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沂字取名有什么含义吗(沂字取名有什么含义)

沂字取名有什么含义吗(沂字取名有什么含义)

你的名字里藏着最美的风景,这样的名字如诗如画

生活中,总会见到一些人的名字,如诗如画,名字里有看不尽的风光,这样的名字,惊艳了时光,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本期起名网就分享一起,以建筑名词为主题的起名方式,看看这些词汇,又能组合成多么美妙的名字呢?

亭:

亭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亭,总藏匿与山水之间,其造型轻巧,独具雅致的特点,与自然风光形成颇有文人意趣的景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因此这种意象,有着独特的风韵,而用婷字作为名字,总给人以风度翩翩,亭亭玉立之感。男生多用“亭”,女生多用通“婷”字。名字推荐:清亭、羽亭、永亭、兰亭、亭予、亭安、亭伊、逸亭。

桥:

桥作为一种联通两岸的建筑,有连接之意,也同“矫”,有正直、整齐的意思。桥作为名字,能给人一整风度翩翩,富有涵养的感觉与气度,推荐名字:枫桥、远桥、与桥、景桥、松桥、安桥、映桥、亦桥、胜桥、英桥、楚桥。

轩:

轩在古代指一种有帷幕的车或者是有窗的长廊。《说文》记载有:轩,曲輈藩车。轩指车冕、也指华贵的官服,多用于形容贵族的生活物件,“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总之轩含有富贵、华美之意,名字推荐:华轩、泓轩、逸轩、铭轩、斐轩、祺轩、仪轩、瑾轩、牧轩、润轩。轩是一个比较容易出彩的名字,但是近几年用的非常多,需要慎用。

舫:

舫一指临水的船型建筑,二指精致的游船画舫,舫非常的华美,为园林中非常独特的景观,名字中带舫字也总给人山水园林的幽静雅致。推荐名字:清舫、舫瑶、映舫、程舫、琼舫、舫齐、成舫、凌舫、舫钰。

池:

池指水潭、小片的水域,池也是园林景致中常见的意向,因此名字中带池子也能增添画意美感。推荐名字:冉池、沁池、奕池、容池、池桢、书池、池昕、池桓、堰池、婧池。

台:

台是一种平坦的建筑,也比喻台阶,平台,案台,在古代,台有喜悦、自谦的意思。也有身居要职之意,比如台斗、台臣,还有恭敬之意,台的释义有很多,带古代用的人比较多,如:祝英台,但是在当代新生儿名字中,台字用的比较少,推荐一些以台字为名的名字:永台、宗台、叙台、云台、明台、艺台。

楼:

楼指楼房,高楼,琼楼玉宇,《说文》里释义:楼,重屋也。楼这个字有高大,步步高升的意思,如:更上一层楼,给人坚毅的男子汉气概。名字推荐:观楼、北楼、楼杰、楼阳、楼言、楼煜、泓楼。

阁:

阁指悬空的小楼,四面有回廊,也常指藏书之地,如藏经阁,因此阁总给人书香门第的感觉。推荐名字:淇阁、云阁、承阁、长阁、海阁、廷阁。

涧:

涧指山间流水、潺潺溪水,《说文》有云:涧,山夹水也。涧处于山水之间,山水掩映,美不胜收,因此涧也给人如诗如画,仿佛在山水之间的畅怀之感。推荐名字:涧沂、云涧、歆涧、涧依、涧歌、涧川、明涧、思涧、知涧。

斋:

斋有整洁身心之意,为佛学名词,在形容建筑的时候,特制读书、休息、思过的屋舍,因此斋这个字,给人以修身养性,禅性、气定神闲的感觉。推荐名字:源斋、沐斋、敬斋、靖斋、雨斋、运斋。

还有一些建筑的词汇如:窗、廊、榭、馆、辕、栏、槛、檩等字,用于起名难度比较高,就不一一介绍了。

本文为起名网首发,禁止转载。

你知道中国古代的神童到底有多厉害吗?请看《神童诗全集》

神童诗全集

著者:汪洙 (北宋)

有感於对古代启蒙作品之不断完善,充分认识,批判地阅读,工作之余,决定将《神童诗》编撰成善本以享读者,冠名《神童诗全集》。且摘录几篇正、反方面的评论文章,供读者参考。相传《神童诗》共三十四首,根据各种版本考正,整理成四十八首。对一些明显的错别字,给予了更正。对一些有争议的字,从历史的适时、实际出发,给予了合理的校正,但在引用的附录中保留了一些岐义字供读者参考。从学术角度出发,摘编了一些作者的原创文章,作为本书的附录共十篇,尤其是附录八、九、十,三篇文章,似与本文无关,仅供读者广泛参考对比。各位原创作者,望以版权见谅为感。不足之处,望读者斧正,亦可在论坛中指出,以使此书更完善。

1、劝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劝学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3、劝学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4、劝学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劝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6、劝学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劝学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8、劝学 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9、劝学 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10 劝学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11 劝学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12 劝学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13 劝学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14 劝学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生雷。

15 劝学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16 状元 玉殿传金榜,君恩与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17 言忠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18 帝都 宫殿岧峣耸,街衢竞物华;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19 帝都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20 四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21 早春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一枝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22 春游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23 暮春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24 寒食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25 清明 春到清明好,晴添锦绣文;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26 纳凉 风阁黄昏雨,开轩纳晚凉;月华当户白,何处递荷香。

27 秋夜 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28 中秋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29 秋凉 一雨初收霁,金风物送凉;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30 七夕 庭下陈瓜果,云端望彩车;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31 登山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32 对菊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33 立冬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

34 冬初 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云物望中详。

35 季节 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36 除夜 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37 清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38 桃花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39 梨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40 李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41 芙蓉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42 梅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43 梅花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44 翠竹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45 四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46 消遣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47 幽居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48 四季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附录一、 《神童诗》 一卷 (摘自:国学入门)

旧传宋代汪洙撰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通俗编》卷七文学类载,一次上级官吏听说他是神童而召见他,他穿一件很短的衫子去应见。官吏便问他为什么衫子这么,他当即做诗回答:“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这一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明和才华。

后人以汪洙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

全书辑诗34首,皆为五言绝句,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4首,都是劝学诗,极力宣扬读书可以做官;第二部分为从《状元》到《四喜》5首,表现科举及第的得意;第三部分为从《早春》到《除夜》,通过对四时景致的描写,表达读书人的喜悦心情。

学习和读书无论是古是今,都是应大力提倡的。但书中标榜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恐犹待商榷,及诗中所洋溢的春风得意而自以为是的思想,则是今天所不取,或者要批判的。

附录二 中华古籍 → 神童诗 (摘自:杨过私家花园)

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他写的《神童诗》,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汪珠出身于县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他的“神童”称呼,始于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鄞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三跪九叩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

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渐。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

汪殊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因家境清贫,汪殊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不料,忽地一阵寒风过后,大雨从天而降,便赶紧收起书本,把鹅赶进孔庙避雨。

汪洙一进庙门,只见殿底破败,蛛网百结,圣像破碎,鸟粪遍地。心想,父亲常说,朝廷里的文官武将,仅是孔夫子的学生,如今他们一个个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却坐在这样的破庙里,谁也不肯拿点银子出来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气,见殿角烧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墙上题了这首诗,不料被县令发现了。

县令查问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赶紧跪下道:“这汪沫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赶回家里,一见汪洙便说:“你闯下大祸了!闯下大祸了!还不快跟我去见老爷!”

汪洙不解地问:“孩儿整天读书、牧鹅,安分守己,从来不做不肖之事,祸事从何说起?”

“还说从何说起?你东涂西抹,还在孔庙里题了一首什么诗,今天被老爷发现,要我唤你去教训哩。”

“这有啥祸事哩。孩儿写的不都是实情吗?我这就跟爹爹去见他。”

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县令问:“这墙上的诗可是你写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还请老爷指教?”

“你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只要老爷看看这庙,还能不知写这诗的用意吗?”

县令见他对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怀疑。便说:“这样说来,这诗果是你写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县令见汪洙穿着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听出县令还不相信诗是他写的,眼珠一转,智上心来,当着众人之面,向县令鞠了一躬,脱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县令一听,果有才华,大喜道:“好诗,果是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有赏!有赏!

人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土,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训诂》,历官至现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

汪洙编纂的《神童诗》是以五言顺口溜形式流传于世,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为免湮没,兹录于下:

附录三、 神童诗

神童诗

北宋?汪洙

(附:清 佚名《续神童诗》)

【题解】

汪洙,字德温,北宋鄞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登进士第,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世传汪洙九岁善诗,上官闻而召见,当时穿短衣进门。问曰:“神童衫子何短耶?”应声曰“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后人增补为《神童诗》。

【原文】

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

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注释】①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⑥田舍郎:农夫、村夫。 ⑦“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 ⑨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

⑩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 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 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 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原文】

10、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①;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②。

11、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③。

12、大比因自举④,乡书以类升⑤;名题仙桂籍⑥,天府快先登⑦。

13、喜中青钱选⑧,才高压俊英⑨;萤窗新脱迹⑩,雁塔淡书名。

14、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

15、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16、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注释】①惹春风:引来春风。 ②谒:谒见。正式会见。相公:宰相。 ③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④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 ⑤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⑥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 ⑦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快:喜悦。 ⑧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 ⑨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 ⑩脱迹:超脱,摆脱。 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三汲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 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端的:果然。 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 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 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原文】

17、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18、宫殿岧峣耸①,街衢竞物华②;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③。

19、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④;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⑤。

20、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21、土脉阳和动⑥,韶华满眼新⑦;一枝梅破腊⑧,万象渐回春。

22、柳色侵衣绿⑨,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⑩,日日醉春风。

23、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24、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25、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注释】① (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样子。 ②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 ③“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④ “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 ⑤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⑥土脉:土地的脉络。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 ⑦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 ⑧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⑨侵: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 ⑩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 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 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 底事:何事,为什么。

【原文】

26、风阁黄昏后①,开轩纳晚凉;月华当户白,何处菱荷香?

27、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28、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29、一雨初收霁②,金风特送凉③;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30、庭下陈瓜果④,云端望彩车⑤;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⑥。

3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⑦。

32、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⑧。

33、北帝方行令⑨,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⑩。

34、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35、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36、冬去更筹?,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注释】①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②霁(jì):雨止放晴。 ③金风:秋风。 ④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相传每年的七夕夜晚,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登上临时由喜鹊架成的桥在银河中相会。人们在庭院中陈列瓜果酒食祭祀牵牛、织女二星,谓之“乞巧”。 ⑤相传唐代的郭子仪初从军时,曾在七夕见仙女坐彩车从天而降,郭子仪知是织女,固向她祷求长寿富贵。后郭子仪果然寿至九十,官至太尉、尚书令。 ⑥《世说新语.排调》载:七夕那天,人们都晒衣物,郝隆却仰卧庭中。人们问他干什么这样,他口答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郝隆子:郝隆是晋代名士;子是尊称。 ⑦这四句是唐诗人李白《九日龙山饮》诗。龙山在今湖北江陵西郊。古人习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曾在重阳节携孟嘉等佐吏登龙山饮酒,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一时传为佳话。“舞爱”句,在月下舞蹈,月光皓洁可爱,如在挽留游人。 ⑧四句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⑨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⑩纳嘉禾:庄稼丰收。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 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 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 暄:温暖。 “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原文】

37、解落三秋叶①,能开二月花②;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

38、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④?

39、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⑤。

40、枝缀霜葩白⑥,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⑦。

41、倾国姿容别⑧,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⑨。

42、墙角一技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⑩。

43、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44、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注释】①解:懂得,会。 ②二月花:指秋天的枫叶。典出唐诗人社牧《山行》诗。 ③以上四句描写风。 ④典出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 ⑤(带雨的梨花)像是正在哭泣的美人杨贵妃的脸。出自白居易诗。 ⑥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⑦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⑧(牡丹花)像倾国倾城的美人,其姿态、容貌与众不同。 ⑨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⑩化用宋诗人林逋《咏梅诗》中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上四句引用王安石《梅花》诗;王诗“一”作“数”,“惟”作“为”。 谓梅花适宜与竹、松等量齐观。我国古代称松、竹、梅三种耐寒的观赏植物为“岁寒三友”。以上四句都是形容梅花的。 谓居住的地方不可没有君子,故应种植松、竹、梅等像君予那样耐得住风霜寒冷的有节操的植物来作为长久相交的朋友。语出金代元好问《丐论》。 《酉阳杂俎》载李德裕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每日竹报平安。

【原文】

45、春水满泗泽①,夏云多奇峰②;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③。

46、诗酒琴棋客④,风花雪月天⑤;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⑥。

47、道院迎仙客⑦,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⑧,池养化龙鱼⑨。

48、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⑩,冬吟白雪诗。

【注释】①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②夏天的云朵大多状如奇形怪状的山峰。 ③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④古代的文人以弹琴、下棋、作诗、饮酒为风雅高尚的娱乐活动。 ⑤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 ⑥悠闲富贵又高名远扬。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⑦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 ⑧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 ⑨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⑩黄花:菊花。

附:续神童诗

【题解】

《续神童诗》是清代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书坊针对《神童诗》缺乏对学童道德品行方面的教导,而以“培育性情,开豁心地”为目的编写的。尽管文采欠佳,但也曾流行一时。因其通俗易懂,对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不乏教益。

【原文】

第一当知孝,原为百善先。谁人无父母,各自想当年。十月怀胎苦,三年乳哺勤。待儿身长大,费尽万般心。想到亲恩大,终身报不完。欲知生我德,试把养儿看。精血为儿尽,亲年不再还①。满头飘白发,红日已西山,乌有反哺义②,羊伸跪乳情③。人如忘父母,不及畜生身。奉养无多日,钱财勿较量。双亲同活佛,何必远烧香④?打骂低头顺,糟糠背自吞⑤。但求亲适意,吃苦也甘心。莫说万千差,爷娘总不差。你身谁养你?禽兽不如么?父母同天地,良心各自扪,倘将亲忤逆,头上听雷声⑥。兄弟休推托,专心服事勤。譬如单养我,推托又何人?随父皆为母,何分晚与亲⑦。皇天终有眼,不负孝心人。孝子人人敬,天心最喜欢。一生灾晦免,到处得平安。人子原当孝,还须新妇同⑧。一门都孝顺,家道自兴隆。媳妇孝公婆,神明保护多。丈夫宜教训,最好一家和。

兄弟最相亲,原来一本生。兄应爱其弟,弟必敬其兄。骨肉见天真⑨,钱财勿计论。同胞看亲面,切戒勿伤情。式好亲兄弟⑩,休将两耳偏。至亲能有几,少听枕边言。同气连枝重,休将姊妹轻。倘令情意薄,何以对双亲?伯叔须尊敬,同堂谊最亲。居家推长上,相待贵殷勤。宗祖虽然远,逢时祭必诚。求安须入土,坟墓早留心。夫妇期偕老,平居贵在和。一家相忍耐,得福自然多。家有贤妻子,夫男少祸殃。水真能克火,自有好名杨。宗族宜和睦,乡邻要让推。丝毫存刻薄,怨气一齐来。

【注释】①双亲逝去的岁月不能再回返。 ②乌鸦长大后会衔食哺喂母乌鸦。 ③幼羊跪着吃奶,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④何必远远地跑到庙里去烧香呢?意为多供养双亲与烧香敬佛一样能修善积德,获得好报。 ⑤(在食物缺乏时,给双亲吃好的,)自己背着双亲吃酒糟、谷糠那样粗劣的食物。 ⑥以前迷信的说法,对双亲忤逆不孝的人会遭雷击。 ⑦晚:晚娘,继母。亲:生母。

⑧新妇:新娘,媳妇。 ⑨天真:天然的真率性情。 ⑩式:语气助词。好:彼此友爱。 不要偏听偏信。 枕边言:(妻子)在枕头边所说(挑拨兄弟关系)的话。 同气连枝:同一气质、根本。形容兄弟姐妹间亲密的关系。 同堂:同一祖辈的亲族。 入土:将棺木埋人土中。从前有“入土为安”的说法。 夫男:丈夫及儿子。 五行说讲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其中水能克火。此喻妻子以柔和制服丈夫的刚烈。

【原文】

婚嫁宜从俭,虚花总不长①。明人暗中笑:何必大排场?娶妇求贤慧,何须论嫁妆。且留余地步,日后过时光。酒肉非朋友②,宜防入下流。时亲方正士③,好样自家求。若到为官日,须知报国恩。倘令贪与酷,在读圣贤文。一入公门里④,当权正好修⑤。好开方 便门,阴德子孙留。

男女阴阳判⑥,宜求廉耻全⑦。男须名是重⑧,女以节为先⑨。戒尔休贪色,贪来性命伤。自家有妻女,谁愿臭名扬。淫乱奸邪事,原非人所为。守身如白玉,一点勿轻亏。暗地勿亏心,须防鉴察神⑩。念头方动处,天已早知闻。积德终昌盛,欺心越困穷。还金兼却色,第一大阴功。戒尔勿贪财,贪财便有灾。此中原有数,何必苦求来。财物眼前花,来时且慢夸。细将天理想,勿使念头差。酒醉最伤人,胡涂误正经。况多成痼疾,贻患到双亲。闲气莫相争,徒然害自身。善人天保佑,何必闹纷纷。斗气真愚拙,甘将性命轻。忘身忘父母,不孝最无伦。口角细微事,何妨让几分。从来大灾难,多为小纷争。

【注释】①虚花:假花。谓在初嫁时铺张浪费所装点出来的光彩是不会长久的。 ②在一起吃吃喝喝所结交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 ③时常亲近品行端正的人士。 ④公门:公府衙门。 ⑤修:修善积德。 ⑥男女间有阳和阴的区别。古代的阴阳说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分为阴阳两类,其中男属阳类,女属阴类。 ⑦应当立身廉洁清自,不做羞耻的事情。耻:懂得羞耻。 ⑧名是重:重视名誉。 ⑨节:贞节。 ⑩鉴察神:迷信说法,每人头上都有神明在鉴察他的善恶功过。 还金:归还自己不应得的钱财。却色:拒绝女色的诱惑。 阴功:阴德,暗中积下的善行。 数:命中定数。 眼前花:比喻好看而不耐久的东西。 痼疾:难以医治的疾病。 闲气:无关紧要的小矛盾。

【原文】

官法苦难熬①,相争手勿交②。倘然伤性命,谁肯代监牢?小怨狂争斗,旁人切勿帮。须知人命重,惹出大灾殃。莫说他人短,人人爱己名。枉将阴骘损③,况有是非生。田产休争夺,空将情义伤。区区身外物,谁保百年长。争讼宜和息④,官司切勿成。有钱行好事,乐得享安平。结讼最为愚,家财荡尽无。可怜忙碌碌,赢得也全输⑤。唆讼心肠坏⑥,明明不是人。暗中还取利,壁上看输赢⑦。

天道最公平,便宜勿占人。天宽并地阔,何弗让三分?谎话说连篇,难瞒头上天。倘令人看破,不值半文钱。度量须宽大,将心好比心。量宽终有福,何必学凶人。君子总虚心,轻狂是小人。回头不认错⑧,薄福少收成。财势难长靠,欺人勿太狂。请看为恶者,哪个好收场?一字千金值⑨,存心莫放刁。有才须善用,勿使笔如刀⑩。谁保常无事,平居勿笑人⑩。自家还照顾,看尔后来形。

【注释】①官法:法律所规定的刑罚。 ②手勿交:不要动手打架。 ③阴骘(zhì):即阴德。 ④争讼:为争夺财物而进行诉讼。 ⑤即使打赢了官司,(由于诉讼花费大)也是得不偿失,等于输了。 ⑥唆讼:唆使他人诉讼。 ⑦壁上看:任凭他人相争而袖手旁观。 ⑧回头:吴方言,拒绝的意思。 ⑨一诺千金、说话算数。 ⑩平居:平时,日常生活中。 谓看人要看最终的结局,不能只看眼前。

【原文】

花鼓滩簧戏①,人生切莫看。忘廉并伤耻,受害万千般。淫戏休宜点②,何人不动情?害人还自害,妻女败名声③。莫入赌钱场,如投陷马坑④。终身从此误,家业必消亡。火化烧棺事,儿孙太毒心。请君细心想,天理可该应。溺女最堪伤⑤,心肠似虎狼。结冤终有报⑥,灾难一身当。一样皆人命,何分女与男?母妻都是女,何以两般看⑦?善事诸般好,无如救命先。保婴能集会⑧,功德大无边。万物总贪生,须存恻隐心⑨。放生堪积德,禄寿好培根⑩。滋味勿多贪,生灵害百般。乍过三寸舌,谁更辨咸酸?禽鸟莫轻伤,轻伤痛断肠。杀生多减寿,利害细思量。牛犬与田蛙,功劳百倍加。一门能戒食,瘟疫免全家。

惜字一千千,应增寿一年。功名终有分,更得子孙贤。俭朴最为良,奢华不久长。粗衣与淡饭,也好过时光。靡费真无益,十分体面装。省来行善事,保尔子孙昌,急难人人有,伤心可奈何?此时为解救,阴德积多多。欲望后人贤,无如积善先。临终空手去,难带一文钱。生意经营客,钱财总在天。留心能积德,明去暗中添。技艺随入学,营生到处寻。一生勤与俭,免得去求人。

【注释】①花鼓:花鼓戏。流行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一种民间戏曲。滩簧:清代流行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种曲艺。即现在沪剧、甬剧、苏剧等等剧种的前身。 ②点:挑选。旧时戏班演戏,由观看者根据戏班提供的剧目单子来决定演出什么,为“点戏”。 ③指妻子和女儿(受到淫戏的影响)干出败坏名誉的事来。 ④陷马坑:过去打仗时掘来使敌方马匹陷落的土坑。坑上用稻草等伪装;坑底插竹签、长枪等锐器,使马陷落后被刺死。 ⑤溺女:把初生的女婴溺死。 ⑥结冤:与枉死女婴结下的怨仇。迷信说法,被杀者的鬼魂会在冥中报复杀害者。 ⑦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母亲、妻子与生下的女婴)两样看待? ⑧集会:指集合人们一起来保护婴儿。 ⑨恻隐:同情心。 ⑩培根;培育根本。比喻得到更牢靠的保障。 刚经过舌头。指咽下食物。 惜字:爱惜印着或写着文字的纸张。 “靡费”二句:十足是装点面子的。 昌:昌盛,繁多。旧时以多子多孙为福气。 除了伤心之外无可奈何。 表面上(钱财)少了,实际上在不知不党中(因积德带来好运使所得)反而增加了。 营生:谋生的方法。

【原文】

步担肩挑子①,全家性命存。得钱能有几,何忍与他争。更劝上头人,休将婢仆轻。一般皮与肉,也是父娘生。强取人财物,良心坏十分。银钱虽到手,面目不留存②。何苦学凶人,谋财是黑心。青天来霹雳③,财去命难存。负义忘恩者,原来不是人。试从清夜里,细细想平生。搬是搬非者,冤家结最深。终须招恶报,拔去舌头根④。凡事随天断,何须太认真。不妨安我分,做个吃亏人。

少小须勤学,安心进学堂。书声宜响亮,字画必端方⑤。言语须和气,衣冠贵肃齐⑥。好将人品立,方可步云梯⑦。年少书生辈,淫书不可看。暗中多斫丧⑧,白壁恐难完⑨。过失须当改,人生几十秋。死生原大事,急速早回头。字纸弃灰堆,灾殃即刻来。好将勤拾取,危难更消灾。五谷休抛弃,须知活命根。时时能惜谷,得福更非轻。天地须知敬,清晨一炷香。亏心多少事,每日细思量。同享太平福,人须学善良。倘为邪教误⑩,何以对君王?王法宜知畏,奸刁勿逞凶。欺人心地坏,头上有天公。共把皇恩报,银漕须早完。倘然久拖欠,四季不平安。作恶行凶者,便宜总占先。一朝灾难到,大错悔从前。第一伤人物,无如鸦片烟。此中关劫数,明者避为先。

诗句《神童》续,良言值万金。善人终究好,天理弗亏人。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注释】①指挑着担子穿街走巷的小贩和小手艺匠。 ②把脸面丢尽了。 ③迷信说法,暗中做坏事的人会被天雷打死。 ④死后会堕入拔舌地狱。佛教称,人生前如果对他人诽谤谗毁,死后将堕入拔舌地狱,被拔去舌头。 ⑤字画:写字的笔划。 ⑥肃齐:端庄整洁。 ⑦步云梯:凭藉云彩升天。喻在仕途上步步高升。 ⑧斫丧:伤害,损伤。 ⑨壁:圆形有孔的玉器。喻美好的品格。 ⑩邪教:指被官府禁止的各种民间宗教组织。 银漕:税银和税粮。古代税粮都经河道运往指定地点,故称漕。 劫数:普遍降临到世界上的厄运、灾祸。 谓这首诗是《神童诗》的续诗。 妄想:不切实际的想法。指人的欲望。

附录四、 神童诗

有一类古诗,千百年来被百姓代代相传,连暮归的童儿也能吟上几句,浅白的内容,上口的韵脚,是它盛传不衰的主因之一。

且听这几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任谁都相识的节奏就这样一句句打在人的心上。《神童诗》,蒙学经典之一,实在无需我赘言。只是听多了ABC,如今的“神童”们再也难脱口而出这样的句子了。

其实,《神童诗》中为封建统治和儒家体系的文化独裁辩护的占了多数,但我固执地认为,记些“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没有什么不好,这些东西不能只由书本传承。

现在,读唐诗宋词的学子甚至学者还有不少,但如《神童诗》、《千字文》,还有谁去触摸历史的尘封呢?莫非……只能尘封了?我疾呼而出的“不”字,竟显得如此底气不足。

还有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诞生时弥漫政治气息的童谣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是否就只有湮没于历史呢?我只知道,即便是李杜的诗句只怕也失传了不少,更何况诞生之初就带着一丝惶遽的童谣?

蒙学(包括童谣在内),难道就这样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了?

过多的疑问让自己变得可怜,我不是作为一个卫道者在这里发布自己的宣言,多少卫道士被历史唾弃了。他们愚昧而且徒劳地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飘散在风里,没留下一点儿能够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可无情的历史长河呼啸而过之后,上溯的人们又该被称之为什么呢?

我没料到始于《神童诗》的话题不知不觉中竟然变得如此沉重,让我无以为继,可不知怎的又想起几句,或许,只是个希望罢了: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附录五、神童诗

有一类古诗,千百年来被百姓代代相传,连暮归的童儿也能吟上几句,浅白的内容,上口的韵脚,是它盛传不衰的主因之一。

且听这几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任谁都相识的节奏就这样一句句打在人的心上。《神童诗》,蒙学经典之一,实在无需我赘言。只是听多了ABC,如今的“神童”们再也难脱口而出这样的句子了。

其实,《神童诗》中为封建统治和儒家体系的文化独裁辩护的占了多数,但我固执地认为,记些“莫道儒冠误,读书不负人”没有什么不好,这些东西不能只由书本传承。

现在,读唐诗宋词的学子甚至学者还有不少,但如《神童诗》、《千字文》,还有谁去触摸历史的尘封呢?莫非……只能尘封了?我疾呼而出的“不”字,竟显得如此底气不足。

还有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诞生时弥漫政治气息的童谣在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之后,是否就只有湮没于历史呢?我只知道,即便是李杜的诗句只怕也失传了不少,更何况诞生之初就带着一丝惶遽的童谣?

蒙学(包括童谣在内),难道就这样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了?

过多的疑问让自己变得可怜,我不是作为一个卫道者在这里发布自己的宣言,多少卫道士被历史唾弃了。他们愚昧而且徒劳地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飘散在风里,没留下一点儿能够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可无情的历史长河呼啸而过之后,上溯的人们又该被称之为什么呢?

我没料到始于《神童诗》的话题不知不觉中竟然变得如此沉重,让我无以为继,可不知怎的又想起几句,或许,只是个希望罢了: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附录六、 蒋介石的《神童诗》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最后离开他的家乡奉化溪口,从此走上不归之路。但是,他离乡时带走的小时诵读之书《神童诗》,却在辗转台湾、美国52年之后,回到了他的家乡。

2001年10月21日,美籍华人刘冰先生从美国洛杉矶来到奉化溪口,向奉化有关部门无偿赠送了蒋介石当年阅读的这本《神童诗》。

书籍为墨绿色绢面,白线装订,土纸印制,内芯上端约三分之一为插图,下面三分之二为文字。翻开扉页,上面有蒋介石的亲笔题字,原文为:“此书为我少年诵读之书,孝文大孙玩读珍藏。四十四年七月八日于角板山。”“四十四年”,即公元1955年。角畈山为今台湾桃园大溪之旧称,因其地背山面水,风景秀丽,极似奉化溪口,蒋介石深爱其地,故联想溪口,改其名为大溪。他生前常去那里避暑或小住,并嘱死后将其遗体暂厝该地,日后再迁回大陆入土。

1955年夏,蒋孝文20岁,在台湾高中毕业,去角畈山看望祖父。蒋介石曾寄厚望于这位长孙,就把这本珍藏几十年的少年读物,加亲笔题字送给了蒋孝文。《神童诗》开宗明义,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蒋介石赠送这本书的意图不说自明。

当年秋天,蒋孝文经保送进入“陆军军官学校”新制第一期正期班就读。他的班长是27期军校毕业生、刘冰之弟刘沛。两人朝夕相处,感情甚好。1年之后军训结束,蒋孝文不顾其祖父“玩读珍藏”的嘱咐,将《神童诗》赠送给了刘沛。

刘沛中年去世,此书落到其胞兄刘冰手里。1972年,刘冰由台赴美,经营出版事业,把此书从台湾带到了美国。1996年,刘冰感到此书放在蒋介石的家乡奉化比他个人收藏更有价值,萌生了向奉化赠书的念头。恰好邻近奉化的新昌县根雕艺人赵梅初访美,刘冰接待之后就委托赵在回国后去奉化有关部门联系,表示赠书意向。关系疏通以后,刘冰在赵的陪同下专程去奉化,亲手把此书赠给了奉化。从此,漂泊异乡50余年的这本《神童诗》叶落归根,又回到了它主人的故乡。(原载《世纪》2002年第1期王舜祁文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国学启蒙读物《神童诗》原文及注解

汪洙,字德温,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其幼颖异,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门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原文】

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

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⑪。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⑫,朱紫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⑬,须知后学通;圣贤俱间出⑭,以此发蒙童⑮。

【注释】①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②立身:自立成人。 ③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古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 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⑥田舍郎:农夫、村夫。⑦“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⑨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

⑩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 ⑪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 ⑫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 ⑬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 ⑭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⑮发:启发。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原文】

10、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①;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②。

11、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③。

12、大比因自举④,乡书以类升⑤;名题仙桂籍⑥,天府快先登⑦。

13、喜中青钱选⑧,才高压俊英⑨;萤窗新脱迹⑩,雁塔淡书名⑪。

14、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⑫,平地一声雷⑬。

15、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⑭。

16、玉殿传金榜⑮,君恩赐状头⑯;英雄三百辈⑰,随我步瀛洲⑱。

【注释】①惹春风:引来春风。 ②谒:谒见。正式会见。相公:宰相。 ③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④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 ⑤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 ⑥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⑦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快:喜悦。 ⑧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 ⑨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 ⑩脱迹:超脱,摆脱。 ⑪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⑫禹门:即龙门。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黄河流经处,相传是大禹在治水时开凿。此处水流湍急,相传鱼若逆水游上就能变成龙。唐代以后将科举考试中选比喻为登龙门。三汲浪:三次跃出波浪。比喻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屡次中选。⑬比喻考取进士引起的震动。⑭端的:果然。 ⑮金榜:公布科举及第者姓名的布告。因贯用黄纸,故称。⑯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 ⑰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 ⑱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原文】

17、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18、宫殿岧峣耸①,街衢竞物华②;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③。

19、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④;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⑤。

20、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21、土脉阳和动⑥,韶华满眼新⑦;一枝梅破腊⑧,万象渐回春。

22、柳色侵衣绿⑨,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⑩,日日醉春风。

23、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24、数点雨余雨⑪,一番寒食寒⑫;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⑬。

25、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⑭?

【注释】① (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样子。 ②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 ③“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④ “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 ⑤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⑥土脉:土地的脉络。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 ⑦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 ⑧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⑨侵: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 ⑩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 ⑪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 ⑫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 ⑬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 ⑭底事:何事,为什么。

【原文】

26、风阁黄昏后①,开轩纳晚凉;月华当户白,何处菱荷香?

27、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28、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29、一雨初收霁②,金风特送凉③;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30、庭下陈瓜果④,云端望彩车⑤;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⑥。

3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⑦。

32、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⑧。

33、北帝方行令⑨,天晴爱日和;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⑩。

34、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⑪;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⑫。

35、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36、冬去更筹尽⑬,春随斗柄回⑭;寒暄一夜隔⑮,客鬓两年催⑯。

【注释】①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②霁(jì):雨止放晴。③金风:秋风。 ④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相传每年的七夕夜晚,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登上临时由喜鹊架成的桥在银河中相会。人们在庭院中陈列瓜果酒食祭祀牵牛、织女二星,谓之“乞巧”。 ⑤相传唐代的郭子仪初从军时,曾在七夕见仙女坐彩车从天而降,郭子仪知是织女,固向她祷求长寿富贵。后郭子仪果然寿至九十,官至太尉、尚书令。 ⑥《世说新语•排调》载:七夕那天,人们都晒衣物,郝隆却仰卧庭中。人们问他干什么这样,他口答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郝隆子:郝隆是晋代名士;子是尊称。 ⑦这四句是唐诗人李白《九日龙山饮》诗。龙山在今湖北江陵西郊。古人习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曾在重阳节携孟嘉等佐吏登龙山饮酒,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一时传为佳话。“舞爱”句,在月下舞蹈,月光皓洁可爱,如在挽留游人。 ⑧四句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⑨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⑩纳嘉禾:庄稼丰收。⑪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⑫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 ⑬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 ⑭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 ⑮暄:温暖。 ⑯“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原文】

37、解落三秋叶①,能开二月花②;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

38、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④。

39、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⑤。

40、枝缀霜葩白⑥,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⑦。

41、倾国姿容别⑧,多开富贵家;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⑨。

42、墙角一技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⑩。

43、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⑪。

44、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⑫;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⑬。

【注释】①解:懂得,会。 ②二月花:指秋天的枫叶。典出唐诗人社牧《山行》诗。 ③以上四句描写风。 ④典出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⑤(带雨的梨花)像是正在哭泣的美人杨贵妃的脸。出自白居易诗。 ⑥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⑦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⑧(牡丹花)像倾国倾城的美人,其姿态、容貌与众不同。 ⑨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⑩化用宋诗人林逋《咏梅诗》中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上四句引用王安石《梅花》诗;王诗“一”作“数”,“惟”作“为”。 ⑪谓梅花适宜与竹、松等量齐观。我国古代称松、竹、梅三种耐寒的观赏植物为“岁寒三友”。以上四句都是形容梅花的。 ⑫谓居住的地方不可没有君子,故应种植松、竹、梅等像君予那样耐得住风霜寒冷的有节操的植物来作为长久相交的朋友。语出金代元好问《丐论》。 ⑬《酉阳杂俎》载李德裕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每日竹报平安。

【原文】

45、春水满泗泽①,夏云多奇峰②;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③。

46、诗酒琴棋客④,风花雪月天⑤;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⑥。

47、道院迎仙客⑦,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⑧,池养化龙鱼⑨。

48、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⑩,冬吟白雪诗。

【注释】①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②夏天的云朵大多状如奇形怪状的山峰。 ③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④古代的文人以弹琴、下棋、作诗、饮酒为风雅高尚的娱乐活动。⑤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 ⑥悠闲富贵又高名远扬。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⑦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 ⑧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 ⑨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⑩黄花:菊花。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实生活。阅读可以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国风冷艳疏离感的好名字,简直苏到骨子里

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用高级感来形容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事物的美,那么我们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是否也能拥有高级感呢?其实这类名字还不少,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些国风冷艳疏离感的好名字,妥妥地高级感,必定远离俗套,烂大街,一起来看看吧!

冷希

冷字在一些霸道总裁文里经常可以看到,冷字本带着有温度,冷风凌冽,用冷作名字,很容易令人想到冷冷酷酷的帅气男生,或者是清冷孤傲的小仙女,希字是起名常用字,是指希望、积极,希世之宝,给孩子取名为冷希,寓意冷冷若然,希世之珍,好听且独特。

语现

语字是指谈论的意思,寓意语言天赋,体现了个人才能,用语字起名,隐喻孩子慧心妙舌,语妙天下,博学多才,才华横溢等,现字在名字中比较少见,大家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李现了,用作人名意指开朗、乐观、开明、活泼,语字和现字组合成名,寓意蜜语甜言,菩提影现,中性且高级。

沂川

沂字出自于《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沂的本义是指沂水,作为人名也是比较常见的,寓指春风沂水,才智无双,机敏健谈,川字算是起名热门字眼吧,意指河流,平原,平地,用于人名中,通常是取意,秀美,豪迈之意,沂川一名寓意沂水弦歌,山止川行,体现了父母美好的期望。

竞琛

竞字本义是指比赛,互相争胜,竞争等意思,用作人名意指精明能干、刚正爽利、谨慎之义,琛字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起名用字,可能是因为何以琛吧,本义为珍宝、宝物,在人名中寓意尊贵富有,如珠如宝的意思,竞琛一名寓意千帆竞发,西赆南琛。

澜汐

澜字指水中激起的大波浪,出自于“波澜动远空”之中,此诗是指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给人一种大气,美好,浪漫的感觉,汐字是指夜晚上涨的潮水,出自于“滟滟潮与汐”,比喻在爱情方面,澜汐一名拥有古诗的加成,自带有一种古风雅韵,颇有意境之美。

清羽

清字很具有中国特色,寓意清冷,清净,清雅高尚,清廉,用清字起名比较常见,拥有清雅,纯洁的意思,羽字是指羽毛和羽翼的意思,中国有一名句,就是“生如鸿毛死于泰山”,鸿毛就是羽毛,比喻轻微,用于人名中寓意着羽翼飞鸿,清羽一名取自《钱塘对酒曲》“三清羽童来何迟,十二玉楼胡蝶飞。”。

鹤霄

鹤在中国文化里,是拥有着吉祥寓意的,寓意着长寿,高洁,高升,因此也深受中国人所喜爱,如鹤发童颜、龟鹤遐龄,霄字是雨和肖两字的组合,其中雨代表着小雨,而肖是指变小变细,联合起来就是雨滴变小变细,霄指云气,天空,用霄字起名阳刚又霸气,鹤霄出自《琵琶歌》“猿鸣雪岫来三峡,鹤唳晴空闻九霄。”之中,寓意鹤于九天,冲上云霄。

沐司

沐字是指润泽,用作人名有着爽朗、清明、善良、无私的含义,给人一种精神爽朗、神采飞扬的感觉,司字是指主管,操作,用作人名意指爽朗,有神采,细致的意思,沐司一名和甜品慕斯发音一样,更是好听又好记。

大家都说起名难,其实起名最重要的在于字的挑选,要寓意美好,字形要简单易写,而且发音好听且无谐音,这样才不能够影响到整体的名字,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话要记得一键三连哦!

鼠宝宝名大全:10个彬彬有礼的四书五经宝宝名,个个灵气逼人

姓名的传承性是指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为长辈为晚辈命名)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交往活动也日益频繁,名字对于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在礼仪、文化、风俗方面向来有所讲究,尤其是在起名方面,尤其注重汉字的选择与其背后的寓意。

那么四书五经中有哪些好名字值得推荐的呢?下面为大家整理推荐一些出自四书五经的名字,以供家长在起名字的时候进行参考!

一、《四书五经》中彬彬有礼的宝宝名

1. 莫春

出自《论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寓意:「莫」表示莫之与京、大莫与京、干将莫邪;「春」表示春色、春秋、春季。

2. 雁鸿

出自《楚辞·九思》:鸿鸬兮振翅,归雁兮于征。解释:鸿雁鸬鹚展双翅,南归大雁将远征。

3. 恬舒

出自《楚辞·九章》: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解释:我向何处倾诉衷情陈说忠信啊,宁愿默默死去也决不偷生苟活!

4. 学为

出自《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5. 德惠

出自《论语·里仁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解释:君子身怀德行,小人身怀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6. 虞灵

出自《楚辞·九叹》: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解释:驱赶风伯让他前面开路啊,再把玄帝暂囚禁在虞渊中。

7. 迅尚

迅:迅雷风烈。——《论语》

尚: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反应灵敏的珍贵品质,做一个身贤体贵的人。

8. 芊珅

芊:远树曖芊芊,生烟纷漠漠。——《文选》

珅:珅,玉名。——《集韵》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生意盎然,做一个有品质高洁优良品质的人。

9. 夏丹

夏: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丹:日上正赤如丹。——《登泰山记》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优秀美好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淑质英才的人。

10. 钶雍

钶:康熙字典笔画:13。钶释义为铌的旧称 ,铌是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质硬。 用作人名意指坚强、坚韧、大有可为之义。

雍:雍睦亲族。——《新五代史》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功成名就的优良品质,真正做一个聪慧伶俐的人。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儒家的五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 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原创。

二、《四书五经》经典智慧,提高你的情商和智商!还可以作为取名参考

1. 日新之谓盛德

出自《周易·系辞上》。这句话本来是讲阴阳变化的,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世界时时都在变化,万事万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

2.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自己所处的地位高但不因此而骄傲,当地位低下或境遇不佳时;不为此而焦虑,因为君子白天整天兢兢业业,晚上也保持警惕。

沂水县这个名字因沂河而来,当时为何不以沂山为参照物?

沂水,是沂蒙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一个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古县。

根据史料的记载,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和莒国互相争夺过的“郓”(东郓)邑就在沂水县境内。而秦汉以来,这里部分属于盖县,部分属于东莞县(后来的东莞郡)、东安郡。到了隋朝开皇年间初,朝廷撤销东安郡,置东安县(治团城) 。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改名沂水县,别置东安县于古盖县。隋末,废东安县并于沂水县。至此,“沂水县”作为一个县级区划,开始稳定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老辈的沂水县范围相当大,后来分出若干的县,才形成现在的样子。不过,“沂水县”这个名字,一直延续了下来。

沂水,顾名思义,以水而得名。清代康熙版的《沂水县志》开篇就说:“沂之名以志水也。曷言乎志水?沂流自沂山来,西北入境,从城西而入沂南境,以县地西北为始终,故名沂水也。”

上面的话通俗来讲就是,沂水县之所以叫做“沂水”,是因为发源于沂山山区的沂河自西北流入县境,从城西而过,在南部出境,首尾贯穿了数百里的山川,堪称这片土地的母亲河,因此就以河为名。

而《山东通志》的解释与县志相仿,称:“沂水出沂山,东迳盖县故城,又南迳东安县故城,皆县境也。”

(沂水县、沂山,沂河的位置示意)

在古代,用山川河流作为参照物起地名,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其他的地名大多带有方位,比如东西南北或者阴阳,尤其是“阳”这个字,出现频率很高,叫起来也很好听,比如洛阳、襄阳、汉阳皆是如此。那么,为何沂水县没有遵循此例?尤其是沭河流域有个地方叫做沭阳,为何沂河流域没有叫做“沂阳”的地方呢?

从地图上看,这主要与沂河的流向有关。前面已经提到,沂河在沂水县境内主要是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就是南北流向。也就说,沂河在沂水县境内,只有河东河西,没有河南河北的概念。而古人所说的“阴阳”,主要指的就是南北。山南水北谓之阳。沂水县城在沂河的东面,称作“沂阳”显然不妥。

不过,沂这个字,有双重含义,既可以指代“山”,也可以指代“河”。比如,在“沂蒙”一词当中,指的是沂山,而在“沂沭”一词当中,指的就是沂河。以沂河作为参照物,沂水县称不上沂阳,但以沂山作为参照物,沂水县却完全可以说是“沂阳”(沂山之阳,沂山的南面,类似的地名有衡阳)。

而且沂山在古代的名气并不比沂河差,《周礼》:“青州,其镇沂山。”史籍又有东泰山之称。《太平寰宇记》载:“沂山,在(沂水)县北百二十四里。”沂水县若以沂阳为名,也完全说得过去。那么,为何沂水县建立的时候没有采用“沂阳”这个称呼呢?

对此,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不过从地理位置来推测,或许是因为沂山的主峰位于临朐县境内。沂水县北部的山区虽然也属于沂山山脉,但主峰不在,多少会有些缺憾。而沂河贯穿沂水县全境,更有亲切感,因此最终选择以河为名,而没有选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