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今年雨水多吗2023年雨水多吗(今年雨水多吗2022)

今年雨水多吗2023年雨水多吗(今年雨水多吗2022)

中国发布丨2022年我国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显著提升

来源:中国网信网

中国网8月30日讯(记者 张艳玲)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75.8亿立方米,较2021年提高37.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已占全国供水总量的2.9%。

近年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决策部署,持续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关于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导意见》《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方案》等重要文件,将省级行政区非常规水源最低利用量纳入“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进行考核,着力扩大非常规水源利用领域和规模,在29个省份的78个城市开展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在各方大力推动下,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快速提升。2022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较2012年的44.6亿立方米提高了2.9倍,较2020年的128.1亿立方米提高了37%。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占供水总量的比例较2012年的0.7%有了大幅提高,在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省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占比分别达到30%、17.9%、8.9%和8.0%,为保障当地供水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有序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有效发挥非常规水源利用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防治水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编审:蔡晓娟

中国北方真要变江南?今年确定雨水偏多,厄尔尼诺:雨水或将再变

这不是错觉,今年以来,我国北方降雨的确偏多,难道北方真的要变成江南水乡吗?

这样的气候变化——按照不少人的说明,那就是北方的降雨发展“超负荷”,似乎在改变气候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来一步一步的看看情况。

确定了!今年北方雨水偏多

没错,今年我国北方的降雨的确是“格外多”,并且还出现了明显的极端性降雨发展,在强降雨之下,给我国带来的损失也不少。

在今年7月下旬前后,大家都看到了,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并且在台风等配合影响之下,不断地水汽输送到我国北方地区,其中华北,东北等地先后出现强降雨。

并且在降雨的时候,动不动都是暴雨,大暴雨的连续发展,这样的降雨模式在北方的确是少有的情况。

按照我国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今年7.22时段,华北进入雨季之后,虽然较常年的7.18时段进入雨季偏晚了4天,但是截止8.16时段,我国不少地区都已经出现了超负荷的发展状态。

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

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4次较大范围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而且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也是10多个,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北方降雨量的明显增加。

而且,我国气候中心在8.22发表的——极端天气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是“罪魁祸首”?的消息之中,也再次肯定了我国北方雨水真的偏多,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上面我们就说了华北的雨水明显,其实我国西北方向的降雨也是如此,数据显示,今年8月以来,新疆北部、青藏高原等地降雨较常年也是同期偏多。看到没?是多个区域同时出现了雨水的增强,变多。

所以,综合情况来讲,我国北方的雨水发展趋势似乎变得越来越强,这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然而,除了今年的状态比较明显之外,其实我国北方近些年来的整体发展趋势,也是在变多,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主要是在我们说的——全球变暖根源上。

全球变暖,中国北方真要变江南?

从今年北方的降雨来看,主要因素就是受台风残余低压环流和低空急流影响,使得北方的降雨发展明显,这可能是最为直接性的因素。

但是从全球变暖的角度来讲,的确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使得我国北方的降雨可能也在发生重大改变。

当然,这也使得我国南方可能同样出现了降雨的改变,全球其他国家也是出现了不均匀性的发展,极端性天气背后引发的现象较多。

而且单独从我国北方的雨水模式来看,从全球变暖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的。

《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NAS)曾公开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由于东亚夏季风会随之发生改变,会让我国北方的降雨变得更多。

这样看来,我国北方降雨变多还将成为趋势,因为全球变暖还在发展之中。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六高值。

而这个气温的提升,还是在拉尼娜年之下产生的,拉尼娜是对地球具有“降温效应”,结果我们看到的还是全球变暖的趋势,所以,这说明了全球变暖的发展可能已经超过了“自然转换变过程”。

而对于2023年,甚至2024年来说,还有我们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展,按照NOAA给出的新数据指出,已经有超过95%的概率持续今年北半球冬季,这都说明了2024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概率较大。

所以,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之下,甚至还可能出现我们说得“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这必然也会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之上,进一步地提升。

那中国北方真要变江南?其实,从全球变暖来说,的确北方的降雨趋势在增强,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要想变成我国江南气候状态,那也不能这么断定的。

何况,这是属于极端性雨水发展,是存在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不是全球变暖直接性带来的。

就如我国西北地区,今年也说有不少地带偏多的情况,但是这个雨水发展,对西北区域来说,也不能导致气候的根本改善。

所以,中国北方真要变江南?这完全不太可能,而且,随着厄尔尼诺的发展增强,这雨水结构又有可能发生改变。

厄尔尼诺发展,雨水或将再变

从常态化的厄尔尼诺发展角度来讲,在它形成之后——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南方城市内涝现象凸显。

所以,接下来厄尔尼诺还有增强的趋势,那意味着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厄尔尼诺单独的发展规律,我国南方的雨水可能会不断增强。

那在短时间之中,又有概率出现超出水量的趋势。

而且,在秋季之中——很多年份之中,由于秋台风的发展,也可能引发南方的雨水不断增长,所以,再次说明了——中国北方真要变江南?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说明。

只能说,除了我们说得全球变暖之外,季节性变化,高压,低压等现象的发展,都可能导致雨水结构的转变。

所以,不能利用单独的一部分数据来说明该问题。

但是综合情况来说,的确全球变暖,我国北方的降雨综合性在增强之中,而对于今年来说,厄尔尼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雨水结构在没有其他影响之下,也可能会再次发生转变,南方降雨会变多,北方逐步减少,大家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时事热点头条说#

今年白露雨水多,未来一周降雨一场接一场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刚来到白露节气,广州就来了一把近10年第3强暴雨过程,让仍在挣扎的暑热褪去不少。今年白露,天气会不会凉下来还说不好,雨水估计少不了。其中9月14日-16日,广州有一次相对明显的降水过程。

白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天气到了由热变凉的转折点。此时,北方大踏步向秋季迈进,一年中最舒爽的时节就要到来了。而南方离真正的秋天还有一段距离,夏季还牢牢锁定江南和华南地区。时至白露,秋风渐起,露水渐浓。此时,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频繁,加上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气温下降也逐渐加速。

进入白露节气,已经是9月上旬过半,但此时台风却依然活跃,不仅数量多,而且非常凶猛。中国天气网盘点了1949年至2022年的台风数据发现,74年里白露期间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总数在全年最多,达18个。排在白露之后的是立秋和大暑,分别为15个和14个。在广州,白露节气所在的9月是台风影响较多的月份,常年平均达到12个,仅低于7月和8月。由于此时海温较高,台风往往也会很强悍,像2018年的台风“山竹”就是9月份登陆影响广东的。

对广州来说,白露节气仍处在夏天,但是从常年平均气温来看,白露节气的平均气温比起立秋和处暑节气又有进一步的下降,高温日数也有较明显的减少。常年平均白露节气气温为27.6℃,比处暑节气低0.6℃,高温日数1.2天,比处暑少1.6天。

此时冷空气也逐渐开始活跃了,事实上,从处暑节气开始,就有冷空气偶尔南下拜访,有时甚至能到达华南,给早晚带来一些“秋意”。不过白天气温仍高,广州离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也还远~

同时,白露时节,降水也较秋分和处暑期间有明显减少。常年平均白露节气降雨量86毫米,明显低于处暑节气的160.3毫米。不过今年白露第一天就遇上明显降雨,说不定今年降雨量要高于平均值。

常年平均广州白露节气雨日下降到5.7天,低于处暑的8.5天。今年白露节气估计广州雨日也不少。气象台预计,9月9日,受偏南气流和东北风辐合影响,广州有中到大雨,番禺、南沙有暴雨。9月10日,广州阴天,有中到大雨。9月11日-13日,南风减弱,有阵雨或分散阵雨。9月14日-16日,受切变线影响,广州有一次降水过程。9月17日,多云,有雷阵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四川雅江:松茸采摘季采销两旺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 (记者 刘忠俊)连日来,位于甘孜州雅江县八角楼乡的松茸交易中心十分热闹,市场内外聚集了不少提着口袋、背着背篓的农牧民和堆满货的商家,公路边还不时有车辆停下或开走,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雅江高山上树林中挂满了淡绿色的松萝。中新网记者刘忠俊摄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珍稀食用菌类,只能生长于海拔3500至4500米及以上的松树和栎树交杂的原始森林中。甘孜州雅江县森林覆盖率逾50%,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让这里的松茸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因此雅江县也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松茸之乡”称号,松茸也就成为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记者跟随八角楼乡村民们前往海拔4000余米的东嘎山,下过雨的树林中空气清新,左右两边树上挂满了淡绿色的松萝。村民呷让称,每年7月中旬至8月底都是松茸的丰收采摘期,一般持续45天左右,2023年因是“闰二月”,加上雨水多,松茸采摘时间较往年长了一些。

树林中生长的松茸。中新网记者刘忠俊摄

行走在山林中,记者半天都没有找到松茸。“要仔细寻找,松茸颜色与地上的树叶差不多,不认识很难发现。”呷让指着脚边地上,这里就有一颗,你自己看能否找到?“采松茸不能使用金属,只能用竹片或小木棒,采后还要用土覆盖。”呷让称,这样下一年这里还可能长出松茸。

云雾下的雅江八角楼乡。中新网记者刘忠俊摄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318国道公路旁的雅江松茸交易中心,市场内已聚集了不少人,摊位前松茸堆成小山,市场内人声鼎沸,所经过之处耳边总是响起:“买松茸不,90元一斤,今天刚采的,品质不错很新鲜。”

村民使用小木棒将发现的松茸翘起来。中新网记者刘忠俊摄

“四川松茸占全国总产量的60%,雅江县又是甘孜州松茸的核心产区,产量占50%以上。”四川省山珍进出口商会会长宋冀儒称,2023年四川雨水多,松茸长势好、产量高,价格平稳略有下降。“以前5-7厘米规格价格在260元/斤,2023年这一规格的松茸价格在200元左右。据了解,价格的平民化,也让松茸进入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餐桌。

“通过大规模源头直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京东超市生鲜业务部农特组总监李永献称,收购过程中严格甄选每颗松茸,并定期抽检,从山上到餐桌全程守护,拒售品质不过关产品。

雅江松茸交易中心外过往群众手中提着刚买的新鲜松茸。中新网记者刘忠俊摄

如今,松茸已成为雅江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当地农牧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雅江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雅江县松茸产业总产值达到了2.25亿元人民币,2.6万群众直接受益。“一家人都上山采摘,一个采摘季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雅江县八角楼乡村民彭措称。(完)

淮河将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高蕾)9月17日以来,淮河上游出现了一次强降雨过程,其中王家坝水文站以上降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累计面雨量122毫米。受降雨影响,淮河上游干支流出现洪水过程。预计未来3天,淮河王家坝水文站以上仍将有小到中雨。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根据当前雨水情及未来降雨预报,预计王家坝水文站水位将于9月21日晚间涨至警戒水位(27.50米),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将编号为“淮河2023年第1号洪水”。9月22日,王家坝水文站将出现28.00米左右的洪峰水位,相应流量3800立方米每秒左右,预计王家坝以下河段不会超警。

9月21日上午,水利部召开防汛会商,安排部署淮河流域洪水防御工作,于21日11时针对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向上述三省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做好雨水情监测预报、水工程科学调度、堤防巡查防守、中小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农家乐、旅游景区、施工工地等群众及施工人员安全措施;派出2个工作组分赴安徽、河南两省协助指导地方开展洪水防御工作。

水利部方面表示,下一步,将密切监视淮河流域洪水发展动态,滚动会商研判,强化工作部署,全力做好洪水防范应对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