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二十四山罗盘(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罗盘(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立向分金带批注全书90页

罗盘立向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一)

罗盘(罗经)是风水师堪舆时用来立极定向的测量工具,相当于农民的锄头、工人的锤子、商人的尺秤、学子的笔墨……它由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演变而来。罗盘上除指南针外,最重要也最常用的是地、人、天三盘和与之对应的正、中、缝三针,以及每盘的二十四山。

用哪盘哪针来定穴立向呢?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是非对错没有定论。

第一种说法,干脆不用罗盘。其理论依据是,唐朝以前没有罗盘,照样定穴立向;其事实依据是,杨公用板凳立向的管氏宗祠。

据传说,管氏宗祠立向,是特意请杨公来定穴立向。开工那一天,杨公穿着旧长杉,拿着雨伞,背上包裹,风尘仆仆来到管氏建祠的所在地芒筒坝。他看见许多工人正忙着平整地基,便坐在边上张望。工人们见他衣着平常,也没太在意。后来,杨公自行找了一条板凳,坐在板凳上,仔细观察周围山山水水,一边观察,一边移动、调整正在坐着的板凳,直到满意为止。到了这个时候,仍然没有人出来接待,杨公就悄悄地走了。等到管家人到处找杨公时,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过一位老爷爷在这儿坐了很久,早就走了。后悔不已的管氏家人分几路去追赶杨公,被追上的杨公告诉管氏:别着急,我已经给祠堂定好了向,也就是我刚才坐的那条板凳,这是祠堂大门的位置,你们按照板凳的方向立向吧。这,就是板凳立向宗祠的故事。

反对意见认为,唐朝以前已经有罗盘了。战国时期的罗盘已经初具规模,这是有明确的文字及图片记载的。当时的罗盘(称司南)除了刻有后天八卦符号以外,还刻有天干地支及二十八宿。八干、四卦、十二支构成了罗盘中的二十四山。当时,罗盘的里面是圆形,外形方正,诠释天圆地方的含义。东汉王充在他的《论衡•是应篇》中曾明确指出:“司南(罗盘)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里所谓的“地”,就是罗盘的底座。从战国、秦汉、六朝以至隋唐的古籍中,都有不少关于司南的记载。

也许,杨筠松是通过罗盘,不断调整板凳的位置方向,板凳就相当于罗盘了,因此板凳立向,同样是罗盘立向的结果。

赖布衣二十四山立向线法大全

什么叫罗盘以及使用方法

罗盘分两种一个内盘一个外盘

1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三百八十四格。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罗盘有很多种类,层数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层,最少的只有五层。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盘圈(层)上,是罗盘的主要构成部分。各派风水术都将本派的主要内容列入罗盘上,使中国的罗盘成了中国术数的大百科全书。

2外盘为正方形,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刚买的新罗盘使用前都要对外盘进行校准才能使用。有些罗盘特别是内地产罗盘,则无外盘,使用时不太方便。有外盘者,多为香港和台湾近现代生产。

罗盘学名为罗经,创自轩辕黄帝时代,后经过历代前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舆地师及海员大都称它为“罗盘”或“罗庚”,很少称为“罗经

罗盘的形状为内圆外方,并且罗盘中的内圆通盘能够转动,在内圆周围必定有360°的刻度而且在外方的周围四条边上有两条固定的十字经纬线。但无论是那门那派的罗盘,中间必有一层是二十四山方位的,从北方开始依次序排列分别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个方位。如果你有一个指南针,你可以发觉罗盘与指针相对的度数如下:

方位 卦位 二十四山 角度

正北 坎

壬 337.5 - 352.5

子 352.5 - 7.5

癸 7.5 - 22.5

东北 艮

丑 22.5 - 37.5

艮 37.5 - 52.5

寅 52.5 - 67.5

正东 震

甲 67.5 - 82.5

卯 82.5 - 97.5

乙 97.5 - 112.5

东南 巽

辰 112.5 - 127.5

巽 127.5 - 142.5

巳 142.5 - 157.5

正南 离

丙 157.5 - 172.5

午 172.5 - 187.5

丁 187.5 - 202.5

西南 坤

坤 217.5 -232.5

申 232.5 - 247.5

未 202.5 - 217.5

正西兑

庚 247。5-262.5

酉 262.5 - 277.5

辛 277.5 - 292.5

西北 乾

乾 307.5 - 322.5

亥 322.5 - 337.5

戌 292.5 - 307.5

清楚了二十四山的方向后,下面来看看罗盘的形状:

从罗盘的外形你可以看到,罗盘中泱是一个圆形天池(即定向用的指南针)。外面是铜面黑底金字的活动转盘,称内盘或圆盘。盘上一圈圈的堆满着字,习惯上一圈叫做一层。其中有一层是二十四方位,最外是一方形盘身,称为外盘或方盘。盘身以花梨木制造的最为耐用,但重量比一般木制盘重。

外盘有四个小孔,分别有两根鱼丝或胶线以十字形穿于四边中间的小孔内,它是用来定坐向的。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泱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

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

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

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一起为止。

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

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

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罗盘“三盘三针”的应用

1.地盘——用于立向——在太极点上置“指南针或罗盘”测出四面八方,阳宅太极

点在宅中;阴宅太极点在坟顶中泱。

2.人盘——用于消砂——看山峰、楼、树、墙、堆砌物、塔、烟囱等。

3、天盘——用于纳水——看水的来去或路的走向。如水、河、溏、池、井、厕所

(浊水)养鱼(动水)、门窗(动水)、路或平地(虚或假水)等。

八卦属性纳水法:

1.乾艮坤巽属木。

2.乙辛丁癸属土。

3.子午卯酉甲庚丙壬属火。

4.辰戌丑未属金。

5.寅申巳亥属水。

八卦属性:

1.木克土为财。

2.水生木为贵。

3.木见木为旺。

4.木生火为泄。

5.金克木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