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舞龙的来历和风俗50字(舞龙的来历和风俗)

舞龙的来历和风俗50字(舞龙的来历和风俗)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舞龙的起源传说及文化内涵

舞龙的起源与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得了病,腰酸背痛心里疼,浑身还发痒,特别难受。 请遍了龙宫里的龙医,结果谁也没有给它把病治好。这可怎么办呢?疼得他是食不能寝,夜不能寐, 来回打滚儿。这时候龙母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出海去民间找个郎中看看。

  龙王觉着在理,就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发老头,钻出海面。他来到一个村庄, 看见前头有个药铺,就进去了。药铺里有个先生,他向先生问了声安,要去对先生说明病情。 先生请他伸出手来诊脉,可是一摸他的手,先生大吃一惊,他的脉搏跟人的脉搏不一样。 先生就知道他不是个人,对他说:“你叫我给你治病可以,你得说实话, 我一摸你的脉就知道你不是个人,要想把病治好,说了实话我才能下药。”

  龙王一听,暗想:这医生还是挺高明,一摸就知道我不是凡人。他觉得先生很忠实, 就对他说了实话。先生听后,就说:“想把病治好,得还了原形,那样我才能给你医治。”

  龙王没办法,又变成了一条大龙。药铺里地方狭小,不方便。 他就对先生说:“我把你带到海边上吧,那里很方便。”

  到了海边,先生下来轻摸龙王的鳞片,摸到中间时,发现有块鳞片翻倒了。 掰开一看,里面藏着一只大蜈蚣。先生取出蜈蚣,在蜈蚣咬破的地方放了点药说:“好了, 回去养几天吧。”

  龙王回到宫里,不几天病就好了。他想这应该感谢那个民间医生, 就带了些龙宫里的稀奇宝贝送给了先生,还对他说:“感谢你给我治好了病, 你有什么要求就说吧, 我都满足你。”先生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听说你是管水的,俺们这儿年年发大水, 求你以后少发水就行了。”龙王连声答应:“这行,行。往后,每逢过年, 你就照我的模样做一条大龙,拿到街上叫人们耍一耍,显示显示我的形象,我就不叫发大水了,让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先生一听,高兴地答应下来。

就这样,每逢过年,人们都要做些大龙,敲着鼓,打着锣,高高兴兴到街上去舞龙。 以后,形成习惯,舞龙就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舞龙的文化内涵: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黄帝一统天下后,从各个氏族各自的图腾动物身上取其某一部分,根据想象用熊头、马嘴、蛇体、鹿角、鱼鳞、虎掌、鹰爪、蚩尤尾综合而成的,称黄龙,体现各部族融合、团结的象征。并且黄帝凭借神龙升天,民间便把黄帝与龙视为一体。原始时期华夏各族盛行图腾崇拜,轩辕一脉以龙为部族象征,久而久之,国人都自以为是龙的传人。

  舞龙是远古龙图腾崇拜的遗存,其原始形态是人们排成逶迤的队形,模仿龙的动作,舞动行进。这种活动称为“舞雩”,含有祭龙、祈雨、祝祷年成等多项内涵,因古人的心目中,龙是主风雨、主谷物的神灵。《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靡,咏而归。”因知这种活动在春秋时已经流行。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十三载有汉代舞龙祈雨之事,汉代画像石上也有舞龙场景,可见汉代的舞龙是先秦“舞雩”的发展。当代农村中的舞龙活动,率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主题,其民俗信仰与上古的“舞雩”仍旧是一脉相承的。

  龙是中华始祖黄帝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化身,龙灯也就寓意着向黄帝“乞丁”,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这样,在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舞龙文化的传承:“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

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 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用英语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双语版)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新年的第一次月圆。在此,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值此良辰美景,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元宵的英语表达,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的时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元宵节的到来也标志着春节的结束。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which is on the 15th of the first month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 festival marks the end of the celebrations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元宵节的习俗在元宵节的白天里,会有很多表演节目,例如,舞龙灯、舞狮、采莲船、扭秧歌、踩高跷和打鼓。到了晚上,除了华丽的灯笼,烟火也是另一道美丽的风景。很多家庭从春节开始就在放烟火,并且延续到了元宵节。一些本地政府还会组织烟火晚会。在晚上,当新年的第一轮满月出来后,人们就会被天空中华丽的烟火和明月所陶醉。In the daytime of the Festival, performances such as a dragon lantern dance, a lion dance, a land boat dance, a yangge dance, walking on stilts and beating drums while dancing will be staged. On the night, except for magnificent lanterns, fireworks form a beautiful scene. Most families spare some fireworks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let them off in the Lantern Festival. Some local governments will even organize a fireworks party. On the night when the first full moon enters the New Year, people become really intoxicated by the imposing fireworks and bright moon in the sky.

01 Guessing Lantern Riddles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活动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灯笼的所有者将谜语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就将纸条取出,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打对的话,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这个活动起源于宋朝(960——1279)。猜灯谜活动极富情趣和智慧,因此在全社会广受欢迎。"Guessing lantern riddles"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Festival. Lantern owners write riddles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post them on the lanterns. If visitors have solutions to the riddles, they can pull the paper out and go to the lantern owners to check their answer. If they are right, they will get a little gift. The activity emerged during people's enjoyment of lanterns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s riddle guessing is interesting and full of wisdom, it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all social strata.

02 Lion Dance 舞狮子

根据古代习俗,狮子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可以保护人们,因此,通过舞狮,每个人都祈求吉祥和幸福的生活。According to ancient custom, the lion is a symbol of boldness and strength that can protect people, so by performing the lion dance, everyone prays for an auspicious and happy life.

03Walking on Stilts 踩高跷

踩高跷是另一种民间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 476)。表演者们不仅要把高跷绑在脚上走,还会做一些极其高难度的动作。由于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僧侣、小丑和渔民,并表演生动和幽默的行为,这种艺术使许多人感到有趣。Walking on stilts, another folk art, traces its origins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BC - 476BC). Performers not only walk on stilts by binding them to their feet, but also do some breathtakingly difficult moves. As actors impersonate different characters like monks, clowns, and fishermen and perform vivid and humorous acts, the art amuses many people.

04Eating Yuanxiao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的特色食品,其名称和“团圆”的发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Yuanxiao is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which has a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tuanyuan" in Chinese, meaning reunion, harmony and happiness for the family.

元宵小知识

赏花灯 Flower Lantern Viewing

放花灯 Flower Lantern Release

舞龙 Dragon Dance

观灯 Lantern watching

走百病 Walking the hundred diseases

热火朝天 Hot and enthusiastic

张灯结彩 decorated with lanterns

灯火通明 Bright lights

阖家团圆 The whole family is reunited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Only the state officials are allowed to set fire, but not the people are allowed to light the lamps.

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欣赏 舞龙》优质教案

【教材分析】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537.html

《舞龙》是一首以打击乐器为主,兼有吹奏乐器的民间乐曲。乐曲情绪激昂,节奏鲜明。通过各种节奏以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了节日里人们舞龙时的欢庆场面。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舞龙欢快热闹的场面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2、在聆听乐曲的活动中,能听辨其中的主要打击乐器,并通过动作声势模仿,掌握大鼓、堂鼓、小钹、小锣的演奏方法,并能编创节奏进行表现。

3、能编创动作随音乐表现舞龙的场景,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舞龙欢快热闹的场面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

难点:听辨打击乐器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片段伴奏。

【教具】

多媒体、大鼓、堂鼓、小钹、小锣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

1、 听音乐《舞龙》片段

师:通过聆听音乐,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非常热闹的场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这首作品就是表现人们在节日里欢庆的场面,作品的名字叫《舞龙》。

二、介绍舞龙

师:同学们有了解舞龙的吗?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介绍https://www.renjiaoshe.com/jiaocai/705.html

师:总结。舞龙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人们古时候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现在每逢喜庆节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人们都会舞龙。舞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师:接下来和老师一起欣赏舞龙的视频,看看舞龙时,龙都有哪些形态各异的姿势?

生:观看视频,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和观看舞龙的视频,让学生对舞龙这项活动有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乐曲欣赏作铺垫。)

三、聆听打击乐器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视频中的龙时而卷曲盘旋,时而舒展挺拔。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音乐,听一听音乐中都表现龙的哪些形象?

生:回答

师:出现了哪些乐器?

生:鼓、锣、笛子....

师:出示乐器图片。乐曲一首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兼有吹奏乐器的民间乐曲。

你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他们是单独出现的吗?

生:不是,一起演奏。

师:很对,像这样的作品我们叫它民族打击乐器合奏曲。

师: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一学这些乐曲吧。你能用声音和动作模仿一下大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吗?

生:模仿。“咚”

师:介绍大鼓的演奏方法。

师:很好,你能用声音和动作模仿一下堂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吗?

生:模仿。“咚”

师:介绍堂鼓的演奏方法。在我国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都有自己独有的打击乐记谱方法,这种方法叫做锣鼓经。在锣鼓经中堂鼓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叫做“隆咚”。

师:小钹“呛”,小锣“台”。

师:我们学习了这四中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接下来,老师要考一考你的小耳朵,你能在乐曲中听出哪些节奏?

生:聆听,师出示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打击乐器,让学生明确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乐曲,并进行尝试演奏,掌握乐器中各乐器的节奏特点。)

四、编创节奏、打击乐器合奏

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节奏型,老师根据你听到的节奏,为堂鼓和小钹编创了一条节奏,你能表现一下吗?

师:领读:隆咚隆咚呛,隆咚隆咚呛,隆咚隆咚,隆咚咚呛。

师生共同该表现。堂鼓拍腿,小钹拍手

师:找学生到前面来表现。

师:下面老师就将我们这段节奏加入到乐曲中,为乐曲伴奏。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师:之前同学们听到了很多的节奏型,下面老师把演奏的权利交给你,请你用我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节奏,为大鼓和小锣编创一段节奏,与堂鼓和小钹互相配合。

生:编创

师:我们学习了四种打击乐器,下面就让我们进行一次打击乐器的合奏练习吧。

(教师找四名同学进行大鼓、堂鼓、小钹、小锣的合奏练习。)

师:除了我们刚刚的演奏,乐曲里面还有一种很特殊的演奏方法,请你听一听,音乐有什么特点?演奏家是怎样演奏的?

师:介绍滚奏

师生拍腿表现。

(设计意图:打击乐器合奏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为乐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合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快乐。)

五、聆听第二段音乐

师:聆听这段乐曲,想一想它与之前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加入吹奏乐器

师:你能想象到什么场景?

生:扭秧歌

师生随音乐动作表现,感受乐曲情绪。

(设计意图:聆听这一乐段与之前的乐段进行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民俗文化。)

六、聆听尾声

师:这一段中你有听到了什么?

生:人声

师:结尾的“哈”是欢呼声也是他们的口号声,舞龙是一项集体的运动,需要舞龙队员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完成。所以在结束时,他们用“嘿”表现舞龙成功后发自内心的喜悦。

下面和老师一起来表现一下。(思想教育)

七、完整表现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就的舞龙,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来舞一舞?

教师出示舞龙道具,讲解舞龙要点。

生:打击乐器伴奏,表演舞龙。

师:舞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对舞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多的了解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