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女孩属龙姓张取什么名字好听(姓张取什么名字好听)

女孩属龙姓张取什么名字好听(姓张取什么名字好听)

普通姓名大全常用(张)男孩霸气女孩时尚-可爱点

张姓是我国的大姓,姓张的人特别多,很多张姓家长在给自己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烦恼。为此可爱点小编整理了普通姓名大全常用(张)分享给大家吧!姓张的男孩名字霸气〔安福〕〔晗日〕〔昊乾〕〔浩瀚〕〔凯歌〕〔礼骞〕〔景天〕〔俊侠〕〔鸿祯〕〔锦程〕〔和悦〕〔骏哲〕〔英发〕〔高轩〕〔震博〕〔星汉〕〔博远〕〔智阳〕〔乐池〕〔雨泽〕〔阳煦〕〔翰林〕〔鸿风〕〔睿广〕〔瀚海〕〔昆琦〕〔华容〕〔君浩〕〔浩旷〕〔凯凯〕〔朋兴〕〔承运〕〔俊杰〕〔运晟〕〔塞朗〕〔宏富〕〔翰藻〕〔泰鸿〕〔星光〕〔运浩〕

〔安国〕〔雨星〕〔凯旋〕〔元基〕〔昊磊〕〔浩壤〕〔曜曦〕〔高格〕〔永怡〕〔温书〕〔嘉勋〕〔嘉木〕〔嘉佑〕〔良才〕〔君昊〕〔永言〕张姓女孩起名时尚点的〔静曼〕〔凌柏〕〔雯君〕〔源源〕〔雅云〕〔驰颖〕〔绮露〕〔芳蕙〕〔古兰〕〔晓山〕〔向雪〕〔星瑶〕〔岚霏〕〔惜寒〕〔曼妮〕〔骊文〕〔乐荷〕〔从蓉〕〔悦喜〕〔悦可〕〔骊霞〕〔凌兰〕

〔晓莉〕〔以松〕〔语柳〕〔冬卉〕〔欣愉〕〔清晖〕〔逸美〕〔凡白〕〔平心〕〔慧云〕〔暄和〕〔盼丹〕〔雁凡〕〔浩岚〕〔书云〕〔乃心〕〔浓绮〕〔怡悦〕〔冬梅〕〔谷秋〕〔若云〕〔寒烟〕〔门梦〕〔凡巧〕〔锐柏〕〔玄清〕〔芮欣〕〔青文〕〔凌青〕〔琼怡〕〔淳静〕〔梦槐〕〔紫雪〕〔雅琴〕〔秀雅〕〔芳茵〕〔娟巧〕〔妍晨〕〔语柳〕〔清悦〕〔易槐〕〔欢欣〕〔驰雪〕〔璇珠〕这篇普通姓名大全常用(张)分享结束,姓张的父母快来看看吧。

52个“张姓”女孩名,诗意浓浓,看看有没有与你撞名?

张姓居于百家姓中的第24位,排名比较靠前,而且人口分布众多,各大地区均有分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姓张的人,那么张姓女孩如何起名?起什么名字好听?这里分享52个张姓女孩名,诗意浓浓,看看有没有与你撞名?

1、【张婉容】

“婉”字在《说文》中释曰:“婉,顺也”,即为柔婉之义;“容”字本义有容貌、宽容的意思,用于人名则意指温柔善良、涵养不凡、花容月貌。所以,给女孩起名为“张婉容”,会给人一种温柔动人的感受,还颇有一种古风韵味。

2、【张露妍】

“张露妍”三字搭配在一起,彰显出女孩子阴柔之美同时,还有独特美好的寓意内涵。其中“露”取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句之中,延伸其意境,意指像露水一样柔和、晶莹剔透。“妍”在选自“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寓意着美好,提取入名表示着女孩的聪明伶俐,冰清玉洁,天生丽质。

3、【张桐雨】

选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的画面清新雅致,以桐雨作为女孩名字,给人塑造出了一种干净纯善的女孩形象。桐,梧桐,常说“凤栖梧桐”,桐带有着瑞兽凤凰的吉祥内涵,寓指成就不凡。雨是自然景象,名字中加入雨更加的诗意。

4、【张楚然】

姿容美好、动人心神者,此谓之为楚也。将其配与文言虚词然字作为张姓女孩的名字,蕴有“天上归来卧白云,楚然秋色自纷分”之悠然闲适诗意,古风韵味十足,立显大家闺秀之态,表意温婉贤淑、绰约多姿、亭亭玉立、大方典雅也。

5、【张初影】

“初”意指当初、初见等义,唐诗“初随骠骑战渔阳”延伸其义,寓意孩子冰雪聪明、举止文雅,颇有涵养;此外,诗句“瘦影自临春水照”延伸影字寓意内涵,表示女孩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充满智慧。两字搭配姓氏张,使其名字整体给人一种古风古韵之感,非常独特,且寓指女孩秀外慧中、璀璨夺目。

6、【张思乔】

选自“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思乔二字里面包含着很多景象,有田,有树,还有美丽的内心,展现出来了一幅闲适惬意的田园景象,给了人美好的想象和憧憬,显示出了女子的清雅气质,作为女孩名诗意又美好。

7、【张沁羽】

给女孩起名为“张沁羽”,颇有一种古风的意蕴,而且读起来宛转悠扬,十分的好听。其中,“沁”字的本义指的是“散发的香气”;“羽”字则给人一种轻盈、仙气飘飘的感觉。将二者搭配作为女孩名字,彰显出了女孩美好不凡的气质。

8、【张梦潇】

选自“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梦字是典型的褒义词,有着梦想、希望、美好、幸福的寓意。潇字从结构上,展现出来了一幅竹林小雨的清幽画面,很有清雅的味道,本义指水深而清,引申出了心思玲珑、正直善良的含义。

——更多好听的张姓女孩名

张虞姿、张凌娇、张晓梅、张韵倩

张梓姝、张安钰、张凝烟、张落羽

张梦茜、张南静、张千茉、张玥华

张汐羽、张芊苡、张梦凝、张沫楹

张月晴、张春香、张夜柳、张静竹

张闻婕、张语蓉、张忻畅、张清萍

张仙缦、张菲燕、张紫薇、张丹颖

张韵嫣、张绛珠、张希雪、张彤娅

张妍甯、张妮宛、张娜珍、张茜彦

张琼曼、张嘉歆、张瑞绣、张盼姝

张南露、张染云、张慕凝、张问安

以上名字皆出自于起名网林大师解析。好了,本期文章到此结束,喜欢的话麻烦动动你的小手指,给小编点个赞+关注,你的支持就是小编更新的动力,咱们下期再见!(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有趣的地名42——红色文化毕店镇,张心一村英雄寻!

历史沿革

毕店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地处唐河县东部,河南油田腹地。

东、东北与东王集乡接壤,东南邻桐柏县埠江镇,南邻马振抚乡。

西、西南邻古城乡,北、西北邻大河屯镇,距唐河县城30公里,总面积113.3平方公里。

地处岗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有南北延伸的较大自然沟7条。

东北部16个行政村垄岗起伏,南部5个行政村岗缓渐平,仅三家河北岸的沙河铺行政村为平地。

清代,属大河保。

民国10年为毕店区,民国34年为毕店乡。

民国35年为毕店镇。民国36年为唐河(北)县毕店区。

1956年2月为毕店中心乡,同年12月为毕店区。

1958年5月为毕店乡,同年10月为毕店人民公社。

1961年8月为毕店区,1968年8月为毕店人民公社。

1983年为毕店乡。

1996年,撤乡设镇。

清初毕姓居此开饭店,故名,其后渐兴集。

今聚落沿岗分布,呈方形,主街南北向,逢单日集。

民国19年为毕店苏维埃政府驻地,今为毕店镇政府驻地。

悠久的文化

毕店镇有回龙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花神阁和祖师庙等遗址为古迹。

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共党组织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张心一村是革命烈士张星江的故居。

回龙寺遗址,位于毕店镇回龙寺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面积 32.5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2.5 米以上。属屈家岭文化遗址。

回龙寺又称迥龙寺,位于毕店镇张心一村迥龙寺组。

该始建于唐朝,兴盛于明朝。

据记载:清朝初年寺院有房屋89间,占地868亩,僧人近百人,是唐河较有影响力的寺院之一。

革命先烈张星江

张心一也没想到,他的后代中竟出了一位一心为革命的英雄!

为了革命,他的长子在饥寒交迫中离开人世。

他创办游击队时,只有七个人、五支枪,后来却成了新四军的主力部队!

张心一村,因一个人而得名。

据记载:清中期,张姓自怀庆府迁此始住建村,先祖张邦杰之子张心一,为人谦和,积德行善,名扬在外,遂定为村名。

张心一村,又因一个人而传承。

张星江,1907 年生,唐河县毕店镇人张心一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早丧,得叔父资助于 9岁入回龙寺初级小学读书。从15岁起便挑起养活家口的重担。

少年时期,他就性格豪爽,一身正气,好打抱不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在外的唐河籍共产党人回乡,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奔走在唐河各地。

在家乡生活的张星江,不断感受兵乱土匪给群众造成的悲惨,沉重灾荒的艰难生活。

此刻,他发自内心地对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社会有着强烈的追求。

为了改变农村底层群众的命运,张星江甚至舍弃家财去寻求真理,经常联络唐河各地的先进分子,努力唤醒民众。

1927年8月,中共唐河县特别支部成立后,张星江的族叔、时任特支委员的张友辅回乡秘密发展组织。

在张友辅的影响下,张星江接触到《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受到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感召。

1927年,20岁的张星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张星江平时说话不多,表达也不算流利。但他的特点是说事简明,条理清晰,富有风趣,总能针对具体问题说到点子上。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到学校里去,听一些新知识,同时传播一些新思想。张星江通过发动和培养群众,在农村发展了一批党员。

1929年,张星江组织建立了唐河县张心一村党支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组织的壮大,当时的中共唐河县委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工作区,张星江被任命为唐东区委书记。

1930年10月初,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和中共鄂北特委在邓县白落堰(今邓州市龙堰乡白落堰村),召开两地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两地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由郝久亭任书记,宋良猷任组织部长,陈雪怀任宣传部长。

吴寿青、刘福僧、王尚德、张星江等为委员。

特委下设南阳、襄阳、老河口三个中心县委,辖22个县,有党员2870多人。

特委机关设在南阳县城内(今南阳市城区工农路378号)。

鄂豫边特委的建立,标志着鄂豫边区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特委决定派红9军26师攻打唐河县,建立以毕店为中心,以柏山区为依托的豫南革命根据地。

11月30日,红军解放唐河县城后,张星江为贯彻解放毕店的作战计划,日夜奔波,积极筹划,组织毕店附近的刀矛赤卫队员30 余人随时准备投人战斗,派人对毕店民团头子王德方进行劝降。

慑于红军声威,王德方潜逃。

12月5日,红军进驻毕店,建立苏维埃政府,王德方于6 日夜联合各地地主武装进行偷袭,红26师失利南撤,张星江调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

1931年夏,上级调张星江做鄂北红军后勤供应工作。当时斗争极其残酷,红军特别缺乏枪械、子弹、医药,张星江不避艰险进出苏区,积极为红军筹办军需物资。

1932年2月,中共鄂豫边区临时省委成立,张星江被选任为委员。

3月,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工作需要,他奉命赴上海担任中共中央交通员。

7月,张星江回到鄂豫边区,担任中共唐河县委书记。

他领导唐河党的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经常活动在桐柏山区,机智灵活地进行过多次打击土豪的斗争。

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

1933年冬,张星江赴江西中央苏区。

1934年1月,张星江、王国华分别代表鄂豫边区和河南省委在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

列席了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六届五中全会,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人一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会议期间,张星江和河南省委的代表王国华一起受到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接见。

朱德在听取他们关于组织游击队,向地主开展抢粮分粮斗争的汇报后,指示他们:“要抓住山区,抓住敌人三不管的地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

朱德总司令这一重要指示,为鄂豫边区的革命工作开展奠定了思路,为后来开展桐柏山区的游击战争指明了方向。

1934年4月,张星江从中央苏区回到鄂豫边临时工作委员会。

同月二十日,在平氏北菜园,鄂豫边工委召集各县负责人,召开工委扩大会议。

传达苏区代表大会和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致鄂豫边区的指示信,明确了“建立各级组织,培训干部”等工作任务。

8月,鄂豫边工委在桐柏太白顶召开各县代表会议。

会议由张星江主持,进一步传达了中央六届五中全会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精神,决定“必须建立武装,以武装斗争打击敌人,壮大革命力量”,尽快发展本地区武装斗争,并提出在桐柏山区创建游击根据地的设想。

这一构想得到了上海中央局的同意,从此鄂豫边区党组织在张星江的领导下,勇敢地转入了开展游击战争的工作。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余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依依不舍地告别鄂豫皖苏区的父老乡亲,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张星江负责接引工作,他和桐柏县委书记张西岐到黑明寺与红军接头,向程子华军长等介绍地形、敌情,并担任向导,带路联络。

此时,国民革命军已在湖阳一带集结,欲图围歼红军。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张星江和后埠支部书记韩本清在歇马岭寨下庄与红二十五军首长进行谈话并作向导。

23日,在祁仪南韩庄村,张星江带领红二十五军折而向东,顺利通过桐柏和唐河东部边缘结合部,再经泌阳转向西北,挺进伏牛山,跳出了国民革命军围追堵截,使红二十五军脱离了险境。

张星江一直把红军部队送到三门峡市卢氏县。为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胜利到达陕南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请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等,介绍了鄂豫皖苏区开展游击战的经验,红军队伍还给地方党组织一些活动经费。

随后,张星江又返回鄂豫边工委。

1935年5月,追随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鄂豫皖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组建的鄂豫皖留守红军)转战桐柏,在程湾草沟岭西大尖与敌激战中留下19名伤病员(其中包括一名连长),在地方党组织的安排下,留在程湾白莲洼养伤治疗。

7月13日至15日,鄂豫边工委在程湾白莲洼召集各县负责人,召开工委扩大会议,不幸遭到桐柏第五区地方团队包围。

张星江、仝中玉等5人一起突围,在张星江的掩护下,他们安全脱离了敌人的追击。

1935年8月,豫南党组织与鄂豫边工委合并,在唐河毕店成立了中共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书记,仝中玉任组织部长,王国华任宣传部长,张旺午为委员。

省委决定以桐柏山区的确山、泌阳、桐柏、信阳四县边界为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区,创建桐柏山游击根据地。

1936年1月4日夜,在吴家尖山小石岭村,张星江宣布成立“豫南桐柏山区红军游击队”。

当夜游击队成立时,有张星江、王国华、王国平、周骏鸣、吴仁圃、康春、老汪(红二十五军留下的伤员)等七人,张星江任指导员,周骏鸣任队长,王国平任副队长。

游击队初建时只有两支枪,当天夜里游击队打死了小石岭村的伪保长,缴汉阳造步枪一支。

第二天,牛德胜、朱老七(朱凤昌)赶到也参加了游击队。

游击队建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接连干掉了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八个坏分子,缴步枪10多支,短枪一支,队伍也很快发展到30多人。

同时,游击队建立了党支部和战士委员会,张星江兼任游击队党支部书记,牛德胜任战委会主席。

中央红军长征后,革命处于低潮,苏区大部分和白区几乎全部的党组织受到了破坏。

然而,在桐柏山区,红军队伍重整旗鼓,从小到大发展起来,革命的烈火燃遍鄂豫边区。

作为鄂豫边区省委书记,张星江亲自兼任游击队指导员,率领这支队伍四处转战,打土豪、除恶霸、抗捐抗税,队伍不断壮大。

他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敌人的恐慌和惧怕。敌人通缉捉拿他,并把其妻抓去审讯。

他先后卖掉了自己的全部土地、牲畜和家具,把钱用在革命活动上,妻子和三个孩子却挣扎在死亡线上,其长子在饥寒交迫中离开人世!

他对同志们说:“干革命就要付出代价,就会有牺牲!”

为了扩大革命武装,在中共唐(河)、桐(柏)、泌(阳)3 县地方组织配合下,张江带领游击队长途奔袭,于3 月 27 日在柏县平氏镇孤峰山庙会上得短枪6支、长枪8支。

第二天,在转移途中与国民党保安团 300 多人遭遇,张星江带领游击队边打边撤。

战斗一打响,张星江让游击队副队长陈香斋带队突围,他和周骏鸣等七人掩护。

敌人的火力很猛,一排子弹扫来,碗口粗的树就打裂折断,树枝落地一片。张星江和七名游击队员边打边退,把敌人引了过来。

翻过姬岭寨北边,这时,安棚姬岭寨土顽地主王东阁的武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开始阻击,张星江他们被夹在前后火力的包围之中。张星江、周骏鸣等七人轮翻掩护,撤退到第二个山坡头。

当张星江第四次垫后,掩护周骏鸣等人撤退时,他的腿部被子弹打中,伤势严重而无法行走。

这时,已冲上山的周骏鸣、马长富、牛德胜快速返回到张星江身边,他们拼命阻击敌的进攻,牛德胜背着张星江就跑。

敌人离他们越来越近。

张星江从牛德胜背上坠下,大声说:“别管我,要不都走不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快上山,这是命令。”

这时,周骏鸣和其他几名游击队员已压不住敌人的火力。

张星江大声催道:“快走。快上山跑。”便回头阻击敌人。

马长兴、牛德胜含泪告别张星江,和周骏鸣一起向山上冲去。

战斗中,张星江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创建这支红军游击队的七人,活到改编为新四军的只有周骏鸣、汪心太两人。

汪心太同志抗战时在新四军五支队当营长,在江苏仪征县同日军作战牺牲。

1937年,日军大肆入侵我国,周骏鸣所率领的队伍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

同年三月,他率领自己的队伍从信阳开赴皖南展开敌后抗日战争。

之后更是发展为新四军的一个师。

游击队从七个人到一个师,如此惊人的扩招速度简直是军界的传奇。

张心一村,曾是1935年中共鄂豫边省委成立后的驻地,也是鄂豫边省委领导人张星江烈士的出生地。

张星江遗体葬于姬岭寨附近山坡上。

1957年,移葬于泌阳烈士陵园。

1981年,张星江故居被唐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5月,为纪念张星江烈士牺牲50周年,县政府将张星江曾经就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回龙寺小学更名为“星江小学”。

2015年,张心一村被命名为省级传统村落。

2018年,修建张星江故居和张星江纪念馆,2019年冬建成。

2021年3月,张星江纪念馆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

张星江,为鄂豫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桐柏山游击根据地的开辟作出了艰难卓越的贡献,是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和鄂豫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张星江以星星之火,点燃鄂豫边的烈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