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甲戌日柱遇2023癸卯流年(甲戌日柱配偶一定遭殃)

甲戌日柱遇2023癸卯流年(甲戌日柱配偶一定遭殃)

为何古人称怀孕女子为“身怀六甲”?这“六甲”指的是什么?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都秉持的理念和传统,子孙满堂更是祖辈的一种期望,为此,家中的女子就不得不为延续香火而努力,每当家中的女子怀上孩子的时候人们都会称其“身怀六甲”,那这“六甲”指的是什么呢?古人又为何提出这样的说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奥秘。

什么是“六甲”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这所谓的“六甲”究竟是什么?六甲一词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式——干支纪年法,这种计算时间的方式直至今天也依旧在使用着,是由十个天支以及十二地支相互搭配所组成的,这种搭配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每隔六十年一循环,所以在古代人们也将六十岁的人称之为花甲之年,其中指代的就是这一含义。

而六甲也和这有关,说的是这六十种不同搭配之中六种以“甲”为首的搭配类型,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总称称为“六甲”,所以纪年法这个角度来看,六甲也是代表着特定的时间和年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不过古人在将这干支纪年法与其他方面的学问结合起来之后便衍生出了很多的说法,正因如此,六甲在除了表达年份之外也被人们赋予更多的含义。

代表“阳神”,渴望得子

在道家学派的说法中,六甲值得是神明之中的阳神,他守护着万物生灵,也守护着尚未出生的胎儿,所以这样的说法是一种礼貌的称呼,也是对于孕妇的尊重。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在语言方面的艺术,当人们看到一个孕妇时总不能以粗俗的词语来形容她们,借助这样一个尊敬的词语既能指代特定的人群,也能体现个人的修养。

还有就是六甲都是代表着阳时,这样的特殊时间点正是阳气旺盛的时期,而男女

两种性别之中属于阳刚之气的肯定男子,那这个说法也就因而有了另一层含义,希望自己或者是对方家的女子能够生下一个儿子。

毕竟自古以来一直有着男尊女卑的社会思想,男子的社会地位要远高于女子,女子在未来只能选择出嫁到别人的家庭之中,自然也就不会被父母所重视,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也无法彻底清除,人们对于得到儿子的渴望也要远高于女儿。

新的生命的诞生

除了表达古人对男子的渴求之外,六甲也是有着代表时间的含义,第一种说法就是说六甲代表的是六十天,因为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看一个新生儿从刚开始的细胞到逐渐成型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而这个过程恰好是六十多天。

这与六甲也指代的时间不谋而合,可见这古人的智慧完全不逊色于现在的高科技,虽然科学理论上胎儿的实际成型与古人所预估的时间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时间差并不是很大,仍然具有可信性。

第二种说法就是说六甲其实代表着的是六个月,孕妇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不过在显现怀孕特征的时候是在六个月这个时点上,六个月之前孕妇的肚子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而六个月之后随着胎儿逐渐的成长并最终成型,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即将诞生,六甲其实在这里也成了胎儿发育是否完全的分界点。

美好的祝愿和期许

这最后一种代表着的是古人对于即将诞生的婴儿的一种美好的祝福和期许,有的时候人们说身怀六甲是怀了六个神仙,细细思索会发现这句话不仅仅表达了自己对孕妇的祝福,希望能够多生下几个子嗣,也是对于孩子在未来能够健康成长的祝福。

因为古代人们渴望多子多福,希望家族血脉能够一直延续,开枝散叶,所以子女越多越好,而六甲也包含着祝福长寿的寓意,希望新生儿能够长命百岁,毕竟古时候医疗水平比较低,医学条件也很差,婴儿的存活率并不是很高。

与此同时,古人的平均寿命大多也只维持在四五十岁,能够活到六十乃至更高的实在是屈指可数,六甲就是希望降生的孩子能够活到六十岁以上,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

除此之外,从这些说法来看我们也能从中得知古人对于男女的性别歧视,为了传宗接代人们更喜欢男孩而不是女孩,所以总是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生下儿子,有的为了能够实现这一愿望会一直让妻子生下去,直到有男孩出现为止,足以见得这种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说是病态化。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无论男女都和家族以及父母亲戚有着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并不是性别所能改变的,随着一代代的发展和延续,这种血缘关系也会逐渐的松弛和单薄,求男不求女的这种性别歧视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人们愚昧无知的一种体现。

结语

在现如今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早已经被人们摒弃,生男生女已经不再受世俗的影响和束缚,而且自建国以来男女平等的认知也逐渐普及开来,人们不再因性别的不同而歧视对方,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直处于男性之下。

而且更重要的是女性权利得到恢复,不仅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也可以参政,凭借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想来这样的美好时代才是真正值得传承的文化思想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八字看婚姻,合看不吉婚姻篇,流传千年的断语自有其道理

日干支相同, 損財, 不利夫妻。

日支遭刑遇沖克, 男不利妻, 女不利夫。

日帶傷官夫妻不完, 主對方好咒人。

男逢傷官有二婿, 女逢傷官恐再嫁。

陰陽差錯日, 不利婚姻, 男女逢之必再婚。如丙子、丁丑、戊 寅、辛卯、壬辰、癸巳、丙午、丁未、戊申、辛酉、壬戌,、癸亥。

男逢比劫必爭妻, 女逢比劫必爭夫。

官殺重重無財, 妻能內助不藹諧。

柱中兩戊合一癸, 再娶再嫁。

四柱純陽男必寒, 純陰女必寡。

日時對沖, 夫妻不和又不利子。

男逢羊刃有二婚, 女逢羊刃必再嫁。

妻宮有克無早娶, 夫宮有克無早嫁。

夫妻隨娶隨嫁, 定是比肩伏馬。

日坐七煞, 夫妻性暴利不和, 不離則凶。

夫妻年柱犯天克地沖, 男女逢之, 必有生離死別之憂。

日破月沖,男女不利婚。

男女比肩重, 婚必遲, 身在旺地, 必早婚。

官殺混雜, 傷官合重, 男子犯之迷酒色, 女人逢之, 不媒自嫁。

正偏財多, 好色風流, 夫妻不和。

男印多克妻; 女印多防淫亂。

夫星妻星位中有合, 終有生離。

甲辰、甲戌兩日, 男子逢之必克妻, 女人遇之定克夫。

男合主秀,女合主淫。

傷官之運, 克妻克夫, 犯克歲君, 防傷妻夫。

孤鸞入命, 夫哭妻, 妻克夫。

生月帶咸池, 夫妻外心相撓。

创办广州陈家祠的四十八位乡绅揭秘,这些人你都知道有谁在里面吗

题接之前发表过的陈家祠文章解答,有许多的读者都想了解背后的人物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借此机会来简单认识下,创办陈家祠的四十八位陈氏族人名字以及他们的事迹吧!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些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广州陈家祠,如今是众多游人到访的一个新景点之一。这里,有着岭南最为盛名的宗族文化简单了解,也有着岭南园林的传统特色。曾几何时,陈家祠这个清末建筑物,在当时人们眼里就是一个比较新潮的建筑。虽贵有大气、漂亮、但缺乏历史感。随着岁月流逝,昔日的陈家祠,如今可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不乏也是清末建筑群的一大奇迹。

那么,今天我们来简单了解下,当时参与这件事四十八位陈氏族人都有谁吧。

1.陈昌潮 2.陈宗询 3.陈福谦 4.陈冠朝 5.陈宝鋆 6.陈梦日

7.陈乔森 8.陈熾基 9.陈序琛 10.陈炬林11.陈景鎏 12.陈伯陶

13.陈如岳14.陈荣辉 15.陈念荣. 16.陈基 17.陈桂士 18.陈作離

19.陈兰彬20.陈序球 21.陈熙敬 22.陈植榘 23.陈福谦 24.陈庆桂

25.陈华褧 26.陈国彬 27.陈汝畴 28.陈栋 29.陈植恕 30. 陈序琳

31.陈桂籍 32.陈焕尧 33.陈宝章 34.陈而韶关 35.陈嘉谟 36.陈培桂

37.陈序璿 38.陈龙章 39.陈为焕 40.陈锦腾 41.陈桂薰 42.陈忻虞

43.陈文蔚 44.陈兆祥 45.陈文海 46.陈承果 47.陈其政 48.陈济坤

一共四十八位乡绅,有些名字与府志有出入,故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经翻阅广东旧通志以及各地地方方志得出结果,其中有秀才(生员)名头者有37人之多,其中举人或举人之上功名涵盖进士等者。则有24人,其中7人为进士,七人中有6人为翰林。还有部分武职将军等。其中又以广东吴川人陈兰彬京官最大,此人当时是广东陈姓族人中官品最高,当时为正三品左副都御史。他毕生最高官品来到礼部侍郎,从二品。

翰林与进士名单:

(咸丰3年癸丑科1853年)进士左副都御史陈兰彬 吴川人

(同治十年辛未科1871年)进士翰林院编修陈序球 南海人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1874年)进士翰林院编修陈华褧 新会人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陈景鎏 番禺人

(光绪六年庚辰科1880年)进士陈庆桂 番禺人

( 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 进士翰林院编修陈如岳 南海人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探花翰林院编修陈伯陶 东莞人

当时的陈姓族人在文化水平上尤为杰出,如此大规模在翰林院工作就可知他们的水平有多高。近来民间也有人传言说,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挂虚职在陈家祠里面。就算是虚职最起码这些古人,也有这份心意在里面。

以上诸公除了文化水平犀利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奇趣百怪的故事。

如:大名鼎鼎广东人都知晓的石湾玉冰烧就出自进士陈如岳之手。一个进士文化人对酒有如此热诚甚为少见。石湾玉冰烧先把蒸出的米酒放入大瓮中,浸入肥猪肉,经过大缸陈藏,精心勾兑,酒体玉洁冰清,滋味醇和,醇香甘冽。看到没,主要有肥猪肉在里面,没尝试过的亲可以试下哦。

陈如岳

肥猪肉酒你试过没?

陈兰彬:热诚高州府文化研究与编辑,题字对联各地存世颇多。另外,其热诚乡里文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地方名士。

陈兰彬,礼部侍郎

这就是陈家祠四十八位乡绅名单,四十八位人物,都为陈家祠的贡献做出不少努力。鲜有名单者实在有些没法查实敬请见谅。以上名单,大家可根据网上查找或者各地府志资料等都可对号入座。

参考资料:广东各地县志、方志

人物志、陈家祠手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