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观音灵签19签解签详解白话全解(观音灵签19签解签)

观音灵签19签解签详解白话全解(观音灵签19签解签)

观音灵签 第十九签

【签诗】

急水滩头放船归 风波作波欲何为

若要安然求稳静 等待浪静过此危

【智慧】

此签有“自甘堕落”之意,劝诫众人勿随波逐流。有些人为了取悦对方,不惜昧着良心一味巴结。这种行为让人反感,纵使爬上高处,地位也难以稳固。凡事应坚守道德靠努力打拼,虽无法一步登天,但凭实力所实现的成果,必可获得众人的肯定,声望不坠且难以撼动。另外,慎选合作对象也很重要。

【典故】扬雄仕新为莽大夫

扬雄(前53年-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

西汉成帝时期,扬雄、刘歆与王莽因为学术关系,结下深厚的友谊。王莽篡汉当政时,拉拢扬雄,任他为中散大夫,被称为莽大夫。在此期间扬雄写过汉赋《剧秦美新》来赞美王莽,但此文是主动投靠还是避祸之作,还有争论。由于受到弟子刘棻牵连,有人前来捉拿扬雄,扬雄恐惧而跳楼,未死,后得免罪。从此留下了“扬雄投阁”的污点遭受世人讥讽,虽然后来又被召为大夫,仍然默默无闻而终。

观音灵签 第十九签

【签诗】

急水滩头放船归 风波作波欲何为

若要安然求稳静 等待浪静过此危

【智慧】

此签有“自甘堕落”之意,劝诫众人勿随波逐流。有些人为了取悦对方,不惜昧着良心一味巴结。这种行为让人反感,纵使爬上高处,地位也难以稳固。凡事应坚守道德靠努力打拼,虽无法一步登天,但凭实力所实现的成果,必可获得众人的肯定,声望不坠且难以撼动。另外,慎选合作对象也很重要。

【典故】扬雄仕新为莽大夫

扬雄(前53年-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

西汉成帝时期,扬雄、刘歆与王莽因为学术关系,结下深厚的友谊。王莽篡汉当政时,拉拢扬雄,任他为中散大夫,被称为莽大夫。在此期间扬雄写过汉赋《剧秦美新》来赞美王莽,但此文是主动投靠还是避祸之作,还有争论。由于受到弟子刘棻牵连,有人前来捉拿扬雄,扬雄恐惧而跳楼,未死,后得免罪。从此留下了“扬雄投阁”的污点遭受世人讥讽,虽然后来又被召为大夫,仍然默默无闻而终。

观音灵签 第十九签

【签诗】

急水滩头放船归 风波作波欲何为

若要安然求稳静 等待浪静过此危

【智慧】

此签有“自甘堕落”之意,劝诫众人勿随波逐流。有些人为了取悦对方,不惜昧着良心一味巴结。这种行为让人反感,纵使爬上高处,地位也难以稳固。凡事应坚守道德靠努力打拼,虽无法一步登天,但凭实力所实现的成果,必可获得众人的肯定,声望不坠且难以撼动。另外,慎选合作对象也很重要。

【典故】扬雄仕新为莽大夫

扬雄(前53年-18年),一作杨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

西汉成帝时期,扬雄、刘歆与王莽因为学术关系,结下深厚的友谊。王莽篡汉当政时,拉拢扬雄,任他为中散大夫,被称为莽大夫。在此期间扬雄写过汉赋《剧秦美新》来赞美王莽,但此文是主动投靠还是避祸之作,还有争论。由于受到弟子刘棻牵连,有人前来捉拿扬雄,扬雄恐惧而跳楼,未死,后得免罪。从此留下了“扬雄投阁”的污点遭受世人讥讽,虽然后来又被召为大夫,仍然默默无闻而终。

观音灵签 第八十九签

【签诗】

出入营谋大吉昌 似玉无瑕石里藏 

若得贵人来指引 斯时得宝喜风光

【智慧】

此签有“有志竟成”之意,勉励当事人事在人为。我们的人生中,可能有些事情是想去做但迟迟无法实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念头可能会变得越来越犹豫,甚至拖一天算一天。与其放任空想,不如积极寻找机会主动尝试。不要怕来不及或担心拖太久,相信只要有心,随时都会有新的契机。只要有开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典故】重耳复国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22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前666年,晋献公年老时宠爱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于是听从了骊姬的劝说,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派往他地;

前656年,在骊姬的多次陷害之下,申生在曲沃自缢而死;

前655年,晋献公派勃鞮刺杀重耳,侥幸逃脱后,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他母亲的戎族翟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卿大夫里克杀掉骊姬和他的两个儿子,欲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公子夷吾登位自立,是为晋惠公(前650-前637年在位);

前644年,晋惠公再次派勃鞮追杀重耳,重耳一行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前639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重耳被下属灌醉后带离齐国,途径了曹国和宋国;

前637年,重耳一行路过郑国到达了楚国,与楚王达成“退避三舍”之诺;

几个月后,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圉得知晋惠公病重后不辞而别,秦穆公非常生气,听说重耳住在楚国,就把重耳邀请到了秦国;

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为晋怀公,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归晋,逾期者杀死整个家族,因为舅舅狐偃与狐毛都跟随着重耳没有回国,于是晋怀公杀死了重耳的外公狐突;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等人回国,作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穆公就准备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

前636年,秦军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在曲沃即位为晋文公。

从公元前655年离开晋国,到636年回到晋国,从迫不得已出逃的公子,到毫无争议的中原霸主,中间经历了19年的漫长路程,期间辗转了数个诸侯国,走遍了大半个古中国,不可谓不艰辛。然而在世人眼中的蹉跎岁月,其实是洗尽铅华的涅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