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灶神贴在厨房什么位置什么时间贴(灶神贴在厨房什么位置)

灶神贴在厨房什么位置什么时间贴(灶神贴在厨房什么位置)

明天小年“祭灶神”,讲究“摆五3吃3不动”,尊重老传统,来祈福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把福祈”。时间过得真快,翻看手机,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也是北方的“过小年”,南方有些地区是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的。在民间,这天有2大讲究,“扫尘、祭灶神”,然后就开启了一年一度人们迎春节的序幕。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又叫“祭灶”、“辞灶”、“送灶神”,这在民间影响是很大的。灶神又被咱老百姓称为灶王爷、司命菩萨、灶君司命,相传他是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是负责管各家灶火的,因此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来崇拜。老祖宗认为,每年灶神都会上天去给玉帝打报告,说说一个家庭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所以,就留下了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大家给灶神来送行的老传统。

那么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的这天,老祖宗又会留下什么样的传统习俗呢?

老一辈人讲究“摆五,3吃,3不动”。

一、咱们先来说说“摆五”

我们这里一般送灶神都是入夜6点开始的,祈望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就是让灶王爷到天上多多美言,回来的时候给家里带来吉祥安康。

在民间有着“人三,鬼四,神仙五”的说法。而神仙五,就是所谓的“摆五”,在祭祀的时候,家里摆放贡品,每种贡品一般都要讲究摆放五个,不能多,也不能少。还有不能敷衍,摆放一些家里放陈了的瓜果和点心,这是不诚心,也是不恭敬的。

为什么要摆五呢?老祖宗把人生最大的幸福归结于“五福”,所以摆五,也是希望灶神能够在归来的时候给自己赐下五福。各地风俗不同,摆放的贡品也不同,我们当地一般会摆放苹果、橘子、西瓜、点心、芝麻糖、炒米糕、年糕。

二、3吃指的是哪几种食物

在祭灶的时候,希望灶神去天庭汇报只说好事,不讲坏事,因此为了表示诚心,大家都会供奉上很多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1】汤圆

汤圆是祭灶后必吃的食物之一。在祭灶的时候,按照老传统,我们当地家家户户都会给灶王爷供奉上汤圆,必须是甜馅的,更有讲究的是把汤圆和饺子一起供奉。老话中“出门饺子,回家面”,吃饺子是给灶王爷送行的,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万事如意。

在以前,汤圆都是各家各户滚出来的,如今都用买的来代替。五仁馅里面有炒熟了的花生碎、芝麻碎、核桃碎、瓜子仁碎、南瓜子碎,加入白糖和猪板油,混合均匀,放入模具中压制紧实,切成小方块,然后把五仁馅用糯米粉一层层包裹,滚成汤圆,这样煮出来的汤圆能不想吗!祭完灶神后,把汤圆重新回锅,再给家人盛入一起吃。

2】麻糖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祭灶神无论是南北方都有吃灶糖这一说,在我们当地的灶糖就是麻糖,麻糖有2种,一种是带芝麻的,口感更加酥脆香甜,另一种是不带芝麻的,口感就是甜,粘度也大。

吃麻糖是为了让灶王爷吃点甜头,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不希望它讲下界的不好,在腊月三十回来的时候,带回吉祥。麻糖也是祭完灶后才能吃得。

3】炒玉米

我们当地有着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素有“腊月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所以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把锅中放些沙子,倒入玉米,小火慢慢不停翻炒,等到玉米酥脆,过滤掉沙子,再把炒好的玉米中加入芝麻和麦芽糖黏成大块,吃起来特别的酥脆香甜。

吃炒玉米跟灶糖有异曲同工之意,都是让灶王爷上天多多美言,回来给家中带来福运。如今已经没人炒制这种玉米,大家都直接换成了爆米花。

三、3不动分别指的啥

1】“神龛”不动

“神龛”指的是灶神的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完灶后,就要把灶神的画像接下来烧掉,这才是“送灶”结束,然后在原地重新贴上新的灶神画像,等到除夕之夜,灶王爷回来之后,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民间有这么一说“灶王爷见锅,来年欠债多”,就是不能让灶君看见锅里的食物,老一辈人目的还是让把灶神画像贴回原位,使灶神回来后,能找见自己的家。其实这里是老祖宗另有所指,不能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行。

2】灶台不能动

腊月二十三这天还有一项传统习俗,就是“扫尘”,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在打扫厨房的时候,灶台擦洗干净,要回归原位,灶台是不能动的,老祖宗认为灶台是一家福禄之所,如果乱换位置家人的财运和健康都会受到牵连的。

俗话说“水火不容”,老一辈人还有所指,就是厨房里的水龙头和灶台,不能安装在一个平面上,如果失水就容易造成危险。

3】床不能动

在扫尘的时候,床也是不能随便挪动的。大家想要彻底打扫好卧室的卫生,可以先把床搬开,床下打扫干净后,回归原位。人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会在床上度过,老祖宗认为床的方向是不能随便变换位置的,这样会影响人的运气。

床是用来休息的,只要睡得安慰舒适,就不要随意挪动,免得影响睡眠质量。

【结语】以上这些都是民间老祖宗的一种风俗习惯,是人们祈求吉祥安康的心理寄托,也是老祖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主要目的还是祈福,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们应该给予最大的尊重,大家说呢?

轻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我。您的点赞就是最温暖的鼓励,谢谢大家!

#红红火火过大年#

二十三祭灶神,农谚“灶爷看着锅,必定欠帐多”,该如何贴灶神?

导读: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农谚说“灶爷看着锅,必定欠帐多”,该如何贴灶神吗?

又到了一年中的小年夜了,因为在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而这天也被称为“灶神节”,其中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灶神了!

那腊月二十三日到了,你知道如何祭灶神和贴灶神像吗?农谚说的“灶爷看着锅,必定欠账多”又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祭灶习俗的简介

灶神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倍受尊敬的神仙,他也叫灶君,灶王爷,灶君司命,或者是灶神星君等!

关于灶神在我国的起源也是非常早的,民间说灶神是炎帝,也有说他是黄帝,祝融的,还有说是姓张的术士,总之版本比较多!

不过关于灶神的记载确实比较早,在商朝的时候就有记载当时民间已经盛行供奉灶神了,并且它还和门神,井神,厕神,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

并且还因为灶神不仅掌管着人间的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同时灶神还有一个职责,他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

而见过灶神画像的朋友们应该清楚,一般灶神左右两边各有两位随侍,一个手里捧着一个“善罐”,一个手里责捧着“恶罐”,就是把一家人的所有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等到年尾了,也就是腊月二十四日这天就上天向玉皇大帝做报告。

也是因为灶神的职责特殊,并且关系到一家人的饮食和生活各个方面,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而在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之前,民间家家户户都会用糖果,酒水等来“送灶神”,也称之为“辞灶”,而腊月三十又要迎接灶神回来。

在以前家家户户的厨房灶台边都有一个专门为灶神设置的神位,并且还称他为“灶君司命”,可见其重要性并且在民间的受尊敬程度!

什么时候贴灶神像?如何贴呢?

关于何时贴灶神像,如何贴灶神像,在民间的说法也是比较多!不过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晚上张贴灶神像!

在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专门供奉灶神的神龛,而灶神像就是张贴在神龛里面的!不过老话也常说“灶爷看着锅,必定欠帐多”,它的意思是说灶神像张贴的位置不能太高,就是不能让他看到锅,不然这样就不利于财运鸿通,往往预示着来年欠账多!

而且关于贴灶神像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在小年的晚上,而晚饭前或者是吃了晚饭后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入夜了以后就可以。

另外就是在张贴灶王爷时,一定要把它贴得端端正正的,不能倾斜,这样就显得不用心,也是对灶王爷的不尊重!要是惹得灶王爷生气了,那到时候他到玉帝那里肯定不会说好话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张贴灶神像之前,要先祭灶神!就是要提前准备好糖果,菜肴和酒水等,供的时候点香、点烛。

至于祭灶神的时间,在腊月二十三日全天,或者是腊月二十四日晚上六点前都是可以的。

如果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就要供酒,而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神就不能供酒了,因为这样的话灶神喝醉了,到时候向玉帝汇报时满口酒气,就容易说胡话。

而且祭灶神的贡品也有讲究的,腊月二十三日供的可以以腥的菜肴为主,而二十四供的以素的菜肴为主,并且这些供奉的东西都不能先试吃,这是对灶神的不尊重!

在供奉灶神的时候可以跟灶神说说话,主旨的意思就是求他上去为你家多说好话等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是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的,就不要把旧的灶神像撕下来,等到了腊月二十四日或者除夕夜再撕下来换新的灶神像!

这是因为灶神都是到二十四晚上6点左右才离开你家,骑马上天,去天庭汇报。而你如果你在腊月二十三日就撕下旧灶神的像,灶神就没地方呆了。

但是在腊月二十四日供的可以将旧的灶神像拿下,贴上新的。至于旧的灶神像可不能随意丢弃,一般都是把它在灶门前烧掉就可以了。

不过在有很多地方都是在腊月三十日张贴灶神像,因为这天也是迎灶神的日子,一般是在腊月三十吃完饭以后,把灶里里外外收拾,打扫干净后就可以接灶神了。

迎灶神的方法也简单,基本就是先摆上贡品,然后把新买的灶神像帖在神龛里,没有神龛的就帖在灶台后面的墙上,高度最好不要超过锅台。然后再在两面帖上对子,这样新任灶神就开始了新的一年任期。

小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而灶王爷又是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在小年夜祭灶神,也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祝愿!

不过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习俗也有不同,以上的仅供参考哦!

厨房里如何安放灶王爷

如果厨房里供奉了灶王爷!那就一定要安放在合适的吉位!这样会给家里带来吉祥!如何快速简单的找到位置?

一般来说,吉位在厨房的门的对角线上(如图所示)。

陪您过年|腊月二十三:小年灶起来

在很多地方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在这天人们会祭灶,收拾房间打扫屋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过年。那么您知道腊月二十三的民俗都有哪些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小年的主要民俗就是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神,并送灶神上天。

因祭灶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小年也称“小年夜”。祭灶前,凡是生火做饭有炉灶的人家都要请灶神。将灶神请回家后,一般贴于厨房锅灶上方,或是置于神盒内,或是直接贴在墙上,目的是揭开锅就能让灶王爷看到锅里的东西。让其品尝民间百味,了解百姓疾苦。

祭灶时,需要一些供品,各地的供品又各不相同,一般有灶糖、水饺、粉团、枣山摸等几种。

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也有用江米磨粉加怡糖制作的。灶糖的粘性特别大,入口粘牙,所以有的地方又称为“胶牙糖”。祀灶俗信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上天后无法说人的坏话;又因其味甜,俗信灶神吃糖后嘴变甜,就会多说好话。在北京,因为灶糖是按照关东的传统制法做成,故得名“关东糖”。山西地区则统称“麻糖”。在上海、江苏,灶糖的形状呈元宝形,也称“糖元宝”。此外,还有做成葫芦以及一些小动物等形状的。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此时要做好辞旧迎新年的准备,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贴窗花。

小年到来,家家还要忙着做大枣饽饽、团圆饼、寿桃等面花,代表着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面花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饧面,再揉面再饧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饧面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时间。男婚女嫁之时,胶东农村还用面做鸳鸯,象征爱情专一永恒。同时,人们特别留意看谁家的媳妇或闺女做的面食花样好,赞誉为:心灵手巧。

编辑 胡泉 孔令茹

实习主播 吕晓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农村俗话“东厨贵人助,南灶财不入”,为何认为灶台不能设在南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俗话不仅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时言简意赅,意味深远。有时候,一句俗话表面看上去非常简单,其实背后蕴含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东厨贵人助,南灶财不入”

这句俗话的意思非常浅显,它是一种警示和训诫,告诫人们,厨房灶台最好设在东边,千万别设在南边,至于俗话中所说的“贵人住”、“财不入”,则有夸张的成分在,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灶台不能设置南边呢?其实,可以分别从迷信和科学两个角度,去解读这句俗话。

因为古人的科学文明并没有现代发达,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古人没有一个完美合理的解释,只能将其归咎给鬼神,于是滋生了迷信。

从迷信的角度解读,古代的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而灶王爷的神位,不是设在东面,便是在北面,没有设在南面的道理,因此,厨房也就不设在南边。

除此之外,古人还认为,东青龙五行属木,南朱雀五行属火,而灶台是生火做饭的地方,如果设在东边,则符合五行木生火,这样会寓意生活兴旺,红红火火。但是,如果设置代南边,则是“火上加火”,火过头了,这便会导致家庭充满着矛盾纷争,整天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但是,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句俗话。

将灶台设置在东边,是有好处的,首先东边的阳光充足,且不晒,通风较好。则有利于厨房的照明,油烟的散去,除此之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起到为厨房杀菌消毒的作用。

而将灶台设置在南边,则有许多的不利之处。在北方,南面属于阴面,比较潮湿,而厨房又是比较潮湿的地方,这样便会滋生各种昆虫细菌,影响到人的健康。而在南边,如果到了雨季,南面则会有回南天的出现,会更加的潮湿,厨房的细菌,则会滋生得更多,如果到了夏季,南面则会过于热,这样便会导致,人在厨房中做饭,十分不舒服,除此之外,过高的温度,也会加快食物的腐败,如果食物残渣没有及时清理,将会恶臭熏天。

总结:

看待古人留下的俗话,要辩证地去看待,就像是这句“东厨贵人助,南灶财不入”,其中的“贵人助、财不入”,则是过于绝对,有夸张的成分在。而且,这句俗话也有两种解读方向,一种是迷信,不足为信,另一种则比较合理,但是也不受用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俗话变得不受用,逐渐被人们淘汰,例如这句“东厨贵人助,南灶财不入”,如今无论是在照明、油烟处理、食物保鲜、杀菌等等,人们都能够做得非常先进,因此,这句俗话的现实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