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璘字取名寓意属龙(璘字取名寓意)

璘字取名寓意属龙(璘字取名寓意)

殁后振芳尘:魏征家族的沉浮

演讲人:游自勇演讲地点:首都图书馆演讲时间:2019年4月

作为中国古代谏臣的楷模,魏征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唐太宗“君明臣直”的形象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并深入人心。

然而,魏征的历史地位并非从一开始就得到确立,而是一个抑扬起伏的过程,这一点又深刻影响到了魏氏家族的盛衰。

唐太宗李世民像 资料图片

唐太宗与魏征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取自《周易·系辞》,“贞”是正的意思,“观”就是看,“贞观”的意思是示人以正、正大光明,具有强烈的政治含义,表明太宗即位之初,就已经决心要当一个明君了。

唐太宗最被人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贞观三年,唐太宗对臣下说:“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将君臣共治提到如此高度,在帝制时代是十分难得的,与后世“伴君如伴虎”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迥异。二是以民为本。唐太宗的立国路线是儒家的德治,比较注意普通百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对此,君臣都有高度的自觉性。这两点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持之以恒却是极难的,需要君臣两方共同努力才行。贞观的大部分时期,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较好地履行了这两点,所以贞观时期虽然称不上盛世,却被后世奉为政治清明的样板。贞观时期的诸多政策、做法被统称为“贞观故事”,成为后来封建帝王进行政治动员的资源。

“贞观故事”的形成,与魏征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魏征原本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幕僚,玄武门之变后被太宗留用。在唐太宗的政治集团中,魏征是强调儒家道德标准的一派,他以近乎清教徒式的道德标准不断劝谏唐太宗,不屈不挠又无所畏惧。唐太宗虽然有时候在背地里表现出厌烦魏征的样子,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优容于他并且采纳谏议。这种君臣之间以诚相待、坦率交换意见的场面,通常用“君明臣直”“君臣相得”来形容,这是贞观时期的政治特色。这样的政治生态中,魏征无疑表现得最为突出,可以说,他就是“贞观故事”的一个象征。

魏征的地位,在唐太宗一朝曾有明确的认定。贞观初,朝廷对于治国方略有过一场争论,太宗最后接受了魏征行“王道”的主张。魏征所谓的“王道”,就是以道德、仁义治国,这种强调王道教化的政治理念本就是儒家的传统,魏征的论调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却正符合唐初抚民以静、无为而治的现实,在当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所以,当突厥破灭之后,太宗曾当面对群臣肯定魏征的功劳。贞观十一年以后,太宗功业既成,王道政治渐渐松懈,以至于魏征接连上疏,重提礼义治国,言辞甚为激烈,但太宗优容之,从未抹杀魏征的功绩。贞观十二年,太宗宴请群臣,再次提到魏征的功劳:“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此举显示出唐太宗着意将贞观时期魏征的历史地位超拔于众人之上。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魏征病重将卒。按照当时的礼制,人死后要停灵于家内寝堂上。然而魏征一生清俭,虽身居高位,却居第简陋,家内竟无正寝。当时,太宗正要在宫内营造一座小殿,听说魏家没有寝堂,就下令用自己营造小殿的木料给魏征建了寝堂。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魏征病逝,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本想以最高礼遇安葬魏征,但魏征妻裴氏以魏征遗愿婉拒,最后丧事从简。太宗亲自为魏征神道碑撰写碑文并书丹,代表了官方层面对于魏征一生功绩的盖棺定论。出殡之日,太宗登苑西楼,临路哭祭,太子奉诏致祭,百官送出郊外。这可看作是君臣相得的最后一幕了。

魏征像 资料图片

魏征身后的落寞

魏征卒后,唐太宗以镜子来比喻他的作用,这早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了。然而,如果就此认为魏征的历史地位铁板钉钉,那就与事实不符了。

魏征去世的贞观十七年,正是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之时,李承乾后因谋反案获罪,属于太子集团的杜正伦被流放,侯君集被杀,这两人都是魏征推荐的,当时就有人跳出来说,魏征结党,这触动了太宗敏感的神经,他对魏征的信任因此受到强烈冲击。之前,太宗将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魏征嫡子魏叔玉,适逢魏征去世,婚事不得不延缓,但此时情势已经逆转,就在魏征卒后六个月,太宗不但手诏废除了联姻,还下令将魏征神道碑仆倒。如前所述,神道碑是官方对于大臣一生功绩的盖棺定论,魏征神道碑由太宗亲自撰文并书丹,碑石刻完后,停于宫城北门,当时长安的公卿士庶纷纷前往临摹观看,每日都有数千人,可以想见当时此碑之被推崇及碑文流行之广。

太宗这一次仆碑,既是对魏征的否定,也无异于自我否定,这表明君臣相知的神话已然破灭。贞观十八年十月至十九年九月,太宗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结果无功而返。当他途经昭陵,遥望魏征墓时,追思起魏征的犯颜直谏,感慨如果魏征还在,必定会劝阻这次辽东之役的。于是太宗慰劳魏征妻儿,派人祭奠魏征墓,把之前仆倒的神道碑重新立起来。不过,我们在今天的史料中已经看不到魏征神道碑文的只言片语,碑依旧躺在昭陵魏征墓前,但碑上的文字早就磨泐得无法辨识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太宗与魏征君臣关系的修复产生怀疑。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太宗薨,九月二十四日的敕书中指定的配享功臣名单里没有魏征,这是耐人寻味的。在传统观念里,大臣死后能否得以配享先帝太庙,这是判定此人生前功绩及与先帝关系的最重要风向标,魏征不在其列,说明太宗对于魏征的心结并未完全打开。

到了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闰二月十五日的敕书中,才规定魏征配享太宗庙。当时,中宗刚刚复唐不久,需要一些拨乱反正的措施来收揽人心,对前代功臣的尊崇是重要举措之一,魏征正好赶上了这个契机。

至唐玄宗开元中,魏家寝堂遭受火灾,魏征子孙哭三日,玄宗特令百官赴吊。此举未有先例,自然不同寻常。神龙反正以后,中宗、睿宗下敕要“一依贞观故事”,但政治上的混乱局面仍然在继续,不少大臣也援引“贞观故事”批评时政,可见“贞观故事”对于朝野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也成为共享的一种资源。玄宗即位之初,也制定了“依贞观故事”的基本方针,他同样需要切实的措施来落实这一政策,而非仅仅停留在敕书文字上。如上所述,魏家寝堂是太宗用宫中殿材特为魏征修建的,属于特殊恩典,它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寝堂,更是一座贞观时代君臣关系的“纪念碑”。所以玄宗令百官赴吊,意在昭示天下自己追慕太宗、尊崇功臣,复贞观故事的决心。不过,此举带来的效应可能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位于长安皇城东面永兴坊的魏征宅因此短暂地博得了世人的眼球,很快便又沉寂下去了。

魏征后裔的沉浮

魏征卒后的落寞无疑影响到了整个家族,在魏征神道碑被仆倒时,就有人预言“其家衰矣”。

魏征有四子:叔玉、叔琬、叔璘、叔瑜。嫡长子叔玉袭爵郑国公,卒官光禄少卿,赠卫尉卿。叔玉嫡子魏膺,官秘书丞,神龙初袭封郑国公。另有一子魏载,官至怀州司兵参军,后因可能参与了唐宗室反对武则天的起兵,被流死岭南。长房一直居于长安魏征老宅,魏膺以后子孙生活贫困,连日常的祖先祭祀都无法维持,到魏征玄孙魏稠时,不得不把老宅质卖,子孙流散。

次子叔琬是书法家,官至国子司业。叔琬有子名魏殷,官至蔡州汝阳令,赠颍州刺史。这一支迁居洛阳。

三子叔璘官至礼部侍郎,武则天时为酷吏所杀,后裔湮没无闻。

幼子叔瑜卒于豫州刺史任上。他在书法史上很有地位,史书上说他“善于草隶,妙绝时人,以笔意传次子华及甥河东薛稷,世称前有虞、褚,后有薛、魏”。叔瑜有子二人:魏献、魏华,魏献事迹无考。魏华以书法知名于世,官至太子左庶子,封爵武阳县开国男,开元十年卒葬于洛阳,说明这一支也迁居洛阳了。魏华有子七人,其中有名魏瞻者,官至驾部郎中。

总的来说,魏征子辈活动于高宗、武则天时期,担任的多是四品官,只有叔瑜做到了三品官,四兄弟均知名当时,整体上属于唐代的“通贵”一族。第三代主要活动于中宗至玄宗时期,除了魏华官居四品外,其余人都是五品及以下小官,显示家族已逐渐退出“通贵”行列。就家族发展态势而言,嫡裔留居长安奉祀魏征,支裔多迁居洛阳,但大体上没有离开两京这个最核心的地区,这也给魏征后裔借由祖先的名望在仕途上的发展带来便利。

不过,一旦政局变化,聚居两京者同样首当其冲。安史之乱中,来不及逃走的皇亲贵戚、勋旧子孙出仕安禄山政权的大有人在,叔琬的孙子魏系因是魏征之后,当时也被胁迫,但他托病躲过一劫,保留了底色。他一生历大理评事、大理司直、邓州南阳令、襄州襄阳令,晚年才当上河南府伊阙县令这样的六品官。对此,为魏系撰写墓志的张莒极为不满,他说:“皇唐历祚九叶,仅百七十年,虽神祇历数之运,保在天命,而深源固本之道,动自文贞。纵子孙之龊龊常才,尚宜赏延邑食,世世无绝,况贞固弘朗之器,而不及大位者乎?为后之□国者,旷是大体也,为文贞谦让之德,而授之子孙欤!”“文贞”是魏征的谥号,张莒对魏征的功绩给予了超乎寻常的肯定,认为李唐之所以能保有天下,除了天命外,“深源固本之道,动自文贞”,这是高宗以后从未有过的评价高度。然而,这样的评价仅仅是一个前乡贡进士在撰写墓志时的愤慨之语,或者也正是魏征后裔们的不满,因为官方层面对于魏征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尊崇举动。魏征的政治遗产越来越受统治核心层的冷落,与贞观十七年之前相比,不啻天壤之别,其后裔也只是以普通的先朝宰臣子孙的身份在宦海中浮沉,并无太多的优待之处。

既然不能借助祖先的名望,就只能在仕途上另觅途径了。魏征家族中有魏崇信一支,不清楚是魏征四子中的哪一支。魏崇信是魏征孙子,官至左赞善大夫,五品官;崇信子魏万,历官昭义军节度副使、尚书刑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御史中丞,其中大理少卿是四品,御史中丞是五品。魏万子魏丹,官守博州长史兼侍御史,也是五品官。魏丹子魏湘卒官相州长史摄博州司马,亦是从五品。可以看到,这一支自魏崇信以下四代,均官居五品以上,虽未进入三品行列,但能够保有“通贵”的身份一百多年,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了。值得注意的是,魏湘父子两代都是魏博节度使的文僚,他们婚姻的对象也都是魏博节度使的僚属。中唐以后入幕之风盛行,但河北藩镇与中央朝廷的对抗使得入幕文人大多前途黯淡,唐宪宗以后入幕河北藩镇的士人极为有限。魏万官至御史中丞,职位不低,他生活的年代又正好赶上魏征历史地位快速抬升的好时机,常理上仕途不会太难,但不知何故,他却远走河朔,最终魏丹父子完全在地化了。有意思的是,魏丹父子死后都埋葬在相州安阳县,距离魏家祖茔魏州临黄县直线距离是87公里。祖茔埋葬的是魏征之父魏长贤,魏征与家乡的联系极少,卒后又是陪葬昭陵,魏万一系入幕魏博,这样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与“魏征”所代表的忠直价值观相违背,他们没有归葬长安,而是选择在临黄故里附近落户,或许正是这种矛盾心态下一种两全的选择吧。

游自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

魏謩中兴

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有一股潮流,认为玄宗时代科举考试重诗辞,导致儒家的礼义不行,在面对叛军时,忠义之士太少,以至于叛军能够长驱直入长安。所以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这种对于仁义、礼让、德业的推崇,其实是对儒家传统道德的回归,而此时所处大乱之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社会现实,与唐初又颇有几分相似。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贞观故事”对于凝聚民心、重塑李唐正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他即位之初,胸怀大志,一副振兴的气象,重擎贞观旗帜亦是凝聚人心的有效手段。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检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迹崇高者,魏征居宰臣一等第五位,这是高宗以后官方首次明确给予的定位。“魏征”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当时君臣的奏表、论赞、箴铭中,如德宗《君臣箴》里说:“在昔稷、契,实匡舜、禹;近兹魏征,佑我文祖,君臣协德,混一区宇。”对李唐王室有再造之功的李晟也说过:“魏征能直言极谏,致太宗于尧、舜之上,真忠臣也,仆所慕之。”我们细审君臣的这些评价,可以发现,后人更多的是记住了这位铮铮谏臣的忠直及其与太宗之间无隙的君臣关系,也就是说,太宗与魏征间的“君明臣直”成为了一种政治符号,是当时可资利用的政治资源。

魏征的历史价值重获统治集团的重视,到唐宪宗时有增无减。魏征老宅被质卖后,又经几次转卖,析为九家。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上疏,愿意出钱赎魏征老宅,还其子孙。此举遭到白居易的反对,他的理由有两点。第一,魏征尽忠辅佐太宗,优恤其子孙,本是朝廷之事,李师道此举有僭越之嫌;第二,魏征老宅内有太宗特赐建的寝堂,事关皇家恩典,尤不能假手臣下。宪宗这才恍然大悟,由官方出资将故宅赎回,赐还魏征后裔,禁止质卖。可见,由于有了太宗“殊恩”这一重光环,魏征与其故宅其实已经融为一体,官赎故宅赐还子孙,这是“事关激劝”“以劝忠臣”的大事。第二年,进士科考试以“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作为诗题,这自然会左右当时的士风。如陈彦博赞颂魏征诗云:“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恩日,芝兰旧里春。勋庸留十代,光彩映诸邻。”裴大昌诗云:“必使千年后,长书竹帛名。”吕温《凌烟阁勋臣颂》里颂扬魏征“公以其心,匡饬圣唐。为唐宗臣,致唐无疆。致唐无疆,永式万邦”。这显示了德宗以降,重建秩序、中兴大唐成为王朝共识的大背景下,魏征的历史价值再度获得了统治核心层的认可。

魏征历史地位的重新提升,给后裔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除了重回故宅居住外,他们在仕途上也有了明显起色,如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正月,魏征五世嫡孙魏猗授湖州司马;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十月,魏征四世孙魏可则授南阳县尉。这都属于额外恩典,没有走正常的晋升程序。在中晚唐诸帝中,唐文宗对魏征最为尊崇,这为魏氏中兴创造了机会。大和七年(公元833年),魏征五世孙魏謩中进士,成为同州刺史杨汝士的僚佐。两年后,杨汝士升户部侍郎,当时文宗急切地想复制如太宗与魏征那样的君臣关系,积极寻访魏征之后,杨汝士趁机推荐了魏謩。这一年十月,魏謩被提拔为右拾遗,并很快展现出不畏权贵、敢于进谏的个性。文宗甚至对宰臣说:“昔太宗皇帝得魏征,裨补阙失,弼成圣政。我得魏謩,于疑似之间,必能极谏。不敢希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矣。”皇帝将自己得魏謩比于太宗得魏征,受此鼓励,魏謩忠实地履行着进谏的职责,两三年间即从右补阙升到了谏议大夫,连升了十三级,大大超出常规的升迁年限。唐文宗去世后,魏謩因受牛李党争牵连,被唐武宗贬为信州长史。唐宣宗即位后,魏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很快便迁御史中丞,又兼户部侍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他备位宰相。唐宣宗经常说:“魏謩绰有祖风,名公子孙,我心更重之。”可知其之所以重用魏謩,和魏征有很大关系。

魏謩一朝荣登相位,立即开始修缮家庙,这是重塑家族形象、振聩家声的重要举措。留存至今的《魏公先庙碑》详细记载了这一过程。据碑文记载,魏征生前曾在长安昌乐坊建有家庙,后来嫡裔子孙不能奉祀,家庙遂破败。魏謩入相后,重新修葺了家庙,除了祭祀魏征外,还祭祀他自己的父、祖、曾祖三代。按照礼制,只有嫡裔才能直接祭祀魏征,其余各房只能是陪祀,换句话说,魏謩其实并没有权力直接祭祀魏征。但当时的情况是,在得到唐宣宗的首肯和支持下,魏謩凭借官位,事实上抢夺了嫡裔的地位。这一次魏氏中兴,其实意味着家族内部权力格局的重新配置,原本属于支裔的魏謩一系,借由官位的显赫完成了“夺宗”的过程,成为魏氏大宗。

魏征的历史遗产

“贞观之治”作为政治清明、君臣关系融洽的典范,一直以来都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除了唐太宗以民为本、克己纳谏外,自然少不了魏征的功绩。魏征留给后裔的历史遗产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他忠直极谏的臣子本色,这是他在唐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彰显其价值的最有力方式。第二,是魏家寝堂,这是太宗与魏征君臣关系的“纪念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后者本质上是植根于前者的,是前者的外在表现。

与唐初功臣集团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讲求实效的政治家不同,魏征主要是作为一名谏臣而存在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房、杜等人的事功逐渐淡去,魏征“谏臣”的形象则因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观念而凸显出来,他受到了士人阶层的盛赞,并成为“贞观故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从中宗到玄宗开元前期,由于“贞观故事”成为朝野共享的一种重要政治资源,官方开始主动提升魏征的历史地位。此时,统治者对魏征的理解基本集中在“忠直”上,认为臣下敢于进谏、皇帝勇于纳谏,这就算是恢复“贞观故事”了,也就是说,“贞观故事”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与此相适应,魏征也被符号化了。这势必造成一种可以预见的后果:一旦皇帝对“贞观故事”不再感兴趣,官方对于魏征历史地位的评价自然会下降。开元中期至德宗即位前,魏征就处于这样的境遇。德宗以后,由于局势的变化,魏征的历史价值再次凸显出来,“君明臣直”进一步被符号化。随着宪宗、文宗、宣宗几任皇帝孜孜于恢复贞观、开元之盛,魏征具有“匡君之大德”,其“致唐无疆”的历史地位也被推向高峰。此时,其五世孙魏謩的出现恰好迎合了皇帝翘首企盼新时期“魏征”的心理,由此带来了魏氏家族的中兴。

隋唐之世,随着门阀势力的逐渐萎缩,当朝官品成为家族繁盛的最重要保障,然能跻身高位者,借由事功、军功等因素,种种不一,功臣后裔走向衰微本属常态,魏氏家族在唐前期的发展状况亦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其家族的兴衰又天然地与先祖魏征密不可分,究其根源乃在于“魏征”在后来被符号化,变成了一种政治资源,这是其家族区别于其他功臣家族的地方。因此,忠直、极谏是魏氏兴衰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魏征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他的子孙们。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30日10版)

人物|容大生物唐语璘:心怀希望,绽放光芒

前言

容大生物金生缘副总经理唐语璘,一位知性优雅的女强人,微笑着坐在我们面前,像束清新淡雅的兰花,幽幽散放着馨香。淑雅气质的背后,是她对人生坚韧不拔的态度,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一介女子,在商业之路上潇洒飘逸地行走,用拼搏的信念打造出前进方向,用不屈的性格踏出成功道路。温柔坚定的优雅来自于她生命深处的积淀绽放,是文化修为的平和衍生,更是心怀希望的信念和不忘初心的坚守。

容大生物金生缘品牌副总经理 唐语璘

会逢其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唐语璘极其温柔坚定,她与人相处温和融洽,永怀包容之心,平和认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出身体育,是十分专业的运动员,曾参加中国首届女子冰球赛,并且取得佳绩。

1993年,面临毕业的唐语璘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全省星级酒店运营管理招生考试,凭借优秀的综合条件从三千多人中脱颖而出,开始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

1998年,在酒店管理已经小有成就的唐语璘参加四川某化妆品展会时,被一款化妆水所吸引,便开始研究化妆品。

随后几年,她对化妆品的兴趣更加浓厚,对美业热情向往。机缘巧合之下,她决定投身美业,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再后来,唐语璘开始专业学习医美,自主设计面部美学,探索通过改善面部外围达到客户想要的效果。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唐语璘发现,虽然面部可以通过医美手段来美化,但身体臃肿的状态是难以改变的。

唐语璘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产品可以真正地从本质上给顾客带来健康,达到一种整体的形态美,而不是借助外在的工具呢?”她一直在探索、寻找、研究,直到遇见容大生物,遇到韩敏董事长,一切都有了答案。

投桃报李,遇见容大开启新生

在朋友的介绍下,唐语璘接触了容大生物的产品。

她回忆起第一次使用的场景:“当时感觉很不好!包装简陋、味道一般、知名度也不高。”在不了解产品的情况下,唐语璘只敢半边脸尝试。

结果第二天那半边脸发生了点变化:“仔细一看,用了产品的那半边脸比另一边要小很多,皮肤肉眼可见紧致了。”

后来唐语璘了解到容大生物产品核心成分——多功能肽,通过自身体验感受到产品的专业度和实效性,逐渐成为容大生物的忠实粉丝。

第一次遇见韩董时,唐语璘提了几个关于产品更新的意见,韩董都欣然接受。那种谦卑的态度、睿智的气质、对终端建议的认真聆听和采纳,深深打动了她。

会逢其时,2009年3月海南博鳌会上,唐语璘以客户身份分享了自己使用容大生物产品的心得。用她的话说,“与容大生物的缘分更加浓厚了!”。

因为容大生物对产品的高标准、严格要求,给唐语璘带来了高质量的健康体验。她决定加入容大生物,开启新的人生。

乘风破浪,从无到有的金生缘

进入容大生物后,唐语璘从后台工作做起,但并未止步于此。在她看来,好产品就应该开辟全国市场,创新理念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当韩董提出想建立一个“针对全国100家大型美容院进行服务”的品牌时,她积极响应,表现出十足的兴趣和动力。

在韩董的引荐下,唐语璘认识了黄莹女士,两人一拍即合,经过短期的探讨和研究,齐心协力创办了金生缘。

金生缘的第一场培训落在宁夏银川。彼时品牌刚刚成立,没有专业课件、没有产品资源、没有市场认可度,直到下飞机她才拿到金生缘的第一份课件,准备不充分也要硬着头皮上,即使只有她一个人。

可唐语璘不怕,认真讲解专业知识,真诚分享产品体验,尽己所能让客户了解并认可容大生物。就是这种敢冲肯拼的劲儿,唐语璘谈下了第一家店。

“最开始,我们下市场推广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唐语璘回忆起金生缘成立初期的那些年。

“小女孩们提着大行李箱满北京倒公交,因为当时没有经费预算可以打车,早上乘坐火车,下午三四点才能赶到店里。到店后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得开始见顾客。休息就睡美容床,饿了就啃硬馒头。”说到动情处,唐语璘眼泛泪光。

“当时金生缘的品牌知名度还没有打起来,到处遭排挤。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我们不服输,敢打敢拼!别人越质疑,越不认可,我们就越较真,越努力!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咬着牙干成一件又一件大事,谈成一笔又一笔订单。”

砥砺奋进,一个新十年的到来

当年因为行业和国家政策的特性,金生缘可谓是夹缝中生存。行业对国产品牌的不认同,店家对国产产品的不理会,让金生缘团队面临种种难题。

但现在的金生缘已不惧怕任何风浪,因为再苦再难她们都经历过,再累再痛她们都承受过。

“现在的金生缘是可以承受住任何大风大浪的,因为他们有坚强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共同建设的信念和努力拼搏的明天。”

金生缘初期能生存下来,全凭员工不服输的干劲。大家身体力行,实实在在的干,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员工都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大家众志成城,齐头并进,创建了顽强拼搏的价值理念。

坚守“用能量服务每一个生命”的信念,使金生缘把所有精力全部都放到了顾客身上,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发自内心的正能量。

金生缘热衷于科学培养,理论实践。通过企业培训和专业学习,让员工和公司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一直处在进步的道路上。用心感受顾客,把他们当家人,多一点细心,多一丝服务,靠骨子里的那份干劲,倾尽全力让顾客体验感更好。这就是金生缘能成功走到今天的服务理念和精神信仰。

勇敢担当,培育特色管理建设

对于公司品牌管理和产品发展,唐语璘有着自己严格的把控标准。她对每一个细节都很挑剔,对每一处要求都很严格,对每一款质量都很认真,只为更高的品质,只为更好地发展。

“金生缘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树立国货文化精神,让产品蕴含文化,用文化推动市场,教育带动业绩,培训提高心性,实战拓展经营,聚能赋能蓄能,用文化素养打造民族美业,阐明国货之光。”

在团队管理上,唐语璘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给予员工一切支持,让员工利用公司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发挥个人才能,爆发出自身最大的能量。她认为“成就员工”就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她也一直坚守着这样的做法,鼓励每一位员工发掘出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我不会用制度去约束任何员工,坚持以身作则去带动、唤醒员工内在的本能和责任感,引导每一位员工向最高的目标出发,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方向,提供最大的平台助力,让他们放手一搏,获得自己应有的价值和回报。”

金生缘在行为礼仪方面非常严格,对客户的服务是有硬性要求的,高品质、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就是金生缘的标准。在产品销售方面,唐语璘鼓励金生缘采用“不销而销”的销售方法,依靠产品和手法技术,用真诚和认真感知顾客,用专业努力去打动顾客,用虔诚服务去引领顾客,打造高效高价值的销售体系。

激昂青春,在奔跑中追逐梦想

年轻人的世界充满新鲜感,青春岁月是饱含激情和斗志的,但未来人生的铺垫,需要脚踏实地、坚守岗位、恪尽职守。

“有朝气是好事,但更要沉下心来,做好当下的事情,一心一意,饱含希望,勤奋努力,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慢慢发展。希望大家都能勇敢挑战不一样的自己,锻炼自我,战胜自我,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唐语璘语重心长地说道。心中有信念,前方有梦想,任何困难都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唐语璘希望金生缘能够带着大家一起奔跑,成就大家的同时实现金生缘的梦想。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金生缘的大平台实现自己的梦想,金生缘希望带领大家一起,提高我们生活的品质,提高我们对事业的追求,希望和团队们一起创造这个时代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成为我们一生最辉煌的记忆、传承与梦想。”

我们相信,金生缘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远帆济沧海”的气魄继续前进,继续收获下一个完美时代,继续绽放万丈光芒,与更多的人一起,见证更大的传奇。

花姓起名大全:10个一貌倾城的女宝宝名,神采奕奕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吉生起名》起名小程序,中文名、 英文名、乳名小名,查重名、查汉字五行,免费查!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段历程,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上学读书,亦或是步入社会,名字都在每段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来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带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一个名字的好坏与雅俗能间接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运势,所以,取名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一、「花姓」起源

1、周文王后代。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唐朝以前,有华姓者因为华与花通用。2、春秋时,宋戴公之子正考父食采于华(今河南商丘),考父之子督,字华父,为宋太宰,杀其君殇公及大夫孔父嘉,自立华为氏。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独家原创。

二、一貌倾城的花姓女宝宝名

1. 花缇苍

缇:缇,赤也。——《广雅》

苍:苍,草色也。——《说文》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钟灵毓秀,做一个有英姿飒爽优良品质的人。

2. 花徜薇

徜:意指安闲自在地步行。用作人名意指心胸坦荡、大方沉稳、开朗豁达之义。康熙字典笔画:11。

薇:言采其薇。——《诗经》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高贵典雅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3. 花果醍

果:五果为助。——《黄帝内经·素问》

醍:康熙字典笔画:16。本义:较清的浅赤色酒。指最精纯的酥酪或较清的浅赤色酒,也指最高的佛法。用作人名意指温柔敦厚、朴实善良之义。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果断勇猛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气宇轩昂的人。

4. 花绯蕴

绯:绯桃、红色、绯紫、桃花意指甜美可人吉祥如意。

蕴:蕴,积也。——《说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财源广进的优秀品质,做一个聪慧伶俐的人。

5. 花亦林

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林: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文静内秀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意气风发的人。

6. 花凛江

凛:本义:剌骨的寒冷。《说文解字》:'癛,寒也。从欠,廩声。字亦作凛。又作懔'。直意指寒冷、寒风凛冽。也表示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凛然正气,威风凛凛。用作人名意指威风、威望、权力之义。康熙字典笔画:15。

江:江之永矣。——《诗经》

寓意宝宝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坚定不移,做一个有气宇轩昂优良品质的人。

7. 花至瑶

至: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瑶: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诗·大雅·公刘》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至高无上的珍贵品质,做一个如珠如宝的人。

8. 花垣齐

垣:既勤垣墉。——《书·梓材》

齐:齊,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坚定不移的优秀品质,做一个高瞻远瞩的人。

9. 花笙凯

笙: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凯:心凯康以乐欢。——宋玉《神女赋》

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谈吐文雅的珍贵品质,做一个感情和睦的人。

10. 花璘浅

璘:瓀珉璘彬。——《张衡·西京赋》

浅:明白易懂,浅显意指简单明了,心领神会,明辨是非。

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温润如玉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