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中国姓焦的富豪排行榜(中国姓焦的富豪)

中国姓焦的富豪排行榜(中国姓焦的富豪)

吕梁市十大富豪排行榜:柳林3人入选 1、孝义市鹏飞...

吕梁市十大富豪排行榜:柳林3人入选

1、孝义市鹏飞集团董事长郑鹏

郑鹏:1970年生于山西孝义,现年51岁,山西财大经济管理本科函授毕业。鹏飞集团,始建于1993年,现有资产600多亿,职工20000余人,是一家集原煤采掘、精煤洗选、焦炭生产、甲醇、氢气等清洁能源制造、煤气发电、物流运输、五星级酒店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综合型循环经济民营企业。山西鹏飞集团以567.8亿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进入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位列第354位,成为山西唯一入榜的民营企业。

02

2、文水县锦绣农牧董事长吕锐锋

文水县锦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42.51亿元,是吕梁市第二大民营企业,位列山西民企百强榜第9位。

3、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珠

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17.97亿元,是吕梁市第三大民营企业。山西中阳钢铁始建于1985年10月,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城北郊,占地3000余亩,现有职工10000余名。是集采煤、选煤、炼焦、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发电为一体的国家级大型钢铁企业。目前具有年产500万吨原煤、120万吨铁精粉、150万吨焦、400万吨铁、400万吨钢、400万吨材的产业规模,拥有总资产200亿元,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4、离石大土河焦化董事长贾廷亮

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41.86亿元,是吕梁市第四大民营企业。公司创建于1985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集采煤、选煤、炼焦、发电、镁合金及化工产品加工、运输为一体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综合性生产企业。公司以煤炭、焦化、教育三大板块为主业,兼营国际贸易、物流、化产、发电、供热等配套辅助产业,形成了煤--焦--化和煤--电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

5、柳林鑫飞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毛福昌

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6.49亿元,是吕梁市第五大民营企业。山西鑫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西鑫飞集团),公司位于柳林县柳林镇毛家庄,是一个以煤炭生产、煤炭加工为主业,兼营矿用设备、房地产、建材、酒店服务、有线电视等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是吕梁市50户重点企业之一和柳林县五大民营企业之一。

6、交城县华鑫煤焦化实业集团董事长曹立华

山西华鑫煤焦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32.71亿元,是吕梁市第六大民营企业。位于山西吕梁交城经济开发区的山西华鑫集团成立于1998年7月21日,现有总资产100亿元,员工3000余人,旗下拥有采煤、洗选、焦炭、化产、化肥、热电、贸易、房地产、旅游等相关产业,是一家集生产、经营、文化、生态建设为一体的循环型、现代化、规模化企业集团。连续多年位居交城县第一纳税大户,被评为地方“旗舰企业”。

7、柳林县汇丰兴业焦煤集团董事长曹建军

山西汇丰兴业焦煤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8.43亿元,是吕梁市第七大民营企业。山西汇丰兴业集团是以原煤开采、精煤洗选、铸造焦冶炼为支柱产业,集房地产开发、煤层气经营、电子科技、物流运输、城市供水、地方风味食品加工、酒店服务、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之一。目前,集团总投资50多亿元,拥有员工4000余人。

8、柳林县森泽煤铝董事长刘继平

柳林县森泽煤铝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26.34亿元,是吕梁市第八大民营企业。柳林森泽煤铝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下设柳林县下山峁煤矿、柳林县三贤岔煤矿、柳林新兴粘土矿、柳林昌盛粘土矿、柳林付家沟粘土矿、吕梁市离石区国贸大酒店等产业,目前已形成集能源化工、冶炼、旅游、餐饮、商务为一体的产业集团。

9、孝义金岩电力煤化工董事长温克忠

孝义市金岩电力煤化工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4.87亿元,是吕梁市第九大民营企业。孝义市金岩电力煤化工有限公司于1992年创建,位于孝义市经济开发区,是一个以煤焦为主导,集煤炭开采、原煤洗选、机焦冶炼、化产回收、矸石发电、新型建材、物流仓储、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民营企业。

10、孝义金达煤化工科技董事长马力农

山西金达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24.31亿元,是吕梁市第十大民营企业。金达集团成立于1995年,于2009年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公司重组以来,经过几年投入和发展,集团所属企业基本完成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煤炭清洁利用的人物,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采煤、坑口洗煤、大型绿色焦化、焦炉煤气高效清洁利用和物流(铁路运输)、国际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煤炭循环经济企业,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和参股实体企业山西金达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达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沁源凤凰台煤业有限公司、孝义市金达煤业有限公司、沁源县洁达煤业有限公司、孝义市金达铁路运销有限责任公司、孝义市安达燃气管输有限公司、青岛恒利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8户企业,员工3000人,总资产110亿元。

源于孔孟之乡的姓氏(28)——焦姓

焦姓发源地:山东济宁市嘉祥县 河南三门峡市陕县 焦姓总体概述: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寻根溯源:

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

《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关于姜姓焦国的封地所在,目前史学界说法不一,或谓河南陕县,或谓山东嘉祥县。《广韵急就章注》记载姜姓焦国,其地望在今山东济宁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嘉庆重修一统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焦城,在嘉祥县南十五里青山之东,县志俗传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即此,今其地为焦城村云。”何光岳先生认为,姜姓焦国西周时在今河南中牟,东周时迫于郑国而迁豫东商水县,再迁今安徽省亳县。此二地又被陈国兼并,最终迁至山东省嘉祥县,春秋中叶之前并入鲁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李家窑周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在M44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铜器—追夷簋。其铭文考释如下:“佳正月初吉丁亥,追尸(夷)不敢昧先人之显,对扬厥显祖之遗宝,用作联皇祖宄仲尊簋。追尸(夷)用祈赐眉寿永命,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王龙正先生认为,簋铭追夷亦即焦夷,原本是作器者私名,器主是姜姓焦国的后裔,因某种原因成为新封姬姓焦国的臣民。他说:“从字形看,焦字从隹作鸟形,作为国名,它很可能与本氏族的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而山东正位于以‘鸟为名’的东夷部落……说明焦地原在东夷区域,与中原之陕地不合。”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姜姓焦国就在山东境内,其受封者应为炎帝神农之后。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

据《广韵》所载,周朝时,有王室同姓诸侯国焦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南二里之焦城),后被晋国所灭,原焦国王族之后遂以国名为姓。姬姓焦国既然为西周初期的同姓封国,那么该国之始封者必当为周王室的同姓贵族。虽然该国始封者因文献记载缺乏难以考察,但其封地当在今河南陕县,即三门峡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杜预注曰:“焦在陕县。”《汉书·地理志》弘农郡条下云:“陕,故虢国,有焦城,故焦国。”有学者认为姬姓焦国是召公之后,并进行了考证。《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陕州,周为周公、召公分陕之所。”《公羊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何休注曰:“陕者,概今弘农陕县是也。”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可推断,姬姓焦国当为周初周公或召公之后的封国。需要指出的是,宋人罗泌在《路史·国名记》中谓陕县之焦国乃“召公子谯侯旧国,谯,云焦,故城在陕州东北部”。我们认为此说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关于姬姓焦国的受封年代,可以从周初三次大规模分封中得到佐证。第一次分封在文王时期,第二次分封在武王克殷之时,第三次分封是周公东征取得胜利之后。《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焦国既然为召公之后的封国,其受封时间当在第三次大分封之时甚至更晚,具体说来,大致应在成王、康王年间。其灭亡的年代为西周末年,即今本《竹书纪年》云:“幽王七年,虢人灭焦。”时在公元前775年,前后存在时间大约200年左右。

关于姬姓焦国都城的位置。《汉书·地理志》云:“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水经注》卷四记载:“河南即陕城也。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亦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陕州城位于今三门峡市西郊陕州风景区内,其残垣断壁尚有保留。焦国得名于焦水,焦水今名苍龙涧河,位于陕州城西南,向北注入黄河。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古焦城是一座位于虢都上阳城内东北角的小城。由此推知,焦国灭亡后,虢国占有了焦国的领地,随后又以焦城为基础,在其西南营建新城,使原焦城成为新虢城的一部分,即虢城的“东北隅”。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上发现了部分城墙遗址,从而确定了虢都上阳城的具体位置。

关于姬姓焦国公共墓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配合三门峡市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在李家窑虢都上阳城内发掘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西周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和数座车马坑及马坑。这批墓葬和车马坑、马坑的开口层位均在虢国文化层之下,皆为口小底大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大部分为陶器,以鬲、豆、盂、罐为基本组合形式,只有个别墓葬中出土有青铜器。这批墓葬除几座出土青铜器为低级贵族墓外,大部分为贫民墓,且有些墓葬就在上阳城宫殿区内或在宫殿区附近,这表明与虢国墓地年代相同的上阳城建在一处早期的墓地上。从地层的叠压关系上看,这批墓葬明显要早于虢国文化层。再根据古人尊崇宗庙和祖坟习俗及观念,推断这批墓葬不是虢国人自己的祖坟,而应是被虢国人毁坏了宗庙社稷的焦国人的墓葬。这批墓葬年代的下限当在公元前775年,即虢国灭焦之前。

总之,焦姓的最早起源主要来自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姜姓焦国和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的姬姓焦国。至于其他的起源地多为后世的其他族改姓,时间上要晚了许多。

得姓始祖:

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 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

郡望堂号:

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记载: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记载:望出中山、广平、冯翊。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巨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汉景帝后改为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地区。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挢蠓腭磾,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堂号

三诏堂:源出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处士焦光的家世,自东汉焦光结庐隐居此处,平生饥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为名的。在这里,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转折处,江中心号称浮玉的名胜区焦山。东汉时,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汉灵帝三度下诏请去做官而拒绝,名传千古的焦光后裔,就以“三诏堂”作为堂号。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饮仙堂”、“中山堂”等。

宗族特征:

一是渊源主流极为明晰。以炎帝神农姜姓、黄帝轩辕姬姓为主流,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因而焦姓血缘沿续极为正统,完全可称“天下焦姓为一家,后裔繁衍承一脉”。

二是南迁历史朝代最早。焦姓南迁比其他姓氏南迁历史较早,始于西汉时期,意思是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南各省的大多焦姓南迁历史至少有2000余年。因而江南焦姓与北方焦姓相比,繁衍昌盛,人口较多,分布较广。

三是祖先历史较为沉寂。焦姓历史人物记载于古老史书不多,可以说先辈是沉寂于世,不善张扬,勤耕苦读,兴家创业,仁爱为本,自守先德。但焦姓历史人物要么平平淡淡,要么就是一鸣惊人。

四是睦族友邻团结和谐。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以真善美孝弟为先,天下“焦”姓均能视为一家,恭敬如亲。宗规族训与时俱进,呈现出“辉煌显赫承先德,竞相显贵勇争先”的良好家风。

五是外姓基因融合清晰。焦姓由炎黄二帝传承为主流,历史上也有外姓基因注入。历史上融入焦姓的主要有四大方面。其一氐人融合。在南北朝时(420—581),发生在西北、西南地区,南朝时有甘肃、四川一带氐族人形成了南安郡,汉化为焦姓大族。其二夷族融合。在汉朝时(距今1800年前),在四川南部、云贵地区的南中夷四姓中,有的取为焦姓,称为“叟族”大姓。三是党项融合。在唐朝时期(618—907)的吐蕃人,及北宋朝时期(960—1279)宁夏地区的西夏党项族中出现了焦姓。四是满族融合。清朝初期(1644年前后)位于东北地区的满州八旗觉佳氏,其后人改为焦姓。此外还有苗族、回族等民族中也有焦姓。

焦姓名人: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现在大约有百部焦氏家谱记载始祖是焦延寿。

焦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遂:唐代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

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累擢至四方馆使、荣州刺史,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卒年七十。

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后被革职。

焦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贽作《藏书序》。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闿所杀害。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中共党员,抗战英雄。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以身作则,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强忍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病逝,终年42岁。

焦国英:(1927—2008年)字厚本,系西汉焦延寿第66世孙,焦先第57世孙,泰州寺巷焦荣第22世孙。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大梁家村人,中共党员,中国刺柏树桩盆景艺术创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焦李成:1959年月10出生,教授,分别于1982,1984和1990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199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6月至今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

彭德和:焦状元的故事(传说)

六安有个状元楼,和南宋状元焦焕有关。关于焦状元的传说很多,下面就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关于焦状元的故事。

公元1127年,由于北宋徽钦二帝的昏聩无能,滥用奸臣,终酿靖康之变,北宋覆亡。当时金兵占据了黄河以北包括幽云十六州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当即,赵构就定都南京应天府,即今河南商丘。赵构欲中兴宋朝,建庙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的开国皇帝。南宋定都以后,金国由于要整治刚刚占领的大片北宋江山,暂缓了对南宋的进攻,使南宋有了喘息之机,南宋小朝廷就过上了“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日子。此时,宋高宗开始大搞文化建设,昭告天下,开科取士,广聚人才,重用读书之人。

话说,当时在六安州西二十余里地的武陟山西南,即现在的分路口附近有个焦家庄,这个庄子里有好几户姓焦的人家,其中住在靠西头的一座四合院的一户焦姓人家,是当地的殷实大户,当家人叫焦厚成,乡里人称他焦员外,是个敦厚朴实的人,有两个隔龄同的儿子,大的叫焦焕,自小聪明好学;小的叫焦炳,善于舞枪弄棒。焦厚成粗通文墨,由于要养家,所以没有读多长时间书。但他非常看重读书,崇尚读书人。他所生活的年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朝廷重文轻武,天下都看重读书。所以,焦员外就把给两个儿子读书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读书,首先要找先生。在焦氏兄弟刚破蒙的时候,焦员外就请了当地有一定声望的人到家来教两个孩子。到了焦焕十三岁的时候,家塾先生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了,也就是教不了学生了。焦焕常常提出的问题已超出了塾师的水平。这时塾师就推荐说在西南的九公山下有一所非常有名的塾馆叫三教堂,教出了不少秀才举人。求知心切的焦焕当即就要父亲送他到那里去读书。焦员外也正有此意,但塾师不开口,他也不好辞人家。既然今天塾师自己提出了,那就顺坡下驴。

第二天,焦员外就驾着自己家的小驴车,驮着两个儿子一早就赶往三教堂。塾馆的掌事人姓林,人称林员外。见面后说起话,原来和焦员外还沾亲带故。焦员外说:林员外,两个犬子就交给你了,别的没要求,唯一要求是要对他们严,不听话你就打,不完成当天学业就别给饭吃。有后果不要你承担。我今天就给你立下文字。林员外说:家长要都能像你这样那就好了。不过,我们书院对每个学子都是一样竭尽全力地进行教培。我看你的儿子是响鼓,自己争着要来,成才是早晚的事。焦员外说:响鼓也得你这重锤敲呀!两个员外说完都哈哈大笑。林员外说书院这边没房子住,在书院东顺大沙河下穿过一座石板平台,向东走二里,我家有座小院空着,正好给他兄弟俩住,你只要找个书童给他们烧烧饭看看门就行了。

在三教堂学习期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焦氏兄弟,不知道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道北宋朝廷已经覆亡,南宋朝廷已经建立并开科取士。他们在三教堂读书五年,每天早出晚归,来回都经过淠河边离渡口不远的那座石板平台,有时他们一往经过,有时或站或坐在平整光滑的石板平台上看书,有时把目光投向远方,看着上下的白帆和来回的渡船。在往京城赶考时,焦焕曾在这里等渡船,因当时他正想到一篇文题应该怎么写,以至于渡船来回三次他都忘了上,后来考试时就主考了这道题,他把在等船时想到的都写进去了,后来人们把这里叫读书台。回到小院,他们常常拿着写过字弄脏了的毛笔和砚台到小院前一座石砌围埂的池塘里洗涤。由于焦焕长年累月的洗刷笔砚,塘水都变成墨绿色的了,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砚瓦池。

高宗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128年),朝廷就昭告天下,在全国开科取士。焦厚成一得到消息就立即赶往砚瓦池,拜见了林员外。林员外一见焦员外就捻着胡须笑着说:我知道焦兄来此之意。先别急,我们小酌两杯。慢性子的焦厚成今天可急了,说:林兄,我哪有心思喝酒呀!朝廷要开科取士了,不知道两个犬子到底如何?林员外说:不三杯下肚,我回答不了。焦员外只好坐下陪林员外小酌。林员外说:你来不来都一样,我已安排好了。这之前我已带两个孩子去乡试了。今年是新朝首开考试,乡试后就直接到京城会试了。你家大儿焦焕,乡试第一,我还未给你道喜呢。小儿子不是读书之才,今后就不要枉花功夫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可以到会试期了。焦员外给焦焕配了两个仆人,一个书童一个杂役,带好盘缠衣物,背着行囊,主仆三人烧香叩首,辞别焦家庄,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一路向西北,往千里之外的京都(商丘)赶去。那时没有马路,更无车辆。毛驴车是上不了长路的。主仆三人行行走走,渴了喝口皮囊的水,饿了吃点自带的干粮,累了歇歇,就是这样一天也走不到一百里路口,因焦员外一再交代,每天要天大亮,吃饱早饭才能上路,中午不上饭店,就在树荫下歇息吃干粮或在路边茶馆喝点茶吃点干粮。天黑前一定要住店,要找集镇上住人多的大店,不能住路边小店。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六安州到商丘,一路河流纵横,丘岗山地不断,行程艰辛。走到第六日,傍晚住在亳州十八里集的一个客栈。这家客栈很大,住了上百人。晚饭后,焦焕说:明天傍晚我们就可进入中州,晚上就住宋集,外后天中午就可到达京城了。由于高兴,焦焕晚上和两个仆人煨了一壶亳州烧酒小酌了一杯便早早入睡。年纪大一点的杂役,按照老爷的教导,在客栈内转了几圈,也回来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主仆三人上路了。路上,杂役问焦焕,中州是什么地方?焦焕说:中州又叫中原,我们要去的京城都属于中州,和淮南道的亳州离得最近。一路走着说着,快到中午时已进入宋集地界。这时杂役突然站住了,笑嘻嘻地说:今晚到宋集我请客。书童说,发财了?杂役说,我捡到了一个金环。焦焕说:什么,你捡到一只金环?快拿出来我看看!焦焕拿在手里一看,是一只漂亮的手环,足有好几两重,上面刻着文字,依稀是董王字样。焦焕问:“是昨晚在十八里捡的吗?”

“不是,是三天前在颖州捡的”。

“为什么不早说?”

焦焕立即转过身往亳州方向走。两个仆人和也去京城赶考的几个举子说,马上就要开考了,你这一去一回,黄花菜都凉了,考试早结束了。还是别去了,等考完再去。

焦焕说:“这是人家的传家之宝,肯定是一位妇人丢的,如那位妇人家人不理解,或她本人想不通,会因为这只金环失去性命。我今年考不上以后再考;这妇人若想不开,就是一条人命。”不管别人怎么说,焦焕义无反顾地大步往回走。

三天后回到了颖州客栈。焦焕说起此事,客栈掌柜说:“这是董家给夫人的传家之宝,若你们不送来这金环,董夫人肯定没命。她们一家正在到处找呢!已到所有住过的客栈找了。”不一会,掌柜派人把董夫人找来了,焦焕亲手把金环交到董夫人手里,还连声说:对不起,送回晚了。董夫人说真的太感谢你了,是我自己不小心把它弄丢了,你们捡到跑这么远送回,叫我说什么好呢?那个杂役仆人说,那天出门前,我在过道里看到的,就顺手捡起,半天也未看到人,就急着赶路了。后来才告诉我家相公的。这下相公考试的时间肯定赶不上了。

焦焕一再辞谢董家的挽留,坚定地向京城走去。

四天后终于赶到京城。明知道考试时间已过,但焦焕仍抱着一线希望,在京城的一家客栈住下。自古道:好人有好报,苍天不负忠厚人!客栈掌柜听说是赶考之举子,就笑着说,你们真走运啊!考试时间推迟了,要到下个月初才考。一问原因,原来是京城考场遭了火灾,一应考试物品全部烧毁,试卷也烧了,所以要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如期开考。经纶满腹,才华横溢的焦焕,拿到试卷后,不由得心花怒放,因主试题就是他从砚瓦池出来,在读书台等船时就思考过的试题,由于全神贯注的想题答题,误了几趟渡船,终于写出满意答案。今日再遇到这试题,又有了新经历,答题就愈发豪畅,经纶尽得发挥。结果以会试第一,夺得新科状元。焦焕后来在朝廷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时人了解到焦壮元的事迹,编了很多故事,无论在庙堂大殿还是茶馆书场,大力宣传其品学兼优、拾金不昧、忠厚勤勉。直到今天,六安还流传着清同治年间编制的《六安州志》上的诗句:

会试入天朝,

送金千里遥。

不燃南院火,

怎得状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