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点香图片解释图(点香图片)

点香图片解释图(点香图片)

高考前一天 沈阳考生和家长在寺院烧香祈福

2018年6月6日,辽宁沈阳,太清宫、法轮寺里高考前一天考生家长和考生来到寺庙为高考烧香祈福、燃灯、悬挂祈福红飘带,预祝莘莘学子都能考上理想大学!(图片署名: 东方IC) "

2018年6月6日,辽宁沈阳,太清宫、法轮寺里高考前一天考生家长和考生来到寺庙为高考烧香祈福、燃灯、悬挂祈福红飘带,预祝莘莘学子都能考上理想大学!(图片署名: 东方IC) "

辽宁沈阳,太清宫、法轮寺里高考前一天考生家长和考生来到寺庙为高考烧香祈福、燃灯、悬挂祈福红飘带,预祝莘莘学子都能考上理想大学!(图片署名: 东方IC) "

2018年6月6日,辽宁沈阳,太清宫、法轮寺里高考前一天考生家长和考生来到寺庙为高考烧香祈福、燃灯、悬挂祈福红飘带,预祝莘莘学子都能考上理想大学!(图片署名: 东方IC) "

2018年6月6日,辽宁沈阳,太清宫、法轮寺里高考前一天考生家长和考生来到寺庙为高考烧香祈福、燃灯、悬挂祈福红飘带,预祝莘莘学子都能考上理想大学!(图片署名: 东方IC) "

大量年轻人涌入寺庙:烧香拜佛成新型解压大法,一串手链卖890元

不知从何时起,寺庙被年轻人挤爆了,他们成了给寺庙上香的主力。

北京雍和宫限流了,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购了,西安广仁寺门口排起了一公里长的队伍......

据携程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的售票增长了310%,2月以来预定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据了50%。

工作、学习、各种琐事使人疲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一场“佛系”出游。

“攒功德”再也不止于电子木鱼和电子佛珠了。

如果抛开宗教和信仰的话题,那么这些年轻人去寺庙的行为,又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现实性问题呢?

烧香拜佛成了年轻人的解压大法

今年,刮起了一阵“寺庙游”的大风,年轻人从去游乐园变成了去“XX寺”。

据数据统计,2019年“寺庙”一词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泛泛之谈,4年过后,搜索量竟增加了368倍。

今年从1月1日至3月16日,“寺庙”的搜索指数又同比增长了586.81%。

大家好像都找到了在世俗红尘和禅意之间的平衡点——入寺拜佛。

以前去寺庙烧香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不知从何时起,寺庙成了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其中,在三次元里对寺庙疯狂心动。

正如网红界存在的流量壁垒,寺庙道观也在遵循“人间热度”的法则。

尤其到了考研季、保研季、考公季,寺庙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关于拜佛,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说是把香举过头顶、弯腰90度,报给佛祖姓名和身份证号,它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

网络上有一份“寺庙热度榜单”,可以看到灵隐寺、鸡鸣寺、雍和宫稳坐前三。

有前线香客说,早上五六点钟就有人在寺庙门前排队了,“寺庙游”的大火,人多到菩萨们24小时全天无休。

哪怕严格保持996的工作制度,恐怕也很难处理完漫天的祈福心愿。

曾经人人不屑的烧香拜佛,如今来了个大反转,成了年轻人最流行的解压大法。

除了北京的雍和宫之外,原本香火稀少的卧佛寺也因为其名称与“offer(录取通知)”谐音而瞬间爆火,成为了一心想要“上岸”的年轻人争相拜访的打卡胜地。

从去年开始,考研人数直线上升,单是报名人数就达到了457万,比2021年增长了80万。

为了脱离“加班制”,考研成了实打实的“铁饭碗”。

计算机专业的李新宇,就是在向成功保研的学姐讨教经验时得知这座寺庙的:“卧佛寺很灵的,可以去试试”。

于是他带着3个室友起了个大早,来了场说走就走的寺庙游。

在去之前他还在网上查了拜佛攻略,又向父母请教了一番。“我妈说遇佛就要拜,别瞧不起谁,不能只朝一个佛祖磕头上香”。

于是他按照学来的规矩,虔诚的从寺庙的左侧小门进入,就连侧面的尊者像都没有落下。

保研成功后,他又回去拜了拜,说是为了还愿,还给佛像上了一盏粉红色的莲花灯。

和李新宇一样,那些前来卧佛寺祈福的人也都怀揣着对学业或事业的期望,有些人甚至在祈福条上满满地写下了“offer”一词,并将祈福条挂在了架子上等待祈愿实现。

当然,除了学业和事业外,大家还“别有所求”,但至于求的是什么,从雍和宫的手串里便能一窥究竟。

财神爷前跪满了人,姻缘庙前无人问津。

张萌萌自幼接触佛教,每周去寺庙烧香祈福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自大学起她就开始替人在各种名寺古刹代请“法物”。

一些高颜值手链常常买断货,有时去好几次都不一定能买到,美貌、稀缺、再加上美好的寓意,俘获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

2018年之前,张萌萌的客户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几年28-35岁的客户开始增多,几乎都是为了事业而找她帮忙的。

疫情过后的这两年,年轻的客户反而占据了大多数,几乎都是二十岁出头,有些才十几岁,以女生为主。

年纪比较大的阿姨,或许都在祈祷家人平安健康,年纪小的女孩就不同了,“她们祈福是为了感情,每天都在纠结哪个男人爱不爱她”。

但这两年,情况完全翻了过来,70%的年轻人都在为事业祈福:“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挣钱,这个现象尤为明显”。

其中468条购买消息中,有47%都选择了“多金如意”款手链,相比起被真命天子、梦中少女看到,他们更希望和“财神爷”捆绑在一起。

还有30.3%的人选择了十全十美款的五行多宝和金刚杵手串,钱也要、姻缘也要、健康也不能少。

只有2.1%的人选择了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这说明比起另一半,人们更在乎人生的后一半,比起有个伴,大家更希望有所成就。

所有寺庙中,卖的最火爆的当属北京雍和宫里的“香灰瓷和香灰琉璃手串”,据说它是本寺香炉里的香灰制成的。

单是这一点,就足够吸睛了。

一位去雍和宫拜佛的人分享了买手串的艰难历程:

“人多的根本挤不到玻璃柜台前,跟店员交流全靠吼,想买哪一款先开票,拿着票付完钱后取手链,等拿到手链挤出来后都快窒息了”。

每当雍和宫法物流通处推出新品,无论是香灰瓷、香灰琉璃的基础款式,还是马卡龙系列、半塘琉璃系列,都能引发一股购买热潮。

对他们来说,排个长队去拜佛,在从法物流通处买个“宝贝”,等大师开个光,一整套许愿流程才算完美落幕。

有人说其实在买的过程中,心里也是矛盾的,明明知道它只是一件物品,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依然愿意为它花钱、愿意排队为它开光。

去不了雍和宫的人也不用丧气,在“寺庙游”大风掀起后,全国各大寺庙的法物好像都“内卷”了起来。

虽然那一个个手链、手串、小指捻都很精致,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在张萌萌看来,每个订单的背后都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焦虑感”。

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迫切的需要一个心理支柱,需要一份被保佑着的安全感。

有些人从寺庙回来就分手了,可一点失落的感觉都没有,还觉得是佛祖帮了他,或许是“遇人不淑”呢?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

更奇特的现象是:财神爷前跪满了人,姻缘庙前无人问津。

对于一心求职或者求一张“offer”的人来说,爱情却成了“别来沾边”式的存在。

所以想知道当下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看一看他们买手串的款式、转一转寺庙便一眼得知。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在网上查了查一些“法物”的价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法物”的价格

从美观又实用的手链、事事如意小柿子吊坠,到带着美好寓意的香囊、护身符,价格在五六百元不等。

便宜点的十几块钱就能买到,鸡鸣寺的手写祝福只需0.1元,但满200元才能包邮。

去年8月,天气非常燥热,早上6点多灵隐寺门前就站满了人,只为求购一串“十八籽”。

“十八籽”是将18颗不同的菩提子串成佛珠,曾经因为热度过高,导致灵隐寺不再出售。

它并没有固定的搭配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组合。

十八代表着永驻世间护持正法的十八罗汉,但由于很难买到,所以原价50元左右的手串被代购炒到了200-300元不等。

据说它要小心翼翼的戴在左手,三天不能沾水。

在北京,雍和宫的手串已经和全聚德、稻香村并称为“北京三大特产”,雍和宫的线上商城出售的商品大概在200-500元不等。

鸡鸣寺的手串卖的最火爆的就是白玉菩提·莲花款,88块钱一串,但是已经卖没了,想请也请不到了。

有人花25元买了门票,最后买了一串890元的绿幽灵手链,便结束了这场“佛系”出游。

他们不会仔细的研究每一个景点,也不在乎周围的自然风景,但是在买手串上,却没少下功夫。

从颜色、材质,到花纹、形状,都有着不同的讲究,看来这的确是门“大学问”。

比如说,黑色代表财神爷的“化身”,象征着财源滚滚,粉色代表着平安,蓝色代表着健康,红色代表着姻缘等等。

如果都想要,可以选购马卡龙色,什么颜色都有,什么愿望都能“满足”。

就连手串上的珠子,在“信男信女”的眼中都有讲究。

比如一颗珠子代表“一帆风顺,一生好运”,3颗珠子代表“佛、法、僧三宝”,108颗珠子代表“消除108种烦恼”......

有些人对“法物”爱的死去活来,却被工作困扰着没法去买的,还会找人帮忙“代请”。

之前我们说的香灰琉璃珠原价在200—300元,但代购价最高的已经达到了1080元。

看来相比起“寺庙”,人们更爱的是“好运”。

有位网友说:“2000元的项链我想都不敢想,2000元佛珠串我想都不用想,直接拿下”。

其实大家也知道,无论烧香拜佛也好、还是买佛珠也罢,都是些迷信的作为。

但在这“卷”到不行的社会里,人们太需要一针安慰剂了。

香炉里的香灰隐藏了太多年轻人的焦虑,一颗颗开了光的佛珠里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往事,这些承载着希望的实体,不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已。

对于年轻人来说,寺庙就像是“乌托邦”般的存在。

坐落于山上的寺庙清幽宁静,坐落于闹市中的寺庙又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

庙里的僧人步伐轻盈、作息规律,踏进庙宇的那一刻,仿佛闯入了一个结界之中。

结界外是KPI和加班,结界内是安宁和慈悲。

寺庙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轻松的,小乐为了找寻内心的净土,带着一头刚漂完的蓝色头发去了里面做义工。

谁知还没两天就受不了了,山上的蚊子实在太多了,母亲偷偷给她送了风油精和蚊帐才勉强撑过了一个暑假。

作为一名义工,她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打扫观音殿的卫生。每天早上8点,她会准时开门,先扫地、再拖地,然后等待信众前来上供。

瓜果、饼干还在她的认知范围内,有次来了对老夫妻,拎了满满的一袋鸡鸭鱼肉,虽然淳朴,但又缺乏一些佛教常识。

真是可敬又可悲。

待了一段时间后,那些让小乐悲伤的事情也没能化解,不过寺庙里的夏天很凉快,她没事就去看看水缸里养的荷花、拍拍天上的浮云,的确发现自己有了些变化。

“那是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轻松又舒适,心仿佛沉下来了,也渐渐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最终拯救她的,还是她自己。

前几年,有个词特别火,叫做“佛媛”,说的就是那些长相漂亮的“爱佛”姑娘。

她们往往穿着汉服、带着佛珠,看起来像是跟佛有缘的人,其实对真正的佛教一概不知,只是为了拍照打卡。

而在小乐的眼中,寺庙是用来“修心”的,抛去那些迷信的说辞不讲,这个地方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即便不信也没关系,至少要学会尊重。

身处清幽的寺庙里,心里想着的无非还是红尘俗世,寺庙这种地方听起来无欲无求,但实际上它承载着外界最多的欲望......

(人物昵称均为代名,图片仅为参考图片)

桌子上放个香炉焚香,竟然有这么多的好处!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古人们的桌子上经常放着一个香炉,

时不时有青烟袅袅升起,甚是有意境。

而焚香所用的香炉更是花样繁多,

从最早期的青铜香炉,到后来瓷质香炉,

个个都是精巧绝伦。

那为什么都喜欢在桌子上放个香炉焚香呢?

原来这其中有这么多作用。

1、以前古房子防潮效果不好,所以屋内一般阴暗潮湿,古人认为屋内多阴邪之气。焚香能驱除屋内的潮气,使屋内干爽,从而提升阳气。

2、除异味,这个功能,就是在现在也很常见,如果家中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异味,都会尝试点上一炷香,用来驱除室内的异味。

3、根据制作香料的材料不同,有些香具有安神醒脑的作用。另外还有的香料,甚至能达到调理气虚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4、静心安神,这个在读书、静坐时较为明显。焚香伴读,得已静心专注,而抚琴品茗焚香,更是高雅的象征。尤其是沉香,自古以来就是名贵香材,中医认为沉香具有益气合神,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在香道里普遍认为沉香具有安神静心的作用,常与其他香料一起配为安神祛秽的合香使用。

5、计时使用,虽然现在已经很少这么使用了,不过在一些文学照片中还可以经常看到用“一炷香、半柱香”来描写时间。一炷香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但也有能燃烧几个小时的特制香。

今天推荐一款寂山禅师私藏的线香,在制作完成后,已窖藏三年以上。沉香线香新制时的躁气,在这段时间里慢慢中和,香韵变得香醇而柔和,绝无半点辛烈、沁心。点上一支,不经意间就可进入禅师笔下“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托尘”的境界。

你相信占卜和抽签吗?占卜抽签是如何预测凶吉的?

占卜是今天求签卜卦的源头。占卜活动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流行于游牧部落中了。当人们对奇妙的自然现象不可理解而惶恐不安或对未来的事情不知如何处理时,便设置了一种方法,即占卜,用于预测吉凶和一些难以决断的事情,希望借用这种神秘的手段来打开部落和个人心存的疑虑、疙瘩。

谁能告诉我答案?

人们最初占卜用的是兽骨。中国古代有相关的传说,如黄帝与炎帝的后裔在大战于阪泉之野前,黄帝占卜得了吉兆,于是大胜;伏羲氏治国时,龙马出现,背负八卦图,于是伏羲根据龙马背上的图案始制八卦;神农氏最初创制了用蓍(shi)草占卦,颛顼帝创立了玉兆;尧发明了瓦兆等。

蓍 草

卜,原指龟卜。龟是受原始社会崇拜的动物,古人认为它不仅长寿而且有灵性。龟卜,就是烧灼龟甲,在高温下自然爆裂后裂纹的走向、长短,被认为是神圣的旨意,以此来决定吉凶。由于烧灼龟甲时发出“卜、卜”的响声,故称为龟卜。

甲骨文

筮,是取50根蓍草,去掉一根,变为49根,称为大衍之数,然后将蓍草按一定顺序,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卦,然后按卦的卦词来预测吉凶祸福。君主们在办事前,总要事先卜筮,来决定行动的取舍。

在安徽凌家滩曾出土了距今4500~5000年前的精美玉龟,说明古人对龟的崇拜及对龟卜的重视。到了商、周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龟卜占卦非常重视,使得龟卜迅速的传播普及。

周朝时,占卜活动非常兴旺。据《周礼、春官》记载,朝廷设立太卜,卜师等职官掌管占卜事务。当时的卜官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滕侯和薛侯去鲁国朝见鲁隐公。诸侯们来朝拜,鲁隐公自然感到脸上很光彩。但想不到二人在行朝拜礼的先后上发生了争执,即“争长”。据说薛侯的祖先叫奚仲,是黄帝的后裔,在夏代时被封在鲁国薛县为侯,所以薛侯以此为由要先行礼。但滕侯毫不示弱,声称自己是成周掌管龟卜的最高长官“卜正”,同时你薛侯为异性,我不能在你之后行礼。

如何解决行礼先后的矛盾呢?隐公派了名为羽父的人劝说薛侯:“承蒙你二人来问候寡人,非常感谢。但成周有句谚语说,山上有树木,工匠有权加以整治;宾客有礼节,主人有权加以选择。成周会见盟友时,早有同姓在先、异性在后的规定,我们不能违反祖宗的章法。假如隐公有一天去朝见你,我决不会与你们同族诸侯争先后。”听了这段话后,薛侯也无可奈何,只好屈居于滕侯之后行礼了,说明当时的卜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卜官之下有卜人,主要协助太卜,卜师进行占卜。

上古时期的卜筮活动,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它不但用于君国大事,也涉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管占卜预测的内容如何,其目的是为人们在解决问题犹豫不决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设置的。

《尚书·洪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解决疑难的方法:选择善于卜筮的人,分别让他们用龟甲卜卦或用蓍草占卦,这样的人选定之后,便令他们进行卜筮。

卜筮的征兆如下:一、兆形象雨一样;二、兆形象雨后初晴时云气在空中一样;三、兆形象雾气蒙蒙;四、兆形象不连贯的云气;五、兆相交错;六、内卦;七、外卦,共有七种。

前五种用龟甲卜卦,后二种用蓍草占卦,对卦爻的意义,要认真加以研究以弄清所有变化。任用这些人从事卜筮时,三个人占卜,应当信从其中两个人的判断。假如你遇到了重大的疑难问题,首先你自己要多加考虑,然后再和卿士商量,再后和庶民商量,最后问及卜筮。

卦 象

你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卿士同意,庶民同意,这就叫大同。这样,你的身体一定会健康强壮,你的子孙也一定会大吉大利。你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卿士不同意,庶同不同意,也是吉利的。卿士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你自己不同意,庶同不同意,也是吉利的。庶民同意,龟卜同意,筮占同意,你自己不同意,卿士不同意,也是吉利的。你自己同意,龟卜同意,筮占不同意,卿士不同意,庶民不同意,这样,就只对内吉利,对外就不吉利了。如果龟卜不同意,筮占不同意,即使你自己同意,卿士同意,庶民同意,也是不可有所举动,安静地守着就吉利,有所举动就不吉利了。”

从这段文字来看,提示首先要重视人自身对疑难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解决,实在不得已才问及卜筮。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才能吉利。由此看来,早期的卜筮活动的方式是很简单的,目的也是单一的。

卜筮在商周时期已非常重视,君主在选都城,立新君、进行重大军事活动,都有可能进行卜筮。一般说来,如果占得的是吉卦,则采取行动;如果不吉,则不轻易举动。当然,有时候也不按占卜结果去做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候间战乱不断,那些崇尚迷信的国君在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总要事先占卜,来决定行动的取舍。如《史记·周末纪》记载,周公为测定都城,到了洛邑。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不吉,接着占卜涧水以东、廛水(chan,在河南省境内)以西和廛水以东,都得了吉兆,然后才定了都城。以后占卜的应用日益广泛,仅在《史记·龟策列卷》记载21种占卜的内容,如卜财物,卜买卖等。

汉代时,卜筮有所发展。汉武帝时,巫师创制了鸡卜,孝武皇帝对鸡卜深信不疑,用于军队作战预测,于是引起南方鸡卜大兴。

据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南方鸡卜的占法是:以未长大的公鸡,抓住两只脚,烧香祷告所要占的内容。祷毕杀鸡,取下鸡两股骨洗净,用线捆好,把小竹杖插在所捆之处。然后手握竹杖再祀祷。左边骨代表占者,右边骨代表所占之事。最后看两骨侧面的细孔,直而正为吉,曲而斜为凶,大概有十余种不同的结论。

壮族的鸡卜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仪式延续至今

张良制作了灵棋,共十二个棋子,分上、中、下掷,来占卦。占卜师京房编撰了《京氏易传》,用阴阳五行之说,把自然界的灾异现象,附会成人事变化、吉凶祸福的种种征兆,借此来宣扬“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他还发明了钱卜。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当时的东夷(东部的少数民族)还有牛骨卜、牛蹄卜,即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军事行动,便祭天杀牛,观察其骨、蹄来看吉凶。西戎(西部少数民族)还时兴羊卜,羊卜的方法是用火灼烧羊的髀骨,看其兆象,称之“死跋焦”;另一种方法是杀羊后视羊肠胃的通畅与否来定吉凶。

铜钱占卜

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用签占卜也发展起来。大多为竹制长条,上书编号。签中包括“签诗”和“卦象解说”等内容。抽签者任意抽取一签后,便根据签号查对签文,以定吉凶。抽签涉及功名、财禄、讼、病、婚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这种抽签方法比较简单易行,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唐、宋时期,占卜活动发展更快。不仅卜的方法多,而且卜的内容也多。唐代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曾写下了“鸡骨占年拜水神”的诗句。除鸡骨外,有用鸡卵卜的。

《新唐书·西域传》上记载了一种鸟卜:十月份时,巫师们到山中,撒下糟麦等饵料,咒呼群鸟。如果有似鸡形状的鸟上勾,便剖开,观察,有谷物者翌年丰收,没有谷物者来年便有灾。

五代王裕仁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讲述了“蛛丝卜巧”的故事,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到了农历七月初七晚上,便令捕捉蜘蛛于小盒中。天亮时,启开盒看蛛网,若织得密,便为巧,象征吉;若织得稀,便是巧少,不利。于是民间纷纷效仿。

宋代的植物卜比较流行。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述了茅卜:方法是卜人用手摘断茅草,取占者的肘到中指尖的长度,然后祷求。范成大记载了一种苇姑卜,即用芦苇的茎秆分合为卜。

民间还有一种花卜,即数花为卜,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晚春》词中的“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便是花卜的写照。被后人誉为“北宋五子”的邵雍,创立了易学的象数学派,以推衍解说自然和人事的变化,相传占卜书《梅花易数》就是他写的,在民间中影响极广。

明、清时期,占卜已发展到50种左右,如刀卜、卦卜、贝壳卜、木卦卜等。清代李渔在《蜃中楼》中记载了“耳卜”,“生日:世人有心事不明,往往于除夕之夜,静听人言以占休咎,谓之耳卜。我与伯腾姻缘未偶,曾约他今晚去听卜。”

纪昀在《阅微堂笔记》中还谈到“衣襟卜”,说是见人痛危时,家人暗剪其内衣襟一片焚之,如果灰中有白斑纹如篆体或大篆体笔划,此人难以继命;灰中无字迹者生。或者剪纸为被,其缝合处不用桨糊粘,而用秤砣捶合,如能缝合,此人必死,反之则生。”

清代还盛行“金钱卜”,它又称“六爻课”,用的工具一般是一只“课筒子”、三个小铜钱(有的是用六只小竹牌),再加上一张八卦图。按照卦书,八卦有阴阳之分,阴阳各卦都有固定的干支、五行相配合。占卦时,问卦者说明所要问的事情,并摇着“课筒子”,然后倒下小铜钱,有占卦先生根据倒下的小铜钱的正反面算卦、说卦,决定吉凶。如果各个小铜钱定卦后,算下来的阴阳卦的干支、五行等不相冲,那就是好卦;否则,便是凶卦、坏卦。这种铜钱占卦的方法,一直沿袭到今天。

占卜萌生于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经过几千年来占卜术士的重视和吹嘘,在封建社会不断得以繁衍和发展,从国家的兴衰、个人运数以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占卜的记载。直到今天,占卜算卦仍有一定的市场,表面上是为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理,实际上是满足了算命师的敛财需求和为迷信活动鸣锣开道,与占卜的初衷已相去很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转发,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征 稿 启 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cfi@crisp.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