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喝菊花酒(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喝菊花酒(重阳节为什么要吃重阳糕)

您知道重阳节这天,为啥要登高,喝菊花酒吗?看完涨知识了

九九重阳,又见重阳。重阳节,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节日,这一天很适合与朋友一起登高望远,或者在家陪伴老人。或许你清楚地知道重阳节这天应该登高赏景,饱览醉人的秋色,这天应该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可是你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吗?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重阳节,为何要登高?

作为传统节日,重阳节一样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了,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在九月才举行的祭祀活动。先秦《吕氏春秋季秋记》中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祇敬必饬”。然后到了汉代,才慢慢确定在九月九日这天,举行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而为何定在九月九日,且命名为重阳,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易经》里认为三、六、九等奇数为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最大的阳数(阳极数)重合在了一起,九九归一,故名重阳。

而为何要登高呢?其实这里的登高并没有限制必须是登山,也可以是登塔,或者像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在宫殿门口搭高台都行,只要是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就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有这样的解释,说是因为这天是“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登高是为了避邪气。

这样的说法在我看来是很牵强的,还不如说这天是古人为了祭祀天地,表达对山川五岳的崇拜而虔诚的举动,登得越高,离天越近,上天越能听到自己的心声。(你认为为何要登高呢?不妨在留言区讨论哦)

再说为何要喝菊花酒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说喝酒有害健康啊,其实这个问题在年初有个网络热门事件(银行职员没有喝领导敬的酒,被掌掴)时已经做过解释了。古代的酒,和今天的酒并非一回事。古代的酒更多的是谷物酿造,且特别注重喝酒的礼仪,诸如不空腹喝酒、不混饮等,劝酒是少有的。

因而,在古代更多的时候,酒是用来养生或者助兴的。说到这里,再说菊花酒,当然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将菊花撒在酒水里完事的。过程也是繁琐及具仪式感,将头年重阳节采下的菊花与青翠枝叶,掺进酿酒的粮食里一起酿造,然后放在第二年的重阳节才取出饮用。甚至还有人,在菊花酒里加入人参、枸杞、沉香等名贵中药材,大大提高其养生功效。

我是药疗君,最后祝愿大家重阳节快乐,天凉了别忘了早晚添衣裳。对了,登高要注意安全哦。若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并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吧,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每逢重阳插茱萸,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编辑丨三石

来源丨喜马拉雅FM超级制作的精品课《多多读书·24节气的秘密》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是寒冷的寒,露是露水的露。光听这个名字,“寒冷的露水”,是不是就感到有点冷飕飕的?那就对啦,寒露就是这样一个节气。

在寒露这个气温迅速下降的节气,古人用很多谚语提醒人们关注季节的变换。比如“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着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还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意思是白露节气一过,光着膀子可能就要着凉了,寒露节气一过,就要注重双脚的保暖,不能再穿凉鞋了。

重阳节的来历

寒露之后,有一个传统佳节,叫重阳节。在这个节日,古人会登高远眺,还会赏菊花、摘菊花,甚至还会把菊花戴满头。

重阳节的来历还有个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它蹂躏百姓,令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小伙子叫恒景,为了拯救百姓,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收留了恒景,并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教授他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在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瘟魔脸色突变,正要逃时,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从此以后,每到这一天,全家人都要一起登高。登高有步步高升、高寿,和躲避灾祸的吉祥寓意,还要把茱萸佩戴在身上。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可以杀虫消毒、逐寒祛风。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也叫“敬老节”, 这个习俗在三国时候就已经明确记载,每天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用最好的食物祭祀祖辈,敬献长者,祈求长寿。

除了敬老、登高、插茱萸,重阳节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风俗,比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还有莲藕、石榴和梨子,这几样东西都是秋天新收获的应季食物,而且滋阴润肺,最适合风干物燥的秋天。

所以,寒露之后就是重阳节,到了这个时候,天气越来越凉,就要记得把夏天的薄衣服收起来,到了穿秋裤的时候啦。

关于主播:

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的智慧,是孩子身边的自然科学。每周两天,早上跟多多一起晨诵关于节气的诗词童谣,学习国文经典,重拾母语之美;晚上听多爸讲每个节气的物候知识、自然变化、传统民俗和传说故事。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重阳节为何要吃重阳糕

又是一年重阳节。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时候,人们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记者 上官云)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明日重阳,记得和家人吃传统的“重阳5宝”,顺应时节身体好

莫愁厨路无知己,谁人不识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给大家分享 “重阳五宝”,让大家明天高高兴兴过一个喜庆的重阳节。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个与美食密不可分的节日。相信大家在前几天刚刚度过国庆节和“寒露”节气,已经吃了不少的美食,可能都有点消化不了。但不用担心,中国的节气虽然太多,但都与时令美食有关,吃的美食都不会重复。比如说,到了重阳节,就要求大家吃一些跟这个节气有关的美食。在咱们中华民族的民俗讲究中,重阳节要吃“重阳五宝”。那么,什么是“重阳五宝”呢?“重阳五宝”都有哪些作用呢?

说起“重阳五宝”,肯定是和重阳节有莫大关系。在咱们中华民族的节日里,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日子,也叫重九。古人觉得这个“重九”日子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九”是数字中最大的一个数字,“九”在中国文化里又代表至尊、富贵、繁荣、高达等寓意。所以,在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里,常常用“九五之尊”形容皇权在上,代表皇家的一种荣誉和尊严。同时也代表中国,比如把中国形容为“九洲”、“九鼎”等等。此外,“九”还代表着统一、祥和、圆满等民族最美好的意愿,比如“九九归一”、“九州同庆”等等。正是因为“九”在中华文化里有着独特的含义,所以古人就把“重九”这一天定为“重阳节”,有普天同庆、展望美好的良好愿景。明天就是重阳节了,在这一天里,人们都会出游赏景、品尝美食,在快乐度过一个多彩的节日,要吃传统美食,重阳糕,菊花酒,羊肉面,吃螃蟹等等,有营养寓意也好,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影响至今。明日重阳,记得和家人吃传统的“重阳5宝”,顺应时节身体好。九九重阳,除了登高,老辈传下来的“5宝”记得吃,老传统不能丢。现在我把这重阳五宝分享给大家,朋友们明天多吃一些,营造一个喜庆的节日氛围。 【重阳五宝】

第一【菊花茶】

在重阳节这天喝菊花酒的寓意非常好,重阳节自古就有饮菊花酒的传统,菊花酒在古代是民间驱灾祈福、重阳必饮的"吉祥酒"。一年四季都可以即酿即饮,菊花酒色泽金黄,香气诱人,菊花又可以清肝明目,强身健体。金秋时节,也是菊花成熟的季节。菊花不仅可以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喜庆,陶冶人们的情操。更是人们在秋冬寒冷时节,滋补身体的最佳美食。“采菊东南下,悠悠见南山”不仅是古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第二【重阳糕】

逢年过节吃烹饪各种各种的美食,是中华民族的传承,而吃“糕”也成为重大节日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过年要吃“年糕”,过腊八节要吃“腊八糕”。过重阳节就更要吃重阳糕了。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人们都会做些糕点来庆祝,以此增添节日气氛,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食物。

第三【螃蟹】 相信很多人最近这几天已经吃了不少螃蟹了,当然,平时吃螃蟹也亦可以,但没有什么重要的寓意,但重阳节吃螃蟹就不同了,有着很浓郁的民俗讲究。所以,重阳节吃螃蟹也成了营造节日美食氛围的一道重菜。重阳节的美食,还有螃蟹,秋风起,蟹黄肥,十月正是蟹子上市的好季节。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细腻鲜美,对秋补充营养大有益处。

第四【羊肉面】

重阳节吃羊肉面是不少北方地区的食俗。由于“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所以认为吃羊肉很吉利,现在羊肉最肥美鲜嫩,羊肉性暖可以御寒“贴秋膘”。

第五【栗子糕】

重阳节吃栗子糕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农历九月正是板栗成熟的时候,而栗子糕就是用栗泥制作而成的,与京糕和澄沙馅一起做成栗子糕,最后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上即可,香甜软糯非常好吃

莫愁厨路无知己,谁人不识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不知不觉厨艺烹饪路上陪伴大家五年时间了!相处了日子里,一起分享美食生活知识,一起体验美食生活快乐!在此,道一声谢谢!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不同的看法,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出发表您的观点,我们会认真阅读您的每一条留言~

小面姨美食日记,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媒体平台!

声明:本图文为作者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进行转载属侵权行为,本人将予以投诉!

重阳糕,秋天里的那一味甜香

“佳果嵌来枣作泥,重阳糕宴事堪稽”,写出了人们对重阳糕的喜爱。最近,锡城各大糕团店迎来销售高峰。这几天,我们“孝萍工作室”的成员游走于大街小巷、城市乡间,探访新时代里重阳糕的新变化。

【编者按】

社区是晚报联系百姓的重要平台,社区新闻是晚报重点打造的内容之一。无锡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25%,他们也是晚报主要的阅读群体。深耕社区的关键,在于细致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适逢重阳佳节,本报在“跑社区”版特别推出“孝萍工作室”专栏。黄孝萍,江南晚报首席记者,江苏省走转改先进个人,扎根基层一线、擅长社区报道。“孝萍工作室”是本报首个以记者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旨在锻造名记者品牌,并让其在实践中生辉。工作室将进一步深入“走转改”,广泛沟通联系群众,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工作室成立后,将致力于为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提供有用的资讯、传播好看的故事、奉献主流的新闻,使晚报的民生报道更为浓墨重彩、厚实耐读,为在锡城社区中营造遐迩欢畅、至化敦睦的氛围竭力尽心。

【采访地点】朝阳农贸市场【代 表】穆桂英糕团

“顺丰包邮”缩短排队长龙

朝阳农贸市场附近有不少糕团店,其中的穆桂英糕团是无锡人的大爱。这阵子,穆桂英糕团工厂里24小时运转,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白糕做底,黑芝麻、红绿瓜、金橘、花生、核桃、瓜子仁、糖冬瓜等十几种料层层叠叠,一份重阳糕里满是沉甸甸的情意。

顾客李大爷表示,吃重阳糕是无锡人的老传统了,节日里就要吃个仪式、吃个氛围。穆桂英南禅寺店工作人员介绍,不时不食,重阳糕提前几天卖不出去,到节前一两日,排队排得久还有可能买不到。现在买重阳糕的年轻人很多,不少人是买回去送给长辈的。线下长龙让人等得心焦,穆桂英今年推出了线上购买线下自提或邮寄,江浙沪皖还可享受顺丰包邮。

朝阳农贸市场附近也有糕团店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重阳糕,突破了从前只有白糖和赤豆两种口味的做法,在健康饮食的呼吁声中陆续推出了紫薯、南瓜、麦青、黑米等特色品种。此外,考虑到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有的糕团店在糖分上也作出了调整,这些改良获得了新老顾客的青睐,新品种销量大好。节日前有的店每天营业额在七八千元,预计节日当天能突破两万元。

市场多家糕团商铺的店主表示,订购百盒以上重阳糕的大户多为社区和公益团队。

【采访地点】盛岸市场【代 表】大方糕团

跟随年轻人追求“颜值”的脚步

盛岸市场是无锡人气最旺的农贸市场之一,近几年,这里花了上亿元重建,能免费停车两小时,加上临近惠山古镇,爬完山来这里觅美食、逛市场,是老无锡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市场副总沈佳晨介绍,市场内有三家糕团店,一到重阳节,不少市民会来买重阳糕,和市场“同甘共苦”多年的要属大方糕团店了。“盛岸市场拆了两次,我们这已是第三次搬家了”,在市场的美食一条街上,68岁的店掌柜王泉珍正在揉粉,动作娴熟而富有节奏。“我1964年进的大方糕团店,得过无锡市先进工作者,即便做了经理,除了月底填报表进办公室,基本天天在一线做糕团”,王泉珍对店里的一糕一团都满怀深情。他们的大方糕团店原在中山路上,1993年,老店拆迁,店内好多人都进了皇亭小吃。王泉珍作为最后一任经理,放不下“大方”这块牌子,就自立门户,专心做品牌。至今不少住在中市桥、南市桥一带的老人还是会寻到盛岸市场,只为回味旧时的味道。

拌粉、蒸粉、揉粉,切成形,最后撒上红绿丝、蜜冬瓜、瓜子仁,一块块散发着香气的重阳糕就新鲜出炉了。

今年对王泉珍来说值得纪念:小儿子徐惠亮停开酒吧,收心来帮她做糕团;她带出的徒弟国庆节期间在朝阳农贸市场里开出首家分店。年轻力量的加入,让传统糕团有了青春的味道。王泉珍说,老人最喜欢吃白底的重阳糕,年轻人和孩子则不同,他们偏好“颜值”。现在大方的重阳糕会加入麦青、草莓粉、紫薯粉做成彩底的重阳糕,很受欢迎。

【采访地点】阳山街上【代 表】小敏糕团

代购“重阳糕”满足城里人的节令需求

比起市区零星分布、有些还兼营别的食物的糕团店,专营的糕团店在阳山街上似乎随处可见。市区一些销售糕团的小店铺都不自己做重阳糕了,反而当起了“代购”, 从阳山的糕团 店进货,并以重阳糕来自阳山小 敏糕团之类的有名店家作为卖点。

对于自家糕团受欢迎的原因,小敏糕团的负责人曹女士觉得是因为“口感好”。

“我们的重阳糕除了用传统的粳米和糯米粉外,还混了一定量的水磨粉,在保质期内都能保证柔软的口感。”

曹女士说:“重阳糕放久了容易发硬,我们也是通过一次次尝试,才摸索出比较合适的制作工艺。”对于现在年轻人很少吃重阳糕的状况,曹女士表示:“一个人的口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爱吃重阳糕,过了几年,说不定就爱吃了。”她笑着说,那些大老远跑来给长辈买重阳糕的年轻人,其实他们自己也会尝一尝,觉得好吃还会再来买,她这里大部分是回头客。

隔了几条街的苗苗糕团是一家才经营了四年的“新店”,今年却迎来了重阳糕销量的一次爆发。“主要是多了几个市里的经销商,大概是因为去年糕卖得好,今年又来订了”,店主贾女士把今年重阳糕销量突飞猛进的原因总结为口碑的累积,“现在有人为了买重阳糕甚至会在我们店门口等着下一批糕出笼”。苗苗糕团的重阳糕是双层双色的,简洁明快的配色更受年轻人的喜欢,面上的红绿丝也比一般的重阳糕要少,“我们这个双层糕是按以前一个客户要求制作的,没想到喜欢的人不少,卖得很好,就一直做下来了”。

【有意思】

重阳节,许多年糕都会变身重阳糕

位于崇安寺玉皇殿北厢房的丰收糕团店是无锡著名的老字号之一,其重阳糕相当有名。此外,许多乡镇街上都有自己专属的糕团点,比如锡山区荡口花沿桥新杨路56号的花沿桥糕饼店,主营品种是年糕,但到了重阳节当天,年糕就变成了重阳糕。店主表示,两者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

但市区的糕团店数量似乎在悄悄减少,另有些糕团店明明还在附近居民的记忆里,寻过去却发现店面换了主人,也不卖糕团了。用美食软件搜索“重阳糕”,十有八九都是梅花糕或发糕,少数卖重阳糕的店家也不是传统的糕团店了,卖熟食的、卖栗子的都有。

好在锡城的早餐车、早点店一到重阳节都有重阳糕卖,各大菜场附近都会有固定或临时的重阳糕摊点出现。

糕虽好吃,须悠着点

重阳糕亦称“花糕”,是传统节庆食品。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蓬饵即最初的重阳糕。“糕”与“高”谐音,古时无法登高避祸的人们就以食糕代替登高。

如今香甜软糯的重阳糕依旧是不少人的心头好,所用配料却和常见的一些病症“犯冲“,吃时也有讲究。比如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可选择不含猪油的重阳糕;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自己制作一些经过发酵的重阳糕;胰腺炎患者可选择清淡的、脂肪含量少的重阳糕;糖尿病患者则不宜食用糯米类重阳糕。

(晚报记者 徐雨笛 陈钰洁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