可能不会读

……

最后带大家了解一下

↓↓↓

姓名小知识:起名规则与习俗

我国人名文化源远流长,文字的产生使人们拥有了用文字表达的姓名这一独特身份标识。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独特的人名文化,不同历史时期,人们起名遵循不同的规则与习俗。

春秋时期取名讲究“五类”“六不”,即“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和“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

两汉时期取名以温文尔雅为风尚,亦有对幸福安乐的期盼,更崇尚建功立业的雄健。如苏武、霍去病、李延年、刘秀、班固……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教风行一时,谢玄、王僧辩之类的名字由此浮现。南朝人名亦盛用“之”字,如王羲之家族及祖冲之。北朝人起名则较为朴直率真,如傅竖眼、闾大肥。

时至唐朝,儒学复兴,尉迟敬德、狄仁杰等儒家意味浓厚的名字在历史的星空大放异彩。

唐宋时期还逐渐形成了以辈次取名的习俗。宋朝喜欢用五行序辈,取五行相生之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如,南宋丞相张浚,子张栻,孙张焯。

当代,人们起名虽已不囿于古代起名的繁杂规则,更多的是表达理想信念、崇尚仰慕、纪念意义和祝福赞美,但姓名的传承意义从未改变。

那么你的名字有些什么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