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冬至是白天长夜晚短吗(冬至白天长还是夜晚长)

冬至是白天长夜晚短吗(冬至白天长还是夜晚长)

冬至里最短的白天,但也是最长的一天

图解:地球仪上的日行迹,摄于维也纳地球仪博物馆。

当我们说一年中最长的一天会在每年冬至左右来到时,这并不是白天,而是从太阳正午(太阳在中天的时刻)或正午到下一个正午之间的间隔,在冬至这天,地球相对正午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比平时长大约半分钟。

今年,冬至在12月22日,北京时间12点19分到来。对于处在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冬至意味着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一天的长度的话,全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在12月份。

要记住:我们墙上的钟并不是测量一个白昼真实长短的工具。为了测量一个正午太阳到下一个正午太阳的长度,我们需要日晷。日晷能精确地告诉你当地正午太阳的时刻,也就是一天中太阳达到最高点的时刻。

本文顶部的照片展现了一个8字曲线,8字曲线展示了太阳的偏转角,它的角度来自天球纬度和时钟测出来的时间和太阳测出来的时间之间的差(分钟)。

图解:于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外拍摄到的日行迹,摄于1998至1999年,由多张在不同日期拍摄的影像叠合而成。由于日行迹是用以显示在一年不同日子的同时间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差异,因此拍摄这种现象都需要花上约莫一年的时间。

所以,现在是十二月,这意味着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一次自转——我们称之为太阳日——比全球平均24小时还长约半分钟。

从一个太阳正午到下一个太阳正午,在二至点前后一天的时间总是比24小时长,在二分点前后一天的时间总是比24小时短。

图解:地球的北半球观测到的日行迹,地平纬度和地平经度比例相同

现在全球正处于一日时长最长的时候——因为我们在冬至日比在夏至日更接近太阳。地球的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点),总是在一月初到来。当我们离太阳最近时,我们的星球在其轨道上移动的速度比平均速度快一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星球每天在太空中运行的距离比平均距离远一些。结果是,地球必须再多绕轴转一点,太阳才能回到其正午的位置。因此太阳日变得更长。

图解:地球的日行迹

多出半分钟听起来不是很多,但差别会越来越大。例如,在冬至日的前两周,正午时间比冬至日早了约七分钟。在冬至日的后两周,时钟上的正午时间比冬至日本身晚了约七分钟。因为现在时钟和太阳极不同步,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使人们抓狂。

在北半球,一年中最早的日落是在十二月冬至之前,一年中最晚的日出在十二月冬至之后。

在南半球,一年中最早的日出在十二月夏至前,一年中最晚的日落在十二月夏至之后。

尽管两至带来了最短/最长的白天,但最早的日落/日出总是在至日之前,最晚的日出/日落总是在至日之后。

事实上,在一月初,我们离太阳最近时也意味着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是四季中最短的。同时…也是太阳日漫长的季节。

图解: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阿德勒天文馆外的日晷。日晷可以让你测量从一个太阳正午到下一个太阳正午的时间。图源: Ben+Sam

总之:从一个太阳正午到下一个太阳正午,12月是整个地球上白天/黑夜周期最长的一天。

相关知识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反。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之日,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西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间,华夏历法用冬至所在月来定义十一月。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言雨非 :苏小苏- earthsky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冬至,白天更懂夜的长

12月22日5时48分

冬至,挟凛冽寒风而至

可别看它冷冷的样子

其实它很不简单

古人说“冬至大如年”

因为它是我国民间祭祖日

也是冬季欢聚宴饮的大节日

说冬至很不简单

还因为冬至的夜最漫长

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之后便撞线折返、一路向北

自此,白昼渐长黑夜渐短

冬至带来了温暖的希望

带来了北回归线热烈的期盼

所以,从这一天开始

冬至,让白天更懂夜的长

冬至,还和饮食有很大关系

北方人这天肯定要吃饺子

因为不管过啥节

北方人都要吃饺子啊

但南方人却总是不理解

饺子有啥好吃啊

在重庆四川等西南地区

羊肉汤锅才是人们的首选

在这里的人们看来

羊肉可是进补的好东西

而且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

那是多么的温暖惬意啊

在江南,吃汤圆则成了习俗

“冬至圆”意味着事事圆满

苏州人还喜欢畅饮冬酿酒

浊酒一杯,外面风寒腹中暖

两广地区又别有风味

晒制好的烧腊一定要摆上餐桌

因为这寓示着“加菜添岁”

广东吴川人还要吃上一碗姜饭

既暖胃又抗寒,你可曾吃过

冬至过后,积寒更重

最寒冷的“数九”时节登场了

但严寒挡不住生命的活力

冰冻冻不住创业的激情

让我们在运动中消磨寒冷

在奋斗中迎接朔风的洗礼吧

文案:王金涛

配音:沙青、谷训

摄影:陈其保、王松、谢剑飞、颜麟蕴、陈颖

海报:杨仕彦

来源: 半月谈

节令之美·冬至丨春生冬至时:22日5时48分冬至

新华社天津12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北京时间12月22日5时48分将迎来冬至节气,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标志寒冬到来。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入冬后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它是天文意义上冬天的开始。

海报制作:安宁

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其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阳光的照射和白天的时间将一天天增加,正如民俗所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会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常说的“进九”,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气象资料也显示,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海报制作:安宁

由国庆表示,冬至时节虽然天寒地冻,但这也是遥望春天的时节。在古人传统认知里,此时已开始向春天一步步走近,所以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数九”习俗,也就是从冬至起,数“九九”八十一天,并流传下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古人还常画《九九消寒图》用来期盼春天。有的画梅花一枝,上有梅花八十一朵,从冬至起用红笔每天涂一朵,待都涂遍,寒天已尽。有的是找九个都是九划的字,每天填一笔,等到八十一笔填满便是“九尽桃花开”的大好时节。

海报制作:安宁

在我国古代,冬至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亚岁、冬节、长至节等。冬至一来,年关将至,外出的人要回家过冬节,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冬至是阴阳二气交替的时节,由国庆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提示,此阶段养生的重点是养心,注意戒怒戒躁,保持良好心境;作息方面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饮食方面宜温热柔软,忌生冷坚硬;锻炼时要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

2023年春节冷不冷?冬至农历时间能预兆!老祖宗的谚语给出答案

导读:已是冬月月末,2023年春节冷不冷?冬至到来的农历时间能预测!看老祖宗的谚语是咋说的?

大雪过后就到了冬至了,冬至每年在12月21~23日到来。冬至是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黄经270°处,斗指子处,时令交接的时刻。

过了冬至日,一天长一天。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短,晚上最长的一天。从冬至日开始,太阳出来一天比一天的早,太阳又走进了另一个新轮回。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不亚于立春节气的重要性。在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南方在冬至日有祭祀祖先、宴请等习俗,南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叫冬至圆,有“吃了冬至汤圆大了一岁”的说法。北方主要冬至的习俗,那就是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我国还有从冬至这一天开始,作为数九的第1天来计算,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数九严寒天。谚语“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指的是冬至后的第1个任日,作为数九的第1天,然而现在为了方便记忆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

冬至是十一月节。我国有24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冬至是第22个节气。农历十一月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冬至的阳历日期是非常固定的,主要是因为24节气,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制定的,所以冬至到来的阳历日期为12月21~12月23日之间到来。

按照我国古代制定的24节气,那就是根据黄河流域测冬至,这一天太阳最短的时刻到下一个冬至这一天太阳最短的时刻。这两天最短的时刻的时间作为一年,这一年当中又有了月亮圆缺规律12次,所以又划分为12个月。24个节气每个月正好有两个节气,大约每个节气15天的时间。

我国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的,与阳历每个月相差一天的时间,一年内阴历年和阳历年相差了11天的时间。所以冬至在阴历时间是不固定的,有的年份是在月首,有的年份是在月中,有的年份是在月尾。

在我国古代,用的是农历,所以冬至到来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根据冬至到来的时间,可以预测春节冷不冷。

2023年春节冷不冷?今年冬至到来的时候,老祖宗给出的答案。

谚语:“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1、“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

冬至是十一月节冬至到来,在农历十一月初,也就是上旬。预示着除夕夜正是大寒之时,也就是春节非常的寒冷。

冬至在十一月上旬到来,意味着冬天来的更早一些,冷空气也会提前到来,这样冷空气会控制着大气层。冷空气提前到来,遇到还未南下的暖湿气流就会形成有效的雨雪,这样就使得降雪非常的多。

也就是冬天来的早了,冷空气来的也早,很容易形成雨雪天气。以至于空气湿度比较大,这样在冬季雨雪就非常多了,尤其北方积雪很难融化,造成空气湿度大。

冬天下雪对于农作物生长是非常有利的。“瑞雪兆丰年”,厚厚的积雪对于农作物能够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还能冻死病虫害和地下的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

积雪融化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东至尽管进入数九寒天,但是地表的“积温”还没有全部退去,只有到了冬至之后,气候会变得更加严寒,这就会使得过年会非常寒冷的。所以冬至之后就有了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

2、“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无霜”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中旬到来,那就意味着这一年没有霜,也没有学是一个暖冬的天气。

到了什么季节,就有什么气候,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冬至一般是在农历十一月中旬到来,这个季节暖湿气流已经南下,北方的冷空气也在南下,所以很难形成有效的降雨,这就会形成干冬的现象。

降雨、降雪都是因为冷暖空气相互形成的有效降雨。如果仅仅有暖湿气流,或者是冷空气,是不能够形成有效降水的。

“冬至在月中,霜雪两头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冬至在月中冬天是一个暖冬,春节当然就会更加暖和了。

3、“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至在十一月下旬到来,预示着白年的正月和二月都非常的寒冷,也预示着有严重倒春寒的天气。

“冬天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有的年份冬天来的比较晚,主要是北方的冷气压达不到一定程度到达南方。或者说冷气压有时比较低,不能够在农历的冬月和腊月到达,但是每年都会到来,于是就拖迟到,来年的正月和二月到来。

冬至在十一月未到来,也就预示着冬至到了腊月初到来,也就说明冬天来的更晚一些,因为只有冬至到来,天气才会变得更加寒冷,地表的气温已经散失掉了,紧接着就迎来了小寒和大寒。

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两个节气,气温非常的低,雪下的也非常的大。而两个节气加起来共计30天的时间,这就到了除夕了,也就是说冬至在月末到来,照样过年非常的冷,而且冷天一直持续到正月和二月两个月。

4、2023年春节冷不冷?

今年冬至到来的日期为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农历十一月最后一天到来。

按照老祖宗的谚语“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的说法,2023年春节是非常寒冷的。而且按照数九天气来说,今年春节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大寒节气里。

2023年立春是在正月十四,所以今年春节非常的寒冷。

关键是今年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使得我国冷空气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雪下得比往年更早一些。近期,我国迎来了三股冷空气,致使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地方气温下降到了0℃以下,甚至杭州也下雪了。

还有一句谚语“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冷的较迟”。说的意思和上面说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表明了冬至在月头或者月尾,过年非常的冷,冬至在月中是一个暖冬。

综上所述,今年春节非常的冷。这也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事实已经表明了今年过年冷,更要预防明年正二月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