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狮子口镇(狮子口)

狮子口镇(狮子口)

汉江九口2:钟祥汉江河段有“狮子口”,为何潜江和天门也说有?

汉江“九口”中,以“狮子口”的名声最响,名望最高,流传的也最广。

除名称自带磅礴之气,不怒自威,更重要的是,这里地势险要,堤防屡溃,曾经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1935年的大溃决,更是灾难深重,惊闻天下。

那令人谈虎色变的“狮子口”究竟在哪?

“钟祥开了狮子口,河里浮尸并排走。”说的就是1935年湖北钟祥发生决堤后的惨状。形容当年的大水灾,也有人这样说:“钟祥倒了狮子口,水从屋上走。”

狮子口大开,水都可以从屋上走,该有多少良田绝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甚至是失去宝贵生命?

上面的歌谣其实还只是节选,如果你能读到真正的版本,就会对那场大洪灾有更深刻的认识。真正的版本是这样的:“钟祥倒了狮子口,劈头淹了古城楼。大小湾子人烟稠,一夜冲得光光溜。田地屋宇被冲毁,箱子柜子随水流。家神祖宗翻跟斗,庙里菩萨打鼓泅。鸦雀老鸦满天叫,毒蛇出洞树上鳅。水里死尸手拉手,鱼占鸟巢逐人肉。”

在上面的歌谣中,其实已经点明了汉江“狮子口”的位置,它就在湖北省钟祥县境内。

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只是钟祥的汉江大堤溃了堤、倒了口,猛烈的洪水瞬间倾泄而下,很快就会波及到江汉平原的北部地区,天门、汉川、应城、安陆等地,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在与钟祥相距很远的安陆,人们对1935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也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所以这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钟祥倒了狮子口,水里死尸手拉手,十六州县连安陆,到处菩萨打鼓泅。”

这些歌谣反映的历史场面,在许多官方修撰的史籍中,都可以找到印证,其中就有这样的一则记载:“狮子口大开,洪水横扫汉北,直抵汉口张公堤。”寥寥数语,就将人间惨状介绍得一清二楚。

《钟祥县志》记载说,当年钟祥堤防在7月7日夜间,一共发生决口18处,溃口总宽6957米。其中,狮子口的堤段出现的溃口最长,居然有约4000米。狮子口溃堤后,一夜间整个汉北平原全都被洪水淹没。

那么狮子口的具体位置在哪?

为了考察它的地理位置,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结果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在汉江两岸众多的穴口中,以“狮子口”命名的地方,竟然有三处:一处在天门,一处潜江,一处在钟祥。

天门境内的“狮子口”,在嘉靖《沔阳志》卷六中可以找到线索:“汉水自安陆东迳渔泛峰,迳葫芦三湾,东播为小河、牛蹄、狮子、三汊诸口。”这个“狮子口”,应该就天门岳口镇西侧的黄家滩。在天门南部区域,曾经有一条分流汉水的古河,就叫“狮子河”。这里的“狮子口”,就是古“狮子河”的入口,其出水口在麻洋镇东侧不远处的方家拐。由于防洪的需要,无论是开口和入口,都已经被人为堵塞。曾经的古“狮子河”,现在也已经被改造为“中岭支渠”。这条支渠的开口,已改挖至“天南长渠”流径之地的黄家潭(天竺村)。河水经过岳口、彭市、横林等地,在方家拐与现在的“仙北支渠”无缝衔接。

潜江境内的“狮子口”,在《宋会要辑稿·方域志》中也曾经出现身影。宋端拱元年(988)“言开荆南城东漕河至狮子口入汉江可通荆,又开古白河可通襄汉漕路至京”。《太平寰宇记》也提到潜江境内有“狮子口”:“汉水在县北二十里,自长林县来,自狮子口经县界。”

其实这个“狮子口”,曾经是南北水运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但是由于年代已经久远,时事变迁无常。这个“狮子口”,也早已湮塞,就连地面上的河道,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已经不为人们所知。

尽管现代人大都不知道潜江境内曾有“狮子口”,更不知道它的下落,但是仍然有性情执着的人,在潜心研究它。站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笔者认为潜江境内的古“狮子”口,应该就是古籍中曾经记载的古“扬口”。位置就在潜江长垴村境内,也就是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南侧新辟的“江汉运河”起点处。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很复杂,非三言两语可讲清,只能另文介绍。

钟祥境内的“狮子口”,由于1935年突然溃口,酿成巨大灾难,已经被人们铭记,而且因为发生的年代并不是久远,也有明确记载,它的位置相对明确。

当地人说,从钟祥城区往南走,经过“南湖”边的一条路,再沿汉江大堤南行至里程碑45公里处就到。这里已经立下醒目标识“狮子口”,这里修筑的防洪大堤,也已经被命名为“狮子口堤”。地点就在“余家山头”至“吕庄村”之间的那段横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