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刘娥的真实历史(刘娥一生专宠为何无子)

刘娥的真实历史(刘娥一生专宠为何无子)

《大宋宫词》刘娥:有吕后之政治才能,而无武后之恶毒狠辣

刘娥《大宋宫词》剧照

继多年前的一部经典《大明宫词》后,于近期,刘少红导演的《大宋宫词》正在热播。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就设定在赵光义统治年间,蜀地孤女刘娥,在一次战乱中误打误撞救了还是三皇子的赵恒,二人迅速陷入爱河,刘娥以二婚的身份嫁给宋真宗赵恒。虽然是二婚的妇人,但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草根崛起的“大女主”传奇故事,成为宋朝第一位摄政皇太后。

提起这位刘太后,后世很多人常常会拿她与汉朝高祖吕后、唐朝则天女皇作比较,因为她们都属于非常具备政治才能的女强人,虽然身为女儿身,却对一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还有史学家评价她:“有吕后之才,而无武后之恶。”认为刘太后的政治才能并不输于吕后,同时也没有武则天的那种恶毒与狠辣。

这直接导致,后世很多对历史了解不够深入的人们知道她,多半是因为“狸猫换太子”的狗血戏码里的恶毒女配。但实际上,真实历史的刘娥是非常厉害的“女强人”,虽然她一生膝下无子,却将宋仁宗培养教育得很好;因为她的摄政,宋朝两代得到了平稳与繁荣发展,她垂帘听政、恩威并施,也为大宋朝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1 出身卑微,偶遇赵恒

刘娥可以说是北宋皇后当中出身最卑微,也是经历最为传奇的一位,关于她的出身,是当时士大夫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宋史》记载说她祖籍太原,爷爷是将军,父亲是刺史,后来因为父亲死于战争,母亲也溘然长逝,还在襁褓当中的刘娥就成了孤儿,后来被好心人收养,在四川长大。但是《宋史》的记载并不明确,甚至后来有许多史学家都怀疑,她爷爷是将军、父亲是刺史的说法并不真实,因为她嫁给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也曾跟随龚美在京城“打工”,刘娥非常擅长拨浪鼓,这样的经历也昭示着她出身的卑微。

但即便是卑微也没有关系,因为她机缘巧合邂逅了赵恒,就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走向。

当时的赵恒还叫赵元侃,也是众人皆知风流倜傥的襄王。虽然在影视剧《大宋宫词》里,刘娥是偶然间救了受重伤的赵恒,通过艺术化给赵恒和刘娥的相遇增加了玛丽苏元素。但在历史上,刘娥与赵恒的相遇确实也很戏剧化,即便刘娥曾经嫁做人妇,赵恒看上了就使出浑身解数,将刘娥接进了自己的襄王府里,对她专宠,风光无两。

02 无法生育,借腹生子

在戏剧化本里,人们因为熟知狸猫换太子的戏码,所以总是对刘娥有极坏的印象,认为她因为无法生育,所以将李宸妃所生的儿子,通过狸猫换太子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据为己有,假装是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宋真宗赵恒也明知她无法生育,因此协助她借腹生子,这件事是他俩商量好的。当时的李宸妃,还只是刘娥身边的一个侍女,平时刘娥待人和善,侍女们也都很衷心。古代女子常常依托“母凭子贵”,孩子才是年老之后的依靠,生育问题也总是被重视。专宠多年的刘娥,却总是不能怀孕、无法生育,有一次刘娥正在愁闷,她身边这个姓李的侍女便主动跟她说,梦到自己怀孕了,来暗示刘娥,可以借腹生子。

后来这个方法,在赵恒的支持下得以实践。怀胎十月,姓李的侍女果然生下一个儿子,赵恒下旨将这个孩子送到刘娥宫里抚养,并且只认刘娥为母。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要知道,古代封建社会对于无法生育的女子,容忍度是极低的。但是赵恒却可以对刘娥做到这种地步,也足以见得宋真宗的深情,以及刘娥在宋真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假如赵恒是个昏君,想必刘娥也难逃红颜祸水的名头。但好在赵恒不是昏君,刘娥也并非普通女子。

03 批阅奏折,处理朝政

宋真宗在位期间,刘娥身为他的皇后,也常常在身旁帮他出谋划策。遇到朝政上的一些难题,他也会主动给刘娥看,累了的时候让刘娥帮忙批阅奏折,久而久之,刘娥便积攒了许多经验。再加上刘娥冰雪聪明,虽然她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领悟能力很强,尤其在遇到赵恒之后就酷爱学习,通晓书史,对处理朝廷政事也总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突然中风,卧病在床,由于不能上朝处理国事,朝廷政事便统统交到刘娥手上。史料记载,“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在宋真宗卧床养病的这几年里,刘娥作为皇后,不但要照顾皇帝,还要教养年幼的太子,更要做好天下政事的决策与处理,绝对称得上是日理万机,即便是换一个有才能的男子,也未必能做得很好。然而刘娥却游刃有余,朝廷内外的各种变故,让本身没有外戚可以依靠、孤立无援的刘娥,屡次处于危难之中,但她却依靠沉稳的决策、杀伐果断的精准处理,一次次化险为夷,将朝政时局掌控手中。

到了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逝,太子赵祯继位,由于当时宋仁宗才13岁,对于很多朝政大事处理没有经验,所以宋真宗临死前留下遗诏说:“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重事,全权交给她来处理。”这一道遗诏,也让刘娥从幕后走向前台,开始了她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生涯。

在垂帘听政的11年间,刘娥虽然是当时整个大宋朝的实际当权者,但她却丝毫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给宋仁宗安排专门读书的场所,邀请全国最有声望的博学鸿儒给他讲课,修学修身都兼顾。培养出这位后来的中兴之主,绝对少不了皇太后刘娥的功劳。

随着宋仁宗的年龄逐渐增长,刘娥便主动退出了权力中心,还政于宋仁宗。由于对她身份的质疑,很多人往她身上泼脏水,说李宸妃的死不是自然死亡,而是刘娥暗中毒害。后来宋仁宗还开棺验尸,却发现这些说法都是子虚乌有的流言。实际上,刘娥待人和善,始终表里如一,对待李宸妃也是亲如姐妹,非常厚待。

提起北宋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后人多半是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情。虽然身为一名女子,她身上却又有着许多男子都未必拥有的智慧和魄力,她以一身的政治才能,为赵宋王朝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真宗时代和仁宗时代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颗强大的内心与满身的才能,也让她随着对朝廷的功绩而青史留名。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晏建怀《皇后刘娥“垂帘听政”》、《宋史》

《大宋宫词》女主,宋朝第一位执政太后,历史上真实的刘娥

从村妇到太后,再婚还被皇帝专宠一生,刘娥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大宋宫词》女主,宋朝第一位执政太后,历史上真实的刘娥

宋朝是个标准的男权社会,对女子的行为规范有很多限制,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格外严重。

历史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北宋同期的辽与夏,统治阶层中女性的影响非常强悍。

辽朝初年的述律平,辽朝最杰出的女政治家萧太后萧綽,她们的雄才伟略,男人都自愧不如,西夏历史上也出现过数次较长时间的太后专权。

不知是不是受了西夏和辽的影响,看似文弱优雅的北宋,也出现过几次太后执政,开先河的一位,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位,就是宋真宗的女人刘娥,之所以不说皇后,是因为宋真宗前后不止一个皇后,妃嫔就更多了。

我们从头来说说这位传奇的太后,刘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一、出身低微的卖艺女

刘娥出生于蜀地,那里自古至今盛产美女,五代十国,战乱不断,刘娥的父亲也是位军中将领。

在她10岁左右时,父亲战死,母亲受不了打击也故去了,刘娥投靠舅舅家,无奈战乱年间,命若飘萍,舅舅舅母不久也去世,她和表哥流落京城卖艺维生,她经常摇着类似拨浪鼓一样的乐器卖唱。

不少资料说,她早早嫁于龚美,想必就是这位表哥。

襄王赵元侃一直有个执念,认为蜀地女子有才,遇到来自蜀地的刘娥,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位刚15岁的女子。

有的资料说刘娥夫妇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丈夫把她卖给了襄王府。这不太可信,比较可信的是襄王看上了她,直接接入府中,刘娥和龚美不敢违抗,只得谎称是表兄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娥从小行走江湖,洞悉人情世故,察言观色、委曲求全、把握全局、解决问题等对她来说都是习惯成自然的事,这和出身高贵的小姐们截然不同。

正是这样的气韵,深深吸引着襄王,一入王府,刘娥就独占了襄王赵元侃的心,襄王早已娶了朝中武将的女儿为妻为妾,她们都教养良好、容貌秀丽、贤良淑德,但是赵元侃的心中就只有刘娥。

他这样的行为甚是不妥,皇子们的婚事本来就是维持政治平衡的重要手段,他冷落重臣的女儿,令老爹宋太宗大为恼火。尤其这位刘娥又是出身乡野、走街卖艺的出身,更令宋太宗死活不能接受。

但似乎阻力越大爱得就越炽热,襄王对刘娥的宠爱更多了疼爱和怜惜,他曾顶撞皇帝老爹,说他别的女人都有强大的娘家可依靠,而刘娥只有他一人可以依托。

宋太宗赵光义本来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赵元佐疯了,二儿子赵元僖爆亡,只剩下三儿子赵元侃,只得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恒。

宋朝皇帝也不是随便就杀人的主儿,宋太宗不想杀刘娥,但他气得没法,坚决把刘娥赶出襄王府。

赵元侃把刘娥安置在外面,依然不影响两个人如胶似漆。在爱情方面,刘娥真的非常幸福。

宋太宗去世后,赵恒即位,也就是宋真宗,立郭氏为皇后,刘娥先后被封四品美人、二品修仪,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同年十二月,刘娥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二、刘娥的参政、执政才华

宋真宗早期还算是位勤勉的皇帝,后期他厌战怕战,身体不好,也不愿耽于繁忙的政务,转而喜欢修道建祠、祭祀神灵,也就是说,他变成了一个神神道道、迷恋仙丹的人了,很多朝廷事务,他都委托给刘娥。

刘娥的才干还真在老公之上,她对政治的兴趣也远甚于老公。

从宠妻和重用妻子这方面,宋真宗赵恒足可以与辽景宗耶律贤、唐高宗李治相媲美。正是他的充分信任和放权,才把刘娥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宋真宗把刘娥推向台前,大臣们可不乐意了,伺机搞阴谋诡计,甚至磨刀霍霍。当时的宰相是寇准,寇老西儿是个大炮筒子,嘴巴不严,把还没议定的朝廷大事提前泄密,因而被罢官,由丁谓接任。

也有说法是因为丁谓是个奸臣,他在真宗面前说寇准坏话,说他道德绑架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根本不顾皇帝的安危。

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寇准曾坚决反对立刘娥为皇后,而且这个大炮筒子在以后也对皇后刘娥多有不恭,刘娥借丁谓扳倒了寇准,并让丁谓接替寇准的宰相职位,由此可见刘娥的手段。

刘娥也不喜欢丁谓的为人,干阴事儿的时候得用小人,干正事的时候得远小人,谙熟历史的刘娥深知这个道理。

宋真宗晚年大兴土木、大搞封建迷信,很大程度上都是丁谓这个坏蛋蛊惑的,他深受真宗信赖,在朝中一手遮天,排除打压异己,刘娥的执政也多次处于生死攸关、风声鹤唳的状态,但她始终在寻找机会除掉丁谓这样的祸害。

最终,丁谓被罢相,放逐到了崖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省三亚市,别看现在是度假胜地,但当时却是荒无人烟的流放之所。丁谓的三个弟弟、四个儿子也都被一撸到底,全部罢官,从他的家中查抄出各地搜刮的贿赂物品不可胜数。

别再信戏曲里动不动地满门抄斩,在宋朝是不可能的,像丁谓这样罪大恶极的人也就是罢官、抄家、流放而已。

刘娥的执政手腕,除了阴谋,还有阳谋。

一次封赏完一批大臣后,她让各位大臣把自己从政的子女亲朋名单上报朝廷,这些大臣乐坏了,心想这是太后要提拔他们的关系户呢。

刘娥让人把这些名单制成一张关系表,名曰“百官公卿亲族表”,她把这张图挂在自己的卧室,早晚观看,这些人的名字、关系都烂熟于心。

凡有人推荐某某升官,刘娥就对照那张表,除非这个人真的出类拔萃,否则凡是表上有名者基本不用,官员们心中暗暗叫苦,这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娥还搞了《约束文武臣僚子弟诏》,要百官们按照上报的名单,切实承担起教育和约束的责任,奉公守法,不可稍加逾越;否则,一旦违反了子弟诏,定将严惩不贷。

三、刘娥的优秀品质

刘娥超常的胆识和魄力,她的英明、果断和刚毅,使朝政清明,正气蔚然,人心悦服。

刘娥严加约束官僚子弟,她对自己也要求很严,她贵为太后,却提倡清廉简朴,勤俭节约更甚于常人。

刘娥这个名字在历史上远没有吕雉、武则天有名,但有史学家评价刘娥有吕雉、武则天那样的才干,却没有吕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与恶毒,这是对一位女政治家的最高评价了。

吕雉虽有才能,但她对情敌戚夫人的残暴令人诟病,武则天虽然当了女皇,她对亲生骨肉的残杀,以及肆无忌惮养男宠等行为,也是屡屡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

而刘娥,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也是情感专一的女人,她没有亲身骨肉,却把宋仁宗赵祯作为亲生骨肉一样疼爱教养。身为皇上的女人,她不可能没有情敌,但她却没有留下任何争风吃醋残害情敌的记载。

有关《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能抛多远就抛多远,那里面那位坏透了的刘妃就是对刘娥的栽赃污蔑,宋仁宗赵祯的的确确是李娘娘所生,而这位李娘娘都不能称之为李妃,她只是刘娥的婢女,而且她也根本不可能像戏曲《狸猫换太子》中那样,被当了皇帝的儿子接回宫中尊为太后。刘娥没有为宋真宗生过孩子,也根本没有掉包换李氏所生孩子的行为和动机,是宋真宗执意让她教养赵祯,并辅佐他好好当皇帝。她也一直把赵祯视若己出,悉心教导。

所以,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刘娥的私德无从诟病。她执掌大宋权柄数十年,并没出现外戚乱政、欺压宗室等局面,在她的治理下,大宋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度和较长时间的安居乐业。

刘娥虽出身卑微,但极聪明,喜读文史,善于做人,更兼气质高雅,几乎人人都亲近她,真宗皇帝对她十分宠信。

刘娥的一生中,也受到宋太宗和大臣们无数次的敌视和嘲讽,受到丈夫其他女人的嫉妒和排斥,人们嘲笑她出身低微,但以她的智慧和胸怀,她绝不会无知地回击一句“我的出身我做主。”

只有无脑的人,当别人诟病她的身材不像15岁的刘娥,而像个男人时,才会直杠杠傻乎乎地回击“我的身材我做主!”还有很多同样无知的人赞赏这是有个性、硬钢,也不想想她扮演的刘娥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刘娥如泉下有感,她会乐意这样的人演绎自己吗?

回顾刘娥的一生,她由村妇到妃子再到皇后,最后成为皇太后,并且垂帘听政,成为一言九鼎的实际统治者,虽然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但她还是一路高歌,笑到了最后。

她也始终不失女性美德,优雅克制,温婉大度。

刘娥成为北宋皇后,将她卖掉的前夫情况如何?变成国舅爷

1007年,宋真宗赵恒打算册立刘娥为皇后,却引起了一场风波。寇准、向敏中、王旦等人认为刘娥出身低微,不能母仪天下。原来,刘娥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离世了,一直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刘娥长大后,一度做了歌女,之后嫁给了银匠龚美。可是后来,龚美因家中贫困,居然将刘娥卖了!那么刘娥成为皇后,龚美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事情还得从刘娥被卖说起!当时还是宋太宗在位时期,张耆正担任襄王宫指使,他一眼看中了刘娥,便将她买了下来,献给了自己的主子襄王。这个襄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由于刘娥长得漂亮,善于歌舞,且聪明凌厉,因此入宫后,深深地吸引住了襄王,“见之,大悦,宠幸专房”。

后来襄王做了太子,对刘娥的宠爱依旧,引起了太子乳母的不满。宋太宗发现太子精神萎靡不振,就问太子乳母:“太子近日容貌癯瘠,左右有何人?”乳母就把刘娥供了出来,宋太宗立即下令将刘娥赶出太子的宫中。太子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刘娥出宫,暂时住到殿侍张耆的家中。

张耆对刘娥照顾得很好,同时为了避嫌,她甚至不回家居住,而是在外边另盖了一座房子。997年,宋太宗病死,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宋真宗很快就把刘娥接到宫中,不过第一时间并没有给予封号。直到1004年,刘娥才被封为四品美人,之后迅速得到晋升,并于1007年成为皇后!

刘娥飞黄腾达后,并没有怪罪自己的前夫龚美,反而对他非常关照。由于刘娥没有多少族人,所以她认前夫龚美为兄,并且改姓刘,称为刘美。宋真宗即位后,就加封了刘美的官职,“补三班奉职,再迁右侍禁”,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还曾多次奉命外出巡查官员,备受宋真宗的信任。

随着刘娥在后宫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刘美的仕途也是水涨船高,甚至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担任侍卫马军都虞候、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的职务。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对禁军改革,将二司改成三衙,其中就包括侍卫马军司,掌握着禁军的马军。龚美不过是个破产的银匠,居然做到了这个职务,实属罕见。

其实,宋真宗还打算授予刘美更高的官职,“上屡欲委之兵柄,以皇后恳让故,中辍者数四”,由于刘娥的劝阻,才没有最终下旨。除了授予刘美官职外,宋真宗、刘娥还给龚美娶了一个出身豪门的妻子。刘美第一位妻子是刘娥,第二位妻子宋氏出身不详,第三位夫人钱氏可不得了,她是吴越国主钱俶的女儿。

1021年,刘美病死,终年60岁。宋真宗下旨废朝三日,追赠刘美为太尉、昭德军节度使,同时任命刘美的儿子们为官。此外,刘美的两个儿子刘从德、刘从广的仕途也很顺利,他俩深得刘娥的喜爱,年轻时就出入皇宫,“太后爱之如家人子”。总而言之,银匠龚美家贫卖妻,却因祸得福,实在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3.《涑水记闻》

《大宋宫词》拒绝长公主,爱上大宋最强的女人,苏义简:终生未娶

《大宋宫词》中有这样一个男人,他儒雅清俊、文武双全、重情重义、正气凛然。但从偏偏少年到垂垂老矣,却孑然一身,无妻无妾。

他就是苏义简,一个从头至尾都默默站在刘娥背后,穷尽一生来守护她的男人。

苏义简扮演者:曹磊 ,《山海情》-王区长;《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谋士郭嘉;《觉醒年代》-鲁迅

01 曾经沧海难为水,陵阳公主一语道出苏义简的痴

陵阳长公主是奸邪之臣丁谓的儿媳妇。丁谓的儿子丁献容养外室,还家暴,导致公主流产并失去了生育能力。陵阳求了太后刘娥作主与其和离了。

苏义简提着营养品去看望陵阳,并温言劝解她无需自怜自伤,他日定能再遇良人。其实二人皆知,陵阳公主心中的良人就是苏义简。

陵阳问他为何一直不成家,苏义简略做思忖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习惯吧,习惯了孑然一身。”

但陵阳却看得透彻,面前这个自己心仪的男人,其心另有所属。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竟让苏义简无言以对。

02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那却不是我想要的

苏义简与陵阳公主曾有一场绣球之缘。陵阳公主是宋太宗之女,原本被远嫁党项。李继迁因谋反未成被杀,皇帝赵恒将其接回了大宋。

某日,陵阳公主与后妃文伽凌在花园中玩抛绣球的游戏。文伽凌抛中了皇帝,而陵阳却抛中了苏义简。皇帝戏谑,不想义简竟是陵阳的心上人。

而苏义简短暂愣神之后,连忙抱拳称自己身份低微,不敢接长公主绣球。于是绣球又被还给了陵阳重新抛一次。

陵阳原本惊喜自己抛中苏义简,被拒之后只得黯然。

于苏义简来说,那就是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那却不是我想要的。

那我们再回头看看,拒绝长公主,终身未娶,苏义简心上之人到底是谁呢?

当然,她就是那个万众瞩目的女主,大宋最强的女人刘娥。只可惜:

03 少时相识,你为嫂嫂我为叔,所为不过一鞋一衫

刘娥的前夫与苏义简是兄弟。所以,苏义简对刘娥以嫂嫂相称。刘娥前夫身故,叔嫂二人一起从蜀地逃避战乱,途中走散。

再到东京相遇之时,刘娥已成襄王府姬妾,苏义简也做了秦王府上的幕僚。

苏义简救刘娥性命,豁出命来护她周全。所得不过刘娥亲手做的一双布鞋,一件衣衫,和那一声亲切的称呼“义简”。

04 终其一生的追求,只为在你有难之时有能力说出这四个字:放心,一定

苏义简对刘娥重复最多的四个字,莫过于:放心,一定。

在她受伤的时候,他会带来草药探望,嘱咐她按时服用。

在她生命攸关的时候,他是护卫灰姑娘的骑士,救下她的性命。

在她和儿子身陷辽国的时候,他拼了命地披甲上战场,只为亲自带他们母子二人回家。

他的每一个“放心”“一定”的承诺,最后都拼了命的一一兑现。

心中所牵所挂的是:嫂嫂/夫人/娘娘/皇后可好?

05 这一世情爱不能赋予你,那就将父爱予以你所爱的孩儿们

刘娥一生中算得有三子。大皇子赵吉自出生,便是苏义简怀里的宝贝。

赵吉去了辽国做质子,换回辽国耶律康,刘娥将其视若己出。

异族而来的耶律康叛逆不好管教,苏义简悉心教导他写字,陪他玩耍,给他洗澡,像极了一位父亲。因为他知道刘娥的期望。

太子赵受益称苏义简为舅父,苏义简教他诗书礼仪、骑马射箭。并亲自护他一路从太子走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06 如今,你为女君我为臣,定竭尽毕生之力护你朝堂周全

但他知刘娥对自己无意,心之所系的是皇帝赵恒。

原本秦王谋逆事件之后,苏义简想远离皇室杀伐,但刘娥托他辅佐襄王,于是他依她所言,留了下来。

看着她一步步走上高位,助她封妃、封后,直至太后,走上大宋权力的中心。

皇帝赵恒驾崩之后,刘娥垂帘听政得到一帮腐朽老臣的反对。

原本儒雅高冷的苏义简火力全开,护着这对孤儿寡母。不惜与寇准、曹鉴等老臣针锋相对,助她垂帘听政,为维护母子权力与丁谓等人斗智斗勇。

07 叔嫂之间礼不通问,所幸她待我终是与别人不同

辽朝使者前来吊唁先帝,求见太后刘娥。刘娥一口回绝,不见。

理由:先帝与辽朝承天皇太后签订澶渊之盟,视承天皇太后为母。两邦为兄弟之邦,先帝与辽帝耶律隆绪为兄弟,刘娥则为嫂子。叔嫂之间,礼不通问。

说这话的同时,苏义简就在刘娥身边。不知刘娥说此话是否有其他的深意。

但是以可见,刘娥待苏义简终是与他人不同。

08 爱而不得,无怨无悔

这一生,青丝变白发,少年至垂老,苏义简可能做了一万件事,只为达到一个目的:这一生,护你周全。

虽然终身未娶,但并不想用“孤独终老”之类的词语来形容苏义简,因为或许他的内心是充实而热烈的,从未觉得孤独。

爱不得,亦无悔!

#大宋宫词#

声明:以上文章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及电视剧截图,如有侵权,联删。

宠妃刘娥不能生育,将尼姑李氏献给皇帝,生下皇子赵祯成一代明君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在古代,皇帝的子嗣问题一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皇位的继承和国家的稳定。由于传统的皇位传承方式是“父死子继、兄始弟及”,皇帝往往会对生育能力强的妃子十分看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宫女子为了生育皇子,常常竭尽所能。

然而,历史上的一些宠妃却多年未能生育皇子,而那些不怎么得宠的妃子却能凭借着稀薄的宠爱成功生育,甚至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种现象并非个案,许多历史上的皇宫故事都能反映出这一点。

宋朝时期,皇宫里就有这么一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却多年未育的宠妃,她并没有因为无子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那个时代,向皇帝进献借腹生子的方法是一个相对合法的选择。于是,这位宠妃向皇帝进献了一个貌美的尼姑,最终生下了一位皇子。

这位皇子不仅是宋朝的皇帝,还是一位千古明君。他的出生对于宋朝和中国历史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位宠妃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崇的一位人物。

宠妃无后,寻访良医

公元969年的一个晴朗的早晨,刘娥出生在一户平凡的人家中,但后来却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生活在蜀中的她,一家人并不富裕,父亲早逝,只能依靠母家生存。当刘娥长大后,母亲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将她卖到了当地一家老银匠家中做媳妇。

刘娥的丈夫龚美并不是一个有钱人,但他很快看出了妻子的美貌,便支使她抛头露面去卖唱。

刘娥的歌喉真是动听至极,每次她唱起歌来,路人纷纷驻足聆听,零零散散的铜钱也不断落入她的筹码箱中。

龚美看到这样的情形,对妻子更是不禁心生歪念,每次都极力夸赞她的唱功,并强烈要求她穿得更加得体艳丽,让观众更加赏心悦目,自然,她的收入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但这蜀中毕竟不如汴京繁华,想要靠卖唱挣钱,或许还是要到汴京去。

于是龚美想尽办法,凑足了路费,带着刘娥直奔汴京。虽然路上颠簸不堪,但他们的目标是明确的,一路上几乎没有休息,而是不断地向着目的地努力。

在汴京,刘娥展开了更加顺利的卖唱生涯,或许是因为她的美貌,也或许是因为她动人的歌声。刘娥卖唱时,总是端坐在街角,头上戴着一顶简陋的花冠,衣着还算得体。

每当她开口唱歌时,悠扬的曲调便在汴京繁华的大街小巷中回荡。她那优美的歌声吸引了许多人的驻足聆听,人们的眼睛就会定格在她身上,不时传来欣赏之声。

许多人也在她唱完后纷纷投币,不少人甚至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

龚美看到了这一切,更加肆无忌惮地施展他的歪心思,让刘娥卖唱时故意和路人走得更近,想尽办法让路人投入更多的钱财。

不过,就在刘娥和她的丈夫龚美在汴京城的街头卖唱时,突然间,一辆马车停在了他们面前。

这辆马车是赵恒的马车,宋真宗赵恒是当时汴京城的皇帝,他正在驾车巡游城市。当他听到刘娥和龚美的歌声时,他被刘娥的美貌深深吸引。

他让他的仆人买下了刘娥,并且给了龚美一大笔钱,本就贪财的龚美没有任何犹豫就卖掉了刘娥,这让刘娥伤心不已。

而为了掩人耳目,宋真宗赵恒打着的是王爷的名号,买下了刘娥,并且将刘娥带回了亲王府,随后再将刘娥偷偷带回皇宫。

赵恒对刘娥的美貌深深着迷,他非常喜欢和她在一起,每天都和她厮守在一起,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

他总是试图用各种方式去取悦刘娥,让她开心,而刘娥哪里受到过这种待遇,并且如此待她的还是当朝皇帝,受宠若惊的刘娥就连唱歌时也有些战战兢兢。

不过,赵恒对刘娥的喜欢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对她的体贴和关心让刘娥很快就爱上了他。

尽管刘娥拥有宋真宗的无限宠爱,却始终无法怀上皇子,这让她倍感压力和不安。无数的药方、偏方和治疗方法都被尝试过了,但都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这使得她和皇帝不得不寻求更高明的医术,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宋真宗和刘娥前往著名的南禅寺,寻求一位精通医术的高僧指点迷津。

不过,好巧不巧的是,宋真宗和刘娥来时,高僧正好外出去了。没办法,宋真宗和刘娥只得来到佛像前上香,希望能够求得一个皇子。

皇帝求佛,借腹生子

宋真宗赵恒和宠妃刘娥一同前往佛寺上香,求佛保佑自己能够早日得子。但是在求佛的过程中,宋真宗的目光被身旁一位姿色不俗的尼姑所吸引。

尽管只是短暂的目光交流,但刘娥还是立刻意识到了丈夫的异样。她没有当场揭穿,而是等到后来独自一人时,决定去询问那名尼姑的情况。

进入庵房后,刘娥与尼姑闲聊了一番,了解到她的身份。原来,这位尼姑叫做李丽华,是钱塘汉东郡王李仁德的女儿。

李丽华的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为了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她选择了出家。刘娥听了这些话后,深感同情,但更为重要的是,她透过李丽华的身份,发现了一个机会。

李氏她年纪轻轻,相貌姣好,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沧桑却令人心酸。刘娥心中感到十分怜惜,不忍心让这个年轻的女孩过上终生在庵中修道的生活。

因此,她邀请李氏来宫中侍奉自己,李氏也欣然答应。

一日,刘娥思虑再三,终于和李氏商量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她希望借助李氏的肚子,为真宗皇帝生下一个皇子。

李氏一开始非常犹豫,担心自己无法履行这个重任,但在刘娥的劝说下,她渐渐地被说服了。

在一次与真宗一起沐浴的机会中,刘娥特意让李氏侍奉在他们左右,而真宗注意到了李氏的美貌和身材,心中也开始生出了情感。

刘娥趁机悄悄离开了沐浴间,让李氏有了与真宗单独相处的机会。不久之后,李氏果然怀孕了,而这个孩子是龙种,也就是后来的皇帝。真宗因此封她为崇阳县君,成为了皇妃。

然而,刘娥也在同一时期声称自己怀孕了。虽然这个计划看似天衣无缝,但真宗明白刘娥这是想要借腹生子,不过,他并没有震怒,反而和刘娥假戏真做。

为了安胎,他配合刘娥和李氏的计划,只让心腹丫鬟和太医接触她们两个,其他人必须经过他的批准才能见到她们。这样一来,即便其他人有所怀疑,也无从发现其中的秘密。

在得知李氏生子的消息之后,宋真宗下令让太医前去探望李氏,询问母子的安康状况,与此同时刘娥也派出自己的内侍前往李氏的住处送去了珍贵的熊掌和鹿茸。

不过,刘娥的目的是将李氏刚生下的孩子抱过来,充当自己的孩子,不过,对于李氏刘娥和宋真宗也不会亏待他。

随着孩子的出生,李氏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需要更加精心地护理。为了保障李氏和孩子的安全,宋真宗不惜让太医直接住在了李氏的宫殿附近,随时照顾她的身体状况。

李氏的日常生活也由皇帝亲自安排,她的用膳、起居、看病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周全地照顾。一个月后,李氏的身体状况逐渐恢复,而被抱走的孩子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好。

为了配合刘娥的计划,宋真宗故意将刘娥生下皇子的事情传播开来,并且在宫中大摆宴席,邀请了很多朝中的大臣前来赴宴,以此庆祝刘娥的产子。

另一方面,刘娥为了使李氏更加感受到她的尊重和关心,刘娥还特地在宴席上为李氏点起了蜡烛,以示祝福。

而在刘娥的努力下,她的计划也顺利地实现了。宫中大臣们也纷纷向皇帝上奏,请求立刘娥为皇后,以表彰她的功绩。

真宗在考虑之后,终于决定让刘娥登上皇后宝座。公元前1012年,刘娥终于正式成为大宋的皇后,她的身份得到了最高的认可和尊重。

真相大白,一代明君

刘娥借李氏之腹部所生下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在李氏生下赵祯之后,宋真宗赵恒便驾崩了,作为皇后的刘娥顺理成章地掌握了宫中的大权。

虽然刘娥有着自立为皇的私心,但是由于宋真宗赵恒待她不薄,因此刘娥立年幼的赵祯为皇帝,自己则垂帘听政。

刘娥在垂帘听政期间,实行了多项惠民政策,以改善百姓的生活状况。其中之一是减免赋税,让百姓减轻负担,鼓励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她还下令修建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刘娥还注重教育,重视文化教育的普及。她鼓励人们参加科举考试,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她还延请名师为赵祯讲授诸如经史子集等重要课程,培养他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

在外交方面,刘娥采取开明的政策,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流,加强与吐蕃、契丹、南诏等国家的联系,维护了宋朝的国家安全。

赵祯长大后,他聪明机智,富有远见,很快就得到了刘娥的信任和重视。刘娥经常与赵祯商讨朝政大事,赵祯也在她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处理政务的技巧和方法。

虽然赵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世真相,但他对刘娥的孝顺和忠诚却是发自内心的。刘娥也把赵祯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宠爱,尽心尽力地关心他的生活,经常为他挑选最好的食材和衣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祯渐渐成为了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统治能力的年轻人。他的睿智和明智早已经让朝臣们对他信任有加,而他也一直把刘娥视作自己的恩师和母亲。

赵祯自幼被刘娥抚养长大,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刘娥和赵恒所生的儿子。然而,在赵祯十五岁那年,他的生母李宸妃突然去世,而赵祯对这位生母的事情一无所知。

直到几十年后,赵祯已经登上了大宋王朝的皇位,这个身世之谜才被揭开。当时,一个叫做李忱的宦官向他透露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李宸妃是他的生母,而刘娥才是他的继母。

赵祯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但他也不想就此放弃。于是,他决定派人前往查看李宸妃的尸身,以确认这个消息的真伪。

他命令皇家御医一起前往李宸妃的墓地,要求他们对李宸妃的尸体进行检查。

这些医生面面相觑,因为他们早已知道了李宸妃的死因,那是因为她被刘娥下毒而死。但是,他们还是按照赵祯的要求前往了墓地。

在墓地里,医生们打开了李宸妃的棺木,仔细检查了她的尸体。他们惊奇地发现,李宸妃的身体泡在水银之中,依然保持着完美的状态,好像只是在睡觉一样。

而且,更让人吃惊的是,她穿着一套皇后的服饰,仿佛在死前就已经被认定为了皇后。赵祯听到这个消息后,震惊不已。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困惑。

他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的继母要杀害他的生母,为什么他从小到大都没有听到过这个消息。他感到自己被欺骗了一生,但是现在已经无法挽回。

想到这里赵祯百感交集,一边是自己的生母,一边是自己的养母,二者的关系如同手心和手背一样,都难以割舍。

不过,已经逐渐成长的赵祯对于皇族之中的明争暗斗早已习以为常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地释怀了。

刘娥精心培养宋仁宗,他成为历史上最贤明的君王之一,得到朝野上下的尊敬和拥戴。刘娥虽然是唯一穿龙袍祭祖的太后,但并未留下恶名。

宋仁宗的成就与刘娥的培养有关,但这并不代表宋真宗借腹生子的操作是正确的,母子分离造成惨剧,刘娥始终怀抱着隐秘的真相终日惴惴不安,皇权的闹剧中没有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