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六爻眼跳测吉凶法(六爻眼跳测吉凶)

六爻眼跳测吉凶法(六爻眼跳测吉凶)

错过上期《术数概观》课程的,文字版来啦

原文首发公号 玄学笔录

就在上周,【玄学笔录】宣布回归后,马上做了一期免费的公开课——中国术数概观,课程结束后收到不少“玄友”的称赞。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课程结束后还有不少朋友进群,鉴于此,我们现在整理出文字版供大家一起学习。

—正文—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课程的标题。

“中国”,“术数”,“概观”。

为什么术数前要加中国?因为术数这个东西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在中国叫术数,在西方叫占星。如老子所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那为什么说同出呢,因为西方有四大元素——土、风、水、火;我们中国则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大家会发现有相重叠的地方,比如水火,再比如土。

文化的不同形成认知的差异,但是其根底都是相同的,都是对来源于早期人类对世界,对宇宙观察所产生的认知。也正是因为出发点相同,但是其中又有很大差异,所以我用“中国”来区分。

然后,我们来说“术数”。术数,很多人简单的认为术数就是算命,算卦。其实不然,术指方术,数指理数,术数是指以数行术。

清朝《四库全书》的分类方式是经、史、子、集,但是再往下分,子部还有术数类。如果有看过《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的朋友,会发现,术数类除了算命的书籍还有诸如《太玄经》、《皇极经世》这类书目,并不单纯的只有算命的书籍。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太玄经》,《太玄经》是汉代扬雄的一部著作,有“白首太玄经”之称。《太玄经》是依据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阐述宇宙的一部书籍。所以,术数可并不等于算命,而是将命、相、卜乃至艰深晦涩的易理书籍包含在内。

最后我们说“概观”。为什么说“概观”,因为中国的术数实在太多。大到三式绝学,小到鸡鸣,眼跳占,观音灵签之类数不胜数。可谓是大道三千,实难以一言蔽之。

最初,术数并不叫术数,而是称作卜筮。《诗经》有云: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其中出土的大量文字信息都是在记载卜筮相关的内容。

那什么叫卜筮呢?很多人会将“卜”、“筮”混为一谈,其实“卜筮”是分开的两个概念。“卜”指龟卜,“筮”指用蓍草进行占卜。

龟卜的方法是灼烧龟甲,根据其裂纹进行解读,而筮法则是用蓍草进行占卜。龟卜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而用蓍草进行占卜的方法则永远流传下来,并且焕发出新的生命,在简化革新后,它被称为——六爻。这是最早期的术数样子。

到周朝,大家都知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于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巨著诞生。《周易》的占卜方法能留存下来,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作“万世师表”的儒家圣人孔子记载下来的。我们都知道孔子韦编三绝,食不知味以作《易》,其中就有记载下《易经》的占卜方法。

春秋战国之后秦朝焚书坑儒,独留下卜筮书籍,《周易》得以幸免于难。短暂的秦朝覆灭之后,术数史上迎来第一次大的发展。

汉儒董仲舒提出“天副人数”“天人合一”的思想,来维护统治者的权利,进而形成“独尊儒术”的局面,而《诗》、《书》、《礼》、《乐》、《易》、《春秋》,也成了儒家门生必学之经典。

不止如此,汉朝涌现出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上文说到的扬雄,终其一生写出一部《太玄经》,其地位之高超乎大家想象。

与扬雄同时期的刘歆,就是编订《山海经》的这位大哥,看了这书后说扬雄:你这是白费劲!如今的学者专家吃着皇粮搞学术,可是连《周易》这么简单的经典都读不懂,你居然还搞了个《太玄》出来,让不让人混啦!这么难的书,一般人只会拿去盖在腌酸菜的缸子上。

到宋朝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这里,一开始他也觉得《太玄经》不过尔尔,但是看完后感叹:“扬子云真大儒也!孔子既没,知圣人之道者,非子云而谁?孟与荀殆不足拟,况其余乎!”对扬雄推崇倍至,且一棒子就把孟子和荀子给打死了。

如果说扬雄只是个例,那么京房,焦延寿,孟喜,荀爽一大批易学家的涌现足以证明汉朝是术数发展史上第一个盛世。说孟喜,荀爽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京房,焦延寿却是学习术数六爻,人所必知的人物。尤其京氏易学,可以说对后世的乾嘉六爻影响深远。

到三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有卧龙诸葛,有道人左慈,虽然都是演义记载,但是也可从中窥见一二。但是正史记载中确有一位宗师级人物,管辂。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称赞管辂:管辂之术筮,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遁甲式,可以确定已经出现了。根据历史考证六壬式在汉代就已经有记载,而遁甲式大概在南北朝时期出现。当然,这时的奇门遁甲、六壬与现在的遁甲、六壬可能存在不小的差异。

往后到隋唐时期,唐朝涌现出不少易学家,比如李淳风,袁天罡,李鼎祚,李虚中。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王希明这个人,前面说到遁甲式,六壬式,为什么独独没有说到太乙式。因为太乙式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到唐代经历了一次重大革新,而这个革新的节点就在王希明身上。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关于太乙式记载的文献,就出自王希明,他的这次革新导致流传下来的太乙式存在很大问题。以至于到清朝纪晓岚做《四库全书》总校官时说出,“太乙式经纬错乱,繁杂无稽”,这样的话语。

再往后到宋朝,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是术数又一大发展时期。

首先就是宋朝的徐子平依据唐朝李虚中三柱命法,革新为四柱八字论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算命大法,八字。在宋朝徐子平以前,算命只有年月日,三柱六字,而徐子平的“四柱八字”一直延续到今天。

另外很多朋友都知道梅花易数,这本托名邵雍邵康节的术数书,让邵先生着实火了一把,邵康节就是宋朝人。实际上邵雍在易学的主要成就是《皇极经世》,而不是托名他的《梅花易数》。

宋朝新儒家,理学源流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据传太极图就是他首创的。岳飞之孙岳柯,太子洗马杨维德都著有三式相关书籍。

到明清时期各类术数如雨后春笋,疯狂涌现,很多托名前人的书,一些杂术,小术也都在这个时期产生。在此阶段,不论是三式,还是八字六爻,都有长足的发展,而这也是术数最后的一个灿烂时期。虽然这一时期鱼龙混杂,导致现代很多人难辨真伪,但是也侧面反映出术数的空前盛况。

讲到这里,术数的发展也就差不多讲完了。

说术数,永远绕不开《易经》,阴阳五行,河洛八卦,期待下次课程,我们再见。

—END—

玄学笔录招新

急需写手数枚

如果你对玄学感兴趣

对文字有自信

告诉我

我在玄学笔录

等你

***************

愿诸同好,所想必应,所学必成!

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