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菻字做名字的寓意男孩(菻字做名字的寓意)

菻字做名字的寓意男孩(菻字做名字的寓意)

五胡十六国之前凉政权: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衣赐履按:从这回开始,我们讲前凉帝国的建立,哦,不,或许应该说,前凉政权的建立。区别在于,帝国,其君主,怎么也得称一回帝吧,比如成汉帝国、汉赵帝国;政权,则可以不需要这个硬指标。前凉政权的君主,虽然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八九位,但有没有称帝的,还真不好说,史书记录,有矛盾。

五胡十六国,从字面上看,是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实际上,这十六个政权中,前凉、西凉和北燕,都是汉人建立的。

之前,我们已经讲过,氐人李氏建立了成汉政权;匈奴人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后来分裂为刘曜的前赵政权和羯族人石勒的后赵政权;前凉,是十六国中的第四个,其缔造者,更确切说,其奠基人,叫张轨。

张轨,字士彦,安定郡(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曙光乡)乌氏县(宁夏固原县东南)人,道道地地的汉族。他们家,还是很有些来头儿的,张轨是汉常山景王张耳的十七世孙。

衣赐履说:张耳,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也是刘邦的亲家。最初,项羽分封天下,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刘邦建立汉朝后,封张耳为赵王,谥号为景。《晋书·张轨传》不称张耳为赵景王,而称常山景王,不知何故。

老张家是文化世家,张轨的老爹张温,做到太官令。

衣赐履说:太官令,品级并不高,掌管宫廷饮食。想来,张轨从小就见过世面,在当时,大约称得上是美食家吧。据说,中国美食的大爆发,是在宋朝,宋朝之前,宫里的食物,估计也就那么回事儿,呵呵。

张轨小时候,又聪明,又爱学习,长大后,颇有声望,与同郡老乡皇甫谧关系很好,隐居于宜阳(河南洛阳市西南)女几山。

衣赐履说:女几山,又名花果山,据说就是吴承恩老师《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

泰始初(泰始年号为公元265年—公元274年),张轨因叔父恩荫,得赐官五品(受叔父锡官五品。我理解,不是做了五品官,而是被中正定品为五品)。有一次,中书监张华和张轨讨论学术问题,以及政事得失,发现张轨是个人才啊。张华认为,把张轨搁在二品人才中,都是冒尖儿的,却只被定了个五品,安定郡的中正鉴识人才的水平有问题。太康中(太康年号为公元280年—公元289年),张轨做了尚书郎、太子洗马、中庶子,累迁至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后来,张轨感到天下混乱,就踅摸着到河西去任职,他以蓍草(蓍读如湿)占卦,得到的卦象是“泰之观”,张轨大喜,认为这是霸者之兆,就申请到凉州去工作。朝廷公卿也都认可张轨的才能,公元301年,张轨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

衣赐履说: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晋室多难”,大约指的是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废掉了皇后贾南风,诛杀了张华等辅政大臣,八王之乱进入第二个阶段。二是张轨出任凉州刺史之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征西军司。《晋书·惠帝纪》载,公元299年……征召征西大将军、梁王司马肜(读如容)入朝,录尚书事。也即是说,张轨一度是司马肜的手下,征西将军是镇守长安的,张轨作为征西军司,对雍州、凉州一带的情况,特别是军事情况,是非常熟悉的。三是《晋书·张轨传》和《十六国春秋》都说张轨“阴图据河西”,卦象为“霸者之兆”,但《十六国春秋》还有一句,《晋书》给删掉了,即,“追窦融故事”。这句话非常重要,决定了后人评价张轨的基调:

没有这句话,给人感觉,张轨从一开始就狼子野心,妄图称霸一方,建立独立王国;有了这句话,则张轨走的是窦融的路子,窦融忠于汉朝,张轨则对晋朝效忠至死。二者区别很大。

另,张轨占卦,史书原文是“遇泰之观”,泰即泰卦,观即观卦,我不懂《易经》,“泰之观”,不晓得是怎么解读出“霸者之兆”的。

当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张轨同志上任之后,一点儿没客气,率军剿灭,斩首万余级,威震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氾瑗(读如范院)、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建立学校,教这帮人学文化,春秋两季,还要行乡射之礼。

衣赐履说:要说张轨,确实是个人物,到了凉州之后,三板斧下来,立即稳住了局面:第一斧,杀伐果决。凡反叛者,斩,没二话。第二斧,重用大族。宋、阴、氾家都是敦煌籍的大族,除了他们之外,张轨还用了累世官族的令狐家族和羌族酋豪北宫家族。抓住大族,就抓住了凉州。第三斧,从娃娃抓起。征九郡胄子五百人,都到州府来学习,则抓了两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这帮小子接受教化;二是通过集中,促进稳定。所谓胄子,一般指各大族家的长子,换个角度看,五百个胄子,就是五百个大族的人质,我凉州地面儿上,谁也别跟我嘚瑟,你家儿子都在我手上呢!这种东西,就是所谓的阳谋,你明知道是圈套,也不得不踩进去。合作,就有官做;不合作,就弄死。所以说,老张同志,你要以为他是个温文尔雅的儒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永兴中(永兴年号为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鲜卑若罗拔能造反,张轨派司马宋配前往平叛,斩若罗拔能,俘虏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此时,惠帝司马衷被河间王司马颙弄到了长安,张轨派使者前往进贡,司马衷加张轨为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食邑千户。

公元306年,张轨以姑臧(甘肃省武威市)为州府,大规模扩建。

【据说是姑臧城】

姑臧城本为匈奴所筑,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被称为卧龙城。

公元307年,正月,东羌校尉韩稚杀害了秦州刺史张辅。司马杨胤对张轨说:

韩稚擅自杀死刺史,按照春秋大义,您作为一方老大,必须征讨韩稚。

张轨同意,派中督护氾瑗率军二万,讨伐韩稚。起兵之前,张轨给韩稚写了一封信,说:

老韩啊,现在天下不太平,我们这些做州郡长官的,应该戮力同心,保卫王室诶。雍州那边儿,传过来檄文,要求我办了你。我这边儿派了三万人马,已经出发,我想着要去打你,心里头不是个滋味。这么着吧,如果你自己,单人独骑,到我这里说明情况,我绝不会为难你,咱继续一起保卫王室。

韩稚收到信,琢磨来琢磨去,就投降了。

张轨派太府主簿令狐亚去长安,向南阳王司马模汇报情况。司马模很高兴,把皇帝赐的一口宝剑(应该是惠帝司马衷所赐),送给张轨,说:

从今之后,陇山以西的事务,不管军务还是政事,全都委托你了,谁敢不听你的话,就拿这口宝剑招呼他!

既然讲到了司马模,我们就摆几句这位爷。

司马模,字元表,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据说司马模也是从小就爱学习的那种,他在宗室之中,名声还是相当不错的。

永兴初(永兴年号为公元304年—公元306年),朝廷任命司马模为镇东大将军,镇守许昌,进爵南阳王。

永嘉初(永嘉年号为公元307年—公元313年),转为征西大将军,开府,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镇守关中。

当时,关中正闹大饥荒,老百姓极为悲惨,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再加上瘟疫和盗贼,关中地区整个儿乱了套了。司马模能力素质相当一般,无力改变关中的窘境,老哥司马越就上表征召他到朝里任司空,以中书监傅祗代替他。司马模的谋臣淳于定说:

关中是天府之国,霸王之地。现在,因为不能安抚而回朝,说出去不好听诶。而且,您兄弟几个,本来就为上下瞩目,如果你们都跟朝廷呆着,都处于政治生活的风口浪尖儿上,如果强硬,则有专权之罪;如果柔弱,则会受制于人(若自强则有专权之罪,弱则受制于人),回朝,对您来说,可不是好事儿啊!

司马模采纳淳于定的建议,拒绝回朝。

衣赐履说:淳于定这句“若自强则有专权之罪,弱则受制于人”,真是精彩。在一定程度上,道破了权臣所处地位的矛盾,甚至预示了大多数权臣的结局。

好,我们回到张轨这儿来。

公元308年,五月,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王弥,攻打洛阳。张轨派督护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浚等率军入卫京师。北宫纯先后破王弥和时任楚王的刘聪(破王弥、刘聪事详见拙文《永嘉之乱:洛阳保卫战,西晋王朝最后的高光时刻》)。晋怀帝司马炽表彰张轨的忠诚,进封西平郡公,张轨辞让不受。

当时,洛阳流传歌谣: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冦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

衣赐履说:鸱苕,读如吃条,是一种凶猛的恶鸟,此处大约是形容凉州兵的剽悍、能打。歌谣大意是说,凉州军团,横行天下;凉州军团所过之处,贼寇全部消灭;凉州军团,伺机待动,吓破敌人的狗胆。

【不确定是不是这样的】

公元310年,十一月,有黄龙出现于临羌(青海湟中县北),从河里一飞冲天,龙身长达十余丈(大约合二十三四米长)。张掖的临松山上,发现一块大石头上有“张掖”二字,“掖”已经磨得看不太清了,但“张”字则清清楚楚,另有文字为:初祚天下,西方安万年。

此外,七七八八还出了不少祥瑞,比如,姑臧县呈上黑色石头,上面有白点,跟星星似的,呈现出二十八星宿来;又有嘉麦,一根儿麦杆儿上长了九个麦穗儿,等等。

当时,天下乱八七糟,基本上没人搭理皇帝,只有张轨每年都到洛阳进贡,从无遗漏。怀帝司马炽也很感动啊,时不时就下诏表扬张轨,给他升官儿,但张轨经常拒绝封赏。

衣赐履说:关于这些个祥瑞,看个热闹就行了。张轨被视为前凉政权的创始人,所以,史官总得给他加点神里八叨的东西,要不然,配不上他的身份,呵呵。

公元311年,张轨中风了,说不了话,就让儿子张茂主持州里的工作。别驾麹晁(麹读如屈)觉得这是个夺权的好机会,就派使者前往长安,向南阳王司马模汇报说,张轨马上就要病死了,根本干不了工作,请以秦州刺史贾龛代替张轨。

贾龛也想到凉州任职,但他的老哥说:

张凉州(指张轨),一时名士,威著西土,你何德何能,居然想代替他!

贾龛被老哥熊了一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儿。

衣赐履说:这儿叨叨几句。贾龛老哥的原话是“汝何德以代之也”。这个德,大家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品德,基本上,与品德关系不大。此处的德,应该是“五德终始说”中的那个德,包括但不局限于道德这个层面。我个人认为,德,这个东西,似乎是品德、能力、天命(运气)等等很多方面的结合,是一种综合实力。我们常说的“德不配位”,并不是你的品德配不上你的权力,而是你的综合实力,配不上你的权力。贾龛之所以放弃凉州,不是因为他品德不如张轨,而是他考虑到,张家在凉州根基太深,他去了之后,很难打开局面,反倒可能陷入困境。

陇西内史张越,是凉州大族,当时,有谶言说,张氏将称霸于凉州。张越一看,我就姓张啊,而且,我有权有势有能耐,称霸凉州的,一准儿是我们家啊!于是,他就称病回到河西,密谋取代张轨。

张越与他老哥、酒泉太守张镇,还有西平太守曹祛,一拍即合,他们秘密派出使者到京师,上书请求更换凉州刺史。朝廷还没有反馈,他们就让军司马杜耽主持州里工作,并由杜耽上表,建议朝廷任命张越为凉州刺史。

张轨得知此事,冷笑一声,下令说:

我在凉州工作八年了,没能把州里安抚好。现在,中原大乱,秦陇一带也不稳定,我又生了病,实在不该赖着不走啊,应该让能人来主持工作。但是,作为州里的一把手,责任重大,我又不能说走就走,立马摞挑子,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儿。那些人根本不了解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视这个岗位,跟一双早该丢掉的破旧鞋子,没有什么两样。

随即,张轨就表示要派主簿尉髦进京上表辞职,自己则准备车马,打算回宜阳老家。长史王融、参军孟畅冲过来说:

大晋朝正遭劫难,老百姓生灵涂炭,咱这块儿,全都倚仗于明公啊!张镇兄弟胆敢如此,其罪可诛,您怎么能遂了这帮孙子的心愿呢!

张轨沉默不语。

王融等人出去后,告诉武威太守张琠(读如舔),派他儿子张坦飞驰入京,上表要求张轨留任。

此时,张轨的儿子张寔恰巧从京师回来,大家就以张寔为中督护,率军讨伐张镇。

衣赐履说:张寔是恰巧回来的吗?当然不是,人家是回来打算接班儿的。

张寔率军出发,先派张镇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亚,去劝张镇说:

舅舅你糊涂啊!主公在河西德高望众,兵马如云,实力雄厚,谁能动得了他?现在,数万大军,已经快到你家门口儿了,就算是为了保全家族门户,你也得考虑清楚啊!

张镇早就吓尿了,哭着说,我被那帮小子给忽悠了。

随后,找了个手下当背锅侠,一刀砍了,把首级送给张寔,张镇本人,也到张寔处认罪。

当时,朝廷得到张镇的上书,就任命侍中袁瑜为凉州刺史。凉州治中阴澹率领数十人,驾着电单车飞驰至长安,几十个大老爷们儿,全都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装了一大筐,向南阳王司马模诉冤,表示我们老大张轨被恶人陷害了。司马模看这个架势,不答应他们,收不了场啊,于是上表,请求朝廷,千万别把那个叫袁什么瑜的派过来,派过来也不好使,还会添乱。这个时候,张琠的儿子张坦,已经到达京师,怀帝司马炽狠狠夸奖了张轨,又按照司马模的建议,下令诛杀曹祛。

张轨得到消息,内心喜悦,在州里宣布大赦,除了罪大恶极之辈,一律赦免(这是分化异己的有效手段)。又下令张寔率步、骑兵三万讨伐曹祛,将其斩首。张越逃奔邺城,凉州于是安定。

衣赐履说:叨叨几句耳朵的事儿。我们之前讲过,古人打仗,实行“首功制”,就是以斩敌人首级的个数来论功的,战场上背着一堆脑袋打仗,显然不方便,他们就割下敌人的左耳来计数,这个动作称为馘(读如国)。阴澹等人把自己的左耳割下,意思是,我们宁死,也要守卫我们张大人。讲真,一筐血淋淋的左耳朵摆在司马模面前,老汉估计血压都高了,呵呵。

张轨派治中张阆送五千义兵,以及郡国秀才孝廉、赋税账簿、器甲土产等等,交付京师。又让有关部门核查统计自凉州建州以来,出现的那些品德好的,才能高的,学问大的,为国为君不惧身死的,忠心进谏而获罪的,为州里排除了灾祸的,以及那些谄媚惑主、陷害忠良的,全都报到州里来。凉州父老听说之后,莫不相庆啊。光禄大夫傅祗、太常挚虞给张轨捎来信儿说,京师又闹饥荒啦。张轨立即派人给朝廷献上五百匹马,三万匹毯布。

六月,洛阳被汉赵军队攻陷,怀帝司马炽投降,被送往平阳。

中原地区的人纷纷逃到凉州避难,张轨在西北设置武兴郡,又在西平郡(青海省西宁市)划出一片地儿来,设晋兴郡,以收容流民。

公元312年,三月,太府主簿马鲂对张轨说:

四海倾覆,皇上被人家俘虏,如果明公以全州之力,直接攻打平阳,必将万里披靡,有征无战,一举拿下汉赵帝国。明公为什么不这么干呢?

张轨说,你说到孤心里头了。

衣赐履说:看到马鲂的建议,我简直没法儿不笑啊,这个货是万万不可重用的,居然说得出“必当万里风披有征无战”的话来!你大晋朝的皇帝都让汉赵大军给生擒了,你以为凭你一张嘴,就能让张轨拿下平阳啊?不管是什么朝代,一旦爆发战争,这种大义凛然的“良善之辈”,其破坏力,往往比敌人还大。他们口号无比正确,但出的主意,则是亡国之策,正义凛然地贡献亡国之策,太吓人了!

马鲂,是个书呆子,不是坏人,写个材料,做点事务性工作,都没问题,但他提的建议,基本上不着调,所以,张家数代人都用他,但都不重用他。

九月,秦王司马邺在长安被立为皇太子,派使者拜张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位司空,封西平公,邑三千戸。

张轨坚决推辞。

公元313年,四月,司马邺在长安即皇帝位,是为晋愍帝,派使者拜张轨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封西平郡公。

张轨再次辞让。

公元314年,二月,司马邺派使者,任命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继续推辞。朝廷因为张轨年老多病,任命他的儿子张寔为抚军大将军,副凉州刺史。

衣赐履说:张轨可以推辞对自己的任命,但当然不会拒绝对儿子张寔的任命。为什么呢?因为,以张寔为副凉州刺史,即是说,朝廷准许你们老张家在凉州搞世袭了。

五月,张轨病重,遗令说:

文武官员,一定要安抚百姓,上思尽忠报国,下思保卫家门。我死之后,不许厚葬,一切事宜,以朝廷意旨为准。

随后,上表立张寔为世子。

五月二十日,张轨去世,享年六十岁,在位十三年。

长史张玺等人,上书朝廷,推荐张寔代理他老爹的职务。

十月,司马邺下诏,任命张寔为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正式接了老爹的班儿。

彩蛋:

太府参军索辅对张轨建议说:

古代用金贝皮币等为货币,减少布帛、粮食交换时的耗费。汉朝时制五铢钱,市场流通便利。泰始中,河西一带就不用钱币了,买卖货物,多用布帛,整匹的布,在交易中往往被裁截得七零八碎,不但用起来不方便,而且也做不成衣服了,实在浪费。如今,中原虽然混乱,但咱这儿还是比较安定的,应该启用五铢钱来促进市场流通。

张轨同意,于是,凉州一带,钱币大行,老百姓感到便利。

当时,西边的胡人使用黄金进行交易,他们的金币形状奇特。

衣赐履说:此处注意两点。一个是,明确指出,晋朝是不大用钱的,布帛可以作为流通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因货物价值不同,布帛将被裁截,即会失去其成衣的使用价值。再一个是,史书中有“西胡致金,胡饼皆弗菻”之语。菻读如凛,弗菻,又作拂菻,指东罗马帝国。也即是说,东罗马帝国在彼时可能与凉州有商业往来,他们使用的,是金币。金币上或许印有不同图案,与中国人习惯不同,所以,被认为是“奇状”。

【图片来自网络】

千不该万不该,汪小菲把儿子的名字写错了!

大生意人汪小菲忙,日常思绪万千,凌晨一点过还睡不着,莫名其妙的伤感涌上心头,他感叹了一番,想起了自己的妻儿老小。一个一个地数着名字,结果,连把自己儿子的名字都写错了。小希箖写成了小希林。

以前我还听得下去汪小菲狡辩几句,自己儿子真不是“冲话费送的”,平时自己还是挺爱护他的。这次,无论说什么,我都一个词:不信!

小儿子的名字排在最后一位就不说了,可偏偏出这么一个岔子,我都尴尬无比。汪小菲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奴的人设,三番五次被网友调侃不爱儿子,这次是真的翻不了身了。

“箖”写成“林”,这意境全变了。早前儿子出生给他取名,汪小菲就发微博说过,希望他像竹子一样安静清秀。在古代,这个“箖”字就是竹子的意思。

一感叹就出事,一个月前,汪小菲听了首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也收不住要感叹了。这首常听的歌让他想起一句老话,女儿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都是自己的宝贝。

当时就被网友调侃,手心手背都是肉,是这个道理,可明显有一块肉是要更厚些。小希箖就是肉少的那块。

通常只有女儿才能方便地接触到父亲的手心手背,女儿是开心坏了,弟弟还指不定在哪儿哭呢,啊哈哈。

汪小菲晒儿子的几率真的极小,每一次他晒儿子,都能引起不少轰动,网友要调侃,总算还是记得有这么个儿子。为什么对儿子这样呢,怕儿子长得太帅抢了自己的风头?

我大概猜了一下,估计是汪小菲每次和女儿相处,反馈都很好,所以越来越女儿奴。而从屈指可数的几次晒儿子的照片来看,小希箖都是一副平静、生无可恋的表情,真的如其名字的寓意,像竹子一样安静清秀。

举高高了还一副没有安全感、很怕的样子。

估计,汪小菲也不希望儿子太这样吧,于是这次故意写错字?哈哈,但愿是这个理由。不然真的太不该了。

莯字给牛宝宝起名,起名有水有草丰衣足食

莯:莯是在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五行:属木

取名寓意:有温和、健康、仁爱、儒雅等寓意。

男孩名字推荐

【莯辰】

辰:指时日、是日、月、星的总称,也指清早,还有一种意思是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寓意:施展抱负、大展宏图

【莯星】

星:造字本义:从空寂的夜幕中出现的众多发光天体。

寓意:慧心巧思、明辨是非

【莯恩】

恩:恩慈、恩情、情谊、恩惠

寓意:出类拔萃、品学兼优

【菡莯】

菡:指荷花的别名;也指有善,美,夸奖,赞许,幸福等

寓意:前程似锦、温文尔雅

【莯靖】

靖:平安,安静;平定;使秩序安定,谦卑恭敬的样子。

寓意:平安喜乐、虚怀若谷

【棠莯】

棠:指海棠树,喜阳光,寿命长;指海棠果,果实略呈球形;

寓意:青春永驻,活泼外向

【莯奕】

奕:本义大;光明,美丽

寓意:有风度、有神采

【俊莯】

俊:指相貌清秀好看,雄健,英武,如俊俏

寓意:杰出,卓越,才貌超群

【莯聪】

聪:聪颖、聪慧、明智、聪悟

寓意:足智多谋、文思敏捷

【莯卿】

卿:指官名,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后也用作对人的敬称,或者指夫妻之间的相互称谓。

寓意:慈眉善目、谦虚恭敬

【莯贤】

贤:指有德有才的人、良、美善、尊重、超过。

寓意:心胸宽广、豁达、富贵尊贵

【莯珩】

珩:指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用于璧环之上,因较稀少而珍贵。

寓意:独一无二、世所罕见

女宝宝名字

【莯一】

一: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

寓意:抱诚守真、光明磊落

【莯冉】

冉:指毛柔弱下垂的样子;逐渐,渐进。

寓意:温柔、温和、善良、恭谨

【莯熙】

熙:振兴、幸福、和乐、兴盛

寓意:幸福吉祥、锦绣前程

【以莯】

以:时间、方位、目的、数量

寓意:志向高远、抱负不凡

【楠莯】

楠:指楠木,常绿乔木。

寓意:杰出,卓越,才貌超群

【芸莯】

芸:芸指去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气,可供药用,有驱虫、通经的作用。

寓意:高情雅致,娴静脱俗

【言莯】

言:指讲、说;言论、见解、意见、说明。

寓意:言而有信、远见卓识

【莯羽】

羽:羽字本义是指鸟的毛或用羽毛做的事物,还有一种意思是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6”。

寓意: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莯晴】

晴:天空无云或云量很少,跟“阴”相对。天气晴朗。

寓意:积极向上、貌美如花

【莯汐】

汐:指夜间的海潮,潮汐。

寓意:楚楚动人,轻柔温顺

【可莯】

可:指善、好、适当、合意、能够。

寓意:温婉可人、心地善良

【莯宁】

宁:安宁、宁静、平安、宁谧

寓意:平安喜乐、宁静致远

《诗经》里“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典故里,采的“蕭”是什么?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71课,讲的是“艸”部汉字中的六个汉字,如图:

(今天要解说的六个汉字)

1、蘿。读作luó。《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莪也”莪字上一课已经讲过,指的就是莪蒿,也就是抱娘蒿。这是蘿的本义。再回忆一下莪蒿的样子:

(莪蒿)

蘿常用的却是它的第二个扩展意义,即一些蔓生植物,比如女蘿、藤蘿、茑蘿。比如昨天我们讲杜甫的诗《佳人》里的句子“侍婢卖珠回,牵蘿补茅屋”指的就是这种事物,女蘿的样子如图:

(女蘿)

女蘿是一种地衣类植物,全体为无数细枝,状如线,长数尺,靠依附他物生长,也正是这种性质,使它比较适合作为古代建筑茅屋的辅助材料。

蘿的小篆写法如图:

(蘿的小篆写法)

2、菻。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lǐn。给的解释是:“菻,蒿属”《广韵.寑韵》:“菻,菻蒿”。只看这两个,不知道菻为何物。好在《集韵.寑韵》里有条线索:“菻,或从廪”廪这个字在讲解莪字时出现过,也就是说,菻,其实也是莪蒿。样子见第一个字蘿的首图。

菻的第二个读音读作má,出自《集韵.麻韵》“麻,或作菻”。就是麻,这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做植物讲时,样子如图:

(麻)

我们知道,麻这种植物在古时并不叫麻,麻是540部首之一,等到讲到“麻”部时我们再说解。菻的小篆写法如图:

(菻的小篆写法)

3、蔚。这个字也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第一个音wèi。给的解释是:“牡蒿也”牡蒿属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根状茎粗壮,常有若干条营养枝,茎直立,丛生,上部有开展和直立的分枝,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下部叶倒卵形或宽匙形,花期萎谢。它的样子如图:

(牡蒿)

牡蒿的别名很多,比如:齐头蒿,水辣菜,布菜,土柴胡等,入药后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黄疸型肝炎等。

在这个读音下,他还有几个意思:(1)草木茂盛。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2)盛大,扩大。比如《文心雕龙》里有“六义附庸,蔚成大国。”(3)云气弥漫。比如《诗经》里有:“荟兮蔚兮,南山朝隮”;(4)有文采,华美。比如《易》中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5)病。比如《淮南子》里有“血脉无郁滞,五藏无蔚气”

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是yù,组成词语“蔚蔚”,意思是忧闷。《后汉书.张衡传》里说:“愁蔚蔚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愉敖。”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另外,在读这个音时,蔚还是个姓。通“尉”。

蔚的小篆写法如图:

(蔚的小篆写法)

4、蕭。读作xiāo。《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艾蒿也”就是香蒿,上一课讲“菣”时,说过这种植物,样子如图:

(香蒿)

《尔雅.释草》里说:“蕭,萩。”郭璞作注说:“即蒿。《诗.王风.采葛》里说:”彼采蕭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作疏:”今人所谓荻蒿者是也。或云牛尾蒿,似白蒿,白叶,茎麤,科生,多者数十茎。可作烛,有香气,故祭祀以脂爇之为香“《离騒》里也有”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蕭艾也。”指的也是香蒿这种植物。

除了本义艾蒿外,蕭的意思还有很多,举两个:(1)凄清,清静冷落。刘伶的《北芒客舍》里有“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蕭林。”(2)洒脱。清代顾炎武谈到傅青主时说:“蕭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另外,蕭还是古国名,是春秋时宋国的附庸国。灭于楚。位置在现在安徽省萧县西北。蕭同时还是一个姓。蕭的小篆写法如图:

(蕭的小篆写法)

5、萩。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给了一个读音qiū。给的解释是“蕭也。”这个读音是萩的本义,就是蕭,也就是上面说的香蒿,语义出自《尔雅.释草》,“蕭,荻。”郝懿行义疏说:“今萩蒿,叶白。似艾而多歧,茎尤高大如蒌蒿,可丈余。”此外,这个读音下,萩还通楸。木名,就是梓,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里说:“萩,假借为楸。”就是楸树,属紫葳科小乔木,样子如图:

(楸树)

楸树的名称,历史上有好多种叫法:《诗经》称楸树为“椅”。《左传》称楸为“萩”。《孟子》称楸树为“贾”。到了西汉,《史记》开始称楸,到了宋代《埤雅》又改名叫“木王”,楸与梓外形十分相像,古人常二者混称。《汉书》说:“楸也,亦有误称为梓者。”也就是说,楸和梓并不是同一种树木,古人常误认为是同一种植物。梓树样子如图:

(梓树)

萩字还读作qiāo。用于人名,《穀梁传.文公九年》里载“楚子使萩来聘”陆德明作注说:“萩,子遥反,又子小反,或作菽。”这个读音只用在人名里。

萩的小篆写法如图:

(萩的小篆写法)

6、芍。这个字有四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xiào,给的解释是:“鳧茈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今之所谓葧脐,即鳧茈之转语”,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茡荠,61课讲茈这个字时,已经介绍过这种植物,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马蹄,如图:

(茡荠)

但芍这个字,现在最常用的读音是sháo,这是它的第二种读音。用在芍药这种花卉,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一种花,样子接近牡丹,属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初夏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大而美丽,可供观赏。根可以入药,有白芍,赤芍二种。样子如图:

(芍药花)

这个字的第三个读音读作què。用在专用名词芍陂,是蓄水陂池名,在现在的安徽寿县安丰塘以东。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从东汉到唐朝均可灌田万顷。建国后经过整治,现在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2500多年的水利工程,芍陂在2015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芍陂塘碑)

这个字的第四个读音读作dì。同“菂”,这个字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就是莲子。不再上图了。

芍的小篆写法如图:

(芍的小篆写法)

学汉字,多音字是一大项,也是一大难点,芍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些汉字在不同的场合,读不同的音,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也不同,甚至词性也往往不同,这也是学《说文》的一个难点,因为《说文》往往只标注一个读音,这显然不足以完全认知这个汉字。

(【说文解字】之7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