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气(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气(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10月23日举行

本报讯(记者 陈小平)“三月三,拜轩辕;九月九,拜商祖”。10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将于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在商丘举行。

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承办,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之一。

第九届华商节以“华商一家同心致远”为主题,贯穿商祖、商部落、商王朝、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这条主线,着力打造全球华商的寻根之旅、心灵故乡,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本届华商节将突出“一节一会一展”。“一节”,即举办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商祖王亥拜谒大典;“一会”,就是举行第九届国际华商投资(商丘)大会;“一展”,就是举办殷商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成就展、“殷商之源、大美商丘”中国古城摄影展等系列展。

据介绍,本届华商节将采取“线下活动+线上活动”方式,运用4K、5G、AR等技术手段进行实时传播,使全球华商通过此次文化盛典共聚商祖故里、共拜商祖王亥、共话华商精神、共谋发展大计,通过技术赋能点亮盛会,在线上打造永不落幕的华商节。

自2006年以来,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已成功举办了8届。前8届华商节共签约项目871个,投资总额达2600多亿元,涉及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城市基础设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霜降

姜宝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己属深秋。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一年一度秋风尽,秋风狂扫落叶黄。在美丽的鲁北平原,每年的寒露时节,乡村公路两边的各种树木叶黄萧瑟,残败枯萎。在秋风的吹拂下,金黄金黄的各种树叶,纷纷扬扬犹如苍穹中撒落的雪片萦满地面。甚是美丽,煞是好看。到了寒露节气,凉气加重,常会有人叮咛,添衣加被。四野景象,满目秋黄。叶随风飘落,菊花满堂,满树只见柿子,叶子却飘向远方。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寒露节气这半个月气温,从凉爽向寒冷过渡,节后就能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深夜的露水越来越寒,几近凝结,没有窝巢,露宿野外的鸿雁忍受不了,它们成群结队飞上天空,排开一字形或人字形队列,向南迁移。

民间有“雁不过南不寒,雁不过北不暖”之说,大雁成了物候之征,南飞转冷,北飞转暖。天空鸿雁迁飞的景观,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油然而生,还会联想起:汉使苏武牧羊鸿雁传书的典故,汉高祖刘邦信鸽召救兵的史记,西王母驾临青鸟报信的传说,王宝钏大雁递血书的戏文。

寒露时节,万木逐渐凋谢萧落,唯独菊花生长茂盛,绚丽多姿。元稹诗赞“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寒露时节中有一个大节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按阴阳理论,物极必反,九已盛到极点,再往下便要回到一,九九相逢更是大不吉,所以重阳节许多风俗都是出于一个目的:避恶禳灾,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之一(清明、中元、重阳、除夕), 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地区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

碧云天,黄叶地。九月初九登高与三月初三踏春一样,都是全家老少齐出动,登高远眺、游园览景、欣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菊花酒,摘菊花舒展时之朵,连同青翠的茎叶,杂和黍米酿成,到来年重阳这天就可以饮用了,据说饮了这种酒,可以明目去火,延年益寿。秋风响、蟹脚痒,九月团脐十月尖,此时无肠公子大量上市,“持螯饮酒菊花天”,是个不错的享受。

在我的记忆里,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记住的就是霜降。因为从这一天起黄叶开始飘零,天气越变越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古人谓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说霜降以后,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开始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这也说明,真正意义上的冬天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在霜降以后的日子里,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有的离开了大树。田野里的庄稼,逐渐收获,大地显出了它的本色,有点凄凉。太阳红红的,向南方走去,离我们越来越远,失去了夏日的光芒。那些炽热,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太阳的光芒,变得越来越温柔了。

霜降,是季节的一个节点。过了霜降节气,就要立冬了。秋天也就即将结束,在分别时,无论是季节还是人类,都会有些伤感。在告别秋天的时节,霜降带着一股深深的凉意,在人间蔓延。

单是看“霜降”两个字,都觉得寒冷,露结成霜,在泪珠儿结成了霜,该是有多伤心呀。但是要离去的终究会与我们分别,霜降就是秋天来告别人间的使者。人们常用“风霜”来比喻人生的艰难,饱经风霜,该是庆幸还是一种妥协,值得庆幸,在我们历经了风霜之后的光阴,便会生出枫叶红似火的壮观,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壮丽。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写道:“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苏轼眼中的霜降,也是俗世中的美酒佳肴和客来客往。他在树木的叶子全部落完之际,抬头看见明月,心中是快乐的。看来无论是诗人还是俗人,内心的欢乐表现出来看万物有情。

在气候寒冷,大地现霜的秋末,唯有菊花在寒风中绽放,独领风骚,出尽了风头,而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得到了很多人的欣赏,无数人把自己比喻成菊花,成就了一段佳话。

霜降一到,原本热闹的大地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再不见苍翠的绿叶,只剩遍地枯黄,再不觉蝉鸣虫叫,它们生命已到尽头,霜降时节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寂寥的美。

站在秋的路口,依偎秋的怀抱,时光里,故事总有讲不完,岁月流逝,老去了容颜,却成熟了心智,当繁华中叶片落尽,生命中脉络才会历历可见,走过属于自己的岁月,一路走来,回首经过的人间沧桑的不易,不愿意在彼此伤害中求得生存,只想做好自己,去适应别人,不求别人多么理解,一切只想平淡。

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走的是平淡路,做的是简单事,让繁杂的事变得情趣简单,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泡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滋味,喝的是水,醉的却是生活中五味杂陈,不求最好,也不怕多好,就这样,安静、随和、祥和、平淡中走过,有朋友的相伴,亲人幸福的微笑,就这样,美好如初.....云淡风轻,又一年,花开花落,又一季,就这样,迎着秋日初冬的暖阳,孕育着冬天滋润,期待着来年春的萌发和生机盎然,那将会又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和丰收的希望归宿。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从饮食变化看社会变迁》获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征文一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黄河故道怀古》在第四届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散文组优秀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

博客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重阳节有何来历,古人为何选在9月初9这天?两九相重,尊崇又吉利

重阳节有何来历,古人为何选在9月初9这天?两九相重,尊崇又吉利

一年一度重阳节的时间,定在了每年的农历9月初9,与中国的数字“9”,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说:“9”为单数最大数,也是阳的极数。

9月初9,两“9”相逢,故取名“重阳”,又名“重九”。

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已经取得经书的唐僧师徒四人,在返回东土大唐的路途中,被得知不够九九八十一难,观音菩萨临时施法,凑够“九九真阳”之数,师徒4人方才真正的功德圆满。

九九归一,一元复始。因此,古人认为,9是个尊崇吉利的数字,“九九重阳节”也就成为一个吉祥如意的节日。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合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人们除了将九用在帝王身上,比如皇帝被为“九五之尊”,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国宝青铜器就有九鼎;而古人也人为,天下有九州……

先秦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夜游》一诗中说: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足以说明,重阳节早在2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民间流传着一个叫桓景9月9日,拯救百姓的故事。

桓景出生在河南的汝南县。一次瘟疫,不仅夺走了许多父老乡亲的病,桓景的父母也在此难劫中遇难。

“汝河里,有瘟神。爬上岸,人遭殃;终南山,费长房,除瘟疫,他帮忙!”

一日夜晚,桓景梦到父母为他托梦,请他到终南山,请费长房神仙帮助降伏瘟魔。

念及桓景为民除害的无私和诚意,费长房不仅收其为徒,下山前还送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

九月初九,当瘟魔再次想出来害人时,费神仙告诉弟子桓景:正是斩妖之魔之时。

临行前,费神仙还拿出了“茱萸叶子,菊花酒”等避邪之物,让乡亲们拿到这些东西登上高山避祸。

果然,当瘟魔再次出现时,被人们带的茱萸冲肺,熏得头昏脑胀,而菊花酒的酒气,则更是刺得瘟魔不敢靠近。

而桓景也用青龙降魔宝剑,一击除掉了这个瘟魔,使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不受瘟魔的侵害。

人们为了纪念桓景,就将九月初九定为美好的节日——重阳节。

古人将重阳节尊为“孝心节”或“敬老节”,皆是因为“九”与“久”同音之意,寓意“长命百岁”,这其中,深深地包含着对老人、对长者的祝福之情。

因此,古人会在重阳节这一天选择祭祖、推行敬老活动。

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重阳节被官方确定为正始节日。此后,上至帝王将,下至民间百姓,也都会选择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以畅秋志。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