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霄字五行属什么属性(雷字五行属什么)

霄字五行属什么属性(雷字五行属什么)

聊聊《易经》里的震卦及雷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

震卦不好讲,聊天似的谈一谈。震于乾坤六子为长男,四时配春,五行属木,八方居东,其象为雷。

说震卦,我们先说一个人。讲什么我都离不开中医,这个人您要是学中医,无论如何绕不开,谁呢?就是朱丹溪。朱丹溪不用多介绍,中医历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养血之法的大宗师。

朱丹溪本名朱震亨,为什么叫朱震亨?要是不学易经震卦,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翻开《周易》看震卦,震卦的卦辞,一开篇:“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亨就是从震卦卦辞来的。震就是震卦,亨是易经里一个常用的词,元亨利贞、品物咸亨,后来的常说的亨通也是易经里来的,亨是好词,浅显的讲是顺利的意思,深入的意义咱们以后再研究讨论。

朱震亨的名字出处在此。现在中医说肝主疏泄,这是常识,这个说法最早是朱丹溪的《格致余论》里提出来的,古代医典虽有疏泄一词,并无肝主疏泄一语。朱丹溪的升补阴血与滋阴降火二法最为著名。补阴血就离不开肝,震卦五行属木,于五脏为肝,这确实是个奇妙的巧合。我对丹溪先生无比尊仰,借着讲震卦,向先生致敬。

近代还有个人叫蒋百里,是著名的将领,传奇人物。喜欢近代史尤其喜欢军事的,大都知道他,我们也不多介绍,可以百度。蒋百里,百里,也是震卦卦辞来的,“震惊百里”。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百里就一定是震卦来的,百里这个词用出现的地方可多了,李白的诗“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非得是震卦来的吗?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是。为什么?百里是字,蒋百里名字叫蒋方震。

古代很多人的名字都出自易经,不学易,就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了。有人研究多少年朱丹溪,也不知道震亨是易经震卦卦辞。

以上是扯闲篇,还得书归正传,讲震卦。那么说到震卦,震卦的主旨是什么? 震卦是个表现害怕的卦。打雷,人害怕不害怕?有人说不害怕,把您放在山顶上,一个人没有,天上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个大雷,没有人不害怕的。雷使人惊恐畏惧。

害怕不一定是坏事,震卦彖辞说:“震来虩虩,恐致福也”,震卦初九爻小象:“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虩虩,音嘻嘻,是形容恐惧的一个词。“恐致福也”,意思是恐惧可以带来福气,可不是恐怕有福气,谁怕福气降临啊,不是这个意思,是恐惧能带来福气。

恐惧怎么能带来福气呢?对了,恐惧就是能带来福气,这也是震卦要阐释的重要的一点。震卦大象怎么说的:“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彖、象这些易经术语,大家不知道就百度“十翼”,了解一下,这都是对卦和爻的注释。传说是孔夫子的作品,后世考证就不这么认为了,这个不去管他)洊者,重也,连续打雷。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震卦重叠为六十四卦之震。

象辞告诉我们,君子要恐惧来修身自省,咱们用个比较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要知敬畏。人生下来,谁都会害怕,可是害怕跟害怕不一样。坐猛兽毒蛇边上,那是害怕,那种害怕谁都有,此种害怕和震卦讲的带来福气的害怕不一样。

《论语》里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畏惧天命,畏惧大人,畏惧圣人之言,这是君子的恐惧。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归根到底还是畏天命。畏天命才能带来福气,这是震卦的真义。

可是这里不得不打住了,因为解释畏天命,那要写很长一篇。什么是天命?各家说法都不一样,咱们不去辨析了。古代说谁谁当了皇上,这是天命,这是不是叫天命?我觉得也不一定算天命,这是他的命。

过去一般的老百姓都知道的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觉得这算是天命。因为你想到这里有一怕,这也是一种敬畏。 再进一步说“天道循环”这是天命;易经里说的“原始反终”这是天命;坤卦《文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天命。

可惜今天的人都不相信天命了。人要有一怕。鲁智深天不怕地不怕,他师父智真长老他还是怕,这种怕是敬畏。今天的人不是不懂害怕,是不知敬畏。不知敬畏,离穷途末路就不远。病毒来了,你害怕了吧?这是自然界的惩罚,你控制不了,自然就是“天”,你怕是不怕呢?

疫情来了,他跑的比谁都快,他不是不害怕,他最害怕。中国传开了跑外国躲,外国传开了又回中国。你说他胆小,背后给人使坏,构陷他人,造谣生事,辱骂古圣先贤,抹黑中医,这些他可一点不害怕。

现在的教育,科学就代表真理,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是迷信,所以肆无忌惮的人很多很多。其实这句话,如果现代教育承认比较尴尬的话,应该默认,而不是否定。很遗憾的是现在对于善恶报应之说,现代的教科书是明确否定的。我总是想,如果承认善恶报应,现代科学究竟会受到什么损失和打击呢?现代社会会秩序崩坏吗?为什么很多人不敢面对这个说法呢?

如果按照一些科学家所言,宇宙是个大算法的话,付出什么宇宙会相应回报什么,也许会被未来的科学证实。那时候解释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个神明就是指宇宙这个大算法的运算法则而已。古人说“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人类既然生活在这个宇宙里,一定要受到宇宙法则的约束,一个游戏里,没有任何玩家不受系统规则约束,除非作弊,可是活在天地之间,天地不给你作弊。只是宇宙这个系统所给的回报,不是每个玩家都能看得见而已。

好了,就此打住了。接着说震卦大象——恐惧修省。 君子恐惧修省的功夫,叫做慎独。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这和周易乾卦九三爻说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和《诗经·小雅》里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可以相互发挥的,可是这里也不发挥了。

君子的慎独,不是杞人忧天式的恐惧,君子的慎独是天理和私欲之争锋,也就是人天交战。“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是千古不易的教程。“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人的一切思想行为,可以瞒过世人,瞒不过宇宙这个大系统。人就是做不到克念作圣,起码不要暗室亏心,用阴谋诡计害人,这是要不得的。欺人犹如欺天。

今天的人不怕天。地震了,瘟疫了,病毒出来了,这是大自然的事情,刚才上面提到了,这也叫天,你怕不怕?这个他一定怕,亏良心做坏事他不怕。可是君子怕,君子对于做坏事的念头,想一想都怕,这是慎独。

震卦的要旨,全在乎慎独。 不过这是说《大学》的慎独,《中庸》的慎独还有更深的意思,我们也不讲述了。 震为雷。雷在古代是上天力量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惩恶的工具。我小时候,老人经常讲不孝父母“天打五雷轰”。

戏曲里有一出戏《清风亭》,又叫《天雷报》,讲的是中了状元的张继保不认养父母张元秀夫妇,在清风亭养父母伤心自尽,张被天雷所殛的故事。此剧京剧、川剧、汉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等很多剧种都有。京剧《清风亭》曾经一度因破除迷信,不再演天雷劈张继保的结局,张元秀夫妇双双自尽,张继保大摇大摆而去,令此剧高台教化之意义全失。

京剧《清风亭》

最近些年,天雷报的结局恢复了,还算不错。这出戏在京剧本来是大路戏,谭鑫培很擅长演这出,谭鑫培的儿子谭小培也唱,姑爷王又宸也唱。言菊朋、杨宝森都灌过唱片,连女老生徐东明都有一个唱片。后来这戏成了衰派老生戏了,唱工老生不演了,谭富英都不动,成了马连良、周信芳的代表作,现在京剧舞台上就只有这两家的路子了,雷喜福的演法都看不到了。川剧演此剧还带变脸,表现的是张继保被雷劈以后面目焦黑。

这出《清风亭》在清代已经流行,影响甚大,清代的焦循在《花部农谭序》中记载民间演出《清风亭》的情景:“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焦循也是个易学大家,虽然扯到戏曲了,终究是讲易,焦循的易学算是一家学说,研究周易可以读一些他的书。《清风亭》这出戏现在还有人演,纵然没看过此剧,一般老百姓也都知道忤逆父母者会遭到天雷报应。这种思想对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还有影响,九十年代就不好说了。

天打五雷轰,民间指的还是天上的雷。五雷之名,实则源自“五雷法”。《水浒》里公孙胜修行“五雷天心正法”,这虽是小说,可确有根源。道教有雷法,其中有五雷、十雷、三十六雷等说法。雷法自古对传习者要求很高,无德者不能传授。有专修雷法者有兼修雷法者。南五祖陈翠虚、白玉蟾二位真人是习内丹兼修雷法之大成者。五雷说法不一,有天地水神社之说,也有金木水火土之说。雷法有雷法的宇宙,也是很庞大繁复的。

五雷有五方雷帝主之,雷部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居于神霄玉府,下有两院三司,统御雷部众神。修习雷法,这里面说的雷,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一般说的打雷的雷那个概念,雷法里面的雷,是宇宙之中的能量,能够掌握雷,就能够权衡万物,主张生杀,赏善罚恶,斩妖除魔。雷法之中,雷分阴阳,雷为阳,霆为阴。而古文中雷的意思是总说,霆是指雷声,電是指闪电。我也没学过雷法,也不敢妄谈许多,有兴趣大家可以查查资料。

雷电即是在现代,也有很多问题是科学家没有研究清楚的。现代科学发现,闪电确实分正负极两种,正极闪电很少,只占百分之五。闪电有枝形的,这是最常见的,还有线形的,比较神秘的是球形闪电。球形闪电书里记载不少,见过的人不多,我遇到过目击球形闪电的,说一个大火球飞过去,附近居民收音机全部故障。球状闪电在科学界是未解之谜,但在中国文化里,是有解释的,球雷总像是在追什么东西。

悟性法师写过一个《散金碎玉集》,一开篇写了他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个和雷有关的奇异的故事,有兴趣您自己找找这本书看看。雷的形成需要上升气流,这样才能形成闪电云,所以一般打雷之前都有大风,雷厉风行。风雷激荡,为六十四卦的益卦。震卦属木,木主升,自然界的雷确实是因为“升”而生。

古希腊神话中的雷神托尔

古希腊神话中,雷电是宙斯的武器,北欧神话有雷神托尔,手持雷神之锤。西方宗教认为雷电是上帝的惩罚手段,西方的雷电崇拜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可是唯有《易经》没有将雷神话,易里面的神,是宇宙法则、自然规律,易里的雷之道不是惩罚人的手段,而是君子反躬自省的警钟。易里面所讲的吉凶悔吝是各人自己承受的天理循环之反作用力,并非人格神明降下来的祸福。

美国有一位异人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据说他可以制造球状闪电,很多人说他的名声应该超过爱迪生,但是后来却很少有人提及,大概是他的发明和理论过于匪夷所思,近乎神话了。不知特拉斯看到了中国的雷法会有什么想法。

尼古拉.特斯拉

雷就闲扯这么多了。震卦虽然表恐惧,若能慎独修身,反而遇事不慌,波澜不惊。这就是震卦爻辞说的“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匕是勺子,方寸匕,中医古书里总能看到。鬯是一种酒,匕鬯都是祭祀用品。虽有惊扰百里之震动,亦能平心静气,祭祀庄重如常。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遇到很可怕的事,还能笑,这是基于平时的戒慎修省功夫,白刃临于前而色不变,泰山崩于后而心不乱。这就是震卦之大用。

纵观震卦六爻,总结一下震卦之象,用一个词说明就是“有惊无险”。震卦六爻,从表面来看,吉祥的就是初九,而实际上,震卦六爻并没有一爻是真正凶险的,也没有一爻完全平静。初九虽然吉,但是仍有震来虩虩的惊吓;六二丢了钱财可以找回;六三被雷惊醒,可是没有障碍;九四有阻挠但并无凶险;六五虽有危机但是并没有耽误任何事情;上六,爻辞有“征凶”,应该是最凶险的,可是实际上受损伤的是邻居,自己并无损害。为什么震卦六爻有厉有征凶之语而无大碍呢,这是因为君子的反躬自省。

君子平日战战兢兢,不欺暗室,故能履险而无险。所谓吉人天相,吉人之吉非求神烧香所赐,吉人之吉为“恐致福也”,恐惧修省所致之福,此即“震亨” 综上所论,震卦是内省卦,若无慎独功夫,则只是口头学问,未能入震卦三昧。

我本人水平有限,讲出东西自己首先要学习,自己受益,分享出来抛砖引玉。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希望大家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春天有春雷,可惜北方很难听到春雷,只能学习震卦之精神,履冰慎独、反躬修省,于无声处听惊雷了。

本文转改自退了道人,有删节。

聊聊《易经》里的震卦及雷在中华文化中的含义

震卦不好讲,聊天似的谈一谈。震于乾坤六子为长男,四时配春,五行属木,八方居东,其象为雷。

说震卦,我们先说一个人。讲什么我都离不开中医,这个人您要是学中医,无论如何绕不开,谁呢?就是朱丹溪。朱丹溪不用多介绍,中医历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养血之法的大宗师。

朱丹溪本名朱震亨,为什么叫朱震亨?要是不学易经震卦,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翻开《周易》看震卦,震卦的卦辞,一开篇:“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亨就是从震卦卦辞来的。震就是震卦,亨是易经里一个常用的词,元亨利贞、品物咸亨,后来的常说的亨通也是易经里来的,亨是好词,浅显的讲是顺利的意思,深入的意义咱们以后再研究讨论。

朱震亨的名字出处在此。现在中医说肝主疏泄,这是常识,这个说法最早是朱丹溪的《格致余论》里提出来的,古代医典虽有疏泄一词,并无肝主疏泄一语。朱丹溪的升补阴血与滋阴降火二法最为著名。补阴血就离不开肝,震卦五行属木,于五脏为肝,这确实是个奇妙的巧合。我对丹溪先生无比尊仰,借着讲震卦,向先生致敬。

近代还有个人叫蒋百里,是著名的将领,传奇人物。喜欢近代史尤其喜欢军事的,大都知道他,我们也不多介绍,可以百度。蒋百里,百里,也是震卦卦辞来的,“震惊百里”。有人说你怎么知道百里就一定是震卦来的,百里这个词用出现的地方可多了,李白的诗“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就非得是震卦来的吗?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是。为什么?百里是字,蒋百里名字叫蒋方震。

古代很多人的名字都出自易经,不学易,就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了。有人研究多少年朱丹溪,也不知道震亨是易经震卦卦辞。

以上是扯闲篇,还得书归正传,讲震卦。那么说到震卦,震卦的主旨是什么? 震卦是个表现害怕的卦。打雷,人害怕不害怕?有人说不害怕,把您放在山顶上,一个人没有,天上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一个大雷,没有人不害怕的。雷使人惊恐畏惧。

害怕不一定是坏事,震卦彖辞说:“震来虩虩,恐致福也”,震卦初九爻小象:“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虩虩,音嘻嘻,是形容恐惧的一个词。“恐致福也”,意思是恐惧可以带来福气,可不是恐怕有福气,谁怕福气降临啊,不是这个意思,是恐惧能带来福气。

恐惧怎么能带来福气呢?对了,恐惧就是能带来福气,这也是震卦要阐释的重要的一点。震卦大象怎么说的:“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彖、象这些易经术语,大家不知道就百度“十翼”,了解一下,这都是对卦和爻的注释。传说是孔夫子的作品,后世考证就不这么认为了,这个不去管他)洊者,重也,连续打雷。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震卦重叠为六十四卦之震。

象辞告诉我们,君子要恐惧来修身自省,咱们用个比较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要知敬畏。人生下来,谁都会害怕,可是害怕跟害怕不一样。坐猛兽毒蛇边上,那是害怕,那种害怕谁都有,此种害怕和震卦讲的带来福气的害怕不一样。

《论语》里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畏惧天命,畏惧大人,畏惧圣人之言,这是君子的恐惧。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归根到底还是畏天命。畏天命才能带来福气,这是震卦的真义。

可是这里不得不打住了,因为解释畏天命,那要写很长一篇。什么是天命?各家说法都不一样,咱们不去辨析了。古代说谁谁当了皇上,这是天命,这是不是叫天命?我觉得也不一定算天命,这是他的命。

过去一般的老百姓都知道的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觉得这算是天命。因为你想到这里有一怕,这也是一种敬畏。 再进一步说“天道循环”这是天命;易经里说的“原始反终”这是天命;坤卦《文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天命。

可惜今天的人都不相信天命了。人要有一怕。鲁智深天不怕地不怕,他师父智真长老他还是怕,这种怕是敬畏。今天的人不是不懂害怕,是不知敬畏。不知敬畏,离穷途末路就不远。病毒来了,你害怕了吧?这是自然界的惩罚,你控制不了,自然就是“天”,你怕是不怕呢?

疫情来了,他跑的比谁都快,他不是不害怕,他最害怕。中国传开了跑外国躲,外国传开了又回中国。你说他胆小,背后给人使坏,构陷他人,造谣生事,辱骂古圣先贤,抹黑中医,这些他可一点不害怕。

现在的教育,科学就代表真理,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是迷信,所以肆无忌惮的人很多很多。其实这句话,如果现代教育承认比较尴尬的话,应该默认,而不是否定。很遗憾的是现在对于善恶报应之说,现代的教科书是明确否定的。我总是想,如果承认善恶报应,现代科学究竟会受到什么损失和打击呢?现代社会会秩序崩坏吗?为什么很多人不敢面对这个说法呢?

如果按照一些科学家所言,宇宙是个大算法的话,付出什么宇宙会相应回报什么,也许会被未来的科学证实。那时候解释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个神明就是指宇宙这个大算法的运算法则而已。古人说“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人类既然生活在这个宇宙里,一定要受到宇宙法则的约束,一个游戏里,没有任何玩家不受系统规则约束,除非作弊,可是活在天地之间,天地不给你作弊。只是宇宙这个系统所给的回报,不是每个玩家都能看得见而已。

好了,就此打住了。接着说震卦大象——恐惧修省。 君子恐惧修省的功夫,叫做慎独。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 这和周易乾卦九三爻说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和《诗经·小雅》里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可以相互发挥的,可是这里也不发挥了。

君子的慎独,不是杞人忧天式的恐惧,君子的慎独是天理和私欲之争锋,也就是人天交战。“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是千古不易的教程。“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人的一切思想行为,可以瞒过世人,瞒不过宇宙这个大系统。人就是做不到克念作圣,起码不要暗室亏心,用阴谋诡计害人,这是要不得的。欺人犹如欺天。

今天的人不怕天。地震了,瘟疫了,病毒出来了,这是大自然的事情,刚才上面提到了,这也叫天,你怕不怕?这个他一定怕,亏良心做坏事他不怕。可是君子怕,君子对于做坏事的念头,想一想都怕,这是慎独。

震卦的要旨,全在乎慎独。 不过这是说《大学》的慎独,《中庸》的慎独还有更深的意思,我们也不讲述了。 震为雷。雷在古代是上天力量的象征,也被认为是惩恶的工具。我小时候,老人经常讲不孝父母“天打五雷轰”。

戏曲里有一出戏《清风亭》,又叫《天雷报》,讲的是中了状元的张继保不认养父母张元秀夫妇,在清风亭养父母伤心自尽,张被天雷所殛的故事。此剧京剧、川剧、汉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等很多剧种都有。京剧《清风亭》曾经一度因破除迷信,不再演天雷劈张继保的结局,张元秀夫妇双双自尽,张继保大摇大摆而去,令此剧高台教化之意义全失。

京剧《清风亭》

最近些年,天雷报的结局恢复了,还算不错。这出戏在京剧本来是大路戏,谭鑫培很擅长演这出,谭鑫培的儿子谭小培也唱,姑爷王又宸也唱。言菊朋、杨宝森都灌过唱片,连女老生徐东明都有一个唱片。后来这戏成了衰派老生戏了,唱工老生不演了,谭富英都不动,成了马连良、周信芳的代表作,现在京剧舞台上就只有这两家的路子了,雷喜福的演法都看不到了。川剧演此剧还带变脸,表现的是张继保被雷劈以后面目焦黑。

这出《清风亭》在清代已经流行,影响甚大,清代的焦循在《花部农谭序》中记载民间演出《清风亭》的情景:“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焦循也是个易学大家,虽然扯到戏曲了,终究是讲易,焦循的易学算是一家学说,研究周易可以读一些他的书。《清风亭》这出戏现在还有人演,纵然没看过此剧,一般老百姓也都知道忤逆父母者会遭到天雷报应。这种思想对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恐怕还有影响,九十年代就不好说了。

天打五雷轰,民间指的还是天上的雷。五雷之名,实则源自“五雷法”。《水浒》里公孙胜修行“五雷天心正法”,这虽是小说,可确有根源。道教有雷法,其中有五雷、十雷、三十六雷等说法。雷法自古对传习者要求很高,无德者不能传授。有专修雷法者有兼修雷法者。南五祖陈翠虚、白玉蟾二位真人是习内丹兼修雷法之大成者。五雷说法不一,有天地水神社之说,也有金木水火土之说。雷法有雷法的宇宙,也是很庞大繁复的。

五雷有五方雷帝主之,雷部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居于神霄玉府,下有两院三司,统御雷部众神。修习雷法,这里面说的雷,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一般说的打雷的雷那个概念,雷法里面的雷,是宇宙之中的能量,能够掌握雷,就能够权衡万物,主张生杀,赏善罚恶,斩妖除魔。雷法之中,雷分阴阳,雷为阳,霆为阴。而古文中雷的意思是总说,霆是指雷声,電是指闪电。我也没学过雷法,也不敢妄谈许多,有兴趣大家可以查查资料。

雷电即是在现代,也有很多问题是科学家没有研究清楚的。现代科学发现,闪电确实分正负极两种,正极闪电很少,只占百分之五。闪电有枝形的,这是最常见的,还有线形的,比较神秘的是球形闪电。球形闪电书里记载不少,见过的人不多,我遇到过目击球形闪电的,说一个大火球飞过去,附近居民收音机全部故障。球状闪电在科学界是未解之谜,但在中国文化里,是有解释的,球雷总像是在追什么东西。

悟性法师写过一个《散金碎玉集》,一开篇写了他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个和雷有关的奇异的故事,有兴趣您自己找找这本书看看。雷的形成需要上升气流,这样才能形成闪电云,所以一般打雷之前都有大风,雷厉风行。风雷激荡,为六十四卦的益卦。震卦属木,木主升,自然界的雷确实是因为“升”而生。

古希腊神话中的雷神托尔

古希腊神话中,雷电是宙斯的武器,北欧神话有雷神托尔,手持雷神之锤。西方宗教认为雷电是上帝的惩罚手段,西方的雷电崇拜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可是唯有《易经》没有将雷神话,易里面的神,是宇宙法则、自然规律,易里的雷之道不是惩罚人的手段,而是君子反躬自省的警钟。易里面所讲的吉凶悔吝是各人自己承受的天理循环之反作用力,并非人格神明降下来的祸福。

美国有一位异人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据说他可以制造球状闪电,很多人说他的名声应该超过爱迪生,但是后来却很少有人提及,大概是他的发明和理论过于匪夷所思,近乎神话了。不知特拉斯看到了中国的雷法会有什么想法。

尼古拉.特斯拉

雷就闲扯这么多了。震卦虽然表恐惧,若能慎独修身,反而遇事不慌,波澜不惊。这就是震卦爻辞说的“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匕是勺子,方寸匕,中医古书里总能看到。鬯是一种酒,匕鬯都是祭祀用品。虽有惊扰百里之震动,亦能平心静气,祭祀庄重如常。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遇到很可怕的事,还能笑,这是基于平时的戒慎修省功夫,白刃临于前而色不变,泰山崩于后而心不乱。这就是震卦之大用。

纵观震卦六爻,总结一下震卦之象,用一个词说明就是“有惊无险”。震卦六爻,从表面来看,吉祥的就是初九,而实际上,震卦六爻并没有一爻是真正凶险的,也没有一爻完全平静。初九虽然吉,但是仍有震来虩虩的惊吓;六二丢了钱财可以找回;六三被雷惊醒,可是没有障碍;九四有阻挠但并无凶险;六五虽有危机但是并没有耽误任何事情;上六,爻辞有“征凶”,应该是最凶险的,可是实际上受损伤的是邻居,自己并无损害。为什么震卦六爻有厉有征凶之语而无大碍呢,这是因为君子的反躬自省。

君子平日战战兢兢,不欺暗室,故能履险而无险。所谓吉人天相,吉人之吉非求神烧香所赐,吉人之吉为“恐致福也”,恐惧修省所致之福,此即“震亨” 综上所论,震卦是内省卦,若无慎独功夫,则只是口头学问,未能入震卦三昧。

我本人水平有限,讲出东西自己首先要学习,自己受益,分享出来抛砖引玉。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希望大家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春天有春雷,可惜北方很难听到春雷,只能学习震卦之精神,履冰慎独、反躬修省,于无声处听惊雷了。

本文转改自退了道人,有删节。

回澜塔还是迴澜塔?

邛崃城东南河江畔矗立着一座直耸云霄的古塔——回澜塔。塔高75.48米,是全国第三高砖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塔为十三级六边形楼阁式建筑,每层均有名,九层以上逐级叠迭内敛,空心“五常楼”形制。塔内可沿梯道盘旋而上,四周有圆顶方形小窗。登临塔顶,凭窗逃眺,平畴沃野、江山萦曲之间,云居塔、文笔塔、西塔遥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直隶邛州志·古迹》(嘉庆)有“镇江塔州南七里”记载;《邛崃县志·山水志》(民国)记载:“塔子坝有庙曰大悲庵,在城东南七里,肇始明朝洪武,至万历四十四年,州牧袁昭文始建镇江佛塔,郡进士杨伸撰碑记。崇祯末年毁于流贼,其状未闻。清朝乾隆时,州牧徐时敏建而未成,仅遗塔基。同治年间,州牧胡兴倬依据塔基重新建造,半途被议,工又旋辍。光绪年间,州牧李玉宣成之,而易其名曰回澜文风塔。”

回澜塔的重建并由佛塔改为风水塔及得名应该与重振邛州之文风有关。建造于清道光年间的兴贤塔记有铭文:“邛州夙称文籔,代有贤才,原川省名区也。逮本朝而人文不及从前,或因镇江塔拆毁,风水败坏,故如是乎?今予等文、武宫弟子,谋作中流砥柱,以迴既倒狂澜。承众力赞勷,于此山水相交,龙脉归注之地,建修字库,名曰兴贤塔,以继镇江之芳踪,而培阖郡之风水。”这里的“迴澜”之意最早出自唐代韩瑜《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其义为指导异端邪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河川,引导它们东入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崩塌的宏大波澜。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回”或“迴”字应该是“挽回”(改善、补救或扭转已形成的不利状况)、“掉转”(掉头回转、改变成相反的方向)和“挽转”之类的意思。其字义与文意是相为一致的。不过,最近有“专家”提出,回澜塔的“回”应该是“迴”,不能写作“回”,理由大略是:“回澜塔”之意取自韩愈“回狂澜于既倒”,过去的古籍图书大多作“迴”;现在回澜塔围墙上的门额也为“迴澜塔”,其省级文物保护标识碑名作“廻澜塔”。有关部门也正在将“回澜塔”“纠正”为“迴澜塔”。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和商榷。

现在回澜塔的围墙与文物保护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其门额是由邛崃书法家张开阳先生所题,碑名也为邛崃书家所写。从书法的角度来讲,其字古朴浑厚,无可非议,但也不能作为名称历史的出处或字源发端来论。至于现在的书籍用字方面,我只看到《邛崃县志》(1993年)用“迴”作“迴澜塔”用字。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文观止》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中《进学解》一文的“回狂澜于既倒”所使用的都是“回”而非“迴”。单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迴”应该只能算作“回”的繁体字或异体字而已。那么,“回”或“迴”的字“发”源或“演进”是怎么回事呢?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在“囗(wei)部”词条有:“‘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而没有“迴”字。其“辵”部和“廴”部都没有收录有“迴”字或“廻”字。那说明在《说文解字》成书之时,还没有“迴”字出现。

《康熙字典》(1998年)收录有“迴”字,一种解释是:“huí《正韻》胡瑰切。音回。与‘回’同”。另一种解释为:“huì《廣韻》、《集韻》並胡對切。音潰。《廣韻▪隊韻》:‘曲’也。《正字通▪辵部》:‘古无回字’。蓋回即雷字。水囘为囘,後人欲别之加辶。當作迴。”

《辞源》(2015年)一书收录有“迴”字,作“返回”(同回)、“运转”、“迂回难行”解释;1986年版《辞源》只是多了一个解释:“逃避”。同时,该辞书也收录有“回”字,作“环绕,旋转”、“掉转”、“返回”、“违背”、“邪僻”等解释。

《辞海》(2002年)没有专字收录“迴”,只有“回[迴、廻、逥]”和“回”词条,其义为“旋转”、“运转”、“曲折、迂回”、“返,归”、“答覆”、“掉转”、“违背”、“邪僻”等。

《现代汉语词典》(2000年)有“回[囘、囬、迴、廻]”词条,解释为“曲折环绕”、“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掉转”、“答覆,回报”、“谢绝”等意思。

百度百科只收录“回”词条,分别就“回”作为动词、形容词、量词、名词时的词义作了解释。其在“回”作为动词时的解释为:“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环绕,包围”、“掉转”、“返回”、“回避,避开不喜欢、不欣赏的人”等字义。而百度汉语收录有“迴”,其解释为:同“回”。

从上面的字书、辞书所收录有关“回”字的词条字义来看,除《辞源》单独收录有“迴”字且只有“返回、运转、迂回难行”及“逃避”三种字(词)义解释,而且也与“回狂澜与既倒”或“以回既倒狂澜”中“回”的字(词)义不同。而其余的字(辞)书都没有单独收录“迴”字及解释,只将其作为“回”的异体(或繁体)字而已。

我们再从字形和书写的演进变化上来对“回”与“迴”的关系作一分析。甲骨文中的“回”其实就是水的漩涡的象形,即:

金文与篆书作:

等,比如封禅国山碑、赵古泥书法。晋唐之后,随着书写的发展及对形式美的追求,“回”字草书化的字形与“迴”相近似,如东晋王羲之、唐代怀素、宋代米芾、明代张瑞图等的书法。所以,个人认为,“迴”以及“廻”的出现是由于草书“回”字的楷化,以追求一种古雅与“形成”之美。从根本上来说,它们应该算作同一个字,也可以这样说,用“回”或“迴”都应该说得过去,但作“回”应更为贴切。

但是,有一些所谓的文化人或专家总喜欢标新立异地表达甚至出现错讹,诸如把十方堂(邛窑)弄成“什邡堂”,将“凤凰大道”改为“司马大道”,把“平乐”、“平落”改来改去——“平乐”之名其实在历史上也有使用,查查过去的县志即可明白,但总有人爱在那里搞“有无文化”的争论。不久之前,还有“文人”在麻辣论坛上针对兴福寺镌刻在石柱上的:“问菩萨为何倒坐,因是人不肯回头”一联指责“穷酸文人”把“世人”写成了“是人”!这些自诩为有文化的批评者,其经济可能不穷,但文化上还真是有点穷,不然,说不定哪天又该去批评“国是”,让人在酸臭气中笑掉大牙了。

乌乎!“回(迴)”本无错,好事其错。但不管是半壶水还是满壶水,只要不指鹿为马、沽名钓誉或者偏听偏信、使人同己,无论是塔或别的什么都总是会讨论或考证清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文章未经同意请勿复制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鼎尚者)

10个天庭饱满的带「雷」字男宝名字,钟灵毓秀

《吉生起名》起名小程序,中文名、 英文名、乳名小名,查重名、查汉字五行,免费查!

人常说名如其人。名正是金,好名远扬。因此拥有一个好名字非常重要。

下面就跟随吉生起名一起看看带“雷”字的名字吧!

一、与“雷”字相关的解释

1. 出处

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说文》雷者,阴中之阳也。——《白虎通》

2. 解释

敲击、剧响、响亮、雷池指气贯长虹、名扬四海、气势磅礴。古水名。敲击。剧响,巨大声响。用作人名意指威严大气、大名鼎鼎、强健之义。

3. 寓意

雷厉风行、大名鼎鼎、强健有力

4. 汉字本源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独家创作。

二、带雷字天庭饱满的男宝名字

1. 辛雷

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楚辞》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自强不息,做一个有聪慧伶俐优良品质的人。

2. 舟雷

舟: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自立自强,做一个有气宇轩昂优良品质的人。

3. 景雷

景:景,日光也。——《说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吉祥如意的优秀品质,做一个聪慧伶俐的人。

4. 雷颖

颖:实颖实贾。——《诗·大雅·生民》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出类拔萃的良好品格,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5. 诗雷

诗:诗,志也。——《说文》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妙笔生花的珍贵品质,做一个聪慧伶俐的人。

6. 兴雷

兴: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经·小雅·天保》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蒸蒸日上的优秀品质,做一个英姿勃勃的人。

7. 上雷

上:上,高也。——《说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8. 树雷

树: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建立功绩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9. 京雷

京: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委以重任的珍贵品质,做一个聪慧伶俐的人。

10. 雷弈

弈:棋局谓之弈。——《小尔雅》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高瞻远瞩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起名有讲究:这是我看过最好的解释

2月3日起,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接诊患者。

1月24日动工2月2日交付,在9000万+网友的每天直播的关注下,凭借7000余名建设工作者的双手,这个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从开工到竣工交付,只用了10天。

与此同时,武汉另一座“小汤山模式”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也传来好消息,在今日交付使用。

这个星球,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神速吧!

这个中国奇迹也“火”到了国外,英国媒体Metro UK报道将火神山医院描述为“几乎在一夜之间建立的医院”,许多外国网友也惊叹于“中国速度”。

就连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也在节目中调侃:“10天或许连个有线电视都没装起来呢!”

其实,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之所以能够建的如此之快,全是因为,它们的背后寄托了咱们打赢这次疫情阻击战的决心!

按照建造顺序,火神山医院已经先一步竣工,咱们就先说说火神山医院。

虽然在武汉没有哪座山被叫作火神山,但是火神确确实实与湖北这个地方有关。

这得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说起,它一直是长江流域的文化代表,其核心是火神精神。

火神就是祝融,是上古时期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孙,“兽身人面,出场就骑了两条龙”。神话里说他是掌管火的神仙,所以是火神了。

湖北是曾经的楚国的地域,因此,湖北人说自己是祝融后代的后代也没错。

火神精神又什么呢?表层来看,“祝”是永远的意思,“融’是光明的意思,这个神就是为人民带来永恒光明的啊!

深层来看,得剖析火了。火的自然形态是以柔克刚,同时它在动态中保持自我又发展自我;火的作用是焚化和销熔;文明里的火,顽强,充满自信。

过去的楚人爱火,在火中,学会了做人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学会了“不安分”,一边团结,一边拓展疆域,成为春秋战国一霸;

学会了自强不息,当国家被秦国灭后,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

今天的火神山医院,也是在提醒湖北人不要忘了自己世代传承的火神精神。

生命在病毒面前是脆弱的,可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相信医学,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这场无声的战争,我们必胜!

火神其实不是湖北人的专属,全国各地不少有火神庙,这些庙中可能供奉的是其他火神,比如炎帝、阏伯、回禄(吴回)等等。可见,对中国人来说,火神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

供奉它:

能净化一切。在篝火仪式中,通过火消除可以导致疾病和死亡的一切生物物质、有害精神;

能驱邪禳灾。点燃火堆,绕走三圈,以火洗身驱病驱祸;

能保护灵魂,生者长命百岁,逝者灵魂永生;

能赐予自己福气,保自己兴旺发达;

能预知或免除灾祸。用植物油/动物油/酒精点燃火,是“款待”火神,看火苗旺盛程度,理解火神的旨意。

在古代,火神甚至可以随身佩戴,比如这件汉代玉器“玉双卯”,是古人佩戴在身上用于驱邪避疫的护身符,上面各自刻着“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

“玉双卯”由形制相同的“刚卯”和“严卯”组合而成,材质可以是玉、金、牙角或木质等等,贵族戴玉或金,高级官员戴犀角,普通官员戴象牙,普通人戴木质。

火神,五行属火。在中国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周易》中,世界的万事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它们相生相克,此消彼长。

今年是庚子年,庚为金,子为水,金生水,金水之力过旺,人的肺部五行是主金的,所以今年我们的肺部就会有很大的压力。

而火就是克金的,这时候,若能以火之力克制庚金,同时耗泄子水,就可达到五行平衡、阴阳调和,人体恢复健康之目的。

普通人在防疫中,又该如何自保?

一方面,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区;无论居家还是工作,定期室内通风;出现发热或咳嗽症状时,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要用脏手接触五官,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另一方面,根据自己五行,佩戴对应的宝石,可以缺啥补啥,多啥减啥。

五行木旺者,宜金火化,可选择红色宝石玉石,比如红宝石、红珊瑚、南红玛瑙、红翡翠等等;

五行金旺者,宜水火化,可选择蓝色宝石玉石,比如蓝宝石、海蓝宝、珍珠、绿松石等等;

五行水旺者,宜土木化,可选择绿色宝石玉石,比如祖母绿、绿碧玺、孔雀石、翡翠碧玉等等;

五行土旺者,宜金水木化,可选择黄金或蓝色宝石玉石;

五行火旺者,宜水土化,可选择蓝色宝石玉石或水晶、黑曜石。

从这个网传火神山医院的logo中,我们还能更形象地理解医院名字的讲究。它由火、葫芦、山、十字、一圈八卦纹和水波纹、上下英文字母组成,其中十字是代表医院的标志。

咱们今天细说一下火和葫芦以及一圈八卦纹和水波纹,确实很有讲究呢!这个山,五行属土,艮为山为止,寓意病止于此。

它也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氏族的首领燧人氏的族徽。此人是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和传说中的祝融等火神不同,他是人间的“火神”。

在这次疫情中,显然指全体医护人员,以及支援抗争疫情的社会各界人士。他们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保护神,是照亮这片灰暗世界的光明使者,最终也会是他们来引领这场无声战争的胜利!

而正中的这个葫芦,口对乾卦,正是希望他可以收天之灵气,压地之瘟疫;

同时,这个葫芦还被设计的像个炼丹炉,外围还有真火烧着,寓意内有仙丹,可延年益寿、保子孙万代。

其实,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原始社会,古人可以吃它,拿它当勺子用,可以用它储存食物等等。妙处多多的它,也被寄予了丰富的愿望。

葫芦,谐音“福禄”,是辟邪纳福之物,古人将葫芦形金玉首饰贴身佩戴,以保平安;也寓意生机勃勃,多子多福;

与此同时,葫芦也是古时中医行医的招牌,我们常说的悬壶济世,悬的就是葫芦。所以,葫芦也逐渐成为治病救人的法器,或内藏仙丹,或救人于洪水猛兽中。

再结合八卦纹和水波纹一起看,这八卦纹是先天八卦,寓意病毒会遭到全面控制;水波纹则是同舟共济的意思!

也就是华夏八方紧密团结众志成城之意,尤其是在这种紧要关头,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别给人间的“火神们”拖后腿呀!

现在大家熟悉的中国雷神形象,出自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形象的左爪持一“锤子”形法器,四周十三面连鼓呈环状围绕在雷公身体的周围,形成匀称的圆轮形状构图,雷公位于圆轮的中心,举手投足都敲踏在不同的鼓面上。

雷神现身时的雷声就是他频频击打神器时发出的,而鼓最大的作用是激励,使人奋进!

也有人说,我看到的雷神明明是长鸟嘴带翅膀的,这其实是明代的“改编”。明人将雷神描绘成长了肉翅的雌鸡,当他奋扑两翅时,就是天打雷了。

事实上,这家伙其实是雷神的手下,叫邓天君/张天君。没想到后来,民间都以为他(俩)是雷神。

道教的五雷元帅,鸟嘴人身、手执斧凿的形象其实就源于此。

而追溯雷神原始的形象和故事,宝姐发现他是黄帝之父。而黄帝和炎帝本就是同根同系,则雷神和火神也是血脉相连~

后来,民间因畏惧自然雷力,而渐渐把雷神当成天宫中能力最大的神明,说他长得也不同凡响,是龙身人头,腹部一鼓就会有光亮射出,其威力之强,曾经令古人闻风丧胆。

以至于一个人做了坏事,总会被人说“要遭雷劈”。在民间,雷神就是这样的存在,既是自然神的一种,又有了玉宇澄清的意义。

最早记载雷神的世俗功能的资料是东汉史籍《论衡·雷虚》,上写:以雷击惩罚“犯杀人者”和“饮食不洁净”的人。

之后,雷神被古人认为也惩罚昏君奸臣,《太平御览》记载:“夏桀末年,雷震杀人”;《龙城录》记载:“李林甫以毒虐弄正权,帝命列仙震之”。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那些吃野味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今天的疫情!如果雷神开眼,那真要劈醒他们才好!

还有那些趁着疫情,诈骗的人、抬高物价的人,作奸犯科的人,也都要小心啊!

而疫情演变至今,影响全国乃至世界,也和某些人、机构不作为也有很大关系……天灾固然无奈,人祸助长天灾,也是不能忍啊!

所以,总的来说雷神也是伦理道德的维护者。明末,金光辰以御史之职直谏,触怒皇帝崇祯。崇祯准备处罚他时,“忽迅雷震御座”,才免了他的罪。

雷神之雷,可以诛逆除奸,伸张正义,其擂鼓助威,更可使人奋发图强,这也许就是雷神山医院起名的内涵。

即便雷神在现代人眼里已经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了,但人们要求正义的心却永远不会停止跳动。

再看网上雷神山的这个logo,雷这个元素既是雷神的雷,两道闪电是消灭病毒的意思;

雷,是八卦中的东方震木,颜色用绿色,代表生机生长,取“春雷乍响,万物复苏,一切疫情和邪祟终会消失”之意。

雷字下方设计成盾牌的样子,本身是用来防护保护的,若是用令牌解,就是以雷霆之力,斩妖除魔,替天行道。

下面的五瓣莲花,代表纯洁慈悲,太乙天尊步摄金莲,拔幽度化脱离苦海;也代表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起来象征泛爱济世。

另外,雷神山医院建在火神山医院之后,是先以火克金,再以木生火,成生生不息之局,从而取得全面性压制性胜利,真大学问啊!

总之,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迷信,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不仅有着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更是有着科学的设计和先进、专业的设备。

在医院投入使用后,主力军依然是医护人员、后勤部队,以及参与其中的其他工作人员。

所以,我们这些听从安排的普通人,一定要做他们坚强的后盾,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不聚集,不排挤,不添乱。

因为,只有我们坚定,他们才能一往无前,攻克难关,所有患者才能被更快更好地治愈!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信这场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很快就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