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正月初九出生的男孩命运怎么样(正月初九出生)

正月初九出生的男孩命运怎么样(正月初九出生)

正月初九习俗有哪些?大年初九拜天公风俗、敬天公讲究

[闽南网]

敬天公是闽南地区最盛行的闽南民俗之一,再穷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庆节日就会杀猪倒羊来敬天公。

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闽南地区,在台湾和东南亚一带的闽南华侨也广为盛行,祭祀的风俗和规矩与闽南地区大致一样。除了祈福保佑的含义外,“敬天公”更是华侨们思乡的一种表达方式。

闽南习俗:正月初九敬天公

“敬天公”从大年初九凌晨开始。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放鞭炮,厅堂上点燃红烛灯,称为“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五点左右。

祭拜时最传统的大礼是:打开大门,穿戴整齐,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现代一般信众则往往只有上香祝祷而已。当祭拜完成后,先烧金纸,再将天公座一起烧化,之后再撤去供桌。拜天公时还会焚烧一种叫“补运单”的红纸,上书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保佑一家平安。

泉州市玄妙观管委会有关人士介绍,“敬天公”有严格的要求,在“敬天公”的前一天晚上,要摆上一张正八仙桌,正面系上一块桌彩。因为天公至高无上,所以在八仙桌下面还要垫上两块琴椅(称天公椅)托高桌子。拜天公的供品分别有五果、六斋、搭饭、烧酒、全猪、全羊、鸡公等,一般选择三牲(猪、牛、羊)或以鸡代替其中一种,另外鲜花、水果、柿饼、桂圆干、红枣等也是必备之品。

有诗为证:

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谷放桌边。

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丰收财运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团圆不分开。

真心许愿嘴要甜,响炮共庆天公生。

天公生的由来

闽南民间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说法。

民间俗称的“天公”即玉皇大帝,也是道教传统上所尊称的“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在天庭统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众神,由于祂的地位至为尊贵,所以民间习俗在祭拜天公生时,也是非常慎重,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中国的传统易理对数字的认识,是以一到九为实数;以一为阳数之始,以九为原始之。在道教,玉皇天尊被认为是天界的大罗天界的主宰,尊贵非凡,因此,以象征“始”和“终”的日子作为其神诞。同时,卦象中“一”和“九”,象征了人间必需的“水”和“火”。

由于原始社会人们对风云莫测自然灾害的恐惧,所以对主宰万物的上苍称之为“天公”,因此就有了人类思想中这位至高无上的拟人神明。汉族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认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对万物具有强大的统治力、正是基于这种观念,皇帝被称为“天子”。天子也必须顺应天意,如果违反了,就丧失天命,就会有一位真命天子来取代他。

无形的“天”同时也被具体化了,称为玉皇大帝,俗称“天公”。对“天公”的崇拜是闽南人继承河洛文化和中原文明最具体的体现,在这项风俗的流传演变中,敬天公不仅仅指道教上单纯意义上的神明,而又融合了儒家文化和佛教的信仰,这项风俗具有了典型的闽南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拜天公有什么讲究

每年的正月初九为天公生日。一般祭拜天公的时间约在农历正月初九凌晨子时一到(十一点至一点)便可开始,直到翌日清晨七点以前均可,但俗传因为天公的神格非常尊贵,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诚意,有些天公信仰盛行地区的信众更会慎重的在半夜先于家中敬拜天公后,再前往邻近的天公庙上香献敬。

“天公生”是闽台民间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年初七就开始制米龟、圆、“牵”,蒸发粿、甜粿、咸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当“天”摆上八仙桌。没有庭院的,则摆在窗口边。随后摆上十二碗干鲜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米龟、甜粿、面干等。也有些人家供荤菜,那就要双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拜天公时,可分两类:一是家中正厅有吊天公炉者,二是家中无天公炉者。若是家中有帛天公炉的话,可把供桌设于大公炉下向门外的方向,表示向天恭迎天不尊驾降临;若是家中无天公炉者,则可将神桌设于前门口或中庭向天的方向。

供桌较特别,需设顶桌和下桌(或前后桌),一般是以长板凳或矮凳将八仙桌垫高,八仙桌脚下分别置放四迭寿金(金纸头得朝门口,就像人敬神时的方向),此即为顶桌,下方前面再加放一张供桌,即为下桌。顶桌前再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并在顶桌两旁系上头带尾青的甘蔗,两只甘蔗头尾青部分再以红线系在一起,两来可加挂高钱(又称长钱)垂在两侧,并准备三只或五只代表天公的天公座(灯座)摆在顶桌中间,中央再摆上香炉,炉之两旁并备好烛台。

拜天公的供品,顶桌和下桌的特色也不同,顶桌是献给最尊贵的天公,以清素的斋品为主;下桌是献给天公的部属神明,因而是以五牲等荤食为主。顶桌得备鲜花一对,点上一对蜡烛,并在净香炉前摆上三只茶杯,斟上清茶,而顶桌的清素供品,一盘为扎上红纸的面线三束(亦可烫熟分装三碗,每一碗上再各置一颗黑砂糖)、五果(如柑橘、苹果、香瓜、甘蔗、香蕉等水果)、六斋(如金针、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红枣,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备之意),亦有在六斋外,再加菜心、豌豆、绿豆、豆轮、面筋、麻栳等干料,组成十二碗、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的菜碗,以及糖塔、糖盏等。下桌的荤食供品为五牲(如全鸡、全鸭、全鱼、全猪、全羊,亦有用鱼卵、猪肉或猪肚、猪烫熟即可;此外,还有红龟粿、甜料(如米枣、甜糕)等。

龟粿发糕甜

红红的龟粿和大大的发糕,在拜天公中必不可少。

冰糖、春糖、寸枣、冬瓜条等也是祭拜天公的吉祥之物。

三牲五果六斋

虽说传统的“三牲”指的是马牛羊,但靠海的闽南人多用公鸡、鱼和猪肉代替。一般拜拜都用阉鸡,公鸡性温不燥,减少斗殴和啄羽现象,生长速度快便于管理,且肉质更佳。

“五果”指的是五种水果,杨桃,香梨,橙子,芦柑;红富士苹果:寓意“平安”;甘蔗:象征“节节高”;菠萝:谐音“旺来”。

“六斋”各家习俗不同,市场上有包好的金针菇、腐竹等材料,每包5元左右。

寿桃和金纸

初七、初八这两天除了制作年糕外,还要准备一种叫寿桃的食物,其方法和材料与做馒头没什么两样,只是外形上比较讲究,要仿做成桃子的形状,并用红纸将其染上红色。

至于献给天公的银纸钱则是需要用特别制作的“天公金”,来代表人们对天公崇高的敬意,包括顶极金、太极金、天金、盆金、高钱(长钱)等,其中高钱可撕开拉成长条状,挂于顶桌旁的甘蔗上,或是挂于全羊、全猪的牲礼上,为兼具装饰性效果的献敬。

闽台年俗——敬天公有什么禁忌

民间习俗上非常强调拜天公的诚意,所以祭礼中有些禁忌必须遵守,首先所献的全鸡,必须是阉过的公鸡,白毛鸡和母鸡则不可。由于民间非常重视祭拜天公,所以这一天都有一些不可触犯禁忌。这一天不可以曝晒女性的内衣裤、不可以随意对外倾倒便桶、不可以口出秽言,以免亵渎尊贵的天公。

闽台民间称正月初九为“天公生”,其故事出自女娲娘娘开天地,造万物。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这一天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在“天公生”这一天还有许多禁忌:早晨起来洗脸后洗脸水不可倒入污沟、地上,恐污了天公的脸,一旦倒了,不尊敬天公,恐遭天责。要将洗脸水倒于尿桶、尿缸、厕所(不露天的);当天露天场所不扫地,屋内扫的垃圾也要停放起来,第二天才倒外面;小孩不可在露天场所小便,否则是对天公不恭,天公必责;妇女内长短裤一律不准晾于外面,要在室内,否则有辱天公,阴阳相冲,必遭天责;大小便桶当天不可到池塘洗涤;农民不去挑粪,恐怕泼在地上污了天神、日爷。

祭拜天公的时间约从正月初九这一天的子时,也就是凌晨十一点至一点之间开始,一直到隔天清晨七点前都可以,由於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身份最大的神明,所以人们觉得他是至高无上,祭拜前全家必须要斋戒沐浴,祭拜时由家中的长者先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再依长幼顺序分别上香。

祭拜天公必须非常隆重,供品也必较讲究,顶桌主要以清素斋品为主,下桌摆的五牲荤食是献给天宫的部属神明。而顶桌除了斋品外,还要鲜花、蜡烛各一对。并且还要以红龟粿、发粿来敬奉。因为红龟粿代表吉祥,而上头的龟甲图案表示长寿,来说明天公有保育万物之德,必须长长久久,地位远超人类祖先。

当所有的供品都摆好后,一家人便开始点香拜夭公。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免。往往由母亲抱着,把点着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几拜。当母亲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祈祷孩子平安长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到了深夜11时,子时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开始烧“天公金”,燃放鞭炮。

正月初九闽南风俗

“天公生”有什么传说

闽南人流传的一则传说把“天公生”看得比新年重要,并且对传说内容作了解释。

传说中,在唐朝,黄巢的军队曾在新年间从北方到南方(也有人说是宋朝杨宗保,又有人说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总之,是传说!),北方军队在遇到服饰与语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时,由于听到这些居民自称是“狼”(闽南音“人”的读音),而大开杀戒。

面对北方强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纷纷逃到甘蔗园内躲避。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停止了杀戮。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园。

据说,侥幸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园的日子,即正月初九日,用来补过新年,形成了后来的风俗。

在初八晚过后,初九的子时,即是祭神时间。这时,信仰天公的家庭都会准备祭品拜天公。

讲究仪式的家庭,会在户外或在户内院子里选择一处没有遮拦、可以直对天际的空间,用两张桌子重叠成高坛,又在两侧各放一枝甘蔗,以便朝望天空祭神。祭神的甘蔗须带叶,以征节节上升甜节节和开枝散叶。

闽南传统民俗敬天公意义非凡

天公诞虽然是一个宗教节日。但是,和天公诞有关的传说,却反映了积极的反战思想,强调不同语言文化沟通的重要。

我们当然不必把传说当真,但是,历史上汉族从东晋朝至唐朝大规模移入福建时,的确和当地人产生过矛盾;当时的汉兵把他族平民(或甚至以“狼”为图腾的少数部落)当成畜生的杀戮行为,的确可能发生过,当然也是违反上天好生之德。

过去的史实,可能会演化成为传说,传说背后有些事实的根据。

这则传说,警惕我们,战争的可怕与平民的无辜。它也说明,族与族,以及人与人互相接受才能止杀;为了和平,人们主动深入了对方和沟通是很重要。

正月初九,即“天诞日”,玉皇大帝神诞。古时,善男信女在这天往元妙观行香。

从正月初一至初四,人们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初九民间普遍“敬天公”。从子时起,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厅堂点燃红烛灯,曰“天公灯”,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座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或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长方形木盘或圆形大瓷盘中,以及酒瓶、酒杯,这些都得在当日清早摆好。点上一对大红烛,焚香之后,长辈领着合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荡天恩,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

致正月初九出生的人

本文摘自百度百科。纯属个人收藏,请勿转载。

致正月初九出生的人的我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的汉族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节日简介

在汉族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

玉皇大帝在腊月廿五会亲自降临下界,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廷。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斋蘸科仪。玉皇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时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

祭拜仪式

祭拜公的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天公炉下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象征天公的宝座),前面中央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红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征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

注意事项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有些虔诚的家庭以为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像台南终义路的天坛、高雄的天公坛、木栅指南宫等,每年的农历大年初八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仪式,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另有一个安太岁的方法:年初时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围上红色片作炉,写上“太岁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福建和台湾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汉族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民俗节日

民间传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

古代汉族人民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又称这天是“天日”,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恩施土家人还认为上九日办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的说法。“七不出”,是说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和办事情,做不好,办不成。“八不归”,是说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这天回家,“归”有完成之意,“八”寓意“发”,应该“发”的就不应该有“完成”之意。“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时至今日,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将难办的事情放到这天来办。这天办事效果好,实际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俗信,人们在办事的交际中,认为有皇天在上,不敢虚伪刁难,互相通情达理,事情容易办成。

七不出,八不归正解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民间传说

闽南与台湾汉族民间的神明许多是属于想像神,人类为要探究宇宙万物的奥秘,便由离奇的思想形成了神话。神话便是由于实在的事物而产生之幻想故事。所以闽南与台湾汉族民间的想像神许多来自神话。所以古代人很容易想像神明界也有最高神,神格至尊 玉皇大帝,简称玉帝,俗称天公。宇宙中一切的神明,都是在他的统辖下,没有天地以前,就先有了他,天地万物由他而创造,他本身永住天上,但委派诸神到世间来观察人间的善恶,因此,他可以说是统一神,神格至尊,一般人信奉他为至高无上之神。闽南与台湾民众奉祀“玉皇大帝”是神中的至尊,或称“玉天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天租公”、“天帝”、“玉皇”,俗称“上帝”、“天公”等。“玉皇大帝”居住在天上的玉京,故名之“玉皇”。不但授命人界的天子管辖民众、还统摄天、地诸神,诸教仙佛都受其令,可谓神中之神。

玉皇大帝

道教称天界最高主宰之神为玉皇大帝,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之事。亦称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终为玉帝。有说玉皇大帝就是道教的‘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的简称。道教所供奉最高的神。)敬天畏命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于是“天”命令天子来人间执政治民,天子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天子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害惩罚。天子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天子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的“祭天”,就不但是天子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天子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可是“天”是无形的、渺茫的,人又怎么能祭祀他呢?为此便把“天”具体神化,称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来的神,所以原无神像,到宋真宗时,才为他塑像,视其自家祖先,封其为玉皇。统领天、地、人三界据闽南与台湾汉族民间传说,“玉皇上帝”不但授命于天子,统辖人间,而且也统辖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以及自然神和人格神——即古来所谓的天神、地祇、人鬼都归其管辖,天神就是属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司命、三官大帝、五显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属天神之一,地祇就是属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历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涵先生、先公、先租、先师、功臣,以及其他历文人物。抑且,玉皇上帝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对于天地,宇宙万物的兴衰隆替、吉凶祸福都得管,因此便有像人间那种政治组织,所以通俗又认为玉皇上帝之下,在中央行政方面,有管理学务的文昌帝君,有管理商务的关圣帝君,有管理工务的巧圣先师,有管理农务的神农先帝;在地方行政方面,有城隍爷、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东岳大帝、青山王,在司法方面,有鄂都大帝和十殿阎王;总之,玉皇上帝为神中之神,所以人人都以玉皇上帝为神中的至尊。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他是万物元始的至尊,故又敬称“元始天尊”。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祇,是众神之王。

在《西游记》中,玉皇上帝管辖着一切天神、地祇、人鬼。他住在天上宫阙里,办公衙门是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手下的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叱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五方揭谛等,文神有李老君、太白金星、文曲星、丘真人、许真人等。他还管辖着四海龙王、雷部诸神,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阎君等。

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仙卿的大神。周朝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权神授”,极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故称“天子”。东汉后期,道教产生,道徒们便把天帝请了进来,让他当了神仙界的皇帝,并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玉皇大帝成为全民(以汉族为主)崇拜的最高神。神格化的形象原来比较抽象、概念化的天帝,被进一步神化和人格化,道教理论家们特意编了一部《玉皇经》,记述了五帝的一生“神迹”。说他本是极其遥远年代的光严妙乐国的王子,后来舍弃了王位,在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度化群生。经过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当上了“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遇劫难,才当上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道士们只能用世间最高贵的形象去塑造诸神之王,人间帝王也很乐于看到仙国主宰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由于先民的绘声绘影,无怪闽南与台湾地区以往的一些善男信女,都认为玉皇大帝是操纵人间祸福吉凶的主宰,更确信他也掌握人间万物生长、保育和赏罚的大权,是一位极具威严的神,所以玉皇上帝的圣诞祀,更个问于一般诸神的祭典了。

因为玉皇大帝是由人们所想像而来的神,视其为自然祖先,封其玉皇。因帝玉皇大帝是如此的崇高伟大,所以汉族民间无法为他塑造神像,而以“天公炉”象征。如果信徒要祭拜玉皇大帝,就每天对“天公炉”焚香膜拜;另有一说:玉皇大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故而供奉“三界炉”上香致意。有些乡下民家仅在庭院门前竖立一根插香竹竿,表示玉皇大帝的无影无形,每天早晚烧香祭拜。

礼拜仪式

汉族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闽南与台湾俗称“天公生”。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许多道教观都有庆祝以对天公的感恩,尤其是福建人更重视天公诞这个日子,为了纪念其先人为避追杀,在新春期间躲进甘蔗园里避难,而脱离险境。故后人在天公诞时还特别用甘蔗来拜天公;有的还请法师来做法事以祈求天官赐福。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都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线塔,另设清茶三怀,还有甜粿、社龟,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农历正月初九为玉皇上帝诞辰,那么难道正月初一至初八就没有天地吗?传说各住家的灶神监视其家人的善恶,于农历二十四日夜晚,上天向玉皇报告,而玉皇上帝于二十五日随着诸神巡视诸天,并决定人民来年的福祸。因此,一般人就斋戒沐浴并焚香崇拜他。闽南与台湾地区不少民众,尤其是乡村十分崇拜玉皇大帝,对玉皇大帝的普遍敬奉,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神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神权的敬畏和对不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