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马子佳个人资料简介生日(马子佳个人资料简介)

马子佳个人资料简介生日(马子佳个人资料简介)

马子佳人设崩塌?参加恋综前还在相亲,疑似骚扰女网友被锤

#娱综大赏#

谁能料到“快乐星球”CP的马子佳也会人设翻车。

但是从马子佳的回应来看,人设崩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自从《心动的信号4》收官后,实现双向奔赴的“快乐星球”CP从线上营业转到线下持续高频地高糖输出,无论是马子佳还是孔汝淳,每次在自媒体上更新动向,都会引起大批网友围观,当然,其中不仅有真爱粉嗑糖,还有黑粉及单纯吃瓜的群众,讲白了,总有那么一拨人是时刻准备看笑话的。

孔汝淳毕业时,尽管马子佳上台送鲜花羡煞众人,但是他之后晒出照片的照片中,大腿显粗的孔汝淳就被网友好一顿嘲笑,马子佳解释说“喜欢她无关胖瘦”,反被网友解读为马子佳承认了孔汝淳腿粗的事实。

这之后,马子佳和孔汝淳突然变得安静起来,两人不约而同地都没再营业,这跟他们之前每日一更的营业速度完全不搭,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果不其然,近日,网名“李婷婷呢”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放料,疑似被马子佳骚扰,最后不堪重负选择了报警。

据该网友透露,她跟马子佳本来是朋友,在节目播出期间还协助过马子佳修图,感觉关系很是亲密。

后来网上出现了很多马子佳的土味视频和一些负面的爆料,马子佳怀疑这些都是“李婷婷呢”建的小号,是在有意抹黑他,于是马子佳就批了一些小号去羞辱她,甚至还到她的朋友微博下留言,说她寄了luo照之类的。

“李婷婷呢”最终忍无可忍,选择了报警处理,从她报警资料的截图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出马子佳三个字,甚至连他的生日、家庭地址、电话等信息都有,私人信息知道的这么清楚,看来她说自己是马子佳的朋友所言非虚,网友也就更加相信她所说的一切。

看到网友纷纷站到了“李婷婷呢”那边,马子佳显然着急了。

他终于出来回应了。

马子佳更文想要澄清四点:

1、他跟这个网友没有恋爱关系,认识就请出示相关恋爱照片;

2、一直拿相亲对象蹭我的热度,见了忘了一次还是两次,还不是单独见面怎么就是相亲对象了?

3、说锤了我就麻烦带上家里人或公证人联系我,双方见面对峙;

4、小孔最近很忙,大家能不能有事不要骚扰我(后面还评论一句麻烦大家别再打扰小孔了)。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马子佳的回应反而弄巧成拙,直接暴露了一些事实:

1、女网友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她跟马子佳是恋爱关系,马子佳却要求证,心虚了?

2、女网友爆料马子佳于《心动的信号4》录制前10天还在相亲乃是事实,不存在以此蹭热度,网友甚至嘲笑马子佳“还真把自己当明星了”。

3、面对女网友放锤,马子佳喊话对方带上家人当面对峙,存在威胁嫌疑;

4、从始到终,女网友都没有提及孔汝淳,而马子佳却自己不断提及小孔,意图非常明显,旨在转移网友的关注点。

很多网友并不知道网友“李婷婷呢”放料之事,还是通过马子佳的回应才找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说该女网友蹭热度乃是无稽之谈。

马子佳无论是在节目里还是生活中,都对孔汝淳爱护有加,容不得孔汝淳受到丁点委屈,完全是一副坚定专一男友力爆棚的深情男人设,但是从他应对女网友爆料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来看,很明显已经乱了阵脚,甚至有拉孔汝淳出来挡剑的嫌疑,无论女网友爆料是否属实,马子佳的人设算是彻底崩塌了。

他真高贵,看的我想吐

最近恋爱综艺《心动的信号》第四季开播了,热度不低。

但这一季,最先火的并不是什么甜宠剧情。

而是,节目中嘉宾们“人均成功者”的身份。

首先,来看看他们的简历你就懂了。

男一,马子佳,26岁的公司董事长。

在节目中展现的自己的日常是,住几百平的房子,下楼就有准备好的早餐,带落地窗的海景办公室,进门就有双手奉上的咖啡。

《心动的信号》男一,落地窗办公室

女三,方彬涵,25岁的传媒公司创始人。

家中精致的梳妆台,女孩梦想的衣帽间,一架子的名牌包像展览。

《心动的信号》女三

还有,27岁的董事长助理(相当于高管),25岁的脑科研博士。

唯一被嘉宾定级为“普通人”的男二,25岁,大公司海外游戏运营。

她姐招聘网站走一圈,目测该岗平均月薪2万+,学历基本211起步。

看了这种“普通人”的简历,甚至一瞬间让我怀疑自己有没有当普通人的资格……

而剩下的人,年龄,人均25岁。薪资,人均百万。

人人都住着精装房子,戴着名牌表,背着名牌包,年轻时髦又有钱。

节目组光用这些标签一宣传,热度就蹭蹭地涨。

引得网友纷纷留言:

“所以这些人为啥找不到对象啊?”

“我在一档恋爱节目里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我现在都不是容貌焦虑了,是喘口气都焦虑。“

发现了吗?现在光是比谁有钱有权、事业成功,已经不够了,还得看谁更年轻。

职场内卷、教育鸡娃、一茬又一茬,人人都是卷族一员。

我们不仅要跟身边的人抢资源、争机会,我们还得被放进社会的大卷桶里,跟同龄人比一比。

就这样,那些30岁没房没车没存款的三无“中年人”,被看成穷酸、没出息。

社会已经不单单是贩卖成功了,而是必须要年轻成功,要在多少岁就完成规定的事,否则就是失败。

可怕的是,过度迷恋“年少有为”,似乎成了整个社会新的追求和信仰。

原来,我身边都是爽文主角

何止是一档《心动的信号》。

同属心动系列的职综《令人心动的offer》,把年少有为的流量密码,用到了极致。

还记得第一季的梅桢吗?

26岁,北大博士毕业,19岁本科毕业。

连papi都说羡慕,感慨自己26岁才考上硕士。

《令人心动的offer》

更绝的是她老公,梅桢说他是北大退学。

谁料理由竟是:上北大耽误创业。

一个名校辍学,创业成功,开迈巴赫接老婆下班的霸总文男主,在现实生活中诞生。

《令人心动的offer》

还有,实习生里年纪最小的李浩源。

98 年人大的大四生(参加节目时),法条张口就背,实力碾压一众师哥师姐。

拿offer不新鲜,厉害的是,业内头部律所锦天城,愿意为他保留offer直到学业结束。

还嫌不够,不够年轻,不够优秀。

节目第二季,25岁的斯坦福硕士王骁,被放在预告片里当最强的引流神器,上热搜爆话题。

《令人心动的offer2》

为什么综艺都知道要用他们当话题密码?

因为整个社会对“年少有为”的迷恋,在我们不知不觉间,都已经到了一种失控的状态。

短视频平台里,95后总裁像论斤称一样,遍地都是。

最常刷到的故事都是95后,身价千亿跻身福布斯榜的,21岁买下7套房的,名校学霸辍学创业两年赚1.4亿的......

25岁年入百万,甚至都不算什么了。

魔幻,多么魔幻。

抖音人均百万

知乎,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公司总裁、博士在读,工程师、精算师、金融经理......个个身份不俗。

95后有多少存款?你比同龄人落下多少?这种“励志”话题比比皆是且长盛不衰,被精英们制造回答,被普通人拿来“自我激励”。

知乎

小红书,把精致生活搬进镜头,赤裸裸地提醒你过得多狼狈。

95后的精致富,是摆满名牌护肤品的梳妆台,是高级定制的真皮椅工作桌,有100平的原木风精装房,有千件衣服的衣帽间......

小红书

娱乐圈,年少有为更是精准的营销点。

谁家哥哥才20岁就演N部男主了;小花们能挤95后的不做90后,00后擦边的不愿意被划95后。

得奖年纪越小越好,影后影帝越早拿越稀罕,大器晚成都是不得已的美化。

年轻+成功=年少有为,这套公式被越来越多人反复推演、使用,爽文式的人生真的可以投射进现实。

一下子,身边的硕士不值钱了,博士不稀奇了。

95后CEO、老板遍地可见,00后买房买车,通通都是基本操作。

金光闪闪的title人手一份,唯独我活得像条狗。

小红书·95后买房

是的,她们很优秀很励志,但年少有为的炫耀和泛滥,真的是在激励我们“平庸人”振作起来吗?我们真的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收获启发吗?

反而,去年《offer2》里,让年轻人集体共情和崇拜,真正火的是其中最“平庸”的丁辉。

丁辉

普通本科毕业,家境一般,29岁职场高龄,和节目里最小的实习生相差整整10岁。

裸辞考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叫背水一战。

节目里,每一次任务都是如此,但律所大佬们最不喜欢他的背水一战,觉得极端,不讲策略。

可观众喜欢。因为他普通、努力,相比节目里人均25岁,全球名校傍身的精英们,他离我们最近。

他每一次的背水一战,都替大众说出了:普通人成功得费好大劲儿。

大律师 不理解丁辉背水一站

我们是把丁辉视为偶像吗?

倒不如说,我们是联想到了那个“处处不如人”的自己,鼓励那个还不甘心想再拼一把的我。

我们太知道年少无为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也体会着人渐中年的窝囊,我们深刻了解,想要自我接受平庸有多困难。

《未生》

可我们也委屈,我明明很努力了,我明明很累了,我明明也不容易,为什么我混得永远比别人差?

世界处处都在告诉你,出名要趁早,成功更要趁早!

而随着长大却越来越普通的我,好累。

30岁,月薪2万,是耻辱?

为什么今天想和大家聊年少有为?

数天前,她姐深夜收到一个30岁女孩的私信:

她姐,就在刚刚0点,我迎来了自己30岁的生日。

我竟然30了,北漂8年,每月工资也就2万。

没房没车,存款30万不到,房子北京的买不起,老家的又不甘心。

同龄人一个个都跑我前边了,不是有房有车,就是有钱有权,就自己像个废物一样。

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她姐,为什么我会这么失败......

私信截图

这样的私信和留言她姐不止一次看到。

明明是一个努力生活,独立自强的女孩,可她的丧、悲观、消极,甚至是抑郁,让她姐觉得很心疼。

她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她说今年过年回老家,一大家子亲戚二三十口人。

一个长辈先问:“你在北京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2万多”。

“哎,2万也不算多,但不乱花也够了。”

“是,2万不多,三婶她侄子,听说在北京一个月五六万。”

“北京那啥地方,一个月10万都正常,我三表哥还自己开公司呢,才28。”

......

《欢乐颂》

看看,亲友们多么励志、上进,恨铁不成钢,月薪2万真可怜。

女孩想不通,自己8年辛辛苦苦从月薪4000努力到今天的2万,竟然是这么的不堪。

岂止是亲戚嘴毒,你看看这些话熟悉不?

领导说:你眼看30了,还只是个小主管,我以前带的那姑娘现在都已经是公司副总了,比你还小一岁。

发小说:为那俩工资卖命不划算,回家吧,我表弟开个店一年五六十万。

你妈说:也没见你赚多少钱,你看你小学同学,二胎都生了,你这落下人家多少步了,还不着急?

《平凡的荣耀》

年少有为,从一种褒奖变成了励志的冲锋号,号角一响,不问方向,不问目的,一群人就得乌泱乌泱地往前冲。

这里,藏着急功近利的威胁,埋好了自卑自怜的苦果。

《我不是药神》

于是,我们的认知发生改变。

相亲,普通人看不上,没点小资产就是穷。

霸总小说荼毒算什么,比不上年少有为给我们构建的范本人生。

找工作,一跳槽就要翻倍涨薪,年薪60万听起来稀松平常,月薪1万应该住到贫民窟去才对。

毕竟应该没有人25岁还没坐过飞机,没用过苹果手机吧?

他们哪还知道这世界上,有清洁工月薪2000的艰辛,还有农民工挤在远郊的贫困。

我们生怕,35岁通勤还坐地铁,和25岁的同事一起下班,你按1,人家按B1,好丢人。

我们更怕,27岁听说同龄人,人均存款30万,查查自己8张银行卡,加起来不足3万。

这么失败,这么寒酸,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30岁的生日夜,难怪那女孩睡不着。

给我留条活路吧

有这样焦虑自责情绪的,绝不止只有那个女孩。

记得,之前看过这么一种街头采访。

问:你是愿意活得久一点,等到老年才能幸福,还是愿意年轻成功,但只能活三四十岁。

绝大部分人,都选了后者。

可见大器晚成没人稀罕,更不在乎其沉淀的珍贵,年少有为,才是上层人生的追求。

《未生》

讲爱情。李荣浩有首歌,刚好叫《年少有为》。

歌词写:也曾想有个地方睡觉吃饭,可怎么去熬,日夜颠倒,连头款也凑不到...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

一场负责的感情逻辑是什么?年少有为才叫爱得负责,功成名就才能爱得体面。

乍一听,又对又感人,但细想想,多荒谬。金钱和地位不是感情里的叛徒吗?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讲亲情。毛不易在节目里和阿雅说,母亲直到死,都觉得她的儿子是一个不成功的人。

但94年的毛不易,成名那年也不过24岁。

母亲离世固然遗憾,但当时不过20出头的男孩,怎么才算成功?

《奇遇人生》

讲职场。杨天真在综艺节目里盘点自己的职业生涯,21岁做制片人,23岁成为范冰冰的总监,29岁创办壹心娱乐,一手炮制国内顶流中的顶流。

杨天真的优秀是真的,但观众的焦虑也是真的。

网友下意识联想自己的21岁、23岁、29岁,一番对比后的结论是,我的20多岁,真够失败。

杨天真《令人心动的offer》

你看人家,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总裁了,买房了,开百万车了,有自己公司了......

这样的声音只需一点点,就能轻易将我们的信心击倒,把我们的自尊压垮。

甚至有人会一脸天真地发出这样的惊叹:

30多了你怎么能没存款,35岁了你怎么工资还这么低,40岁了,你才买房子啊。

真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儿了。

《未生》

当媒体、文娱、亲朋好友等社会的个个层面和角落,变着法地向我们传输“年少必须有为”的信号时。

人就开始慌张、焦虑,在无数个黑夜里辗转难眠,一遍遍苛责、质疑自己。

即便最后认命了、躺平了,在心里也早已把自己钉在了无能平庸的耻辱柱上。

为自己买不起一套房羞愤,为自己买不起一辆车懊恼,为自己买不起一个奢侈品包感到丢脸。

为自己无法体面优雅地生活,自卑到骨子。

最后生出怨气,长出毛刺,彻底变成自己不认识的荒诞样子。

《未生》

冷静下来想想,到底是谁在驯化我们。

告诉我们,年少有为才更高贵,才配优越,才能扬着头走路。

20岁不创业,就是目光短浅、坐吃等喝的废柴?

25岁没升职,就是被判定了职场上限的垃圾?

30岁买不起房,就是时代步伐下的loser?

35岁没有几十万存款,全社会都会逼着你喝毒鸡汤,自我检讨和反思。

《未生》

凭什么?

凭什么我们要被赋予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快速赚钱,快速成功。

谁规定?

谁规定的这种才是“美好”生活,其他的生活方式都不值一提。

在「他」还没来得及积攒经验的时候,就让他像个成手一样独当一面。

在「她」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就打击她,算了吧,再不赶紧嫁人就没人要了。

我们本来可以一步步,一点点地,接纳自己,成为我们小时候想象中的自己。

可我们离那个平凡但有趣的灵魂越来越远。

小时候,我们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长大。

长大后,我们依旧在“别人”的比较下讨生活。

小时候,我们还会因此叛逆,不服。

然而,长大后,我们却一个个被治得服服帖帖。

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心地对自己说一句:

加油啊,我也挺优秀的!

因为努力生活的我们每个人,真的挺优秀的。